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生产事故典型案例分析(完整版)
- 格式:ppt
- 大小:3.83 MB
- 文档页数:10
化工安全事故分享案例一、案例一: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一)事故经过2015年8月12日22时51分46秒,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首先起火,23时34分06秒发生第一次爆炸,近30秒后发生第二次更剧烈的爆炸。
爆炸能量相当于24吨TNT炸药,现场火光冲天,蘑菇云升起,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事故原因1. 直接原因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运抵区南侧集装箱内的硝化棉由于湿润剂散失出现局部干燥,在高温(天气)等因素的作用下加速分解放热,积热自燃,引起相邻集装箱内的硝化棉和其他危险化学品长时间大面积燃烧,导致堆放于运抵区的硝酸铵等危险化学品发生爆炸。
2. 间接原因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瑞海公司严重违反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滨海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非法建设危险货物堆场。
企业安全管理极其混乱,未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违规存放危险货物等。
有关部门监管缺失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等部门和单位对瑞海公司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未依法查处并督促整改。
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在口岸监管方面存在漏洞,对瑞海公司危险货物的监管不到位。
(三)事故教训1. 企业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依规进行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活动,不得违法违规建设危险货物储存场所。
2. 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监管力度,形成监管合力,堵塞监管漏洞,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二、案例二:江苏响水“3·21”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特别重大爆炸事故(一)事故经过2019年3月21日14时48分许,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镇的江苏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化学储罐发生爆炸事故,并波及周边16家企业。
事故现场浓烟滚滚,爆炸冲击力巨大,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周边环境严重污染。
古人说:“君子务本,本立则道生。
”抓安全,其实道理不复杂:思想上“安全第一”,落实中“预防为主”,行动时“综合治理”,一以贯之,功到自然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讨论一下如何消除控制风险,让事故远离我们!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1.厦门化工厂蒸汽泄漏事故:原因初步查明8月14日发生蒸汽泄漏事故的化工厂为厦门腾龙特种树脂有限公司,事故原因查明如下。
腾龙特种树脂有限公司为翔鹭腾龙集团旗下公司。
翔鹭腾龙集团是一家以石化为主业的多元化企业集团,2012年营业额超千亿元人民币。
经调查,该起事故初步确定事故原因为:腾龙特种树脂有限公司蒸汽的架空输送管道发生轻微泄漏,公司带压作业实施堵漏,工作人员操作不慎,引起蒸汽管道泄漏点扩大而快速泄漏,泄漏产生的冲力导致人员死伤。
8月14日夜,位于厦门海沧的厦门腾龙特种树脂有限公司发生蒸汽泄漏事故,造成1人死亡和3人受伤。
目前,伤者正在厦门第一医院和174医院进行救治,有关部门仍在进一步调查事故原因。
分析:带压作业实施堵漏,本来属于高风险作业,风险分析显然不到位;工作人员操作不慎,归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作业前对工艺的危险性了解不够,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根本没有将此事提到应急的心态;综上所述:本次安全事故的发生因为没有做到安全标准化:作业前安全确认太过随意、检维修方案的制定不完善,风险分析有极大的漏洞。
也折射出该企业对于紧急事故应急预案不够重视,执行力度差,员工主观能动性差。
从而导致本次恶性事故。
通过本案例告诉我们,带压堵漏要警醒起来,深刻吸取血的教训、痛定思痛、举一反三为我们以后工作起到警示作用。
2、8月10日晚8时40分许,南昌市洪都住宅区96栋1单元6楼突然起火,由于消火栓没水、消防枪水压不够,消防和数百居民束手无策,大火烧了2个半小时还没灭3户人家被烧光.3、近日,绍兴县供销系统在夏履镇举行了一场消防实战演习比赛,一名男子拿起一个干粉灭火器跑到油盆前,拔掉灭火器保险栓,对着起火的油盆喷射。
★化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_共10篇范文一:化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化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专业:安全工程学号:姓名:摘要: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基础产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然而,由于化工行业工艺复杂,物料本身危险性大,且存在高(低)温、高压、易燃、易爆和腐蚀等作业环境,使其成为潜在危险性较大的行业,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1事故背景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爆炸发生后,约100吨苯类物质(苯、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造成了江水严重污染,沿岸数百万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
