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曲江》全诗鉴赏
- 格式:docx
- 大小:20.22 KB
- 文档页数:5
李商隐描写爱情的诗词《暮秋独游曲江》鉴赏《暮秋独游曲江》唐·李商隐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译注】深深知道,只要身在人世,情意就地久天长永存。
可是,多少惆怅,只有那不尽的江水滔滔流去。
【赏析】李商隐妻子王氏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秋病故,此篇当为李商隐大中十一年(857)秋暮独游曲江之作。
此诗还有一段美丽感伤的爱情故事。
相传李商隐与王氏结合以前,曾有一恋人,小名叫“荷花”。
荷花天生丽质,清秀可人,心地善良淳朴;李商隐相貌出众,才华横溢。
两人情投意合非常恩爱。
后来“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回天无术,只能日夜在病榻前陪伴“荷花”。
随着病情的加重,一朵娇艳的“荷花”不幸早早地凋零了。
“荷花”的早逝,给诗人带来了无比沉重的打击。
后来诗人每见到湖塘里的荷花,心中便泛起阵阵忧伤,他自始至终也不能忘记那清秀美丽的“荷花”姑娘。
前两句所蕴含的绵绵深情推向无以复加的诗境。
元稹《离思·其四》里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也是同样的感慨,都是诗人对自我和爱情的证明,表达了对恋人的忠贞,李诗这一句显得更为沉痛哀绝。
末句,作者由情转景,他似乎在怅望水声,而不是在听水声,视听错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痛至极。
自古以来江水就是愁的代表,杜工部有“不尽长江滚滚来”,滚滚的长江水,是无尽的秋愁。
诗人表面写景,实际上还是写愁和悲,只不过是换了一种角度而已,一个直接,一个间接,一个明写,一个暗写,一个是直抒胸臆,一个寓情于景。
以景作结,诗虽然戛然而止,而情却如曲江流水,悠悠不尽,更加衬托了悲的无垠,情的绵长。
扩展阅读:李商隐的文学成就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
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高的成就。
它们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
李商隐最经典的10首古诗翻译及简析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唐代〕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
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简析:相见时难别亦难,说的是义山当时的处境艰难,离开徐州到长安后想进翰林院,向令狐綯说明此时,也就是找熟人走个后门,令狐陶升官之后,为了避嫌谢绝见客,致使义山处境尴尬,相见难,离别又不甘心,所以出此名句。
东风无力百花残,当时义山已经很大年纪,东风无回天之力挽救百花的凋零,映射自己留不住青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名句献给所有为理想奋斗终生之人。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和上句呼应,青春难留,云鬓斑白,蜡炬燃尽,月光甚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最后一句起死回生,由深深地“到死”“成灰”的绝望,到‘无多路’,可见作者还是对綯抱有希望,不肯决绝。
从现在来看,此诗不难看出也是写给令狐綯,希望他看到之后体会到自己的心情,也希望綯能感受到自己并没有绝望,而是继续等待綯这个救命稻草的帮助。
《无题》是一首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七言爱情诗。
全诗以“别”字为诗眼,整体氛围绵缈深沉而不晦涩,语言华丽又自然,情怀凄苦而不失优美。
全诗从头至尾都充满了痛苦、失望,但又缠绵、执着的情感。
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相互衔接,纵向地展现出这种情感的心理过程。
这首诗成功地再现了诗人心底深处的绵邈深情,情感联绵往复,细微精深,令人感动。
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全文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暮秋独游曲江》李商隐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赏析原诗是7言绝句,网上流传的这首长的仿古体诗应是后人创作,是古诗的句的堆砌,切勿混淆。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明。
天荒地变吾仍在,花冷山深奈吾何。
洗竹放教风自在,隔溪看得月分明。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
开帘一寄平生快,万顷空江着月明。
