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互联网金融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6.17 MB
- 文档页数:77
2014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一、广义货币增长12.2%,狭义货币增长3.2%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2.84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低0.1个和1.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4.81万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末低6.1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03万亿元,同比增长2.9%。
2014年净投放现金1688亿元。
二、2014年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582亿美元12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86.79万亿元,同比增长13.3%。
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8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比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0.5个百分点。
2014年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同比多增8900亿元。
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3.29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06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2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6.4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40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83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9574亿元。
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973亿元,同比多增2149亿元。
月末外币贷款余额8351亿美元,同比增长7.5%,全年外币贷款增加582亿美元。
三、2014年人民币存款增加9.48万亿元,外币存款增加1084亿美元12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17.37万亿元,同比增长9.6%。
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13.86万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低0.5个和4.7个百分点。
2014年人民币存款增加9.48万亿元,同比少增3.08万亿元。
其中,住户存款增加4.1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97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531亿元。
1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7229亿元,同比少增4281亿元。
月末外币存款余额5735亿美元,同比增长30.8%,全年外币存款增加1084亿美元。
四、12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和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均为3.49%2014年,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债券回购方式合计成交302.44万亿元,日均成交1.21万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28.5%。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运行报告分析一、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分析互联网金融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搜索引擎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高新技术与传统金融业态的有机结合,是基于互联网实现资源配置与优化的全新金融发展模式与金融创新,也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模式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
其业务模式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网络信贷、众筹融资、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互联网货币等;其业务格局则多具跨业经营特征;而其参与主体则涵盖了电商机构、基金和投资公司、资本市场经纪人机构和商业银行等部门。
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环境分析1、政策环境2013年以来,不少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
2013年6月19日,国务院推出措施,推动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鼓励金融创新。
201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指出金融机构向金融消费者催收债务,不得采取违反法律法规、违背社会公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方式,不得损害金融消费者或者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地方政府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
温州大力建设金融改革市场,投资建设信息对称平台,引入专业化的投融资金融机构和关联服务机构,实现融资需求“一站式”服务,成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对民间借贷交易信息进行登记备案,设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准入门槛,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江浙等地在互联网金融企业注册登记环节采取开放态度,允许在企业名称及经营范围中使用“金融信息撮合”等相关字样;北京市石景山区建立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北京市海淀区揭牌互联网金融大厦和互联网金融产业园。
2、征信环境我国征信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已初步形成一个覆盖面较广、结构基本齐备、以公共征信为主导的多层次征信体系。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央行征信系统收录10.2亿自然人、2834.1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息,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
