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描写作文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5
《动作描写作文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细节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增强作文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1.动作描写的定义及作用。
2.动作描写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3.运用动作描写使作文更具生动性。
三、教学难点1.如何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进行动作描写。
2.动作描写与情感表达的结合。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展示一篇优秀的动作描写作文,让学生初步感受动作描写的美。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篇文章中的动作描写有哪些特点?它为什么能让我们感受到作文的生动性?二、动作描写的定义及作用1.讲解动作描写的定义:对人物的行为、动作进行具体、细腻的描绘。
2.讲解动作描写的作用:使作文更具生动性,增强作文的表现力。
三、动作描写的具体方法和技巧1.方法一:细化动作,抓住细节示例:他拿起杯子,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然后慢慢倾斜,将水倒入杯中。
2.方法二:运用动词的多样性示例:他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3.方法三:结合情感表达示例:他愤怒地挥舞着拳头,仿佛要将心中的怒火发泄出来。
四、实例分析2.让学生尝试修改一篇作文,加入动作描写,使其更具生动性。
第二课时一、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享自己修改的作文,互相交流心得。
2.教师点评学生的作文,指出优点和不足。
二、动作描写练习1.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某个同学,用动作描写的方式描述他的行为。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所学,完成一篇动作描写作文。
2.下节课分享作文,进行评价。
第三课时一、作文分享1.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互相交流心得。
2.教师点评学生的作文,指出优点和不足。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以及如何在作文中运用动作描写。
三、课后拓展1.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动作描写素材,进行整理和创作。
2.鼓励学生多读优秀作文,学习借鉴他人的动作描写技巧。
中考作文动作描写的技巧
动作描写是作文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具有感染力。
以下是一
些中考作文动作描写的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用动词丰富描述:动词是动作描写中最为关键的部分,选择准确的动词可以让读
者清晰地感受到人物的动作。
不要用“走”,而是用“跑、踱步、飞奔”等形象生动的词
语来描述。
2. 利用形容词描绘细节:在描述动作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形容词来描绘动作的细节。
可以用“轻盈地跳过”、“沉重地踏入”等来使动作更加具体、生动。
3. 注意节奏和速度的描写:在动作描写中,要注意描述人物的动作节奏和速度,比
如“迅速地”、“缓慢地”等,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人物的动作状态。
4. 注意人物情绪的描绘:动作描写不仅仅是简单的描述人物动作,还需要考虑人物
的情绪在动作中的影响。
可以描述人物的紧张、兴奋、疲惫等情绪,以增加动作描写的真
实感。
5. 多维度的描写:在描述动作时,可以从多个维度入手,比如描写人物的动作、情感、环境等,这样可以使动作描写更加丰富多彩。
【小学片段作文指导】动作描写
今天,老师说要写作文,要写“动作描写”。
我得意地想:我终于成功也可以展现我的“特技”了!
下课铃声响了,我飞快地冲向教室,得象一匹脱缰的野马。
我冲到操场,灿烂的阳光着我的脸,暖洋洋的。
我迫不及待地端起跳绳,开始了我的表演。
我迅速快速转动着手中的绳子,绳子像一条灵话的蛇,在空中飞舞。
我的脚也紧接着节奏快速跳跃,彷佛踩着轻快的音乐,跳得越来越快。
“哇!好厉害!”旁边的小伙伴得意地叫着。
我她听见了,心里美滋滋的,十分猛然用力地跳了过来。
忽然间,绳子打在我的脚背上,痛得我“哎呦”一声,差一点摔倒。
我懊丧地踢了踢地面,又恢复伸手接过跳绳,决定了一下姿势,一直跳了起来。
我的动作越加娴熟,跳绳非常快,仿似要飞过来一样。
我闭起眼睛,好似置身于于一个神奇无比的世界,那里蕴满着快乐和希望。
又一次,我跳实在太累,收起跳绳,正坐在草地上,喘着粗气。
瞧着天空,我仿若看见了那天空中飘舞的白云,像一个个快速跳跃的小精灵,在向我招手呢!。
《动作描写作文指导》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细节的能力。
3. 提高学生作文中的动作描写水平,使作文更具生动性和真实性。
二、教学内容:1. 动作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动作描写的技巧和方法。
3. 动作描写在作文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作描写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动作描写应用于作文中,使作文更具生动性和真实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作描写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动作描写在作文中的应用实例。
3.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进行动作描写的实践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动作描写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动作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3. 技巧讲解:介绍动作描写的技巧和方法,如观察、捕捉细节等。