典故唐诗人李商隐是泾川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婿。
人称他是个多情郎,有多首荷诗赠予心上人。
世上争艳,万紫千红,为何李商隐如此钟情于荷花呢?原来,这其中还有一段美丽感伤的爱情故事。
相传李商隐与王小姐相恋结合以前,曾有一恋人,小名叫“荷花”。
荷花天生丽质,清秀可人,心地善良淳朴。
李商隐年青有为,相貌出众,才华横溢。
两人情投意合非常恩爱。
在“荷花”的陪读下,李商隐的才学进步很快,两人一起渡过了一段幸福甜蜜的时光。
就在李商隐快要进京赶考的前一个月。
“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回天无术,只能日夜在病塌前陪伴“荷花”。
随着病情的加重,一朵娇艳的“荷花”不幸早早地凋零了。
“荷花”的早逝,给诗人带来了无比沉重的打击。
后来诗人每见到湖塘里的荷花,心中便泛起阵阵忧伤。
他自始至终也不能忘记那清秀美丽的“荷花”姑娘。
《暮秋独游曲江》中:“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意思是说荷叶初生时相遇恋人,不久分离,春恨已生。
荷叶枯时恋人辞世,秋恨又成。
只要身在人世,对伊的情意,地久天长永存。
多少惆怅,只有那流不尽的江水声。
所以,“翠减红衰愁煞人”是面对荷花,写缅怀“荷花”的内心悲戚。
不论这个传说真实与否,多情文士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与荷花结缘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曲江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曲江二首》是因为仕途不得志而作,所以惜春、留春之情包含深广的社会内容,耐人寻味。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曲江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曲江二首唐代: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曲江二首》译文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且欣赏这即将消逝的春光,也不要害怕酒喝多了让人伤怀更多。
翡翠鸟在曲江上的楼堂上作巢,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今倒卧在地上。
仔细推敲事物的道理知道需要及时行乐,为什么要用浮名牵绊自己的一生。
每天退朝归来,都要典衣沽酒。
常常到曲江边举杯畅饮,尽醉而归。
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只看见蝴蝶在花丛深处飞来飞去,蜻蜓在水面慢慢的飞,时不时点一下水。
我要把话传给世人,希望人们与这样美好的春光共同流连享乐,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曲江二首》注释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候是游赏的好地方。
减却春:减掉春色。
万点:形容落花之多。
且:暂且。
经眼:从眼前经过。
伤:伤感,忧伤。
江上小堂巢翡翠巢翡翠:翡翠鸟筑巢。
苑边高冢卧麒麟苑:指曲江胜境之一芙蓉花。
冢:坟墓。
推:推究。
物理:事物的道理。
浮:虚名。
朝回:上朝回来。
典:押当。
债:欠人的钱。
行处:到处。
深深:在花丛深处;又可解释为“浓密的样子”。
见:现。
款款:形容徐缓的样子。
传语:传话给。
风光:春光。
共流转:在一起逗留的盘桓。
违:违背,错过。
《曲江二首》鉴赏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
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
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是著名游览胜地。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这两句是说,曲江上原来住人的小堂,如今,翡翠鸟竟在里边筑了巢,旁若无人的在里边自由自在地生活;远处苑边高大雄伟的陵墓前的石雕墓饰倒卧在地上,无人理睬。
景况何等荒凉,何等寂寞啊!经过安史之乱,曲江昔日的盛况远没有恢复。
触景伤情,寓情于景,引发出诗人无限的感慨,蕴含深广的社会内容,耐人寻味。
出自杜甫《曲江二首》之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注
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候是游赏的好地方。
一片花飞减却春减却春:减掉春色。
风飘万点正愁人万点:形容落花之多。
翡翠:指翡翠鸟。
麒麟:指陵墓前的石雕。
参考译文
落下一片花瓣让人感到春色已减。
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且看将尽的落花从眼前飞过,也不再厌烦过多的酒入口。
翡翠鸟在曲江上的楼堂上作巢,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今倒卧在地上。
仔细推究事物盛衰变化的道理,那就是应该及时行乐,何必让虚浮的荣誉束缚自身呢?
