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第一次作业讲评

哲学第一次作业讲评

哲学第一次作业讲评
哲学第一次作业讲评

第一次作业讲评

同学们

大家好:

本学期哲学课程学习已经开始了,按照进度要求,同学们开学初应该完成第一次作业,现将作业情况做一讲评,以供大家在订正作业时参考。

一、作业要求

要求同学们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要简明扼要的回答问题的要点,可以不用展开。在回答论述题时,一定要谈谈自己的理解,不求答案一致,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二、完成作业需具备的知识及参考资料

本次作业涉及的内容是教材中导论和第一章的内容。同学们在做作业之前要认真学习教材导论和第一章物质和意识部分,认真阅读《学习指导书》。掌握什么是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它所实现的伟大变革中,着重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运动、时空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的学说是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和二元论的前提,是解决一切哲学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掌握意识的起源、本质、特点和能动性原理,明确意识对物质的绝对依赖性和相对独立性问题;懂得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三、以往容易出现的问题

我们这次作业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四种题型。下面我对每种题型的回答情况做一个总结:

1、单项选择题普遍回答得较好,错误率较低,说明大家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原理有了较好的掌握;

2、多项选择题相对错误率高一些,说明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准确和牢固,本次作业中有几个问题是比较容易出错的。

其中的第二题:

题干:哲学是( )。

A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

C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E对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参考答案:A、C、E

分析:此题涉及哲学的概念,ACE三项教材上有明确的表述,显然正确。BD两项仅指马克思主义哲学,而题干中“哲学”是全称,包括一切哲学,所以不能入选。

3、多项选择题第7题:下列成语和常用语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是:( )

A胸有成竹

B守株待兔

C料事如神

D心静自然凉

E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参考答案:A、C、D

分析:本题涉及意识的能动性的表现问题,教材第60页讲到,意识的能动性的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第三,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协调。第四,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选项“胸有成竹”,表明意识的计划性;“料事如神”说明人在做事之前对事情的预见性;“心静自然凉”说明意识对人体的调节作用;所以ACD是正确答案。“守株待兔”显然不能说明意识的能动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是物质的决定作用,因此也不是正确的选项。

4、多项选择题第8题:下列说法属于规律的是:( )

A交通规则

B万有引力

C反动派总是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

D我每天晚上10点钟睡觉,早上6点钟起床

E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参考答案:B、C、E

分析:这道题涉及对规律的概念的理解,什么是规律?教材第61页,规律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判断BCE是正确答案。交通规则和个人的生活规律不是客观事物之间发展过程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所以不是哲学上讲的规律。

5、多项选择题第10题:“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 )

A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区别

B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C意识就是物质

D意识是对客观外界的反映

E意识是物质的源泉

参考答案:B、D

分析:本题目涉及意识的本质问题,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理解了这一原理,就会知道,BD是正确的。

6、简答题和论述题大家普遍回答较好,说明大家对知识进行了认真的学习。这进一步说明态度决定一切。

祝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一次作业讲评1

第一章信托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信托行为设立的基础是(d、信任)。 2、整个信托期间,在受托人无过失的情况下风险由(b、委托人)承担。 3、(c、财产事物管理职能)是信托的基本职能,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4、由司法机关确定当事人之间信托关系而成立的信托是(b、法定信托)。 5、以下信托财产具有物上代位性的是(b、处理信托)。 6、信托财产的有限性是指对(c、受托人)权利的限制。 7、以下属于自益信托业务的是(b、贷款信托)。 8、属于金钱债权信托业务的是(b、人寿保险信托) 9、属于单独运用指定金钱信托业务的是(d、福利养老金信托)。 10、在特定金钱信托业务中,受托人无过失的情况下,一旦出现财产运用损失由(a、委托人和受益人)负责。 11、属于典型私益信托业务的是(a、雇员受益信托)。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于(c、2001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13.(a、英国)是现代信托的发源地。 14.1979年10月4日中国第一家信托投资公司(a、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经国务院批准成立。 15.受益人是由(d.委托人)指定的。 16.下列有关信托财产的独立性的说法哪一种是不正确的(d.受托人可以用其固有财产同信托财产进行交换)。 17.委托人将财产转移给受托人以后,对转移的这部分财产(c.不再拥有)处置权。 18.在信托关系中委托人充当受托人的信托是(c、宣言信托)。 19. 代理业务与信托业务的不同之处是不具备(c、融通资金)。 20. 在信托期间,信托财产法律上的所有人是(b.受托人)。 21.利用信托方式达到特定目的的人是( a.委托人)。 22.(b.受托人)要辞任,必须得到其他当事人或监管部门的同意。 23.宣言信托属于(b.他益信托)。 24.委托人将有价证券作为信托财产转移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代为管理和运用的信托方式是(a.有价证券信托)。 25.以保持信托财产的完整,保持信托财产的现状为目的而设立的信托(b.管理信托)。 26.信托分为个人、法人和通用信托的划分标准是(d.委托人)不同。 27.动产信托属于(a.法人信托)。