4. 案例分析:分析动作描写在作文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受动作描写的魅力。
5. 实践演练:让学生进行动作描写的实践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练习动作描写。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以动作描写为主题的作文,体现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动作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动作描写技巧和方法的运用能力。
3. 学生作文中动作描写的水平和生动性。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相关动作描写的文章和作文指导书籍。
2. 课件:动作描写的图片、案例分析等。
3. 练习材料:相关动作描写的作文题目和素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1课时完成。
2. 教学环节:导入(5分钟)、新课导入(10分钟)、技巧讲解(10分钟)、案例分析(10分钟)、实践演练(10分钟)、总结与拓展(5分钟)。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文指导:动作描写一、导入:什么是动作描写?【定义】人物的动作描写指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
【要点】能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
二、欣赏名段,整体感知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的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在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影》师:这是朱自清先生写自己父亲的一篇文章,故事发生在火车站台,当时朱自清已经20来岁了,父子即将分别,父亲执意要为我买橘子的情景。
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归纳:正是这样一些动作描写,“攀”、“缩”、“倾”,为何用“攀”不用“抓”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用“缩”字有什么好处“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
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得紧张啊!同样,用“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
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
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但也正是如此,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深深的父爱,慈父情深!三、总结写作方法方法一:选用准确的动词描写。
方法二:把人物的动作细致入微地描摹出来(即在动词前添加恰当的修饰语),恰当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方法三:动作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年龄特点。
方法四:选择那些最能揭示人物性格、心理的动作进行描写。
四、试身手天啊!要迟到了。
我()被子,()床来,()衬衣,()鞋子,几步()洗手间,然后()毛巾,在脸上()几下,()屋子。
教师提示:运用准确的动词和恰当的修饰语注意事项:A、不是人物的所有动作都有描写的必要。
B、要通过人物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
C、要善于抓住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动作进行简要的或细致的描写。
人物动作描写作文指导篇一:学生写好人物动作描写速成法如何写好人物动作描写之速成法——动作分解金中乐在日常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写“人”类作文抑或是写“事”类作文,而写“人”“事”都离不开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以及心理活动描写。
这这么多描写方法之中,动作描写却是重中之重,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动作描写的重要性就可见一斑了。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写好人物描写中的“动作描写”。
一、动作分解什么叫动作分解?其实在作文中并没有“动作分解”这一说法。
动作分解是我在长期的作文教学生涯中,不断研究,不断挖掘的一种写好动作描写作文速成法之一。
所谓动作分解,就是我们对肉眼直接看到的人物动作进行有机的分解,同时结合联想,对人物动作进行润色,最后将分解后的若干个动作行为进行重新组装的作文方法。
二、显性动词和隐性动词显性动词,即我们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动作,如喝,吃,笑,哭等;隐性动词,即我们肉眼无法直接看到,需要结合思考联想得到的动词,如想,思索等。
三、如何进行分解:找出显性动词和隐性动词以图片为例:观察图片,我们不难找出几个动词,如拿起,倒下,张嘴,喝水,这几个动词都是我们肉眼直接能看到的,称之为“显性动词”。
下面我们将这些动词用箭头连起来:拿起→倒下→张嘴→喝水大家都清楚,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光靠以上几个显性动词显然很难顺利喝到水,因为你不伸出手去捡瓶子,如何拿起瓶子,自然就没有了“拿起”这个动词。
所以接下来我们所要思考的就是在拿起瓶子之前又有哪些动词呢?有生活常识的同学不难发现,其实在“拿起”瓶子这个动作之前其实还有一连串的动词,如伸出手的“伸”,张开手的“张”,握起瓶子的“握”;在“倒下”瓶子的时候,我们还要“伸”手指“拧”瓶盖子;在“喝”水的时候,我们还要“张”开嘴巴,“仰”起头,“咽”下去;这些我们通过思索的动词便是“隐性动词”。
下面我们把显性动词和隐性动词用箭头连起来:伸→张→握→伸→拧→倒→张→仰→咽→喝利用肉眼和联想找出的显性动词和隐性动词,这一过程便是动作分解过程。
老师指导跳舞动作的描写片段作文
《老师指导跳舞动作》
我们班最近在准备一个舞蹈节目,老师可认真地教我们啦!
