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语文A版)
- 格式:docx
- 大小:27.22 KB
- 文档页数:26
2023年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0篇)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感受海上月出景色的壮观,体会课文中作者的联想,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课后的8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描写明月升起的段落中的想像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海上升明月的课件及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指导阅读(一)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音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可以用以下问题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1、课文描写了怎样的一种景象?2、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三)学生读书汇报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运用不同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和作品产生共鸣。
读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用对比的方式体会课文中联想的句子。
二、积累内化1、抄写描写景色的词语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识课后的生字,读准注音。
强调“簇、剔、皎”的读音。
4、练习三、迁移练习:观察月亮升起的过程,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四、实践活动: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文阅读。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教学目标: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感受娃丽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体会娃丽有责任心、能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谈话导入,审题质疑同学们,你们知道信箱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学生自由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第25课(学生齐读课题)——《信箱》,看看这个信箱又给我们引出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同桌合作读词语,检查读书情况。
锤子钥匙摔跤邮票门牌潘诺夫滑稽地址3、默读课文,概括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提示引路,自主探究1、学生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
4——1 回乡偶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鬓衰2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诵古诗,从而理解领悟诗意;组织学生自主合作细品古诗,了解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流露出的浓浓的乡情;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流露出的浓浓的乡情,体会诗的韵律美,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美,情感美。
教学重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备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2.介绍背景。
(出示课件)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
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
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3.揭示题目:了解古诗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对古诗的感悟理解。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
(师板书课题)4.据题质疑:(1)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2)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1.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2.检查反馈:(课件)(1)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②齐读生字新词。
(2)①指名读诗②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③分组读诗④齐读古诗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说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4)师归纳,生质疑: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生1:为什么几十年后作者还回到家乡来?生2:这时他的心情如何?多种形式的杜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学习过程一、引入孩子们,我们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你享受了哪些爱?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什么?有一个小朋友卡罗纳在也无法享受母爱,因为他的母亲去世了。
