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格式:ppt
- 大小:89.50 KB
- 文档页数:10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水平还比较低;○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各项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这一不发达阶段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怎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
○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根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党从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1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2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维护多民族统一(1)56个民族是一家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这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
五位一体义“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胡锦涛说。
此间专家指出,中共党代会报告首次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建设并列,将为中国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党建专家指出,“五位一体”总布局不是凭空的理论创造,而是中共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
邓小平首先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两个文明”建设,此后,中共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
在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理念提出后,中共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上重要日程。
五年前的十七大上,中共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的章程。
“…五位一体‟的新布局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产生的,更加强调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发展。
”许耀桐说。
编辑本段详细介绍五位一体,这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是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重大发展的总结。
过去党的自身建设是按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四位一体”进行概括的,“反腐倡廉”放在作风建设中。
十七大报告把“反腐倡廉建设”从作风建设中分出来,专门作为一部分,形成“五位一体”布局,并在党建总体布局关于加强党建的要求中,除了过去强调的“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外,特别增加了“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建设郑科扬内容提要: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方针。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改进和加强党的领导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把落实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党的建设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就要提高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的质量和实效;要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为重点,建设胜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骨干队伍;要扩大党内民主,健全民主集中制,为凝聚全党智慧和力量促进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证;要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党执好政和领导好科学发展增强社会基础、拓展力量源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胡锦涛同志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完成好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在履行执政职能的全部活动中,同时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全部活动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战略思想、战略方针。
一、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方针(一)我们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前进,就要在党的建设中高举科学发展观的旗帜一个政党举什么旗帜,表明这个党要实行什么政治主张、遵循什么理论、走什么道路、为什么人服务、朝着什么目标前进。
所以,旗帜既展示党的形象,更体现党的本质。
人民群众看一个党好不好,首先就看这个党举什么旗,是不是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能不能推动社会历史不断进步。
把科学发展观贯彻于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读后感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贯彻于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把科学发展观贯彻于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读后感》,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把科学发展观贯彻于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读后感》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将科学发展观贯彻于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文章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方法论,它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发展观。
因此,在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注重协调发展,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文章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以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实施。
措施如下:1. 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宣传和普及。
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培训,使广大干部和群众深入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增强科学发展意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 推进科技创新,提升我国科技水平。
要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我国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3.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4. 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5. 推动文化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思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精神追求。
把科学发展观贯彻于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这一论断精辟概括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科学阐明了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必须遵循的理论指南。
我们要从新的思想高度提升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推动理论创新的政党。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提出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适应新世纪新阶段任务需要的理论成果。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经济社会发展也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突出表现在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面对这种形势,迫切需要创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
科学发展观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完整的科学体系。
科学发展观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展开,彼此相互联系,用发展这一主线贯穿,形成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完整科学体系。
在发展目的上,把以人为本作为促进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贯穿并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强调发展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发展目标上,主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以及各社会阶层、各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领域和谐发展。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水平还比较低;○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各项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这一不发达阶段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怎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
○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根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党从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1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2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维护多民族统一(1)56个民族是一家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这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