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铅铬铜铁锌锰钙的测定
- 格式:pdf
- 大小:55.19 KB
- 文档页数:2
土壤和沉积物铜、锌、铅、铭、镇的测定
1.摘要:
铅铭镇不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元素,铜、锌虽然是植物生长元素,但是过量也会妨碍植物生长;这些金属元素被植物富集,通过食物链蓄积在人体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2.参考标准:HJ 491-2019《土壤和沉积物铜、锌、铅、银、铭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仪器与试剂
仪器:
仪器:TOPEX+微波消解仪转子:GT-400转子G-400智能控温电加热器
试剂:硝酸(优级纯)氢氟酸(优级纯)高氯酸(优级纯)
4.步骤
4.1称取样品0.2g (精确至U 0.0001g),依次加入硝酸、氢氟酸,摇匀,装好消解罐。
4.2空白对照加相应的试剂4.3按照下列程序进行微波消解
1.4待冷却完成后,打开消解罐,加入1ml高氯酸,将消解罐置于G-400智能
控温电加热器中180C。
赶酸至近干。
1.5赶酸完成后,用纯水定容至50ml。
5.测试数据
.结论上海屹尧TOPEX+全能型微波化学工作平台配合使用GT-400转子,采用先进的全罐测
温红外技术和定量泄压技术,保证了消解安全和精确地控制,它的高温高压的消解条件可以大大提高消解效率,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能很好的消解土壤样品。
土壤2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
土壤2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是土壤化学分析的关键内容之一。
这些金属元素包括铜、锌、铁、铅、镉、汞等,是土壤中主要的污染物之一。
针对这样的情况,科学家们开发了许多方法来准确测定土壤中的金属
元素,以便更好地监测和维护土壤的质量。
测定土壤中金属元素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有原子吸收光
谱法、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高灵
敏度、准确性高、可重复性好等特点,能够满足针对不同土壤类型和
金属元素的测定需求。
测定的过程需要先收集土壤样品,并进行颗粒分析和表面处理。
接着,根据不同的金属元素特性,使用适当的分析仪器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
和测量。
最后,分析仪器所得的数据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
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土壤中存在金属元素的含量一般都比较低,因此测定过程需要十分
谨慎和精确。
同时,不同土壤类型和采集方式也可能影响到测定结果,因此需要加强质量控制,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土壤2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是土壤化学分析的重要环节之一。
科
学家们为此开发了许多方法和技术,以便更好地监测和维护土壤的质量,保护人类和环境的健康。
土壤有效态铜、锌、铁、锰的测定(DTPA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ICP法)方法提要:用pH7.3的DTPA-TEA-CaCl2缓冲溶液作为浸提剂,螯合浸提出土壤中有效态锌、锰、铜、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其中DTPA为螯合剂,氯化钙能防止石灰性土壤中游离碳酸钙的溶解,避免因碳酸钙所包蔽的锌、铁等元素释放而产生的影响。
三乙醇胺作为缓冲剂,能使溶液pH保持7.3左右,对碳酸钙溶解也有抑制作用。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pH大于6的土壤有效态铜、锌、、铁、锰的测定。
试剂和溶液:DTPA浸提剂[c(DTPA)=0.005mol/L,c(CaCl2)=0.01mol/L,c(TEA)=0.1mol/L,Ph7.30]:称取1.967g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溶于14.92g(约13.3mL)三乙醇胺(TEA)和少量水中;再将1.47g氯化钙(CaCl2·2H2O)溶于水后,一并转入1L容量瓶中,加水至约950mL;在酸度计上用1:1盐酸溶液(约8.5mL)或1:1氨水调节pH至7.3,用水定容,贮于塑料瓶中。
此溶液可保存几个月,但用前需校准pH。
铜标准贮备液[p(Cu)=1000u g/mL]:称取1.000g金属铜(优级纯),溶解于20mL1:1硝酸溶液(加热溶解),移入1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
或用硫酸铜配制:称取3.928g硫酸铜(CuSO4·5H2O,未风化),溶于水中,移入1L容量瓶中,加5mL1:5硫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
铜标准溶液[p(Cu)=100u g/mL]:吸取铜标准贮备液10.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
锌标准贮备液[p(Zn)=1000u g/mL]:称取1.000g金属锌(优级纯),溶解于30mL1:1盐酸溶液(加热溶解),移入1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
或用硫酸锌配制:称取4.398g硫酸锌(ZnSO4·7H2O,未风化),溶于水中,移入1L容量瓶中,加5mL 1:5硫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
土壤有效态锌、锰、铁、铜测定
1、测定方法
DTPA液浸提,原子吸收测定法
2、技术要点
1)试剂的配制
A.DTPA浸提剂(0.005mol•L-1 DTPA-0.01mol•L-1 CaCl2-0.1mol•L-1 TEA,pH7.3):称取1.967gDTPA(二乙三胺五乙酸,AR)溶于14.92g(13.3ml)TEA(三乙醇胺,AR)和少量水中,再将1.47g结晶氯化钙(CaCl2•2H2O,AR)溶于水中,一并转至1L的容量瓶中,加水至约950ml,摇匀,将溶液于pH计上用(1+1)HC1或(1+1)氨水调节溶液的pH为7.3,加水定容至刻度,充分摇匀后备用。
该溶液几个月内不会变质,但用前应检查并校准pH。
B.DTPA提取是一个非平衡体系提取,提取条件必须标准化。