根据调查,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硝基苯精制岗位外操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在停止粗硝基苯进料后,未关闭预热器蒸气阀门,导致预热器内物料气化;恢复硝基苯精制单元生产时,再次违反操作规程,先打开了预热器蒸气阀门加热,后启动粗硝基苯进料泵进料,引起进入预热器的物料突沸并发生剧烈振动,使预热器及管线的法兰松动、密封失效,空气吸入系统,由于摩擦、静电等原因,导致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并引发其它装置、设施连续爆炸。
1.1污染情况事故发生后,在松花江水体中发现高浓度污染物,硝基苯是对环境有害的,易在水生物中产生生物的蓄积,对生态环境有影响,重金属含量也较高,松花江鱼类重金属的综合污染程度较高,特别是第二松花江江段已达到重污染水平。
重金属释放至环境中后易于通过食物链传递和累积,因此,进入水体中的重金属可最终通过鱼类等水产品的消费进入人体,在对鱼类产生毒性作用的同时,也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因为哈尔滨市的饮用水源松花江。
所以,2005年11月21日,哈尔滨市政府向社会发布公告称全市停水4天,动员居民储水。
本文根据松花江污染的事件过程,以及近年来的化工事故来统计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防范此类事故的发生。
化工作业安全事故典型案例一、“消失”的防护栏。
话说有这么一家化工厂,厂里有个大型的反应釜。
这个反应釜就像一个脾气不太好的巨兽,要是操作不当,那可不得了。
反应釜周围呢,本来有一圈防护栏,这防护栏就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在附近工作的人员,防止他们不小心掉进反应釜这个危险区域。
有一天,来了个新的维修工人,这小伙子干活倒是挺麻利,就是有点毛手毛脚的。
他来给反应釜旁边的一个小设备做维修。
这维修啊,得把一些工具和零件搬来搬去的。
这小伙子嫌防护栏有点碍事,就自作主张把防护栏给拆了一部分,想着等修完了再装回去。
可是啊,这维修工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一些,修着修着他就把这防护栏的事儿给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时候,另一个工人路过这个区域,他当时正拿着个本子在记录一些数据,眼睛就盯着本子呢,没注意脚下已经没有防护栏了。
结果,“扑通”一声,直接就朝着反应釜掉下去了。
还好当时反应釜没有在进行危险的反应,周围的工友听到声音赶紧跑过来,七手八脚地把他给救了上来。
这可真是差点就酿成了大祸,就因为一个防护栏被拆了又没及时装回去。
二、“调皮”的化学品混合。
在另一个化工车间里,有两种化学品,咱们就叫它们A液和B粉吧。
这A液呢,是一种酸性很强的液体,就像一个性格暴躁的小恶魔。
而B粉呢,是一种特别活泼的粉末,只要和一些东西混合,就容易产生剧烈的反应。
本来在操作规程里明确写着,这两种东西要分开存放,而且在使用的时候要有严格的流程,得先把A液按照精确的量加到一个特殊的容器里,然后在特定的温度和搅拌速度下,再慢慢加入B粉。
可是有一天,车间里的两个工人,一个叫老张,一个叫小李,他俩在工作的时候开起了小差。
老张负责加A液,小李负责加B粉。
老张呢,那天和老婆吵架了,心里正烦着呢,加A液的时候就没太注意量,一不小心就多加了好多。
小李这边呢,本来就有点迷糊,他看老张加完了,也没看温度和搅拌速度对不对,就直接把B粉一股脑儿地倒进去了。
这下可好了,就像点燃了鞭炮的引线一样,两种化学品瞬间就剧烈反应起来。
化工安全事故案例化工安全事故是指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
这些事故往往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对化工安全事故进行案例分析和总结,对于预防类似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一,美国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1986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严重核泄漏事故,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数千人死亡,并对周边地区造成长期的环境污染。
事故的原因主要是操作人员在进行实验时忽视了安全规程,导致核反应堆失控。
同时,核电站的设计和管理也存在严重缺陷,加剧了事故的严重性。
案例二,中国天津港爆炸事故。
2015年8月12日晚间,中国天津港发生两起大规模爆炸事故,造成173人死亡、数百人受伤,数十亿人民币的财产损失。
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存放在港口的危险化学品管理不善,违反了安全规定,加上高温天气和不当的消防处理,最终导致了爆炸事故的发生。
案例三,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9.0级地震和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
这次事故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对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影响。
事故的原因主要是核电站设计不符合地震和海啸的安全标准,同时应急预案和设备也存在严重缺陷,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和扩大。
这些化工安全事故案例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化工生产中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