2013——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研究报告目录一、用户规模和智能终端 (4)1、移动用户 (4)(1)2013年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为4.2亿人 (4)(2)2014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为6.86亿人 (5)(3)2013年中国3G用户规模为2.3亿户 (5)(4)截至2014年4月底,中国4G用户规模为1.96亿户 (6)(5)三种设备产生的用户行为有较大不同 (7)2、智能终端 (8)(1)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7.22亿台 (8)(2)201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815亿部 (9)(3)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形成Android和iOS两霸格局 (10)(4)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94亿台 (10)(5)2014年上半年中国3G手机出货量为1.54亿部,4G手机出货量为4039.4万部 (11)3、市场投融资: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投融资市场放缓 (11)4、市场投融资:2014年上半年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 (12)5、O2O加速渗透改造传统产业 (13)6、互联网企业掀起新一轮赴美上市浪潮 (13)7、各类智能终端大量涌现 (14)8、信息网络建设大规模展开 (14)二、市场规模细分分析 (15)1、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 (15)(1)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575.9亿元 (15)(2)2014第一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330.7亿元 (16)2、2014Q1移动互联网增速季节性放缓,但仍然充满生机 (16)3、2014年第一季度移动互联网整体结构趋近稳定 (17)4、移动购物:2013年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为631.7亿元 (18)5、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780.2亿元 (19)6、移动游戏:2013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规模为78.6亿元 (20)7、2014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规模将达230亿元 (21)8、移动营销:移动营销市场规模获得持续突破 (21)三、移动应用和用户行为 (22)1、移动应用商店:G OOGLE P LAY全球应用数量逼近A PP S TORE (22)2、用户行为 (23)(1)Android用户在安全和应用商店类应用使用率高 (23)(2)晚上是各类移动应用活跃高发期 (24)四、市场竞争格局 (25)1、移动互联网市场版图 (25)2、腾讯以社交为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战略 (26)3、百度以搜索和LBS为核心的移动战略 (27)4、阿里巴巴移动互联网布局 (28)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29)1、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超过PC (29)2、4G网络覆盖率及用户规模将达到新高度 (30)3、云计算成为移动互联网下一波浪潮 (31)3、开放平台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主旋律 (31)4、移动互联网多屏互动融合进一步加强 (32)5、移动互联网新技术进一步普及 (32)6、物联网走进人们日常生活 (33)一、用户规模和智能终端1、移动用户(1)2013年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为4.2亿人2013年中国整体网民规模达到5.6亿人,移动网民为4.2亿人,移动网民渗透率为75.0%,移动网民增速高于整体网民,二者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原因、模式及挑战目录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02二、我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原因 02(一)技术的推动和网络的广泛运用 02(二)小微企业融资难 04(三)电子商务的发展 04(四)理财的需求 05三、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主要运作模式 07(一)传统金融的线上延伸——电子银行 07(二)融资型新生金融模式——P2P网贷、众筹08(三)支付型新生金融模式——第三方支付平台 09(四)理财型新生金融模式——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 13四、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SWOT分析14(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优势S 14(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劣势W 16(三)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机会O 17(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威胁T 18五、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建议 18(一)加强风险管理 18(二)加大创新力度 19(三)提高技术水平 19(四)开拓细分市场 19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原因,行业内主要产品运作模式,并运用SWOT 分析工具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面临的机会及挑战。
本文分析认为,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的需求是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互联网金融行业主要的产品运作模式包括电子银行、P2P网贷、众筹、第三方支付平台、互联网理财产品。
SWOT分析表明该行业成本低、效率高、市场前景广阔,但是存在风险监管和技术创新的不足为其未来发展埋下隐患。
