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目管理PMP考试心得031完整篇.doc

项目管理PMP考试心得031完整篇.doc

项目管理PMP考试心得031完整篇.doc
项目管理PMP考试心得031完整篇.doc

项目管理PMP考试心得031 拼搏只为通过PMP考试

3月下旬,在培训班开课的前一天下午,我神经短路般的去报了名,此时距离PMP考试,剩余两个月的时间,对于一个连书有多厚都不知道的人来讲,这是一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看着漂亮的出纳MM熟练的将钱收走,我想,我一定是疯了。

钱是自己掏的,我找过部门经理,“只有过了,才报销”,我慌了,赶紧询问才聚,是否可以缓考,“可以,但明年,书要改,题要换”,死心了,很彻底的那种,本想大喊“狭路相逢,勇者胜”,从我嘴里冒出来的却是“风萧萧兮易水寒”。

为了自己的7000块钱,没有办法,拼了:

1.合理分配时间

不要给自己找借口,上班忙,加班,看孩子,没时间学习,就一直往后推,两个月的时间,书要至少读五遍,同时时间要均衡,不能一周7天中,3天不看,4天突击看。我为此列出一张作息时间表,除了工作及陪孩子玩,别的活动优先级全部降到最低,几乎放弃了所有娱乐,以保证每天能够完整的学习2个小时。

2.有效利用时间

除了每天晚上的固定时间外,在工作间歇画画思维导图,上下班的路上听听串讲录音,受益匪浅,这样反复听、反复画的过程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过程、输入输出的串联非常有帮助。

3.理解习题与模考

按时做课后的习题,可以复习上课的重点、难点,总结考试的要点及思路,同时发现学习的薄弱环节。

模考只是阶段性的验证,关键在于找出自己的欠缺,并理清解题的思路,需要不断的配合模考,有针对的进行阅读。

解题时需要快速阅读,找出题干及答案的关键词汇,从而轻松判断考点及涉及的知识领域,答案模糊不清而不能判定时,可以善用代入的方式,寻找与题干的矛盾点,也可以暂时放弃,在后续解题过程中,往往能够得到相似的答案。

4.多总结,多思考

多总结老师讲课内容,勾画关键点、盲点,总结书中未涵盖的考点,有效的总结往往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同时与实际工作相互结合来印证。

最后的串讲非常重要,要保证在串讲前已经阅读3遍以上,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对串讲内容进行总结,在这里,我要感谢吴永达老师,他风趣、生动的讲解让我忘记了压力。

5.多读书,会读书

阅读不是盲目的,每次阅读前要给自己定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前两次阅读可以是通读,但从第三次起,就要把时间花在重点及要点上。

除了老师要求的外,不要在书上擅自涂画重点,客观的说,

书上除了页码外,所有的内容都是考点,未能掌握的知识点可以写在小纸片上,夹在所在页中,这样在下次阅读时就可以优先复习,一旦掌握了,就把纸片扔掉,以免干扰后续的阅读。

阅读过程中要善用读、写加强记忆,在看的同时能够读出声音,对于比较绕口或不能一次理解的,就要抄写下来。

6.观点没有对错,只有认同不认同

习题、模考及阅读过程中,不要纠结个别题目及观点的对错,更不要轻易的代入自己工作经验进行验证,当不认同时,可以安慰自己说:“这是不扣分的题”。

经过两个月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我很是“麻木”的走进考场,心里回忆学习的过程,在确认自己已经努力,没有任何遗憾后,就可以闭目养神了。注意:考场前那一个小时的突击,

只会破坏已经搭建的体系,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考试后,在煎熬中等来了成绩通知——通过了,老天开眼了,回家,大吃一顿。

项目管理PMP考试心得041 我的PMP考试之路

很高兴通过了今年6月份的PMP考试,回想整个学习过程,觉得还是有一些东西可以和大家一同分享,希望各位也能顺利通过考试。当然,个人自身情况不同,我仅站在我的角度(时间不多,智商不高)来说说我的情况,请各位参考。

一、拉长学习战线,尽早开始准备

我是从今年3月份就开始看书了,由于工作繁忙,无法保证固定时间来学习,因此我采取的方法是拉长时间,只要有空就看看书。资料来源是之前已经考试通过的同事,尽快熟悉书本内容是考试通过的前提。

二、掌握阅读方法,是通过的关键

我们经常讨论的时候,说谁谁读了几遍几遍,其实个人认为,读多遍是为了理解后记忆,并不是机械的读了很多很多遍就行,如果不去理解,不懂的一直不懂,没有任何意义,并且从考试的题目来看,是需要真正理解去处理的,不是死记硬背。所以我只读了2遍书,具体方法如下:

1.第一遍读书方法

(1)先读目录

很多人拿着书直接阅读具体内容,读着读着不知道在读什么了,而我的阅读方式是:先读目录。目录是对书的内容的很好概括,可能很多人读到第4、5章才开始接触5大过程组,9大知识领域,读到7、8章才知道这是重点内容。而我在读目录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针对性的重点理解。整体理解书本的内容就像一条线,贯穿始末,首尾相应,而不是单个