复习课《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word版本

复习课《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 理的历程教学设计 复习课《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授课教师:黄丽如班级:高二班时间:2012年5月31日地点:新一中教学楼B205 一、教材分析: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部分。本课的内容继续探讨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即看待认识和实践。它围绕着“求索真理”这一主题,讲述实践观、真理观、认识过程这三方面的知识内容。从近三年的高考题来看,每年都有涉及对本课知识点的考查,频率高,题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二、教学设计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审视教材,并依据教材的内在知识体系对教材进行开发和整合,让学生从题中揣摩所考查的知识点,并总结出

答题方法。三、三维教学目标设计: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知识与技能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运用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运用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历程。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具有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培养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整理知识框架的习惯。牢固树立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坚定真理的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1 四、教学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实践观;真理观;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实践的概念;真理是客观的。作为高二年级的文科班

学生,前面已学完《生活与哲学》整本书的内容,教学对象有一定的基础。作为即将步入高三的学生,将进行高三第一轮复习,亟需学会自我复习。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授课类型自主探究法、训练法复习课教学手段多媒体平台六、教学流程:知识构图考点提示难点突破重点讲解原理归纳城方法指津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知识构图 1.让学生用三个词概括本课的内容。 2.围绕着这三个词,课本讲了哪些知识点。 3.要求学生试着用两个字来概括“求索真理的历程”这一课的内容。4.围绕这两个字,构建这一课的知识框架图。设计内容师生活动设计分析宏观上把握整课的核心知学生自主整理,老师指导。识;培养学生 2 的发散思维。高考考点展示: 1.实践实践的概念2009~2011年认识论高考考点分布考点试题分布2010安徽文综,38 实践2010全国文综,39 2009海南单科,22 实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总结 第六课

第六课 1. 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三个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能动性。(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总之,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三十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新问题、新要求、新工具)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真理: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6.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7.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使用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行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8.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认识论的相关原理: (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真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积极的推动作 用,错误的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积极参与实践②同时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注重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认识。

高考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要点、典型例题集锦【本人亲自整理】

哲学主观题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要点、典型例题集锦唯物论主观题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要点 课文目录大小标题重点归纳及要点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①主观唯心(人的目的、意志等)②客观唯心(上帝、理念、绝对精神)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2、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一句话连成)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2、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上述材料怎样体现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的观点? (1)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铺开)、自觉选择性。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积极作用,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存在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范围见上目录),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3、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铺开)、自觉选择性。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积极作用,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4、从“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尊重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分析材料?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尊重规律 ②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律师实务第一次作业讲评

