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国学第一课 道..
- 格式:ppt
- 大小:311.50 KB
- 文档页数:13
引领五年级学生领略《论语》的智慧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国学经典在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深厚文化底蕴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其中,《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更是被视为国学中的瑰宝。
在五年级上册的国学经典文章中,《论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领读《论语》的部分篇章,帮助学生们达到理解含义、领会精神、积累词汇等学习目标。
在领读《论语》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所涉及的篇章。
本次领读将涵盖第一句到第三句,这三句话包含了《论语》的精髓,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
通过这些语句,我们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论语》的核心思想,如儒家倡导的学习方法、待人接物的道理等。
在领读过程中,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
我将采用分句解析、对比现代汉语、故事化等策略。
首先,分句解析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每一句话的具体含义。
其次,对比现代汉语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论语》与现代生活的联系与差异。
最后,通过故事化的方式解读《论语》中的道理,可以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其内涵。
学生们需要积极参与并配合老师的领读。
我会鼓励他们提问、讨论,以便对经典语句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当讲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对他们的学习有何启示,并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见解。
为了检测领读活动的成效,我们需要设计合适的评价体系。
可以通过课堂小测验、读后感写作等方式评估学生们对《论语》语句的理解程度。
同时,关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到的道理待人接物。
初步结论将基于这些评价数据进行总结,为今后类似活动提供经验教训。
通过领读《论语》等国学经典文章,我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积累词汇、理解含义,更能使他们领会到其中的智慧和精神。
这些经典语句所蕴含的道理对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将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学生们学习要不断温故而知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教导他们要热爱交友并乐于助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鼓励他们在面对误解或挫折时保持冷静与宽容。
国学启蒙5年上册第1课人性至善
人介于至恶与至善之间。
人性也是有层次性的,非善或恶一种或两种状态,而是同时并存从至恶到至善之间一体化的各种状态,且恶善不断变化,此消彼长。
因为看到这世上的人有善人恶人之分,或者看到善人有恶的一面、恶人有善的一面。
我们看到一杯浊水便否认水的清纯无色一样。
若是将浊水静置、过滤或蒸馏,便会发现水是至清的。
同理,无论是一个恶人,还是一个有着恶的一面的善人,滤去其恶,方显至善的本性。
国学第一课道法自然朗诵1、【单选题】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
[单选题] *A.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重大问题(正确答案)B.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C.要建设什么样的政府的重大问题D.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2、以下关于理想、幻想、空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理想是个人对幻想空想的改进B、理想源于实践具有实现可能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正确答案)C、理想是永恒的,幻想和空想可以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知识渊博的人具有崇高的理想,而空想幻想则源于无知3、造就时代新风尚,要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体现的是职业道德的()。
[单选题] *A. 爱岗敬业(正确答案)B. 诚实守信C. 办事公道D. 奉献社会4、16.小红参加了学校舞蹈队,排练时她觉得自己基本功不扎实,不敢上台展示。
但在同学们的微笑和鼓励下……她最终成功地完成了演出。
她的成功告诉我们()①集体的温暖能促进我们健康快乐成长②集体能帮我们解决学习生活中一切问题③集体的帮助能给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④集体有助于我们获得自信心,增强力量[单选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正确答案)D.②③④5、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公民的身体。