包括土样的粉碎程度、振荡时间、振荡频率、提取液的酸度、提取温度等。
所以DTPA提取液的pH应严格控制在7.3,为准确控制提取液的酸度,在调节溶液pH时使用酸度计校准。
2)样品的测定
A.准确称取过2mm孔径塑料筛的风干土样5.00g于180ml的具塞塑料振荡瓶中,加入25.0mlDTPA浸提剂,盖紧盖子,于往返式振荡机上振荡1h(振荡频率为180r•min-1 ),取出立即过滤于25ml的比色管中,滤液即为待测液。
B.在测试完标准系列后,在不改变仪器条件的情况下,首先测试国家标准液,国家标准液的实测值在允许误差范围后,进行待测液的测定,若待测液的浓度超过标准系列最高点时,必须将待测液稀释后再测定。
稀释时应用DTPA浸提剂稀释,以保持基体一致,并在计算时乘和稀释倍数。
土壤和沉积物1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金属元素是环境科学研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这些金属元素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土壤和沉积物中常见的1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和其在环境中的意义。
一、土壤和沉积物中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土壤和沉积物中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种方法。
化学分析方法是最常用的金属元素测定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将金属元素与其他成分分离,并通过重力、电位差或滴定等方法测定金属元素的含量。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酸溶法、碱溶法和氧化法等。
仪器分析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金属元素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各种仪器设备(例如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对样品进行分析,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金属元素的含量。
二、土壤和沉积物中常见的12种金属元素1. 铁(Fe):铁是土壤和沉积物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之一,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起着重要作用。
2. 铜(Cu):铜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含量较少,但对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有一定影响。
3. 锌(Zn):锌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过量的锌会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4. 镉(Cd):镉是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之一,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较高的毒性。
5. 铅(Pb):铅是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常见重金属元素,来源主要是工业废弃物和汽车尾气等。
6. 砷(As):砷是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有毒金属元素之一,主要来源是煤矿、冶炼和农药等。
7. 汞(Hg):汞是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有毒金属元素之一,主要来源是煤矿和工业废水等。
8. 铝(Al):铝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含量较高,但过量的铝会对土壤和水体产生不良影响。
9. 镍(Ni):镍是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常见金属元素之一,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质量有一定影响。
10. 锰(Mn):锰是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微量元素之一,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过程有重要影响。
11. 铬(Cr):铬是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之一,主要来源是工业废水和废弃物等。
土壤中重金属全量测定方法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大于5的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铜、铅、锌、镉、铬、镍、汞等元素。
这些重金属对人类和环境都有较高的毒性,因此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准确测定对环境保护和农产品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土壤中重金属全量测定方法。
1.原子吸收光谱法(AAS):AAS是一种常用的重金属分析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重金属原子对特定光波的吸收来测定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
它具有检测限低、准确性高的优点,可以同时测定多个重金属元素。
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ICP-AES是一种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的重金属分析方法,可测定多种重金属元素。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溶解在酸中,利用高温等离子体激发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产生特征光谱,然后通过光谱仪测定其相对强度来计算重金属含量。
