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描写作文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519.50 KB
- 文档页数:30
动作描写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作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捕捉动作细节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动作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人物和场景。
4. 提高学生作文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动作描写的定义和作用2. 动作描写的方法和技巧3. 动作描写的练习和修改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动作描写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动作描写的定义、作用以及方法和技巧。
3. 示范:教师展示优秀动作描写文段,分析其特点和亮点。
4.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选取生活中的动作场景进行描写练习。
5. 展示:学生互相展示作品,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作描写的概念、作用和方法。
2. 示范法:展示优秀动作描写文段,进行分析。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讨论,进行动作描写练习。
4. 互动法:学生互相展示作品,进行评价和修改。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以动作描写为主题的短文。
2. 挑选一篇自己喜欢的作文,分析其中的动作描写手法,并进行修改。
3. 收集一些动作描写的名句或名篇,进行欣赏和背诵。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作业的提交和课堂练习的参与度,评价学生对动作描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通过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了解学生在动作描写方面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
3. 结合学生的作文和课堂表现,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资源1. 优秀动作描写文段集锦:收集和整理一些经典的动作描写文段,用于示范和分析。
2. 动作描写技巧手册:整理一些动作描写的方法和技巧,供学生参考。
3. 学生作品集:收集学生的动作描写作品,用于展示和评价。
八、教学难点1. 动作的细节描写:如何捕捉和表现动作中的细节,使描写更加生动和真实。
2. 动作的连贯性:如何合理安排动作的顺序,使描写更加流畅和连贯。
3. 动作的表情和心理:如何通过动作描写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中考作文动作描写的技巧
动作描写是作文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具有感染力。
以下是一
些中考作文动作描写的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用动词丰富描述:动词是动作描写中最为关键的部分,选择准确的动词可以让读
者清晰地感受到人物的动作。
不要用“走”,而是用“跑、踱步、飞奔”等形象生动的词
语来描述。
2. 利用形容词描绘细节:在描述动作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形容词来描绘动作的细节。
可以用“轻盈地跳过”、“沉重地踏入”等来使动作更加具体、生动。
3. 注意节奏和速度的描写:在动作描写中,要注意描述人物的动作节奏和速度,比
如“迅速地”、“缓慢地”等,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人物的动作状态。
4. 注意人物情绪的描绘:动作描写不仅仅是简单的描述人物动作,还需要考虑人物
的情绪在动作中的影响。
可以描述人物的紧张、兴奋、疲惫等情绪,以增加动作描写的真
实感。
5. 多维度的描写:在描述动作时,可以从多个维度入手,比如描写人物的动作、情感、环境等,这样可以使动作描写更加丰富多彩。
作文指导:动作描写一、导入:什么是动作描写?【定义】人物的动作描写指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
【要点】能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
二、欣赏名段,整体感知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的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在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影》师:这是朱自清先生写自己父亲的一篇文章,故事发生在火车站台,当时朱自清已经20来岁了,父子即将分别,父亲执意要为我买橘子的情景。
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归纳:正是这样一些动作描写,“攀”、“缩”、“倾”,为何用“攀”不用“抓”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用“缩”字有什么好处“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
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得紧张啊!同样,用“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
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
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但也正是如此,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深深的父爱,慈父情深!三、总结写作方法方法一:选用准确的动词描写。
方法二:把人物的动作细致入微地描摹出来(即在动词前添加恰当的修饰语),恰当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方法三:动作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年龄特点。
方法四:选择那些最能揭示人物性格、心理的动作进行描写。
四、试身手天啊!要迟到了。
我()被子,()床来,()衬衣,()鞋子,几步()洗手间,然后()毛巾,在脸上()几下,()屋子。
教师提示:运用准确的动词和恰当的修饰语注意事项:A、不是人物的所有动作都有描写的必要。
B、要通过人物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
C、要善于抓住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动作进行简要的或细致的描写。