老师就像一只美丽的蝴蝶,轻盈地在我们中间穿梭。
她的眼睛特别厉害,谁的动作不标准,一下子就能看出来。
就说我吧,我老是抬手的动作做得不对,老师轻轻地走到我身边,握住我的手,慢慢地往上抬,说:“宝贝,手要这样抬,才有优美的感觉。
”我照着老师的样子做,果然好看多啦。
还有一次,小明总是跟不上节奏,老师没有生气,而是笑着对小明说:“来,跟着老师的口令,一、二、三,跳!”在老师耐心的指导下,小明终于跳对啦!
老师的指导让我们的舞蹈越来越棒,真期待能在舞台上大放光彩!
《老师指导跳舞动作》
上舞蹈课的时候,老师可细心啦!
她会一个一个地纠正我们的动作。
有个同学弯腰的姿势不好看,老师就做了个示范,只见老师的腰弯得像弯弯的月亮,可漂亮啦,同学一下子就学会了。
我跳舞的时候总是站不稳,老师拉着我的手说:“别着急,双脚要用力,像扎了根一样。
”然后带着我跳了好几遍,我终于能站稳啦。
老师还会给我们讲有趣的故事,让我们明白舞蹈的意义。
比如说,有个小公主通过优美的舞蹈找到了幸福,这让我们更有动力好好跳。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都越来越喜欢跳舞啦!。
老师指导我跳舞的过程动作描写的作文“哎呀,老师,我真的能学会跳舞吗?”我睁着大眼睛,满是担心地看着老师。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舞蹈教室里的镜子反射着温暖的光线。
我站在教室中央,紧张得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
老师微笑着走过来,温柔地说:“当然能啦,宝贝,只要你肯努力呀。
”老师开始指导我跳舞啦。
“来,先把脚这样分开,对,就是这样。
”老师一边说,一边轻轻地摆弄着我的脚。
我小心翼翼地按照老师说的做,心里默默念叨着可千万别做错呀。
“然后呢,手臂要这样伸展出去,像一只美丽的小鸟展开翅膀一样。
”老师的声音仿佛有一种魔力,让我渐渐放松下来。
我努力地伸展着手臂,感觉自己真的像一只想要飞翔的小鸟。
“哇,做得很棒呀!”老师的夸赞让我心里美滋滋的,瞬间有了更大的动力。
“接下来,我们试着跳一小段。
”老师说着就放起了音乐。
我跟着音乐的节奏,开始慢慢地跳动起来。
哎呀,我感觉自己的动作好笨拙呀,我心里暗暗着急。
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鼓励道:“别着急,慢慢来,你已经很不错啦。
”我深吸一口气,继续跳着。
老师在旁边一边看着,一边不时地提醒我:“这里动作再大一点,对,就是这样,非常好。
”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刚开始学走路的孩子,而老师就是那个耐心引导我的大人。
“哇塞,你看你现在跳得多好呀!”老师兴奋地说道,“继续保持哦。
”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好像真的比刚开始的时候进步了好多呢,这可都是老师的功劳呀。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汗水渐渐湿透了我的衣服,但我一点也不觉得累。
我越来越投入,越来越享受跳舞的过程。
当音乐停止的时候,我开心地对老师说:“老师,我真的好喜欢跳舞呀!”老师笑着说:“我就知道你行的呀,宝贝。
”我知道,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一定能在跳舞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也明白了,只要有信心,有努力,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
这不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吗?只要我们勇敢地去尝试,去努力,就一定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呀!。
作文《动作描写作文指导》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技巧和运用方法。
2.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动作描写作文。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作文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动作描写概述:动作描写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2. 动作描写技巧:动词的选用、形容词的搭配、副词的运用等。
3. 动作描写实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中的动作描写片段,总结规律。
4. 动作描写练习:学生进行动作描写作文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5. 动作描写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技巧和运用方法。
2. 难点:如何将动作描写运用到实际作文中,提高作文质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作描写的定义、作用和意义,以及动作描写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中的动作描写片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描写的运用。
3. 练习法:学生进行动作描写作文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4. 互动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分享动作描写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段生动的动作描写为例,引发学生对动作描写的兴趣。
2. 讲解动作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动作描写的重要性。
3. 讲解动作描写的技巧,如动词的选用、形容词的搭配、副词的运用等。
4. 分析优秀作文中的动作描写片段,让学生学习并总结规律。
5. 学生进行动作描写作文练习,教师点评指导,指出优点和不足。
6.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分享动作描写的心得体会。
7.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积累动作描写素材。
8. 课后作业批改和反馈,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个别辅导。
9. 针对课后作业中的优秀作品,进行课堂展示和表扬。
