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药物警示标识
- 格式:doc
- 大小:497.00 KB
- 文档页数:2
医疗包装常见标识医疗包装上常见的标识包括以下几种:1.药品批准文号:这是一组由国家药物管理机构颁发的特定标识码,用于标识药品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批准文号通常位于药品包装上的正面或侧面,并以特定的字体和字号展示。
2.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这两个标识是药品包装上的重要信息,以明确指示药品的生命周期。
生产日期通常以年/月/日的格式显示,而有效期通常以月/年的格式展示。
这些标识可以帮助用户了解药品的存储期限,并决定是否适于使用。
3.使用说明:这是一种对药品使用和服用方式的指导性标识。
使用说明可能以图形、文字或组合的形式呈现,通常包括服用剂量、使用频率、特殊注意事项等。
4.成分标识:这种标识向用户展示了药品的主要成分,以及每个成分的含量。
这对于一些患有过敏反应或特定药物敏感性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5.警示标识:这是一种用于警示用户的标识,以提醒他们关于潜在的安全风险或特定危险。
警示标识通常会采用醒目的颜色和图形,并与相应的警告文字一起使用,以确保用户理解重要的风险信息。
6.执行标识:这是一种被授权的标志,表明该药品已被特定机构或组织认可或批准。
例如,国际认证标志或药物专业组织的徽章可能会显示在药品包装上,以向用户传达该药品的质量和信任度。
7.序号和条形码:这些标识通常用于保持药品包装的追踪和管理。
每个药品包装都会有一个唯一的序号或条形码,可以与制造商的数据库相链接,以确保可追溯性和管理。
总之,医疗包装上的标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提供关键信息,帮助用户正确使用药品,并确保其安全和有效性。
用户在购买和使用医疗产品时应仔细阅读和理解这些标识,以充分了解药品的特性和安全性。
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高警示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使用不当易危害人体药品。
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按照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三级管理相关要求,按A,B,C等级分类法,现修订如下:一、A级高警示药品是高警示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警示药品,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B级高警示药品是高警示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警示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
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三、C级高警示药品是高警示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警示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有明显专用标识。
四、药库将高警示药品标示维护在药品信息中,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高警示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五、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警示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六、A、B、C级高警示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高警示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七、高警示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八、高警示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九、加强高警示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证安全有效。
十、临床药师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警示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十一、新引进高警示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修订日期:2023.6.14附:高警示药品目录。
不合格药品标识什么颜色
在医疗行业中,药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药品
包装上通常会有各种标识,其中颜色也是一种重要的指示方式。
在我国,不合格药品标识所用的颜色通常是红色或特定的亮色。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不合格药品指的是那些未通过药品监管部门审核认
可的药品,可能存在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的问题,使用这些药品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让患者和医护人员能够及时识别不合格药品,药品包装通常会在显眼的位置标识出来。
红色是通常被用于不合格药品标识的颜色之一。
红色是一种极具警示性的颜色,能够引起人们的警惕和注意。
当药品被标识为红色时,就意味着这种药品存在严重的问题,患者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护人员寻求帮助。
除了红色以外,有些不合格药品标识还会采用特定的亮色来进行标记。
这些亮
色通常会与正常药品包装上的颜色有所区别,例如醒目的黄色或橙色。
这种明显的色彩对比可以让用户在选择药品时更容易地识别出不合格的产品,从而避免误用带来的风险。
总的来说,药品包装上的不合格标识颜色通常是红色或特定的亮色,旨在提醒
患者和医护人员注意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使用药品时,我们应当认真查看药品包装上的标识,避免使用不合格的药品,以保障自身健康和安全。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2)
安全标识使用制度
一、我院现有安全标识类别:床头风险警示标识、血型警示标识、药物警示标识、导管警示标识、特殊治疗警示标识、护理级别标识。
二、使用规范:
(一)床头风险警示标识:“防压力性损伤”、“防跌倒/坠床”、“防意外拔管”“过敏”、“肿瘤”、“自杀倾向”、“禁食禁饮”七种风险警示标识,分别以不同颜色及文字标注区分。
肿瘤患者用“绿叶”标识,有自杀倾向的患者用“★”标识,凡责任护士评估有相关风险的患者,需在床头牌上张贴相应标识,并告知患者及家属。
各标志在风险解除或患者出院后清除。