译文二
一片春花飞落,春随花落而渐去。
风吹落花万点,煞是愁人。
且看飞花随风飘去,不要因感伤太多而厌酒。
江边的明堂上有翡翠筑巢。
芙蓉苑边,有石麒麟卧在墓道旁。
细细想来,还是应该及时行乐,人生何必为浮名所累。
赏析。
曲江二首唐代: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减却春:减掉春色。
万点:形容落花之多。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且欣赏这即将消逝的春光,也不要害怕酒喝多了让人伤怀更多。
且:暂且。
经眼:从眼前经过。
伤:伤感,忧伤。
江上小堂巢(cháo)翡(fěi)翠,花边高冢(zhǒng)卧麒(qí)麟(lín)。
(花边一作:苑边)翡翠鸟在曲江上的楼堂上作巢,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今倒卧在地上。
巢翡翠:翡翠鸟筑巢。
苑边高冢卧麒麟苑:指曲江胜境之一芙蓉花。
冢:坟墓。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仔细推敲事物的道理知道需要及时行乐,为什么要用浮名牵绊自己的一生。
推:推究。
物理:事物的道理。
浮:虚名。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每天退朝归来,都要典衣沽酒。
常常到曲江边举杯畅饮,尽醉而归。
朝回:上朝回来。
典:押当。
酒债(zhài)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债:欠人的钱。
行处:到处。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只看见蝴蝶在花丛深处飞来飞去,蜻蜓在水面慢慢的飞,时不时点一下水。
深深:在花丛深处;又可解释为“浓密的样子”。
见:现。
款款:形容徐缓的样子。
传语:传话给。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我要把话传给世人,希望人们与这样美好的春光共同流连享乐,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风光:春光。
共流转:在一起逗留的盘桓。
违:违背,错过。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
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
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是著名游览胜地。
第一首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首联是说,落下一片花瓣让人感到春色已减。
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称赏心乐事了;但作者却别有怀抱,一上来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产生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李商隐《曲江》赏析《曲江》李商隐“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诗名《曲江》,“曲江”:(位于如今“西安”城区东南部,为唐代著名的曲江皇家园林所在地,境内有曲江池、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寒窑、秦二世陵、唐城墙等风景名胜古迹及历史遗存。
曲江流饮,杏园关宴,雁塔题名,乐游登高等在中国古代史上脍炙人口的文坛佳话均发生在这里。
)《曲江》这首诗讲的是“甘露之变”后的曲江。
取名“曲江”或者也有江山曲折的暗喻。
介绍一下“甘露之变”:【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27岁唐文宗不甘为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
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
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仇士良”发觉,双方激烈战斗,结果“李训”、“王涯”、“贾餗”su4、“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而灭门,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
史称“甘露之变”。
】皇帝唐文宗在“甘露之变”后被软禁。
我们来看原诗:“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字词典故“翠辇nian3”:是有翠羽的帝王车驾。
赏析李商隐说,在曲江这里,白天怎么也望不到遍插翠羽的皇帝车驾像平时那样经过。
到了子夜,整个曲江都空了,隐约听得到似乎有很多鬼在悲歌。
这里的“鬼”,指“甘露之变”前后被杀那些人的鬼魂。
