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表事故案例
- 格式:docx
- 大小:53.21 KB
- 文档页数:28
压力表超压事故案例压力表超压事故是指压力表在工作中出现异常,超出了其设计工作压力范围,并导致了设备、管道或系统的事故。
这种事故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泄漏、爆炸等严重后果,对工作环境和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下面列举了10个压力表超压事故的案例。
1. 某化工厂的反应釜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反应,压力表由于长期使用而老化,无法准确测量压力值。
在一次反应过程中,压力表显示的数值低于实际压力,导致操作人员未及时采取措施,最终导致反应釜爆炸,造成严重伤亡和环境污染。
2. 某电站的锅炉系统中的压力表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工作。
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无法准确测量压力,导致操作人员无法掌握锅炉的运行状态。
最终,锅炉压力超过安全范围,导致锅炉爆炸,造成严重事故。
3. 某石化企业的管道系统中的压力表损坏,无法显示实际压力值。
在一次装置运行过程中,由于无法准确测量压力,操作人员无法及时发现管道超压的情况。
最终,管道发生泄漏,造成化学品泄漏和火灾。
4. 某制药厂的生产设备中的压力表出现故障,显示数值不准确。
在一次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未能及时发现设备超压的情况,导致设备损坏,生产过程中断,造成经济损失。
5. 某石油化工企业的储罐系统中的压力表长期未进行维护和校验,导致其准确度下降。
在一次储罐注入过程中,由于压力表显示的数值与实际压力相差较大,操作人员未能及时停止注入,导致储罐超压,最终发生储罐爆炸事故。
6. 某核电站的冷却系统中的压力表损坏,无法准确显示压力。
在一次核电站运行过程中,由于无法及时获取冷却系统的压力信息,操作人员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导致冷却系统超压,最终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
7. 某食品加工厂的蒸汽锅炉系统中的压力表显示异常。
在一次蒸汽锅炉运行中,由于压力表故障,操作人员误判了锅炉的压力状态,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导致锅炉超压,最终锅炉爆炸,造成工厂停产和人员伤亡。
8. 某船舶的压载系统中的压力表老化,显示数值不准确。
在一次船舶装货过程中,由于无法准确测量压力,操作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压载系统的超压情况,导致船舶装载过量,最终船舶发生倾覆事故。
兰州石化工酸性水罐拆除仪表时爆燃事故2006年5月29日15时28分兰州石油化工公司有机厂苯胺车间废酸提浓单元一楼发生爆燃,过火面积112.5平方米,造成4人死亡,11人受伤的重大火灾事故。
一、事故经过2006年5月2日9时许,根据公司大检修计划安排,有机厂苯胺车间分单元停车,经过倒空、清洗至28日,逐步开始办理当日检修设备交出手续。
5月29日上午甘肃临夏兴临建安公司在废酸提浓单元室内一楼东南角进行落水管理预制作业和建筑物维护作业,下午13:30甘肃临夏兴临建筑安装有限公司粉刷班安排15人在1-4层进行建筑物维护作业,14:20兴临建安公司第五分公司8人在1楼室内北侧进行酸性水罐(R5104)拆除更换作业,同时维达电仪分公司2人在酸性水罐(R5104)顶部平台拆除该罐雷达液位表,15:28一楼发生爆燃引发事故。
二、事故原因经调查证实:维达维修五分公司在废酸提浓单元拆除5立方米酸性水罐(R5104)过程中,松开下封头出口管法兰时,从该法兰流出含苯酸性水,水中的苯在该罐围堰内累积,达到一定浓度后扩散,在北风的作用下遇到甘肃兴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东南角预制落水管电焊作业,产生的明火发生瞬间爆燃。
在发生瞬间爆燃时,产生的热量将装置一楼的电缆、门窗以及处在吊装口建筑物维护作业,搭设在架子上的竹跳板等可燃物引燃。