(二)血型警示标识:凡需输血的患者,护士经双人查对相关信息后,执行输血时,需告知患者的血型,并将与该患者血型一致的血型标识卡悬挂于输液架上,输血结束后取回。
(三)药物警示标识:现有“特殊用药”、“一般用药”、“三通连接管用药”三种药物警示标识,分别以不同颜色及文字标注区分。
(四)导管警示标识:有导管的患者在管道的适当位置上按导管风险程度贴相应的管道标识。
(五)特殊治疗警示标识:需特殊治疗的患者要在输液架上挂特殊治疗标识,如:膀胱冲洗、气道湿化等。
(六)护理级别标识:特、一级护理患者以红色标识,二级护理患者以黄色标识,三级护理患者以绿色标识。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附目录)(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附目录)(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附目录)(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第一章:目的和定义第一条目的:为加强我院高警示药品的规范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用药安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预防和减少用药差错《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以及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我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第二条定义:高警示药品是指药物本身毒性大,不良反应严重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的药物。
第二章组织和制度第三条组织: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要组织医务护理药学等部门以及相关专家成立我院专门的高警示药品管理组织,具体负责我院高警示药品的遴选监督以及相关规章制度以及规范的制定。
相关临床科室与药学部成立相应科室的药品管理组织或者小组,具体负责本部门或者本科室的高警示药品管理.第四条制度:结合我院实际制定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规范高警示药品的储存调配使用以及相关管理。
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原则上定期维护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第三章药品目录与分级第五条药品目录:结合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我国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2015版)以及参考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发布的高警示药品金字塔分级管理原则,结合我院药品管理实际,制定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及分级.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及分级见附录1。
第六条药品分级:高警示药品分为A、B、C三级。
A级是高警示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指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药品,须重点管理和监护;B级是指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C级是指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
一、总则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及规范。
二、高警示药品的定义高警示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使用不当易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的药品。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等;2. 抗凝药、抗血小板药、抗高血压药等;3. 镇痛药、阿片类药物、局部麻醉药等;4. 麻醉剂、肌松药、心肺复苏药物等;5. 肾脏病药物、肝脏病药物、血液病药物等;6. 放射性药物、细胞毒性药物等;7. 其他具有高危险性的药品。
三、高警示药品的管理制度1. 建立高警示药品目录:根据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高警示药品目录,并定期更新。
2. 高警示药品的采购与储存:(1)严格按照国家规定采购高警示药品,确保药品质量;(2)设立高警示药品专用储存区域,专人负责管理;(3)储存条件符合药品说明书要求,定期检查药品质量。
3. 高警示药品的调配与使用:(1)调配高警示药品时,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原则,确保药品准确无误;(2)对使用高警示药品的患者,需进行详细询问病史,评估患者用药风险;(3)严格按照医嘱给药,不得擅自更改剂量或给药途径;(4)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4. 高警示药品的监测与评价:(1)定期对高警示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用药风险;(2)对发生用药错误的病例进行原因分析,制定预防措施;(3)开展高警示药品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用药安全意识。
四、高警示药品的规范管理1. 高警示药品的标识与存放:(1)高警示药品存放区域设置明显警示标识;(2)高警示药品存放药架处设置醒目标签,标明药品名称、规格、有效期等信息;(3)高警示药品领用必须开具单独的领用单,并定期进行盘点。
2. 高警示药品的调剂与临床使用:(1)调剂高警示药品时,严格执行双人复核制度;(2)临床使用高警示药品时,严格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药品名称、剂量及给药途径;(3)加强高警示药品的有效期管理,保证先进先出。
急救药品标识一、背景介绍急救药品标识是指在急救药品包装上标注的相关信息,旨在提供给急救人员和患者有关药品的重要信息,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正确使用药品,保证急救效果。
急救药品标识应包括药品名称、用途、剂量、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内容。
二、急救药品标识的要求1. 药品名称:应明确标注药品的通用名称和商品名(如有)。
通用名称应使用常用的医学术语,以确保准确性和易懂性。
2. 用途:应简明扼要地描述药品的主要用途,如止痛药、抗过敏药等。
3. 剂量:应标明药品的剂量单位、剂量范围和使用方法。
剂量单位应使用国际通用的单位,如毫克(mg)、微克(μg)等。
4. 适应症:应明确标明药品的适应症,即该药品适合于哪些疾病或者症状。
