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工程变更项目环评报告书
- 格式:pdf
- 大小:11.24 MB
- 文档页数:509
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年底将动工
受江门市交通运输局和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委托,3 月13 日,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中心发布了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及小榄支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公告,公众如对该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方面有意见和建议,可在十个工作日内,
向建设单位、评价机构发送电子邮件、信函等方式,发表关于该项目建设及环
评工作的意见看法。
据了解,该项目计划今年底开工,2018 年完工。
估算总金额250 亿建设工期4 年
据南都了解,去年5 月,中山市委托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中开高速公
路中山段及小榄支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同时,江门市交通运输部门也委托设计单位,对原中开高速江门段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修编。
两份报告
在汇总后,《中开高速公路及小榄支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去年7 月出炉。
而据此前的招标公告显示,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已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
报告编制,推荐方案(主线+小榄支线)路线全长150.7 公里(其中中山段主线45.1 公里,江门段85.6 公里,小榄支线19.94 公里),采用双向6 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100-120km/h,路基宽33.5-34.5m,估算总金额约为250 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约为1.656 亿元,建设工期为4 年。
经过新会台山开平恩平等镇区
中开高速主线起点与规划的深中通道高速公路对接,路线从东向西经中
山市火炬开发区、石岐区、西区、东升镇、沙溪镇、横栏镇,新会大鳌、睦
洲、三江、双水,台山大江、水步、白沙,开平赤坎、塘口,恩平沙湖等镇
区,在凤山接开阳高速公路,与鹤开高速公路对接,主线全长约130.7 公里。
小榄支线起点位于中山市西区,以立交形式与本项目主线相接,沿规划。
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典型案例〃仅供参考)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广州目录第一章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工程概论 (1)一、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工程名称及承办单位 (1)二、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 (1)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2)(一)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2)(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4)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5)六、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工程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6)七、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工程总投资估算 (6)八、工艺技术装备方案的选择 (6)九、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6)十、研究结论 (6)十一、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9)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9)第二章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工程产品说明 (15)第三章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工程市场分析预测 (15)第四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15)一、厂址的选择原则 (15)二、厂址选择方案 (16)四、选址用地权属性质类别及占地面积 (17)五、项目用地利用指标 (17)项目占地及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17)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18)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19)一、建设内容 (19)(一)土建工程 (19)(二)设备购臵 (20)二、建设规模 (20)第六章原辅材料供应及基本生产条件 (21)一、原辅材料供应条件 (21)(一)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21)(二)原辅材料来源 (21)原辅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一览表 (21)二、基本生产条件 (22)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23)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原则 (23)二、工艺技术方案 (24)(一)工艺技术来源及特点 (24)(二)技术保障措施 (25)(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25)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工程生产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25)三、设备的选择 (26)(一)设备配臵原则 (26)(二)设备配臵方案 (27)主要设备投资明细表 (27)第八章环境保护 (28)一、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28)二、污染物的来源 (29)(一)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期污染源 (30)(二)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工程运营期污染源 (30)三、污染物的治理 (30)(一)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及治理措施 (31)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1)2、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5)3、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6)4、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7)5、施工建议及要求 (39)施工期间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一览表 (41)(二)项目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及治理措施 (42)1、废水的治理 (42)办公及生活废水处理流程图 (42)生活及办公废水治理效果比较一览表 (43)生活及办公废水治理效果一览表 (43)2、固体废弃物的治理措施及排放分析 (43)3、噪声治理措施及排放分析 (44)主要噪声源治理情况一览表 (46)四、环境保护投资分析 (46)(一)环境保护设施投资 (46)(二)环境效益分析 (47)五、厂区绿化工程 (47)六、清洁生产 (48)七、环境保护结论 (48)施工期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及预期效果一览表 (50)第九章项目节能分析 (51)一、项目建设的节能原则 (51)二、设计依据及用能标准 (51)(一)节能政策依据 (51)(二)国家及省、市节能目标 (52)(三)行业标准、规范、技术规定和技术指导 (53)三、项目节能背景分析 (53)四、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55)(一)主要耗能装臵及能耗种类和数量 (55)1、主要耗能装臵 (55)2、主要能耗种类及数量 (55)项目综合用能测算一览表 (56)(二)单位产品能耗指标测算 (56)单位能耗估算一览表 (57)五、项目用能品种选择的可靠性分析 (58)六、工艺设备节能措施 (58)七、电力节能措施 (59)八、节水措施 (60)九、项目运营期节能原则 (60)十、运营期主要节能措施 (61)十一、能源管理 (62)(一)管理组织和制度 (62)(二)能源计量管理 (62)十二、节能建议及效果分析 (63)(一)节能建议 (63)(二)节能效果分析 (63)第十章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 (64)一、组织机构 (64)二、工作制度 (64)三、劳动定员 (65)四、人员培训 (65)(一)人员技术水平与要求 (65)(二)培训规划建议 (66)第十一章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工程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6)一、投资估算依据和说明 (66)(一)编制依据 (67)(二)投资费用分析 (68)(三)工程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 (69)1、设备投资估算 (69)2、土建投资估算 (69)3、其它费用 (69)4、工程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 (70)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70)5、铺底流动资金估算 (71)铺底流动资金估算一览表 (71)6、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工程总投资估算 (71)总投资构成分析一览表 (72)二、资金筹措 (72)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73)三、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工程资金使用计划 (73)资金使用计划与运用表 (74)第十二章经济评价 (74)一、经济评价的依据和范围 (74)二、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75)三、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76)(一)销售收入估算 (76)产品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一览表 (76)(二)综合总成本估算 (7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77)(三)利润总额估算 (77)(四)所得税及税后利润 (78)(五)项目投资收益率测算 (78)项目综合损益表 (78)四、财务分析 (79)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 (81)财务现金流量表(固定投资) (83)五、不确定性分析 (84)盈亏平衡分析表 (84)六、敏感性分析 (85)单因素敏感性分析表 (86)第十三章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工程综合评价 (87)第一章项目概论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项目名称: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工程投资建设项目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3、项目编制单位: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4、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5、注册资金:500万元人民币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1、编制单位: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对该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工程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例如:资源条件、原辅材料、燃料和动力的供应、交通运输条件、建厂规模、投资规模、生产工艺和设备选型、产品类别、项目节能技术和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和劳动卫生保障等,从技术、经济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研究。
中开⾼速⼜有新进展!这项规划正在公⽰!⼜有新规划公⽰,事关中开⾼速!中开⾼速涉及基本农⽥区部分将作出指标调整,落实⽤地!01. ⼟地利⽤规划调整落实中开⾼速⽤地9⽉17⽇,中⼭市⾃然资源局发布《中⼭⾄开平⾼速公路(中⼭段)⼯程建设项⽬涉及中⼭市⼟地利⽤总体规划修改⽅案暨永久基本农⽥补划⽅案》的草案公⽰。
⽂件指出,由于中开⾼速这种线性⼯程具有区域分布连续性和不可分割性,项⽬不可避免占⽤中⼭市永久基本农⽥38.6594公顷,因此须对永久基本农⽥的布局进⾏调整,以使总控制指标保持不变。
这也意味着,沿途永久基本农⽥区变更为⼀般农地区的部分,将⽤来建设中开⾼速,为中开⾼速⽤地提供保障。
从⼟地⽤途区调整情况表可以发现,本次调整⾯积为38.6594公顷,其中中开⾼速经过的⽕炬、南朗、沙溪和横栏,涉及中开⾼速⽤地的永久基本农⽥调整为⼀般农地区。
相应的,将会在三乡、南区、西区等镇区,补回永久基本农⽥保护区⾯积。
我们都知道,⼤⼯程⼀般征地⽤地是⾮常重要的⼀环,⼀旦落实,后⾯建设进度就会越来越快!从规划图,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开⾼速局部具体⾛向!△马鞍岛段△南朗段△东区隧道段△东区-南区段△南区-沙溪段△横栏段02. 中⼭段44公⾥,2023年完⼯!中⼭-江门跨江段已进⾏塔柱施⼯根据最新资料信息,中开⾼速中⼭段线位起点位于马鞍岛,与深中通道、东部外环⾼速以⽴交的形式相接,经翠亨新区、南朗镇后,从⽕炬开发区南部通过,沿博爱七路、南外环及其延长线布设,途经后东区、南区、沙溪后,从横栏镇区的南侧经过,后跨越西江磨⼑门⽔道后进⼊江门,主线长约44km。
△中开⾼速中⼭段⾛势图中开⾼速中⼭段⼀期⼯程早在2017年6⽉20⽇动⼯,⼆期局部先⾏段也已经开始动⼯。
△中⼭⾄开平⾼速公路⼆期⼯程⽅案中开⾼速⼆期横栏段年中已经征地,据今年6⽉份消息,中开⾼速连接新会跨江桥段⽔下桩基已经全部完成,⽬前进⾏塔柱和墩柱进⾏施⼯。
横栏段预制件⼚也已经准备就绪,即将动⼯。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中山段二期工程公路用地及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范围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9.06•【字号】•【施行日期】2021.09.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路正文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中山段二期工程公路用地及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范围的公告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于2015年12月29日获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批复(粤发改核准〔2015〕5907号),于2020年11月12日获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调整规模批复(粤发改基础函〔2020〕2061号)。
中山段二期工程初步设计于2021年2月8日获省交通运输厅批复(粤交基〔2021〕66号)。