10. 持续关注学生的写作进步,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文,评估他们在动作描写方面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堂表现、作文质量和同学之间的互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文《动作描写作文指导》教案设计第一章:了解动作描写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作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动作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动作描写的定义:通过描述人物的动作来表现其性格、情感和环境等。
2. 动作描写的作用:使作文更生动、具体、有趣。
3. 观察生活中的动作: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不同人物的动作,并能够进行描述。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动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动作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3. 举例分析动作描写在作文中的应用。
4. 学生进行观察练习,描述生活中的动作。
作业:1. 观察身边的人物的动作,并进行描述。
第二章:基本动作描写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动作描写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动作描写表达情感和性格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基本动作描写技巧:跑、走、跳、坐、站等。
2. 运用动作描写表达情感和性格: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喜悦、愤怒、胆小、自信等性格特点。
教学活动:1. 讲解基本动作描写技巧。
2. 举例分析动作描写表达情感和性格的应用。
3. 学生进行动作描写练习,展现人物的不同的性格特点。
作业:1. 运用基本动作描写技巧,描述一个人的喜悦、愤怒、胆小、自信等性格特点。
第三章:复杂动作描写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复杂动作描写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复杂动作描写展现细节和环境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复杂动作描写技巧:包括多个动作的组合、动作的连续性等。
2. 运用复杂动作描写展现细节和环境: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动作细节、环境变化等。
教学活动:1. 讲解复杂动作描写技巧。
2. 举例分析动作描写展现细节和环境的应用。
3. 学生进行复杂动作描写练习,展现细节和环境。
作业:1. 运用复杂动作描写技巧,描述一个场景中的动作细节和环境变化。
第四章:动作描写的注意事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作描写的注意事项。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动作描写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动作描写的注意事项:避免过度夸张、保持动作的连贯性、注意动作与情节的协调等。
老师指导我跳舞的过程动作描写的作文从小我就是个肢体不太协调的孩子,对于跳舞这件事儿,那简直是想都不敢想。
可谁能料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竟然鬼使神差地参加了学校的舞蹈社团。
还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社团活动开始了,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站在队伍里,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似的,怦怦直跳。
就在这时,一位身材高挑、气质优雅的老师走进了教室,她就是我们的舞蹈老师——李老师。
李老师先让我们做了一些简单的热身动作,像伸伸胳膊、踢踢腿啥的。
可就这么几个小动作,我都做得别别扭扭的。
李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窘态,她微笑着朝我走来,那笑容就像春天里的阳光,温暖而亲切。
“来,孩子,别紧张。
”李老师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道,“咱们先从最基本的站姿开始。
”说着,她亲自示范起来。
只见李老师双脚并拢,挺直了腰杆,头微微上扬,整个人就像一棵挺拔的小白杨。
我也赶紧学着她的样子站好,可没一会儿,我就觉得浑身不自在,脚也开始发酸。
“别着急,慢慢来。
”李老师耐心地说,“注意肩膀要放松,不要耸肩,收腹提臀,对,就是这样。
”她一边说,一边用手轻轻地帮我调整姿势。
接下来是练习手位。
李老师伸出她那修长的手臂,优雅地比划着:“看,这是一位手,手臂要呈弧形,像抱着一个大西瓜。
”我跟着做,可我的手就像不听使唤似的,怎么也摆不对位置。
李老师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她握住我的手,一点点地帮我纠正:“手指要自然弯曲,不要太僵硬,对,很好。
”然后是压腿。
这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噩梦啊!我刚把腿放到横杆上,就疼得龇牙咧嘴。
李老师走到我身边,温柔地说:“别怕疼,压腿是跳舞的基础,只有把筋拉开了,才能跳出优美的动作。
”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按住我的膝盖,给我施加一点压力。
我感觉自己的腿都要断了,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加油,坚持住!”李老师鼓励着我,“再坚持十秒钟,十、九、八……”在她的鼓励下,我硬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练习旋转的时候,我更是状况百出。
我转得东倒西歪,像个醉汉似的。
李老师笑着说:“旋转的时候,要保持身体的平衡,眼睛盯住一个点,头先转,身体再跟着转。
动作描写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口语化动作描写作文指导课。
场景设定。
想象一下你正在参加一个热闹的派对,大家都在尽情跳舞、聊天、吃喝玩乐。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描写的场景!
