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族元素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氮族元素氮族元素氮族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第15族的元素,包括氮(N)、磷(P)、砷(As)、锑(Sb)和钋(Bi)。
这些元素都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和电子结构特征。
在自然界中,氮族元素广泛存在于岩石、土壤、空气、生物体等不同环境中,并且在地球上具有重要的地球化学循环。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氮。
氮是地球上气体态元素的主要成分之一,占据了近地表大气的78%左右。
它属于非金属元素,具有两个共价键,通常以N2的形式存在。
氮气是一种非常稳定和惰性的分子,这使它在常温常压下不易与其他元素或化合物反应。
因此,人们通常称氮气为惰性气体。
此外,氮还是生物体中许多重要化合物,如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部分。
接下来是磷。
磷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其化学性质相对活泼。
它在地球上的存在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广泛分布于矿石、岩石、土壤和水体中。
磷是生命体中重要的元素之一,是细胞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在能量代谢和骨骼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后是砷。
砷是一种半金属元素,具有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一些特性。
它在地壳中以砷化物的形式存在,砷酸盐也是一种常见的矿石。
砷具有较强的毒性,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害。
然而,它在医药和农业领域中的一些化合物也有一定的用途。
接下来是锑。
锑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它在地壳中主要以硫化锑的形式存在。
锑的化合物在冶金、制造电池和半导体器件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最后是钋。
钋是一种放射性元素,也是自然界中含量极稀少的元素之一、它主要以铋矿石中的放射性钋-210的形式存在。
钋的放射性衰变产物被广泛用于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等领域。
氮族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它们的化学特性对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活都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氮是生命体中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部分,它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
磷则在植物的能量代谢和骨骼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此外,氮和磷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砷和锑的毒性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对于它们的环境污染和诊断治疗的研究非常重要。
氮族元素方程式总结氮族元素包括氯、溴、碘和砹。
这些元素都属于同一族,因为它们在化学性质上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下面是几个关于氮族元素的方程式及其化学反应的总结:1.氯气与金属的反应:2Cl2(g)+2M(s)->2MCl(s)(M代表金属)氯气可以与许多金属反应,形成金属氯化物。
这是一种氧化反应,氯气在反应中被还原形成氯化物。
2.溴水与苯酚的反应:2Br2(aq) + 2C6H5OH(aq) -> 2C6H5OBr(aq) + 2HBr(aq)溴水可以与苯酚反应,生成溴代苯酚和溴化氢。
这是一种取代反应。
3.碘和红磷的反应:4I2(g)+P4(s)->4PI3(s)碘和红磷反应,生成三碘化磷。
这是一种氧化反应,碘在反应中被还原形成三碘化磷。
4.溴化银与氮化钠的反应:AgBr(s)+Na3N(s)->NaBr(s)+Ag3N(s)溴化银可以与氮化钠反应,生成溴化钠和氮化银。
这是一种置换反应,溴化银被氮化银置换。
5.碘化钠与硫酸银的反应:NaI(aq) + Ag2SO4(aq) -> AgI(s) + Na2SO4(aq)碘化钠可以与硫酸银反应,生成碘化银和硫酸钠。
这是一种双置换反应,碘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交换。
6.砹与碘化钠的反应:I2(aq) + NaAsO2(aq) -> NaIO2(aq) + AsI3(aq)砹可以与碘化钠反应,生成碘酸钠和三碘化砹。
这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砹在反应中被氧化形成碘酸钠。
7.氯化钡与氯化铵的反应:BaCl2(aq) + 2NH4Cl(aq) -> BaCl2·2NH4Cl(s)氯化钡可以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铵的复合物。
这是一种双置换反应。
这些方程式展示了氮族元素的一些常见反应和化学性质。