引燃产生的大量有毒浓烟和竹跳板等的燃烧,造成在架子四层系安全带作业的甘肃兴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4名粉刷工窒息死亡,厂房内1-4楼作业人员中有11人不同程度被烧伤。
三、事故分析1、酸冷凝液(R-5104)中苯的来源分析,经查阅废酸提浓单元流程,岗位操作方法及相关资料后,分析酸冷凝液贮罐(R-5104)中含有水、酸和部分有机物(主要是苯和硝基本苯等)。
《废酸提浓单元岗位操作法》中描述:经闪蒸罐(R5101)闪蒸分离的气相(NxOY)及硝基苯和苯等有机物进入除雾塔(T5101),酸蒸发浓缩器(H-5102)蒸发生产的气相也进入除雾塔(T5101),在除雾塔(T5101)中与通过冷凝液循环泵(B-5103A/B)形成的喷淋接触,使过热蒸汽降温除去夹带的酸雾滴,减少酸损失,离开除雾塔(T5101)的不凝气(水蒸气、NxOY及硝基苯和苯等有机物)经蒸气冷凝冷却器(H-5103)和蒸汽尾气冷凝冷却器(H-5106)冷却,水蒸气、部分有机物气体和酸性气体被冷凝后进入酸冷凝液贮罐(H-5104)。
高温高压稠化仪事故案例
以下是一起高温高压稠化仪事故的案例:
案情简介:
在某石油化工企业的实验室中,发生了一起高温高压稠化仪事故。
该实验室使用稠化仪进行不同物质的稠化性能测试。
事故发生时,实验人员正在进行一次高温高压稠化试验,稠化仪突然发生爆炸,导致实验室内部火势蔓延,造成多人伤亡。
事故原因:
1. 设备故障:初步调查显示,稠化仪在试验过程中发生了设备故障。
可能是由于设备的压力控制系统失灵,无法稳定控制试验过程中产生的高压。
2. 操作失误:据目击者称,实验人员在试验过程中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存在疏忽和违规操作的行为。
3. 清洁不及时:在事故之前,实验室存在较为严重的清洁不及时的问题。
稠化仪内残留的试验物质可能引发了事故。
事故影响:
1. 人员伤亡:事故造成了多人伤亡,其中一人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2. 环境污染:火势蔓延导致实验室内部的化学品泄漏,造成了环境污染。
3. 设备损坏:稠化仪因爆炸而遭到严重损坏,无法继续使用。
教训总结:
1. 设备维护:必须定期对高温高压稠化仪等设备进行维护检查,
确保其正常运行,并修复任何发现的故障。
2. 安全操作:实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有疏忽和违规行为,提高安全意识。
3. 定期清洁:及时对设备进行清洁,避免试验物质的残留引发事故。
4. 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加强培训,提高员工对突发事故的应对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程度。
该事故引起了企业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全面整改和安全培训工作,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事故名称:液位计冻住导致储罐液位抽空工段停车4小时事故经过:11月20日早,某储罐液位计显示50%左右,但操作工发现泵震动较大,下游无流量,以为泵有问题,倒副泵情况如上,导致整个工段停车后检查储罐里已经没有介质,实际液位为0,后检查发现远传液位计冻事故后果:造成工段停车4小时经验教训:1.经常检查液位计显示情况,特别是DCS趋势为一直线长期无变化时,应立即通知仪表及现场巡检现场确认,冬季尤其如此2.冬季做好仪表保温伴热工作,现场加强巡检事故名称:制氢装置LINDE PSA 变压吸附工段多个床层下线停车事故经过:仪表风中含水气量大,到天气突然变冷,易产生水气冷凝现象,导致电磁阀带水,进料调节阀关闭.造成停车事故后果:造成工段停车24小时经验教训:PSA厂房里加伴热管,同时把进出口的房门加保温门帘,故障现象有所改善.事故名称:加氢反应器顶仪表伴热堵漏时,引发火灾事故经过:加氢反应器顶仪表伴热堵漏时,发生着火现象,因为仪表引压管漏H2,而且引压管与伴热管紧贴着,引压管(白钢管)被伴热管“腐蚀”形成砂眼,引起氢气泄漏。
事故后果:加氢装置部分停车2小时。
经验教训:腐蚀严重的更换新白钢管,没腐蚀的在引压管与伴热管之间加薄石棉板隔开。
事故名称:制氧装置空冷塔液位计故障造成分子筛带水事故事故经过:空冷塔液位计采用差压变送器测量,变送器故障后输出一个值,这个值小于液位控制器设定值,使得液位调节阀一直往空冷塔里大开度的加水,造成空冷塔液位过高,使得空气带有带有大量的水进入了分子筛事故后果:制氧装置停止产氧3天。
