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273.00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一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文分析了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教材内容。
该单元重点是识字,采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如韵语识字、看图识字、象形字识字和对对子识字等。
教材将识字放在拼音研究之前,符合学生的研究心理,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并有效突破拼读难点,使拼音研究事半功倍。
在教学上,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具体形象的直观手段,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同时,还要结合入学教育中的“讲故事”“听故事”和本单元后的“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和大人一起读故事,体验识字的价值。
本单元的教材内容包括《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口语交际:我说你做》《语文园地一》《快乐读书吧》。
教学重点是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并能熟练地朗读课文;能够根据汉字的直观性、象形性等特点
或借助图画识字;能正确书写汉字。
教学难点是能发现探究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并以此来识记汉字;能从生活中认识汉字。
建议在教学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研究。
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用自己最喜欢、最惯的方法认识汉字。
同时,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养成浓厚的识字兴趣。
课时分配如下:
天地人1课时
金木水火土2课时
口耳目2课时
日月水火2课时
对韵歌2课时。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ɑnɡ、enɡ、inɡ、onɡ》教材分析及相关素材一、教材内容解析本课有 5 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 4 个后鼻韵母和 1 个整体认读音节,配有一幅妈妈哄婴儿睡觉的情境图。
弯弯的月牙爬上了窗台。
屋里的墙上,猫头鹰形状的挂钟在嗒嗒嗒地走着;灯光下,妈妈坐在床上哼着歌,哄着怀里的婴儿。
图中的“床”和“窗”提示ɑnɡ的音,“灯”提示 enɡ的音,“婴儿”的“婴”和“猫头鹰”的“鹰”提示 inɡ和 yinɡ的音,“钟”提示 onɡ的音。
第二部分是声母与 4 个后鼻韵母的拼读,包括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
第三部分是词语。
3 幅情趣十足的插图表现了 3 种运动:游泳、骑自行车、打乒乓球,其中“车”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四部分是儿歌《两只羊》,其中 liǎnɡ、yánɡ、dōnɡ、shànɡ、ràn ɡ、tōnɡ、zhōnɡ、 yānɡ是本课新学的音节,“羊、走、也”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车、羊、走、也”以及要求书写的音节词“mínɡ liànɡ”。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后鼻韵母ɑnɡ、enɡ、inɡ、onɡ和整体认读音节 yinɡ,读准音,认清形。
2.正确拼读声母和ɑnɡ、enɡ、inɡ、onɡ组成的音节。
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音节词“mínɡ liànɡ”。
3.借助拼音,认读“游泳、骑自行车、打乒乓球”3 个词语;正确朗读儿歌《两只羊》。
4.认识“车、羊、走、也”4 个生字。
【教学重点】后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yinɡ的正确认读;声母和后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正确拼读。
【教学难点】后鼻韵母ɑnɡ、enɡ、inɡ和前鼻韵母ɑn、en、in 的发音辨析;后鼻韵母三拼音节的正确拼读。
三、与课文相关的素材1、前、后鼻韵母发音上的不同表现:(1). 舌位不同。
前鼻音,舌尖顶住上齿龈,不松动、后缩;后鼻音,舌头后部高隆起,舌根尽力后缩,抵住软腭。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分析及各单元教材分析一、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按照主题单元编排学习内容,在“我上学了”之后,安排了 2 个识字单元、 2 个汉语拼音单元和 4 个课文单元,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各有侧重。
教科书的开篇,从学生视角出发,以“我上学了”为主题,采用参与式和体验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安排“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和“我爱学语文” 3 个活动板块,引导学生顺利进行角色转换和身份认同,同时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初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汉语拼音共 2 个单元13 课,拼音与识字学词整合设计、同步进行。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精选学习内容,避免增加学习负担。
集中学习拼音之前,先安排 1 个识字单元,学习最简单的常用汉字,然后再系统学习拼音,由熟悉的语言带出拼音的学习,使拼音与识字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识字的编排遵循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300 个常用字(在课后以双横线标示),要求会写其中的100 个字(在课后以田字格标示)。
重视打好识字写字基础,结合识字,学习常用偏旁;结合写字,学习基本笔画和笔顺。