这些元素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在制药、农业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通过研究这些反应,可以更好地理解氮族元素的性质和作用。
氮族元素氮族元素氮族元素指的是元素周期表第15族元素,包括氮(N)、磷(P)、砷(As)、锑(Sb)和铋(Bi)等五个元素。
这些元素具有共同的特点和相似的性质,下面将逐一介绍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首先是氮(N)元素,它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占据空气中78%的体积比例。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可燃不支持燃烧。
它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氮气(N2)的形式存在,但不能直接被生物利用,大部分生物体需要通过固氮作用将氮气转化为可利用的氨氮或硝态氮。
氮还是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组成元素,对维持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磷(P)元素是地壳中丰度较低的元素之一,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于天然界中。
磷是生物体中的重要元素,是DNA、RNA和ATP等能量分子中的组成部分,对维持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磷还是农业和工业中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生产肥料、洗涤剂、防火剂等。
砷(As)元素是地壳中的稀有元素,存在于矿石、土壤和地下水等环境中。
砷是一种有毒的元素,对大多数生物有害,但也有一些微生物和植物能够耐受砷的毒性。
砷及其化合物在医学和农业上有一定的应用,比如用于治疗白血病和癫痫病等疾病,以及作为杀菌剂和杀虫剂使用。
锑(Sb)元素是一种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特性的元素,它存在于矿石中,主要由锑矿石中提取得到。
锑有很高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在电子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用于制备电子器件、半导体材料和光学仪器等。
此外,锑化合物还可以用作催化剂和防腐剂。
铋(Bi)元素是一种稀有的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较低。
铋的熔点非常低,是所有金属中最低的,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备低熔点合金和制备火花塞等。
铋化合物也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在医学和化工领域中有一定的应用,例如用于制备妇科用药和染料等。
总的来说,氮族元素包括氮、磷、砷、锑和铋等,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应用。
这些元素既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原料和催化剂。
元素化学知识总结(6)—氮族元素1.氮和磷[氮族元素]包括氮(7N)、磷、(15P)、砷(33As)、锑(51Sb)、铋(83Bi)五种元素.氮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V A族,其代表元素为氮和磷.[氮族元素的原子结构](1)相似性:①最外层电子数均为5个;②主要化合价:氮有-3、+1、+2、+3、+4、+5价;磷和砷有-3、+3、+5价(2)递变规律:按氮、磷、砷、锑、铋的顺序,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在氮族元素的单质中,氮、磷具有较明显的非金属性;砷虽然是非金属,但有一些金属性;锑、铋为金属.[氮气](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空气中含N2 78%(体积分数)或75%(质量分数);化合态氮存在于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中,氮元素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2)氮气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在常压下,经降温后,氮气变成无色液体,再变成雪花状固体.(3)氮气的分子结构:氮分子(N2)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N≡N.由于N2分子中的N≡N键很牢固,所以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4)氮气的化学性质:①N2与H2化合生成NH3N2 +3H22NH3说明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理.②N2与O2化合生成NO:N2 + O22NO说明在闪电或行驶的汽车引擎中会发生以上反应.(5)氮气的用途:①合成氨,制硝酸;②代替稀有气体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以防止金属被空气氧化;③在灯泡中填充氮气以防止钨丝被氧化或挥发;④保存粮食、水果等食品,以防止腐烂;⑤医学上用液氮作冷冻剂,以便在冷冻麻醉下进行手术;⑥利用液氮制造低温环境,使某些超导材料获得超导性能.