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皮脂囊瘤
- 格式:ppt
- 大小:280.50 KB
- 文档页数:11
皮下囊肿怎么治疗
一、皮下囊肿怎么治疗二、皮下囊肿的鉴别诊断三、皮下囊肿的危害
皮下囊肿怎么治疗1、皮下囊肿怎么治疗
1.1、手术或激光手术切除。
西医手术或激光手术切除。
如果术前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则应首先控制炎症,后期再安排手术。
弊端,容易遗留疤痕,易复发。
手术的整个操作过程是:手术中可在与囊肿相连的皮肤,尤其是见到导管开口时,沿着皮纹方向设计梭形的皮肤切口,连同囊肿一起摘除。
1.2、术后检查伤口敷料,发现有感染迹象时进行局部处理4 中医可用中药贴剂,其配方是由当归3份,藏红花1份、乳香1份、没药面1份、穿山甲1份、血竭1份、猪鬃草2份等7味中药组成。
制备方法是将以上药物炮制后用麻油炸枯去渣,提取有效成份加入广丹搅匀熟化,滴水成珠,待温摊膏。
使用时用30-40摄氏度的温水浸泡半分钟,待其变软后将其压平于布上,面积比肿块部位稍大即可,然后用明火(最好用可见火等)熏烤,待其即将成为液体时敷在肿块处(注意不要烫伤),一天熏烤2次左右,2天后用同样的方法换药即可。
2、皮下囊肿的病因
先天性遗传的皮下囊肿:
2.1、毛根鞘囊肿
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2、多发性脂囊瘤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皮脂腺囊肿会病变吗关于《皮脂腺囊肿会病变吗》,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皮脂腺囊肿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粉瘤,关键是由于皮腺代谢的管路出現阻塞,进而造成皮肤上出現的增微生物,根据澎涨,最终产生储留性襄肿,它是一种良好的变病,一般状况下,针对身心健康影响并不大,自然还要有一定的警醒,最好立即到医院门诊开展手术治疗摘除,它是最好是的治疗方法。
临床症状皮脂腺囊肿突显于皮肤表层,多见于于皮腺丰富多彩位置,如头发、面部、胸背等处,大部分生长发育迟缓。
未合拼感染时,病人一般无主动病症。
肿块呈球型,转膛或多发性,大小不一,小者数毫米,近于近10公分。
中等水平强度,有延展性,高于软皮,与皮肤有黏连,不容易促进,表层光洁,无波动感。
其管理中心位置有针管大脐孔凹样张口,呈蓝黑色,形如针管粉刺,挤压成型可出豆腐渣白带或面泥样內容物,內容物为皮脂腺和粉碎的皮腺体细胞,经常出现恶臭味。
皮脂腺囊肿病变极其少见,但易继发感染,若高并发感染可出現红、肿、热、痛炎性感觉。
襄肿在外力作用下能够裂开而临时消散,但会产生疤痕,且便于发作。
医治最常见的除根方式是局部麻醉下手术治疗摘除。
皮脂腺囊肿是表皮小肿块,手术治疗简易,在医院门诊就可以开展。
理应尽可能详细地切除,不残余囊壁,不然易发作。
因为皮脂腺囊肿多产生于脸部,故手术治疗摘除时要充分考虑美容护肤实际效果,可选用小创口摘除面颈部皮脂腺囊肿,皮肤在无支撑力下手术缝合,可防止割开疤痕生长发育,以做到美观大方实际效果。
手术前有感染及术后为控制发炎,均要适度应用抗生素类药。
已合拼感染的皮脂腺囊肿应在感染控制后再手术治疗摘除疾病。
针对部分感染不可以控制或早已合拼囊肿者应割开引流方法。
CO2激光器、电离子微创手术法被觉得是医治无合拼感染的襄肿的好方法,因为其实际操作简易,创口小,流血少,无需手术缝合,基本上没留疤痕,复发低,特别是在合适于面部部皮腺囊肿的治疗。
防止为防止皮脂腺囊肿产生,应留意下列层面:1.维持脸部皮肤清理,使皮腺张口顺畅,有利于分必物代谢。
“凡大医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孙思邈
以下为本文具体内容:
皮脂腺囊肿
一概述皮脂腺囊肿(sebaceouscyst)俗称“粉瘤”,主要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
其特点为缓慢增长的良性病变。
囊内有白色豆渣样分泌物。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好发于头面、颈项和胸背部。
皮脂腺囊肿突出于皮肤表面,一般无自觉症状,如继发感染时可有疼痛、化脓。
二病因发病原因为皮脂腺导管阻塞,导致皮脂腺排泄障碍淤积而成。
皮脂腺导管阻塞多为灰尘堵塞及细菌感染所致。
三临床表现皮脂腺囊肿突出于皮肤表面,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如头皮、颜面、胸背等处,多数生长缓慢。
未合并感染时,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
肿物呈球形,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小者数毫米,大者近10厘米。
中等硬度,有弹性,高出皮面,与皮肤有粘连,不易推动,表面光滑,无波动感,其中心部位有针头大脐孔凹样开口,呈蓝黑色,形如针头粉刺,挤压可出豆腐渣或面泥样内容物,内容物为皮脂和破碎的皮脂腺细胞,常有腐臭味。
皮脂腺囊肿癌变极为罕见,但易继发感染,若并发感染可出现红、肿、热、痛炎性反应。
囊肿在外力下可以破裂而暂时消退,但会形成瘢痕,且易于复发。
四检查1.超声检查
必要时可行超声检查了解囊肿性质,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组织病理学检查
术前一般不需要活检,可术后送病理检查。
3.实验室检查
全身多发性皮脂腺囊肿者,应进行有关代谢和内分泌功能的检查。
一、引言皮质性囊肿,又称皮脂腺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多见于青少年和中年人。
囊肿质地柔软,表面光滑,大小不一,可单发或多发。
传统医学认为,皮质性囊肿多因湿热内蕴、气血瘀滞所致。
以下提供一种基于传统中医理论的皮质性囊肿偏方治疗方案,供患者参考。
二、治疗方案1. 内治法(1)饮食调理1.1 增强免疫力:患者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1.2 清热利湿:多吃薏苡仁、绿豆、冬瓜、赤豆等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
1.3 化瘀散结:多吃山楂、红花、丹参等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作用的食物。
(2)中药治疗2.1 基本方剂:黄连10g,黄芩10g,黄柏10g,栀子10g,丹皮10g,赤芍10g,白术10g,茯苓10g,泽泻10g,甘草6g。
2.2 适应症:适用于湿热内蕴、气血瘀滞所致的皮质性囊肿。
2.3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2.4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慎用;服用期间,若出现不适,请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2.5 配方加减:2.5.1 若囊肿色红、疼痛明显,可加牡丹皮、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药。
2.5.2 若囊肿伴有发热、口干、便秘等症状,可加金银花、连翘、大黄等清热解毒药。
2.5.3 若囊肿伴有乏力、纳差、舌淡苔白等症状,可加党参、黄芪、白术等健脾益气药。
2.5.4 若囊肿伴有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可加当归、川芎、桃仁等调经活血药。
2.6 针灸治疗3.1 取穴:合谷、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3.2 操作:采用毫针刺法,每次选取2-3个穴位,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3.3 注意事项:孕妇、过敏体质者慎用;操作过程中,注意消毒,避免感染。
2.5 外治法4.1 药物敷贴4.1.1 药物组成:大黄、黄连、黄柏、栀子、丹皮、赤芍、白术、茯苓、泽泻、甘草。
4.1.2 用法:将药物研末,用适量白酒调匀,敷于囊肿处,用纱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