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燃料乙醇补贴及未来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8
2024年玉米燃料乙醇市场调查报告1. 引言本报告对玉米燃料乙醇市场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
玉米燃料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燃料等领域。
本报告通过对市场规模、市场竞争、价格走势以及政策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投资者和相关利益方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2. 市场概况玉米燃料乙醇市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市场。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玉米燃料乙醇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并提供各种激励措施,推动了玉米燃料乙醇市场的扩大。
3. 市场规模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玉米燃料乙醇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市场规模从XX年的XX万吨增长到XX年的XX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XX%。
目前,玉米燃料乙醇市场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包括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
4. 市场竞争玉米燃料乙醇市场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
主要竞争者包括国内外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以及其他替代能源供应商。
由于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各企业都在积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开拓市场。
目前,市场上较为知名的玉米燃料乙醇生产企业有XX、XX等。
5. 价格走势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玉米燃料乙醇的价格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我们对近几年的市场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玉米燃料乙醇的价格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
这主要归因于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和市场需求的提升。
预计未来几年,价格将继续保持稳定上升的态势。
6.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玉米燃料乙醇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各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对玉米燃料乙醇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财政激励。
这些政策包括减税政策、补贴政策、产业规划等,有效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7. 总结综上所述,玉米燃料乙醇市场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竞争加剧,价格走势上升,政策环境积极。
投资者和相关利益方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抓住发展机遇,推动玉米燃料乙醇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乙醇燃料的政策法规和监管环境近年来,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抬头和能源紧缺的问题,乙醇燃料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乙醇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具有安全、环保、可持续等优点,已经被许多国家及地区作为替代传统燃料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关于乙醇燃料的政策法规和监管环境却涉及到许多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乙醇燃料的政策法规和监管环境,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一、政策法规1、国家政策法规乙醇燃料在我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关注和重视。
乙醇汽油已被列入《燃料标准》。
2017年,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提高燃料乙醇使用比例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到2020年燃料乙醇使用比例达到10%。
这一政策的出台对乙醇燃料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我国还对乙醇燃料加油站进行了补贴政策,鼓励企业的发展。
此外,我国还制定了《生物柴油推广和应用管理办法》等多项监管法规,保障了乙醇燃料的有序开发和使用。
2、地方政策法规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外,不同地区还有自己的政策法规。
例如,上海市制定了《关于促进乙醇汽油推广应用的实施方案》,对乙醇汽油推广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和支持。
浙江省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绿色能源汽车示范区建设的意见》,支持在示范区内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等绿色能源汽车。
这些地方政策法规对于促进乙醇燃料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监管环境1、标准与认证乙醇燃料的标准和认证是保障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国家对于乙醇汽油的质量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如乙醇体积分数、铅含量、挥发分、硫含量等,这些指标的执行需要通过检测认证来保证。
此外,还需要对生产、销售和加注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与管理,以确保乙醇燃料的质量和安全。
