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国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18
五年级国学教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五年级国学教案?第一周:《四书?孟子?重仁轻礼》教学目标:1、了解孟子对利和义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泛爱众,而亲仁,重礼义、轻功利。
正心育德,明其理,导其行。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所学内容,借助译文和注释,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一、简介孟子,导入本学期国学内容:二、导入新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孟子》,了解颇受崇拜被称为“亚圣”的孟子学说。
板书:《孟子?重仁轻礼》1、背景:战国中期,诸侯纷纷以征伐经营天下,往往追名逐利、惟利是图。
世风蜕变,江河日下;兄弟反目成仇、儿子遗弃父母、臣子不顾国君,社会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混乱动荡。
为了改变社会现实,孟子在世人面前高高地扬起了仁义的大旗。
2、读文,感悟文意: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国;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①读译文,与原文对照,理解内容。
②质疑问难,并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3、讨论交流,理解文意:师:你能明白孟子对梁惠王所说的话吗?他想告诉梁惠王什么呢?(“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谈利?”——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
?如果人人都讲“利”而不讲仁义,那人们的欲望就没有满足的时候,——反面分析:“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师:孔子最早提出义和利的对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孟子答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也把义和利? ?看作是矛盾的,强调要贵义贱利。
国学经典教材《自信第一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自信是每个人都需要拥有的品质,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尤其需要培养自信心。
国学经典教材《自信第一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学习自信知识和方法的机会,以下是教案的具体内容。
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信概念,掌握自信的定义与内涵。
2.通过引导学生们了解陕西省历史名人贺知章的事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提高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自信的内涵,通过贺知章的事迹巩固自信知识。
2.培养学生笃信自己、愉悦自己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信,并展开师生对话,了解学生们对自信这个词语的认识。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了解自己能力的前提是要具有自信心。
2.知识讲授介绍自信的内涵,同时通过引导学生们翻动《自信第一课》这本书中的内容,了解小说《老残游记》中主人公贺知章的事迹,培养学生们自信的品质。
指导学生们认真阅读小说文本,人物性格描写及人物言行举止,分析人物语言的意义,理解其中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们真正理解和感受小说中自信处事的精神。
3.互动讨论通过关于贺知章的故事的讲解和学生们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他是如何克服困难的,从而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引导学生们根据小说中各段文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事件等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与自信相关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
如:“你了解贺知章吗?他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和他一样吗?你想掌握什么技能来成为一个自信的人?”4.活动实践为了巩固学生们的自信心,让学生们在课堂中进行实践活动。
任选几位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和介绍同桌同学等,增强学生的自信感,并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展示自我。
5.总结反思通过此环节,让学生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总体性总结。
四、教学资源:《自信第一课》教材,短视频片段,学案等。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们对自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学生成为了课堂主人,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们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更多的自信。
[活动目标]1、积累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句子的意思。
理解诗歌《过华清宫绝句》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三人行,必有我师”丰富多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4、细心品味作者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
2、体会课文“三人行,必有我师”丰富多彩的内蕴[活动过程]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周学过的《论语》内容。
(1)指名学生诵读。
(2)全班诵读。
2、谈话导入。
人非生而知之者。
我们要善于学习,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孔子也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今天,我们接着写第八周的内容。
二、学习《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1、师范读。
2、生自读,读通、读顺。
3、师讲解大意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4、生再次自读,带着对句子的理解读熟。
5、请学生讲讲对句子的理解。
6、师小结: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
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
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
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
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或者只看自己的优点。
五年级国学启蒙备课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国学作品,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诵读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国学知识和思想,如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等。
4、通过学习国学,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经典诵读选取《论语》《孟子》《弟子规》等经典作品中的部分章节,让学生进行诵读。
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2、故事讲解讲述与国学经典相关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
比如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孔子的坚持和追求;孟子“孟母三迁”的故事,体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3、知识讲解简单介绍儒家、道家、墨家等主要思想流派的核心观点,以及诗词、书法、绘画等国学艺术形式的特点。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与国学相关的实践活动,如书法练习、诗词创作、传统礼仪展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国学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国学作品的韵律之美,培养语感。
2、讲解法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教师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某个国学话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国学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古典音乐或展示一幅古代书画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国学的话题。
第二阶段:知识讲解(1)简单介绍国学的概念和范畴,让学生对国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讲解经典诵读作品的背景和作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第三阶段:诵读与理解(1)教师带领学生诵读经典作品,纠正读音和节奏。