经验教训:变送器出故障是很难在点检中发现的,这种情况下在DCS 趋势为一直线长期无变化时,工艺应立即到现场去检查。
事故名称:炼油厂催化反应器热电偶保护套管被催化剂磨穿,导致拆热偶丝的时候催化剂喷出事故经过:操作工反应催化反应器有一个热偶显示不对,仪表工去现场测量发现热偶坏,此热偶为非铠装带护管热偶,仪表工想抽出坏的热偶丝换新的,没想到护管已经被催化剂摩穿,在热偶丝拆出的一瞬间几百度的催化剂喷出,幸亏当时仪表工师傅躲的快,没被喷出的催化剂烫伤,后来仪表工带着隔热手套把热偶的盖子给拧上才堵住事故后果:在堵催化剂的时候仪表工的手被烫伤经验教训:在做一些理论上没有危险的工作时也要考虑其他引起危险的因素事故名称:烧嘴冷却水流量计前后流量差大导致气化炉停车经过检查发现事故经过:12月20日中午,烧嘴冷却水流量计三选二停车,导致气化炉停车经过检查发现现场入口流量计冻,流量计安装在气化炉两侧,本身气化炉辐射热量较高,但当天当地降温,窗户打开冷风正对着流量计,当天气温大概在-23度左右,在停车前十分钟一个流量计超上限,但操作工未发现,第二个冻导致三选二停车事故后果:造成工段停车6小时,气化炉重新开车一次经验教训:1.冬季做好仪表保温伴热工作,现场加强巡检,对重要仪表即使在室内也必须做好保温2.中控操作工加强巡检,对重要报警及时联系仪表人员处理,紧急情况先切除连锁事故名称:入汽提塔高压蒸汽安全阀启跳事故经过:工艺反应该管线压力不准,仪表工到现场检查仪表,在检看仪表时导致仪表掉电归零,结果引起投用自动的调节阀全开,导致安全阀启跳。
案例2 "11. 17',急冷油窜入烧焦线外泄事故事故经过:1997年11月17日11时35分,某装置按计划停车。
11时35分,2#裂解炉(BA102)由汽油分馏塔( DA101 )塔切出后,不久即发现DA101塔釜液位下降,室内人员联系补调质油。
11时55分,室外操作人员发现BA102的清焦罐上有急冷油飘出,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将BA102稀释蒸汽由放空状态切入DA101塔内,但此时已有少量急冷油飘落在BA102 废热锅炉(TLE)上,由于TLE温度较高,引起急冷油的燃烧,立即通知消防人员紧急处理,将火扑灭。
在这段时间内虽然及时补入调质油,但DA101塔釜液位仍由50%降至6%。
事故类别:生产事故。
原因分析:从清焦罐冒出的急冷油来源可以有两个,一是从裂解气管线倒窜,即急冷油从裂解气切换阀(XV-102-51)的塔侧返回至炉侧,由于当时各裂解炉均已退料,且XV-102-51的阀体内是正压,即使反窜也应是窜裂解气,因此这种可能性极小,予以排除。
另一来源是从急冷油电动阀(XV-102-30)线上流出至急冷器,这条线上有一个电动阀(XV-102-30 ),一个手阀、两个并行的急冷器出口温度调节阀(TC102-1, TC102-2)。
查操作记录,TC102-1, TC102-2于11时32分关闭,但调节阀内漏可能性非常大;XV-102-30控制室内的信号显示此阀在切炉开始即被关闭,但跑油后现场检查发现XV-102-30仍有20%的开度,该电动阀本身存在问题。
操作规程明确规定电动阀关闭后,仍要将手阀关闭。
如果手阀关闭,不可能出现如此大的急冷油泄漏。
因此,操作人员未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此外,室内操作人员不细心,判断事故能力差。
根据当时生产状况:DA101塔釜液位下降迅速;BA102急冷器出口温度偏低(正常应350℃左右,但当时低于2000C ),应该能判断出有异常情况发生,如及时正确处理,可以将此次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
仪表安全事故案例仪表安全事故是指在使用仪表的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甚至环境破坏。
下面列举了10个仪表安全事故案例,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警示和借鉴:1. 2009年某化工厂仪表安全事故:由于厂内仪表的维护保养不到位,导致温度计失灵,未能及时发现反应器过热,最终发生爆炸,造成多人死亡和大面积财产损失。
2. 2012年某石油公司仪表安全事故:由于仪表传感器的误差校正不准确,导致油罐压力超过安全限制,最终引发油罐爆炸,造成严重火灾和环境污染。
3. 2015年某电厂仪表安全事故:由于仪表的供电线路老化,导致厂内变压器温度过高,最终引发火灾,造成停电和生产中断。
4. 2017年某制药厂仪表安全事故:由于仪表的操作人员未按规定流程操作,误将反应器温度调高,导致反应过程失控,最终发生爆炸,造成多人伤亡和厂房损毁。