2、物流与配套设施乙醇燃料的物流与配套设施也是发展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乙醇燃料需要在短时间内运往加油站,同时配套设施也需要进行改造和建设。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加油站的建设和改造都给予了补贴,并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以保证乙醇燃料在物流与配套设施方面的应用和推广。
生物燃料是一种利用生物质资源制备的可再生能源,包括甲醇、乙醇、生物柴油等。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物燃料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备受关注。
政府在生物燃料产业方面出台了许多政策,以促进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和应用,使其成为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生物燃料甲醇、乙醇和生物柴油的政策进行介绍和分析。
1. 生物燃料甲醇的政策甲醇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燃料,在交通运输、民用加热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加快生物甲醇产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
对生物甲醇生产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减免企业所得税等。
对使用生物甲醇的企业进行奖励,鼓励企业在汽车、发电、化工等领域使用生物甲醇,促进生物甲醇的市场化应用。
政府还加大对生物甲醇生产技术开发和研究的资金支持,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加强创新,提高生物甲醇生产技术水平,推动生物甲醇产业的健康发展。
2. 生物燃料乙醇的政策乙醇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燃料,可用于汽油替代品、生物柴油添加剂等。
为了推动生物乙醇产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加大对生物乙醇生产企业的财政补贴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生物乙醇生产产能,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对购物和使用生物乙醇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增加生物乙醇的市场需求。
政府还加大对生物乙醇生产原料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增加玉米、小麦等生物乙醇生产原料的种植面积,保障生物乙醇生产原料的供应。
3. 生物柴油的政策生物柴油作为一种优质的清洁能源,具有较高的替代性和环保性,在交通运输、工业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促进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
对生物柴油生产企业进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增加生产投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对使用生物柴油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补贴和奖励,增加生物柴油的市场需求。
政府还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加大对生物柴油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生物柴油的品质和竞争力。
通过以上对生物燃料甲醇、乙醇和生物柴油的政策分析,可以看出政府重视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生物燃料产业发展的政策,以促进生物燃料产业的健康发展。
粮食制乙醇中国政策
粮食制乙醇是指利用农作物、谷物等粮食资源来生产乙醇。
在中国的政策上,
粮食制乙醇被认为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制乙醇的发展,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首先,
政府出台了鼓励农民种植生物质能源作物的政策,为农民提供了种植补贴和技术支持。
这样一来,农民种植了更多的甘蔗、玉米、红薯等作物,为粮食制乙醇的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料。
其次,政府对粮食制乙醇生产企业给予了税收优惠政策。
减免企业所得税、增
值税等税费,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刺激了粮食制乙醇企业的投资意愿。
此外,政府还建立了完善的监管体系,制定了严格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检测要求,确保粮食制乙醇的质量安全。
粮食制乙醇的发展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粮食制乙醇可以替代部分石
油燃料,缓解能源压力,降低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程度,提高能源安全性。
另一方面,粮食制乙醇的生产可以刺激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现代化。
然而,粮食制乙醇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粮食制乙醇生产对粮食资源
的消耗较大,可能会对粮食市场供应造成一定压力。
因此,政府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
其次,粮食制乙醇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废弃物和排放物,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综上所述,粮食制乙醇在中国政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的政策支持为粮食