适应症的描述应简明扼要,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
5. 禁忌症:应明确标明药品的禁忌症,即哪些情况下禁止使用该药品。
禁忌症的描述应详细全面,以避免患者因误用药品而引起不良反应。
6. 不良反应:应明确标明药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等。
不良反应的描述应详细全面,以提醒患者在使用药品时注意可能浮现的不良反应。
7. 注意事项:应标明使用药品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存储要求等。
注意事项的描述应简明扼要,以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品。
8. 标识图示:可根据需要在急救药品标识上加入相关图示,以进一步提高标识的可读性和易懂性。
三、急救药品标识的示例以下是一个示例,用于说明急救药品标识的标准格式:药品名称:阿司匹林用途: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和发热剂量:成人每次口服一片(500毫克),每日三次;儿童请咨询医生适应症:适合于缓解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感冒引起的发热等症状禁忌症:对阿司匹林过敏者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12岁以下儿童禁用不良反应: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如浮现不适请即将停药并咨询医生注意事项:1. 与其他药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请在使用前咨询医生或者药师2. 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3. 请勿超过推荐剂量使用四、总结急救药品标识是为了提供给急救人员和患者有关药品的重要信息,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正确使用药品。
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知应会知识点
1、高危药品储存的要求
药剂科对高危药品设置专门的存放区域,单独存放,并在存放处设置全院统一的高危药品警示性标识。
除抢救车药品外,药剂科以外的科室不建议存放高危药品,如确需要,应单独存放,并做好高危药品标识。
2、高危药品的标识及提醒机制
在HIS系统上提示:以红字加粗,并在高危药品名称前显示「!」。
处方、药品发放单上的高危药品也以加粗显示,并在高危药品名称前显示「!」。
高危药品的标识如下:
3、贮存在药房外的药物的监控
药房外如需贮存药物,需由药剂科审核备用药的种类和数量,药师每月一次定期去各部门检查部门备药,包括有效期、贮存是否恰当、基数等,药房保存检查记录。
贮存药物的房间、柜子、治疗车等在无人的情况下要上锁。
4、病区确保储存药品安全的方法
输液准备室有门禁;治疗车无人时需上锁;治疗室白天专班负责(护士),夜间上锁,钥匙专人随身携带;抢救车拉扣上锁。
5、发生药品丢失、被盗的处理
保留现场。
及时查找,并向科主任、护士长、保卫科报告。
如为麻、精药品
遇失窃,还需要向药剂科、保卫科、医务科、分管院长报告。
药剂科、保卫科、医务科分别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安机关、所在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非常实用的抢救车用药及管理常识。
1.高危药品(又称高警示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加标识高警示药品:去乙酰毛花苷、尼可刹米、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间羟胺等均为注射液。
第二类精神药品:苯巴比妥、地西泮等均为注射液。
小贴士:高危药品又称高警示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品。
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
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
依据人体对精神药品产生的依赖性和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将其分为一类和二类精神药品。
抢救车里面放置的是二类精神药品。
2.了解药品的习惯名肾上腺素(副肾素)去甲肾上腺素(正肾上腺素)尼可刹米(可拉明)间羟胺(阿拉明)去乙酰毛花苷(西地兰)地塞米松(氟美松)洛贝林(山梗菜碱)盐酸异丙嗪(非那根)地西泮(安定)呋塞米(速尿)缩宫素(催产素)3.药品标签应统一标明药品的名称、规格、剂量,并且无破损、完整、清晰。
4.抢救车悬挂:抢救药品(物品)一览表:(注明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批号、有效期、备注),并且与抢救车内药品信息相符;抢救药品使用说明:(含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
此外,抢救车台面还应粘贴抢救车药品(物品)平面图,车内药品放置位置应与平面图完全相符。
车内放置抢救车药品(物品)交接登记本、抢救车抢救记录本、抢救车药品使用与请领登记本。
5.保持药品包装的完整性如静脉使用的大液体(如葡萄糖,生理盐水,碳酸氢钠等),需要避光保存的药品等。
6.抢救车药品效期更换流程距离药品有效期六个月的药物,尽快去指定药房进行更换。
如药房没有新批次的药物,设置近效期药品标识,在药品安瓶的顶端用红色记号笔进行标识,并且随时和药房进行沟通联系。
如果距离有效期一个月的的时间,应离开抢救车,上报药学部。
小贴士药品有效期是药品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能够保持质量合格的期限。
药品使用标示(近效期) - 副本概述药品使用标示是指对于即将过期或者已经过期的药品进行标注,以便用户能够正确识别并及时处理。
本文档旨在说明药品使用标示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标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重要性药品的有效期是保证其安全有效使用的重要指标。
如果使用已经过期的药品,可能会导致药效降低甚至无效,甚至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正确使用药品使用标示,对于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使用至关重要。
对于即将过期的药品,通过标示提醒用户在有效期内使用,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损失。
使用方法标示类型药品使用标示分为两种类型:近效期标示和过期标示。
1. 近效期标示:用于标示即将过期但仍可使用的药品。
通常使用明显的颜色、形状或符号进行标注,以吸引用户注意。
2. 过期标示:用于标示已经过期的药品。
通常使用红色或黑色的标识,以提醒用户不可使用。
标示位置药品使用标示应当放置于药物包装的显眼位置。
例如,可将近效期标示放置于药品外包装的正面或顶部位置,以便用户在使用药品之前能够注意到。
对于一些小规格的药品,可以直接在药品本身进行标示,便于用户识别。