5. 2018年某煤矿仪表安全事故:由于测量仪表的精度不高,未能准确监测瓦斯浓度,最终引发瓦斯爆炸,造成矿井塌方和多名矿工死亡。
6. 2019年某化学实验室仪表安全事故:由于仪表的校准不准确,导致实验过程中误判溶液浓度,最终引发剧烈化学反应,造成实验室爆炸和人员受伤。
7. 2020年某航空公司仪表安全事故:由于飞机仪表的故障,导致飞行员误判高度,最终引发低空撞地,造成飞机坠毁和机上人员伤亡。
8. 2021年某工厂仪表安全事故:由于仪表的防护措施不完善,导致操作人员接触到有毒气体,最终引发中毒事件,造成多人身体受损。
9. 2022年某核电站仪表安全事故:由于仪表的辐射监测系统失灵,未能及时发现辐射泄漏,最终造成大范围辐射污染和人员健康风险。
10. 2023年某医院仪表安全事故:由于仪表的操作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误操作导致输液泵过量,最终引发患者药物过量中毒,造成严重后果。
以上是10个仪表安全事故案例,这些案例显示了仪表安全在各个行业中的重要性。
为了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我们应加强对仪表的维护保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人员培训等方面的管理措施,确保仪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生产和人员的安全。
一、东北炼化工程公司丙烯腈装置中毒死亡事故2008年11月6日,东北炼油工程公司,抚顺工程建设第四分公司,仪表车间一名仪表维修工,在抚顺石化腈纶厂,丙烯腈装置现场处理故障过程中发生中毒死亡事故,现将事故情况进行通报。
一、事故单位概况抚顺工程建设公司第四分公司仪表车间,负责抚顺石化公司腈纶厂的仪表维护,下属分析仪表班组,共有6名职工,事发当日出勤人员为赵某和李某。
当班人员李某在10:00—11:00左右,到仪表车间四楼会议室(分析班在仪表车间三楼)张贴医疗报销票据。
二、抚顺石化腈纶厂丙烯腈装置介绍丙烯腈装置采用BP公司专利技术,以丙烯腈、氨和压缩空气为原料,主要产品为纯度99.5%以上的丙烯腈,副产品纯度99.5%以上的氢氰酸、45%左右的乙腈。
装置由中石化兰州设计院设计,1900年11月投产。
原设计年产丙烯腈5万吨,后经数次改造,现规模为9.2万吨/年。
三、事故经过1、2008年11月6日,10时05分,抚顺石化腈纶化工厂丙烯腈车间,岗位操工关某发现该装置合成泵房AA-1202PH计仪表测量值不准,打电话向仪表维修人员报修,仪表维修工赵某接到电话后,于10时20分到现场查看情况。
2、13时13分,丙烯腈车间岗位人员陈某,在巡检时发现,赵某面向下倒在合成泵房AA-1202PH计仪表柜内,立即报告厂生产调度室,拨打120急救中心进行救护,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封闭,抚顺市第三医院救治及时赶到,经抢救无效于14时30分左右死亡。
四、事故伤亡情况死亡一人。
赵某,大专学历,26岁,男,2003年进抚顺工程建设分公司第四分公司仪表车间,仪表维修工。
五、初步原因分析(一)直接原因赵某作业之前未对所作业检修,进行危险评估和预想分析,未办理设备检修票证手续,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严重违章操作、长时间吸入较高浓度氢氰酸是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事故后,调取事发当天的监控录像、DCS数据、查找规章制度、作业记录以及对事故当日有关人员进行询问调查等,初步认定员工赵某在10时20分对AA-1202PH计仪表进行处理时,导致物料泄漏,瞬时局部空间氢氰酸浓度超标造成中毒,失去逃生能力。
化工仪表检修事故案例话说在一个化工厂里,有这么一套重要的生产设备,它的运行全靠那些仪表精准地监测和反馈数据呢。
有一天,仪表工小李接到任务,要对一个关键反应釜上的温度仪表进行检修。
这小李啊,平常干活也算麻利,可那天不知道是没睡醒还是咋的。
他到了现场,连基本的安全检查都做得马马虎虎。
按照流程,检修前得先切断相关设备的电源,并且挂上检修的牌子,防止别人误操作。
可小李呢,就觉得自己动作快,稍微看了一眼,觉得电源好像是断了,牌子也没挂就开始动手拆仪表。
当他正拿着工具拧螺丝的时候,突然“啪”的一声,一阵火花闪过。
原来啊,电源并没有完全切断,这一下可不得了,小李的手被电得一阵麻,工具都掉到地上了。
还好当时电压不是特别高,不然可就不是麻一下这么简单了。