环节去孤立记忆。

(2)掌握良好的阅读习惯,求“稳”不求“快”

我们经常私下交流,谁谁又学到第几章了,很多人觉得自己自惭形秽,但我有我的学习方法,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

通过对目录的理解,我开始阅读具体内容,前面1-3章的基本内容我在一周内看完了,真正要记忆的就是那本小书(才聚发的资料)提出的重点,和一些小题。理解的内容并不多。到“项目整合管理”以后涉及到核心内容的,就开始需要详细理解和记忆了。

一是在理解输入、工具和输出的每一项是什么意思。例如:德尔菲,并不是只知道个名字就行,具体去理解那是个什么方法,不要去死记硬背。

二是通过“头脑情景模拟”去记忆有哪几项输入、工具和输出。就是说比如“制订项目章程”,我们就想,要制订章程了,章程有什么内容,去模拟那个环境,需要哪些支撑材料,那些支撑材料就是输入。当然,这个部分内容很杂,不一定也不可能在几个月内全部记住,但起码如果题目或者答案中有相关内容我们要知道。

三是不要忙着去做题。因为这个时候你去做题,一定效果很好,因为你暂时都记住了。我采取的方法是,阅读下一章的之前去做上一章的习题,通常间隔3-4天。做题是最好的消化方式,不要把做题单纯认为是检验你的方式,其实做题个人认为是一种更好的学习方式,能把你忽略的、或者理解不够深入的东西进行

强化。

第一次做题,我并不是全部做完,再看答案,而是做一题理解一题,不理解的马上去翻书,并不把这个当成检验目的,而是深入学习的目的。如果全部做完,再核对的话,有些答案蒙对了,其实不理解,会被忽略过去,有些题目做的时候有别的想法,回头的时候忘记了。这样并不利于最快时间掌握。

总之,每学一章要深入了解和掌握一章,就像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时候一样,也是一章一章、一篇一篇地学,而不是一本书一次读完。

2.第二遍阅读方法

经过了第一遍的阅读和通过习题对内容的加深理解,其实通过考试就已经是七七八八了。为了更稳健,第二遍阅读就是查漏补缺和重新捡起遗忘的内容。

我庆幸才聚提供的习题不是一套,而是两套,我想应该是有这个用意的吧。本次阅读,还是一章一章的读,读完一章,再回忆下,理解下之后,可以再做第2套题。这一次做题,可以全部做完以后再检验,因此这次基本都掌握了,可以检验下自己,并对遗漏的内容作个补缺。

这次也做完以后,我基本上感觉通过考试已经没问题了,这种信心是考试最好的动力。

时间不多,更要认真对待每次看书的效果,会计原则中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同样也适用我们的阅读。两次阅读我觉得应该是最少的了。时间充裕的同事,可以读2遍一上,每次都要去

发现新的不懂,和弄懂这些不懂的内容。

三、正确对待深圳才聚老师的培训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要认为我通过不通过,只要我参加培训就能通过。参加培训是你学习的一种途径,老师经验丰富,可以给你“传道授业解惑”,甚至可以给你划重点,减少你的弯路,但并不能代替你考试,你自己的努力是最重要的。

1.参加培训前一定要预习要讲的内容

我个人由于地理位置、时间和出差的原因,无法参加现场培训,而只能参加远程培训。而我发现,我没有预习就参加培训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去知道什么,该去记忆什么,我基本上在听天书,巨龙老师比较幽默,经常在听笑话,培训效果并不好;当我预习后再参加,我发现老师基本上都能针对我不懂的地方去详细描述,对于理解很有作用。

所以,当你没有预习的时候,你不如不要浪费这个时间去参加培训,而是自己静下心去学习,有不懂的地方群里讨论,或者下次问问老师。这个对没有固定时间参加培训的同学格外有用。

2.不要妄想达到老师的水平,要把握学习重点

我们学习的重点是要通过考试,至于要精通或者什么的,那是以后的事情,不要妄图达到老师那个深度,而忽略了本来应该把握的重点。就像我们教育一个小孩子,我们只能告诉他这是电视机,那是电冰箱,不能在这个阶段就要他知道电路原理、电冰箱的构造。四、不要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我们经常说自己没时间去学习,我们经常也是按照没有时间的思路去做。其实,我们是在懒惰,我本人的工作很忙,经常晚上都是加班到9、10点。但只要6、7点能下班的,我就在办公室看书学习。不要为自己创造太舒适的学习环境,那样会被学习而累,回家里事情多,尤其是做爸爸、妈妈的人,不利于专心学习。周六、周日是学习的黄金时间,不加班的话就看看书吧。

以上是个人的心得,并不是“放之四海而普遍皆准”,如果有参考价值,能帮到各位,是我最高兴的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