集中编排了 2 个识字单元,渗透汉字文化,体现汉字规律,着力于激发识字兴趣,指导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写字的编排体现书写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降低初入学的学习难度。
4 个课文单元大体围绕“自然”“想象”“儿童生活”“观察”等主题编排,共选编课文14 篇。
课文语言典范,难度适宜,内容富有童心童趣,贴近儿童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
思想内涵全面,蕴含着热爱祖国、关爱他人、友好相处、热爱科学等丰富的思想情感因素,亦有适应社会要求的时代精神;体裁多样,有趣味性、可读性和感染力;题材广泛,富有生活情趣和教育意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儿童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千世界。
教科书安排了一篇连环画形式的课文《小蜗牛》,不再全文注音,而只给少量难字注音,引导学生重视图画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学习借助图画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在阅读时尝试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发展阅读能力。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新教材解读本学期,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材正式亮相。
经过近五年的研发,材在大开本排版和水墨画插图方面进行了优化,更加美观大方。
在教材内容上,材有许多变化,包括调整教材板块、识字与拼音比重、选文内容和字种等方面。
首先,教材板块进行了调整。
原版教材第一单元是拼音教学,而新版教材第一单元则是识字教学。
这个改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连接儿童的学前生活,使识字难度低于学拼音的难度。
同时,新版教材的拼音教学由原来的4单元减少到目前的2单元,而识字则从原来的8课增加到现在的10课。
这样的调整体现了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并且明确了拼音为识字服务的定位。
其次,选文内容也进行了调整。
新版本教材共有14篇课文,保留了原来5篇课文,增加了9篇课文,如《秋天》、《江南》、《青蛙写诗》等。
选文突出了经典性和时代性,选用文质兼美、适宜教学的内容,同时按照“双线”组织单元教学,将“内容主题”和“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题设计之中。
最后,材将字种调换为儿童使用的高频字,如《小小的船》要求会写“月、儿、白、里”,而《画》要求会写“水、去、来、不”。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先学写高频字,容易而有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能够带动后面的研究。
总的来说,材的调整和减少并不意味着教学总量的减少,反而更加丰富和有效。
教师们应该准确把握材的特点,切实使用好材,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
改写建议:2、识字量减少为了降低初入学的难度,放缓研究进度,减轻学生负担,新版语文教材将识字量从原来的400个减少到300个,呵护孩子的研究天性。
三)、增1、增加了传统文化元素。
新版语文教材新增了《金木水火土》、《江南》、《春节童谣》、《剪窗花》等内容,这些精选的文本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2、语文园地增加了“识字加油站”和“和大人一起读”两个栏目。
新版语文教材的8个单元中,有6个“识字加油站”,通过多种方式教授生字,分担了课文识字的教学任务,共完成31个会认、6个会写的任务。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分析一、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按照主题单元编排学习内容,在“我上学了”之后,安排了2个识字单元、2个汉语拼音单元和4个课文单元,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各有侧重。
一年级作为小学入学的初始阶段,教材编排以学生视角出发,开篇加入了以‘我要上学了’为主题的学生喜悦的入学激情模块。
同时通过设计‘我是中国人’和‘我是小学生’的由大到小的角色定位,让小朋友明确了初步的身份认同。
之后的‘我爱学语文’模块进一步激发学生好奇学习和热爱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第一单元的识字模块更是以简单常用的汉字为铺路砖,通过学习生活中的常用字为下一章的拼音教学做铺垫,本着小学初学者对拼音的盲区,以简单常用汉字为引导,由熟悉的语言带出拼音的学习,使拼音与识字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识字的编排也是遵循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原则,本册学习主要重视打好识字写字基础,结合识字,学习常用偏旁;结合写字,学习基本笔画和笔顺。
4个课文单元大体围绕“自然”“想象”“儿童生活”“观察”等主题编排,共选编课文14篇。
课文语言典范,难度适宜,内容富有童心童趣,贴近儿童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
蕴含着热爱祖国、关爱他人、友好相处、热爱科学等丰富的思想情感。
二、各单元教材分析1、第一单元教材分析这是第一个识字单元,编排了《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对韵歌》《口耳目》《日月水火》5篇识字课,本单元重点是借助听读和联系生活经验来学习汉字。
通过汉字,学生认识到识字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学习过程中,他们能掌握象形字的特征,运用归类法对汉字进行识别。
本单元后的“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和大人一起读故事,以亲子阅读的倡导方式让孩子体验识字的乐趣和价值。
2、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第一个拼音单元,安排了8课拼音和1个语文园地,学习内容包括6个单韵母、23个声母和10个整体认读音节,每一节课文通过图文结合的动画展示,缓解了枯燥的拼音学习,使学生更易有兴趣学习。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是一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阅读习惯。