今天我们学习《卡罗纳》看看大家是怎样做的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并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师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2.再读课文,勾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在旁边写出感想3.分小组交流三、交流阅读中的收获1.说说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2.读4-8段,找出大家知道卡罗纳母亲去世见到卡罗纳的言行举止,在旁边写出感想3.分小组交流大家的表现并谈谈自己的想法4.全班交流5.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四、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五、读读“资料袋”并推荐《爱的教育》此书供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爱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课的地点变了,上课的老师也变了,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紧张!师:来,伸出你的右掌,我们来击掌一下!我把信心通过掌心传递给了你,你还紧张吗?还有吗?师:高兴!能不能把你的高兴表现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生:生:兴奋!师:告诉你哦,此刻我也有这样的感受!师:先来背背古诗,字正腔圆,不错!再来一首!声音真响亮,真有感情!接下来,要开始上课了,准备好了吗?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请看课题,一起来读读!这个题目有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大胆的来猜猜!生:师:这是你的理解;有点道理;师:这个课题的意思很深奥,我们读了课文会有更深的理解!请同学们先自己来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次,好,开始!(生自读)师:从同学们的表情,陈老师发现想要读好这篇课文确实有点难度,现在,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读,谁来?学习的机会是自己把握的。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介绍】杨万里,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
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
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
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
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
王庭、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4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情景。
2.理解“这里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桂花。
”一句话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语:童年是美好,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回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文章。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懂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2)画出“我”摇桂花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雨”?(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摇花乐’,还有那摇落阵阵桂花雨”。
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回忆一下自己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附:板书设计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情,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我从小就爱鸟,爱看(),爱听()。
2、指名说“公冶长”的故事。
二、学习第一、二段1、引述: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2、小组讨论:(1)说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从文中哪些句子还可以看出作者爱鸟,爱听鸟语和想听懂鸟语?(3)你能读出小作者的这种感情吗?3、我是想得到“大肥羊”吗?交流:谈谈心、聊聊天、结为好友、听……趣事。
三、学习第三、四段过渡:于是,小作者便经常试探着和鸟儿接近,跟它们交谈,那么作者又从鸟语中听懂了些什么呢?1、学生自由朗读第四~七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小组学习目标:(1)选择小作者和一种鸟对话的内容进行学习。
(可分为:a、布谷鸟b、喜鹊c、其他许多鸟三组进行)(2)通过具体的语言体会小作者对这种鸟的喜爱。
(3)说说从这种鸟的语言中小作者悟到了什么?对你有什么些的启发?(4)练读本小组选学的段落,读出感情。
3、小组学习,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们最感兴趣的是谁的鸟语呢?4、出示布谷鸟图片,播放声音。
大家听,看看布谷鸟究竟在说些什么呢?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1)学生自读(2)学生同桌交流(3)师生交流理解“分明”(你能给它换一个词语吗?确确实实、的确(学生齐读这一句)还听懂了什么?同学们看,在布谷鸟的语言中,作者听懂了这么多,老师都想和它对话了。
老师和电脑合作对读。
指导朗读。
同座练习,交流。
出示:“当()时,布谷鸟又在亲切地啼叫,它说:()。
交流。
出示第五自然段,交流我和布谷鸟说话后的感受。
作者和布谷鸟儿对话,有趣极了,读下面的课文。
(学生齐读)5、喜鹊的语言作者听懂了吗?请一位学生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
语文教学计划(一)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小学下册四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下册四年级语文教案【7篇】教案是有助于老师帮助学生知道并掌控系统的知识。
而教案应当怎么写才合适我们呢?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小学下册四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下册四年级语文教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控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依照买项链和退项链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说出课文大意。
掌控生字新词。
教学准备:课件(优美的音乐)、生词卡片。
教学进程:一、读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真情无价。
2、教师示范读,学生随着读。
3、教师引导谈话:同学们,你觉得什么是真情?能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一说吗?二、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优美的音乐,认真聆听老师朗诵。
要求:画诞生字新词,摸索:课文中无价的真情产生在谁和谁之间?2、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教师强调要点。
字音:“橱”是卷舌音。
字形:“庞”是半包围结构,“广”字头书写的大小要能藏得住里面的“龙”,另注意“龙”上的撇和点都不能丢。
3、教师再次出示含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大家一齐读一读,在读中巩固生字,积存词语。