加强风险管理、加大创新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开拓细分市场等有助于推动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SWOT分析风险管理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zes reas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of finance (IOF) industry, and analyzes the operation mode of the main products in this industry. The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y and threat of IOF industry in China by SWOT analysis method. Through these analyses, this article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people’s need cau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OF industry. And the main products in this industry include electronic bank, P2P net loan, crowd funding,and the third party payment platform. The SWOT analysis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is industry is cost-effective, time-efficient and it has a broad market, but the short of risk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as bad effect to its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If the IOF industry in China wants to keep on going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strengthen risk management, increase input in innovation, raise technical level and expand market segment-KEY WORDS: Internet of finance SWOT analysis method risk management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原因、模式及挑战互联网金融至今已有大约五十多年的历史,该行业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早已占有一席之地。
2014年P2P网贷行业十大热点总结2014年接近尾声,看到P2P行业亮出的成绩单,金融市场的“大腕”机构估计也是要醉了。
在这一年里,P2P众多公司在怀疑中前进,这是用时间和市场检测出真理,P2P终归属于金融市场的重要一员,而且是用真实数据说明跑路、倒闭、提现难等风险,根本原因是风险保障,比高收益更重要的是安全。
对于各P2P平台奔波忙碌的一年,有些哪些动态,易P2P为大家来盘点一下。
1、各路资本“大军”入场,“干爹”背景堪比“李刚”2014年各种资本进入P2P行业,有商业银行、上市公司、互联网企业,当然私募风投也不会错过这个“香饽饽”。
在P2P行业的营销推广中,也是各种宣传,势头不比当年的“我爸是李刚”逊色。
1月份,人人贷获得1.3亿美元融资。
2014年初人人贷首先打响了战役第一声,也由此而始终占据市场前几位,站稳了位置。
2月份,积木盒子获得银泰资本千万美元投资。
相隔不到7个月,第二轮融资,连小米都跨界来掺合一脚,获银泰资本、经纬中国等多个资本方追投。
4月份,拍拍贷B轮融资,光速安振中国创业投资领投,红杉资本、诺亚财富跟投,此次融资金额在5000万美元左右。
5月份,易贷网获得软银中国数千万美元投资。
6月份,有拾财贷、微贷网等获得融资。
7月份,热点是海通证券直投91旺财,出手金额之大笔可谓是今年的重点戏。
下半年,有短融网、翼龙贷等平台抓住2014年的尾巴,先后获得融资。
图表1:2014年获得融资的P2P网贷平台盘点从各家P2P网贷平台拼干爹拼背景的情形来看,易P2P将各家背景分为几类:第一类:银行背景,如陆金所、开鑫贷等;第二类:券商背景,如91旺财、投哪网等;第三类:国内风投,如微贷网、翼龙贷;第四类:国外风投,如拍拍贷、易贷网等;第五类:企业集团,鑫合汇,88财富网等;第六类:上市公司,如银湖网、前海理想金融等。
在这里不妨评选一下各类干爹背景,选出前六位,陆金所、91旺财、翼龙贷、宜人贷、鑫合汇、银湖网。
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报告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报告概述互联网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运用金融理论及模式进行创新金融服务的一种发展模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普及,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愈加迅猛。
本报告将从行业发展趋势、市场规模、主要资本方和创新模式等方面,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深入分析。
一、行业发展趋势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行业呈现出如日中天的势头。
未来,互联网金融仍将保持高速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互联网金融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这些技术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互联网金融的效率和便利性。
(2)消费金融市场巨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和消费信贷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消费金融市场潜力巨大。
(3)普惠金融迎来新机遇。
普惠金融是面向贫困居民、中小微企业等服务对象的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具有便捷性、灵活性和高效性,可以为普惠金融提供更多的服务,因此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市场规模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全国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逾100万亿元人民币,增速逐年提升。
其中,互联网支付、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和互联网财富管理成为主要业务板块。
未来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增长速度将逐渐减缓,并且和传统金融业的边界将逐渐被打破,两者之间的合作和融合会成为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三、主要资本方互联网金融行业资本密集,其中,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主要资本方。
此外,包括金融机构、创投公司、天使投资人等也是互联网金融投资领域的重要资本方。
其中投资天使数量最多,但是投资人普遍自身较为薄弱,面临资金短缺、信用安全等问题,因此,机构投资方日益被重视。
四、创新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一直以来都以技术和模式的创新为主要特点。
目前主要的创新模式包括:(1)P2P借贷模式。
这种模式利用互联网建立一个借贷平台,实现个人或小型企业的融资需求。
(2)第三方支付模式。
2014年互联网发展互联网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迅猛发展,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要了解互联网的历史发展,我们需要回顾关键的时间节点和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本文将着重探讨2014年互联网的发展情况,并分析该年度对互联网行业的影响。
