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电介质的绝缘特性一
- 格式:pptx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50
⾼电压技术试题按章排序第⼀章⽓体的绝缘特性⼀、选择题:1.流注理论未考虑( )的现象。
A.碰撞游离B.表⾯游离C.光游离D.电荷畸变电场2.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 )的出现为特征。
A.碰撞游离B.表现游离C.热游离D.光游离3.SF6⽓体具有较⾼绝缘强度的主要原因之⼀是( )A.⽆⾊⽆味性B.不燃性C.⽆腐蚀性D.电负性4.由于光辐射⽽产⽣游离的形式称为( )。
A.碰撞游离B.光游离C.热游离D.表⾯游离5.解释电压较⾼、距离较长的间隙中的⽓体放电过程可⽤( )。
A.流注理论B.汤逊理论C.巴申定律D.⼩桥理论6.SF6⽓体具有⾮常优良的电⽓性能,但( )A.对绝缘材料有腐蚀作⽤B.不能在寒冷地区使⽤C.灭弧能⼒不如空⽓D.在电弧作⽤下会分解出有毒⽓体7.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极性效应表明( )A.负极性的击穿电压和起晕电压都⾼B.正极性的击穿电压和起晕电压都⾼C.负极性的击穿电压低和起晕电压⾼D.正极性的击穿电压低和起晕电压⾼8.在⼤⽓条件下,流注理论认为放电发展的维持是靠( )A.碰撞游离的电⼦B.光游离的光⼦C.热游离的离⼦D.表⾯游离的电⼦9.⽓隙下操作冲击击穿电压最⼩值( )A.⽐雷电冲击击穿电压⾼B.⽐⼯频交流击穿电压⾼C.的临界波前时间随间距增⼤⽽增⼤D.的临界波前时间随间距增⼤⽽减⼩10.导线上出现冲击电晕后,使( )A.导线的波阻抗增⼤B.导线的波速增⼤C.⾏波的幅值增⼤D.导线的耦合系数增⼤11.电晕放电是⼀种( )A.⾃持放电B.⾮⾃持放电C.沿⾯放电D.滑闪放电12.以下四种⽓体间隙的距离均为10cm,在直流电压作⽤下,击穿电压最低的是( )A.棒—板间隙,棒为正极B.棒—板间隙,棒为负极C.针—针间隙D.球—球间隙(球径50cm)13.与标准⼤⽓条件相⽐,当实际温度下降⽓压升⾼时,均匀电场⽓隙的击穿电压( )A.不变B.降低C.升⾼D.取决于湿度的变化14.我国规定的标准⼤⽓条件是( )A.101.3kPa,20℃,11g/m3B.101.3kPa,20℃,10g/m3C.50.1kPa,25℃,10g/m3D.50.1kPa,25℃,11g/m32.能有效提⾼⽀持绝缘⼦沿⾯闪络电压的措施是( )A.减⼩介质介电常数B.改进电极形状C.增加瓷套管表⾯电阻D.加⼤瓷套管半径15.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的波形是( )A.1/10sµB.1.2/50sµC.100/1000sµD.250/2500sµ16.线路冲击电晕的特点是( )A.正极性冲击电晕对波的衰减和变形⽐较⼩B.负极性冲击电晕对波的衰减和变形⽐较⼤C.过电压计算中应以正冲击电晕的作⽤为依据D.过电压计算中应以负冲击电晕的作⽤为依据17.棒—板间隙在⼯频电压作⽤下( )A.击穿电压远⼤于直流电压下正棒—负棒的击穿电压B.击穿电压远⼤于直流电压下正板—负棒的击穿电压C.击穿时刻是极性为正,电压达幅值时D.击穿时刻是极性为负,电压达幅值时18.沿⾯放电电压与同样距离下的纯空⽓间隙的放电电压相⽐总是( )A.⾼B.低C.相等D.不确定19.伏秒特性曲线实际上是⼀条带状区域,因为在冲击电压作⽤下,间隙放电时间具有( )A.时延性B.准确性C.统计性D.50%概率20.采⽤真空提⾼绝缘强度的理论依据是( )。
第一章气体的绝缘特性1.电介质在电气设备中作为绝缘材料使用,按其物质形态,可分为三类:气体电介质液体电介质固体电介质在电气设备中又分为:外绝缘:一般由气体介质(空气)和固体介质(绝缘子)联合构成。
内绝缘:一般由固体介质和液体介质联合构成。
2、一些基本概念:①气体介质的击穿——当加在气体间隙上的电场强度达到某一临界值后,间隙中的电流会突然剧增,气体介质会失去绝缘性能而导致击穿的现象,也称为气体放电。
②放电电压UF——在间隙距离及其它相关条件一定的条件下,加在间隙两端刚好能使其击穿的电压。
由于相关条件的变化,这个值有一定的分散性。
③击穿场强——指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间隙距离之比。
这个参数反映了某种气体介质耐受电场作用的能力,也即该气体的电气强度,或称气体的绝缘强度。
④平均击穿场强——指不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间隙距离之比。
3.大气击穿的基本特点固体介质中的击穿将使介质强度永久丧失;而气体和液体击穿发生击穿时,一般只引起介质强度的暂时降低,当外加电压去掉后,绝缘性能又可以恢复,故称为自恢复绝缘。
§1.1 气体介质中带电质点的产生和消失一、气体原子的激发与游离产生带电质点的物理过程称为游离,是气体放电的首要前提。
1、几个基本概念①激发—-原子在外界因素(如电场、温度等)的作用下,吸收外界能量使其内部能量增加,从而使核外电子从离原子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上去的过程(也称为激励)。
②游离—-中性原子由外界获得足够的能量,以致使原子中的一个或几个电子完全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和正离子(即带正电的质点)的过程(也称为电离)。
2、游离的基本形式①碰撞游离a 、当带电质点具有的动能积累到一定数值后,在与气体原子(或分子)发生碰撞时,可以使后者产生游离,这种由碰撞而引起的游离称为碰撞游离。
b 、发生条件:——气体分子(或原子)的游离能c 、碰撞游离的特点碰撞游离是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的极重要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