4、指名反馈:文中的真情产生在谁和谁之间?5、教师小结:姐姐和妹妹间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妹妹和店主之间则是陌生人和陌生人之间的真情,这更是难得的。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细细品味这种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
6、教师播放课件中的优美音乐,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读后说,理清文章的条理。
1、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妹妹买项链,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姐姐退项链。
2、指名反馈。
3、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依照买项链、退项链的进程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你们一定和老师一样被文中的姐姐、妹妹、店主的真情感动了吧!他们都具有一颗集真、善、美为一体的心,真是太令人感动和敬慕了。
【导语】《麦⼦黄了》是⼀篇充满乡⼟⽓息的⽂章,向我们展⽰了⼀幅优美的⽥野风光图:空旷的⽥野、暖暖的和风、黄黄的麦⼦、青青的⾖荚、⼀群活泼可爱的⼩伙伴……作者⽤清新质朴的笔调描写了五⽉的麦⽥⾥那令⼈喜悦的丰收景象,着意刻画了⼏个⼤⾃然呵护下快乐成长的孩童形象,字⾥⾏间透出对⼤⾃然的⽆限热爱、赞美之情。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
⾃主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背诵⾃⼰喜欢的⾃然段。
★学习课⽂内容,感受⾃然美和⽂章的语⾔美、意境美,体会丰收的喜悦,使学⽣受到热爱⼤⾃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
★搜集查找有关麦⼦的资料。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
背诵⾃⼰喜欢的⾃然段。
★感受⼤⾃然的美,体会⽂章的语⾔美,激发学⽣热爱⼤⾃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中⼏处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导⼊ 今天,⽼师给⼤家带来了⼀张图⽚,在麦⼦成熟的季节⾥,⾦⾊的麦⼦,碧绿的⾖荚与蓝天、⽩云构成了⼀幅美丽的图画,知道吗?在这么美的地⽅,还有许多有趣的事可以做,今天就让我们⼀起来⾛进《麦⼦黄了》这篇⽂章,去感受⼀下农家孩⼦的快乐。
⼆、新课 1、学⽣⾃学,⽼师提出⾃学要求。
请同学们轻声读课⽂,边读边圈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可以通过查字典,也可以向周围的同学请教,将字⾳读准确,词意弄明⽩。
(⼤屏幕出⽰:1、边读边圈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2、通过查字典等⽅法,读准字⾳,记住字形,了解字、词的意思。
) (学⽣⾃学时教师要巡视,了解学⽣对字、词的掌握情况,适时提醒学⽣边读边圈画边理解) 2、检查⾃学情况,解字、词,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学习第⼀⾃然段。
通过刚才的初读,⼤家能把课⽂通顺地读下来吗?那好,谁愿意来读⼀读课⽂的第1⾃然段。
A、指名读第1⾃然段,如有读错的地⽅及时纠正,如没有错误的地⽅给予表扬。
B、在这⼀段中,有些词⽤的特别好,⽐如“娴静”这个词,谁能说说它是什么意思?(⽂雅、安祥的意思) (说时要提醒学⽣结合课⽂内容来理解,⽂中指麦⼦和⾖荚⽂雅、安祥的样⼦) C、是啊,在五⽉的和风中,麦⼦和⾖荚就像⽂静的少⼥⼀样,静静地微笑着,多美啊,谁能美美地把这⼀句话读⼀读。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怎样成为路径的,并从它的设计过程中受到启示:为人们做事情,顺应人们的需要,给人以自由选择的空间,就可以产生的办法和意想不到的效果。
2、学会1个会认字“滨”。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理解题意:路径:就是的路线。
二、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三、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讲的是世界的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设计。
三、随机板书:启发:格罗培斯年迈的葡萄园主有什么问题?1、这位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的建筑大师,怎么会从一位老太太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呢?2、从中受到什么启发?3、结果怎样?四、带着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进行思考:1、要想解决这些疑问,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的是什么?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是否也要寻找一个“途径”呢?这个“途径”就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年迈无力的老太太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2、从文中寻找答案,“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五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
”,“在这绵延上百里的葡萄产区,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
”3、由此我们又会产生什么问题?,为什么回是这个结果?4、假如你是一个过路人,你看到这些不同的兜售方式,你回选择哪种?为什么?老太太的:“无人看管”,大家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选自己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
直接从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鲜。
“只要……就可以……”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人们感到被信任、被尊重。
麦子黄了教学目标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
自主积累词语。
学习课文内容,感受自然美和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丰收的喜悦,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一、认识小麦,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吃的面包、饼干等食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吗?(了解麦子的用途)2.出示课件,认识麦子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以及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3.以麦浪为背景出示片段,学生自由朗读。
4.谈阅读感受,导入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通读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画记生字、新词,在不懂的词语旁画一个小问号。