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2014年可以说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关键一年。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应用的繁荣,人们开始更加依赖手机和平板电脑来获取信息、进行社交娱乐以及进行商业交易。
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适配移动设备的应用程序,例如微信、支付宝等,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2014年也是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的一年。
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在这一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的成功,让全世界对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实力刮目相看。
同时,其他电商平台如京东、唯品会等也纷纷涌现,推动了电子商务行业的繁荣。
三、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交媒体在2014年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腾讯推出的微信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之一,用户数量迅速增长。
微信的智能化功能和便利的跨平台交流方式,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朋友、家人进行实时交流。
此外,微博、QQ空间等也成为了人们广泛使用的社交网络平台。
四、数据安全成为焦点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2014年,世界各地频繁发生大规模的黑客攻击事件,给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这也促使各互联网企业加强对用户数据的保护,并推动了数据隐私保护法律法规的出台。
五、云计算技术的应用2014年,云计算技术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并应用于各个领域。
云计算提供了更加高效、灵活和经济的数据存储和计算方案,使得企业和个人可以更好地利用和管理自己的数据。
云计算技术的推广,为信息技术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总结:回顾2014年,可以看出互联网在这一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社交媒体、数据安全以及云计算技术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为互联网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金融行业调查报告消费者使用和信任度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金融行业也随之兴起。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这些产品涉及到个人财务安全等敏感信息,消费者的使用和信任度成为了这个行业发展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本报告依据针对消费者的调查分析,详细探讨了互联网金融行业消费者使用和信任度的现状、问题和建议。
一、消费者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频率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使用过至少一款互联网金融产品,并且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互联网金融产品比传统金融产品更为方便快捷,更加贴近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但是相对而言,年轻用户对互联网金融的使用程度更高,中老年用户对传统金融产品的偏好仍然存在。
二、消费者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信任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缺乏足够信任,尤其是对于涉及到个人隐私和安全的产品。
此外,受访者普遍认为,当前互联网金融市场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现象,例如虚假宣传、利率过高等,进一步 undermining 了消费者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信任度。
因此,互联网金融平台需进一步加强对信息披露、合规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监管和管理,提高产品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减少消费者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疑虑和不安。
三、消费者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投资和理财习惯调查结论表明,在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中,受访者对于P2P借贷以及基金等产品最为熟悉和偏好,而对于保险和信托等产品的了解程度较低。
此外,在投资和理财方式上,调查结果表明,比较年轻的受访者更加倾向于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拓展资产,中老年人的理财习惯相对更为保守,对于风险承受能力的要求较低。
四、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改善方向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 平台需加强信息透明度,增加对风险的警示和提示,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投资风险意识。
2. 平台需进一步提升监管和管理能力,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确保合规运营和消费者的信息安全。
3. 平台应积极维护与消费者的高效沟通和互动,关注消费者反馈并及时做出跟进,持续提高产品的满意度和可靠性。
2014年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一)互联网金融的市场规模中国互联网金融用户规模将继续扩大。
2013年中国互联网金融用户为3.24亿人,在网民中的渗透率首次超过50%,达到52.26%;2014年用户规模为4.12亿人,渗透率为63.38%;到2014年年底,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元。
预计2015年国内的互联网金融用户将达到4.89亿人,渗透率达到71.91%,而随着国内的网民用户规模增速放缓,这一数据到2016年将达到5.33亿人,渗透率74.03%。
(二)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目前,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无抵押贷款、众筹融资、网络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网站等多元化模式发展迅速,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经到来。