(本来设想会不会指他们的家人,可是资料上写了“灭门”,所以还是指鬼魂。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字词典故“金舆”:帝王乘坐的车轿。
“玉殿”:传说中天界神仙的宫殿。
宫殿的美称。
(曹植《当车已驾行》“坐玉殿,会诸贵客。
侍者行觞,主人离席。
”)“下苑”:汉代的宜春下苑,在唐代就称“曲江”。
赏析李商隐说,皇上的车轿不再返回来欣赏那些倾国倾城的颜色。
而那仙宫般的玉殿却依然伫立在下苑那里,分流着曲江的水波。
深知身在情长在晚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深知身在情长在【译文】我深切地知道,只要此身还在,此情便永远长在。
【出典】晚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注:1、《暮秋独游曲江》李商隐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2、注释:曲江:即曲江池。
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唐高适《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诗:“南山郁初霁,曲江湛不流。
”春恨:犹春愁,春怨。
唐杨炯《梅花落》诗:“行人断消息,春恨几徘徊。
”生:一作“起”。
深知:十分了解。
汉扬雄《法言·问道》:“深知器械舟车宫室之为,则礼由己。
”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 3、译文1:荷叶初生时,春恨已生。
荷叶枯时,秋恨又成。
深深知道,只要身在人世,情意地久天长永存。
多少惆怅,只有那流不尽的江水声。
译文2:荷叶生时春恨也生,荷叶枯时秋恨已成。
深深知道此身还在,情也长在!惆怅眺望江头流水,浩浩波声! 4、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的曾祖父李叔恒,十九岁登科进士,位终安阳令,祖父李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
父亲叫李嗣。
李商隐出生时,其父李嗣正任获嘉县令。
三岁左右,李商隐随李嗣赴浙。
不到十岁,李嗣去世。
李商隐只得随母还乡,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
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
李商隐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曲江原文翻译及赏析曲江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7篇)曲江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曲江对酒杜甫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州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翻译】我还不想回去,我就想守着一江流水,就守着这座被战争浪费的皇家园林。
我想多坐一会儿,即便时间的移动,使豪华的宫殿的位置变得朦胧难测,我仍想多看看,桃花如何追逐白色的杨花,它们如何争着抛弃这个世界。
黄鹂和白色鸥鸟,比赛逃离。
我也是厌世者,早已失去朝见皇帝的胃口。
由于缺少异数,我纵酒,烂竽充之。
想隐居水边,可在水滨依然是王臣。
现在老了,还说什么“事了拂衣去”。
【赏析】诗人微官缚身,空怀报国之心,却无所作为,虚空寥落之际,将失望与忧忿寄托于花鸟清樽。
颔联描绘的是暮春景色、形神兼有、色香具备、生动传神,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空闲无事,留意花落鸟飞的懒散无聊的心境。
【阅读训练】1.杜甫,字子美,其诗作被称作“ ”。
(1分)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是一首咏史诗,首联“转”字写出时过境迁的意味。
B.颔联不仅上下句对仗,而且还有“当句对”,格律严谨。
C.颈联正话反说,尾联使用了“沧州”、“拂衣”等典故。
D.全诗感情浓烈,运思深刻,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3. 诗的第三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后来杜甫“自以淡笔改三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深得后人赞誉。
联系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4分)4.简析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5.“桃花细逐杨花落”一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