律师事务作业1 期末综合练习题-律师实务文书 请同学参考相关的法律文书的要求完成下列文书练习 一、代写民事诉状 要求:(1)格式正确;(2)特定事项齐全;(3)文字简炼;(4)无错别字;(5)标点符号无误;(6)定性准确;(7)说理清楚、充分;(8)引用法律准确;(9)诉讼请求合法有据;(10)应考人员不得署名,否则本试卷不得分。说明:特定事项未给明的,可以合理虚拟或以×××代替。 1990年1月2日上午时,甲市大地公司汽车司机陈某将公司的小汽车一辆停放在甲市新兴酒店内指定的停车场。陈锁好车门后,拟提水擦车做好出车准备。此时,正在该酒店大厅门前值班的接待员武某向陈索要车门钥匙,欲车内听录音机,陈未允。武尾随陈后再三恳求,并保证只听录音绝不开车。陈便将车门钥匙交给武某,然后离开去打水。武进入车内,打开录音机后,又将汽车发动起来。车开动后,武把握方向不稳,将车撞到酒店营业厅前的水泥柱上。经有关部门鉴定,确认该轿车损坏程度为:(1)前保险杠断裂;(2)散热器损坏;(3)冷凝器已无法使用;(4)前桥断裂后移。经查,大地公司(车主)尚未向保险公司交纳本年度应为该车支付的保险费。为修复该车损坏部件,大地公司共支付修理费5600元(有单证为据);因汽车损坏不能使用,大地公司支付了出租汽车费1600元。此外,司机陈某因汽车损坏,减少奖金收入150元。 请根据以上事实,为大地公司代书诉状。 二、代书执行申请书 要求:①格式正确,特定事项齐全。②说理清楚,文字简炼。③引用法律准确。④无错别字,标点符号无误。 1991年10月,乙乡原告田某以不当得利诉甲镇被告尤某。某县人民法院经审理于1991年12月20日以(91)民字第100号一审民事判决书判决,被告尤某返还原告田某不当得利7600元,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付清,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当天,原被告收到判决书后均表示不上诉。至1992年1月30日,原告田某仍未收到被告尤某应返还的7600元。 原告田某系乙乡某商店营业员,男,40岁。被告尤某系甲镇经营水产品的个体户,男,35岁。据原告介绍,被告尤某每天自行收购鲜鱼等水产品约300斤,销售额1000元左右。根据以上事实,请你为田某代书执行申请书。 三、代书民事上诉状 要求:①格式正确,应具备的事项齐全;②诉讼请求明确、合法;上诉理由正确、充分;③文字通顺简炼,无明显语法错误及错别字;④应考人员不得署名,否则本卷不得分。 说明:特定事项未给明的,可以合理虚拟或以×××代替。 1990年5月,甲省A公司与乙省B公司签订一份购销合同,约定由B公司卖给A公司洗衣粉40吨,每吨单价880元,7月30日以前交货付款,交货地点在A公司所在地火车站。 7月15日,B公司将货运抵本地火车站,恰遇铁路被洪水冲坏,货运中断,B公司即将货运回保管。同时电告A公司。同年8月10日,线路修通,货运恢复。B公司立即启运。8月18日运抵收货方火车站。 8月19日B公司通知A公司验货并付款。A公司以此时已过合同履行期限为由拒绝收货。经双方多次洽谈,A公司提出,若要收货,价格必须减半。B公司拒绝降价,双方始终未达成协议。为不被铁路部门罚款,B公司租用民房一间,将货暂存保管,同时继续与A公司交涉。

高中政治哲学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标准[详]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主观题的成绩呢?总的来说,就是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熟记教材知识,进行合理的习题训练,注重答题技巧和规,不断积累回答各类主观题题型的解答经验,以期在解题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1、基础知识未落实: 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2、常规能力未到位: 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明;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3、解题技巧未掌握: ①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②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③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4、思维、答案有欠缺: ①术语不准,辞不达意;②层次不清,逻辑混乱;③答案不全,丢三落四;④主次不分,详略不当;⑤不分段落,一逗到底;⑥书写潦草,难以评判。二、主观题的类型 按设问方式分,主观题主要有“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大类。(一)“是什么”类的设问除了“是什么”还有“体现”和“反映”等设问方式。 (二)“为什么”类的设问除了“为什么”还有“原因”、“依据”、“意义”、“影响”等设问方式。 (三)“怎样做”类的设问除了“怎样做”,还有“如何”、“建议”、“对策”、“启示”等设问方式。 (四)此外,“理解”、“认识”等设问出现时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方面考虑,但是否要从这三方面组织答案,要视具体试题而定。三、主观题解题的技巧和规 总的来说,主观题解题要做到“研究设问明关系,通读材料抓主题,细读材料分层次,活用归纳与演绎;根据设问找原理,理论联系实际要对齐,列出提纲再对照,语言规有条理。”(一)审题:审题过程“六部曲”(看、抓、悟、联、列、思)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围<政治学科的考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和《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模块,哲学又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主体<主要是政治生活中要区分主体包括国家、公民、政府、人大、政党制度(党、政协、党派)、民族、、外交>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和设问的关键词、中心意思;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3、悟:悟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怎么悟——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怎么联——准确完整地联想相应的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 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即如何组织答案);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容按先后依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怎么思——倒推重审题,注意题目的分值(看分作答)。 (二)答题:组织答案要注意要点、语言、结构、条理、详略、容、书写

