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强化剂不再是食品添加剂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1.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在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也属于食品添加剂。
(半数致死量):指能杀死一半试验总体之有害物质、有毒物质或游离辐射的剂量。
2.LD503.ADT值(每日容许摄入量):指人类每日摄入某物质直至终生,而不产生可检测到的对健康产生危害。
以mg/(kg体重·d)表示。
4.食品防腐剂:具有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作用的物质。
5.最低抑菌浓度:指某种防腐剂抑制特定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小浓度。
(该浓度越小,防腐剂的抑菌能力越强。
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防腐剂和微生物的种类。
)6.最大抑群圈直径:当存在防腐剂时,以防腐剂为中心,在其周围的一定范围内将无微生物的生长。
在防腐剂周围无微生物生长的范围一般呈圆形,该圆形的直径称作最大抑菌圈直径。
(溶解性好、扩散性大的防腐剂,表现出的抑菌圈直径较大。
)7. 抗氧化剂:是能够阻止或延缓食品的氧化,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8. 色素的坚牢度:指染着在食品上的色素对周围环境(或介质)的抵抗程度。
9. 食品增稠剂:具有提高食品的粘度,或形成凝胶的一类添加剂。
10. CMC(临界胶束浓度)是乳化剂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它是乳化剂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其决定了使用的乳化剂量。
在乳化过程中,要形成稳定的乳浊液,所使用的乳化剂量常常稍高于CMC值,使分散相的表面完全被覆盖。
11. HLB值:1)HLB是分子中亲水和亲油的这两个相反基团的大小和力量的平衡。
2)HLB值,从1到20。
3)数字越大,表明其亲水性越强,反之,则表示亲油性越强。
1. 食品添加剂功能:1)有利于食品的保藏和运输,延长食品的保质期;2)改善和提高食品的色、香、味等感官指标;3)保持和提高食品的营养物质;4)增强食品的花色品种;5)有利于食品的工业化生产;6)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2.防腐剂作用机理:(1)作用于微生物的细胞壁或细胞膜机构;(2)破坏许多重要酶系的作用(山梨酸);(3)作用于微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4)作用于微生物细胞的原生质。
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的区别【转载】常见防腐剂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脱氢乙酸钠、丙酸钙、双乙酸钠、乳酸钠、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乳酸链球菌素、过氧化氢等。
食品添加剂跟防腐剂的区别: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在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也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畴,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纳入使用标准,也会根据食品添加剂的最新评价结果,将那些曾纳入食品添加剂名单的不适宜继续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从名单中去除。
食品防腐剂是用于防止食品因微生物引起的变质,提高食品保存性能,延长食品保质期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脱氢乙酸钠、丙酸钙、双乙酸钠、乳酸钠、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乳酸链球菌素、过氧化氢等防腐剂是用于保持食品原有品质和营养价值为目的食品添加剂,它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而延长保质期。
防腐剂的防腐原理,大致有如下3种:一是干扰微生物的酶系,破坏其正常的新陈代谢,抑制酶的活性。
二是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和变性,干扰其生存和繁殖。
三是改变细胞浆膜的渗透性,抑制其体内的酶类和代谢产物产物的排除,导致其失活。
谈到防腐剂,人们往往认为有害,其实在安全使用范围内,对人体是无毒副作用的。
我国防腐剂使用有严格的规定,防腐剂应符合以下标准:1.合理使用对人体无害;2.不影响消化道菌群;3.在消化道内可降解为食物的正常成分;4.不影响药物抗菌素的使用;5.对食品热处理时不产生有害成分。
我国到目前为止已批准了32种使用的食物防腐剂,其中最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
苯甲酸钠的毒性比山梨酸钾强,而且在相同的酸度值下抑菌效力仅为山梨酸的1/3,因此许多国家逐渐用山梨酸钾。
但因苯甲酸钠价格低廉,在我国仍普遍使用,主要用于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
山梨酸钾抗菌力强,毒性小,可参与人体的正常代谢,转化为CO2和水。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在我国,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中定义食品添加剂为“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包括营养强化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定义食品添加剂为“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我国食品添加剂的范畴比较广泛,除了一般作为食品添加剂管理的物质外,法律和标准还明确把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等都作为食品添加剂进行管理。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食品添加剂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可按其来源、作用和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
按来源分类有天然和人工合成两大类。
天然食品添加剂是指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为原料,经提取所获得的天然物质。
天然食品添加剂又分为由动植物提取制得和由生物技术方法如发酵或酶法制得两种。
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主要是指采用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通过氧化、还原、缩合、聚合、成盐等合成反应而得到的物质。
按作用和功能分类,可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3类。
