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讲解教程文件
- 格式:ppt
- 大小:370.00 KB
- 文档页数:22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由于其分子或离子能够在水或其他溶剂中自由移动,而导致电流的传播。
与之相对的是非电解质,它是指在溶液中不能导电的物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特点、分类、应用和实验方法。
一、电解质1.1 特点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它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种。
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离解,如HCl,NaOH等,它们的分子或离子数与原时完全相同,能够导致非常好的电导率。
弱电解质在水中只部分离解,比如CH3COOH,NH4OH等,只有部分分子或离子能够在溶液中自由移动而导致电导率下降。
1.2 分类电解质可以按照离子或分子的种类进行分类。
按照离子的种类可以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按照分子的种类可以分为无机电解质和有机电解质。
无机电解质包括了化合物、酸和碱等物质,如NaCl、H2SO4、NaOH。
有机电解质则包括了能引起电离的有机化合物,如CH3COOH、C6H5NH3Cl等。
1.3 应用电解质在很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其中,电解质溶液在化学反应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电沉积、电析和电解等,电解质还广泛应用于涂料、纸张、储能器、蓄电池、电解质电容器、电镀等领域。
二、非电解质2.1 特点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不能导电的物质,也就是不会发生电离。
与电解质不同,非电解质在水或其他溶液中的分子是无电离的,因此溶液不能导电。
2.2 分类非电解质可以按照溶解度的大小进行分类,溶解度大的为易溶性非电解质,如甘油和乙醇等,溶解度小的为难溶性非电解质,如石蜡和氧化锌等。
2.3 应用非电解质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甘油、氯化钾盐水等,都是一些常见的非电解质水溶液。
此外,非电解质在化学反应中也有着一定的应用。
比如溶液中的氧气和萘,就是一些常见的非电解质物质。
三、实验方法确定一种物质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可以借助实验来进行。
电解质的电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1.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
2.知道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化合物的一种分类方法,理解其分类的依据是化合物能否电离。
3.知道根据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将其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4.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某些酸、碱、盐的电离,根据电离出的离子理解酸、碱、盐的通性。
自主梳理试验物质的导电性实验装置烧杯中物质现象NaCl固体灯泡不亮KNO3固体蒸馏水NaCl溶液灯泡亮KNO3溶液熔融NaCl灯泡亮熔融KNO31.导电原因分析:物质导电必须具有能__________、_______的粒子。
2.NaCl固体、KNO3固体不导电的原因是固体中含有阴、阳离子,但这些离子不能__________。
3.NaCl固体加入水中时,在__________的作用下,Na+和Cl-脱离固体的表面,进入水中,形成能够__________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NaCl溶液中插入电极,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分别向与电源_____极、_____极相连的电极移动。
4.NaCl固体受热熔化时,因温度升高,离子的运动加快,克服了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能够__________的Na+与Cl-,所以熔融状态的NaCl可以导电。
5.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_________叫做电解质。
6.化合物_________或___________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______。
1.自由移动带电荷2.自由移动3.水分子自由移动负正4.自由移动5.化合物6.溶于水受热熔化电离预习检测1.(2023年福建省宁德市上学期期中)在下图所示的装置里,若灯泡亮,广口瓶内的物质A可以是A.干燥的氯化钠晶体B.蔗糖晶体C.酒精D.氯化钠溶液【答案】D【解析】图示的装置里,若灯泡亮,则说明物质A导电,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的物质可导电,据此分析解答。
A项,干燥的氯化钠晶体虽由离子构成,但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导电,不符合题意;B项,蔗糖晶体属于有机物,由分子构成,不能导电,不符合题意;C项,酒精属于有机物,由分子构成,不能导电,不符合题意;D项,氯化钠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符合题意。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考点4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核心要点准确领会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内涵和外延。
能力构建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与联系前提条件实验条件现象实质电解质化合物水溶液中或熔融态下导电自身电离出离子非电解质化合物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自身不能电离出离子注意要点用“自身”能否电离,可确定是否为电解质二、电解质判断的三个角度1.从物质类别判断2.从物质性质看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导电,条件是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二者具备其一即可。
3.从是否自身电离看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时,电解质自身发生电离,有些非电解质如NH3、CO2等,溶于水也能导电,但都不是自身电离产生的离子。
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时要注意的四个“不一定”(1)不是电解质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基本前提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不一定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在水溶液里能导电;②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化合物只要具备其中一个条件即为电解质。
(3)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①金属也能够导电,但它们都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②电解质溶液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
(4)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不是电解质。
固态时不导电,但其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因而它们属于电解质。
深化理解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电解质应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
而Cu则是单质(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或金属),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2.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离子不是它本身电离出来的,而是与水反应后生成的,因此也不是电解质。
例如CO2能导电是因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
所以CO2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氨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同样道理)。
而H2CO3、H2SO3 、NH3·H2O是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观察、实验、交流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热情,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2)培养学生观察、全面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2)电解质的电离。
三、教学重点电解质的判断及其电离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四、教学难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绎法情境教学自主学习法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喝汤、喝饮料,这些小动作,其实是在无形地补充我们人体内的电解质。
电解质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我们剧烈运动或天气炎热会引起大量出汗,出汗流失了大量的电解质,比如Na+、K+、Cl-等,因此,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或从事剧烈运动的人们,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以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
【讲述】电解质与物质的导电能力有关。
在初中我们学过很多化合物可以溶解于水中,形成溶液。
这些溶液有的能够导电,有的不可以导电。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溶液的导电实验这个视频。
请同学们,边看边找出哪些物质可以导电,哪些物质不可以导电。
【播放视频】溶液的导电实验【讲解】通过视频我们知道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能够导电,蒸馏水、乙醇不能够导电。
【设问】那么,同学们,为什么有些物质可以导电,有些物质不可以导电呢?【思考回答】可能会回答:导电是因为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讲述】溶液可以导电是因为溶液中自由移动存在的离子.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溶于水之后,在水分子作用下能够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使溶液可以导电,而乙醇溶于水不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不能导电。
【设问】我们知道电解质与物质的导电能力有关。
那么,什么是电解质呢?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板书】一、电解质【讲述】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电解质非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本质区别溶于水或熔融时,自身能电离溶于水和熔融时,自身不能电离实例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等 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NH 3等33来的,而是H 2SO 4、NH 3·H 2O 电离出的,而且它们在熔融时也不导电,因此,它们都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
【思考】有关定义需要注意的问题:A .金属单质是不是电解质?B .NaCl 溶液可以导电,所以NaCl 溶液是电解质?C .CO 2水溶液可以导电,CO 2是不是电解质?D .电解质一定可溶?E .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会导电?F .有机化合物都不是电解质吗?<答案>A 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针对化合物来分类的。
BNaCl 溶液是混合物。
C 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电离出离子。
CO 2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是碳酸电离出了离子。
D BaSO 4、AgCl 等盐虽然不可溶,但在熔融状态下1.3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知识精讲能导电,属于电解质;E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任一条件下导电即可。
F有机物中的一些酸和盐是电解质。
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强电解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总结】三、电离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电解质导电的前提条件是——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电解质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是电解质导电的内因,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外因条件——溶于水或熔融态。
(1)我们把这种物质溶于水后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2)电离的表示——电离方程式①电离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A. 符合客观事实。
不能随意书写离子符号,离子所带电荷数必须等于该元素或原子团在该化合物中的化合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