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光后中心小学黄珊一、教学目标1、会写“刨、厚、底”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岩石的特点、形成及作用,读好文中的对话,特别是问句和感叹句。
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词语卡片、彩色粉笔、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最大的“书”》,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还认识了很多生字词。
2、出示生字词。
这些生字你们还记得么?3、指名读,全班齐读。
(二)读议结合,理解感悟1、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最大的“书”指的就是?生:岩石(相机板书“岩石”)师:为什么说岩石是最大的“书”呢?现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83页,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生快速读课文)2、交流。
生汇报。
相机出示、指导朗读叔叔的话。
(预设三种情况,出示顺序根据学生的回答决定)第一种:形。
“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第二种:字。
注重指导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
第三种:画。
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练习说话。
3、回忆小结、梳理归纳。
出示幻灯片,填空。
我知道了“书”中的字指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书”中的画。
4、岩石是这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默读课文第九到十三自然段。
5、介绍岩石这本“书”的作用。
6、指导引读最后一段,难怪川川高兴地说(幻灯片出示句子):“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三)分角色朗读课文,体味感情1、指导朗读文中川川和叔叔的对话。
四人小组互相练习。
2、请两个同学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同学读旁白。
(四)指导写字1、猜字谜引入。
2、指导写字。
3、生完成课堂练习。
师巡视,展示优秀作品。
(五)总结谈话,拓展延伸同学们,你们还想知道更多岩石、大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吗?老师推荐一些书给你们,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余时间去读一读。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书”》公布课教案《最大的“书”》公布课教案 1【课前透视】本文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登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露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庞大的知识宝库。
课文语言简练,以对话贯穿全文,融地质知识于课文当中,字里行间充溢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酷爱。
通过学习培育同窗从小关注科学,探讨自然的意识。
对小同窗来讲,这篇课文的内容极富吸引力,同时以人物对话为要紧叙说方式也是课文的一个显著特点。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增强对同窗朗诵课文的指导,专门要指导同窗读好人物的对话,引导同窗在对话中发觉,体会,在对话的朗诵中引发对自然科学知识发生浓厚的爱好,发生研究、探讨的愿望。
【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酷爱,培育从小关注科学、探讨自然的爱好和意识。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有情感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信息资料】1、生字卡片。
2、搜集有关地壳转变、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依题激疑:你们读过书吗?你们明白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吗?(板题)课题中的“书”什么缘故加上引号?你们想明白那个问题的答案呢?2、展现激趣:教师出示化石标本或相关的图片资料,启发:你们明白这是什么吗?它们究竟是如何得来的呢?今天俺给大伙儿带来一本“书”,看看这本“书”是如何介绍的!(板题)〖对话平台〗一、初读1、用自身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字生字。
出示“俺会认”的内容,引导同窗进行识字交流,能够采取组内交流的形式,说说自身已经认知了哪些字,是如何认知的?同时交流记字的方式,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换偏旁、组词语和同窗个性化的记字方式。
同时把自身不懂的词语作一标志与组内的同窗进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相互检查识字情形。
分段合作读文,相互检查读文情形。
教师巡视吸收反馈。
《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想】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
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
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
显然,这本最大的“书”对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如何把这篇偏重科学知识的文章上出语文味来,在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探索自然意识,获得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识好字,读好文,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呢?在本课第二课时中,我打算从叔叔说的“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这句话入手,跟着川川去刨根问底,从叔叔的话中去探索这本最大的“书”的奥秘。