你认为这样修改之后好不好,为什么?【参考答案】1.(1分)诗史2.(3分)A3.(4分)改得巧妙、准确。
(1分)修改是把拟人改为白描。
(1分)从全诗看,作者表现的是因仕途失意而懒散无聊的心情。
用白描的手法,写桃花的“细逐”,杨花的“飘落”,正好衬出他枯坐江边、空闲无聊的心情。
(1分)用拟人的手法,显得过于恬适而富有情趣。
李商隐《曲江》全诗赏析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曲江李商隐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译文:不见平时皇帝幸会曲江的盛况,如今只能在半夜听到冤魂怨鬼的歌哭。
昔日宫妃陪同皇帝出游的热闹场景一去不复返,如今曲江流水依旧分波于玉殿。
甘露之变,朝臣如陆机之遇害;国祚衰颓,我亦有索靖暮年之叹也。
时局变化令人心摧,可是唐王朝的春天一去不返,更令人痛心。
题解:曲江,又称曲江池,在长安东南郊,是唐代长安最大的风景名胜区。
唐玄宗开元年间,这里非常繁华。
安史之乱后,曲江荒废了。
唐文宗想恢复盛唐时期的升平之状,于是在大和九年(835)二月重修曲江。
十月,在这里赐宴百官。
十一月,发生“甘露之变”,曲江的重修工作就此停止了。
唐文宗之时,宦官专权,他对此深恶痛绝,决心依靠宰相李训、凤翔节度使郑注等铲除宦官势力。
十一月的一天,李训谎称一棵石榴树上夜降甘露,是吉祥的预兆,企图在宦官仇士良等前往观看时,将其诛杀。
不料事败,仇士良挟持文宗,李、郑被杀,连未曾预谋的宰相王涯等也遭族灭,同时株连者千余人。
从此宦官更加胡作非为,风雨飘摇中的大唐王朝不可挽回地急遽败落下去。
曲江的兴废,和唐王朝的盛衰是密切相关的。
杜甫的《哀江头》曾借曲江的今昔之别来抒发国家残破的感伤。
李商隐有感于曲江的再度荒凉,于甘露之变后的第二年春天写下了这首诗,与其说是感叹曲江的衰败,不如说是感叹唐王朝的日落西山,带有浓重的悲怆色彩。
句解: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放眼望去,往昔帝王车驾临幸的盛况,再也看不到了。
曾经繁华绝代的曲江,已经一片荒凉,只能在夜半时听到冤鬼的悲号声。
“翠辇”,是帝王乘坐的车子,车盖上往往用翠羽做装饰。
“翠辇过”,代指甘露事变前唐文宗车驾出游曲江。
也有人认为是指当年唐玄宗时的情形,是对开元盛世的追忆,与今日王朝的没落形成鲜明对比。
曲江二首(其一)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这首诗作于乾元元年(758)暮春。
当时,唐军已经收复长安,唐肃宗与朝中文武也已回到京城,安史之乱正在渐渐平息,但这场浩劫给曲江带来的伤害仍然历历在目。
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
可是正值宦官李辅国擅权,杜甫虽为谏官,却被视为异己,受到排斥,因而心情极为烦闷,于是便借此诗伤春感时,慨叹春光易逝,人事无常,不必被荣辱穷达所累。
通过曲江的萧条,杜甫自然会想起唐王朝的沧桑变化;通过对曲江往日秀美风景的回忆,他也会联想到唐王朝昔日的辉煌繁华,同时也引发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思考。
因此,曲江这个意象,实际上融入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凝结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反思,由外在的自然景观,变成了内在的心灵需求,成为了一个既会勾起无尽愁绪又能给予暂时慰藉的地理符号。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在诗人眼里,春光似乎是万点花片组成,所以每落下一片花瓣,都要减掉一层春色。
如今,落花纷纷,万点飘零,更使人烦恼愁闷。
通过花的减少,诗人似乎将不可计数的春光实物化了。
开篇语奇而意远,好像很突兀,但是因为通篇的主旨就是惜春,所以起处正应如此。
历尽漫长的严冬,好容易盼到春暖花开,自是十分珍惜。
然而“一片花飞”,已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而“风飘万点”,正是残春景象,诗人如何不满腹怨愁!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眼看着花儿在一片一片飘落,枝上的残花即将告尽。
春天即将过去,心情怎能好。
于是,以酒浇愁,也不嫌酒多伤身,仍要情不自禁地继续喝。
颔联句法,新奇绝妙,诗意在每一句的前五字其实已道出,而耐人寻味的亮点,却恰恰在貌似无意的末二字。
前二联之中,迭用两个“花”字,而意不重复。
第一句写初飞,第二句写乱飞,第三句写飞将尽。
一片花飞,春残之始;风飘万点,春残欲尽。
自初飞,以至欲尽,无不经眼,面对这个过程,诗人的愁绪也逐步升级,故借酒以销愁。
曲江古诗词曲江古诗词1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译文翻译望不见平时帝王的翠辇经过,只能在夜半聆听冤鬼的悲歌。
宫妃金舆不返难见到倾城色,只有曲江的流水被玉殿分波。
临死时才想念在华亭听鹤唳,老臣忧念王室命运悲泣铜驼。
经过天荒地变虽使人心摧折,若比伤春的哀恸此意不算多。