每个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常常具有一种或多种功能作用。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列举了23类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
(1)酸度调节剂酸度调节剂是指用以维持或改变食品酸碱度的物质。
主要酸度调节剂品种有柠檬酸、乳酸、酒石酸、冰乙酸、氢氧化钠、碳酸钾等。
(2)抗结剂抗结剂是指用于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聚集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物质。
主要抗结剂品种有亚铁氰化钾、二氧化硅、滑石粉、硅铝酸钠等。
(3)消泡剂消泡剂是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降低表面张力,消除泡沫的物质。
主要消泡剂品种有内二醇、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月桂酸(吐温20)、聚二甲基硅氧烷等。
(4)抗氧化剂抗氧化剂是指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我国现在将营养强化剂也列为食品添加剂。
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天然食品添加剂是利用动物或微生物代谢产物为原料,经提取所得的天然物质。
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是通过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缩合、聚合、成盐等合成反应所得的化学物质。
防腐剂、抗氧化剂:保持食品新鲜程度,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发色剂、甜味剂、膨松剂、酸度调节剂:改变食品感官性状乳化剂、稳定剂、抗结块剂、增稠剂、膨松剂等:满足加工工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1.食品添加剂应该是无毒无害的;2.不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影响食品的感官性状,对食品的质量及风味不发生不良影响;3.应是使用最低剂量,而达到提高食品质量的显著效果;4.不得用来掩盖食品的缺陷或作为伪造手段,粗制滥造,欺骗消费者;5.食品添加剂生产应有严格的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批准、公布;6.食品添加剂生产单位为经卫生部批准的单位,其生产受到严格的监督;7.食品添加剂加到食品中以后应能被分析鉴定出来,有利于监督。
漂白剂一种是氧化型漂白剂,我国已禁用;第二种为还原型漂白剂,大多属于亚硫酸及其盐类,通过它们所产生的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使食品中的成色成分受破坏变成无色。
焦亚硫酸钠、无水亚硫酸钠、硫磺、低亚硫酸钠。
着色剂又称色素,是一类本身有颜色的物质,是以着色为目的,可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的食品添加剂。
毒性可分为一般毒性、致溶性和致癌性。
护色剂又称为发色剂、呈色剂,系指食品加工工艺中使肉与肉制品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如:硝酸钠和亚硝酸钠。
使用护色剂的同时还要加入发色助剂,如L-抗坏血酸钠、L-抗坏血酸、烟酰胺等。
防腐剂系指具有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限,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物质。
1.酸型防腐剂:抑菌效果与pH值有关;2.酯型防腐剂;3.生物型防腐剂。
国家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标准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是指为食品增添一定营养素,增加其营养价值的物质。
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以及预防和改善一些相关疾病。
由于不同国家对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标准和要求不尽相同,因此本文将介绍国内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标准和要求。
一、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种类及适用范围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主要包括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蛋白质、膳食纤维等。
这些营养素在人体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人们摄入的食品不能满足人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添加方式来补充。
按照中国国家标准《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目前可以添加的营养强化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维生素类: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等。
(2)矿物质类:如铁、锌、钙、镁、硒、碘等。
(3)氨基酸类:如赖氨酸、缬氨酸等。
(4)蛋白质类:如氨基酸、蛋白酶等。
(5)膳食纤维类:如果胶、果蜡等。
这些营养强化剂主要广泛应用于乳制品、谷物加工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领域。
二、国家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标准国家对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卫生要求: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应符合国家的卫生要求,不得含有有害物质,不得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2)技术要求: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生产工艺应符合国家的技术标准,不得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原料和生产工艺。
(3)使用范围: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使用范围应明确规定,不得在不适合的食品中使用。
(4)添加剂量: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添加剂量应符合国家的标准,不得超出规定的限量。
(5)标签要求: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产品应在产品标签上明确标注添加的营养强化剂的种类和含量,并在产品说明书上对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原因和效果进行说明。
对于不同种类的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国家也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食品添加剂的复习资料第一章&第二章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1、《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贮存等过程中,“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