在刨根问底的过程中,让学生朗读、感悟、想象、探究,了解岩石这本最大的“书”,体会文中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岩石的作用及地壳的变化。
3、在对话中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② 你知道什么是书里的字呢?③ 课件出示图片。
指导朗读。
④ 看到这么多藏在岩石中的字,你想说些什么?指导朗读⑶ 解决第三个问题:这上面有图画吗?① 课件出示化石,结合学习课后“资料袋”② 指导朗读:亿万年前的动植物就这样在岩石这本书中保存到了现在,成了书中最美丽的图画,真神奇!谁再来读一读?⑷ 想象朗读,解决第四个问题:这能说明什么呢?① 师范读。
② 听着叔叔的解释,看到地球亿万年间的变化,你想说些什么?③ 多么神奇的变迁啊!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这神奇的现象展现在大家眼前?⑸ 第五个问题:读了岩石书有什么用呢?① 引读第十二小节② 川川听了叔叔的话,会想些什么呢?③ 指导读最后一小节。
你能猜出他长大后想干什么吗?四、拓展实践,课文延伸1、今天,我们跟着川川去爬山,去刨根问底,从叔叔那里知道了有关岩石这本最大的书里的很多知识。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 激发探求自然知识的兴味。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
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工夫:1课时教学过程;一、说话导入师:老师知道咱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读书,你都读过哪些书呢?今天我们就一同来读一本从来都没读过的最大的书。
举起小手,跟老师一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甚么疑问吗?指生说。
同学们很会提成绩。
让我们带着这些成绩,读读课文。
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生词朋友排着队出来了,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本人读一读。
自在读。
指名读,谁情愿把这些字读给大家听,有两个字读得特别准。
“册、质”。
地质勘探队员:是干甚么的?同学们一同来读读。
2、去掉了拼音这些生字你还能读准吗。
本人读一读。
有甚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
老师有一个字谜请同学们猜一猜。
同学们用加一加,换偏旁,猜谜语方法记住这么多的生字,真了不起,让我们一同来读读吧。
3、老师这儿还有一个风趣的字,出示图,猜猜它是今天学的哪一个字?对了,古时分没有纸,人们把字写在竹片上。
再用绳子把它穿起来。
慢慢的就演化成这样,。
出示课件。
演示册的变换。
瞧,咱中国的汉字多风趣呀。
4、指点写字:出示课件,田字格中的“册”字今天我们就来写这个“册”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怎样才能把它写漂亮你想提示大家甚么。
指生说第一笔起笔是竖,然后过渡撇,过渡要自然第二部分比第一部分要稍胖一些。
摆布要紧凑。
横要从横中线起笔,要写长一些师范写,小手举起来,跟老师一同写。
生练写,留意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在课后的田字格中认真地写一个。
实物投影仪展现先生书写的生字。
这位同学把撇写的很舒展。
这位同学字的结构很匀称。
三、细读感悟1、刚才我们读了课文,最大的书指的是甚么?指生说?从哪句话。
知道的?读一读!课件出示句子: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说他哪儿像书呀?课件出示岩石影像。
学校二年语文下册:?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教学教案教材简说本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因此,建议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同学读好人物的对话上。
关于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学问,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只要引发同学对自然科学学问产生深厚的爱好,产生争辩、探究的欲望就可以了。
假犹如学们有爱好,可以在里开展“奇石博览会〞,让他们沟通自己的“争辩〞成果,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爱好。
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学问的爱好。
教学流程:第一课一、导入:小伴侣们,你们见过的最大的书都有哪些但是大自然中还有比它更大的书到底是什么呢今日我们就来读故事〈最大的书〉二、初读识字。
1.初读预习。
初读课文,勾画生字、宠爱的词语、不懂的字词。
2.相互沟通。
〔1〕和同伴说说你已经生疏了哪个字,是怎样生疏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如:“岩〞,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岩〞;我去过重庆的红岩村,我还知道有部小说叫?红岩?。
“册〞教科书封面上写有“二班级下册〞。
〔2〕把自己宠爱的生词读给同伴听,并说说你宠爱的理由。
这样引导有利于调动同学的情感体验,了解同学的内心感受,促使同学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如,地质勘探队员--我宠爱书中的地质勘探队员叔叔,由于他懂的东西多。
〔3〕向同桌请教不懂的字词。
如,宝藏、矿物。
〔4〕和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争取把带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读正确、读流利。
3.同桌向集体汇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朗读擂台赛〞。
一人读一句,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4.写字指导。
〔1〕写正确。
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要提示同学留意:“厚〞字上下都无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
