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乐游原》阅读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2.51 KB
- 文档页数:1
【原文】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陽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注释】 1、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也就是说,乐游原本名“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据葛洪《西京杂记》载,“乐游原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又“风在其间,长肃萧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为“怀风”,时人也谓之“光风”或称“连枝草”。
可见,玫瑰和苜蓿都是乐游原上有特色*的花卉和植物。
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
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
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2、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一党一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一党一争不能自拔,在官一场之中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3、不适:不悦,不快。
【译文】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陽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 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今天到了傍晚时,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坐上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
这时望见将要落山的太陽,真是十分好看,可惜已近黄昏,不多时就要消灭了。
这首诗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现自己的感受。
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
而“夕陽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
《乐游原》课文解析关键词:《乐游原》、课文解析乐游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本文将对《乐游原》进行深入解析,探讨其中的文学价值和深层意义。
1. 《乐游原》的作者及背景《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述了作者在漠北原野游历时所感受到的深沉哀愁。
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词藻和深情的表达而广为赞誉。
2. 乐游原的诗歌结构和特点《乐游原》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四句为一个完整的诗段。
这种结构使得整首诗朗朗上口,颇具节奏感。
此外,李商隐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对偶等,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
3. 蕴含的情感和主题《乐游原》通过描绘宛若沙漠般的乐游原,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寂和悲愤之情。
诗中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表达了作者处境的无奈和心灵的寂寞,体现了他对时代变迁、人事更迭的感慨。
同时,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诗歌传递出对自然景观的珍视和对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的忧虑,表达了作者对保护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呼吁。
4. 语言和意象的运用李商隐在《乐游原》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营造出了浓郁的诗意氛围。
他以"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的描述,展现了原野的苍凉之美;以"苍苍白雪朝边气,依约孤帆远影轻"的描绘,表达了无尽的边陲岁月和游子的惆怅情怀。
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塑造了深沉的诗境,引起读者共鸣。
5. 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乐游原》是唐代文人的写意之作,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社会的思考和感想。
诗中蕴含着儒家思想中的虚无主义情怀,将个体的苦难与宿命结合在一起,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6. 《乐游原》的艺术魅力《乐游原》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这首诗歌通过独特的语言和抒情的叙事,展现了古人的深情与哀怨。
其丰富的意象和流畅的文辞,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原文】
乐游原⑴
向晚意不适⑵,驱车登古原⑶。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⑷。
【注释】
⑴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
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
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
误作葬字)为名。
”
⑵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⑶古原:指乐游原。
⑷近:快要。
【白话译文】
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创作背景】
乐游原是唐代游览胜地,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