这一电,把小李吓得够呛,不过也让他彻底清醒了。
他赶紧重新仔细检查电源,确定切断后,才又小心翼翼地开始检修。
但是啊,因为这一耽搁,整个生产流程都受到了影响。
反应釜的温度数据没有及时得到准确监测,导致里面的化学反应有点失控。
最后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不合格,给厂里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从这事儿以后啊,小李可再也不敢这么马虎大意了。
每次检修前,都仔仔细细地做好安全检查,还会反复跟同事确认流程。
这就告诉咱们啊,在化工仪表检修这事儿上,再小的步骤都不能省,再简单的事儿也得认真对待,不然就像小李这样,一个小失误就能引发大麻烦。
厂里有个老张,那可是老仪表工了,经验相当丰富。
大家都觉得有他在,仪表检修肯定没问题。
有一次,一个压力仪表出了故障,显示的数据老是跳来跳去的。
老张接到任务后,就大摇大摆地去了检修现场。
他看了看仪表,心里想:“哼,就这点小毛病,我一眼就看出来了,肯定是传感器有点松动。
”于是,他连仪表的说明书都没看,就直接动手去拧传感器的螺丝。
可他不知道的是,这个仪表是新换的型号,和以前的有些不一样。
老张这一拧啊,直接把传感器给拧坏了。
这一下,仪表彻底不工作了。
更糟糕的是,这个压力仪表是控制一个储存危险化学品容器压力的关键设备。
案例2 "11. 17',急冷油窜入烧焦线外泄事故事故经过:1997年11月17日11时35分,某装置按计划停车。
11时35分,2#裂解炉(BA102)由汽油分馏塔( DA101 )塔切出后,不久即发现DA101 塔釜液位下降,室内人员联系补调质油。
11时55分,室外操作人员发现BA102的清焦罐上有急冷油飘出,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将BA102稀释蒸汽由放空状态切入DA101塔内,但此时已有少量急冷油飘落在BA102 废热锅炉(TLE)上,由于TLE温度较高,引起急冷油的燃烧,立即通知消防人员紧急处理,将火扑灭。
在这段时间内虽然及时补入调质油,但DA101塔釜液位仍由50%降至6%。
事故类别:生产事故。
原因分析:从清焦罐冒出的急冷油来源可以有两个,一是从裂解气管线倒窜,即急冷油从裂解气切换阀(XV-102-51)的塔侧返回至炉侧,由于当时各裂解炉均已退料,且XV-102-51的阀体内是正压,即使反窜也应是窜裂解气,因此这种可能性极小,予以排除。
另一来源是从急冷油电动阀(XV-102-30)线上流出至急冷器,这条线上有一个电动阀(XV-102-30 ), 一个手阀、两个并行的急冷器出口温度调节阀(TC102-1, TC102-2)。
查操作记录,TC102-1, TC102-2于11时32分关闭,但调节阀内漏可能性非常大;XV-102-30控制室内的信号显示此阀在切炉开始即被关闭,但跑油后现场检查发现XV-102-30仍有20%的开度,该电动阀本身存在问题。
操作规程明确规定电动阀关闭后,仍要将手阀关闭。
如果手阀关闭,不可能出现如此大的急冷油泄漏。
因此,操作人员未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此外,室内操作人员不细心,判断事故能力差。
根据当时生产状况:DA101塔釜液位下降迅速;BA102急冷器出口温度偏低(正常应350℃左右,但当时低于2000C ),应该能判断出有异常情况发生,如及时正确处理,可以将此次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
案例75"8. 6" PP装置一线粉料下料主秤停车事件事件经过:2012年8月6日19时52分,一线挤压机粉料进料主秤XW-73601 温度传感器反馈温度达到设定的停车值(500C),导致XW-73601及一线挤压造粒系统联锁停车。
事故类别:生产事故。
事件原因:1、事故(事件、未遂事故)的直接原因:一线挤压机粉料进料主秤XW-73601内温度高。
2、事故(事件、未遂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1 )XW-73601主秤传感器选型错误,按照专利商提供的设计文件,一线粉料仓D-73511内操作温度为600C,而主秤传感器的最高允许温度只有5 5 0C(仪表车间联系厂家后得到的最高允许值),无法满足生产需要。
(2)夏天整个挤压机厂房内温度较高,不利于设备的散热,容易使设备内热量聚集,从而使温度逐渐升高。
(3)主秤传感器冷却氮气温度无法控制,在主秤温度升高时无法很好的对传感器进行降温。
(4)聚合车间及仪表车间对挤压机在夏天长周期运行时存在的问题辨识不到位。