(3)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2.学生独立自学。
3.小组内交流。
(1)互相抽查生字、新词的读音。
(2)分自然段检查课文的朗读。
(3)交流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重点是字音准确,课文朗读正确流利)(2)小黑板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洋溢田埂镰刀挎着赤脚脚趾咧开嘴巴乏(3)写字指导:“翼”字是上中下结构,注意要写得紧凑,上下不要出格;“禁”是上下结构,上面写紧凑,下面的“示”字要写宽;“锅”字里面的“人”字不要写到“口”字里面了。
(4)说说自己读课文的感受。
(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人物的天真快乐、麦子丰收带来的喜悦、文章语言美等。
)2.学生自由说,讨论能解决的问题,提出不懂的问题。
老师在小黑板上板书不懂的词语和句子以及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备下节课继续讨论。
例如词语:娴静诱惑冷不丁蹒跚句子:(1)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脚走在软绵绵、油光光的泥土上,冷不丁会有泥土从脚趾缝儿里冒出来,真舒服。
(2)吃饱了,我们也乏了,随意往地上一躺,闭上眼睛,伸开四肢,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
问题:……反复读一读这些词语和句子。
四、细读课文,尝试解决。
带着以上问题细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小组互议、寻求帮助,尝试解决问题。
《我是苹果》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写本课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
2、理解苹果为人类所做的一切,感受它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怀。
3、感受苹果的快乐,培养积极高尚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幸福观。
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朗读、想象、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感受苹果博大的胸怀、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朗读、想象、感悟诗歌的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引读入境1、认读“苹果卡”上的生字词。
(课件出示:红艳艳甜蜜远航充饥信念恢复健康凝固结晶露珠跳跃)2、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我”是一只怎样的苹果?你喜欢“我”吗?喜欢“我”什么?(小小的、红艳艳的、快乐的、可爱的、助人为乐的苹果等)。
那么,现在,你们就是那只小小的苹果,带着刚才对你们的赞美来读读课文吧。
二、自主学习,懂得感恩1、学习第二小节,师:苹果们,是谁造就了你们,你们最应该感谢的是谁呢?请认真读一读第2小节。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和课文第二小节)2、学生汇报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生:我们应该感谢太阳。
师:为什么感谢太阳?生:因为太阳给了我们温暖。
生:太阳给了我充足的阳光。
生:应该感谢大地,大地让我安了家。
生:大地给了我水份,让我快乐地成长。
生:应该感谢叶子和花儿。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叶子把养份输送给我。
生:叶子还随着风儿唱歌给我听,天天陪着我,没有花儿就没有我。
师:难怪说你是叶子和花儿合唱的歌啊!生:我觉得苹果还应该感谢农民伯伯。
没有农民伯伯流淌的汗水和辛勤的劳动,就没有这样红艳艳的果实。
文中说苹果还是什么?(课件出示这两句):我是可以摘来的月亮和星星,我是可是拾到的珍珠和贝壳。
生:文中说我是月亮、星星、珍珠、贝壳。
师:你觉得把苹果比喻成月亮、星星、珍珠、贝壳,恰当吗?生:很恰当。
因为苹果很美好,这些也都是美好的东西。
师:是啊,正是有了这么多的默默奉献,才培育出了这么美好的苹果。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涉及教学系统为谁设计的问题。
教学作为促进学习者学习一系列活动,就应当更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能力、潜能、背景和要求等,这些特征对教师选择适当的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学习目标①认识本课8个生字。
②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课前准备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A案●揭示课题:《万年牢》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初读课文,感知内容①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②检查字词:多音字:把(bà)、闷(mēn)、削(xiāo)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③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细读课文,感悟理解①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②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做生意认真实在)③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什么呢?“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④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7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其中3个多音字“着zhuó”“转zhuàn”和“看”kān)及新词,认读7个字。
2.学习辨析“同音字”与“形近字”。
3.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
4.朗读课文。
5.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觉遵守法规。
二、教学重点了解小女孩是怎样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
三、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能够如此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人,就是一个文明的人”这句话的意思。
四、查阅资料搜集有关新加坡的资料五、教学具准备课件六、教学课时数2课时板书设计环境小女孩表现天气倾盆大雨任凭打湿衣衫红灯亮等绿灯亮才过路口路口无交通警察无汽车驶过行人不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其中3个多音字“着zhuó”“转zhuàn”和“看”kān)及新词,认读7个字。
2.学习辨析“同音字”与“形近字”。