包括:营养强化剂。
2、按照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食品添加剂一般都不能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其添加量有严格的限制。
且其添加量通常不超过2%。
•对于营养强化剂的概念一直有分歧,我国将其列入食品添加剂的范畴,“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范畴的食品添加剂”。
3、相关概念•食品污染物:凡不是有意加入食品中,而是在生产、制造、处理、加工、填充、包装、运输和贮藏等过程中带入食品的任何物质都称为污染物•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有助于食品加工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
这些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如助滤、澄清、吸附、润滑、脱模、脱色、脱皮、提取溶剂、发酵用营养物质等。
•食品加工助剂特点(与一般食品添加剂的区别):一般应在食品中除去而不应成为最终食品的成分,或仅有残留;在最终产品中没有任何工艺功能;不需在产品成分中标明。
4、CAC和FAO/WHO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指不以食用为目的,也不作为食品的主要原料的物质。
这种物质并不一定有营养价值,在食品的制造、加工、制备、处理、装罐、包装、运输和保藏中,出于技术上的目的(包括调味、着色、赋香等),有意识地添加到食品中,同时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它和它的副产品成为食品的一部分或者影响食品的性质。
它们不包括污染物或者是为了保持或提高营养价值而加入食品的物质。
5、欧盟: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制备、处理、包装、运输等过程中,出于技术性目的而人为添加到食品中的任何物质。
单选181、标准是一种规范性文件。
182、制定标准的对象应具备共同使用或重复使用的特征。
183、世界标准日是10月14日。
184、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简称。
185、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组织是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
186、英国标准协会缩写为BSI。
187、德国标准化学会缩写是DIN。
188、NF是法国标准的代号。
189、标准的本质特性是统一性。
190、标准产生的基础,一方面是来自与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来自科技成果。
191、标准具有相对统一的,固定的特性,是“协商一致的产物”,在理论上是可协调的。
192、标准不是针对具体人(事物),而是针对某类人(事物)在某种状况下的行为规范。
193、标准同其他规范一样都是调整社会秩序的规范,但标准调整的重点是194、195、国家标准,批准的机构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19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批准的公认权威机构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
197、A.我国的强制性标准与国外的技术法规具有等同效力和地位。
B.我国的推荐性标准与国外的技术法规具有等同效力和地位。
198、标准是一种特殊的规范。
199、标准虽是一种规范,但标准本身并不具有强制力。
200、标准化是一项反复循环的过程。
201、标准化活动的最终结果是生产标准。
202、标准化活动的效果只有通过标准的实施来实现。
203、过程标准是规定过程应满足的要求以确保其适用性的标准。
204、产品标准除了包括适用性的要求外,有时还包括工艺要求的要求。
205、简化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标准化对象的类型数目,使在一定的时间内满足一般需......化形式和方法要求。
206、对产品的简化要形成系列,其参数组合应尽量符合标准数值分级规定。
207、统一的目的是确立一致性,是标准化活动的本质和核心。
208、222、政府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市场准入。
223、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控制体系中的重要补充是a标准体系b消费正评价c合格评定224、A225、食品质量安全监控的实施手段是测量。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一)防腐剂防腐剂就是能够杀灭微生物或抑制其繁殖作用,减轻食品在生产、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因微生物而引起腐败的食品添加剂。
防腐剂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不同。
狭义的防腐剂主要指山梨酸、苯甲酸等直接加入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广义的防腐剂除包括狭义防腐剂所指的化合物质外,还包括那些通常认为是调味料而具有防腐作用的物质,如食盐、醋等,以及那些通常不直接加入食品,而在食品贮藏过程中应用的消毒剂和防腐剂等。
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的防腐剂是指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抑制食品中的微生物繁殖的物质,但在食品中具有同样作用的调味品如食盐、糖、醋、香辛料等不包括在内。
食品容器消毒灭菌的消毒剂亦不在此列。
常见的几种防腐剂:苯甲酸及其钠盐(目前食品工业中最常见的防腐剂之一,主要用于饮料等液体的防腐。
在偏酸性的环境中,具有较广泛的抗菌谱。
)(二)抗氧化剂能防止或延缓食品成分氧化变质的食品添加剂称为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按溶解性可分为油溶性与水溶性抗氧化剂两类。
按来源可分为天然的与人工合成的两类。
抗氧化剂能够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反应的进行,但不能在食品发生氧化后使之复原。
因此,抗氧化剂必须在氧化变质之前添加。
抗氧化剂的用量一般很少(0.0025%-0.1%),但必须与食品充分混匀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另外,柠檬酸、酒石酸、磷酸及其衍生物均与抗氧化剂有协同作用,起到增效剂的效果。
(三)酸味剂酸味剂是以赋予食品酸味为主要目的的食品添加剂,它还有调节食品pH的作用。
酸味剂分为有机酸和无机酸。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主要有机酸包括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和乳酸等。
目前,实际应用的酸味剂主要是这些有机酸。
酸均有一定抗菌作用,尽管单独使用酸来抑制防腐所需浓度太大,并且会影响食品感官特性,因而难以实际应用。
但是,以足够浓度的酸味剂与其他保藏方法并用,可以有效的延长食品的保存期。
上述各种酸味剂虽然都可以参加人体内正常代谢,但受消费者可接受性的限制,食品中加入酸味剂的量不可过大。