人物动作描写作文指导篇一:学生写好人物动作描写速成法如何写好人物动作描写之速成法——动作分解金中乐在日常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写“人”类作文抑或是写“事”类作文,而写“人”“事”都离不开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以及心理活动描写。
这这么多描写方法之中,动作描写却是重中之重,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动作描写的重要性就可见一斑了。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写好人物描写中的“动作描写”。
一、动作分解什么叫动作分解?其实在作文中并没有“动作分解”这一说法。
动作分解是我在长期的作文教学生涯中,不断研究,不断挖掘的一种写好动作描写作文速成法之一。
所谓动作分解,就是我们对肉眼直接看到的人物动作进行有机的分解,同时结合联想,对人物动作进行润色,最后将分解后的若干个动作行为进行重新组装的作文方法。
二、显性动词和隐性动词显性动词,即我们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动作,如喝,吃,笑,哭等;隐性动词,即我们肉眼无法直接看到,需要结合思考联想得到的动词,如想,思索等。
三、如何进行分解:找出显性动词和隐性动词以图片为例:观察图片,我们不难找出几个动词,如拿起,倒下,张嘴,喝水,这几个动词都是我们肉眼直接能看到的,称之为“显性动词”。
下面我们将这些动词用箭头连起来:拿起→倒下→张嘴→喝水大家都清楚,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光靠以上几个显性动词显然很难顺利喝到水,因为你不伸出手去捡瓶子,如何拿起瓶子,自然就没有了“拿起”这个动词。
所以接下来我们所要思考的就是在拿起瓶子之前又有哪些动词呢?有生活常识的同学不难发现,其实在“拿起”瓶子这个动作之前其实还有一连串的动词,如伸出手的“伸”,张开手的“张”,握起瓶子的“握”;在“倒下”瓶子的时候,我们还要“伸”手指“拧”瓶盖子;在“喝”水的时候,我们还要“张”开嘴巴,“仰”起头,“咽”下去;这些我们通过思索的动词便是“隐性动词”。
下面我们把显性动词和隐性动词用箭头连起来:伸→张→握→伸→拧→倒→张→仰→咽→喝利用肉眼和联想找出的显性动词和隐性动词,这一过程便是动作分解过程。
中考作文辅导:人物动作描写的五大技巧开始学习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动作。
李老师喝茶。
这句话如果扩写,有的同学可能会这样写:李老师端起茶杯,慢慢喝茶。
这样写,还是很笼统,到底怎么喝的呢?是不是还可以更具体呢?下面就是我们今天要教给同学们的动作描写的技巧。
1、给动作“化功大法”所谓“化功大法”,就是要把一个很笼统的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给大动作一个“过程”。
我们还看刚才的例子:李老师喝茶。
请看一个同学把这一个大动作写成小动作的例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李老师停止了讲课,目光一瞟,伸过右手凑近杯子,然后轻松地拿起杯子,拧开杯盖,把杯子举到嘴边,嘬起嘴唇,轻轻歪斜杯身,让水滋润了一下嘴唇,大概是在试探杯子中的水烫不烫吧。
然后,就大口大口地狂喝起来,只听到“咕嘟咕嘟”的声音,他的喉结也上下不停地抽动。
眨眼功夫,一杯水就见底了。
他咂吧咂吧着嘴唇,好像还很不解渴呢。
”这一段描写,把李老师喝水这一过程,分解成“拿起杯子——试探温度——大口猛喝——咂吧嘴唇”这样一连贯的小动作,是不是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了?有的同学经常抱怨自己的作文写不具体,在写动作的时候,采用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就是一个可以使用的方法。
在我们的课文里,也有类似的“化功大法”,课文《凡卡》一课中,写凡卡写信的动作,就是大动作,其中一个细节: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
”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这里的想、蘸、写、抓、添等一系列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学了就要用,刚才同学们在纸上写的“妈妈惩罚我”或“爸爸打我”,你能把这个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吗?试试?2、给动作“涂脂抹粉”写好人物的动作,选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进行修饰,是不是就很美呢?《燕子专列》这篇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话:小贝蒂伸出双手,捧起燕子,送到嘴边用呵气为小燕子取暖。
作文指导——动作描写一、读故事,思考问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哑女卖刀,她不能说话,无法用富有诱惑力的广告语宣传自己的产品。
于是她就在大庭广众中当场演示刀的锋利。
她把刀搁在铁丝上,一瞬间,细铁丝分为两截,而刀刃无损;她又手起刀落,面前的粗铁丝转眼间被分成数截,但刀刃锋利如初。
哑女虽未说一句话,但她的摊位前排起长龙,人们争相购买她的菜刀。
思考:为什么顾客争相购买哑女的菜刀?哑女卖刀如此,我们写作文也是这样。
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
”高尔基认为,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
作文时我们把人物的一举一动进行细致描写,那么所写的人物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活起来。
什么是动作描写呢?通过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和状态的写作方法。
二对比下面两段文字,感受动词凸显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
1)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2)她是一个温柔,慈爱的老师,总是亲切的对待我们,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
我们都很喜欢她,依恋她。
思考:哪种方式更形象可感?三、了解动作描写的内容①头颈动作如:鲁迅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的,他已知道。
②眼耳动作如:所有的战士都翘首西望,向天空中寻找那架从延安起飞的飞机,谛听着飞机的声音。
③嘴巴动作如:那同志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几个字。
④手肩动作如:她右手拉住我,左手扶着肩上挑着的担子。
⑤腰身动作如: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鞠了一个“半躬”。
⑥腿脚动作如:接着听他骂道……说着,举起腿来,又是一脚。
小结:头颈、动作,眼耳、嘴巴、手肩、腰身、脚腿动作等都可以作为笔下的描写材料。
这些描写可以把被描写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跃然纸上,个性特征更加鲜明。
四、把握动作描写的方法(1)动作描写要细致分解传统的武打动作或电视镜头,往往把一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把一个大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具体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