“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一〞。
“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埋〞字左边是土字旁,要与“理〞区分字形。
还可以引导同学记住“有土才能埋〞。
〔2〕写美观。
本课要求写的字中,消灭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的左撇,“铁〞字右边的其次撇,“册〞字的两撇。
《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认识岩石的作用及地壳的变化。
3.在对话中领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育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究自然的意识。
教课过程:一.复习引入,激趣怀疑:1.这节课,让我们持续来学习《最大的“书”》。
齐读课题。
2.出示课件:出现一本书,书出现四个词语,让学生认读。
3.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感觉川川是个如何的孩子?二.找出问句,读好对话。
1.为何感觉川川是个爱追根问底的孩子呢?2.沟通,迅速读读课文,把川川提的问题找出来,看谁速度最快?(依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3.川川这样追根问底究竟有什么利处呢?让我们来读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吧!4.小朋友们,学着方才的样子,同桌两人读读对话,边读边想,从叔叔的话里,你解决了哪些问题?知道了什么?读完以后,同桌还能够沟通一下。
三.朗诵感悟,追根问底:1.爱追根问底的川川们,从叔叔回答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沟通:( 1)解决第一个:哪里有啊?① 依据学生回答出示第四小② 指朗( 2)解决第二个:里有字?( 2 和 3 随机控)①出示第六小。
② 什么是里的字呢?③ 件出示片,指朗。
( 3)解决第三个:上边有画?① 岩石上的画是怎么的?想看一看?② 合后料袋学③ 指朗(4)想象朗,解决第四个:能明什么呢?①急,叔叔来告我了,听⋯⋯ 范② 你想些什么?③ 指朗( 5)第五个:了岩石有什么用呢?1.叔叔告我懂本岩石用可大哩!⋯⋯(引第十二小)2.川川听了叔叔的,会想些什么呢?指最后一小。
你能猜出他大后想干什么?四.拓展践,文延长1.今日,我们随着川川去登山,去追根问底,从叔叔那边知道了相关岩石这本最大的书里的好多知识,此刻,你想对川川说些什么吗?2.持续追根问底:听了叔叔的介绍,你的脑海里还有什么问题吗?3.这么多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你们也会追根问底了!这许很多多的奥秘让我们课外再去探究,再去追根问底,好吗?老师向你们介绍几个网站,还能够把你们的发现写下来哦!4.小朋友们,不只是岩石是一本书,大自然中还有好多藏着神秘的书呢!你感觉还有什么也是书呢?是啊!大自然就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啊!在这些书里,藏着无量的神秘,让我们专心去察看,用眼睛去发现,多问一个为何,学好眼前的这些书,长大了才能去读懂大自然中一本又一本的书!五.写字指导1.今日,我们还要来写写这几个字呢!出示:质厚底2.指导书写。
《最大的书》教案第二课时本文是关于《最大的书》教案第二课时,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质疑课题。
1、复习生字2、质疑课题师:培根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你想从这本"最大的书"获得哪些知识呢?学生质疑,归纳:1)、"书"中有什么内容?2)、这本"书"有什么作用?3)、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自己读书、多思考等)二、细读课文,激发探究意识,(一)、朗读课文,理解内容1、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知识。
2、学生在班里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随机进行讲解:(1)、岩石"书":a、(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指名学生读。
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指导读第一句话:"岩石就是'书'啊:"应读出叔叔自豪、高兴的语气。
b、"书"中的字:(课件出示第六段内容)说说"书"中有哪些字(如雨痕、波痕、矿物d指导读:你认为叔叔回答川川的问题时是什么态度,并读一读。
c、"书"中的画(出示第八自然段内容j"书"中有什么画?(树叶、贝壳、小鱼)。
(课件出示"我知道"之一)学生读一读。
看始祖鸟的化石。
指名读。
着重读好感叹句的语气(可引导学生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后为什么加叹号?叔叔从岩石上发现小鱼会是什么心情?)小结:这神秘的化石犹如一份份珍贵的资料,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变化沧桑。
d、化石的作用(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内容)。
让学生说自己明白了什么。
(课件出示"我知道"之二)教师补充:在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发现了鱼类的化石,便可知这一片曾是大海。
指名学生读。
(2)岩石的作用。
二年级语文《最大的书》教案二年级语文《最大的书》教案(12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最大的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语文《最大的书》教案1【课前透视】本文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
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融地质知识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溢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