整改措施:1、仪表车间对主秤传感器在60℃条件下的运行寿命进行确认,如有必要则对主秤传感器重新选型、采购更换,并利用二线挤压机停车机会给二线粉料下料主秤增加一路吹扫氮气。
2,聚合车间增开降温用风扇,降低主秤周围环境温度,提高主秤散热速率,并利用交接班机会对班组培训。
案例77"9. 20”一线挤压机粉料下料旋阀停车事件事件经过:9月20日12时58分,聚合车间一线挤压机下料旋阀XR-73511因国产化减速器卡涩停车,经向调度请示,于9月20日13时04分停车检修。
现场拆卸检查国产化减.速器(检查发现输入轴轴承损坏,此减速器6月份大检修由外委改造单位拆卸检修过)。
检修结束后,于9月20 日21时14分开车。
停车时间8小时12分钟。
事故类别:生产事故。
事件原因:1、事件性质:非责任事件。
2、事件的直接原因:聚合车间一线挤压机因下料旋阀XR-73511因国产化减速器卡涩停车3、事件的间接原因:XR-73511下料旋转阀初期设计为3. 3 KW,无法满足正常生产要求。
2018年3月12日石化企业爆炸着火事故警示信息2018年3月12日16时14分,江西九江一石化企业柴油加氢装置原料缓冲罐(设计压力)发生爆炸着火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轻伤。
经初步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是循环氢压缩机因润滑油压力低而停机后,加氢原料进料泵随即联锁停泵,但因泵出口未设置紧急切断且单向阀功能失效,加之操作人员未能第一时间关闭泵出口手阀,反应系统内高压介质(压力)通过原料泵出入口倒窜入加氢原料缓冲罐,导致缓冲罐超压爆炸着火。
事故暴露出以下突出问题:一是事故装置建成于1990年,其加氢原料进料泵出口当时没有设置紧急切断阀,在后来多次改造中也没有进行完善,本质安全水平低,埋下安全隐患。
二是设备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未及时对泵出口单向阀进行检查维护,事故后拆检发现单向阀已失效。
三是风险管控不到位,应用HAZOP等分析工具进行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能力不足,对加氢装置高压窜低压的危害认识不足。
四是应急处置不到位。
循环氢压缩机润滑油压低报警后,长时间未能排除故障,处理过程中引起润滑油压力低低联锁停机;循环氢压缩机停机后,未能第一时间关闭加氢原料进料泵出口手阀,切断高压窜低压的通路。
湖北荆州市石化总厂“3•30”环氧乙烷爆炸事故1999年3月30日,湖北省荆州市石化总厂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5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石化总厂不清楚原料特性,现场也未设流量计,不能控制进料速度,造成环氧乙烷进料速度过快,来不及与丙炔醇反应而在釜内积聚,导致釜内压力迅速上升,冲破爆破膜,高压气体急剧喷出产生静电引发爆炸。
山东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着火爆炸事故情况的通报2015年7月16日7时30分左右,山东省日照市山东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大科技公司)液化石油气球罐区在倒罐作业过程中发生着火爆炸事故,造成2名消防员轻伤、7辆消防车毁坏、部分球罐以及周边设施和建构筑物不同程度损坏,罐区周边1公里范围内居民房屋门窗被震坏。
案例75"8. 6" PP装置一线粉料下料主秤停车事件事件经过:2012年8月6日19时52分,一线挤压机粉料进料主秤XW-73601 温度传感器反馈温度达到设定的停车值(500C),导致XW-73601及一线挤压造粒系统联锁停车。
事故类别:生产事故。
事件原因:1、事故(事件、未遂事故)的直接原因:一线挤压机粉料进料主秤XW-73601内温度高。
2、事故(事件、未遂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1 )XW-73601主秤传感器选型错误,按照专利商提供的设计文件,一线粉料仓D-73511内操作温度为600C,而主秤传感器的最高允许温度只有5 5 0C(仪表车间联系厂家后得到的最高允许值),无法满足生产需要。
(2)夏天整个挤压机厂房内温度较高,不利于设备的散热,容易使设备内热量聚集,从而使温度逐渐升高。
(3)主秤传感器冷却氮气温度无法控制,在主秤温度升高时无法很好的对传感器进行降温。