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ICP-MS是一种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重金属分析方法,具有非常低的检测限。
它通过将样品溶解成离子态,并利用质谱仪测定不同原子质量的离子信号来测定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4.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XRF是一种非破坏性的重金属分析方法,可同时测定多个元素。
该方法通过将高能量X射线照射样品,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吸收部分射线并重新发出特定能量的荧光X射线,然后通过测定荧光X射线的能量和强度来计算重金属的含量。
5.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FAAS是一种常用的重金属分析方法,适用于铜、铅、锌等元素的测定。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喷入火焰中,利用重金属原子对特定光波的吸收来测定重金属的含量。
6.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GFAAS是一种常用的重金属分析方法,适用于镉、铅等微量元素的测定。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溶解在酸中,然后在石墨炉中蒸发溶液,最后利用重金属原子对特定光波的吸收来测定重金属的含量。
总而言之,土壤中重金属全量测定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并结合不同方法的优点进行分析,以获得准确的重金属含量数据。
土壤重金属检测标准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土壤重金属的检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土壤重金属检测的标准,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进行准确的检测工作。
一、土壤重金属的危害。
土壤中的重金属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废气排放、农药、化肥等,长期积累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对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进行准确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壤重金属检测标准。
1. 检测项目。
土壤重金属检测的主要项目包括砷、镉、铬、铜、镍、铅、锌等重金属元素。
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和用途,检测项目也会有所不同。
在进行检测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检测项目。
2. 检测方法。
目前,常用的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3. 检测标准。
土壤重金属的检测标准通常由国家环境保护部门或相关行业标准制定,标准中包括了不同土壤类型和用途的重金属含量限量要求。
在进行检测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三、土壤重金属检测的意义。
准确的土壤重金属检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污染的程度,为环境治理和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也可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减少土壤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结论。
土壤重金属检测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预防和治理土壤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土壤重金属检测的标准和意义,提高对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视和认识。
总之,土壤重金属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界能够加强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和治理工作,共同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和健康。
土壤重金属测定方法土壤是一种自然资源,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土壤中存在着一些重金属元素,如铅、镉、铬等,它们在一定浓度下对植物和人体健康有害。
因此,为了保护土壤质量和人类健康,我们需要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定量测定。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土壤重金属测定方法。
常见的土壤重金属测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和植物生物监测法。
首先,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土壤重金属测定方法。
该方法可以测定土壤中铜、锌、镉等金属元素的含量。
具体操作流程为:首先将土壤样品经清洗和研磨处理,然后将样品与稀硝酸、硝酸盐和高氯酸混合,加热至干燥,最后用稀酸溶液溶解,通过比色法或电导法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其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分析技术,也常用于土壤重金属测定。
该方法可以同时测定多个金属元素,包括但不限于铅、镉、铬等。
具体操作流程为:首先将土壤样品加入酸溶液,并经过微波消解或超声波处理,然后使用ICP-MS仪器进行分析。
ICP-MS仪器能够将离子化的样品原子聚集并测量其当前强度,从而确定各种元素的浓度。
另外,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是一种无损测量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该方法主要通过X射线与样品相互作用,测量样品上产生的特定能量的荧光辐射,从而确定不同元素的浓度。