制乙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未来,应继续优化政策措施,加强科研攻关,提高粮食制乙醇的生产技术水平,以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国内燃料乙醇的发展现状及展望王佳臻;赵广;郭旭青【摘要】综述了燃料乙醇的发展历程和产业政策、生产技术、市场现状,分析了燃料乙醇未来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期刊名称】《山西化工》【年(卷),期】2017(037)005【总页数】3页(P66-68)【关键词】燃料乙醇;产业政策;生产技术;市场【作者】王佳臻;赵广;郭旭青【作者单位】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化工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21;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化工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21;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化工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223.12+2综述与论坛我国乙醇消费主要集中在白酒、化工及医疗、燃料乙醇三大领域,其中,白酒占38%,燃料乙醇占33%,化工及医疗约占29%,燃料乙醇已成为仅次于白酒的主要乙醇消费领域。
所谓燃料乙醇是指水份小于0.8%且不可食用的变性无水乙醇,是由95%的乙醇进一步脱水并添加5%的无铅汽油或无铅的烃类等变性剂制得的[1]。
燃料乙醇既是一种清洁能源,又是一种良好的汽油增氧剂和辛烷值调和组分,而且乙醇调入汽油能有效降低汽车尾气一氧化碳含量,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我国燃料乙醇的发展起步于2000年,按照技术和工艺的发展进程,燃料乙醇可分为三代[2]:以玉米、小麦等粮食为原料生产的第1代粮食燃料乙醇;以木薯、甘蔗、甜高粱茎秆等经济作物为原料的第1.5代非粮燃料乙醇;以玉米秸秆等纤维素物质为原料的第2代纤维素乙醇。
2000年,在我国能源结构和存粮有待消化的基础上,国内计划推行燃料乙醇试点工作;2001年,首次批准建立4家乙醇企业,分别为中粮生化(安徽)股份有限公司、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吉林燃料乙醇公司、河南天冠集团[3]。
但因“与人争粮”矛盾突出,2006年后国家出台政策逐渐限制玉米乙醇的大规模推广,如表1所示,我国第1代粮食燃料乙醇发展高潮逐渐退去。
随后,“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多元化非粮可再生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路线备受关注,主要发展了以木薯、甘蔗、甜高粱茎秆等经济作物为原料的第1.5代非粮燃料乙醇,以及以玉米秸秆等纤维素物质为原料的第2代纤维素乙醇。
燃料乙醇的生产进展和应用摘要:乙醇是我国现今比较新型的一种节能燃料,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构成严重的污染,不过在乙醇制备过程中,由于其需求量较大,在制备过程中会涉及到化学工程的使用,这就需要工作人员熟练的掌握化学工程的内容和操作,明确其中的重点事项,以确保燃料乙醇制备的有效性。
讨论了目前其发展趋势和应用,旨在为燃料乙醇生产的产业化、经济化及可持续化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燃料乙醇;生产技术;应用一、燃料乙醇生产工艺概述燃料乙醇的生产方法主要分为化学法和生物法,化学法主要是乙烯路线和合成气路线,生物法主要是生物质原料通过水解发酵等工艺转化燃料乙醇,也称为生物乙醇。
生物发酵法是目前制取燃料乙醇最主要的方法。
生物乙醇的生产工艺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生物质原料,不同生物质原料的乙醇生产工艺不尽相同。
例如,利用含淀粉的生物质材料生产乙醇时,碾磨、液化以及糖化工艺必不可少;利用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乙醇时,预处理和水解为常用工艺;而用糖类物质生产乙醇时,碾磨、预处理和糖化工艺步骤就不需要进行。
此外,如果在反应过程混入了有毒物质,还需考虑添加解毒工艺。
二、燃料乙醇生产进展状况按照技术和工艺的发展进程,目前业界一般将燃料乙醇分为以下几类:以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原料的第 1代粮食乙醇;以木薯、甘蔗、甜高粱茎秆等经济作物为原料的第 1.5代非粮乙醇;以玉米芯、玉米秸秆等纤维素物质为原料的第 2 代纤维素乙醇以及以微藻中碳水化合物为原料的第3代微藻乙醇。
第 1 代和第1.5 代燃料乙醇均属于淀粉基乙醇。
第2 代纤维素乙醇使用纤维素物质为原料,经预处理后通过高转化率的纤维素酶,将原料中的纤维素转化为可发酵的糖类物质,然后经特殊的发酵法制造燃料乙醇,在技术上同粮食乙醇和非粮乙醇存在较大的差别,在原料上也脱离了农作物的范畴,而利用玉米芯、玉米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充分发掘生物质资源的价值,目前是燃料乙醇的新兴研究方向,并且已有国内企业规模化量产。
煤制⼄醇项⽬前期分析:政策和市场⽂/ 郭彦江晋煤集团煤化⼯研究院⼄醇(Ethanol),⼜称酒精,分⼦式C2H5OH,相对分⼦量46.07,是⼀种⽆⾊、透明、易挥发和易燃烧的液体,具有酒的⽓味和刺激性⾟辣味,能跟⽔以任意⽐例互溶,其蒸汽与空⽓混合能形成爆炸混合物。
⼯业⼄醇含⼄醇约95%,含⼄醇达99.5%以上的称为⽆⽔⼄醇,可作为燃料⼄醇。
燃料⼄醇经添加到汽油中进⾏调和后成为车⽤⼄醇汽油。
随着社会对环保的要求更加严苛,借鉴美国、巴西等国已⼗分成熟的⼄醇汽油推⼴政策与市场运⾏的经验,国家于2002年开始实施⼄醇汽油政策。
燃料⼄醇最初以粮⾷发酵⽣产燃料⼄醇,但由于粮⾷燃料⼄醇项⽬出现“与⼈争地、与地争粮”的现象开始被停批,以⾮粮原料⽣产燃料⼄醇项⽬逐渐发展起来,由于⾮粮燃料⼄醇成本居⾼不下以及国家政策补贴的取消,煤制⼄醇项⽬应运⽽⽣且发展迅速。
国内已建和新建的煤制⼄醇项⽬⼗多个,产能约400万吨,国内不少化⼯企业也有上煤制⼄醇项⽬的意愿,更加快了煤制⼄醇发展的步伐。
国内科研单位不断地研发新的技术路线来满⾜国内的⼄醇需求,但从⽬前已建成煤制⼄醇项⽬的运⾏情况来看,存在着⼯艺路线长、成本⾼、运⾏不稳定等问题。
据此,为探究煤制⼄醇项⽬的可⾏性,本⽂前期对国内外⼄醇⽣产企业进⾏调研,后期根据调研结果以及⼤量的⽂献分析,为企业上马煤制⼄醇项⽬提供参考。
⼀、政策分析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对⽯油等化⽯类能源的依赖程度,我国从2001年开始了以“陈化粮”为⽣产原料的燃料⼄醇⽯油替代的试点⼯作。
2002年,国家本着先试点后推⼴的原则,在河南、吉林、⿊龙江、辽宁和安徽五省进⾏封闭式车⽤⼄醇汽油使⽤试点⼯作。
2004年,试点区域进⼀步扩⼤,采取定点⽣产、定向流通的⽅式,并配合⼀定的财政税收价格政策。
2006年,“陈化粮”很快消耗完毕,国家发改委⽴即叫停⽟⽶制⼄醇项⽬,明确提出“因地制宜,⾮粮为主(不争粮、不争地)”的发展⽅向,不再增加以粮⾷为原料的燃料⼄醇⽣产能⼒,合理利⽤⾮粮⽣物质原料⽣产燃料⼄醇。
1.3 第2代燃料乙醇据统计我国目前农作物秸秆总产量约为7亿t ,其中可收集量约为4.5亿t ,但秸秆利用效率不高,如安徽省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约1亿亩,农作物秸秆常年可收集总量达4 800万t ,综合利用率81.45%,但产业化利用量仅占利用总量的21%。
以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等原料为主的第2代生物燃料乙醇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第2代燃料乙醇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等优点,将会是我国燃料乙醇产业化的主要方向[4-5],木质纤维素乙醇的生产工艺如图2所示。
1.4 第3代燃料乙醇技术第3代生物乙醇主要利用藻类生产,技术尚不成熟,还远未达到工业化生产水平。