(2)对诵读的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
五年级国学备课组课时计划第一周星期第一课时ⅩⅩ年月日南湾学校2011-ⅩⅩ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国学学科教案授课课题《弟子规》总叙授课内容《弟子规》总叙教学目标教材分析1、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
2、会背《弟子规》总叙。
3、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重点会背《弟子规》总叙。
难点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学用具《弟子规》音频一、介绍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教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学过程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中的“规”,当然就是指规矩、规则。
你们知道“弟子”指的是谁吗?是孔子的弟子吗?是指小孩子吗?还是指其他什么人呢?(学生讨论)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针对每个人而言的。
所以《弟子规》中谈到的规矩礼节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都应该遵守的。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古训——《弟子规》。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今天我们学习总序。
二、学习《弟子规》总叙教学过程作业布置南湾学校2011-ⅩⅩ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国学学科教案1、听泛读《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理解“总叙”的意思。
“总叙”概括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
如果以上的事都做了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做学问了。
1、背诵《弟子规》总序。
2、回家给父母捶捶背。
教学后记作为《弟子规》总叙,主要介绍了《弟子规》的来由以及其主要思想。
学习《弟子规》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是有现实意义的。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大学》中的基本思想,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1. 理解《大学》中的核心思想。
2. 掌握《大学》中的关键句子。
教学难点:1. 理解古文的内涵。
2. 将古文中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大学》原文、译文、PPT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大学》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的作者和背景。
2. 提问:《大学》是什么书?为什么叫《大学》?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大学》原文,尝试理解文意。
2.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大学》的核心思想。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大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教师解释《大学》中的关键句子,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课堂练习1. 学生默写《大学》中的关键句子。
2.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大学》中的思想。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大学》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深入解读1. 教师讲解《大学》中的修身之道,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2. 教师讲解齐家之道,如“谨言慎行、和睦相处”。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将《大学》中的思想应用于实际。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回顾《大学》中的关键句子,加深印象。
五、课后作业1. 学生课后阅读《大学》全文,做好笔记。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大学》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大学》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引导学生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千字文教案第1课《天地玄黄》教学目标:1、识记《天地玄黄》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天地玄黄》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天地玄黄(tiān dì xuán huáng),宇宙洪荒(yǔ zhòu hóng huāng)。
日月盈昃(rì yuè yíng zè),辰宿列张(chén xiǔ liè zhāng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玄,天也;黄,地之色也;洪,大也;荒,远也;宇宙广大无边。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
昃:读音zè,意为太阳偏西。
4、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拓展活动:神奇汉字五、课外延伸:二十四节气歌。
课下搜集古时描写四时更替、宇宙变化的语句,并交流。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寒来暑往(hánl ái shǔ wǎng),秋收冬藏(qiū shōu dōng cáng)。
闰余成岁(rùn yú chéng suì),律吕调阳(lǜ lǚ táo yáng)。
章气势丰沛。
如“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恩焉”,“为肥甘不足于口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等排比句,以不可辩驳的气势,以简御繁地把难懂的道理轻松自然地讲得清楚明白。
3.善于作适当的神态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
这是古代散文中,尤其是诸子散文中难得的好的文学笔法。
如孟子引导齐宣王说出“大欲”时,齐宣王“笑而不言”,这一笔写出齐宣王欲霸天下而又躲躲闪闪不那么理直气壮的神态,极尽传神之妙。
《孟子》中的另一个成语“王顾左右而言他”也是这样,逼真而传神。
四、技法导练导练目标请自定论题,运用比喻论证法,写一段文字,来表明你的认识与感受。
⎩⎪⎪⎪⎨⎪⎪⎪⎧⎭⎪⎪⎪⎬⎪⎪⎪⎫不忍之心 ↓不为与不能↓仁政蓝图↓具体措施⎩⎪⎨⎪⎧ 制民之产物质施行教育精神保民而王要求:1、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章节大意。
四、理解重点章句二、学习重点句11.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翻译:靠武力使人服从,不是真心服从,只是力量不足(反抗);靠道德使人服从,是心里高兴而真心服从,就像七十二弟子敬佩孔子那样。
学习重点句2、3。
42.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翻译:尊重有贤德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让他发挥所长,让那些有才能的人常伴左右,那么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愿意为这个朝代效力了。
3.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翻译:用同情怜悯他人的心,实施同情怜悯他人的政策,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心里运转小物件一样容易。
5、反复诵读重点句子,学生谈体会,分享感悟。
六、反复诵读。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1课:道(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道》课文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2.通过阅读古文,借助译文,了解古文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借助译文,了解古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讲述第一单元的导语,简介《道与自然》。
补充:“人类的起源”从古至今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有人说,世界起源于宇宙大爆炸;有人说,世界起源于地、水、火等物质。
而老子却认为,“道”才是宇宙的起源。
2.师:在《老子》的第一篇,他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观点。
让我们走进“道”,了解什么是“道”。
板书:道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悟1.师范读全文《道》。
2.生初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读文,师相机指正。
4.师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将断句、不通顺的句子带领学生多读。
并且使用“/”划分节奏。
师再次范读,生自由读。
5.生尝试齐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
(三)精讲细品1.师简要介绍古文的大意。
生注视古文内容,师逐句对照解释古文含义。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古文,古今对译。
2.重点指导:(1)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点出“有”和“无”之间的紧密关系。