动作描写要点。
想要让场景活起来,就得抓住那些小小的动作。
不是只有“他
跳得很high”这样的描述,而是“他跟着音乐节奏摇头晃脑,仿佛
整个世界都在他的舞步下旋转”。
角色互动。
派对上的人都在干嘛呢?有人正在角落里偷偷聊天,有人在大
声唱歌,还有人在疯狂跳舞。
把这些都描述出来,场景就更生动了!比如,“角落里,小明和小红凑在一起,窃窃私语,不知道在说什
么小秘密。
而舞台上,大明星李华正放声高歌,全场都跟着节奏摇
摆。
”。
情感融入。
别忘了,动作也是情感的表达。
比如,“小芳看着舞台上的李华,眼中闪烁着羡慕和向往,她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仿佛在为自
己加油鼓劲。
”。
动手试试。
现在,拿起你的笔,描述一下你心中最难忘的派对场景吧!记
得用上我们刚才学的技巧哦!
分享时间。
写完后,跟你的小伙伴分享一下吧!看看大家谁描述得最生动、最有画面感!
结语。
好啦,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以后在写作文的时候,
都能用上这些技巧,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加油!。
【小学片段作文指导】动作描写
有阳光透过窗户窗户窗户窗子,微哑地铺洒在书桌上,我的目光落在作文本上,却一直没办法凝化。
脑海里一闪而逝的是课间操时,同学们在操场上十分欢快愉悦地做着广播体操。
动作搞步步到位都的话灵活自如,充满活力。
特别是那高抬腿,恍如一一一道道闪电划空天空,让人忍不住想跟着他走一起一起旋转进来。
我轻轻的的合上作文本,又想起了昨晚奶奶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
她千万小心地地切着菜,刀锋在蔬菜上掠起,才口里嘶嘶清脆的声音。
每一道工序都那你娴熟,让人那种感觉温暖而安下心来。
教室里,老师用满含深情的声音讲解着作文的技巧,我仿若再尽量到了她挥舞着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又写一个个生动形象的词语。
我想,如果不是没有又并非能将那个什么画面融合为一在一起到我的作文中,描绘出一个个面带露珠可爱的的的人物和场景,那该多好啊!
我拿起笔,又也在在作文本上抓起又写自己的感受,心中透着了期待和激动。
窗外,鸟儿在枝头轻快活泼的地合唱,仿似也在为我加油鼓励鼓劲。
我深吸一口气,再我的写作之旅。
动作描写作文关于动作描写作文6篇动作描写作文篇1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动作描写中凸显性格、展示心理、合理修饰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口语、行文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同学们,外国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
我国人民艺术家老舍也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看来,动作的确是刻画人物的关键功夫。
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绘其行,现其人”,学习动作描写,让你笔下的人物站起来。
二、读文猜人,感受动词请学会读文字,根据动词的改变和细化,判断人物的身份。
(1)他在大街上走着。
(2)身穿黑衣服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
(3)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不时地左右观看。
(4)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
(5)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
突然一阵警笛声使他身子惊悚一颤,立刻又恢复了常态。
总结:动作刻画的原则:要凸显人物特征,展现内心活动,还有必要的动作修饰语。
三、动作描写方法指导(一)让动作凸显“性格特质”1、请学生分别阅读两端文字,感受动词凸显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
1)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的老师》思考:她是怎样的一位老师?2)“她是一个温柔,慈爱的老师,总是亲切的对待我们,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
我们都很喜欢她,依恋她。
思考:哪种方式更形象可感?印证老舍名言:“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2、回顾经典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得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请根据动词分析“父亲”的性格特征:中年、肥胖、爱子(二)让动作传递“内心活动”回顾经典:1、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鬼子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动作描写作文指导(人教版必修)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哑女卖刀,她不能说话,无法用富有诱惑力的广告语宣传自己的产品。
于是她就在大庭广众中当场演示刀的锋利。
她把刀搁在铁丝上,一瞬间,细铁丝分为两截,而刀刃无损;她又手起刀落,面前的粗铁丝转眼间被分成数截,但刀刃锋利如初。