为做好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工作,保障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广东省公路条例》有关规定,现将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中山段公路用地及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范围划定公告如下:一、公路用地范围划定。
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中山段二期全长约33.18公里,总用地面积305.34公顷,其中特大桥19780米/14座(含互通立交主线桥,左右幅平均长计,以下同),大桥8424米/12座;设下沉式长隧道4030米/2座(双洞平均长计,以下同)、山岭短隧道124.5米/1座;设火炬西(枢纽)、东苑南路、凤凰山、康乐(枢纽)、横栏、横栏南(枢纽)互通立交共6处;养护工区2处。
沿线镇街包括火炬开发区、东区街道、南区街道、五桂山街道、沙溪镇、横栏镇。
公路用地划定范围为公路红线内划定范围(详见附件)。
二、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范围划定。
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范围按《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广东省公路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最低间距要求确定为30米。
三、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严格执行公路用地和建筑控制区范围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城管和执法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做好公路建筑控制区管理工作,在规划、供应、审批公路两侧建设用地、建设项目时涉及公路建筑控制区的,应当征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意见。
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含小榄支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说明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中心受江门市交通运输局/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委托开展对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含小榄支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现根据国家及地方法规及规定,并经江门市交通运输局/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同意向公众公开环评内容。
本文本内容为现阶段环评成果。
下一阶段,将在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
2.建设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含小榄支线)工程(2)建设单位:江门市交通运输局/中山市交通运输局(3)建设地点:广东省中山市、江门市境内(4)建设性质:新建(5)建设内容:本项目主线全长131.639km,全线采用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100~120km/h 的设计速度,路基宽33.5~34m。
另设小榄支线一处,全线采用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100km/h的设计速度,路基宽33.5m。
主线(含小榄支线)全线共设桥梁76座(不含立交匝道桥),其中特大、大桥59座;隧道1座;互通式立交32处。
全线(含小榄支线)设服务区3处、养护工区2处、管理中心2处、收费站21处。
本项目建设工期为3年,预计2015年开工。
3.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环境现状评价①自然环境现状:本项目途径中山市、江门市。
中山市基本位于城镇区域内,多以居民住宅、工业企业为主,部分路段沿线两侧仍分布有一定范围的农田。
江门段基本处于平原地区,少部分路段位于低山丘陵区。
项目沿线耕地多分布于江门段境内,其中耕地以种植水稻、旱地作物为主;林地植被主要以松、杉和薪炭林为主。
项目穿越潭江广东魴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临近赤坎百足山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
②社会环境现状:本项目位于广东省南部。
起点位于中山市东部横门岛,沿中山北环路、新岐江公路向西,跨越石板沙水道进入江门,跨越虎跳门水道、江珠高速公路,在新会区南、三江镇北侧跨越银洲湖水道,经双水、天亭、龙门水库、坪迳水库北侧至台山大江,与新台高速公路相交在黄烈跨潭江,自罗汉山水库南侧绕过,在凤山接开阳高速公路。
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含小榄支线)银洲湖特大桥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中电建(广东)中开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评价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15年11月一、建设项目概况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含小榄支线)是广东省高速公路网珠江西岸中东西向主要轴线之一,是中山、江门两市规划的连接港澳、深圳、中山、江门主城区、开平市和台山市的东西向高速公路。