通过学习培养同学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对小同学来讲,这篇课文的内容极富吸引力,同时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也是课文的一个显著特点。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同学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同学读好人物的对话,引导同学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在对话的朗读中引发对自然科学知识发生浓厚的兴趣,发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信息资料】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地壳变化、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依题激疑:你们读过书吗?你们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吗?(板题)课题中的“书”为什么加上引号?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2、展示激趣:教师出示化石标本或相关的图片资料,启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究竟是怎样得来的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书”,看看这本“书”是怎样介绍的!(板题)〖对话平台一、初读1、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字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内容,引导同学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交流的形式,说说自身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同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和同学个性化的记字方法。
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2、联系上下文,结合图片,理解“刨根问底、雨痕”等词的意思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人物对话。
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先生对大自然的兴味。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激发兴味。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师范读课文,边听边考虑:这本最大的“书”是甚么?是谁教川川读这本书的?三、细读课文,激发探求认识,1、默读课文,考虑:川川问了哪些成绩?用“-”把川川问的这些成绩找出来。
理解“刨根问底”2、师生合作读第1-4自然段,考虑:从对话中明白了甚么?3、合作探求,交流反馈①以三人为小组分角色读第5-12自然段。
②小组内交流:说说你从他们的对话中知道了岩石书上有甚么?4、这本岩石书可真风趣真奇异呀!读这本岩石书又有甚么用呢!指生说。
出示句子指名读:用途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除了煤矿铁矿还有哪些宝藏呢?哪里藏着------哪里藏着------5、勤学好问的川川学到了这么多知识,他高兴地说长大了要当一位地质勘探队员,你从文中哪段看出来?(学习第13自然段)读一读川川说的话,该当带着甚么样的语气读?(高兴)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经过学习这篇课文,你知道了甚么?2、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书。
五、板书设计最大的“书”岩石字图画用途大六、教学反思本文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教学本课时,我捉住“刨根问底”展开教学,全文一直围绕“川川是怎样刨根问底的?”这个主成绩展开教学,第一大块川川刨根问底中了解岩石就是一本书;第二大块川川刨根问底中知道岩石书上有字有画,岩石书能阐明地壳运动的漫长过程;第三大块川川继续刨根问底,了解“书”的作用,在回味整课对话中,让先生再次感受“刨根问底”的意思。
每一大块的内容都是以对话展开,让同学们经过对话领会其中情感。
语文下册《最大的“书”》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课文《最大的“书”》的主要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重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和探索知识的兴趣,激发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最大的“书”》主要讲述了一本古老的大书,即大自然的变化和演化过程。
文章通过介绍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和变化,如山、河流、化石等,向读者展示了自然界的奇妙和伟大。
2.2 重点词语和句型重点词语:古老、化石、岩层、变迁、演化等。
重点句型:介绍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过程的句型,如“是的,它,我们可以看到”。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的壮观景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奇妙和伟大。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吗?在大自然中,有一本最大的‘书’,它记录了地球的历史和生命的演化过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最大的“书”》。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学生找出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并进行标记。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学生通过分享和讨论,总结课文的主旨和重点。
3.4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如填空、选择题等,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分享等。