3.读熟课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什么是见闻?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师:作者到了新加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信学完课文,你一定能弄懂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11’)(一)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二)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把字音读正确。
四、检查自学学习生字新词:(20’)(一)读生字组本课词语。
(二)哪些字在写时应该注意什么?旅留遵(三)对于哪些字你有好的记忆方法?(四)多音字组词。
Zhuó(衣着)zhuǎn(转身)kān(看守)着转看zhe(看着)zhuàn(转动)kàn(看见)(五)选字填空,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海上英魂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积累词语。
2.了解邓世昌等“致远”号官兵的英雄事迹,让学生受到情感的撞击,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的主要部分。
5.学习选用课外信息资料辅助阅读。
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邓世昌等“致远”号官兵的英雄事迹,让学生受到情感的撞击,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邓世昌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黄海海战的录像片段、师生准备有关的阅读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故事导入。
1.过渡: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炮声还在我们耳边隆隆作响,英雄的动人事迹还在我们心头回荡,我们又将走进另一次更为惨烈的战斗场面,走进另一个民族英雄为国捐躯的感人故事。
2.故事导入:我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现在谁能给大家讲讲《海上英魂》的故事?3.同学们,你们想认识这些可敬可爱的民族英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4.板书课题:23.海上英魂二、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互帮互助,讨论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3.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情?课文中的英雄人物你记住了谁?三、识字学词。
1.你们把藏在课文中的生字找出来了吗?还有你喜欢的词语、不懂的词语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生字、词语卡片。
硝烟弥漫往来奔突纵横驰骋伤痕累累热血沸腾海上英魂炮声隆隆劈波斩浪惊慌失措火光冲天慷慨殉国永载史册英勇抗敌邓世昌呼啸频频发炮屡中敌舰殊死较量径直同归于尽这一课可积累的好词语很多,同学们先来读一读。
课时计划(2013年——2014年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陈家寨小学科目:语文年级:四年级教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小学语文四(下)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8个专题。
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
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例、词语盘点和语文园地四大部分。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
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
第三单元和第六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
一、识字与写字。
本册教材共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
累计认识2600个字,会写2000个字。
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识字方式上可以做进一步的调整。
认字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
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识字,扩大识字量并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
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范写和指导,要注意提示容易写错的笔画、笔顺,特别是那些不容易写好的字。
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
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二、阅读。
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
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
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引导:三、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
口语交际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特别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优秀7篇】篇一: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让学生知道麋鹿是我国的一种珍惜动物,教育学生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环境。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的传奇经历。
3.会认“榜、棕、孕、匿、厄、沛、衍”等7个生字,会写“涂、榜、敏、捷、繁、殖、孕、匿、输、基”等10个生字,掌握“滩涂、敏捷、繁殖、销声匿迹、输出、基金会”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的传奇经历。
教学难点从麋鹿多舛的命运,领悟到野生动物的命运往往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麋鹿的传说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预习提纲二、激情导入: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出示图片——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
三、检查读课文。
指名读文。
四、展示汇报,交流成果1.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2.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认读:榜、棕、孕、匿、厄、沛、衍读词:滩涂、敏捷、繁殖、销声匿迹、输出、基金会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4.读一读:麋鹿俗称“四不像”,其角、尾、蹄、毛等独具特色。
麋鹿胎生,孕期长,生长慢,喜欢生活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的湿地环境中。