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含小榄支线)起点对接规划的深中通道,终点接开阳、鹤开两条高速公路。
主线方面:中开高速起于中山市横门岛,与深中通道相接,之后中开高速一路向西,先后经中山市东区、南区、大涌,新会区大鳌、睦洲、三江、双水、罗坑,台山市大江、水步、白沙,开平市赤坎、塘口,恩平沙湖等镇,终点接开阳高速公路,并与鹤开高速公路对接。
小榄支线起点位于中山市西区,沿规划小榄快线走廊往西北向延伸,先后经中山市沙溪镇、东升镇、小榄镇,终点接正在建设中的广中江高速佛江段。
该项目是深中通道在中山和江门南部地区的延伸线,其建设对完善区域路网缓解江鹤、江中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对改善珠江西岸高速公路网南北向较强而东西向弱的路网结构,对改善深圳、中山、江门城区、银洲湖区域、开平和台山、恩平等地区东西方向进出口单一的状况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含小榄支线)路线全长150.67公里,其中中山段主线45.1公里,江门段85.6公里,小榄支线19.9公里。
中开高速公路采用双向6车道,总投资约268.4亿元,其中中山段总造价为151.7亿元。
未来中开高速将可为中山市构建出一条贯穿珠江东西两岸的“黄金通道”。
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含小榄支线)银洲湖特大桥工程是该线路的先行控制性工程。
拟建大桥选址在银洲湖熊海口下游约1.2km,距下游劳龙水道虎坑口约1.7km,连接银洲湖(亦称崖门水道)东、西两岸,桥址处的水道中央为沙仔岛。
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含小榄支线)银洲湖特大桥地理位置见图1。
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第五次工程质量交工检测情况广东省交通运输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于2020年12月9日对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江门段)TJ-8、TJ-9合同段部分路基外观、排水结构物断面尺寸和铺砌厚度进行了检测,12月7日~9日对LM-3合同段部分路面工程进行了路面外观检查,12月9日~12日对TJ-8、TJ-9合同段部分桥梁工程进行了外观检查和墩台垂直度检测。
具体检测结果见附件表1、表2、表3。
通过本次检测,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如下:一、路基工程(一)支挡工程(1)部分边坡平台未作硬化处理。
如:TJ-8合同段K88+540~K88+731.950右幅右侧路堑边坡一级平台K88+600~K88+680未硬化;TJ-9合同段K128+340~K128+460左幅左侧路堑边坡一级平台未硬化。
(2)个别挡墙沉降缝未填充沥青麻絮。
如:TJ-8合同段K94+044~K94+073左幅左侧衡重式路肩墙;TJ-9合同段赤坎互通DK0+390~EK0+153俯斜式路堤墙。
(二)涵洞工程TJ-9合同段百合互通CK0+530盖板涵右进1#涵底路面存在1条横向裂缝,长约5.0m,宽约6.0mm。
二、路面工程(含桥面系)(1)部分路面存在柴油、机油、泥土、水泥浆、沥青砼散料等污染。
如LM-3合同段K92+890右幅硬路肩存在水泥浆污染,面积约 2.0m×1.7m;K101+530左幅超车道存在机油污染,面积约4.0m×0.1m;K108+620左幅主1车道存在柴油污染,面积约1.0m×0.5m;K125+030~K125+040左幅各车道存在沥青砼散料污染。
(2)部分路段路面存在车轮压痕,其中个别部位上面层骨料被碾压损坏。
如LM-3合同段K101+200~K101+230右幅,宽约7cm,深5mm;K110+760~K110+764右幅硬路肩,表面碾压损坏;K122+150~K122+160右幅超、主1、主2车道。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山西环高速公路(含小榄支线)项目配套设施用地
规划条件论证的批复
正文:
----------------------------------------------------------------------------------------------------------------------------------------------------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山西环高速公路(含小榄支线)项目配套设施用地规划条件论证的批复
市交通运输局:
你局《关于审批〈中山西环高速公路(含小榄支线)项目配套设施用地规划条件论证〉的请示》(中交请〔2021〕163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经审核,中山西环高速公路(含小榄支线)项目配套设施用地拟落实的规划设计条件已经中山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控制性详细规划专业委员会审议,符合《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中山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因此,原则同意《中山西环高速公路(含小榄支线)项目配套设施用地规划条件论证》,该报告所提规划条件作为中山西环高速公路(含小榄支线)项目的规划审批依据。
二、你局要加强对上述规划条件实施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应认真执行,不得随意调整。