课时训练7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1.下列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是( )A.味精B.发酵粉中的碳酸氢钠C.豆腐制作中加入的盐卤D.主食中的淀粉解析:盐卤是凝固剂(属于食品添加剂);D中的淀粉是食物的主要成分。
答案:D2.食品安全已成为近几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下列有关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调节食品色泽,改善食品外观,使用工业色素苏丹红B.为了提高奶粉中氮含量,加入适量的三聚氰胺C.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加入适量苯甲酸钠以达到阻抑细菌繁殖的作用D.食盐是咸味剂,无防腐作用解析:苏丹红和三聚氰胺都不能用于食品。
苯甲酸钠是常用防腐剂之一。
食盐是咸味剂,同时也有防腐作用。
答案:C3.下列措施中能减慢食品的腐败,延长其保质期的是( )①降温冷冻②用食盐腌制③加热烘干④适当地使用防腐剂A.①②B.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低温时细菌滋生得慢,有利于食品的保存;用食盐腌制后NaCl的浓度较大,细菌不易存活;加热烘干,湿度小的环境中,细菌也不易生存;使用防腐剂也可以使食品长时间保持色香味和口感。
答案:D4.在食品加工或餐饮业中使用量特别要注意严加控制的物质是( )A.氯化钠B.谷氨酸钠C.碳酸氢钠D.亚硝酸钠解析:亚硝酸钠常以防腐剂的形式加入食品中,但亚硝酸钠也有一定的致癌性,因此在食品加工或餐饮业中要严格控制亚硝酸钠的使用量。
答案:D5.下列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的是( )①用工业酒精兑水假冒白酒②用福尔马林浸泡海参使食物保鲜③用无碘盐假冒碘盐④用亚硝酸钠假冒食盐⑤用盛过农药的桶装工业用油假冒食用油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⑤解析: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误饮可使人死亡;福尔马林,即甲醛溶液,可使蛋白质变性,从而使人死亡;亚硝酸钠具有致癌作用;农药本身具有毒性,而且工业用油中也含有许多有毒物质,均会引发中毒事故。
答案:C6.关于膨松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是常用的碱性膨松剂,其作用原理为2NaHCO3CO2↑+H2O+Na2CO3B.复合膨松剂一般由碳酸盐类、酸类和淀粉等物质组成C.膨松剂分为碱性膨松剂和复合膨松剂两类D.膨松剂使用量越大,食品越松软,越符合人们的要求解析:膨松剂必须控制用量,不可超量使用。
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11号――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新品种等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9.07.22•【文号】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11号•【施行日期】2009.07.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11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附件所列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酶制剂、食品用香料新品种、扩大使用范围及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以及修改后的甲基纤维素质量规格。
特此公告。
附件: 1.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新品种2.食品用酶制剂新品种3.食品用香料新品种4.扩大使用范围及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剂5.扩大使用范围及使用量的食品营养强化剂6.修改后的甲基纤维素质量规格二○○九年七月二十二日附件1: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新品种一、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决明胶名称:决明胶 cassia gum功能:增稠剂2.生产工艺以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或Cassia tora)植物的种子胚乳为原料,用化学萃取的方法加工而成的一种胶体,主要含半乳甘露聚糖,即包含甘露糖线性主链和半乳糖侧链的聚合物。
3.性状灰白色干燥、可自由流动的粉末。
4.技术要求二、营养强化剂新品种(一)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名称: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 L-Se-methylselenocysteine功能:营养强化剂2.生产工艺以α-乙酰氨基丙烯酸甲酯和甲硒醇钠为主要原料,经加成、酶法拆分制得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
3.性状外观为白色粉末状或颗粒状固体,具蒜样气味。
易溶于水,微溶于甲醇,熔点174℃-176℃(分解)。
(二)低聚果糖名称:低聚果糖Oligofructose功能:营养强化剂2. 生产工艺以菊苣为原料,经部分酶水解后提纯、喷雾干燥制得。
3.技术要求附件2:食品用酶制剂新品种一、磷脂酶C英文名称:Phospholipase C来源: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DVSA-PLC-004菌株供体:某一土壤样品中所衍生的磷脂酶C基因。
国家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标准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提高食品的营养和功能特性,而向食品中添加的一种物质。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单一和生产方式不当等原因,许多人的膳食能量不足,容易导致营养不良或健康问题,因此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保障人们的健康。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与健康的重视,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标准和规定,旨在规范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使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本文将分别介绍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概念、种类、作用以及国家相关标准,以及如何正确选用和使用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
一、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概念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是指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提高食品的营养和功能特性,满足人体生理或特殊营养需要所添加的物质。