性质的比较](1)电闪雷鸣时:N2+O22NO(2) 2NO + O2= 2NO2(3)下雨时:3NO2 + H2O=2HNO3 + NO(4)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土壤中,并与土壤中的矿物作用生成能被植物吸收的硝酸盐.[光化学烟雾]NO、NO2有毒,是大气的污染物.空气中的NO、NO2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石油产品和煤燃烧的产物、汽车尾气以及制硝酸工厂的废气.NO2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的烟雾——光化学烟雾.因此,NO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光化学烟雾刺激呼吸器官,使人生病甚至死亡.[磷](1)磷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磷.化合态的磷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于矿石中.动物的骨骼、牙齿和神经组织,植物的果实和幼芽,生物的细胞里(2)单质磷的化学性质:①与O2反应:4P+5O22P2O5②磷在C12中燃烧:2P+3C12(不足量) 2PCl32P+5Cl2(足量) 2PCl5明它们都是由磷元素形成的单质白磷红磷证——[五氧化二磷、磷酸](1)五氧化二磷的性质:五氧化二磷是白色粉末状固体,极易吸水(因此可作酸性气体的干燥剂).P 2O 5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P 2O 5+3H 2O 2H 3PO 4(2)磷酸的性质、用途:磷酸(H 3PO 4)是一种中等强度的三元酸,具有酸的通性.磷酸主要用于制造磷肥,也用于食品、纺织等工业.游离态和化合态 只有化合态N 2+O 22NO(易)4P+5O 22P 2O 5(难)N 2 +3H 22NH 3 2P(蒸汽) + 3H 22PH 32.铵盐 [氨](1)氨的物理性质:①氨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②氨易液化.在常压下冷却或常温下加压,气态氨转化为无色的液态氨,同时放出大量热.液态氨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③氨气极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约700体积的氨气(因此,氨气可进行喷泉实验);④氨对人的眼、鼻、喉等粘膜有刺激作用.若不慎接触过多的氨而出现病症,要及时吸入新鲜空气和水蒸气,并用大量水冲洗眼睛.(2)氨分子的结构:NH 3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氨分子的结构为三角锥形,N 原子位于锥顶,三个H 原子位于锥底,键角107°18′,是极性分子. (3)氨的化学性质:①跟水反应.氨气溶于水时(氨气的水溶液叫氨水),大部分的NH 3分子与H 2O 分子结合成NH 3·H 2O(叫一水合氨).NH 3·H 2O 4+和OH -: NH 3 + H 23·H 2NH 4++ OH -a .氨水的性质:氨水具有弱碱性,使无色酚酞试液变为浅红色,使红色石蕊试液变为蓝色.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反而越小(是一种特殊情况).NH 3·H 2O 不稳定,故加热氨水时有氨气逸出:NH 4++ OH -NH 3↑+ H 2Ob .氨水的组成:氨水是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其中含有3种分子(NH 3、NH 3·H 2O 、H 2O)和3种离子(NH 4+和OH -、极少量的H +).c .氨水的保存方法:氨水对许多金属有腐蚀作用,所以不能用金属容器盛装氨水.通常把氨水盛装在玻璃容器、橡皮袋、陶瓷坛或内涂沥青的铁桶里.d .有关氨水浓度的计算:氨水虽然大部分以NH 3·H 2O 形式存在,但计算时仍以NH 3作溶质. ②跟氯化氢气体的反应:NH 3 + HCl = NH 4C1说明 a .当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与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产生大量白烟.这种白烟是氨水中挥发出来的NH 3与盐酸挥发出来的HCl 化合生成的NH 4C1晶体小颗粒.b .氨气与挥发性酸(浓盐酸、浓硝酸等)相遇,因反应生成微小的铵盐晶体而冒白烟,这是检验氨气的方法之—.c .氨气与不挥发性酸(如H 2SO 4、H 3PO 4等)反应时,无白烟生成. ③跟氧气反应: 4NH 3 + 5O 24NO + 6H 2O说明 这一反应叫做氨的催化氧化(或叫接触氧化),是工业上制硝酸的反应原理之一. (4)氨气的用途:①是氮肥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纯碱的原料;②是有机合成工业如合成纤维、塑料、染料、尿素等的常用原料;③用作冰机中的致冷剂. [铵盐]铵盐是由铵离子(NH 4+)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铵盐都是白色晶体,都易溶于水. (1)铵盐的化学性质:①受热分解.固态铵盐受热都易分解.根据组成铵盐的酸根阴离子对应的酸的性质的不同,铵盐分解时有以下三种情况:a .组成铵盐的酸根阴离子对应的酸是非氧化性的挥发性酸时,则加热时酸与氨气同时挥发,冷却时又重新化合生成铵盐。
氮族元素概述王振山一、氮族元素通性周期系ⅤA族包括N、P、As、Sb、Bi五种元素称为氮族元素。
氮在地壳中的丰度为0.0046%,氮主要以单质存在于大气中;磷在地壳中的丰度为0.118%,磷主要以磷酸盐形式分布在地壳中;砷、锑、铋是亲硫元素,它们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硫化物1、原子结构与氧化数⑵、氧化态:①、有获得3个电子成为-3氧化态而达到稀有气体结构的趋势,但要完全夺得3个电子成为-3价离子则困难,只有电负性较大的N和P在个别化合物中能成为-3价离子,如Li3N,Mg3N2,Na3P,Ca3P2等,但只能存在于干态,因N3-,P3-离子半径大,变形性强,遇水会强烈水解生成NH3和PH3。