麋鹿曾因在战乱中惨遭杀戮,在故土销声匿迹。
后来,在颠沛流离并几乎要灭绝于欧洲时,英国的贝福特公爵收养了世界上仅存的18头麋鹿于自己的私人别墅──乌邦寺,由于饲养得法,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
1986年8月,39头麋鹿结束在海外的漂泊生活,经过长途跋涉,回归故土,回归自然。
至今,麋鹿总数估计已逾千头。
5、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段(1):写大丰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第二段(2—4):具体描述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第三段(5—7):记叙了麋鹿的传奇经历。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语文A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www.5y 30国王的宝碗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精致”“情愿”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一讲这个故事。
2、过程与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读、说、议中理解课的内容,体会故事蕴涵的做人处事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爷爷的敬佩和赞叹的思想感情。
(2)启迪教育学生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并尽自己所能努力反民事情做得完美。
重难点、关键、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感悟课文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一、读题,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全班读课题。
2、教师导读:同学们,这篇课文围绕国王的宝碗讲了一件什么事?又将给我们是什么启示呢?请大家自读课文。
二、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围绕国王的宝碗讲了一件什么事?3、画出乌斯曼老爹说的话,并读一读。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读,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三、检查生字,整体感知、检查生字新词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指名读—读,其他正音,教师再强调。
字音:“曼”是前鼻音;“瓷”是平舌音;“拢”的声母址“|”字形:注意“陶”字的右边里面足“伍”;“傻”下中部分的撇和点不能丢,注意区别“意”和“竞”。
教师再出示生字词语卡片,让学生在读中巩固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通课文的情况。
3、指名说一说课文国王的宝碗讲厂—件什么事?五、课堂小结教师小结:同学们,乌斯曼老爹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这个问题。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乌斯曼老爹话的含义,从中悟出道理。
2、总结全文,明白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写有乌斯曼老爹说的话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听写下列词语:精致观赏陶工浑身裂缝奇妙情愿沉默笑眯眯2、师导:今天,我们来看看乌斯曼老爹的秘密到底是什么?二、理解句子、感悟道理、师导:同学们,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乌斯曼老爹的秘密到底是什么?2、指名反馈,教师引导,3.教师质疑:是呀,这只宝碗并不是补好的,而是重新做的。
同学们,这只宝碗能修补的没有一点儿裂缝吗?那乌斯曼老爹为什么要答应帮助陶工们呢?4.教师出示句子,引导读一读。
我们来看看乌斯曼老爹当初是怎么答应陶工的请求的。
乌斯曼老爹想了想说:“到你们国王那儿去,让他给我一年期限,也许我能想出办法来。
”教师:同学们,乌斯曼老爹真的是要用一年的时间去想修补宝碗的办法吗?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你能想像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5.教师:乌斯曼老爹成功了吗?可是他没有把这个秘密告诉任何人,这是为什么呢?,6.教师导读:乌斯曼老爹想保住大家的性命,所以没有把自己的办法告诉大家,可是大家就是好奇,把乌斯曼老爹围起来,想问个明白。
这时老爹是怎么说的呢?我和你们做的一样,没有什么秘密。
我认真对待每一件陶器,努力把它做得精致完美。
指名说说乌斯曼老爹的秘密是什么?新-课-标-第-一-网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7.教师引导;乌斯曼老爹说的话中还有哪一句和这一句的意思差不多?热爱自己的工作吧,只要认真对待每一件陶器,就没有做不到韵事。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从乌斯曼老侈说的这句话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教师出示下列句子,学生读一读,加深学生对这个道理的感悟。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有志者事竟成。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谈感想、教师:同学们,乌斯曼老爹用自己的认真和努力,研制出一个和国王的宝碗一模一样的瓷碗,挽救了所有陶工的生命。
这本来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经过乌斯曼老爹的努力,这件事情成了可能。
你们想对乌斯曼老爹说什么呢?(学生抒发自己的感要卢)2、教师:这个故事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教师适当地引导: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并尽自己所能努力把事情做得完美)四、课堂小结教师小结:同学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你们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并努力地去把这件事情做好,你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30国王的宝碗一年后宝碗“完璧归赵”认真、努力课后练习解答2.提示:凡事只要认真、努力,就一定能事情做好。
3.提示:做事情要认真、努力,要为他人着想,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31孔子的故事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举目无亲”等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是怎么刻苦、谦虚、好学的,知道孔子为什么能够被人们称为圣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讲一讲孔子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两件事。