你局应会同市自然资源局加快相关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村庄规划)编制进度,将已批规划设计条件落实到相应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村庄规划)中。
三、你局应在上述规划设计条件获批之日起20日内,向社会公布。
中山市人民政府
2021年11月10日——结束——。
银洲湖特大桥主梁关键施工技术吴 健,魏 超(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中山 528400)[摘要]银洲湖特大桥主桥为双塔双索面半漂浮体系混合梁斜拉桥,边跨混凝土主梁原设计采用支架法现浇施工,但对于沿海台风区边墩高达52m 的混凝土梁支架法施工不仅费用高,而且支架搭设施工风险大。
经过方案对比及优化设计,将边跨混凝土主梁调整为牵索挂篮悬臂浇筑,实现了与中跨钢混组合梁节段同步双悬臂施工。
本文通过对银洲湖特大桥主梁施工优化设计,合理设置临时墩,对边跨混凝土主梁设置约束以及牵索挂篮过辅助墩等施工过程进行论述,通过相关施工技术措施减小中跨主梁吊装时梁端下挠量和塔偏,提高双悬臂施工的抗风稳定性,确保施工期结构安全。
[关键词]斜拉桥;混合梁;双悬臂;临时墩;后浇墩身;后浇横梁[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54X (2023)08-0039-07Ke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main girder for Yinzhou lake extra large bridgeWU Jian ,WEI Chao1 工程概况银洲湖特大桥是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的控制性节点工程,主桥采用双塔双索面混合式结合梁斜拉桥,半漂浮体系,跨径组合(56.8+131.2+530+ 131.2+56.8)m=906m ,边中跨比约为0.355(见图1)。
图1 银洲湖特大桥桥型总体布置图中跨主梁采用PK 型断面双箱分离式钢混组合梁,中心梁高3.5m ,梁宽36.3m ,标准梁段长10.5m ,中跨单侧共计24个标准梁段Z1-Z24。
边跨混凝土箱梁同样采用PK 断面,中心梁高3.5m ,全宽36.3m ,标准梁段长度7.2m 和7m ,边跨共计24个标准梁段B1-B24。
全桥共计96对斜拉索,斜拉索采用镀锌铝平行钢丝斜拉索,塔端张拉(见图2、图3)。
2 原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原方案拟采用的现浇支架长370m ,宽36m ,水面以上高度约50m ,水面以下深度约40m,属超2514050152550505015255014025181518153630图2 边跨混凝土主梁断面图高大型水上钢管桩基础+梁式组合支架。
(收稿日期:2018-11-29)快速路设计品质提升与新技术㊁新材料应用邹献华(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㊀南京㊀210019)摘㊀要㊀近年来,随着城市不断的扩张,快速路的建设已从满足基本功能要求进入精品工程时代,快速路的设计品质要求也相应提高,设计需要更加注重细节和创新,本文从技术标准的灵活采用㊁设计理念的变化㊁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等方面总结相关快速路的创新与应用,为类似快速路的品质提升提供借鉴㊂关键词㊀快速路㊀技术标准㊀慢行交通系统㊀新材料㊀BIM 技术㊀㊀自1992年上海 申 字型高架快速路系统开建以来,我国快速路迅速发展,2009年发布的‘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1],标志着快速路规划建设技术的日趋成熟㊂随着2012年南京城西干道炸桥改隧,快速路的精品工程建设步入崭新的阶段,其设计品质被提出更高的要求,快速路的设计不仅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㊁城市规划和交通量预测,做到功形一致,灵活采用设计标准,还应更加注重细节和创新,注重以人为本,完善便民服务设施㊂1㊀满足快速路功能的前提下,灵活采用技术标准1.1㊀灵活设置线形指标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位于中山市南部,受土地资源限制,该公路利用中山市南环路,在老路征地范围内共建走廊,兼具高速公路和城市干道的双重特征㊂该项目按照 统筹规划㊁合理布局㊁集约高效 的原则,统筹利用走廊资源:上层高架桥梁为中开高速公路通道,以交通功能为主;下层为城市南环路,以城市功能为主㊂中开高速结合南环路沿线建设条件,灵活采用技术标准,充分利用既有道路线形指标,适当降低高速公路及互通线形指标,同时在房屋密集处设置声屏障等环保措施,降低对沿线环境的影响㊂1.2㊀灵活设置中央分隔带宽度为节省地面辅道用地,以往建设的大部分快速路高架桥梁中央分隔带宽度基本为8m,由于中央分隔带宽度小于承台宽度,承台伸入路基,且承台埋深浅,路基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承台处拱起,后期产生路基路面病害㊂根据规范,承台采用下压覆土1.5m 的设计方案,但后期承台处仍然会形成拱起,且承台下压导致承台基坑深度(4m)增加,需进行基坑支护和降水,增加了承台施工难度,且承台基坑回填压实困难㊂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较常采用的方式是中央分隔带比承台宽1~2m,使承台与道路的不均匀沉降在绿化带内发生,以彻底改变承台伸入行车道范围并凸起的典型病害,也避免了承台下压带来的施工难度㊂G328国道快速化改造仪征段和南京段的中央分隔带宽度均为9m,比承台宽度大1m㊂1.3㊀灵活设置纵断面南京江东快速路主线设计速度为80km /h,在保障汉中门大街㊁水西门大街2条主干路与江东快速路互通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主线纵坡指标至5%(设计速度60km /h),在汉中门大街与水西门大街之间设置地面段出入口;该项目从2013年通车至今,运营情况良好㊂南京江东快速路纵断面如图1所示㊂图1㊀南京江东快速路纵断面1.4㊀灵活设置互通形式泰州市231省道快速化改造工程站前路互通,受宁启城际铁路及周边建筑物限制,在满足互通功能的前提下,灵活设置互通形式㊂站前路周边示意图如图2所示㊂㊃9㊃‘江苏交通科技“2019年第3期图2㊀站前路周边示意图站前路互通功能分析:S231为泰州东外环(南北向城市快速路),站前路为泰州北外环(东西向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均为80km /h,S231与站前路设置互通,该互通为城区内环东北角互通㊂该节点是联结兴化㊁姜堰和主城的重要转换节点;同时也是联结高速公路及火车站的快速转换节点,从功能需求上,该节点设置为全互通较为合适㊂但由于受宁启城际铁路及周边建筑物限制,在满足互通功能的前提下,采用不完全涡轮型互通,即缺东北转向(兴化至火车站㊁姜堰方向)的匝道,可实现其他3个方向的快速转向㊂涡轮型互通主要有以下优点:①转向功能较强;②主线可利用既有宁启城际铁路桥孔下穿;③能实现红旗大道㊁京泰路等主要道路快速出入的功能;④工程规模较小㊂缺点:①缺东北转向匝道;②南侧的新通扬运河大桥需要拆除㊂2㊀以人为本,注重街道设计2.1㊀慢行交通系统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短距离出行的理想交通方式,是休闲㊁交流的一种选择方式㊂慢行交通有着方便㊁灵活㊁无污染等优势,以及休闲㊁锻炼等特殊功能,越来越多的人采用慢行交通,能缓解机动车道的交通压力,提高城市快速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2]㊂因此,快速路设计思路逐渐从 汽车的城市 向 人的城市 转变,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㊂同时快速路的设计思路应充分体现交通主导+慢行接驳,让70% 慢行的人 出行方便起来㊂例如,杭州市慢行交通发展战略就是结合河流㊁快速路等廊道,将杭州市区划分为47个慢行区,其中主城区28个㊁萧山9个㊁余杭10个㊂另外,由于快速路存在一定的隔断,导致部分路段行人出行不便,因此,人行天桥的设置成了快速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满足行人过街㊂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考虑以人为本,在人行天桥上增设雨棚㊁电梯和非机动车骑行通道(图3)㊂图3㊀人行天桥2.2㊀环保设施1)声屏障的设置城市快速路交通量大,噪声也大,为降低噪声污染,可在高架桥上设置声屏障㊂声屏障采用通透型屏体,可以提高其景观效果㊂2)隧道隔音棚的设置城市内部隧道敞开段同样存在噪声大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道路周边环境质量,南京扬子江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开展了隧道敞开段隔音棚方案专项研究,强调为城市节点隧道方案降低交通噪声㊂并对隔音棚的景观设计进行了重点打造,在建筑造型㊁色彩上与周边风光带协调统一㊂隧道敞开段隔音棚可分为混凝土隔音棚和钢结构隔音棚,隧道敞开段隔音棚如图4所示㊂(a)混凝土隔音棚(弧形)(b)钢结构隔音棚(弧形)图4㊀隧道敞开段隔音棚3㊀坚持设计创新,推动新技术㊁新材料应用3.1㊀路基新材料的设计与应用在已有地铁或公路隧道上修建道路,需满足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如‘南京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和‘南京市长江桥梁隧道条例“中都对荷载和沉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㊂其中‘南京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提出,顶部荷载不能超过20kPa;‘南京市长江桥梁隧道条例“则要求尽量采用桥梁跨越㊂然而,考虑到经济成本等因素,有些项目采用路基跨越需进行专门的安全评估㊂因此需要在既有地铁或隧道顶部采用新材料进行路基回填,新材料必须轻质,无需振动碾压㊂因此可采用EPS 回填或泡沫轻质土换填加回填处理[3]㊂南京江东中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中,应天高架桥头位于正在运营的地铁二号线上方,采用EPS 回填路基方案保证荷载小于20kPa,施工期间地铁二号㊃01㊃‘江苏交通科技“2019年第3期线正常运营㊂该项目已建成通车,运营6年过程中未出现沉降报警现象㊂南京江东中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㊂图5㊀南京江东中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示意图南京江北国家级高新区横江大道快速路上跨正在运营的纬三路过江隧道,采用泡沫土换填加回填的路基处理方案,成功解决了附加荷载和沉降问题,该方案已经通过中交二院的安全评价㊂3.2㊀综合地基处理设计方案随着城市空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下构造物同快速路一起进行设计㊁施工㊂以往设计中,每种构造物的地基处理只结合本身需求进行处理,即道路㊁隧道㊁管线㊁综合管廊会有不同的专业进行地基处理方案设计,由于各自处理后的地基刚度有差异,导致路面在构造物边界或交界的位置出现不均匀沉降,进而产生裂缝,极大地影响行车舒适性㊂为改变不均匀沉降问题,岩土工程专业须对各专业采用综合地基处理设计方案进行整合,保证整体处理刚度的协调变形,减少差异沉降,且在构造物顶部设置必要的柔性垫层过渡,进一步减少差异沉降反射,从而有效控制因地下各种构造物变形㊁不协调引起的道路病害㊂3.3㊀桥梁钢结构的设计与应用钢结构桥梁多用于布设空间有限㊁曲线大跨桥梁㊁小曲线半径桥梁㊁特殊变宽开叉桥梁频繁出现的工程节点㊂此时混凝土结构很难应用于该类情况,钢结构的广泛应用解决了特殊条件下桥梁设计施工的难题,体现了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设计理念㊂(1)应用钢混叠合梁,可提升荷载㊁降低保通压力㊂昆明市二环石虎关至大观河段高架桥提升改造工程中,原桥上部空心板的抗剪承载能力不足,耐久性病害较多,桥梁荷载等级汽-20㊂旧桥改造中将上部更换为重量较轻的工字型钢混叠合梁,不增加基础竖向荷载,可利用原桥的下部结构㊂桥梁荷载等级从汽-20提高到城-A㊂该设计方案减少了下部结构改造工程量,缩短了工期,同时采用半幅施工半幅运营的施工方案,降低了保通压力㊂(2)应用双层钢桁架桥梁,可确保老桥的充分利用㊂泰州市231省道快速化改造工程中新通扬运河老桥为11ˑ20m +80m +10ˑ20m,其中80m 跨为钢管砼系杆拱,20m 跨为先张法预应力砼空心板㊂老桥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1g,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㊂受快速化改造总体方案的影响,以及两侧用地条件的限制,该省道不具备道路拓宽条件㊂考虑到该桥运营年数较短,且老桥结构完好,设计时充分考虑利用老桥,仅拆除其主跨系杆拱桥,采用双层钢桁架桥代替㊂这样,一方面完全利用了老桥的引桥以及主桥下部结构;另一方面又能满足本次快速化改造的总体设计要求㊂跨越新通航运河主桥采用双层钢桁架结构,用钢量达到4500t,考虑到本桥杆件数量庞大,在拟定总体方案阶段,就充分考虑路线平纵对钢桁桥梁设计㊁施工的影响㊂本着减少杆件种类㊁偏于工厂加工的原则,本桥纵横向采用完全对称的设计,大大减少了非标准杆件的种类,极大地降低了杆件加工㊁安装的难度㊂新通航运河主桥示意图如图6所示㊂图6㊀新通航运河主桥示意图新通扬运河双层钢桁架桥梁主桥上㊁下层桥面系钢箱梁㊁钢桥面,采用ERS 组合式铺装,其结构是EBCL 环氧碎石防水抗滑层+3.0cmRA10冷拌环氧沥青铺装+4.0cm 高弹改性沥青铺装㊂ERS 组合式铺装方案为苏交科集团基于新型道路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钢桥面铺装技术方案㊂ERS 钢桥面铺装技术形成于2005年西陵长江大桥,其后相继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匝道桥㊁江东大桥㊁辽河大桥等近20座大跨径钢桥上得到应用,包括了悬索㊁斜拉㊁连续梁和桁架式等各种桥梁结构㊂截止2016年底,该方案国内累计使用面积超过30万m 2㊂3.4㊀老桥利用顶升设计快速路的改造过程中,常常遇到新老桥梁相接处桥梁纵坡不一致的情况,以往方案多为拆除老高架桥梁,存在资源浪费㊁环境影响大等诸多缺点㊂随着桥梁顶升技术的发展,设计中可采用桥梁整体顶升方案,充分利用老桥,做到节能环保[4]㊂桥梁㊃11㊃‘江苏交通科技“2019年第3期整体顶升方案如图7所示㊂图7㊀桥梁整体顶升方案泰州市231省道快速化改造工程,项目起点顺接泰州东环落地高架桥梁,且东环高架桥梁运营时间较短,梁体健康状况较好㊂为了能将东环高架桥梁与本项目顺利衔接,充分利用现有220m 桥梁,采用顶升设计方案抬高已落地的高架桥梁来满足改造要求,减少拆除桥梁面积约4070m 2㊂主线桥第一联为既有箱梁(东环高架落地段)顶升改造设计,通过PLC 同步控制系统,采用角速度一致等比例顶升的方法,整体顶升上部箱梁来实现抬高桥梁标高的目的㊂在常规配置的液压千斤顶之外,采用随动千斤顶㊁计算机液压同步控制系统等新设备保证梁体顶升的精度及安全㊂3.5㊀地下空间布局与综合管线同基坑设计采用隧道方案设计的快速路,在布设地下构筑物时,应充分考虑综合管廊与隧道建设的空间布局,尽可能让隧道㊁综合管廊共基坑布设,且综合管廊尽量设置在道路红线内,不占用外侧绿地空间,使道路㊁隧道㊁综合管廊㊁管线等系统工程在路侧范围内一次建成,需求不出地块,五年之内避免再次开挖[5]㊂通过地下空间布局,灵活布设综合管线位置,若管线标高相差不大时,尽量相邻布置,使基坑开挖深度相当,构造物同槽施工,减少开挖次数㊂如南京江北国家级新区横江大道西段,污水底标高与综合管廊基坑底标高基本一致,采用共基坑设计方案,避免了污水顶管施工,节约了造价㊂横江大道地下空间布局如图8所示㊂图8㊀横江大道地下空间布局3.6㊀BIM 技术在快速路上的应用以BIM +GIS 技术融合为基础,辅以路基㊁桥梁㊁隧道等各专业的辅助设计系统研发,打造三维协同设计平台相关产品,可实现各专业高效㊁精确的BIM 三维协同设计,提高设计效率㊁设计品质,把握设计源头,推动设计理念提升㊂如南京扬子江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全长7.1km,全线新建综合管廊长约7.2km,总投资约32.9亿元,设计阶段采用BIM 技术应用,创建二维图模板,根据模板从三维模型中提取数据生成二维图纸,并采用三维模型和二维图纸关联修改㊂4㊀结论设计是工程创新的源头,应在设计方案中融入先进的设计理念㊁文化创意,创新快速路结构和功能,将先进技术应用于工程全过程,让快速路成为安全㊁畅达㊁高效㊁绿色㊁文明之路㊂同时,提升工程设计品质,设计师们应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设计者逐渐转变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实践者㊂参考文献[1]CJJ 129—2009.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S].[2]夏天.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设计策略分析[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0,28(5):8184.[3]汤三钦.EPS 材料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与设计[J].建筑,2012(13):9092.[4]夏炎早.快捷路设计技术要点探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7(5):4546,8.[5]曹建新,宁平华.城市道路总体设计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3):171174,17.㊃21㊃‘江苏交通科技“201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