(4)聚合车间及仪表车间对挤压机在夏天长周期运行时存在的问题辨识不到位。
整改措施:1、仪表车间对主秤传感器在60℃条件下的运行寿命进行确认,如有必要则对主秤传感器重新选型、采购更换,并利用二线挤压机停车机会给二线粉料下料主秤增加一路吹扫氮气。
2,聚合车间增开降温用风扇,降低主秤周围环境温度,提高主秤散热速率,并利用交接班机会对班组培训。
案例77"9. 20”一线挤压机粉料下料旋阀停车事件事件经过:9月20日12时58分,聚合车间一线挤压机下料旋阀XR-73511因国产化减速器卡涩停车,经向调度请示,于9月20日13时04分停车检修。
现场拆卸检查国产化减.速器(检查发现输入轴轴承损坏,此减速器6月份大检修由外委改造单位拆卸检修过)。
检修结束后,于9月20 日21时14分开车。
停车时间8小时12分钟。
事故类别:生产事故。
事件原因:1、事件性质:非责任事件。
2、事件的直接原因:聚合车间一线挤压机因下料旋阀XR-73511因国产化减速器卡涩停车3、事件的间接原因:XR-73511下料旋转阀初期设计为3. 3 KW,无法满足正常生产要求。
Please you must be happier than me, so that I will not quit in vain, no matter how painful I am, I don’t need to be sorry to make up for love, at least I understand your pursuit.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化验室色谱仪爆炸事故1、事故经过2010年9月5日10时,某化工厂化验室班长张某让当班人员黄某对一色谱仪进行开机,黄某将色谱仪通入载气氢气后,打开主机开关,当打开加热控制器开关2min后,仪器发生爆炸,致使仪器前门飞出打在2m外的实验台上,严重变形;幸好黄某打开加热开关后,转到仪器侧面检查柱尾气,未造成人员伤害。
2、原因分析(1)经事后调查分析,科室技术员维修色谱仪未告知相关人员私自将一色谱柱卸走,导致大量氢气泄漏到色谱柱箱内。
(2)操作工黄某在开机前未按规程要求操作,对色谱柱箱内所有连接处未进行试漏。
(3)该仪器停机后未按要求对仪器的载气进出口进行封堵,对仪器未作很好的保护,而在下次开机前很容易让人省去试漏这一项工作。
(4)柱箱内空气与氢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当开启箱内加热丝开关,使加热丝加热烧成红,产生明火引起爆炸。
3、防范措施(1)加强科室化验设备、器材的维护管理。
做好设备维修记录,严格执行交接制度。
(2)提高职工对各类仪器操作技能,特别是开机、停机,了解仪器存在的危险因素,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
(3)进一步健全各类仪器操作档案,其中包括开机时间、使用情况、停机时间、停机原因,以及检修情况、完好性等。
(4)有条件的应当设专人对某些仪器进行日常维修,包括开、停机等,严禁操作人员进行除使用以外的其它操作。
(5)各级主管领导也应将色谱仪开停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随时掌握各台仪器的运行情况,确保万无一失。
仪表故障引起的事故案例事故名称:液位计冻住导致储罐液位抽空工段停车4小时事故经过:11月20日早,某储罐液位计显示50%左右,但操作工发现泵震动较大,下游无流量,以为泵有问题,倒副泵情况如上,导致整个工段停车后检查储罐里已经没有介质,实际液位为0,后检查发现远传液位计冻事故后果:造成工段停车4小时经验教训:1.经常检查液位计显示情况,特别是DCS趋势为一直线长期无变化时,应立即通知仪表及现场巡检现场确认,冬季尤其如此2.冬季做好仪表保温伴热工作,现场加强巡检事故名称:制氢装置LINDE PSA 变压吸附工段多个床层下线停车事故经过:仪表风中含水气量大,到天气突然变冷,易产生水气冷凝现象,导致电磁阀带水,进料调节阀关闭.造成停车事故后果:造成工段停车24小时经验教训:PSA厂房里加伴热管,同时把进出口的房门加保温门帘,故障现象有所改善.事故名称:加氢反应器顶仪表伴热堵漏时,引发火灾事故经过:加氢反应器顶仪表伴热堵漏时,发生着火现象,因为仪表引压管漏H2,而且引压管与伴热管紧贴着,引压管(白钢管)被伴热管“腐蚀”形成砂眼,引起氢气泄漏。
事故后果:加氢装置部分停车2小时。
经验教训:腐蚀严重的更换新白钢管,没腐蚀的在引压管与伴热管之间加薄石棉板隔开。
事故名称:制氧装置空冷塔液位计故障造成分子筛带水事故事故经过:空冷塔液位计采用差压变送器测量,变送器故障后输出一个值,这个值小于液位控制器设定值,使得液位调节阀一直往空冷塔里大开度的加水,造成空冷塔液位过高,使得空气带有带有大量的水进入了分子筛事故后果:制氧装置停止产氧3天。