哲学第六课试题

知能综合检测(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0分) 1.【选择题】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1.推进农村改革的实践活动是( ) 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 C.是一种间接现实性活动 D.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2008.海南高考)“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年8月8日开幕的北京奥运会将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盛大节日。在今天,“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念,不仅激励人们在体能上刻苦训练以追求超越,更激励人们通过体育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来实现这种超越。体育科技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能力认识的发展,推动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这表明( ) A认识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实践的不断发展 B.认识具有自我超越的内在力量,并成为实践发展的动力 C.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永无止境 D.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3.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08年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08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8年度。开展经济普查的哲学依据是( ) A.真理都是具体的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D.开展调查研究形成正确认识 4.2008年12月1日是第21个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现在虽然还不能被根治,但药物控制病毒已经成为可能,延长感染者生命也成为可能。这说明( ) A.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B.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始终制约人的认识能力 C.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不懈地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的目的 5.从1962年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多个国家前后十多次发射了火星探测器。1997年美国“火星探路者”号发回火星表面有远古水痕的照片,2002年美国“奥德赛”号发现火星北极区域可能含有大量“冰冻水”。2008年美国“凤凰”号第一次“触摸和品尝”到火星上的水,这对于多年来以找水为主要思路的火星探测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这表明( )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6.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

高中政治哲学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主观题的成绩呢?总的来说,就是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熟记教材知识,进行合理的习题训练,注重答题技巧和规范,不断积累回答各类主观题题型的解答经验,以期在解题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1基础知识未落实: ①概念界定不清一一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一一迁移失败; ③知识表述不全一一要点失 缺;④人文通识不广一一思维失活。2、常规能力未到位: 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一一茫然失措,切题困难; 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一一思路不清,运用失 当;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一一东拉西扯,要点不明;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一一观点游离,点 睛缺失。3、解题技巧未掌握: ①命题特点不清一一定位不准;②问题要求不明一一破题不易; ③答题过程不白一一思路不 顺;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4、思维、答案有欠缺: ①术语不准,辞不达意;②层次不清,逻辑混乱;③答案不全,丢三落四;④主次不分,详略不当; ⑤不分段落,一逗到底;⑥书写潦草,难以评判。二、主观题的类型 按设问方式分,主观题主要有“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大类。(一)“是什么”类的设问除了“是什么”还有“体现”和“反映”等设问方式。 (二)“为什么”类的设问除了“为什么”还有“原因”、“依据”、“意义”、“影响”等设问方式。 (三)“怎样做”类的设问除了“怎样做”,还有“如何”、“建议”、“对策”、“启示”等设问方式。 (四)此外,“理解”、“认识”等设问出现时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方面 考虑,但是否要从这三方面组织答案,要视具体试题而定。三、主观题解题的技巧和规范 总的来说,主观题解题要做到“研究设问明关系,通读材料抓主题,细读材料分层次,活用归纳与演绎;根据设问找原理,理论联系实际要对齐,列出提纲再对照,语言规范有条理。”(一)审题:审题过程“六部曲”(看、抓、悟、联、列、思) 1、看:看什么一一看设问; 怎么看一一要看出设问的范围v政治学科的考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四个必修模块 和《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模块,哲学又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主体v主要是政治生活中要区分主 体包括国家、公民、政府、人大、政党制度(党、政协、民主党派)、民族、宗教、外交〉 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一一抓住材料和设问的关键词、中心意思; 怎么抓一一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3、悟:悟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怎么悟一一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一一紧扣题目、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怎么联一一准确完整地联想相应的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 5、列:列什么一一列出答题纲要(即如何组织答 案); 怎么列一一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 知识等内容按先后依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一一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怎么思一一倒推重审题,注意题目的分值 (看分作答)。 (二)答题:组织答案要注意要点、语言、结构、条理、详略、内容、书写 等几个方面。 1组织答案必须分段、分点、标序号,以要点的形式展现出来。2、答案语言要术语化,采

政治学作业讲评1

第一次作业(一、二章) 一、谈谈你所认知的“政治”(共分) 、你第一次知道“政治”这个词语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情?(不记分) 一般同学都是从中学“政治课”开始对政治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说明我国的政治教育产生了效果啊。 、你参加过哪些政治活动?请列举。(分) 一般同学可能参加的政治活动包括: 参加基层人大代表选举投票;参加单位的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接受学校的课堂政治教育;参加党、团组织的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看政治教育的电影 等等 、你参加过哪些政治组织?请列举。(分) 从小到大可能参加过的政治组织包括: 少先队组织;共青团组织;中国共产党组织;民主党派;工会;其他人民团体; 居民大会;村民大会;等等 、你认为“政治”对于你而言重要吗?为什么?(分) (略) 、在你看来,学习“政治学”对于日常生活有什么样的意义?(分) (略) 设计此题的目的是引导同学们从自身的经历来认识“政治”,破除对政治的神秘感和陌生感。使大家认识到我们生活在“政治”的世界中,政治并非是远离我们 的事情。

