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14 MB
- 文档页数:38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两个主要分支,它们分别负责调节机体在应激状态和平静状态下的生理功能。
交感神经是机体应激响应的主要调节系统。
当我们面临危险或压力时,交感神经被激活,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等应激反应。
此外,交感神经还能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提高身体的应激耐力和反应能力。
交感神经还能促进肠道的蠕动,减少胃肠道的消化吸收,使得血流优先分配到肌肉和大脑等需要更多氧气和营养物质的组织。
副交感神经则起到平衡作用,使机体恢复到安静和平衡状态。
当应激因素解除或消失时,副交感神经被激活,使心率降低、血压下降、血糖降低等,使机体达到平静和放松状态。
副交感神经还能刺激胃肠道分泌和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此外,副交感神经还能促进脑血管扩张,增加脑部的血液供应。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作用,通过平衡调节机制使机体在应激和平静状态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这种平衡调节有助于维持机体的稳定和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当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失调时,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异常、消化系统功能障碍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保持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对维持健康至关重要。
神经节-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神经节神经节是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在中枢以外的周围部位集合而成的结节状构造。
表面包有一层结缔组织膜,其中含血管、神经和脂肪细胞。
被膜和周围神经的外膜、神经束膜连在一起,并深入神经节内形成神经节中的网状支架。
由节内神经细胞发出的纤维分布到身体有关部分,称节后纤维。
按生理和形态的不同,神经节可分为脑脊神经节(感觉性神经节)和植物性神经节两类。
脑脊神经节在功能上属于感觉神经元,在形态上属于假单极或双极神经元。
植物性神经节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
交感神经节位于脊柱两旁。
副交感神经节位于所支配器官的附近或器官壁内。
在神经节内,节前神经元的轴突与节后神经元组成突触。
神经节通过神经纤维与脑、脊髓相联系。
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对循环系统的作用:皮肤和横纹肌以及腹腔脏器的血管只接受交感神经的支配,冠状循环以及脑循环的血管都同时接受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神经纤维,因此,刺激交感神经一般可使周围动脉收缩,而在去除交感神经后可使周围动脉扩张。
治疗周围血管疾患,施行交感神经切除术,即以此为依据。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交感神经对胃肠道的作用主要是抑制,使蠕动减慢,但当胃肠紧张性太低或不活动时,交感神经冲动则可以提高并兴奋之。
对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交感神经的作用甚不一致,对胰和唾液腺虽可促进其分泌,但因此部的血管收缩而分泌不明显,对胃液则阻止其分泌。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交感神经兴奋时,对小支气管主要为抑制其平滑肌的活动,因而使小支气管扩大,空气出入畅通。
气喘患者在注射麻黄素等制剂后得到暂时缓解,即因此故。
(4)对泌尿系统的作用:交感神经的作用能使膀胱壁松弛,内括约肌收缩,因而阻止小便排出。
此外,在生殖系统中对女性子宫平滑肌,对男性射精管和精囊的平滑肌等都有调节作用。
副交感神经系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由脑干和脊髓发出神经纤维到器官旁或器官内的副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体,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CHAPTER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负责整合和处理各种信息,控制机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连接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分,传递感觉和运动信息。
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030201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根据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神经元的分类包括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以及突触后膜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
突触传递的过程神经元与突触传递1 2 3包括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它们在突触传递中起关键作用。
神经递质的种类根据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特性可分为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偶联型受体和酶联型受体。
受体的类型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可改变受体的构象或激活相关酶,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效应。
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神经递质与受体CHAPTER感觉器官与感受器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受器类型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等感受器的生理特性适应、换能、编码等听觉传导通路耳蜗→ 听神经→ 脑干听觉传导通路→ 大脑皮层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放射→ 大脑皮层触压觉传导通路外周触压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丘脑→ 大脑皮层痛觉传导通路外周痛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丘脑→ 大脑皮层温觉传导通路外周温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丘脑→ 大脑皮层感觉传导通路感觉中枢及感觉整合感觉中枢大脑皮层的感觉区,包括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感觉整合多种感觉信息在大脑皮层的整合,形成对外部世界的整体感知感觉剥夺与感觉过敏感觉剥夺指长时间缺乏某种感觉刺激,导致相应感觉能力下降;感觉过敏指对某种感觉刺激过于敏感,产生不适或疼痛等异常感觉。
CHAPTER03运动单位与肌纤维类型关系不同运动单位包含的肌纤维类型不同,影响肌肉收缩特性。
课件•神经系统概述•感觉功能•运动功能•自主神经功能目录•高级神经功能•神经系统疾病与功能障碍01神经系统概述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负责整合和协调全身各部位的活动。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连接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位,传递信息。
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030201神经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神经元与突触传递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
突触传递的过程包括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等步骤。
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通过改变膜电位和离子通透性实现,影响神经信号的传递。
03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相互作用通过特定的结合位点实现,影响神经信号的传递和细胞的生理功能。
01神经递质的种类与功能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等,参与不同的生理过程,如运动控制、情绪调节等。
02受体的类型与作用包括离子通道型受体、G 蛋白偶联型受体等,与神经递质结合后引发细胞内的生理反应。
神经递质与受体02感觉功能感觉器官与感受器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受器类型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等感觉传导通路特异性传导通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非特异性传导通路痛觉、温度觉、触觉等感觉中枢与感觉整合感觉中枢大脑皮层的感觉区感觉整合多感觉信息的整合与处理03运动功能运动单位与运动神经元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
运动神经元位于脊髓前角和脑干运动神经核内的神经元,其轴突构成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形成运动终板支配骨骼肌。
运动传导通路起自大脑皮质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及其轴突构成的下行传导束。
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
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及其下行纤维(锥体束)和脊髓前角细胞构成。
除锥体系以外的所有控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下行传导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