注释解释曲江:即曲江池。
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秦为宜春苑,汉为乐游原,有河水水流曲折,故称。
隋文帝以曲名不正,更名芙蓉园。
唐复名曲江。
开元中更加疏凿,为都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曲江之隑州兮,望南山之参差。
”望断:向远处望直至看不见。
翠辇:饰有翠羽的帝王车驾。
子夜:夜半子时,半夜。
又是乐府《吴声歌曲》名。
悲歌:悲壮地歌唱。
金舆:帝王乘坐的车轿。
倾城色:旧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此指嫔妃们。
玉殿:宫殿的美称。
下苑:本指汉代的宜春下苑。
唐时称曲江池。
华亭闻唳鹤: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
铜驼:铜铸的骆驼。
多置于宫门寝殿之前。
天荒地变:影响巨大而深远的巨变。
指国家的沦亡。
折:摧折。
创作背景诗文赏析一开始就着意渲染曲江的荒凉景象。
这里所蕴含的并不是吊古伤今的历史感慨,而是深沉的现实政治感喟。
“平时翠辇过”,指的是事变前文宗车驾出游曲江的情景:“子夜鬼悲歌”,则是事变后曲江的景象,这景象,荒凉中显出凄厉,正暗示出刚过去不久的那场“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残酷事变。
在诗人的感受中,这场大事变仿佛划分了两个时代:“平时翠辇过”的景象已经成为极望而不可再见的遥远的过去,眼前面对的就是这样一幅黑暗、萧森而带有恐怖气氛的现实图景。
“望断”、“空闻”,从正反两个方面暗寓了一场“天荒地变”。
三、四承“望断”句,说先前乘金舆陪同皇帝游赏的美丽宫妃已不再来,只有曲江流水依然在寂静中流向玉殿旁的御沟(曲江与御沟相通)。
“不返”、“犹分”的鲜明对照中,显现出一幅荒凉冷寂的曲江图景,蕴含着无限沧桑今昔之感。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原文翻译及赏析暮秋独游曲江【唐】李商隐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古诗赏析与典故(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古诗赏析与典故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古诗赏析与典故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006李商隐七律《曲江》读记李商隐七律《曲江》读记(小河西)曲江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难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曲江即曲江池。
唐时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
安史之乱后荒废。
唐文宗颇想恢复升平故事,于大和九年(835)二月派神策军修曲江。
十月,赐百官宴于曲江。
甘露之变发生后罢修。
这首诗,作于事变后的开成元年(836)春天。
(应作于五言排律《有感二首》及七律《重有感》之后)。
首联: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望断:向远处望直至看不见。
《南齐书-苏侃传》:“青关望断,白日西斜。
”《在军中赠先还知己》(唐-骆宾王):“魂迷金阙路,望断玉门关。
”《孤雁》(唐-杜甫):“望断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翠辇:饰有翠羽的帝王车驾。
《云中受突厥主朝宴席赋诗》(隋-杨广):“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
”《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唐-苏颋):“御道红旗出,芳园翠辇游。
”《追赋画江潭苑》(唐-李贺):“行云沾翠辇,今日似襄王。
”子夜:夜半子时。
又指《子夜歌》。
《宋书-乐志一》:“《子夜哥》者,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
晋孝武太元中,琅邪王轲之家有鬼哥《子夜》。
殷允为豫章时,豫章侨人庾僧度家亦有鬼哥《子夜》。
”南朝乐府又有《子夜四时歌》,亦省作《子夜》。
《忆被牛相留醉州中》(唐-李绅):“银烛坐隅听《子夜》,宝筝筵上起春风。
”大意:远望曲江看不到文宗车驾出游曲江,只能在半夜空听鬼哭声。
(下句说的是甘露事变后荒凉凄厉的曲江。
暗示刚过去不久的那场“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残酷事变。
这就是《重有感》中的“昼号夜哭兼幽显”。
或《有感》中的:“谁瞑衔冤目,宁吞欲绝声。
”)颔联: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金舆:帝王乘坐的车轿。
《史记-礼书》:“人体安驾乘,为之金舆错衡,以繁其饰。
