第二单元年月日
- 格式:docx
- 大小:12.35 KB
- 文档页数:4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年、月、日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年、月、日的基本概念,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使学生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重点:1. 年、月、日的基本概念。
2. 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 如何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本、教学课件。
2. 时钟、日历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时钟、日历等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概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一个星期有多少天?二、新课(15分钟)1. 讲解年、月、日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明确年、月、日的定义。
2. 讲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3.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四、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年、月、日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2. 强调年、月、日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课后作业:1. 完成《同步练习》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家中的日历,记录下一个月的日期,了解每个月的天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观察、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年、月、日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在以上提供的教案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教学过程中的“练习”环节。
这个环节不仅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而且是教师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发现和解决学生问题的重要时机。
以下是对“练习”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二单元《比一比》第三单元《分一分》第四单元《认位置》第五单元《认数(一)》第六单元《认识物体》第七单元《分与合》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认数(二)》第十一单元《认识钟表》第十二单元《加法》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减法》第二单元《认识图形》第三单元《认数》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一)》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六单元《加法和减法(二)》第七单元《统计》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除乘法》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三单元《认识图形》第四单元《认识除法》第五单元《口诀求商(一)》第六单元《厘米和米》第七单元《位置和方向》第八单元《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第九单元《时、分、秒》第十单元《观察物体》第十一单元《统计和可能性》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认数》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第四单元《加法》第五单元《认识方向》第六单元《减法》第七单元《认识角》第八单元《乘法》第九单元《统计》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第二单元《认数》第三单元《千克和克》第四单元《加和减》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七单元《乘法》第八单元《观察物体》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十单元《认识分数》第十一单元《整理与复习》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第二单元《年、月、日》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第四单元《乘法》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六单元《千米和吨》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第八单元《认识分数》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十单元《统计》第十一单元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第二单元《角》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第四单元《平行和相交》第五单元《找规律》第六单元《观察物体》第七单元《运算律》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十单元《认数》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乘法》第二单元《升和毫升》第三单元《三角形》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六单元《找规律》第七单元《运算律》第八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第十一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十二单元《统计》第十三单元《用字母表示数》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第三单元《认识小数》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五单元《找规律》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七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一)》第八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九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二)》第十单元《统计》第十一单元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第二单元《确定位置》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认识分数》第五单元《找规律》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十单元《圆》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方程》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第四单元《分数除法》第五单元《认识比》第六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八单元《可能性》第九单元《认识百分数》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百分数的应用》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三单元《比例》第四单元《确定位置》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总复习。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年月日》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年、月、日的概念及其关系。