当前的P2P市场是民间高利贷的网络版,历史上的经验告诉我们,金融活动往往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当市场增长掩盖一切,风险不容易显现,但长期下来,平台的内伤会随着市场的膨胀而加重,一旦互联网金融平台风险失控,对于平台来说将会是灾难性的。
1、P2P:各路资本跑马圈地尽管乱象丛生,倒闭跑路者比比皆是,但P2P的市场热度却丝毫没有冷下来的迹象。
2014年,P2P不仅继续吸引无数投资人进入,P2P的平台也赢得了各路大资本的青睐。
最值得玩味的是,这些P2P平台接受的资本除了民营资本外,还有不少国有资本。
除民营企业和风投的涌入外,各地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纷纷挺插足P2P也是今年互联网金融的一大特色。
资本的投入一向是趋势和市场的风向标,特别是国有资本的热情涌入,很多业内人士都愿意理解为国家态度和宽松政策的预兆,这解决了一直悬而未决的“一刀切”P2P政策性风险的问题。
P2P由于形势所迫,行业竞争上要求做大做强,政策环境上要“傍大腿”,吸引更多资金的进入无疑会大大提高P2P的实力,但同时也快速的把P2P的蓝海市场逼至了红海。
2、P2P与法律红线(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如果P2P平台运营商把投资人的钱借出去形成债权,再将债权转让出去,这就与银行存款放款本质上没什么区别,这就有被司法部门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毕业论文平安银行互联网金融使用情况调查分析---以手机银行暨壹钱包为例Ping An Bank financial investigation of the use of theInternet---to mobile banking and one wallet for example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19年3月20日Mar.20 2019第39卷第3期Vo1.39 No.3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9.03.118浅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历程杨楚昕(中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摘 要: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导致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的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不断积聚和叠加。
为了实现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与监管规制的良性互动,保障金融市场效率和公平,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亟待构建与时俱进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本文将从包容性监管、原则性监管、专项整治三个阶段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历程。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与创新;监管中图分类号:F724.6;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9)03-0275-0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互联网为我国经济创新发展、实现动力变革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近些年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呈现出多种表现形式以及快速发展趋势,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的同时,促进了中小微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了金融资产配置的效率,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极大的服务。
一、从“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到“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元年”通常认为,2013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
2013年6月,天弘基金与支付宝合作,推出首只互联网基金余额宝。
余额宝规模快速扩张,成为国内单支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
自2014年起,“互联网金融”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反复提及。
互联网金融指由互联网企业开展的、基于互联网技术而发展的金融新业务,具体业务类型有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等。
2015年11月,互联网金融发展被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及“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规制时表述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关于“惠农通”工程借力互联网金融加快发展的思考摘要: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已迅速渗透到了农村地区,特别是80、90后成为农村主力人群后,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产品将会迅速占领他们的手机和电脑。
“惠农通”工程与互联网金融在客户对象、业务领域均存在交叉点,互联网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弥补传统金融网点覆盖面不足,可以有效填补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空白。
本文通过分析“惠农通”工程和互联网金融的优劣势,结合安康地区的实际情况,探讨“惠农通”工程借力互联网金融加快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惠农通”工程农村市场一、引言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发布了《互联网金融报告2014》年度报告。
报告指出“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谱系概念,谱系的两端,一端是传统银行、证券、保险、交易所等金融中介和市场,另一端是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对应的无金融中介或市场情形,介于两端之间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都属于互联网金融的范畴。
”对于互联网金融,狭义上的理解是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企业介入金融行业所开展的业务.包括互联网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的支付结算、融资、投资理财、保险等金融业务。
“惠农通”工程是近年来农业银行逐步探索和提出的系统性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质量的一套整体解决方案。
可以较好破解大银行集约化经营管理与“三农”市场分散相矛盾这一难题,是大型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贴近“三农”的一大创举。