本教材以多元化的课文内容,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等各种语言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语言技能。
二、教材特点1. 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语文园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通过精心选取的故事、诗歌以及有趣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2. 规范性与启发性并重。
教材中的课文结构清晰,语言规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同时,教材也注重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实用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教材中的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主线,结合各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4. 典型性与个性化并重。
教材选取了一些能代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特点的典型作品,旨在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尊重;同时,也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情感。
三、教材内容分析《语文园地》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包含了多篇课文和相关的练习内容。
以下是对各单元主要内容的分析:1. 单元一:幸福的家庭该单元以幸福家庭为主题,让学生了解家庭的温暖与幸福,培养学生关心家庭、热爱家庭的情感。
2. 单元二:勤劳的小验收员该单元以小验收员为主线,让学生认识不同劳动岗位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勤劳、尊重劳动的态度。
3. 单元三:开心的农忙该单元以农忙为话题,让学生了解农村的生活场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心农民的情感。
4. 单元四:美丽的梦幻乐园该单元以梦幻乐园为主题,让学生进入想象的世界,感受美丽的乐园,培养学生遐想、创造的能力。
5. 单元五:神秘的诗篇该单元以诗篇为核心,让学生欣赏和朗读不同类型的诗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6. 单元六:自然的季节该单元以四季变化为主题,让学生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读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大家好!我交流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教学目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册教材按照主题单元编排研究内容,在“我上学了”之后,安排了2个识字单元、2个汉语拼音单元和4个课文单元,每个单元的研究内容各有侧重。
教科书的开篇,从学生视角出发,以“我上学了”位主题,采用参与式和体验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安排“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和“我爱学语文”3个活动版块,引导学生顺利进行角色转换和身份认同,同时体验语文研究的快乐,激发语文研究的兴趣,初步培养良好的研究惯。
汉语拼音共2个单元13课,拼音和识字学词整合审计、同步进行。
识字的编排遵循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300个常用字,要求会写其中的100个字。
重视打好识字写字基础,结合识字,研究常用偏旁;结合写字,研究基本笔画和笔顺。
教科书集中编排了2个识字单元,渗透汉字文化,体现汉字规律,着力于激发识字兴趣,指导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写字的编排体现书写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降低初入学的研究难度。
教科书放置了4个单元课文,大致围绕“自然”“想象”“儿童生活”“观察”等主题编排,共选编课文14篇。
第四单元“自然”为主题,课文《秋天》经由过程描写秋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情。
《小小的船》经由过程描画夜空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夜空的向往之情。
《江南》经由过程诗歌的形式,描写了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形,赞美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的豪情。
《四序》课文经由过程生动有趣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美丽景色,激起了我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第六组“想象”为主题,课文《影子》通过介绍影子和“我”总是形影不离,说明影子是“我”的好朋友。
《比尾巴》通过讲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和孔雀的尾巴的样子,告诉我们不同动物的尾巴是不一样的。
把握编写理念用好部编教材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编写意图解读及使用建议一、对这套教材的定位。
这套新的教材包括小学和初中两部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材,前面加上三个字“部编本”,全称就是“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主编温儒敏教授做了较详细地解释,这一版本的教材并不仅仅是挂了教育部的名儿,而是,编写过程是真正由教育部来抓的。
以往教材编制都由出版社来实施,请个主编,搭起班子,最多也就用一两年。
“部编本”却用了4年多。
这部教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饱含着中央领导层对小学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寄予的殷切希望,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审视这套教材,用好这套教材。