XRF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等优点,适合大批量样品的分析。
最后,植物生物监测法是一种通过分析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来评估土壤环境质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特性,将植物作为重金属分析的指示器。
通过测定植物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可以推断土壤环境质量。
例如,可以通过分析小麦、大豆等农作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来评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情况。
总的来说,土壤重金属测定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分析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植物生物监测法。
土壤中重金属测定国标一、对于土壤中重金属的测定,应按照GB 15618-1995《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危害防治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所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二、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包括有铅、汞、镉、砷、铬、铜、锌、镍、铁元素,应按照标准中所规定的方法确定,其中铅、汞、镉、砷测定方法如下:1、铅、汞、镉、砷测定:(1)样品制备:土壤样品要求按照GB 4789.1-1997《食品安全微生物学检验密闭械法检验程序》中第7.2.2节规定的方法消毒制备,采用活性炭净化法提取土壤中砷、镉、铅和汞,提取条件和提取物稀释方法按照标准中的要求,提取物接近浓缩。
(2)重金属元素测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确定砷、镉、铅和汞的浓度,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水平如下:(a)石英柱温度要求:程序从60℃->70℃->80℃,步长为10℃,时间为3min;(b)检测气相吸收剂:以苯、苯乙烯作为检测气体;(c)光机:采用铱钌灯,电压32V,电流200mA;(d)重金属元素测定水平:铅(Pb)20-400 mg/kg,汞(Hg)2-50 mg/kg,镉(Cd)2-50mg/kg,砷(As)0.5-50mg/kg。
三、根据标准规定,《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危害防治标准》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各项指标进行了规定。
重金属元素含量按GB15619-1995标准中允许的土壤环境限量值来衡量,铅(Pb)400 mg/kg、汞(Hg)50 mg/kg、镉(Cd)50 mg/kg、砷(As)50mg/kg,超出该规定则视为重金属元素污染。
四、在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时,应严格按照标准的规定进行测定。
操作中一定要学习正确的技术,并严格遵守操作要求;样品的采集、制备以及污染物的提取都很重要,尤其是土壤的消毒;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的使用和调试也很重要,要掌握其使用技术;最后,根据标准的要求来准确测定和判定,严格控制其质量,以确保土壤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hj491-2019土壤和沉积物铜、锌、铅、镍、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491-2019土壤和沉积物铜、锌、铅、镍、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中国环境监测标准中关于土壤和沉积物中铜、锌、铅、镍、铬等元素含量测定方法的技术规范。
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测定原理、样品处理、仪器设备和操作步骤等方面的内容。
一、测定原理该标准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铜、锌、铅、镍、铬的含量。
具体原理如下:1.原子化:将样品中的金属元素转化为自由原子状态。
样品经过干燥、研磨和酸溶等预处理后,通过高温火焰或电石炉原子化装置,使金属元素转化为气态自由原子。
2.吸收:利用特定波长的光源,选择与待测元素的吸收线相对应的波长,通过火焰中的原子蒸汽吸收入射光的能量。
3.检测:测定吸收光的强度,通过比较样品和标准溶液之间的吸收差异,计算出待测元素的浓度。
二、样品处理1.采样: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土壤和沉积物的采样,并注意避免污染和氧化。
2.预处理:将采样的土壤和沉积物样品进行干燥、研磨和筛分等预处理步骤,以获得均匀的样品粉末。
3.溶解:取适量的样品粉末加入酸性溶剂(如硝酸-盐酸混合液),在适当条件下进行酸溶解,使金属元素转化为可测定的形式。
三、仪器设备进行该测定方法需要以下仪器设备: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用于测量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吸收光谱。
2.火焰原子化装置:用于将样品中的金属元素转化为气态自由原子状态。
3.标准溶液:用于建立校准曲线和质控样品。
四、操作步骤1.准备标准溶液:根据需要测定的元素,配制一系列浓度递增的标准溶液。
2.校准曲线:将标准溶液进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并建立元素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3.样品处理:按照前述的样品处理方法,将土壤和沉积物样品转化为可测定的形式。
4.原子化和吸收:使用火焰原子化装置将样品中的金属元素原子化,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吸收光谱,并记录吸光度数值。