(2)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点出“道”的玄妙,难以言说。
3.再次齐读全文,自由背诵。
4.全班赛背,齐背。
第1课:道(第二课时)一、教材内容:汉字家族,日积月累二、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汉字“辵”的字形演变,以及偏旁“辶”的应用。
2.重点学习汉字“道”,并举出偏旁为“辶”的汉字,能说出其含义。
3.了解《龙场悟道》的中王阳明关于“道”的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能够了解汉字“辵”的字形演变教学难点: 了解偏旁“辶”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生齐读古文《道》。
2.生尝试齐背古文。
(二)学习“汉字家族”1.师板书“辵”,标注读音。
生齐读。
2.师述汉字“辵”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含义。
课题:三孔(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府。
教学过程: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孔庆镕诗《五柏抱槐》、李隆基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府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李东阳撰写、的对联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2、有感情的朗读《秋兴八首》(其一)!3、了解杜甫草堂。
4、查阅资料,了解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课题:三孔(二)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林。
教学过程: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张说诗《奉和圣制经邹鲁祭孔子应制》。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林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祠堂上诗句表达了什么意思?2、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孔林的典故。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课题:三孔(三)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庙。
教学过程: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乾隆皇帝及郭沫若诗句。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庙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与同组的同学说说金声玉振坊图和文的关系?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课题:长江之歌教学目标:使学生对长江有一个整体印象。
教学过程: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杨基诗《长江万里图》、李之仪词《卜算子》。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李之仪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背诵李之仪的《卜算子》?2、学唱《长江之歌》。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课题:巴山蜀水授课时间: 5月12日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长江上游诗。
教学过程:一、阅读诗画揽胜。
了解长江上游是巴蜀之地。
欣赏赞美三峡的诗《渡荆门望楚》(唐陈子昂)、《上三峡》(唐李白)。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
欣赏陈毅诗句。
三、活动广角。
1、对照地图查找三峡景区。
2、了解流来观的图片及对联。
3、整理描写三峡的古诗文。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课题:古楚风光授课时间: 5月19日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长江中游的名胜。
教学过程: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崔颢诗《黄鹤楼》。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两首诗词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背诵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崔颢诗《黄鹤楼》?2、写下《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朗读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课题:吴越音韵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长江下游。
教学过程: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赵维烈《南乡子登燕子矶》、杨慎《临江仙》。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万里长江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背诵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为诗配画。
2、搜集三首与南京、扬州、镇江这三处地方有关的古诗词并朗诵给同学和老师听。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课题:字谜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字谜的特点、组成形式,培养对字谜的兴趣。
搜集部分字谜。
教学过程:一、艺海拾贝猜两个谜语有水有田方有米添人添口便添丁(潘何)兵书三卷桥边授忍字百篇家内藏(张)二、温馨点击阅读品味,了解关于谜语的知识三、活动广角1、试猜字谜三星斜带一钩月(心)雁阵三行,时斜时横(丛)点水蜻蜓款款飞(汗)驴高栏低(骗)2、搜集字谜,互相考一考四、总结我的收获……课题:画谜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画谜的特点、组成形式,培养对画谜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艺海拾贝猜三个谜语①春节②一触即发③汆二、温馨点击阅读品味,了解关于画谜的知识三、活动广角1、读故事《秦少游猜谜》,猜谜底2、读《唐伯虎卖画》,猜字谜3、学生自己试着出画谜。
四、总结我的收获……课题:农谚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农谚的特点,培养对农谚的兴趣。
搜集、积累部分农谚。
教学过程:一、艺海拾贝读原文,了解什么是农业谚语。
二、温馨点击阅读品味,了解谚语的定义。
知道农业谚语与气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活动广角1、背诵二十四节气歌2、读读背背几个农业谚语。
3、交流整理搜集到的谚语。
四、总结我的收获……课题:学志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关于立志和学习的谚语;制作谚语卡片。
教学过程:一、艺海拾贝朗读文中关于立志和学习的谚语二、温馨点击阅读品味,了解关于谚语的知识三、活动广角1、读谚语,谈感想2、讲故事,背谚语3、制作谚语卡片4、填写表格。
四、总结我的收获……课题:李白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李白诗《上李邕》《春夜宴桃花园序》,体会李白的性格特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李白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李白是怎样上当的?2、有感情的朗读《上李邕》《春夜宴桃花园序》!3、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五、总结我的收获……课题:杜甫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杜甫诗《客至》,体会杜甫的性格特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杜甫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杜甫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2、有感情的朗读《秋兴八首》(其一)!3、了解杜甫草堂。
4、查阅资料,了解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五、总结我的收获……五年级第十四课课题:南园十三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南园十三首李贺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三十未有二十馀,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我的收获……课题:生查子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欧阳修及其《生查子》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学生了解欧阳修。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欣赏崔护《题都护南庄》3、找欧阳修其他的诗来读一读。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我的收获……课题:寿阳曲·渔村夕照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马致远及其《寿阳曲·渔村夕照》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2、学生了解马致远。
二、出示译文。
夕阳西下,酒家里好像也显得宁静闲适,只有几只船儿还未曾靠岸。
空气里弥漫着花香,连水好像也变得香了,茅舍也进入了夜色之中。
断桥头上卖鱼的人也散了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曲子。
2、欣赏《天净沙·秋思》。
3、背诵。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