二、阅读、摘录“政治”时事新闻(每则分,共分) 要求: 新闻内容符合“政治”的范畴 新闻事件发生在开学的第一、二周 每则新闻要有新闻标题 每则新闻不少于字的简介 该则新闻发表的媒体、发表的时间 、一则本地政治新闻 新闻标题: 发表的媒体、时间: 内容简介: 、一则国内政治新闻 新闻标题: 发表的媒体、时间: 内容简介: 、一则国际政治新闻 新闻标题: 发表的媒体、时间: 内容简介: 设计此题的目的是希望同学们关注现实中的“政治”现象,形成关心政治的习惯,提高政治素质。 此题关键是要识别和区分哪些新闻是政治性事件,哪些是一般的社会事件。不要将经济、文化、法律、文娱、体育、社会新闻一概当作政治新闻,那样会造成泛“政治化”。 三、连线题:政治学家及其论著(每项分,共分)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里孟德斯鸠 卢梭 政治学君主论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理想国

2017高考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技巧(全)

哲学生活类主观题答题技巧(附哲学原理总结) 一、辩证唯物论 1、宏观角度 (1)(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 2、中观角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3、微观角度:意识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等 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 1、宏观角度 (1)(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三性;认识三性) (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 2、中观角度: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3、微观角度: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三性;认识三性 三、唯物辩证法 1、宏观角度 (1)(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 (2)单元标题、课题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 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2、中观角度 “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永恒发展的观点”(发展普遍性和实质;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观”(矛盾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发展实质) 3、微观角度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普遍性和实质;发展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 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 四、历史唯物主义 1、宏观角度 (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2)单元标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中观角度 课题: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 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 3、微观角度:独考查其中某个原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1.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唯物论常用的观点 ⑴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自觉树立正确 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第一次作业讲评答案

高级英语阅读(2)第一次形考作业讲评 作业要求 在第一次书面作业中,要求同学们做与书中教学内容相关的词汇匹配练习、选词填空和阅读理解题。在作业过程中,希望大家尽量独立完成,然后针对不足,着重参看书中的语法要点以及天津电大在线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辅导内容。与老师、同学们进行学习交流可以采取面对面或者网上、电话各种方式。将本次作业当作为第一阶段学习的小结和检测。 完成作业需具备的知识 1. Strategy One —Getting Meaning from Context根据上下文猜词义 You do not need to look up the meanings of new words if you can guess them from the context. 三个可以帮助猜测词义的线索有:表示举例的词组、表示相反意思的词和表示连接的词后面的解释性短语。 ●举例The words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such as, and among them introduce examples that may help you. (Sometimes examples appear without these words, in parentheses, or between dashes.) ●相反Sometimes another word or words in another sentence or sentence part has the opposite meaning from a new vocabulary item (instead of ) ●定义A definition or explanation follows the connecting words that is or in other words. 2. Strategy Two —Identifying the Main Ideas 找出中心思想 A reading passage may include many ideas, but there is only one main idea. 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idea. 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idea, or point, of the reading. It is the main point, thought, or opinion that the author has about the topic. It is an “umbrella” that includes all of the more specific ideas and details. The main idea is usually stated in the introduction. Often, it is repeated in the conclusion. 一篇短文通常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即文章最重要的观点,通常在文章开头表述,也常常在文章结论部分重复表述。 3. Strategy Three —Critical Thinking: Making Inferences 做推断 Writers usually state information clearly. However, they also often imply information. In other words, they just suggest an idea without actually stating it. it is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be able to make inferences —that is, to “read between the lines” and understand information that is not clearly stated. 推断作者想要表达但没有明确表达的信息对于阅读者来说很重要。 4. Strategy Four —Scanning寻读 You can scan a reading to find information quickly. Follow these steps to scan: ●Know the information that you want to find, or the question you want answered. ●Look for that information. ●Move your eyes quickly across the words until the information that you want “jumps out” at