实施金穗“惠农通”工程对于农民享受基本金融服务乃至现代金融服务,对于促进农村金融、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但是“惠农通”工程在普及和服务上都存在局限性,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已渗透到了农村地区,改变了传统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如何搭上互联网金融这趟快车,推动“金穗“惠农通””工程的快速发展,是我行亟待改变的现状。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特点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在国内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成为舆论和公众关注的热点。
互联网金融数据分析报告1. 概述互联网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和相关技术手段,开展金融服务和交易的活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金融在过去几年迅速崛起,并在金融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本次数据分析报告将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用户行为和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
2. 发展趋势2.1 市场规模扩大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在过去几年中,互联网金融的交易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30%,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用户对便捷金融服务的需求。
2.2 全球化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区或国家,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始拓展海外市场,加强与国外金融机构的合作。
同时,跨境支付、跨境投资等业务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3. 用户行为分析3.1 移动端成为主要访问入口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端成为用户访问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主要方式。
数据显示,超过70%的用户通过移动设备进行金融服务的访问和交易。
这也促使了互联网金融企业加大移动端服务的开发和投入。
3.2 非金融机构参与增多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非金融机构参与。
除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外,科技巨头、电商平台等非金融企业也开始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通过自身的用户资源和技术优势来获取市场份额。
4. 市场前景展望4.1 风险管理成为重要课题随着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规模扩大和竞争的加剧,风险管理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重要课题。
加强风险控制、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将是互联网金融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4.2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广泛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互联网金融带来新的机遇。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用户体验、优化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总结: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行业的新兴领域,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快速增长,并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变化,互联网金融将继续发展壮大。
史上最全中国104家风投互联网金融投资案例分析报告iiM edia Resea 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的网民渗透率达61.3%,超过六成网民使用过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
艾媒分析师认为,在资本推动和中国网民投融资和支付需求逐步释放的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互联网金融市场日益壮大,成为整个互联网领域炙手可热的分支,有统计显示,2013年至2014年10月21日互联网金融领域共发生投融资案例191起,104家机构投资互联网金融,庞大资金都流向哪儿?一、投融资概况从整体上看,2013年至2014年10月21日互联网金融领域共发生投融资案例191起,其中公开市场化投融资案例数(投资方信息公开的)147起,共有104家机构参与过投资。
1.2C(Cus tomer)理财领域最受机构青睐全球最最赚钱的企业基本都是做C端生意的,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内,同样是做2C(Custo mer)的理财平台最受机构青睐。
如上图,无论是从投融资总案例数还是参与机构数的角度来看,仅是网贷、网销金融及消费这两个服务于个人理财需求的子领域就几乎占据了半壁江。
2.各领域的机构集中程度存在差异从上面表格和图中都可以看出,网销金融及消费、金融企业服务(互联网金融2B 服务)这两个子领域的机构集中度明显较高。
机构集中度高的意思是指:在网销金融及消费领域中38起公开市场化投融资案例仅有29家机构参与,金融企业服务中16起公开市场化投融资案例仅有13家机构参与。
这说明上述两个领域中,机构参与的广泛程度相对较小,融资者最好有针对性地寻求融资。
而网贷领域则刚好相反,39起公开市场化投融资案例中就有44家投资机构,是所有子领域中(除数据过小的众筹外)投资机构参与最广泛的领域。
2014年证券行业互联网金融分析报告2014年3月目录一、互联网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3)1、长尾理论改造金融行业传统逻辑 (3)2、互联网对金融行业的改造 (4)二、经纪业务的改革创新 (7)1、非现场开户放开,低价策略扰动市场 (7)2、美国经验:多种价格策略,降低定价透明性 (8)3、美国经验:网点以小而精取胜 (10)三、证券行业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 (11)1、美国经纪商的发展模式比较 (11)2、爱德华•琼斯-小小社区经纪商扛起ROE的神话 (13)3、嘉信理财:鼠标+水泥,线上+线下 (18)四、全面服务投资顾问模式之典范:美林证券 (21)1、多渠道服务模式实现全方位服务 (22)2、FC团队打造“美林模式” (23)五、模式的选择 (24)1、全能投行 (24)2、嘉信模式 (24)3、网络折扣经纪商 (24)4、社区经纪商 (25)一、互联网对金融行业的影响1、长尾理论改造金融行业传统逻辑什么是互联网金融?有业内专家将其解读为“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起源于国外的小贷业务,后来被世界银行大力推广。