2. 认识不同年份的月份天数分布。
3. 计算日期间隔。
4. 闰年的判断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年、月、日的概念及其关系,闰年的判断方法。
2. 教学难点:月份天数分布的理解,日期间隔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日历,引导学生观察日历,说出年、月、日的概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二)探究年、月、日的关系1. 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出年、月、日的关系。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3. 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年、月、日的关系。
(三)闰年的判断方法1. 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出闰年的判断方法。
2. 教师讲解: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3. 学生练习,巩固闰年的判断方法。
(四)日期间隔的计算1. 教师讲解日期间隔的计算方法。
2. 学生练习,掌握日期间隔的计算。
(五)课堂小结1.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年、月、日的概念及其关系。
2. 教师强调闰年的判断方法和日期间隔的计算。
(六)课后作业1. 巩固年、月、日的概念及其关系。
2. 练习闰年的判断方法和日期间隔的计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能熟练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观察、分析、概括,提高数学思维品质。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自主探究、实例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年、月、日的概念及其关系,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和日期间隔的计算。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提高数学思维品质。
第二单元《年月日》易错题一、填空。
1、5年=()月()月=3年 3时=()分 240秒=()分 48时=()日 4个季度=()月=()年2、平年全年有()天,平均全年有()个星期零()天。
3、一星期有()天,每个月至少有()个星期日,最多有()个星期日。
4、日期每加()天,星期几都是相同的。
如7月2日是星期二,那么7月中还有()日、()日、()日、()日也是星期二。
5、写出2000年以后的连续四个闰年:()、()、()、()6、火车12:35分出发,下午5:00到达,中间经过了()小时()分7、爸爸8月3日到8月23日去北京出差,他一共出差()天。
8、我们学校从1月23日开始放假,2月11日开学报名,假期共有()天。
9、猜生日。
(1)妈妈是一年的倒数第二天出生的,她妈妈是()月()日的生日。
(2)小青的生日在第四季度里的大月,而且是这个月的倒数第八天,小青的生日是()月()日;小平的生日比小青的生日早10天,小平的生日是()月()日。
10、在1200年、2000年、2012年、1840年、1996年、1982年、1994年、2100年中,平年有(),闰年有()。
二、判断:从上午9时到下午5时。
共经过8时。
()三、选择:爸爸今年30多岁了,只过了9个生日,爸爸可能出生在哪一年?A.1944 B.1976 C.2008四、解决问题。
1、去年暑假从7月5日开始到9月1日开学,一共放假多少天?2、今年玩具厂生产相同的玩具,今年下半年比上半年多生产100个,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3、小兵从6月25日开始看一本90页的童话书,7月4日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4、爸爸出差7天没有回家。
她到家后,一次撕下这7天的日历,这7天日期数的和是49。
妈妈回家这天是几号?5、王阿姨每工作3天休息一天,李叔叔每工作4天休息一天。
3月1日他们同时开始工作。
(1)请分别写出他们一个月内的休息日。
王阿姨的休息日李叔叔的休息日(2)他们这个月(3月)同时休息有几天?哪几天?。
年、月、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到的时间单位。
在三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年、月、日的读写方法,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运算。
首先,我们来学习年的知识点。
年是时间的最大单位,表示一年的时长。
我们通常用四位数表示一个年份,比如2024年。
年份的读法是按位数读,百位和千位为数字,十位和个位为后面两个数字,读的时候可以省略起始的"二"和"零"。
例如,2024年可以读作"二零二二年"或者简化为"二零二二"。
接下来,我们学习月的知识点。
月是时间的中等单位,表示一个月的时长。
我们通常用两位数表示一个月份,比如1月、2月等。
月份的读法是按位数读,十位和个位为数字,读的时候可以省略起始的"零"。
例如,1月可以读作"一月"或者简化为"一"。
在学习月份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一年有几个月。
一年有12个月,按照顺序依次是1月、2月、3月......直到12月。
在读写月份时,可以通过顺序或者具体的数字来表示月份。
例如,"十月"或者"十月份"可以表示10月。
最后,我们学习日的知识点。
日是时间的最小单位,表示一天的时长。
我们通常用两位数表示一个日期,比如1日、2日等。
日期的读法是按位数读,十位和个位为数字,读的时候可以省略起始的"零"。
例如,1日可以读作"一日"或者简化为"一"。
在学习日期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个月有几天。
每个月的天数不同,通常有28、29、30和31天。
其中,2月最少,有28或者29天,其他月份通常有30或者31天。
在读写日期时,可以加上"号"或者"日"来表示。
例如,"一号"或者"一日"可以表示1日。
24时计时法练习一、改写成另一种计时法。
8:30()晚上10:45()17:38()傍晚6:15()22:10()19:22()2:00()早上7:55()下午1时10分()上午10时30分()11时()二、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早上7时=()晚上7时=()中午11时30分=()夜里11时30分=()1时=()分凌晨0时()下午4时30分()晚上12时20分()上午9时10分()傍晚6时()深夜12时()中午12时20分()夜里12时45分()晚上9时05分()上午9时是() 下午5时是( )凌晨2时是()晚上10时是()三、用普通记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7:30 () 16:35 () 21:20()2:00 ()11:10 () 24:00()12:15() 0:45 () 0:00 ()填表:四、红星小学上午8:20开始第一节课,每节课40分,课间休息10分钟。
请你写出上午三节课的作息时间。