[单选题] *A、搜査(正确答案)B、调查C、检查D、排查6、【单选题】“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指的是()。
[单选题] *A.科学立法B.严格执法C.公正司法(正确答案)D.全民守法7、参加面试时,不合适的做法是()。
[单选题] *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在进场前一分钟到达(正确答案)要用礼貌用语清晰表达把面试资料备齐8、25.在学校组织的拨河比赛中,实力不算最强的我们班队员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组织、统一步骤、齐心协力,一举拿下了年级拔河比赛的冠军。
比赛结束后,我们不光收获了胜利的喜悦,更懂得了成长的道理。
2019暑假五年级知识汇总国学讲堂知识汇总【第一课:《褒贬义词的感情色彩》】原文: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
其异者,能为人言。
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
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译文:飞鸟走兽这类动物,饿了知道去吃,渴了就会去喝,还能自己建造巢穴作为自己休息的场所。
其中更灵异的,还能按照人的指示去行动。
只是因为不知道读书,所以一直不如人,人如果不读书,那么和禽类兽类有什么分别?【第二课:《真爱无痕——领会排比与反复》】1、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世称朱文公。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2、小古文《读书有三到》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第三课:《阅读写景文》】《读书需有疑》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第四课:《笔尖下的游历——学写游记》】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脚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
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第五课:《多彩世界——环境、场面描写》】原文:曹操得巨象。
我的国学第一课日记2022年10月20日星期四晴今天是我的国学第一课,我和小伙伴们抱着国学课本一路小跑到了国学教室。
国学到底是什么东西?我和我的小伙伴一路都在想这个问题。
我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教室,坐在了空余的座位上。
老师放起了教学视频,我听见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不会吧,像唱歌。
”这就像一盆凉水浇了我一个透心凉。
这时,给我开门的那个老师说:“那是吟诵。
”“吟诵是什么东西。
”我的心里又生出个疑问。
看大家都跟着老师认真地读,我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下课时,我带着满腹疑问跑到老师跟前问老师:“吟诵,国学是什么意思?”老师告诉我:“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学校。
现如今国学之意是指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与学术。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法。
”听了老师的解释,古人诵读诗歌的方式好特别。
老师还告诉我们,通过国学课,我们可以了解到先贤的思想文化精粹。
真是有意思的一天,我希望以后自己能多了解点国学知识。
2022年10月20日星期四晴今天,我们上了国学第一课。
国学是什么呢?上课之前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带着这样的疑问。
我们带着满满的好奇心迎来了摇着扇子,挺着腰杆,迈着八字步的国学老师。
老师先介绍他姓牛,还说可以叫他“老牛”或“牛老”,我们都笑了。
接着,我们做自我介绍。
可是,我们一个名字也没记住。
老师说:“你们记性太差,不过我也一个名字没记住。
”“自己都没记着,还说别人”我们都笑着说。
真是个有趣的老师,不过国学课的内容更有趣。
“古代有个伟人叫孔子,他的身高达两米多!”国学老师的开场白就把我们惊呆了,“哇!”“怎么可能!”“那不是和姚明一样高啦!”国学老师摇着那把写着“论语”二字的白纸扇,一收,“不信?请看孔子的简历。
”我们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听老师讲课,最后也没看到哪里说孔子的身高。
然后,老师才开始讲国学是什么意思,又让我们读《三字经》,还给我们讲了它的意思,又给我们讲了《孟母三迁》的故事,我觉得这个故事很好听。
五年级下册语文国学第一课录音。
本课程主要在讲解了四种重要的文化元素:一、儒家文化1、什么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体系,本着“仁和义”的思想方式,它教导人要以“仁义礼智”为修养,立志以正治天下,弘扬中华气节。
2、儒家文化的特色:(1)重视教育:强调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身,深入研究文献,提高自己。
(2)强调礼义:强调服从尊师,尊老爱幼,遵守礼义,行善积德,促进和谐。
(3)注重德行:重视人的德行道德品质,崇尚节俭,崇尚温和,追求博学多才,谦虚宽厚自湿。
二、道家文化1、什么是道家文化:道家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哲学思想,他的核心思想是“以心传心”的原则,追求自然状态的自由,强调和谐自然、勤俭节约、追求自由自在的自然生活方式,追求虚无万物的平衡。
2、道家文化的特色:(1)注重自然:关注自然万物。
(2)重视运动:重视运动,自由舒畅地运动,是实现自然和调节脏腑的必要条件。
(3)追求节俭:追求宁静自然的生活,只要有节制,便可以放弃追求名利,以节俭带来内心的安宁。