本族元素与电负性较小的元素化合时,可形成-3氧化态的共价化合物。
②、本族元素与电负性较大元素化合时,主要形成氧化数为+3或+5的化合物,这与共价层电子相关,即前者相当于用3个np电子成键,而后者则用2个ns电子和3个np电子成键。
本族元素从上→下,+5氧化态化合物稳定性递减,而+3氧化态的稳定性递增。
2、性质变化规律N P As Sb Bi单质物态:气固固固固非金属元素准金属元素金属元素I1──────────────────>减小X──────────────────>减小EA1─────────────────>递增,负值减小N在本族中半径最小,电负性最大,价电子层数为2,故具有一些与本族其它元素不同的特性。
如形成化合物时,只有2s、2p轨道可用,故最高配位数为4;r小,故易形成重键。
共价半径(单键)/pm:N,70;O,66;F,64;(双键)/pm:N,60;O,55;F,(54);(叁键)/pm:N,55;O,(51);—与氧族元素及卤素比较⑴、本族元素的金属性更强,同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向金属性过渡完整。
⑵、ⅥA、ⅦA族元素均存在8-族数的负氧化态离子,本族则只有N和P两元素在固态下个别化合物中有-3氧化态离子,As,Sb,Bi不形成负离子。
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1.氮和磷[氮族元素]包括氮(7N)、磷、(15P)、砷(33As)、锑(51Sb)、铋(83Bi)五种元素.氮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VA族,其代表元素为氮和磷.[氮族元素的原子结构](1)相似性:①最外层电子数均为5个;②主要化合价:氮有-3、+1、+2、+3、+4、+5价;磷和砷有-3、+3、+5价;锑、铋有+3、+5价.(2)递变规律:按氮、磷、砷、锑、铋的顺序,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在氮族元素的单质中,氮、磷具有较明显的非金属性;砷虽然是非金属,但有一些金属性;锑、铋为金属.[氮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N2P As Sb Bi颜色无色白磷:白色或黄色红磷:红棕色灰砷:灰色银白色银白色或微显红色状态气体固体固体固体固体密度逐渐增大熔点、沸点先按N2、P、As的顺序逐渐升高,而后按Sb、Bi的顺序逐渐降低[氮气](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空气中含N278%(体积分数)或75%(质量分数);化合态氮存在于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中,氮元素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2)氮气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在常压下,经降温后,氮气变成无色液体,再变成雪花状固体.(3)氮气的分子结构:氮分子(N2)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N≡N.由于N2分子中的N≡N键很牢固,所以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4)氮气的化学性质:①N2与H2化合生成NH3N2 +3H22NH3说明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理.②N2与O2化合生成NO:N2 + O22NO说明在闪电或行驶的汽车引擎中会发生以上反应.(5)氮气的用途:①合成氨,制硝酸;②代替稀有气体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以防止金属被空气氧化;⑧在灯泡中填充氮气以防止钨丝被氧化或挥发;④保存粮食、水果等食品,以防止腐烂;⑤医学上用液氮作冷冻剂,以便在冷冻麻醉下进行手术;⑥利用液氮制造低温环境,使某些超导材料获得超导性能.[NO、NO2性质的比较]氮的氧化物一氧化氮(NO) 二氧化氮(NO2)物理性质为无色、不溶于水、有毒的气体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化学性质①极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2NO + O2= 2NO2②NO中的氮为+2价,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与H2O反应:3NO2 + H2O=2HNO3 + NO(工业制HNO 3原理.在此反应中,NO2同时作氧化剂和还原剂)[自然界中硝酸盐的形成过程](1)电闪雷鸣时:N2+O22NO (2) 2NO + O2= 2NO2(3)下雨时:3NO2 + H2O=2HNO3 + NO(4)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土壤中,并与土壤中的矿物作用生成能被植物吸收的硝酸盐.[光化学烟雾]NO、NO2有毒,是大气的污染物.空气中的NO、NO2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石油产品和煤燃烧的产物、汽车尾气以及制硝酸工厂的废气.NO2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的烟雾——光化学烟雾.因此,NO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光化学烟雾刺激呼吸器官,使人生病甚至死亡.[磷](1)磷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磷.化合态的磷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于矿石中.