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
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这首《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登乐游原》李商隐诗歌意向解析一、原文呈现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二、逐句解析与意向阐述“向晚意不适”“向晚”指明了时间,接近傍晚的时分。
诗人李商隐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出行,很可能心中已经有所感怀。
“意不适”则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绪状态——不舒畅、有所郁结。
这种情感的表达为整首诗的基调定下了苍凉、感慨的底色。
在画面感的构建上,我们可以想象到诗人独自一人,在日渐昏暗的天色中,或许是因为生活的琐事,或许是因为更深远的人生思考,感到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压抑和不适。
“驱车登古原”诗人选择以“驱车”的方式来“登古原”,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寻求解脱的象征。
古原之地,往往因为历史的沉淀而带有一种苍茫和悠远的气息。
驱车登高,一方面可以让诗人远离尘嚣,另一方面也暗含着诗人想要通过换一个更高的视角来审视自己内心的渴望。
在这一句中,画面的动态感十分强烈。
我们可以想象到车轮滚动的声音,想象到风从耳边呼啸而过的感觉,以及随着高度的不断上升,视野逐渐开阔的震撼。
这些都是诗人在努力摆脱内心不适的过程中,外界环境给予他的直观感受。
“夕阳无限好”这一句是整首诗的高潮所在,也是情感转折的关键点。
“夕阳”作为自然景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美好但又稍纵即逝的象征。
诗人用“无限好”来形容夕阳,表达了他对这一刻美景的极致赞美。
在画面感的营造上,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万物都被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这种温暖而绚烂的色彩,与诗人之前内心的阴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仿佛在这一刻,所有的烦恼和不快都被这金色的光辉所融化。
“只是近黄昏”然而,诗人的赞美并没有持续太久。
他用“只是”一词将情感的转折表达得淋漓尽致。
夕阳虽好,但它也预示着白天的结束和夜晚的来临。
“近黄昏”不仅是对夕阳美景即将消失的无奈叹息,更是对人生美好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慨。
在这一句中,画面的色彩开始变得暗淡,那种夕阳下的金色光辉逐渐消退,被即将来临的夜晚所吞噬。
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精选5篇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篇一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乐游原》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乐游原》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乐游原》原文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翻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乐游原》注释1.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也就是说,乐游原本名“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 据葛洪《西京杂记》载,“乐游原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又“风在其间,长肃萧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为“怀风”,时人也谓之“光风”或称“连枝草”。
可见,玫瑰和苜蓿都是乐游原上有特色的花卉和植物。
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
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
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2.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3.意:感到4.不适:不悦,不快。
5.近:快要李商隐《乐游原》古诗鉴赏篇二李商隐《乐游原》古诗鉴赏作品介绍《乐游原》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106首。
原文乐游原作者:唐·李商隐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古诗绝句《登乐游原》译文及赏析古诗绝句《登乐游原》译文及赏析《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
此诗赞美黄昏前的绮丽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绝句《登乐游原》译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原文登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译文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赏析在此笔者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夕阳”一句,向来被认为是诗人对繁盛的唐帝国即将衰落之感叹。
大唐王朝繁盛一时,可如今就如同这夕阳般西下,好景不长。
故而这句诗长久以来是这样翻译的:“夕阳无限的美好啊!只不过已经快要落下了。
”李商隐身处的晚唐,总有一种极致奢华过后的颓废感,故而此诗理解为李商隐对唐帝国的感叹。
【乐游原】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乐游原李商隐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及注释】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今天到了傍晚时,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坐上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