三、佛教文化1、什么是佛教文化:佛教是中国古代传统宗教,以佛教发展了中国自身的文化,佛法让中国出现了慈悲、和平、宽容、诚信等天赋的道德价值观。
2、佛教文化的特色:(1)重视道德价值:以建立信义规矩为基础,重视道德规范,强调信仰心诚,对高尚的行为观念心存毅力,追求精神的完美健康和因缘的救荒。
(2)强调行善:重视行善,主张在此刻行善,止恶修善,积德累功,追求无为而治,并以广泛行善来帮助社会弱势群体。
(3)崇尚高尚:佛家以“宁静止观”为核心,拒绝贪污受贿,避免权术,反对暴政。
四、孔子思想1、什么是孔子思想:孔子思想指的是古代中国哲学家孔子的思想,以提倡“仁”为核心,把以“天命之谓性”、“爱人之谓仁”为主要精神,弘扬我国传统的仁义礼智,把“天赋”“节俭”“尊敬父母”、“忠实友善”作为人们行为准则。
2、孔子思想的特色:(1)重视德行:孔子从德行出发,重视自身仁义,追求众人共谋之道,调和节俭拙谨之道,以贤善礼义修养众人。
第1课:道(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道》课文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2.通过阅读古文,借助译文,了解古文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借助译文,了解古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讲述第一单元的导语,简介《道与自然》。
补充:“人类的起源”从古至今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有人说,世界起源于宇宙大爆炸;有人说,世界起源于地、水、火等物质。
而老子却认为,“道”才是宇宙的起源。
2.师:在《老子》的第一篇,他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观点。
让我们走进“道”,了解什么是“道”。
板书:道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悟1.师范读全文《道》。
2.生初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读文,师相机指正。
4.师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将断句、不通顺的句子带领学生多读。
并且使用“/”划分节奏。
师再次范读,生自由读。
5.生尝试齐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
(三)精讲细品1.师简要介绍古文的大意。
生注视古文内容,师逐句对照解释古文含义。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古文,古今对译。
2.重点指导:(1)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点出“有”和“无”之间的紧密关系。
(2)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点出“道”的玄妙,难以言说。
3.再次齐读全文,自由背诵。
4.全班赛背,齐背。
第1课:道(第二课时)一、教材内容:汉字家族,日积月累二、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汉字“辵”的字形演变,以及偏旁“辶”的应用。
2.重点学习汉字“道”,并举出偏旁为“辶”的汉字,能说出其含义。
3.了解《龙场悟道》的中王阳明关于“道”的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能够了解汉字“辵”的字形演变教学难点: 了解偏旁“辶”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生齐读古文《道》。
2.生尝试齐背古文。
(二)学习“汉字家族”1.师板书“辵”,标注读音。
生齐读。
2.师述汉字“辵”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含义。
五年级上学期国学经典诵读《大学》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大学》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第二章《康诰》曰:“克明德。
”《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第三章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第四章《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瑟兮僴兮”者,恂慄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五章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第六章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未尽也。
是以《大学》始教, 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 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 以求至乎其极。
国学第一课一、龙生九子:囚牛:天生艺术家睚眦:战神传说嘲风:镇宅神兽蒲牢:声振寰宇的胆小鬼狻猊:温柔的狮子赑屃:亚历山大的青年狴犴:正义的守护神负屃:爱书法的文艺青年螭吻:称职的消防队员二、历史1.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2、三皇五帝:燧人、伏羲、神农。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古诗《将进酒》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四.三国24位名将的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吕布、赵云、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关羽、马超、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黄忠、许褚、孙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渊),二张徐庞甘周魏(张辽、张颌、徐晃、庞德、甘宁、周泰、魏延),神枪张锈与文颜(张锈、文丑、颜良),虽勇无奈命太悲。