经验教训:变送器出故障是很难在点检中发现的,这种情况下在DCS 趋势为一直线长期无变化时,工艺应立即到现场去检查。
事故名称:炼油厂催化反应器热电偶保护套管被催化剂磨穿,导致拆热偶丝的时候催化剂喷出事故经过:操作工反应催化反应器有一个热偶显示不对,仪表工去现场测量发现热偶坏,此热偶为非铠装带护管热偶,仪表工想抽出坏的热偶丝换新的,没想到护管已经被催化剂摩穿,在热偶丝拆出的一瞬间几百度的催化剂喷出,幸亏当时仪表工师傅躲的快,没被喷出的催化剂烫伤,后来仪表工带着隔热手套把热偶的盖子给拧上才堵住事故后果:在堵催化剂的时候仪表工的手被烫伤经验教训:在做一些理论上没有危险的工作时也要考虑其他引起危险的因素事故名称:烧嘴冷却水流量计前后流量差大导致气化炉停车经过检查发现事故经过:12月20日中午,烧嘴冷却水流量计三选二停车,导致气化炉停车经过检查发现现场入口流量计冻,流量计安装在气化炉两侧,本身气化炉辐射热量较高,但当天当地降温,窗户打开冷风正对着流量计,当天气温大概在-23度左右,在停车前十分钟一个流量计超上限,但操作工未发现,第二个冻导致三选二停车事故后果:造成工段停车6小时,气化炉重新开车一次经验教训:1.冬季做好仪表保温伴热工作,现场加强巡检,对重要仪表即使在室内也必须做好保温2.中控操作工加强巡检,对重要报警及时联系仪表人员处理,紧急情况先切除连锁事故名称:入汽提塔高压蒸汽安全阀启跳事故经过:工艺反应该管线压力不准,仪表工到现场检查仪表,在检看仪表时导致仪表掉电归零,结果引起投用自动的调节阀全开,导致安全阀启跳。
山东三和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山东三和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全部二○一四年十一月案例目录1、设备、仪表工不熟悉系统擅拆阀门造成安全事故 (3)2、夜间在反应釜旁睡觉造成安全事故 (4)3、操作非自己分管的设备造成安全事故 (6)4、交接班不认真,误将催化剂重复投料造成安全事故 (7)5、向计量罐进料过程中操作工干其他工作,高位槽溢料引发火灾事故 (9)6、受限空间作业未彻底切断电源,悬挂禁止合闸警示牌造成安全事故 (11)7、登高作业未办理登高作业票证并不系安全带造成安全事故 (12)8、高处向下抛掷物品,车间内未带好安全帽造成的安全事故 (13)9、升降机违规载人造成的安全事故 (14)10、缺乏责任心睡岗造成的安全事故 (15)11、未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品造成的安全事故 (16)12、维修工粗细大意,对工艺及其维修过程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17)13、系统开车时,操作工开启阀门的误操作,导致系统爆炸的事故 (19)15、操作工操作时干与生产无关的事,而发生的人员受伤事故 (22)16、员工站在围堰边上,麻痹大意发生的落水事故 (24)17、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化肥厂因违反安全制度厂区内抽烟火灾事故 (26)18、物料腐蚀引起的火灾 (27)1、设备、仪表工不熟悉系统擅拆阀门造成安全事故事故经过:2009年11月12日,山东省淄博市某化工厂一脱砷反应器操作人员工作时,发现仪表阀门无法调整反应器压力,便通知仪表工人到现场检修。
仪表维修工贾某到现场后,没有询问工艺技术人员管道压力以及内部物料性质,直接开排污阀检查,见无介质流出,怀疑是阀门堵塞,导致仪表失灵。
于是贾某关闭了两侧导淋阀门,登上罐顶试图打开阀门法兰检查处理堵塞故障。
法兰刚一打开便喷出大量氢气发生爆燃,来不及做准备的贾某被这突发状况惊吓倒,从罐顶坠落摔成重伤。
点评:这是一起违章操作而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
仪表维修人员贾某在没有与技术人员沟通分析和确认故障的情况下,在不熟悉工艺流程、没有通知技术总工或车间主任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经验,贸然擅自打开带压阀门法兰,导致管内氢气外泄,遇热发生爆燃,导致事故发生;另外,在登高作业中没有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带也是导致本事故的又一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