首先,企业要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定。
其次,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最后,加强监管和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确保化工生产安全稳定。
总之,化工安全事故案例的分析对于我们认识事故的原因和规律,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广大化工企业和从业人员能够引以为戒,不断提升安全意识,确保化工生产安全稳定。
★化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_共10篇范文一:化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化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专业:安全工程学号:姓名:摘要: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基础产业,为我国经济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然而,由于化工行业工艺复杂,物料本身危险性大,且存在高(低)温、高压、易燃、易爆和腐蚀等作业环境,使其成为潜在危险性较大的行业,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1事故背景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爆炸发生后,约100吨苯类物质(苯、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造成了江水严重污染,沿岸数百万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
根据调查,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硝基苯精制岗位外操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在停止粗硝基苯进料后,未关闭预热器蒸气阀门,导致预热器内物料气化;恢复硝基苯精制单元生产时,再次违反操作规程,先打开了预热器蒸气阀门加热,后启动粗硝基苯进料泵进料,引起进入预热器的物料突沸并发生剧烈振动,使预热器及管线的法兰松动、密封失效,空气吸入系统,由于摩擦、静电等原因,导致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并引发其它装置、设施连续爆炸。
1。
1污染情况事故发生后,在松花江水体中发现高浓度污染物,硝基苯是对环境有害的,易在水生物中产生生物的蓄积,对生态环境有影响,重金属含量也较高,松花江鱼类重金属的综合污染程度较高,特别是第二松花江江段已达到重污染水平。
重金属释放至环境中后易于通过食物链传递和累积,因此,进入水体中的重金属可最终通过鱼类等水产品的消费进入人体,在对鱼类产生毒性作用的同时,也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因为**市的饮用水源松花江。
所以,2005年11月21日,**市**向社会发布公告称全市停水4天,动员居民储水。
本文根据松花江污染的事件过程,以及近年来的化工事故来统计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防范此类事故的发生。
化工事故案例分析一、引言化工事故是指在化学工程领域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
化工事故的发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影响,因此对化工事故的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几起典型的化工事故案例作为例子,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探讨事故的原因、影响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提高人们对化工事故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二、案例一:2005年美国得克萨斯州蒙塔瓦炼油厂爆炸1. 案例背景2005年3月23日,美国得克萨斯州蒙塔瓦炼油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爆炸事故,该事故导致15人死亡,上百人受伤,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该炼油厂是该地区最大的炼油厂,也是臭氧层破坏物质的主要制造商之一。
2. 事故原因分析经过调查,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操作失误:操作人员未按照规定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操作人员在进行装载燃料过程中没有及时检查和修理卸油软管,最终导致了油气泄漏和爆炸。
(2)设备故障:事故中使用的设备存在一定的故障和缺陷。
在事故发生前,该炼油厂的监测系统未能及时发现油气泄漏,导致事故无法及时预警。
3. 事故影响及防范措施该次事故导致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
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1)加强操作培训:化工企业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确保操作规程得到严格执行。
(2)完善监测系统:加强对设备故障及时发现的能力,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确保事故能够及时预警并进行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案例二:2015年中国天津港爆炸事故1. 案例背景2015年8月12日晚间,中国天津港发生了一起重大爆炸事故,该事故导致173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爆炸造成的巨大冲击波摧毁了大量附近的建筑物。