土壤中重金属全量测定方法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版本1:土壤中铜锌镉铬镍铅六中重金属全量一次消解.用氢氟酸-高氯酸-硝酸消解法,物质检测值和标准值吻合性很好,方便可行.具体方法: 准确称取克土壤样品(过筛)于四氟坩埚中,加7毫升硝酸+3毫升高氯酸+10毫升氢氟酸加盖,放置过夜(不过夜效果同),上高温档加热(数显的控制温度300~350度)1小时,去盖,加热到近干,冷却到常温,然后再加3毫升硝酸+2毫升高氯酸+5毫升氢氟酸,高温档继续加热到完全排除各种酸,既高氯酸白烟冒尽,加1毫升(1+1)盐酸溶解残渣,完全转移到25毫升容量瓶中,加毫升的100g/L的氯化铵溶液,定容,然后检测,含量低用石墨炉,注意定容完尽快检测锌,且锌估计需要适当的稀释.其实放置几天没有问题,相对比较稳定拉.版本2:1)称量样品放入PTFE(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先称量样品,后称量标样),用少量去离子水润湿;2)缓缓加入和(如果在开始加热蒸发前先把样品在混合酸中静置几个小时,酸溶效果会更好一些),加盖后在电热板上200℃下蒸发(蒸发至样品近消化完后打开坩埚盖)至形成粘稠状结晶为止(2~3小时);3)视情况而定,若有未消化完的样品则需要重新加入HF和HClO4,每次加入都需要蒸发至尽干;若消化完全则直接进行下一步;4)加入,蒸发至近干,以除尽残留的HF;5) 加入的5mol/L HNO 3,微热至溶液清亮为止。
检查溶液中有无被分解的物料。
如有,蒸发至近干,执行步骤4(此时可以酌情减半加酸);6) 待清亮的溶液冷却后,转入容量瓶,用去离子水定容至50mL (此时所得溶液中硝酸含量为1mol/L ),然后立即转移到新聚丙烯瓶中储存。
附:现在一般做法是,砷汞用1+1的王水在沸水煮2小时,加固定剂(含5g/l 重铬酸钾的5%硝酸溶液),在50毫升比色管中,固定,然后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砷汞. 1 土壤消化(王水+HClO 4法)称取风干土壤(过100目筛)0.1 g (精确到0.0001 g )于消化管中,加数滴水湿润,再加入3 ml HCl 和1 ml HNO 3(或加入配好的王水4~5mL ),盖上小漏斗置于通风橱中浸泡过夜。
土壤和沉积物铜、锌、铅、镍、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土壤和沉积物中铜、锌、铅、镍、铬等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通常
使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AS)。
FAAS利用原子在火焰中的特
定吸收光谱线来定量分析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样品的制备:
将土壤或沉积物样品收集后,将其经过干燥、研磨、筛选等处理。
然后将样品加入溶剂中(如硝酸或王水)进行消解,可以用微波消解
仪或加热消解仪消解。
待消解完成后,将溶液用去离子水或磷酸盐缓
冲液稀释到一定的体积后即可分析。
2. 分析仪器: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由火焰、光路、光源和检测器四部分组成。
其中,火焰是将样品中的铜、锌、铅、镍、铬等金属元素原子化
的关键部分。
火焰的燃料和氧化剂通常是丙烷和空气。
3. 标准曲线绘制:
利用标准金属元素溶液分别进行浓度逐渐加大的稀释,测量各浓
度下的吸收浓度并绘制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通常包括几个标准浓度点,通过外推法计算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浓度。
4. 测量:
将样品溶液静置后,用特定方法从中取出一定的体积,将其通过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如有需要可以与标准曲线对照计
算出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浓度。
hj 491-2019土壤和沉积物铜、锌、铅、镍、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文章标题:深度解析hj 491-2019土壤和沉积物铜、锌、铅、镍、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目录:1. 引言2. HJ 491-2019土壤和沉积物铜、锌、铅、镍、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1 什么是HJ 491-2019标准?2.2 为什么要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铜、锌、铅、镍、铬含量?2.3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应用2.4 HJ 491-2019标准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3. 我对HJ 491-2019标准的个人观点和理解4. 总结和回顾---引言在环境保护和监测领域,对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准确测定至关重要。
HJ 491-2019土壤和沉积物铜、锌、铅、镍、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制定的标准。
本文将深入探讨该标准的内容和意义,以及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应用,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刻的了解。
---HJ 491-2019土壤和沉积物铜、锌、铅、镍、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1 什么是HJ 491-2019标准?HJ 491-2019标准是由我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对土壤和沉积物中铜、锌、铅、镍、铬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的规范。
该标准的发布旨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确保土壤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安全标准,为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提供科学依据。