二、本套教材的意义我想摘录于漪老师的几段话回答这个问题:母语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智力的发展、素养的提高,关系到日后公民的素质,社会的文明程度,切不可掉以轻心。
记得德国纳粹头子、人类大灾星希特勒曾说过,“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消灭承载它的语言;要消灭这种语言,首先从他们的学校入手。
”中央领导指出,教材编写实质上就是国家行为。
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编写立意高,高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
这个“德”,包括了政治,但远不止政治,还有道德、理想、情操等诸多方面的“德”。
要处处考虑尽可能服务于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树立六种意识国家意识目标意识文体意识读书意识主体意识科研意识四、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有哪些变化(1)教材编写结构、顺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整体结构为:入学教育《我上学了》;集中识字两单元共10课;汉语拼音教学两个单元共13课;课文四个单元共14课。
中间穿插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内容。
比如入学教育,我上学了,由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体现出身份的认同以及角色的转换。
与以往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先学拼音再学汉字不同的是,此次部编语文教材打破传统,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
册教材解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时代的意义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新教材解读
各位尊敬的领导和老师们:
大家好!很荣幸坐在这里为大家解读部编版一年级语文的新教材。
还记得,去年9月开学初,学校组织一、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参加了部编版一年级教材的解读教研活动。
当时,听了郑老师对新教材的解读,让我对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结合自己对新教材的认识和学习,对新教材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下面就谈谈我对新教材的解读:
以一年级上册语文为例,纵观新教材的编排包括:入学教育3课,集中识字2个单元共10课,汉语拼音2个单元共13课,课文4个单元共14课,还有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阅读吧……书本最后一页的“常用偏旁名称表”,部分偏旁名称也略有修改。
总结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特点——守正出新。
对比原来的人教版,部编版在开本、内容编排、识字量等都有了修改。
具体如下:
(一)教材编写的总体特点:目标清晰便教宜学
1.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让语言教育、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为一体。
2.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文文体多样,导学功能清晰。
选文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童趣十足,可以唤起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
3.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重积累、重运用,体现了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4.促进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和生活延伸。
注重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和生活延伸,能够发挥老师的引导和家长的辅助作用,并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下面我就以一年级上册语文为例,说说各个板块的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包含6个方面:入学教育、识字、汉语拼音、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
一、入学教育:渗透核心价值,感受学习乐趣
《我是中国人》是告诉孩子身份的认同,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我是小学生》是做好幼小衔接,告诉孩子做一个小学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
《我爱学语文》帮孩子们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感受学习的快乐。
关于这部分的教学建议:主要是加强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包括:听讲、发言、纪律……
二、识字编写特点
1.先识字后学拼音,突显识字的地位
汉字是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而汉语拼音作为一个音符,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与使用,对小学生来说是件枯燥而困难的事。
先识字再学拼音,突显汉字的重要地位,基于汉字基础的幼小衔接,通过“高频字”、“熟识感”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更符合刚入学的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需求,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语文学习快乐。
2.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突显识字重点
以一年级上册为例:识字300个。
其中集中识字有识字(一)、识字(二)共90个,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加油站”:31个。