这时望见将要落山的太阳,真是十分好看,可惜已近黄昏,不多时就要消灭了。
1、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也就是说,乐游原本名“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据葛洪《西京杂记》载,“乐游原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又“风在其间,长肃萧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为“怀风”,时人也谓之“光风”或称“连枝草”。
可见,玫瑰和苜蓿都是乐游原上有特色的花卉和植物。
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
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
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2、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3、不适:不悦,不快。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现自己的感受。
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
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
《乐游原》李商隐唐诗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
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乐游原》李商隐唐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乐游原⑴向晚意不适⑵,驱车登古原⑶。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⑷。
【注释】⑴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⑵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⑶古原:指乐游原。
⑷近:快要。
【白话译文】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创作背景】乐游原是唐代游览胜地,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
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
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这首《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程梦星《李义山诗集笺注》:“此诗当作于会昌四(844)、五年间,时义山去河阳退居太原,往来京师,过乐游原而作是诗,盖为武宗忧也。
武宗英敏特达,略似汉宣,其任德裕为相,克泽潞,取太原,在唐季世可谓有为,故曰‘夕阳无限好’也。
而内宠王才人,外筑望仙台,封道士刘玄静为学士,用其术以致身病不复自惜。
《乐游原》李商隐唐诗鉴赏【作品介绍】《乐游原》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作。
此诗赞叹傍晚前的旷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觉。
前两句点出登原旅行的原由:因为傍晚日暮心情不适,便驱车登上古原;后两句全力赞叹暮景之美:在夕阳余晖照射下,涂抹上一层金色的世界。
后两句诗向来交口称赞,其意蕴特别丰富,拥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全诗语言理解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邃,富于真理。
【原文】乐游原⑴向晚意不适⑵,驱车登古原⑶。
夕阳无穷好,不过近傍晚⑷。
【说明】⑴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朝长安城内陆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别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朝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 ;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逝世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
对此《关中记》有记录:“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⑵向晚:夜晚。
不适:不悦,不快。
⑶古原:指乐游原。
⑷近:快要。
【白话译文】夜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穷美好,只可是靠近傍晚。
【创作背景】乐游原是唐朝旅行胜地,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旧是京城人游乐的好去向。
同时因为地理地点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常常来此做诗抒情。
唐朝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向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即是此中之一。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只管他有志向,可是没法发挥,很不得志。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推选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获得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此后堕入牛李党争不可以自拔,在政界之中异样失落,这首《乐游原》正是他心境愁闷的真切写照。
程梦星《李义山诗集笺注》:“此诗看作于会昌四( 844 )、五年间,时义山去河阳退居太原,来往京师,过乐游原而作是诗,盖为武宗忧也。
武宗英敏特达,略似汉宣,其任德裕为相,克泽潞,取太原,在唐季世堪称有为,故曰 ‘ 夕阳无穷好 ’ 也。
李商隐《乐游原 / 登乐游原》译文及赏析《乐游原/ 登乐游原》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在此笔者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乐游原 / 登乐游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乐游原 / 登乐游原》唐代: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 / 登乐游原》译文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乐游原 / 登乐游原》注释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乐游原 / 登乐游原》赏析一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