”《明皇回驾经马嵬赋》(唐-黄滔):“初其汉殿如子,燕城若讎,驱铁马以飞至,触金舆而出游。
古诗《暮秋独游曲江》李商隐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暮秋独游曲江》(唐代)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注释】
这首诗描写的是李义山与情人别离后,独自旧地重游的心情。
“在荷叶初生的春天,我和你偶然相遇。
但春愁已经隐隐而生。
在荷叶枯黄的秋天,别离的愁思,终于来临。
深深的知道,这份情将永远与自己同在,在怅惘中,只能独自站立江头,倾听那永不休止的流水声。
”
经过岁月的冲刷,时空的变迁,在一个暮春的时节,李商隐又旧地重游了。
虽然荷叶已枯,佳人已渺,但仍然挡不住他的依依眷恋,“深知身在情长在”,感叹自己的不能自拔,只能望穿秋水,怀着无限的怅惘,独自伫立在江头了。
荷花,家喻户晓,盛于夏而终于秋,高洁清雅,涤尽俗气,独标风神,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如一位身着白色长裙的少女,亭亭玉立,在水一方,“有风既做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令人不禁心生向往之情,怀想不已。
炎炎夏日,假如能遇上一池盛开的荷花,那是你的造化与缘份。
清风徐来,清香四溢,满眼是碧色的荷叶带给你心头的清凉,是素洁的荷花带给你心房的宁静。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李商隐《曲江》全诗鉴赏李商隐《曲江》全诗鉴赏《曲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
此诗概述曲江前后之事,运用子夜鬼歌、华亭鹤唳等典故,曲折地反映了甘露之变士大夫被宦官惨杀的政治现实,表现了作者内心极度的怆痛之情。
曲江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李商隐《曲江》注释】⑴曲江:即曲江池。
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秦为宜春苑,汉为乐游原,有河水水流曲折,故称。
隋文帝以曲名不正,更名芙蓉园。
唐复名曲江。
开元中更加疏凿,为都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曲江之隑州兮,望南山之参差。
”⑵望断:向远处望直至看不见。
《南齐书·苏侃传》:“青关望断,白日西斜。
”翠辇:饰有翠羽的帝王车驾。
唐李贺《追赋画江潭苑》诗之一:“行云沾翠辇,今日似襄王。
”⑶子夜:夜半子时,半夜。
又是乐府《吴声歌曲》名。
《宋书·乐志一》:“晋孝武太元中,琅邪王轲之家有鬼哥《子夜》。
殷允为豫章时,豫章侨人庾僧度家亦有鬼哥《子夜》。
”此处合用两意。
悲歌:悲壮地歌唱。
⑷金舆:帝王乘坐的车轿。
唐黄滔《明皇回驾经马嵬赋》:“初其汉殿如子,燕城若雠,驱铁马以飞至,触金舆而出游。
”倾城色:旧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此指嫔妃们。
⑸玉殿:宫殿的美称。
三国魏曹植《当车以驾行》诗:“欢坐玉殿,会诸贵客。
”下苑:本指汉代的宜春下苑。
唐时称曲江池。
唐韦应物《叹杨花》诗:“空蒙不自定,况值暄风度。
旧赏逐流年,新愁忽盈素。
才萦下苑曲,稍满东城路。
”⑹华亭闻唳鹤:西晋陆机因被宦官孟玖所谗而受诛,临死前悲叹道:“华亭(陆机故宅旁谷名)鹤唳,岂可复闻乎?”后以“华亭鹤唳”,为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
⑺铜驼:铜铸的骆驼。
多置于宫门寝殿之前。
西晋灭亡前,索靖预见到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叹息道:“会见汝在荆棘中耳!”⑻天荒地变:影响巨大而深远的巨变。
李商隐《曲江》全诗鉴赏
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曲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
此诗概述曲江前后之事,运用子夜鬼歌、华亭鹤唳等典故,曲折地反映了甘露之变士大夫被宦官惨杀的政治现实,表现了作者内心极度的怆痛之情。
曲江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李商隐《曲江》注释】
⑴曲江:即曲江池。
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秦为宜春苑,汉为乐游原,有河水水流曲折,故称。
隋文帝以曲名不正,更名芙蓉园。
唐复名曲江。
开元中更加疏凿,为都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曲江之隑州兮,望南山之参差。
”
⑵望断:向远处望直至看不见。
《南齐书·苏侃传》:“青关望断,白日西斜。
”翠辇:饰有翠羽的帝王车驾。
唐李贺《追赋画江潭苑》诗之一:“行云沾翠辇,今日似襄王。
”
⑶子夜:夜半子时,半夜。
又是乐府《吴声歌曲》名。
《宋书·乐志一》:“晋孝武太元中,琅邪王轲之家有鬼哥《子夜》。