标示内容药品使用标示应当包含以下内容:1. 药品名称:标示中应明确显示药品的名称,防止标示错误。
2. 有效期:标示中应明确展示药品的有效期,以便用户清晰了解。
3. 使用提示:对于近效期的药品,标示中可以附加相应的使用提示,如建议尽快使用、避免浪费等信息。
防伪措施为了避免药品使用标示被伪造或擅自更改,药品生产厂家可以采取一些防伪措施,如加密标示、防伪标签等。
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标示的可信度,并保证用户能够准确地判断药品是否近效期或已过期。
注意事项在使用药品使用标示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标示的可读性:标示的内容应清晰易读,不得模糊或被其他信息遮挡。
2. 存储环境:药品使用标示应与药品本身的存储环境相适应,以避免标示受潮、褪色等情况。
3. 市场监管:药品生产企业和销售单位应当加强对药品使用标示的质量控制,确保标示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专科高危药品1 定义药物使用错误是医疗机构中最常见的对患者健康造成危害但又可避免的原因之一,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称为高危药品,高危药品引起的差错可能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
2 推荐的高危药品专用标识该标识用于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管理。
可制成标贴粘贴在高危药品储存处,也可嵌入电子处方系统、医嘱处理系统和处方调配系统,以提示医务人员正确处置高危药品。
2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高危药品的管理可以采用“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图1 高危药品“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图高危药品分级管理中各级别的特点: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
A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1.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
3.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4.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5.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具体包含如下(见表1)表1 A级高危药品13种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2)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1 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 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3. 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4.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B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表2 B级高危药品7种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C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1.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C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用于医院药房管理效果评价【摘要】目的:分析将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应用到医院药房管理当中的最终成效。
方法:在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对参与实验的药房进行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管理,通过实验前后药师对于药物相关知识的考核、药品配置情况、高危药品的管理效果等内容对此种方法进行讨论。
结果:实施前的药师药物知识总掌握程度为66.54±7.68分,实施之后则上升为92.51±6.96分,药品管理在实施后两项指标分别上升为99.77%和99.80%,高危药品管理效果中的标识正确率和处方合格率在实施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管理后也有明显上升,以上实验指标经计算均达到P小于0.05标准。
结论: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在医院药房管理当中的运用具有明显成效。
【关键词】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药房管理高危药品在急诊当中使用率较高,并且带有高危险性,被归类为医疗风险管理中的重要部分[1]。
为了提高医院对于高危药品的管理效果,开展了将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应用于医院药房管理的实验探索。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的进行时间为2020年6月~2022年6月,参与药房管理的药师人数为30人,其中男女比例均等,年龄均值为34.42±8.65岁,其中包括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主管药师和药师。
涉及环节包括高危药品处方审核、药物领取和发放、药品的摆放等。
1.2方法未行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之前对于药品管理的方法为常规药房药品管理,包括的内容有药品分类摆放、审核以及常规发药等[2]。
实验开始之后,实施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管理,以主任为组长组成小组,针对现阶段在药品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日后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管理制定相应计划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制度实施层面有药库、药房、科室,各位成员各尽其责,实现管控制度的确立[3]。
做好警示标识以及高危药品分级工作,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目录对药房存在的高危药品进行ABC三个等级的分级管理,借助卡片的帮助写明药品的种类以及其具体特点和对其进行的管理措施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