4.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3 口语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中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大自然的奇妙和伟大。
二年级下册语文《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语文《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认读上一节课学过的生字。
二、答疑解惑1、这节课我们来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川川也是一个爱问问题的孩子,看看他问了哪些问题。
2、默读课文,用“————”划出川川提出的问题。
3、交流“”谁和大家交流一下。
我们可以看看提示语,想象川川的表情、神态来读好川川的问题。
自己先练练。
生逐句读,师逐句评价:1、看,你奇怪地问了。
2、你把问号都问出来了。
3、你还皱着眉头呢?4、接着问。
5、你问得真认真。
像这样一个接一个地问就叫做——刨根问底。
(比喻追究底细,问清楚。
近义词:最高温度、刨根问底、寻根问底)5、指名读对话。
出示课件读(28页开始)。
(1)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读出高兴、自豪)(2)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层厚厚的书吗?换一种说法。
(3)设计练习: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波浪的足迹叫(波痕)泪水流过的痕迹叫(泪痕);受伤了,皮肤上留下了(伤痕);伤口愈合了,但留下了伤疤,叫(疤痕);车子在泥地上走,留下的叫(车痕);“痕”就是事物留下的印迹。
6、印在石头上的树叶、贝壳、小鱼,说明了什么?自读10自然段。
7、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自读12自然段。
三、总结1、你觉得川川是一个怎样的人?2、我问你答:地质勘察队员是干什么?刨根问底什么意思?最大的“书”是什么?最大的“书”上写了什么?川川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大自然中还有那些书?(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的高高,明天准时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大树如果被砍刀,你会把年龄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若果调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圆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啊,这是妙不可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教具准备:
本课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
2、先回忆上节课所提出的问题:(○1题目中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2为什么“书”要加引号呢?○3这本书记载了什么?……)过度:想知道这此问题的答案吗?(想)让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吧。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你读懂了什么?
(2)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认识图中的人物吗?怎么称呼他们(结合图:川川、爸爸、叔叔)
过度:这位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呀,看呀,这位叔叔就是地质勘探队员。
2、学习2—4自然段
(1)最大的“书”指什么?
(2)“书”为什么加引号呢?
(3)结合图理解句子:“你看,这岩石一层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4)请齐读第1—4自然段,并用不同的语调、语气读出川川和叔叔的对话。
过度:结合图,这岩石书一层一层的,就像我们日常用的书,一页一页的,我们的书上有字,这岩石书上有字吗?
3、学习5-6自然段
(1)岩石上有字。
○1看谁又对又快地在文中找出描写岩石上有字的自然段。
(5、6自然段)
○2指名读5、6自然段。
○3岩石上的字指的是什么?用“~”
(雨点——雨痕波浪——波痕闪光的、透明的——物质)(2)这本岩石“书”真神奇,请带着神奇的语气来读5、6自然段。
过度:岩石“书”上有字,多么神奇啊!岩石“书”上还有别的吗?(有)
4、学习7、8自然段
(1)岩石“书”上还有什么?(结合图)“图画”,从图中能找到岩石“书”上的图画吗?有哪些?(树叶、贝壳、鱼)
(2)齐读第7、8自然段(用不同的语气读出川川和叔叔的对话)。
5、岩石上的字和图画能说明什么?齐读课文第十自然段。
过度:原来这本“书”是蕴含着这么多的知识,读了这本“书”有什么用呢?
6、学习第11、12段
(1)哪一段告诉读这本“书”的作用?(11、12段)
(2)指名读。
(3)本段“……”(省略号),省略了许多宝藏,你能说出其他的宝藏的名字吗?
(4)大自然还有很多很多宝藏,等待同学们去发现,研究,只要大家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有信心读懂这本“书”吗?
(5)川川和大家一样,你能猜猜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
(6)勤学好问的川川学到了这么多知识,他高兴吗?你从文中哪段看出来?(13自然段)
○1读一读川川说的话,应该带着什么样的语气读?(高兴)
7、喜欢文中的川川吗?为什么?
8、你喜欢文中的地质勘探叔叔吗?为什么?
过度:同学们都喜欢文中的叔叔和川川,让我们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吧。
9、分角色朗读课文(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1)通过川川和叔叔的对话,就知道最大的“书”指什么?
三、总结
神奇的大自然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需要我们仔细去思考,认真去研究。
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希望同学们课后读一读《大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吸取营养,感受大自然那无穷的魅力。
四、板书设计:
19、最大的“书”(岩石)
一层一层
有字:雨痕、波痕、矿物
有画:树叶、贝壳、小鱼
穷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