动物的骨骼、牙齿和神经组织,植物的果实和幼芽,生物的细胞里都含有磷.(2)单质磷的化学性质:①与O2反应:4P+5O22P2O5②磷在C12中燃烧:2P+3C12(不足量) 2PCl32P+5Cl2(足量) 2PCl5[磷的同素异形体——白磷与红磷]磷的同素异形体白磷红磷说明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无色蜡状固体红棕色粉末①白磷与红磷的结构不同是物理性质存在差别的原因②由两者物理性质的不同,证明了白磷与红磷是不同的单质密度(g·cm-3)1.822.34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CS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CS2毒性剧毒无毒着火点40℃(白磷受到轻微的摩擦就会燃烧;常温时,白磷可被氧化而发光)240℃化学性质白磷、红磷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白色的P2O5白磷与红磷燃烧都生成P2O5,证明它们都是由磷元素形成的单质相互转化白磷红磷证明白磷与红磷所含元素相同——互为同素异形体保存方法密封保存,少量白磷保存在水中密封保存,防止吸湿切削白磷应在水中进行用途制造高纯度磷酸;制造燃烧弹、烟幕弹制造高纯度磷酸;制农药、安全火柴[五氧化二磷、磷酸](1)五氧化二磷的性质:五氧化二磷是白色粉末状固体,极易吸水(因此可作酸性气体的干燥剂).P2O5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P2O5+3H2O2H3PO4(2)磷酸的性质、用途:磷酸(H3PO4)是一种中等强度的三元酸,具有酸的通性.磷酸主要用于制造磷肥,也用于食品、纺织等工业.[氮、磷元素及其单质、化合物性质的比较]元素氮(N)磷(P)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游离态和化合态只有化合态单质与O2化合的情况N2+O22NO(易)4P+5O22P2O5(难)单质与H2化合的情况N2 +3H22NH32P(蒸汽) + 3H22PH3单质的化学活泼性及原因单质活泼性:N2<P原因:N2分子中N≡N键很牢固,故N2性质稳定、不活泼氢化物的稳定性NH3>PH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NO3>H3PO4非金属性N>P2.铵盐[氨](1)氨的物理性质:①氨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②氨易液化.在常压下冷却或常温下加压,气态氨转化为无色的液态氨,同时放出大量热.液态氨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③氨气极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约700体积的氨气(因此,氨气可进行喷泉实验);④氨对人的眼、鼻、喉等粘膜有刺激作用.若不慎接触过多的氨而出现病症,要及时吸入新鲜空气和水蒸气,并用大量水冲洗眼睛.(2)氨分子的结构:NH3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氨分子的结构为三角锥形,N原子位于锥顶,三个H原子位于锥底,键角107°18′,是极性分子.(3)氨的化学性质:①跟水反应.氨气溶于水时(氨气的水溶液叫氨水),大部分的NH3分子与H2O分子结合成NH3·H2O(叫一水合氨).NH3·H2O为弱电解质,只能部分电离成NH4+和OH-:NH3 + H2O NH3·H2O NH4++ OH-a.氨水的性质:氨水具有弱碱性,使无色酚酞试液变为浅红色,使红色石蕊试液变为蓝色.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反而越小(是一种特殊情况).NH3·H2O不稳定,故加热氨水时有氨气逸出:NH4++ OH-NH3↑+ H2Ob.氨水的组成:氨水是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其中含有3种分子(NH3、NH3·H2O、H2O)和3种离子(NH4+和OH-、极少量的H+).c.氨水的保存方法:氨水对许多金属有腐蚀作用,所以不能用金属容器盛装氨水.通常把氨水盛装在玻璃容器、橡皮袋、陶瓷坛或内涂沥青的铁桶里.d.有关氨水浓度的计算:氨水虽然大部分以NH3·H2O形式存在,但计算时仍以NH3作溶质.②跟氯化氢气体的反应:NH3 + HCl =NH4C1说明a.当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与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产生大量白烟.这种白烟是氨水中挥发出来的NH3与盐酸挥发出来的HCl化合生成的NH4C1晶体小颗粒.b.氨气与挥发性酸(浓盐酸、浓硝酸等)相遇,因反应生成微小的铵盐晶体而冒白烟,这是检验氨气的方法之—.c.氨气与不挥发性酸(如H2SO4、H3PO4等)反应时,无白烟生成.③跟氧气反应:4NH3 + 5O24NO + 6H2O说明 这一反应叫做氨的催化氧化(或叫接触氧化),是工业上制硝酸的反应原理之一. (4)氨气的用途:①是氮肥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纯碱的原料;②是有机合成工业如合成纤维、塑料、染料、尿素等的常用原料;③用作冰机中的致冷剂. [铵盐]铵盐是由铵离子(NH 4+)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铵盐都是白色晶体,都易溶于水. (1)铵盐的化学性质:①受热分解.固态铵盐受热都易分解.根据组成铵盐的酸根阴离子对应的酸的性质的不同,铵盐分解时有以下三种情况:a .组成铵盐的酸根阴离子对应的酸是非氧化性的挥发性酸时,则加热时酸与氨气同时挥发,冷却时又重新化合生成铵盐。
氮族元素
【重点难点归纳】