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
三国九大悍将简介①吕布:特征值:帅兵刃:方天画戟座驾:赤兔马;相信不会有人对吕奉先排第一有什么异议。
温侯吕布虎牢关战三英,十八路诸侯如同草芥,一些成名多时的大将,在吕布的马前走不上三个照面就销声匿迹了。
辕门射戟,大将纪灵在他掌控中如同小孩般;还曾以一敌六大战曹操六员上将,全身而退。
(一些大家公认的事实就不再赘述)吕布在三国中杀法之悍勇无人能及!②关羽:特征值:武圣兵刃:冷艳锯(重八十二斤)座驾:赤兔马;三十六路春秋刀法,出神入化,使刀的无人能出其之右,俗语说“关公面前耍大刀——班门弄斧”。
弟子规
一、孝悌忠信
(一)孝:孝顺父母,养育之恩,报之以孝。
(二)悌:悌恭兄弟,亲爱之情,报之以悌。
(三)忠:忠于君主,尊敬之心,报之以忠。
(四)信:信守约定,守信信义,报之以信。
二、节用知足
(一)节:节制食欲,戒除暴殄,报之以节。
(二)用:用其所长,勤俭持家,报之以用。
(三)知:知足常乐,满足自然,报之以知。
三、勤俭敬仁
(一)勤:勤于学习,勤奋刻苦,报之以勤。
(二)俭:俭朴守旧,节约节俭,报之以俭。
(三)敬:敬畏上帝,尊敬长辈,报之以敬。
(四)仁:仁慈待人,慈爱众生,报之以仁。
四、谨慎守正
(一)谨:谨慎小心,谨守礼仪,报之以谨。
(二)慎:慎重言行,慎独守己,报之以慎。
(三)守:守正不阿,守信守法,报之以守。
国学教案:第1课道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诵读和背诵课文内容。
2、理解字词句的基本意思。
初步理解“道”的含义。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道”的感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相关的文字、视频、音频资料。
2、制做ppt课件。
学生准备:1、把课文熟读成诵。
2、结合课文注释,初步理解句子意思。
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一、课起引道:未成曲调先识道幻灯片1 :猜谜语,认识道:师:比一比,谁聪明?请猜谜语:首字表人头,走之表示走;走路抬首看,目标在前头。
无路要敢走,走多路才有。
幻灯片2 :看词语,解释道:地道铁道羊肠小道【道路】公道天道头头是道【道理;事理;规律】医道棋道生财之道【方法;办法;技艺。
】导语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组词语,聪明的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导语2:道字是一个富有智慧的字,它有丰富的内涵。
请大家猜一猜第一行的“道”是什么意思?第二行的“道”是什么意思?第三行的“道”是什么意思?幻灯片3:观媒体,了解道。
【媒体展示】导语3师:道字是一个魔术师,它千变万化。
今天,我们学习的五年级上册《国学》第一课《道》。
课文出自2000多年前的一本书《道德经》。
其作者老子,姓李,名耳,亦称老聃(dān),他是春秋时期一位学识渊博的思想家。
老子所说的“道”与众不同。
二、课承诵道:经典诵读品味道【(一)自由读顺。
】导语1: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共同学习《国学》第一课,《道德经》第一章:道。
幻灯片3、【课文内容】导语2:请大家自由的读三遍课文。
(学生自由读。
)【课文: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②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③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④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⑤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导语3:读一读就能明白。
课文中有一对反义词最重要。
谁知道?【1分钟】生:无和有。
师:课文中的道,主要讲述的就是从无到有的变化规律。
国学启蒙GUO XEU QI MENG五年级(全册)编委会总主编:刘自宏编委:郭舒焦应龙李静刘芳张文君中卫市第四小学国学教材编写组编著编写说明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而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诗词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为了能使孩子们从小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我们五年级组全体语文教师编写了这套从论语到毛泽东诗词的国学教材。
其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开展“每周赏诗”活动,利用早读、午读(上课前10分钟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提倡各班制定恰当的周背诵量小目标。
坚持师生同读同背。
要充分利用早晨、上课前、下课后等时间,以及黑板报、广播等各种形式全面对学生进行“热爱、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宣传和教育,激发学生对诵读古诗词的强烈兴趣和愿望。
总之,我们的祖先留下的这份丰厚的文化宝藏,我们一定要继承并发扬光大,不愧对我们的祖先和后世子孙。
本册教材共32课,分两学期使用。
目录第一课《论语雍也》《论语》相传是由孔子的门人及其再传弟子整理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①食,一瓢饮,在陋巷②,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③。
贤哉回也。
”★学习指导:一、知作者,明背景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