第一节课:~第二节课:~第三节课:~三、经过时间的计算1、6:30~14:00 8:30~14:459:50~16:20 14:30~21:152、上午8:40~下午2:45 中午12:20~晚上7:10下午3:25~晚上10:10 上午7:40~晚上9:003、经过两天的经过时间计算第一天13:30~第二天7:00 晚上8时30分~第二天早上9时40分4、分段时间计算后相加的每天营业( ) 每天营业( ) 每星期营业()营业时间营业时间周一到周五:8:00~21:0011:30~14:20 上午:5:30~8:20 周六、周日:9;00~22:0016:30~18:40 中午:10:30~1:40 下午:4:30~7:30四、解决实际问题1、下面是一家快餐店的营业时间,先仔细观察,再回答问题:营业时间上午 6:00—8:30中午11:00—1:00下午 5:30—7:30(1)这家快餐店上午营业了()小时()分(2)这家快餐店每天共营业()小时()分(3)用24时记时法,这个快餐店是()停止营业(4)小华18:00经过这家快餐店,能吃到快餐吗?答:()2、一艘轮船晚上10:50从上海出发,行了1小时20分,这艘轮船()时到达目的地。
《年月日》的说课稿(通用12篇)《年月日》的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认识年、月、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年、月、日》的知识内容。
2、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同程度地积累了一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材把学生已有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和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分三个层次组织学生的观察和探索活动。
一是通过让学生在年历卡上找自己生日的活动,了解学生对年月日的认知基础。
二是先让学生独立地观察年历卡,发现每个月的天数不一样,并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每个月的天数,引出一年有12个月,几个大月和几个小月。
再让学生通过涂颜色,凸现大月和小月的排列规律,促使学生主动的发现规律,并用规律来记忆。
三是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20xx年全年的天数,想想做做力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从年历卡查找一些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本年龄段学生的特征。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大月、小月和二月及每个月的天数。
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知道20xx年全年有365天。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和整理知识的能力及合作的意识。
3)在从年历卡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4)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相互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记住各月的天数。
二、说教学程序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设想的: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今天小小特别高兴,因为明天是他的生日。
你愿意告诉老师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学生回答自己的生日。
让学生拿出年历卡,找出自己的生日。
人教版数学三下6.4《年、月、日》(整理与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年、月、日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年、月、日的概念。
2.熟练掌握年、月、日的表示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熟练计算日期间的天数。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用具等。
2.学生准备:教案、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知识,复习与年、月、日相关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步:讲解
1.讲解年、月、日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举例说明年、月、日的运用。
3.指导学生掌握日期之间的计算方法。
第三步:练习
1.完成课本上相关练习题。
2.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步: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年、月、日的重要性及灵活运用。
六、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练习相结合,使学生对年、月、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更有挑战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年、月、日的知识。
标题: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年、月、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年、月、日的关系,知道平年和闰年的区别,掌握月份的天数分布,能正确读写日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年历,让学生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年、月、日的关系:一年有12个月,分为7个大月和4个小月。
大月每月31天,小月每月30天。
闰年的二月有29天,平年的二月有28天。
2. 平年和闰年的区别: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但不能被100整除,或者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也为闰年。
3. 月份的天数分布:1、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31天;4、6、9、11月为小月,每月30天;2月为特殊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4. 日期的读写方法:年、月、日按照顺序读写,如2021年9月1日,写作2021-09-01。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年、月、日的关系,平年和闰年的区别,月份的天数分布。
2. 教学难点: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日期的读写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年、月、日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年历,找出一年中有多少个月,分为大月和小月。
(2)引导学生发现大月和小月的天数分布,以及平年和闰年二月的天数差异。
(3)讲解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让学生举例说明。
(4)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日期的读写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5. 布置作业:布置与年、月、日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年历,让学生自己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讲解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时,要注意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