2.过程与方法:这是一篇哲理性很强的,故事情节生动,教师要调动学生自读的积极兴趣,引导他们合作探究,抓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集体的反馈中受到启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和爱戴之情。
教育学生学习孔子刻苦、谦虚、好学的优秀品质。
重难点、关键知道孔子是怎么刻苦、谦虚、好学的。
知道孔子为什么能够被人们称为圣人。
课时划分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搜集资料,全面了解孔子。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孔子的生平资料以以及名言。
教学过程一、读孔子的语录,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学无止境。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师导:这些都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教育名言。
3、组织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孔子。
4、师导:同学们,孔子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呢?今天,我们就走进孔子求学、成长的故事。
(从孩子们熟悉的孔子的名言人手,激发学生认识、了解孔子的兴趣。
通过资料的反馈。
使学生对孔子有个较全面的了解。
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借助拼音。
认读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说说课文写了孔子的哪些事情。
3.读了课文,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家、家、家。
孔子是一个家境的孩子。
孔子是一个的大学者。
孔子读书。
孔子,,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
三、检查生字.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指名读一读,教师再强调。
字音:“仲”是卷舌音,“惭”“诵”“祀”是平舌音。
字形:“艰”字右边不能多一点,写成“良”;“懂”是左右结构,不能写成上下结构。
2.教师再出示上述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
3.分段指名读课文。
其他倾听,帮忙正音。
4.全班齐读课文。
四、集体反馈,整体感知.指名反馈刚才自读时完成的填空题。
2.要求学生用上“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把所填的内容连成连贯的一段话。
五、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填空练习,我们知道孔子的成功和他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课文还给我们介绍了不少他求学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故事。
六、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l、深入学习课文,了解孔子求学的故事,感悟孔子成功的原因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了解孔子的其他故事。
使学生受到启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孔子的故事,以及其他名人相关的故事。
教具准备搜集孔子的故事以及其他名人相关的故事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孔子是我国古代圣人。
他家境虽然贫寒,但是他、终于成了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二、品读句子,深入认识孔子.师导:同学们,课文在给我们介绍孔子时候。
写了孑L子的两个小故事。
请大家把这两个读一读,并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指名反馈。
贵族孙氏请读书人吃饭,孔子被赶走,他只好羞愧地离开。
孔子进太庙不懂就问。
3.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他思考:孔子为什么会被大贵族孙氏的门将赶走?4.指名反馈:因为大贵族孙氏请的是有身份的读书人。
孔子当时家境贫寒,根本没有钱读书。
5、引导学生想像:同学们,当时孔子满脸羞愧,只好离开了。
大家想像一下,他心里会怎么想呢?6.师导:从那以后,孔子读书非常刻苦。
他是怎么读书的呢?7.引导学生用“一边……一边……”进行说句练习。
8.教师:第二个故事主要表现的是孔子的什么优秀品质呢?9.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受到孔子谦虚好学,不懂就问的句子。
0.集体反馈。
教学建议: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
说说你是怎么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孔子谦虚好学,不懂就问的品质的。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小结:同学们,孔子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最后成了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被后世的儒家尊奉为圣人。
2.教师导读:让我们怀着对孔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金鱼为什么把一切变回原来的样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
发表对“老太婆”的看法。
2.过程与方法:这篇课文虽然长,但是孩子们喜欢。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通、读懂。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课文所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
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方式,读出不同人物的特点,在读中培养语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老太婆”的厌恶之情,使学生懂得不劳而获、贪得无厌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教育学生做事情要有主见,不能像渔夫那样懦弱。
重难点、关键知道金鱼为什么把一切变回原来的样子,感悟其中的道理。
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读,然后小组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指导读题目。
2.教师:同学们,这是一则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寓言故事。
但作者普希金以诗歌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充满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
二、提出要求,学生自读、借助拼音。
读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生在渔夫和金鱼之间的故事3、用“一”画出“老太婆”提出要求的句子,用“~”画出大海变化的句子4、完成下面的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