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邛崃市高埂中学七年级期末总复习专项练习题 之六 课内外文言文联读(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内)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原文略),做题。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与友期.行 (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2、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答: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答:5、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合适不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答:。
二、阅读《〈论语〉十二章》(原文略),做题.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B.吾日∕三省吾身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择其∕善者而从之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不逾.矩 (4)人不堪.其忧3、翻译下列句子.(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4、选文多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答:三、阅读《虽有嘉肴》(原文略),做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阅读《诫子书》,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与其他项不同的是()A.君子之行.B.方欲行.C.日行.千里D.寸步难行.2.对“非宁静无以致远”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不能做到宁静专一,就没有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B.想要学有所成,就需要环境的安静,不能太过嘈杂。
C.除了摒除杂念和干扰以外,没什么不可以拿来达到远大目标的。
D.非要在宁静的氛围中,人们才能开始追求远大的梦想。
3.阅读《诫子书》和课外文言文段,完成填空。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修得唐韩愈①遗稿于废书箴中,读而心慕焉。
苦志探赜②,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③。
——《宋史·欧阳修传》注:①韩愈: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①赜(zé):深奥,精微。
①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决心追赶他和他并驾齐驱。
《诫子书》表现出了诸葛亮对后辈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待。
其中,“ ,”这组双重否定句告诉我们: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而文段中欧阳修的行为,他想的志向正体现了这一点。
(其中①①空用原文作答,①①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精品】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下面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 诲女知之乎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词义不相同的一项()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以为己任B. 不知为不知/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C. 温故而知新/故善学者假人之长D. 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________(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简答。
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答案】(1)A(2)C(3)通“悦”,愉快;生气,发怒,恼怒;却;有害;凭什么(4)①温习旧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专项复习(六)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一、《〈世说新语〉二则》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君与家君/期/日中(4)待君久/不至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1)俄而..(2)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3)未若..(4)太丘舍.去舍:舍弃(5)去后乃.至乃:才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尊君在不(“不”同“否”,和肯定词对用时,表示否定)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讲论文义(1)与儿女..古义:泛指小辈今义:儿子女儿(2)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3)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相对(4)相委.而去古义:舍弃今义:委托(5)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今义:领(6)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顾忌;理睬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6)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
二、《〈论语〉十二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5)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6)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逾:越过矩:法度(7)不逾矩..(8)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9)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10)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12)曲肱.而枕之肱:胳膊(13)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14)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15)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16)博学而笃.志笃:坚定(17)切.问而近思切:恳切(18)仁.在其中矣仁:仁德2.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
2020-2021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薪.金(xīn)颤.抖(chàn)马革裹.尸(guǒ)B. 拖沓.(tà)湖泊.(pō)屏.息凝神(bǐng)C. 肿.胀(zhǒng)告罄.(qìng)群蚁排衙.(yá)D. 惶.恐(huáng)字帖.(tiè)相形见绌.(chuò)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绢杂税,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
B. 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竦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C.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
D. 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辩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纪实类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塑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B. 读过《石壕吏》的人都知道,“诗圣”杜甫,是一个悲天悯人....的现实主义诗人。
C. 留守学生普遍存在内向胆怯、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许多外出务工家长却不以..为然..。
D. 我们说话做事要有主见,不该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考试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B.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今年春节期间参观博物馆的游客比例大概约为40.5%。
D.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中,让人眼花缭乱的歌声和绚丽的舞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
5.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彩棱.镜(lénɡ)侍.弄(sì)骇.人听闻(hài)B.贮.蓄(zhù)蝉蜕.(tuì)拈.轻怕重(zhān)C.拼凑.(còu)菡.萏(hàn)莽莽榛.榛(zhēn)D.嗔.怪(chēn)倜傥.(dǎnɡ)杞.人忧天(qǐ)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可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复去地睡不了觉。
B.不过,最后等它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后,它马上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C.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们的极端热枕。
D.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蓬。
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
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正式演出时,她反倒不再紧张,行云流水般的动作让她的指导老师喜出望外....。
B.他私自将老树刨根问底....地挖出,只为卖个好价钱,这种不耻行径令人极端厌恶!C.若想实现远大理想,我们就必须明确目标,矢志不渝,不能见异思迁....,半途而废。
D.疫情之后,曾经人迹罕至....的小巷又重新焕发生机,巷子里氤氲着浓浓的烟火气。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一些同学所写的文章缺乏明确中心的原因,老师阅读时好似在大雾中穿行。
B.10月18日,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市开幕,活动现场树立出浓郁的科幻氛围。