“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
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
【经典诗句】李商隐 ? 乐游原,古诗的诗意,意思,赏析乐游原①向②晚意不适③,驱车④登古原⑤。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李商隐⑥注释①乐游原:游览地名,地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城南。
②向:临近。
③不适:不悦,不快乐。
④驱车:驾车。
⑤古原:指乐游原。
⑥李商隐(公元813-858年),唐代诗人,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解读翻译临近傍晚,觉得心情不好,驾着马车,登上了乐游原。
夕阳下的风景,无限美好,可惜接近黄昏,美好的时光太短暂。
赏析这首诗写了诗人傍晚登上乐游原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光阴消逝、难以建功立业的惆怅伤感的情怀。
诗人一开始就写出傍晚时心情很不愉快,哲理名言,于是驾车来到乐游原上,希望美丽的景色能排解心中的苦闷。
后两句写到了诗人的所见所感,“夕阳无限好”一句,展现了古原上的美好景色,气势苍茫,视野开阔,在夕阳的映照下,乐游原上的一切令人感动和陶醉。
但与此同时,诗人也由衷地感叹“只是近黄昏”。
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最后两句形象深刻,表达了人们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被广为传诵。
作业题这首诗里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美好的景物都不长久,那么,你知道的诗句里面有没有赞美夕阳的呢?如果有,找出来读一读。
扩展阅读乐游康在哪里?乐游原,是位于西安市南郊大雁塔东北部、曲江池北面的黄土台。
乐游原得名于汉代。
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秦汉时代,曲江池一带就以风景秀丽而负有盛名。
汉宣帝时,这里被称为乐游苑。
一次,汉宣帝带着许皇后出游至此,迷恋于绚丽的风光,以至于“乐不思归”。
后来在此处建有乐游庙,乐游原就以庙得名。
在唐代,乐游原是长安城的最高点,地势高而且平坦,是登高赏景的最佳之地。
太平公主曾在此添造亭阁,营造了当时最大的私宅园林太平公主庄园。
而现在,乐游原的南面有大雁塔、曲江池,上有青龙寺遗址,遗址内还建有空海纪念碑、纪念堂,种植着多株名贵?花,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去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李商隐《乐游原》
《乐游原》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导语】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号⽟溪(谿)⽣,⼜号樊南⽣,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诗⼈,和杜牧合称“⼩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与李贺、李⽩合
称“三李”。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都在家族⾥排⾏第⼗六,故并称为“三⼗六体”。
李商隐是晚唐乃⾄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学价值也很⾼。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些爱情诗和⽆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为传诵。
下⾯是为⼤家带来的李商隐《乐游原》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乐游原
唐代:李商隐
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羲和⾃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译⽂
万树上都有蝉在鸣叫,惊吓了河对⾯的虹彩,在乐游原⾥有阵阵的西风。
羲和驾着太阳车,⼀直到黄昏时分才停下来休息,不肯让这⼣阳结束,不肯让太阳掉头向东。
注释
乐游原:亦作“乐游苑”,古苑名。
隔岸:河的对岸。
羲和:古代神话中驾驭太阳车的神。
虞泉:亦作“虞渊”,传说为⽇没处。
《登乐游原》全诗及赏析【全诗】[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①乐游原:地名,在古长安南郊,因地势较高,在那里可以看到长安城全貌。
②向晚:傍晚。
③只是:只可惜。
【全诗赏析1】[2]向晚:傍晚。
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诗人观赏乐游原的自然景色,表现了好景不常的感慨与惆怅。
《诗境浅说续编》说:“诗言薄暮无聊,藉登眺以抒怀抱,烟树人家,在微明夕照中如天开***画;方吟赏不置,而无情暮景,已逐步逼人而来,一入黄昏,万象都灭,玉谿生若有深感者。
”明何焯又说:“迟暮之感,沉沦之感,触绪纷来,悲凉无限。
”(《唐宋诗举要》)宋杨万里说:“此诗忧唐祚将衰也。
”(《唐诗品汇》引)“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寥寥十字所构成的意象,有其丰富的内涵,它表现的是时光消逝、美景无常、江河滚滚永不再来的没落感,所以纪昀曰:“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
”(《李义山诗集汇评》)总之,它表现的是一种时代的悲凉之音。
【鉴赏导示】李商隐(812—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
他因受当时牛李***争的影响,被卷入旋涡,***治上受到排挤,一生不得志。
李商隐和杜牧齐名,是晚唐重要的诗人之一,为区别于李白,人称“小李”。
他的诗,多抒写时代乱离的感慨,个人心情的郁闷,意境朦胧,语言优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全诗鉴赏】这是一首登高遣怀诗,是典型的晚唐之音。
诗人在傍晚时分,感到心情不舒畅,于是驱车来到乐游原上,登高望远以求一解心中的郁闷之情。
夕阳下的万物都披上了绚丽的金光,那特殊的色调让诗人感动。
诗人看到这种景色,无限感慨:夕阳无限美好,但时光是留不住的,不一会儿这美景将会变成暮色。