我们认为,比起把互联网金融理解为嫁接互联网技术的金融,普惠金融--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强调对普通客户尤其是在过去金融资源分配中处于劣势的低净值客户的服务,才更切近内涵。
用经济学模型来解释就是长尾理论:传统商业认为企业界80%的业绩来自20%的产品,但长尾理论认为,只要产品的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的产品的市场份额可以和少数热销产品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
目前比较成功的互联网金融模式都可以用长尾理论去解释:它们的用户大多消费额度很小但数量很多,这也能为之提供巨大的收入。
保险产品5%以上的收益率、银行理财产品6%的预期收益、信托计划8%以上的保底产品市场上都存在,只是较高的门槛定位为中高等收入人士,这部分也是金融行业的传统目标市场。
互联网金融数据分析报告互联网金融是指采用互联网技术和模式进行金融服务的一种新型形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互联网金融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深入了解这一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一、用户数量和规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用户的支持和参与。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互联网金融用户总数已达到3.2亿,相比于去年同期增长了15%。
其中,移动互联网金融用户规模更是超过2.5亿,占据了互联网金融用户总数的80%以上。
这一数据表明,互联网金融在移动端的普及率非常高,成为用户获取金融服务的首选途径。
二、交易额和交易频次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金融交易,因此交易额和交易频次是衡量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全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交易额达到了93.4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平均每天互联网金融交易额超过2.5亿元,平均每秒钟完成的交易额超过3000万元。
这些数字表明,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巨大且交易频次非常高,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三、金融产品和服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带动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上涌现了一大批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例如,P2P网络借贷平台、互联网支付、互联网保险、互联网基金等,这些产品和服务以其高效、低成本和便捷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和参与。
其中,互联网支付是最受欢迎和普及的一种金融服务,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互联网支付用户达到了2.8亿,全年互联网支付交易额超过了70万亿元。
四、风险与挑战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是安全风险,互联网金融涉及大量的个人隐私和财务信息,安全问题一直是用户和相关机构关注的焦点。
其次是监管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和发展速度较快,监管环境和政策尚不完善,容易出现监管漏洞和风险隐患。
再次是信任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不断涌现和发展,用户对于产品和服务的选择和信任变得更加困惑和复杂。
2014年互联网金融服务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12月目录一、行业分析:理财服务需求释放渠道互联网化演进加速 (4)1、金融服务业近三年复合增速17%居民非存款类投资占比约30% (4)(1)金融服务市场收入规模近三万亿三年复合增速16.7% (4)(2)居民潜在投资总资产达83万亿低净值总量占比达58% (6)(3)非存款类投资有望迎来翻倍成长基金规模长期目标15万亿 (8)(4)个人投资者长尾蕴含巨大服务商机 (10)2、理财服务转型“大资管”模式理财产品与渠道丰富多元 (11)(1)非银行金融机构受益政策松绑产品线不断延伸 (12)(2)基金与保险销售对第三方渠道需求强烈 (14)(3)互联网将成为重要的第三方销售渠道 (16)3、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渠道化->平台化->金融化 (19)(1)渠道化:金融产品线上营销、销售与支付将打通 (20)(2)平台化:综合理财服务与金融混业经营的载体 (25)(3)金融化:以用户数据为核心,开展全面互联网金融服务业务 (27)4、中国互联网企业有望在金融电商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29)二、国内互联网金融服务标杆企业分析:东方财富 (32)1、公司概述:从财经资讯门户龙头寻求向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商转型 (32)2、公司分析:积累用户资源,志在互联网金融平台 (36)(1)商业模式:从财经媒介到一体化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36)(2)核心竞争力:精准用户、多入口协同、专业品牌与先发优势 (36)①坚持“用户为王”理念用户规模及粘性遥遥领先 (36)②“资讯门户+SNS社区+金融终端”多入口协同提供一体化服务 (37)③扎根垂直服务特质打造专业化品牌形象 (39)④获首批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建立渠道服务先发优势 (39)(3)广告业务:“门户+垂直频道+社区”三大入口牢牢把握用户流量 (40)(4)金融数据业务:实施高性价比策略着重用户积累 (44)(5)基金代销业务:进军金融电子商务向第三方渠道服务转型 (48)①受益多入口流量导入模式天天基金网流量优势明显 (49)②具有垂直服务专业化优势持续用户转化能力强 (50)③长期而言,基金在线销售有望带来3.75~15亿收入空间 (52)(6)发展趋势:打造“产品销售+理财服务”一体化平台,在第三方理财市场中竞得一席之地 (54)①一体化金融服务平台面向数万亿市场空间,带来600亿收入增量 (54)②专注+专业+先机,东方财富不逊于任何互联网平台 (56)(7)业绩预测 (57)3、风险提示 (60)三、国外互联网金融服务市场标杆分析:美国理财公司 (60)1、公司概况:在创新与变革中前进的综合金融服务公司 (60)2、战略变革路径:渠道商->平台服务商->互联网化->综合服务商 (63)(1)佣金折扣经纪商:进军理财服务长尾市场 (64)(2)资产集合商:开创基金超市并引入顾问体系 (65)(3)在线证券交易商:全面进行互联网化 (68)(4)综合金融服务商:开展服务创新与业务整合 (71)3、核心竞争力:细分市场为导向、IT技术为支撑、发展个性化服务 (73)一、行业分析:理财服务需求释放渠道互联网化演进加速1、金融服务业近三年复合增速17% 居民非存款类投资占比约30% (1)金融服务市场收入规模近三万亿三年复合增速16.7% 2010年以来,我国金融业年产值突破2万亿,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2年我国金融业产值为2.86万亿,占国内GDP比重的5.5%。