殷允为豫章时,豫章侨人庾僧度家亦有鬼哥《子夜》。
”此处合用两意。
悲歌:
悲壮地歌唱。
⑷金舆:帝王乘坐的车轿。
唐黄滔《明皇回驾经马嵬赋》:“初其汉殿如子,燕城若雠,驱铁马以飞至,触金舆而出游。
”倾城色:旧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此指嫔妃们。
⑸玉殿:宫殿的美称。
三国魏曹植《当车以驾行》诗:“欢坐玉殿,会诸贵客。
”下苑:本指汉代的宜春下苑。
唐时称曲江池。
唐韦应物《叹杨花》诗:“空蒙不自定,况值暄风度。
旧赏逐流年,新愁忽盈素。
才萦下苑曲,稍满东城路。
”
⑹华亭闻唳鹤:西晋陆机因被宦官孟玖所谗而受诛,临死前悲叹道:“华亭(陆机故宅旁谷名)鹤唳,岂可复闻乎?”后以“华亭鹤唳”,为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
⑺铜驼:铜铸的骆驼。
多置于宫门寝殿之前。
西晋灭亡前,索靖预见到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叹息道:“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⑻天荒地变:影响巨大而深远的巨变。
指国家的沦亡。
折:摧折。
⑼伤春:为春天的逝去而悲伤。
一作“阳春”。
“伤春”一词,在李商隐的诗歌语汇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曾被他用来概括自己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这里特指伤时感乱,为国家的衰颓命运而忧伤。
【李商隐《曲江》白话译文】
放眼极望不见太平时皇帝车驾经过,空自在夜半时听到冤鬼的悲歌。
不再有御驾载来倾国倾城的美女,玉殿旁的御沟依旧分来下苑清
波。
那被杀的陆机回忆起华亭听到鹤唳,像临老的索靖为担忧王室而泪洒铜驼。
天翻地覆的巨变虽然已使人心摧魂折,比起伤春的悲恨这般感慨还未算多。
【李商隐《曲江》创作背景】
曲江是唐代长安最大的名胜风景区,“开元中疏凿为胜境……花卉环周,烟水明媚。
都人游赏,盛于中和上已之节”(康骈《剧谈录》)。
安史之乱后荒废。
唐文宗颇想恢复升平故事,于大和九年(835)二月派神策军修治曲江。
十月,赐百官宴于曲江。
甘露之变发生后不久,下令罢修。
李商隐这首诗,就是事变后第二年春天写的。
【李商隐《曲江》赏析】
曲江的兴废,和唐王朝的盛衰密切相关。
杜甫在《哀江头》中曾借曲江今昔抒写国家残破的伤痛。
面对经历了另一场“天荒地变”──甘露之变后荒凉满目的曲江,李商隐心中自不免产生和杜甫类似的感慨。
杜甫的《哀江头》,可能对他这首诗的构思有过启发,只是他的感慨已经寓有特定的现实内容,带上了更浓重的悲凉的时代色彩。
一开始就着意渲染曲江的荒凉景象。
这里所蕴含的并不是吊古伤今的历史感慨,而是深沉的现实政治感喟。
“平时翠辇过”,指的是事变前文宗车驾出游曲江的情景:“子夜鬼悲歌”,则是事变后曲江的景象,这景象,荒凉中显出凄厉,正暗示出刚过去不久的那场“流
血千门,僵尸万计”的残酷事变。
在诗人的感受中,这场大事变仿佛划分了两个时代:“平时翠辇过”的景象已经成为极望而不可再见的遥远的过去,眼前面对的就是这样一幅黑暗、萧森而带有恐怖气氛的现实图景。
“望断”、“空闻”,从正反两个方面暗寓了一场“天荒地变”。
三、四承“望断”句,说先前乘金舆陪同皇帝游赏的美丽宫妃已不再来,只有曲江流水依然在寂静中流向玉殿旁的御沟(曲江与御沟相通)。
“不返”、“犹分”的鲜明对照中,显现出一幅荒凉冷寂的曲江图景,蕴含着无限沧桑今昔之感。
文宗修缮曲江亭馆,游赏下苑胜景,本想恢复升平故事。
甘露事变一起,受制家奴,形同幽囚,翠辇金舆,遂绝迹于曲江。
这里,正寓有升平不返的深沉感慨。
下两联的“荆棘铜驼”之悲和“伤春”之感都从此生出。
第五句承“空闻”句。
这里用西晋陆机“华亭鹤唳”典故,用以暗示甘露事变期间大批朝臣惨遭宦官杀戮的情事,回应次句“鬼悲歌”。
第六句承“望断”句与颔联。
这里用西晋索靖“泣铜驼”典故,借以抒写对唐王朝国运将倾的忧虑。
这两个典故都用得非常精切,不仅使不便明言的情事得到既微而显的表达,而且加强了全诗的悲剧气氛。
两句似断实连,隐含着因果联系。
末联是全篇结穴。
在诗人看来,“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这场天荒地变──甘露之变尽管令人心摧,但更令人伤痛的却是国家所面临的衰颓没落的命运。
痛定思痛之际,诗人没有把目光局限在甘露之变这一事件本身,而是更深入地去思索事件的前因后果,敏锐的觉察
到这一历史的链条所显示的历史趋势。
这正是此篇思想内容比一般的单纯抒写时事的诗深刻的地方,也是它的风格特别深沉凝重的原因。
这首诗在构思方面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既借曲江今昔暗寓时事,又通过对时事的感受抒写“伤春”之情。
就全篇来说,“天荒地变”之悲并非主体,“伤春”才是真正的中心。
尽管诗中正面写“伤春”的只有两句(六、八两句),但实际上前面的所有描写都直接间接地围绕着这个中心,都透露出一种浓重的“伤春”气氛,所以末句点明题旨,仍显得水到渠成。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