诗人从大自然兴衰交替的现象中,感悟到应珍惜光阴,热爱自然。
同时又通过对特定环境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悲身世、叹国事、惋惜时光流逝的一种情绪。
这首诗虽只有短短二十个字,但内涵极其丰富,尤其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是对晚唐社会的真实写照。
李商隐《乐游原》的意思及赏析李商隐《乐游原》的意思及赏析乐游原1李商隐向晚意不适2,驱车登古原。
夕一陽一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乐游原:在长安城南。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2不适:不悦,不快。
无限:非常,表示程度深。
傍晚时心中有些不快,于是坐上马车,到乐游原散心。
从乐游原上望见将要落山的太一陽一,美丽动人,只可惜已近黄昏,不多时这美景就要消散了。
【惋惜之美】乐游原是古时候位于长安的一个景点,它地势高一耸、场景开阔,可以俯视整个长安城。
这里离南面的曲一江一芙蓉园和西南的大雁塔相距不远,相映成趣、景色宜人。
李商隐因为心情不愉快,就驱车登古原,在这里看见了夕一陽一西下的美景。
可以想象,映照在夕一陽一中的整个京都、大雁塔,该是多么的美丽。
这种美丽很快就要消失了,怎能不令人遗憾呢?真是“夕一陽一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赏析】描写乐游原的诗句有很多,李商隐在这里只用一句“夕一陽一无限好”笼统带过。
我们还可以看一下其他人的诗句:杜甫形容“乐游古园翠森森,烟绵碧草萋萋长”,唐彦谦形容“杏艳桃娇夺晚霞,乐游无庙有年华”,李频写春天的乐游原“无那杨花起愁思,漫天飘落雪纷纷”,而“爽气朝来万里清,凭高一望九秋轻”、“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则是秋天的乐游原。
你觉得哪一句更能吸引你去游玩呢?为什么?【启示】由于岳父王茂之参与“牛李一党一争”,李商隐也陷入纠纷中,在官一场失意,心情郁闷,于是借着惋惜黄昏的机会,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无奈。
光一陰一易逝,青春难再,就像夕一陽一落日中的美景一样,瞬间即逝。
李商隐做这首诗来铭记这一刻美景,我们用什么来铭记自己的青春的美好呢?。
《登乐游原》全诗及赏析《登乐游原》全诗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山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全诗】《登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①乐游原:地名,在古长安南郊,因地势较高,在那里可以看到长安城全貌。
②向晚:傍晚。
③只是:只可惜。
【全诗赏析1】[1]乐游原,在今西安市南,是唐代的游览胜地。
汉宣帝时在此建有乐游庙,距李商隐时代已九百年,所以诗中称为古原。
诗约作于会昌四年至五年。
当时唐王朝国运衰微,作者个人也沉沦失意。
李商隐(公元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开成二年进士。
少孤贫,受知于令狐楚,后来又成为王茂元的女婿,令狐与王分属于政治上对立的两党,他无端地被卷进两党斗争旋涡,一生困顿下僚,不受信用。
他怀有济世的政治抱负,不得施展才干,四十五岁郁郁而终。
他是晚唐杰出诗人,作品深沉含蓄,构思缜密,想象丰富,词藻华赡,善于用典,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七律的艺术成就最高,世称“七律圣手”,与杜牧并称“小李小杜”。
他的一部分作品表现出朦胧美,其中也有流于晦涩难解。
有《玉谿生诗集》、《樊南文集》及补编。
[2]向晚:傍晚。
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诗人观赏乐游原的自然景色,表现了好景不常的感慨与惆怅。
《诗境浅说续编》说:“诗言薄暮无聊,藉登眺以抒怀抱,烟树人家,在微明夕照中如天开图画;方吟赏不置,而无情暮景,已逐步逼人而来,一入黄昏,万象都灭,玉谿生若有深感者。
”明何焯又说:“迟暮之感,沉沦之感,触绪纷来,悲凉无限。
”(《唐宋诗举要》)宋杨万里说:“此诗忧唐祚将衰也。
”(《唐诗品汇》引)“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寥寥十字所构成的意象,有其丰富的内涵,它表现的是时光消逝、美景无常、江河滚滚永不再来的没落感,所以纪昀曰:“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
乐游原/登乐游原唐代: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标签哲理、唐诗三百首、早教古诗100首、惜时译文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注释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赏析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
“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
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
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关于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乐游原【唐】李商隐
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羲和①自趁虞泉②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曲江春望【唐】唐彦谦
杏艳桃光夺晚霞,乐游无庙有年华。
汉朝冠盖皆陵墓,十里宜春③汉苑花。
【注】①羲和:中国古代神话中驾驭太阳的神。
②虞泉: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日落处。
③宜春:汉代皇家园林,位于长安东南,唐时更名为“曲江池”,与乐游原相邻。
19.这两首诗歌,都写了一天中时刻的景色,都写到了长安城外的游览胜地—
—。
(2分)
20.这两首诗歌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19.黄昏/傍晚;乐游原
20.李商隐的《乐游原》主要运用了拟人/用典的手法,羲和驾驭太阳奔跑,于黄昏时、日落
处停步休息,不肯让夕阳掉头向东方升起,表现出对时光的留恋,传达作者因时光流逝而带来的迟暮之悲、无奈之感。
唐彦谦的《曲江春望》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将已化为陵墓的汉朝冠盖,与生命持久的杏桃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作者对繁华已逝、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