哑女虽未说一句话,但她的摊位前排起长龙,人们争相购买她的菜刀。
顾客们众口一词:“好就好在她是通过自己的动作徕说话,令顾客信服。
”哑女卖刀如此,我们写作文也是这样。
作文时我们把人物的一举一动细致描写,写出人物具体动作,那么所写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活起来。
怎样把人物的动作写具体呢?这就要求我们用准确的动作词来写人物的活动过程,把人物的大动作分解成一个个连贯的小动作,用慢镜头的方式一一描绘出来。
例如:有位同学写了“猪八戒到河边喝水”这们的情节。
这样写太概括,太笼统,动作不具体,因而不生动。
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修改为:“猪八戒急急忙忙跑到河边,也不管水黑不黑、脏不脏,趴下身子,撅起屁股,张开大嘴就‘咕噜咕噜’喝起来。
”这里的“跑到、趴下、撅起屁股、喝起来”等一系列动词把猪八戒“渴不择水”的喝水动作具体描绘出来,因而形象生动传神。
在写作文时,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写出一个人做事情时的动作。
如实地写好一个人的动作,才能够把人物写活。
老师说的话是有道理的。
描写人物的动作,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是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一种方法。
如果我们学会在作文中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动作,那么人物的形象就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的动作呢?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写出连贯的动作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进行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地动作构成的。
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一一进行叙述,那么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有些同学认为人物动作难写,原因是人物的动作往往是一闪而过,既难观察又难描写。
其实,再复杂、连贯的动作,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把动作分解成若干步骤,一步一步仔细观察,并选择恰当的动词一步一步地描写,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例如:他把爆竹放到地上,身子离得老远,伸长胳膊,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前凑。
他手打着哆嗦,还没等点着爆竹芯,吓得扭头就跑。
这个片断中的一连串动作可以分解为三步:1、把爆竹放在地上;2、伸长胳膊往前凑;3、手打哆嗦,扭头就跑。
可以用“放到、伸长、凑、打哆嗦、跑”等五个动词,准确地描述出这几个连续动作,既具体地写出了“他”放爆竹的经过,又生动地表现出“他”胆小、谨慎的性格特点。
二、准确运用词语描写人物行动.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符合生活实际。
这是把行动写具体的首要条件。
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
写好人物的举止动作,能更好地表现人物鲜明个性与思想境界,使人物形象更具活力。
例如:《景阳冈》一文中描写武松打虎那一节,通过劈下来,抱起,跳、退、丢、揪、按、踢、揪住、只顾打等一系列动作,把武松打虎的情景描写得非常具体生动。
因此,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准确使用词语,精选动词,力求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形象,逼真地写出来。
很简单的事例:男生吃西瓜的行动,和女学生一定是不同的;三伏天,半天又没喝到一口水,此时吃起西瓜的行动与平日也一定是不同的。
这就提醒同学们,在描写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实事求是,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写,真实地反映生活实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表现人物的品质我们常说:“行动从思想中来”,就是说人物的行动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内心世界。
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
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写他是怎样做的。
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2.写人叙事中穿插写人物的动作描写不是孤立的,要放在具体的事件中写人物的动作,也就是说在叙事过程中,需要表现人物某方面的特点或品质时,可进行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人物通过典型的、细致的动作描写,更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要分步写清楚在对人物动作进行细致观察后,即要把人物做事情的全过程写清楚,又要把人物活动的每个步骤一步一步地写具体,这样才能够使得人物形象鲜明,文章层次清楚。