C.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研究表明,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大概率曾见过大熊猫。
D.回首大运会申办、举办、筹备的全过程,细数点滴,每个成都人都倍感自豪。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恋恋不舍(liàn liàn bù shě)B. 畸形(jī xíng)C. 精神焕发(jīng shén huàn fā)D. 遵循(zūn xú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认真地阅读了那本关于我国科技发展的书。
B.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 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擅长各种体育运动。
D. 美丽的风景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3.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座山真高,仿佛要刺破天空。
B. 月亮升上了树梢,好像一个大玉盘。
C. 桃花开了,就像一位美丽的少女。
D. 雨后的彩虹像一座七彩的桥。
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B. 纷至沓来(fēn zhì tà lái)C. 欣欣向荣(xīn xīn xiàng róng)D. 翻天覆地(fān tiān fù dì)5. 下列句子中,句式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昨天去了图书馆,借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
B. 他正在写作业,突然听到了一阵敲门声。
C. 老师说:“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取取得好成绩。
”D. 我觉得这本书很有趣,推荐给你。
6.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神秘莫测(shén mì mò cè)B. 惊心动魄(jīng xīn dòng pò)C. 妙手回春(miào shǒu huí chūn)D. 风驰电掣(fēng chí diàn chè)7. 下列句子中,句式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阅读。
专项训练六课内外文言文联读(一)[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二则》)[乙]郑谷①在袁州,齐己②因③携所为诗往谒④焉。
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谷笑谓曰: "‘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
”齐己矍然⑤,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⑥,自是士林⑦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选自陶岳《五代史补》,有删改)【注】①郑谷:唐代诗人。
②齐己:唐代诗僧。
③因:于是,就。
④谒:拜见。
⑤矍然:左右惊顾的样子。
⑥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不由得整理法衣跪地,恭恭敬敬地向他叩头行礼。
⑦士林:这里指读书人。
1.下列各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急) 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C.谷笑谓.曰(对……说) D.不若..“一枝”则佳(不像)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3.甲文中的谢道韫和乙文中的郑谷有哪些相似之处?(二)[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二则》)[乙]周彬不治财产,服膺儒学,其妻让之曰:“汝家兄弟能力稼墙,囊箱丰溢,汝之不调,无思悔,毕向何如?”及先主镇金陵,彬囊文往谒,锡赉颇厚,归以所锡金帛陈于庭前,谓妇曰:“吾今与伯叔何如优胜?”妇曰:“男子之事,非女子所能知。
”(有删改)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B .相委.而去(托付)C .其妻让.之曰(责备)D .归以.所锡金帛陈于庭前(把)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 1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 2 )彬囊文往谒,锡赉颇厚。
3.两文中陈元方和周彬的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每点不超过 10 个字)(三)[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慑,不亦君子乎?”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阁,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在川上曰:“逝者知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有删改)【注】①孤陋:学问和见识浅薄。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庶几:差不多。
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⑥勉:勤勉,努力。
1.下列各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亦说.乎(同“悦”,愉快)B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C .不日进则日.退(日子)D .若既不出户.(门)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夫以孔子之圣,扰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3.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道理的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四)【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诫子书羊祜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①。
年九岁,便诲以《诗》《书》。
然尚犹无乡人之称,无清异之名②。
今之职位,谬恩之加③耳,非吾力所能致也。
恭为德首,慎为行基。
愿汝等④言则忠信,行则笃⑤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⑥无听毁誉之语。
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
(有删改)【注】①典文:管理文书。
②清异之名:清高、特异的名声。
③谬恩之加:误把恩惠赐给我。
作者自谦之辞。
④汝等:你们。
⑤笃:忠诚、厚道。
⑥不经之谈:缺乏根据的言论。
1.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
(2处)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2.下列各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险躁则不能治.性(治疗)B .非吾力所能致.也(达到)C .愿汝等言则忠信.(诚信)D .闻.人之过(听到)3 .下列句中加点字“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夫君子之.行B .能言之.年C .闻人之.过D .久之.,目似螟,意暇甚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甲、乙两文从学习与做人两个方面对子女进行劝诫。
你从中得到哪些学习、做人方面的启发?(五)【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狠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狠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卖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选自《聊斋志异》卷六)【乙】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悠悠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嗯!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有删改)1.下列各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B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C .以为且噬.己也,甚恐(咬)D .疑畏,卒.不敢取(死亡)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 1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2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3.整体看这两篇文章,我们得知:屠户之所以没有被贪婪、狡诈、凶狠的狼吃掉,是因为他( 1 ) ,( 2 ) ;黔之驴之所以避免不了悲剧命运,是因为它( 3 ) ,( 4 ) 。
(六)【甲】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坚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生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节选自《列子·天瑞》)【乙】沈屯子多忧沈屯子偕友入市,听打谈者,说“杨文广①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饷,外阻援兵”,蹙然②踊叹不已。
友拉之归,日夜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以此邑邑③成疾,家人劝之相羊垌外,以纾④ 其意。
又忽见道上有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衢上行人必有受其戕⑤ 者。
”归益忧病。
家人不得计,请巫,巫曰:“稽冥籍⑥ ,若来世当轮回为女人,所适⑦夫姓麻哈,回葬族也,貌陋甚。
”其人益忧,病转剧。
姻友来省者,慰曰:“善自宽,病乃愈也。
”沈屯子曰:“若欲吾宽,须杨文广围解,负竹者抵家,又麻哈子作休书见付,乃得也。
”夫世之多忧以自找者,类此也夫。
(选自《贤奕编》卷二,有删改)【注】①杨文广:北宋名将。
②蹙然:愁眉苦脸的样子。
③邑邑:忧虑,愁闷。
④纾:解除。
⑤戕( qiang ) :伤害,这里指戳伤。
⑥冥籍:阴间的生死薄。
⑦适:出嫁。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往晓.之(告知,开导)B .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C .日夜念不置.(位置)D .归益.忧病(更加)2.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竹末甚锐衢上/行人必有/受其戕者B .竹末甚锐/衢上行人/必有受其戕者C .竹末甚锐/衢上行人必有受/其戕者D .竹末甚锐/衢上行人必有/受其戕者3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 1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 2 )姻友来省者,慰曰:“善自宽,病乃愈也。
”4.乙文中沈屯子的“多忧”,是不必要的担忧,还是居安思危?结合你对甲文“杞人忧天”寓意的理解阐述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