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夏商周[业界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13.44 MB
- 文档页数:86
第二章奴隶制时代──夏商周美术Chapter Two Art of the Xia-Shang and the Western Zhou Dynasties(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奴隶制的建立,为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以工具论,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一般规律是由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再进入铁器时代。
如果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说,在中国还有一个玉器时代――横亘在铜器与铁器时代中间。
夏商西周是青铜时代。
此间汉字已经形成,礼仪制度已经完备,为礼仪制度服务的青铜礼器、玉器日臻完美。
铸器、刻字、雕花工艺严肃认真,视同神圣,倾注了当代人的最高智慧,可谓时代精神的集体中体现。
唯其如此,商周青铜工艺成为后世难以企及的典范。
历史证明,每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倾心贯注的文化领域,以奴隶社会而论,埃及在金字塔,希腊在雕刻,中国则在青铜工艺。
三代青铜器的制造与使用,延续了一千多年,其工艺精湛空前绝后(有些工艺技巧已经失传)。
当时在上层社会,青铜器充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不可须臾离开的宝贝,是名副其实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以他那华美的外表,丰富的内涵,复杂多变的艺术形式,高超的技艺,显示出一种特殊的美感。
她对中华民族审美习惯的形成和各种造型艺术的形态的变化,都起了一个奠基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三代青铜工艺是中国艺术传统之源。
就如同古希腊雕刻是欧洲艺术传统之源一样。
探讨中西艺术的差别和中国造型艺术的基本特征,应从研究三代青铜工艺开始。
研究三代美术,除重点研究青铜工艺外,对广泛流行于上层社会的玉石工艺及书法艺术(甲骨文、金文)也应给以足够的重视。
原始社会末期,玉石工艺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玉石器主要用于装饰和祭祖活动,完全从实用器中脱离出来,服从于审美的需要。
玉器以其质地之美和佩带者的不同身份,被赋予许多伦理内涵,象征君子之德。
因为玉有温润、含蓄、质朴、自然等外表特征。
如果说辉煌庄重的青铜器为工笔重彩画提供了审美经验的话,那么朴素温润的玉则为水墨画及写意画提供了审美经验。
中国美术史(四)-----商周时代美术概况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传说中的夏朝以后,是奴隶制度进一步发展的商朝。
古代史书上记载的商朝的历史,大部分为已经出土的史料所证实。
商朝大约从公元前十六世纪开始,共持续了六百多年。
商的领域主要在黄河中下游。
商朝曾数次迁都,最后一次定居下来是商王盘庚在公元前十三世纪末迁到“殷”(现在河南安阳附近)。
商王的职权首先是主掌祭祀和战争,其次是组织农耕牧畜。
商代虽有相当发展的青铜工艺,但农业生产工具仍依赖石器。
商代的农业、手工业和牧畜业都很发达。
酿酒、冶铜、制陶、丝织、土木营造、制革等手工业的发达,同时也代表着当时科学文化的水平。
商代的科学文化特别表现在与农耕有密切关系的天文学方面,商代的历法是相当严密的。
商代的文字是已知的我国最古的文字,有象形字、形声字、假借字。
商朝末年,社会内部极为混乱,在长期对东方各族的战争之后,虽然获得了胜利,但力量削弱,不能抵抗在西方新兴起的周族和其他各族的联合武装,商王纣兵败自杀,商亡。
周族兴起于陕西渭水流域,最后建都于西安附近,传说他们的农业是相当发达的(为他们奉为始祖的是农神后稷)。
在周文王时,周族发展成一个强大的力量,文王的儿子武王用姜太公和自己的弟弟周公、召公作帮手,并联合反对商朝的各部落、各氏族,灭商,建立了周朝。
周武王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在广大的领土上分封诸侯,受封的多是功臣和子弟。
商纣的儿子武庚率领商贵族也受封在殷。
周武王成为统治各诸侯国的“天子”。
但周初对各诸侯国的统治很不稳固,武王死后,他的年幼的儿子成王在叔父周公辅助下即位,受到东方一部分诸侯和武庚的联合反对。
但最后被周公镇服,这一次变乱和变乱的平定,成为周朝历史上一件屡被后人谈论的大事。
周公把东方诸侯封国重新整顿以后,大规模的建设“洛邑”(今河南洛阳)作为政治的和军事的据点。
周朝的制度,据文献记载,是以周天子为全中国的最高的领主,唯一的“王”。
天子把土地分给诸侯,诸侯把土地分给大夫,大夫再分给卿士。
中国绘画简史(夏商周绘画)公元前21世纪前后,一支活跃在黄河中游地区(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名为夏的部落联盟推翻了传统的首领推选制度,确定了世袭王位制,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王朝的出现。
到了公元前16世纪,人们对于国王夏桀的暴虐统治十分痛恨,这时东方的一个古老部落在商汤领导下乘机起兵,夏朝灭亡。
商代原是以今河南郑州及其附近为活动中心,后屡次迁都,至盘庚时迁都于今天的河南安阳,即后来周朝人称为殷的地方。
自盘庚迁殷以后的商代又称殷代或殷商。
商代出现完整的文字体系甲骨文和金文,尊天事鬼的祭祀活动名目繁多,仪式隆重,青铜文化在整个精神生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周原先是活动于陕甘一带的古老农业部落。
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起兵灭商,建立周朝,自此至公元前770年,史称西周;前770年,周平王把国都从镐京(今陕西长安县)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东周时代又以前476年为界,前期称春秋时代,后期称战国时代,至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为止。
综合起来看,青铜艺术集工艺绘画、雕塑、绘画以及书法等绘画种类的特征、手法和成就于一身,成为夏、商、周三代艺术成就最集中、最辉煌的代表。
青铜器纹饰中国青铜器发源于黄河流域,在新石器晚期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的遗址都发现了铜器制品。
可以肯定的是,新石器晚期文化已经为青铜器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如青铜器的形制、纹饰甚至铭文等都可以在新石器晚期的石器、陶器中发现它们的渊源。
而青铜器纹饰则是继彩陶艺术之后又一重要图像资料。
商周青铜器某些纹饰的定名和分类至今未有完全统一的意见,其题材可以大致分为三大类。
一、动物类纹饰〖兽面纹〗旧称饕餮纹。
其基本特征为双目圆睁,阔口隆鼻,头上多有一对变化多端的犄角,或更有獠牙利爪;多数兽面纹的两旁还有对称展开的兽体身躯。
这种纹样实际上是把牛、羊、鹿、虎、豹、熊等各种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以夸张和象征的手法综合起来,往往难以判定为何种动物形象,故统称兽面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