习作训练:一、按照下面的步骤,把下面颠倒的句子,按顺序重新排列好,整理成一篇短文。
第一步,看。
先看一看这篇短文有几句话,每句话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第二步,想。
要先想想这篇短文说的是什么事,想象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第三步,排。
按照想好的顺序,依照每句话的内容,依次把句子排列好。
第四步,验。
把排列好的句子读几遍,看看前后句子之间是不是连贯、通畅,如有问题需要进一步修改。
炒鸡蛋①这时,油锅腾起油烟子。
②就这样,炒鸡蛋做好了。
③只听嗞啦一声,他把鸡蛋倒在锅里。
④他往碗里打了三个鸡蛋,撒上盐,用筷子搅匀。
⑤很快,端起锅抖了两下,锅里的鸡蛋翻了两个过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依据训练内容提示的中心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的动作,把内容写具体。
例如1:中心句:小松开始爬竿啦。
写具体:小松开始爬竿啦。
只见他纵身一跃,用力抓住竹竿,像敏捷的猴子,迅速地爬了上去。
不一会儿,他就爬到了竿顶。
多高兴啊,他笑着向下张望。
例如2:中心句:小红走出教室,奔向雨中写具体:小红走出教室,站在走廊里,抬起头,望了望越下越大的雨,猛地缩起胳膊,踮起脚,向雨中奔去。
例如3:在放学的路上,我看见一位盲人老爷爷慢慢地向前走着。
把这句话改得更具体些吗?写具体:在放学的路上,我看见一位盲人老爷爷一只手拿着竹竿,不停地敲打着地面,两只脚小心地向前挪动着。
训练内容:第一段:妈妈开始做饭啦。
第二段:弟弟在打乒乓球。
第三段:奶奶在给花浇水。
第四段:小明认真写作业。
第五段:小芳低头画图画。
阅读作文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看看你能否悟出一些方法。
小磊,那可是班上有名的“小迷糊”。
一次,他拎着书包走进学校,看见写字课代表正在教室门口检查同学们的写字用具,不禁叫道:“糟了!”他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身就往家跑。
“小磊,怎么又回来了?”妈妈问。
他也顾不上回答,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
屋子里乱糟糟的,连被子还没叠呢。
“毛笔,毛笔!”他找了柜子又翻抽屉,,总算在床底下找到了毛笔和墨,可涮笔瓶呢?他猛然想起上次大字课回来,他用瓶子捞鱼,放在窗台上了。
他提起瓶子,一股臭味扑鼻而来。
原来瓶子里的鱼死了,已经泡了好几天了。
小磊赶忙把臭水连鱼一块倒掉,抄起桌上的笔墨,夹着瓶子奔出家门。
屋子里柜子张着嘴,椅子翘着腿,抽屉伸着舌头,都在责骂小磊不把它们放好。
小磊冒着满头大汗,一路上也不住地责备自己。
等他气喘吁吁地跑进校门时,校园里早已鸦雀无声了。
(1)描写人物行动要准确。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符合生活实际。
这是把行动写具体的首要条件。
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
这就提醒同学们,在描写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实事求是,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写,真实地反映生活实际。
例如:例段中“拎着书包走进学校”,“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身就往家跑”,“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抄起桌上的笔墨,夹着瓶子奔出家门”等,这些行为、动作描写准确贴切,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既淘气又毛手毛脚,生活和学习缺少条理的同学的形象。
(2)描写人物的行动要细致。
①人物的行为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由若干连续的动作组合而成的。
要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首先要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分解”、展开——先怎样,又怎样,最后怎样。
想好以后,再按照这些动作的先后次序,逐一地、有条理地、连贯地写出来。
当然,描写要有目的,事先要想好为什么写这个动作和那个动作,而不能一股脑儿全写出来。
例如:例段中,作者把小磊回家取写字用具的经过分成“发现没带用具、回家去取→找柜子、翻抽屉→返回学校”这三层,每一层又都将行为作了细致的分解;然后一层一层地、有顺序地进行描写。
这样,整个经过既顺畅,又具体。
②在描写每一个动作时,不但要写清人物做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是在什么情境、背景下做的,是怎么做的——写出人物动作表现时的神态、语言、心理等。
“做什么”、“在什么背景下做”和“怎么做”,这些都是人物动作描写的内容。
把这些内容写清楚,人物的动作描写自然也就具体了。
例如:例段中,“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气喘吁吁地跑进校门”这两个短句,“奔回”、“跑”是写做什么,“三步并作两步”、“气喘吁吁”则是写怎么做,在什么情况下做。
这样,把动作写具体了,人物急促、慌乱的形象也就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