2.2 为什么要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铜、锌、铅、镍、铬含量?土壤和沉积物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其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铜、锌、铅、镍、铬是常见的重金属元素,它们的过量积累会导致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甚至对植物和动物造成伤害。
及时准确地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的这些元素含量至关重要。
2.3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重金属元素分析方法,其原理是基于原子在特定波长下吸收光线的特性。
土壤有效性铜\锌\铁\锰简易测定方法植物所需微量元素包括铜、锌、铁、锰、硼、钼等,其主要生理作用有参与体内碳氮代谢、与叶绿素合成及稳定性有关、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促进生物固氮、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等。
总之,尽管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很少,但其对植物的生理作用却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全国缺乏微量元素的农田面积逐年增加,但微肥的重要性还未引起农民的足够重视。
因此,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大力宣传植物所需微量元素的重要性以及测定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迫在眉睫。
现就土壤微量元素铜、锌、铁、锰简易测定方法介绍如下:1基本方法土壤样品经DTPA-TEA-CaCl2提取后,用原子光谱法直接测定溶液中的锌、锌、铁、锰。
2主要仪器、设备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②酸度计;③往复式振荡机;④带盖塑料瓶。
3试剂3.1DTPA浸提剂其成分为0.005mol/L DTPA、0.01mol/ L CaCl2和0.10mol /L TEA。
称取1.967g二乙酸胺五乙酸(DTPA),溶于14.92g三乙醇胺(TEA)和少量水中;再将 1.47g氯化钙(CaCl2.H2O)溶于水后,一并转入1L容量瓶中,加水至约950mL;在酸度计上用6mol/ L盐酸溶液调节pH至7.30,用水定容,贮于塑料瓶中。
3.2标准贮备液3.2.1铜标准贮备液称取1.00g金属铜(优级纯),溶解于20mL 1:1硝酸溶液,移入1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即为1 000ug /mL铜标准贮备液。
分取此液5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即为含50 ug/ mL铜标准溶液。
3.2.2锌标准贮备液称取1.00g金属锌(优级纯),用40mL 1:2盐酸溶液溶解,移入1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即为1 000ug/ mL锌标准贮备液。
分取此液5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即为含50 ug/ mL锌标准溶液。
3.2.3铁标准贮备液称取1.00g金属铁(优级纯),溶解于40mL 1:2盐酸溶液中(加热溶解),移入1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即为1 000ug/ mL铁标准贮备液。
土壤和沉积物—1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土壤和沉积物是重要的环境资源,其中含有大量的金属元素。
这些金属元素的测定对环境污染和土壤肥力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介绍土壤和沉积物中1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
1、铜(Cu)的测定铜是大部分生物体内的必需微量元素,但高浓度的铜对环境生态系统具有毒性。
常用的铜测定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等。
其中,AAS测定灵敏度高,安全可靠,广泛应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铜的测定。
铝是土壤中主要的非机械性质,也是土壤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铝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磷钼酸法、荧光分析法、原子荧光法等。
其中,磷钼酸法是最常用的铝测定方法,由于其操作简单、成本低,适用于高通量的样品分析。
铬是土壤和水体中常见的重金属,长期过量摄入可导致人体健康问题。
铬的测定方法有原子荧光法、ICP-MS、AAS等。
其中,ICP-MS是铬测定的高灵敏度方法,能够同时测定多个金属元素,适用于复杂的样品分析。
锰是植物和动物生命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的锰对人体和动物的健康产生危害。
锰的测定方法包括AAS、原子荧光法等。
AAS测定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锰的测定,且对样品的消解要求不高。
铁是常见元素之一,在土壤和沉积物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铁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
在样品处理方面,铁的分离和富集往往是铁测定的关键步骤。
镉是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元素之一,对人体健康具有危害性。
镉的测定方法有离子选择性电极法、ICP-MS等。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操作简单,适用于样品处理不复杂的物质中镉的测定。
银是一种重要的贵金属,同时也是环境污染的元素之一。
银的测定方法有AAS、ICP-MS等。
其中,AAS测定方法广泛应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银的测定。
锡是环境中的常见元素之一,持续过量的锡摄入会对人类和动物产生健康上的问题。
锡的测定方法包括原子荧光分析法和AA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