该技术路线是利用藻类等高效光生物反应器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具有生产周期短、光合效率高、吸收大气中CO 2等优点,目前正处于研发起步阶段。
在工程藻株开发、有害生物污染控制、低能耗微藻收集、高抗逆性的菌种培育等技术有待突破[6]。
0 引言生物燃料乙醇已发展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循环经济、环境友好等优点。
2019年9月,我国有关国家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0年,乙醇汽油在全国实现全覆盖。
同时《方案》提出:到2020年建成我国第一座5万t/a 的纤维素乙醇示范工厂,到2025年实现纤维素乙醇技术全面工业化[1]。
1 我国燃料乙醇发展应用现状目前,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按原料来源可分为3代,分别为以玉米、小麦等、甘蔗、甜菜等原料的第1代燃料乙醇;使用木薯、甘蔗等非粮经济作物作为原料的第1.5代燃料乙醇;以农、林废弃物(秸秆等)为主要原料的第2代燃料乙醇和以微藻为主要原料的第3代燃料乙醇技术。
1.1 第1代燃料乙醇第1代燃料乙醇技术已比较成熟,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
随着国内储备陈粮减少,国家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已取消,且存在与民争粮等问题,尤其是近日与美国的贸易战加剧,国内玉米一度达到2400~2500元/t ,中国玉米供需情况及价格走势如图1所示,造成其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亏损的局面[2]。
2021年我国燃料乙醇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一、燃料乙醇生产现状燃料乙醇作为一种可降低环境污染和取代石油燃料的新型能源,被认为是一种绿色、低碳清洁的可再生燃料,与汽油有很好的相溶性。
乙醇汽油能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有害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帮助解决大气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缓解能源压力,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根据生产原料的不同,燃料乙醇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三大类:石油基乙烯水合法、煤基合成气法以及生物质法。
我国虽然石油、煤炭资源较为丰富,并且近年来在合成气制备乙醇的工艺技术有所突破,且生产成本较低,但为了避免能源危机且降低碳排放,目前只采用生物质法生产燃料乙醇。
具体到生物质燃料乙醇上来看,其生产技术基本分为四代,第一代就是以主粮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
目前,我国燃料乙醇的生产主要采取第1代技术,第2代燃料乙醇产业化过程艰难,虽已有多个项目在建或建成,但运行情况并不理想,其中玉米是国内生产燃料乙醇最重要的原料,玉米制作的燃料乙醇约占到国内燃料乙醇总产量的85%。
我国燃料乙醇的试用和推广工作始于“十五”计划期间,初期目的是为了处理因玉米收储政策而导致库存过多的“陈化粮”。
燃料乙醇生产行业长期整体处于亏损状态,主要依靠政府补贴来维持。
自2006年以后,库存粮问题已基本解决,相关补贴政策也因粮食安全的争议逐步取消,国家粮食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随后2017年9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十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扩大燃料乙醇的生产。
2018年我国燃料乙醇产量止跌回升,2019年产量进一步增长至284万吨,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三位。
2020年上半年由于公共卫生事件封锁交通导致燃料乙醇需求量下降,下半年的低油价也影响生物能源发展。
从长期来看,本着“不与人畜争粮,不与粮林争地”的原则将会长期制约现有燃料乙醇产能的进一步发展,另外食用与工业乙醇价格的上涨也将影响燃料乙醇产能的扩张。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06.12.14•【文号】发改工业[2006]2842号•【施行日期】2006.12.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能源及能源工业综合规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发改工业[2006]28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财政厅(局):我国以生物燃料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能源发展已开展5年,作为“十五”十大重点工程之一,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截止今年一季度,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5省及湖北、河北、山东、江苏部分地区已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替代普通无铅汽油,圆满实现了“十五”期间推广生物乙醇汽油的既定目标。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巴西、美国之后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和应用国。
近年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攀升和资源的日渐趋紧,石油供给压力空前增大,生物质产业的经济性和环保意义日渐显现,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积极稳步全面推进和发展生物能源产业的条件和时机日趋成熟。
同时,由于全球燃料乙醇需求不断扩大,造成我国乙醇供应趋紧,价格上涨。
今年以来,各地积极要求发展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建设燃料乙醇项目的热情空前高涨,一些地区存在着产业过热倾向和盲目发展势头。
目前,以生物燃料乙醇或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等名目提出的意向建设生产能力已超过千万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
为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按照系统工程的要求统筹规划发展生物燃料乙醇作为国家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政策性强,难度大,与市场发育关系紧密,涉及原料供应、乙醇生产、乙醇与组分油混配、储运和流通及相关配套政策、标准、法规的制定等各个方面,业务跨多个部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