重点氮族元素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难点氮族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本节需掌握的知识点①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特点。
②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③氮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间的关系。
【知识点精析】
1.氮族元素
(1)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氮族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VA族,包括氮(N)、磷(P)、砷(As)、锑(Sb)、铋(Bi)五种元素。
(2)原子结构:
①相同点:最外层都有5个电子(决定了它们的单质及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具有某些相似性)。
②不同点:核电荷数不同;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决定了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性质上具有递变性和差异性)。
2.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
①最外电子层均为5个电子,能结合3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②氮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价;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通式为R
2O
5。
③氮族元素最低负化合价为-3价;气态氢化物的分子通式为RH
3。
④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通式为HRO
3或H
3
RO
4。
注意锑、铋为金属,无负价。
(2)递变性:
①单质:非金属→金属。
②元素:非金属性N>P>As;金属性Sb>Bi。
③气态氢化物稳定性:NH
3>PH
3
>AsH
3。
④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NO
3>H
3
PO
4
>H
3
AsO
4
>H
3
SbO
4。
【解题方法指导】
[例1]关于氮和磷两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它们的最高正价都是+5价
B.氮的非金属性比磷强,所以NH
3的稳定性要大于PH
3
C.因为氮原子半径比磷原子半径要小,所以氮的相对原子质量比磷的相对原子质量小
D.磷酸比硝酸稳定,说明磷的非金属性不一定比氮弱
解析由氮族元素的结构特点可知,它们的最外层电子都是5个,最高正价为+5价,故A正确。
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故B正确。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与其对应的含氧酸的稳定性无因果关系,原子半径的大小与相对原子质量之间不存在比例关系。
正确选项为A、B。
点评要正确认识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间的关系,熟悉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例2]砷为第四周期VA族,根据砷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砷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砷在通常情况下是固体
B.As
2O
5
对应水化物酸性比H
3
PO
4
强
C.可以有-3、+3、+5等多种化合价
D.AsH
3比PH
3
稳定
解析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酸性H
3PO
4
比H
3
AsO
4
强,稳定性PH
3
大
于AsH
3。
正确选项为B、D。
点评掌握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性是解题关键。
[例3]某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R
2O
5
,该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含氢的质量分
数为8.82%,又知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少1。
试推断:(1)该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
(2)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与同周期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比较应为(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最高价氧化物R
2O
5
,该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为PH
3。
由质量分子数计算:×100%=8.82%。
解得M
R
=31。
所以,该元素的质子数==15,为磷元素。
答案(1)磷;第三周期VA族。
(2)HClO
4>H
2
SO
4
>H
3
PO
4
>H
2
SiO
3。
点评确定R相对原子质量的另一种方法可以由R与H原子个数比计算。
即
=3∶1,代入可求得M
R
=31。
要学会多向思维,形成一题多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