高中政治复习-哲学主观题答题技巧及矛盾分析法题目详解

题型一:运用xxx原理(或所学的xx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要求同学们运用给定的特定原理,分析阐明材料中的实际问题,不需要同学们分析其内含的哲学依据。在解这类题时,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回顾原理内容,理清这一原理的内涵及方法论要求;第二,仔细阅读材料,理清题意,审好题,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第三,把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原理(一般道理)分析实际问题(具体),说明理论的正确性;第四,综合回答,首尾呼应,得出结论,表明态度。 题型二: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此题型要求同学们根据设问中的指导语和背景材料选定答题时所用的基础知识和答题的方向、范围。这类题发挥的自由大、难度大、灵活性和综合性强。从答题上看,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所谓归纳,就是命题体现了我们所学的哪些原理,也就是把命题内容翻译成原理。所谓演绎,即命题材料是怎样体现你所归纳的原理的,通俗的讲,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种题型有时会缩小考查范围,如体现什么唯物论原理、什么辩证法原理、什么认识论原理、什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等。 题型三: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不直接指明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所要运用的知识在设问中也无明确的体现,需要考生自己去体会、去分析。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学生感觉无从入手,或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蛮不讲理”、废话连篇。因此,要求我们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哲学原理。答题格式是“原理+方法论+材料”另外,这种题型还有可能以其他面目出现:如用唯物论原理回答(这样可以从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入手);用辩证法原理回答(可以从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规律的观点、内外因的关系、质变量变关系原理等去思考);用认识论回答(如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科学理论的指导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回答(如历史创造理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人生价值观等理论) 题型四: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哲学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对于启示类题目,一般应从三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先要分析材料;二是要明白我们应该怎么办,应吸取什么教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第三,结合设问和材料,抽象出给我们的启示。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是“原理+应该怎么办”,不必展开去分析。 题型五:结合材料分析XX原理(材料体现、如何体现XX原理)。 这类题型是已经告诉了我们哲学原理,然后让我们分析材料中提到的原理的内涵或方法论意义。这是前面提到的一些题型的转化。但是回答这类题型,一定要结合材料,不能空谈理论,胡答一气。 题型六:材料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这类题型是要求我们寻找材料的哲学依据。在做这种题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把握材料中的哲学素材,体会材料中出现的一些哲学词汇和哲学教材中提到的一些成语、俗语、政策等。 例六(08年全国Ⅱ卷第38题)材料一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本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 解析:本题以党的十七大和改革开放30周年为背景材料,以当前分配差距过大这一社会热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基础训练题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基础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实践是 .主观的活动,也是客观的活动.主观活动与客观活动 .客观的活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有动 .蜘蛛结网.医生治病 .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对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实践活动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马克思这一论述的含义是 .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这说明 .人和动物的差别越来越大.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有目的的活动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就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 、李时珍读了《本草经集注》后,问他父亲巴豆是否就是一种泻药。父亲让他亲自试试。试验结果的确能泻,如果大剂量服用,可以导致严重腹泻。但是,如果服用巴豆适量,反而能治好慢性腹泻。这则故事的本意在于说明 .一切要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 .有良好的愿望加上自我牺牲精神,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实践出真知.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 、狄德罗认为研究自然有三种方法,通过观察搜集材料,通过思考把材料组合起来,通过实验证实组合的结果。这蕴涵的哲理是 .认识的范围局限于自然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唐代画家戴嵩曹作《斗牛图》,因其形象生动逼真,技法炉火纯青,一直被视作珍品。一次此画被一牧童瞧见,牧童大笑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哪有尾竖朝天。”《斗牛图》终于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牧童知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说明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放大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瞄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 、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 、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自从世纪年代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便诞生了—门以纳米一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新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目前纳米技术已经应用到光学、医药、半导体、信息通讯,一个新时代——纳米时代正在到来。这说明、随着实践的发展,人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和扩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现代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新的物质手段.科学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与这首诗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天时人事日相倦,冬至阳生春又来 .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体现的哲理是①认识是变化发展的②理论与实践应该相结合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读书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②③.①③.①②.①②③④ 、“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林以作屋,采草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是实践的唯一来源、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需要决定科技水平的高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面对能源短缺的情况,国家加大了能源利用方面的立法,如颁布《可再生能源法》、起草循环经济法等。这说明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传说大禹治水时,在左手执“准绳”,右手拿“规矩”;“望山川之形,定高下之势”,“此数所由生也”。这个传说表明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降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说法。从哲学上看,这件事说明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也来源于合理想像.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 .随着中国航天业的向前推进,一些新的课题又等待着我们去突破。这说明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不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这里所讲的行是指 .对事情要有耳闻.对事情要亲眼见之 .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亲身实践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这说明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生活与哲学电子课本06第六课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人的正确认识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有没有客观真理?人应该如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领会和把握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地追求真理,具有重要意义。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6.1.1实践及其特点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实践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在实践活动中,不仅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而且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专家点评 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如革命和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在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