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包括各种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膳食纤维等多种成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人体生活中营养不足的问题,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有利于人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种类1.维生素类:主要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等,这些维生素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必需营养素,对于维持生命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2.矿物质类:如铁、锌、钙、镁等,是人体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这些矿物质容易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因此加入食品中有利于增加人体对矿物质的摄取和吸收。
3.氨基酸类:是构成人体蛋白质的基本物质,包括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4.膳食纤维类: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预防结肠癌等,因此在食品中加入适量的膳食纤维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三、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作用1.补充营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解决膳食不足导致的健康问题。
2.促进健康:通过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预防多种疾病。
营养强化剂不再是食品添加剂
(鑫湘食品添加剂)
时下,网络上流传的“高档婴幼儿配方奶粉含40种以上食品添加剂”的说法,引发了许多家长的担忧。
如果查看一些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标签也会发现,一罐奶粉的配料表中的确有好几十种成分,甚至还有一些很“化学”的名称让人容易产生疑惑。
比如市售的某款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配料表上就有:乳糖、植物油(高油酸葵花籽油,大豆油,椰子油)、脱脂奶粉、浓缩乳清蛋白、低聚半乳糖(GOS,乳糖来源)、柠檬酸钾、磷酸三钙、氯化钠、碳酸钙、氯化镁、氯化钾、硫酸亚铁、牛磺酸、肌醇、左旋肉碱、叶黄素(万寿菊来源)、β-胡萝卜素等多达50多种成分,这些难道都是食品添加剂吗?
配料表的物质为营养强化剂
实际上,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配料中,乳糖、植物油、脱脂奶粉、浓缩乳清蛋白等都属于食品原料,根据我国相关标准要求,配料表中的成分应按其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标示,因此这些都是婴儿奶粉中的主要原料。
而随后从低聚半乳糖开始到配料表最后的成分,其实都是营养强化剂。
而真正意义上的食品添加剂,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中并没有使用。
根据GB14880-2012《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规定,营养强化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价值)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营养素和其他营养成分。
通俗地说,它们是为了增加产品的“营养价值”而加入的。
婴幼儿配方乳粉是以母乳替代品的身份出现,以满足不能实现母乳喂养的宝宝的营养需求的,而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均是参照国家标准完成配方设计,标准对能量和营养素均有严格的要求,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标准研制婴幼儿配方乳粉。
单纯依靠生乳或全脂乳粉不能满足要求,所以企业需要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辅料以达到标准要求,而这些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能直接添加到奶粉中,必须以一种安全且易吸收的形式添加到奶粉中,如维生素B1的添加形式就是盐酸硫胺素,所以配料表中会出现一串长长的化学名词。
实际上,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所谓的食品添加剂实际是营养强化剂,主要的营养强化剂为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可选择添加成分如DHA、AA,旨在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而市售婴幼儿配方奶粉配料表中标注有食品添加剂如碳酸氢钾、柠檬酸及其钠盐、钾盐等酸度调节剂,如香兰素、乙基香兰素等香料,消费者也不必恐慌,添加酸度调节剂为湿法生产乳粉工艺所必需。
至于香料,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乳粉在限量范围内可以添加,但香料的添加除了可以掩盖添加鱼油DHA带来的腥味外,并没有营养价值,这也只是企业为了让乳粉口感好而进行的配方改造。
营养强化剂不再是食品添加剂
那么,营养强化剂属于食品添加剂的一类吗?在今年5月实施的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是这样规定的,“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
与旧标准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相比,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删除了营养强化剂,也就是说,最新的食品添加剂定义中不再包括营养强化剂。
从添加目的来讲,营养强化剂旨在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而食品添加剂并不
增加食品营养,只是改善食品的品质,而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所添加的物质增加了牛(羊)乳粉的营养,使其更接近母乳配方,从而满足宝宝生长发育需求,所以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添加营养强化剂与食品添加剂并没有什么关系。
从标准上分析,GB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并不包括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料表中的辅料成分,而是参照GB14880-2012《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完成配方设计和标签修订。
所以不难判断一些网络报道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40种以上的食品添加剂”实际是食品营养强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