2008年以来,金融业总产业保持着近20%的持续增长,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12年金融业同比增速有所下降,为14.6%。
2010年-2012年,我国金融业产值复合增长率为16.7%。
根据社科院预测,2014年我国GDP增幅达到8.2%,英国《经济学人》预计未来5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为8.2%估算,到2015年,我国金融业产值占GDP比重将从2012年的5.5%上升到7.1%。
2012年我国金融业资产管理规模首次突破150万亿,相比2010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同比2011年幅达到25.6%。
预计随着整体收入和财富的提升,居民对于财富管理的需求将更加强烈。
在所有金融业资产管理业态中,银行业管理的资产占我国金融业管理总资产的最大比重:2010年资产管理规模为94.3万亿,2012年达到了131万亿,虽然银行业资产管理规模比重由2010年的88.3%略有下降为2012年的86.6%,但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依然占据绝对优势。
从资产管理规模变化来看,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规模增速整体明显高于银行业。
在2012年金融市场整体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基金业和信托业逆势上涨,同比增速分别达到67%和56%。
(2)居民潜在投资总资产达83万亿低净值总量占比达58% 我国私人财富增长迅速。
根据国际著名财经媒体《福布斯》与宜信财富于2014年3月28日联合发布的《2014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研究结果显示,2012年末我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额约83.1万亿元,同比2011年增加13.7%。
数据来源:福布斯中文版私人财富调研数据库据贝恩与招商银行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达到了约50万人的规模,比2009年增长22%;高净值人群持有的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15万亿元,预计2011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59万人左右,同比增长16%;高净值人群持有的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到约18万亿元,同比增长18%。
根据以上预测,假设2012年高净值人群增长15%,达到68万人,可投资规模增长17%,达到21万亿。
《福布斯》统计,2010年我国大众富裕群体人数(个人可投资资产在10万美元至100万美元之间)达到794万人,经过两年的迅速增长在2012年达到了1026万人,人均可投资资产在133万元左右,则潜在投资总资产可达13.6万亿。
根据以上数据推算,2012年我国个人可投资资产在10万美元(约62万人民币)以下的人群(偏低净值人群)可投资家庭总资产为48.5万亿,占比达到58%。
考虑到高净值人群一般是请专业的理财机构进行个人资产管理,对于全体投资人群规模假设至少达到2012年股票账户数1.4亿计算,除去大众富裕阶层1026万人,则偏低净值的投资者规模可达到1.3亿,总可投资资产为48.5万亿,人均可投资资产约为37.3万。
由此我们认为,包含了大众富裕群体与偏低净值普通投资者均属于个人理财服务的长尾市场,在2012年覆盖了高达62万亿的潜在资产管理规模。
(3)非存款类投资有望迎来翻倍成长基金规模长期目标15万亿近年来,存款占居民金融资产的份额持续下降,2010年居民非存款类投资占比总体金融资产的29.6%。
其中证券、证券投资基金和证券客户保证金等金融资产总体占比经过2007年市场波动后维持在15%左右。
2002年的美国居民理财结构中存款性资产仅占20.8%,股票和债券占比为26%,养老金基金占比9.6%,保险类占比33.1%。
我国居民存款性资产占比明显偏高,居民投资股票、债券、保险和基金等产品的比重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成熟,用户的投资需求将呈现多元化趋势,并推动行业服务产品的不断创新,居民理财结构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美国居民个人退休账户(IRA)中,银行存款占比从1990年的42%逐步减少至2009年的10%,共同基金占比则从22%上升至46%,占美国居民整体账户的比重超过15%;同时结合美国居民理财结构数据,当地居民投资于基金的资产比重达到30%以上。
参考美国基金规模占资产比重,按照目前150万亿资产管理规模静态预测,保守估计我国基金类投资占比非存款投资比重远景目标能够达到10%,则长期而言未来我国基金资产管理规模有望达到15万亿水平,是2012年3.6万亿的4倍以上。
数据来源: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SCF数据库(4)个人投资者长尾蕴含巨大服务商机我国金融市场个人投资者队伍在不断壮大。
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统计,截至2012年底,沪深两市共有有效股票账户1.4亿户,基金投资账户已达4019万户。
预计2014年我国股票账户数与基金账户数呈现良好上升趋势,预计至少恢复到2011年水平,预计2014年我国期末股票账户数和基金账户数分别可达到1.65亿和4400万,同比增幅为17%和10%。
中国金融市场个人投资者规模大、低净值占比高、人均净值低,具备明显的长尾特征明显。
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得渠道者得天下,只有通过全面、快速的渠道建设及后续服务才能挣得更大市场;但另一方面通过单一渠道垄断用户的难度越来越高,传统店铺式重资产模式在服务速度和投入产出比方面已越来越难以满足投资者规模和服务需求快速提升的要求,市场亟需更多低成本、全覆盖、高便利、深服务、快响应的渠道出现以满足投资者需求。
数据来源: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2、理财服务转型“大资管”模式理财产品与渠道丰富多元我国金融服务市场的交易主体由制定政策与执行监管的管理者,同时扮演金融产品生产商与渠道商角色的金融机构,独立的第三方金融服务提供商以及金融产品消费者构成。
在产业链中金融产品渠道是促进金融市场繁荣、促使资金融通的最重要环节。
传统渠道主要由银行系金融机构和非银行系金融机构的直销与代销构成,创新性渠道则为第三方金融服务渠道。
其中第三方金融服务渠道可以分为线下第三方金融服务公司,主要提供高净值个人理财服务;以及线上第三方金融服务,主要提供“信息+渠道+理财”的综合金融服务。
(1)非银行金融机构受益政策松绑产品线不断延伸信托、保险、公募基金是金融服务中的三大资产管理子行业。
从2004-2012年三大资管行业此消彼长,资金规模增长率经过了爆发期和剧烈波动期,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势均力敌的竞争阶段。
随着“开放融合新政”出台,对于单一行业的专属福利逐渐被打破,信托行业过去几年拥有的“制度红利”逐渐被剥夺,竞争加剧迫使各资产管理行业内部业务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更为重要,行业间合作共赢机制进入探索阶段,借助互联网行业发展与技术进步进行金融创新的试水者逐渐增多。
2012年三季度以来,包括证监会、保监会在内的各大监管机构针对资产管理市场密集地出台了一系列“新政”,关键词就是“放松管制”和“起点公平”,可以看出监管机构对于促进金融市场竞争与繁荣的意愿十分显著,为“大资管”格局奠定了政策基础,利好金融业加速创新和混业融合。
(2)基金与保险销售对第三方渠道需求强烈保险拥有保值增值特性,基金则是最主流的理财产品。
我国基金与保险的销售渠道收益政策松绑呈现开放式发展趋势,但整体销售渠道单一,银行垄断特征显著。
2010年,银行占中国基金销售渠道的60%,券商销售占9%,基金直销大客户销售和网上直销占分别占25%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