2. 事故原因分析经过调查,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危险化学品储存不当:事故发生地点附近的仓库储存了大量危险化学品,包括硝酸铵等易燃易爆物品。
化工安全事故案例(5篇)第一篇:化工安全事故案例低压系统保护线断线引起的人身事故淮南市某居民楼发生一起人身触电伤亡事故,一居民在淋浴时触电死亡。
该居民楼为TT接地系统,变压器出线端、每个单元电能表集控箱均未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每户居民室内装有保护器,相线、中性线、保护线三线进户。
系统接线见左。
当发生触电事故后,该单元所有用户的保护线有220V的电压,3室的冰箱、淋浴器的外壳均有220V的电压,当断开该单元电能表集装箱内的低压主断路器,或单元电能表集装箱内的9室低压断路器时,该单元所有保护线电压消失,3室的冰箱、淋浴器的外壳也不带电。
经事后调查发现。
(1)该单元的PE线接地被剪断,造成PE线未能与接地体连接,未能接地。
(2)根据现场分析,可以推断出:9室的相线在未进入9室前与PE 线相碰,造成整个单元PE线带电,220V的电压通过PE线引起3室电器的外壳带有220V的电压,死者在洗浴时,手握潮湿带电的淋浴头,人身被水淋湿,阻抗下降,造成触电,无法摆脱电源,瞬间死亡。
通过这次触电死亡事故,暴露出如下问题:①PE线与接地体的连接被人为的剪断,造成PE线的功能全失,暴露出低压系统的检修未能开展,存在认识的误区:高压系统需要定期的维护,380、220V系统定期的检修工作不重视,但每年因低压触电死亡的人数,却远远超过高压系统,很多低压触电事故完全可以通过定期的检修得以避免。
②该配电变压器、单元集装箱未安装分级BCD(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在触电发生时未能立刻自动切断电源。
虽然每户居民都装有保护器,但因该保护器未能正确动作。
暴露出该低压在改造时存在隐患。
③该幢居民楼未采用等电位连接,在触电发生时,未能降低接触电压。
近几年由于城网改造、低压系统发展很快,因此在考虑低压系统的设计中,一定要按照规程设计、施工、验收。
同时应将低压维护列为每年的大修维护中,保证我们的客户能够用上安全优质的电能。
第二篇:化工安全事故案例序言化工是一个高危行业,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中毒、易烧伤等危害有害因素和时刻伴随在化工生产过程中。
氯乙酸氯化岗位玻璃冷却器爆炸事故1. 事故经过:2007年10月25日上午10:30分,某化工厂氯乙酸工段C1氯化釜系统玻璃冷却器突然发生爆炸。
其中C1氯化釜三楼九节玻璃冷却器全部炸坏,炸坏后的碎片造成附近D2 、E1 、E2等三台氯化釜共七节玻璃冷却器不同程序的损坏。
爆炸发生后,当班人员迅速关闭氯化系统相关阀门,氯化岗位做紧急停车处理,氯乙酸其他结晶、离心包装等岗位未受到影响,生产保持正常运行。
经维修人员紧急检查、抢修后,氯化岗位于11:00部分氯化釜恢复开车(4主4副),下午18:30分氯化系统开满正常。
这次事故由于设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2万余元,并且爆炸后形成的酸雾向周围弥散,造成极坏的影响。
2. 事故调查:1)C1氯化釜停用前后的情况调查:根据查看相关记录,该氯化釜最后一次投料使用时间为10月13日下午15:36,到14日21:00转为主釜,在15日15:00氯化反应中期发现釜体穿孔后停用。
停用后,工段组织人员对通氯阀、进出水阀等进行了关闭,并对釜内料液进行了抽空处理。
2)化验室人员对氯乙酸氯化系统相关气体及该氯化釜釜内残液(约500㎏)等进行了化验分析,具体结果如下:a)主釜尾气组成:HCl:64.5%;Cl2:1.75%;H2/Cl2:3.17%;b)副釜尾气组成:HCl:73%;H2/Cl2:3.15%;c)氯化釜釜内残液:HAc 34.55%;HCl 2.10%;另外氯化釜残液内含有大量Fe2+离子。
3)维修人员对该氯化釜分配台通氯胶囊阀、釜上通氯玻璃阀及釜上DN100气相大阀进行检查,发现以上氯气和气相阀门关不死,存在内漏现象。
4)维修人员对氯化釜水洗处理后,打开釜盖后进行了仔细检查,发现氯化釜内穿孔两处,距离釜底圆弧以上400mm处(方向分别为西南侧一处,孔径φ8mm),同时发现穿孔处上下共约600mm宽的釜体出现一周脱瓷。
3. 事故原因分析:1)由于该氯化釜几处通氯阀门内漏,造成氯气进入氯化釜系统内。
爆炸事故一:山西某化工厂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案例1.事故经过2003年2月5日凌晨1时55分,山西某化工厂三车间I系列冷凝水闪蒸器Nt112(以下简称Nt112)发生爆炸事故,楼上当班职工柴某因操作室坍塌坠落至零米平面死亡。
2.事故原因(1)该设备在停运期间,排水阀F6被关闭,进水阀严重泄漏,当压力为5.6MPa的冷凝水不断流入 Nt112时,压力逐渐升高,又不能排水卸压,致使其超压破裂,发生爆炸。
(2)冷凝水闪蒸器Nt112,在停用关闭阀门F1的状态下与安全阀不相通,安全阀不能起到泄压作用,没能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
(3)管理不严,职工违章关闭排水阀F6,巡检不到位,交接班无记录,也未口头交接说明。
3.防范措施(1)对安全阀设置不合理问题进行完善,并对其他工艺系统展开调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备用设备隔离措施要严密,针对备用设备隔离不严问题,必须加强设备检查和维护管理,对于生产过程中设备状态,要全面掌握,尤其是关键阀门的开关状态必须明确制度,必要时对开关阀门采取上锁措施。
(3)进一步完善监控仪表、仪器和设备。
进一步研究深化、细化压力容器安全检查的办法,通过技术手段查找和处理事故隐患。
二:安徽某化肥厂汽车槽车液氨储罐爆炸1.事故经过1987年6月22日14时05分,安徽省阜阳地区毫州市化肥厂,派往太和化肥厂装运液氨21台储罐车在返厂途中,行驶到仉邱区港集乡时,液氨储罐尾部已向外冒白色氨雾,接着“轰”的一声巨响,液氨储罐发生爆炸。
爆炸后重77.4公斤的储罐后封头飞出64.4米远,直径0.8米、长3米重达770公斤的罐体挣断四根由8号钢丝制成的固定绳,向前冲去,先摧毁驾驶室, 挤死一名驾驶员,冲出95.7米远时又撞死3人。
从罐内泄出的液氨和氨气使87名赶集的农民灼伤、中毒,先后66人住院治疗。
液氨和氨气扩散后覆盖约200棵树和约7000平方米的农田作物均被毁。
这起爆炸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49人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