分散识字分布在汉语拼音有32个,课文有147个。
3.渗透传统文化,激发识字的兴趣
以国画、京剧为背景,以三字经、童谣、对韵等形式,表现传统蒙学和汉字文化。
4.丰富识字方法,灵活识记汉字
识字方法有:字理识字、传统蒙学识字、看图识字、事物归类识字、反义词识字、儿歌识字……
关于这部分的教学建议:准确把握识字的目标——只要求认,不要求写;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字理识字、儿歌识字……不同的字选择最好的识字方法;提倡在语境中巩固运用——降低难度,学生们能理解的语境;提倡分类指导,突破难点;激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说到识字,就要结合写字教学,一年级上学期要求书写100个常用字,合理安排顺序,从独体字到合体字,从简单到复杂。
要写的字都是课文中出现的字,但不一定是要认的字。
识字、课文后面要求写的字,呈现重点笔画书写的指导提示每个字的书写笔顺。
语文园地中安排“书写提示”栏目,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写字的规律。
关于写字教学建议:指导学生写好100个基本字,不要拔高要求。
切实做好写字指导:不是书法指导,首先是写正确、工整,然后是美观。
三、汉语拼音——融入故事情境,增强实践运用
它的特点是延后学习,主要让孩子适应课堂学习的方式,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借助汉字,逆向拼读。
对比人教版的课文,部编版的课文中字母的呈现改变了以往单幅图为主的方式。
将学习内容整合,融入意境优美的情境图之中,将学习情境化,充满故事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力,让拼音学习充满趣味性。
音节呈现改变以往射线形式展现拼读过程,而是以结果的形式并带调呈现。
这些音节都是联系生活,精选高频常用音节,运用组合排列,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练读。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
所以汉
语拼音教学:准确定位,不拔高要求。
拼音是拐杖,是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
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常用音节,正确抄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不听写,不默写,不给汉字注音。
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教学时间保证一个半月,倡导在识字、阅读、生活中不断巩固汉语拼音,不提倡汉语拼音教学一结束就进行“拼音过关”测试。
四、课文:
1.编写特点
(1)减少课文数量,精选课文内容。
选文四个标准:经典型、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时代性。
新选课文不少于40%
(2)双线组织单元,突显语文要素
课文包含了宽泛的内容主题:像第四单元是关于四季;第六单元是关于想象;第七单元涉及了儿童生活;第八单元则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这些课文的课后习题包含明晰的语文要素:细化语文知识能力要求。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因此,我个人觉得应该做到:(1)落实识字写字教学,夯实语文基础
一年级上册共有14篇课文:识字147个,写字56个。
教材特点:每课识字10个左右,在识字中提示重点学习的偏旁,多音字用蓝色标出。
每课写字4个左右,在写字中提示每个字的笔顺、重点学习的笔画。
建议老师们:正确把握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不要拔高要求;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有机结合,不断复现巩固;抓住重点的字词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在课文的阅读中猜读或理解字词。
(2)细读保留课文,明确不同版本的教学要求
(3)细读课后练习,厘清学习目标的层次
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分角色朗读。
又比如句段要求:认识标点,建立句子概念——认识自然段。
再如语言积累也逐层加深。
(4)指导学生学习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这里包括: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借助图画读课文,在图画帮助下猜读生字;联系生活读课文,把课文和生活有机联系。
五、语文园地的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
语言园地较之人教版有以下特点为:1.创新语文园地的栏目;2.加强字词句的运用;3.日积月累的古诗与课文的古诗相比,教学要求的不同;4.加强课外阅读
六、口语交际
1.教材特点: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我说你做》,第四单元《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第八单元《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把口语交际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
2.教材中用“小贴士”的方式呈现口语交际的要求
第一单元:我说你做——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
注意听别人说话。
第四单元:我们做朋友——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
第六单元:用多大的声音——有时候要大声说话。
有时候要小声说话。
第八单元:小兔运南瓜——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
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1)创设真实交际情境,激发交际兴趣;(2)在交际中进行指导,力求一课一得;(3)增强交际的自信心,强化在日常学习活动中的交际意识
新教材、新内容,新要求、新挑战。
我们一定要借助这个机会,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实践,这样做不但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更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