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轨道交通号线一期工程·透水坍塌重大事故案例分析共31页
- 格式:ppt
- 大小:2.77 MB
- 文档页数:31
7个精选事故案例,做PPT、培训会用到,建议收藏!来源:e点正能量目录1、陕西安康京昆高速“8•10”事故2、广东佛山地铁工地“2•7”透水坍塌重大事故3、台州天台足馨堂足浴中心“2•5”重大火灾事故4、湖北当阳“8•11”重大高压蒸汽管道裂爆事故5、连云港“12•9”重大爆炸事故6、临沂金誉石化有限公司“6•5”罐车泄漏重大爆炸着火事故7、广河高速公路龙门路段“7•6”重大道路交通事故1陕西安康京昆高速“8·10”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一、事故发生经过2017年8月10日14时01分,驾驶人冯公浩驾驶河南省洛阳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阳交运集团)号牌为豫C88858的大型普通客车,从四川省成都市城北客运中心出发前往河南省洛阳市。
出站时,车内共有41人(2名驾驶人、1名乘务员以及38名乘客)。
行驶途中,先后在京昆高速公路成都市新都北收费站外停车上客2人,在德阳市金山收费站外停车上客4人,在绵阳市金家岭收费站外停车上客3人。
20时28分,车辆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出口下高速公路至客车服务站用餐,在此期间下客1人。
21时01分,车辆更换驾驶人,由王百明驾驶车辆从汉中南郑口驶入京昆高速公路,此时车上实载49人。
23时30分,当该车行驶至陕西省安康市境内京昆高速公路秦岭1号隧道南口1164公里867米处时,正面冲撞隧道洞口端墙,导致车辆前部严重损毁变形、座椅脱落挤压,造成36人死亡、13人受伤。
二、事故原因及性质(一)直接原因。
经调查认定,事故直接原因是:事故车辆驾驶人王百明行经事故地点时超速行驶、疲劳驾驶,致使车辆向道路右侧偏离,正面冲撞秦岭1号隧道洞口端墙。
一是驾驶人疲劳驾驶。
二是事故车辆超速行驶。
(二)间接原因。
一是事故现场路面视认效果不良。
二是车辆座椅受冲击脱落。
三是有关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四是地方交通运输、公安交管等部门安全监管不到位。
五是洛阳市人民政府落实道路运输安全领导责任不到位,没有有效督促指导洛阳市交通运输部门依法履行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职责。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描述 (3)1.1 背景介绍 (4)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二、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6)2.1 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与发展历程 (7)2.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构成 (8)2.3 城市轨道交通特点分析 (9)三、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类型及特点 (10)3.1 恶性事故类别 (11)3.1.1 列车碰撞事故 (12)3.1.2 脱轨事故 (14)3.1.3 挤岔事故 (15)3.1.4 火灾事故 (16)3.1.5 恶劣天气应对不当引发的事故 (17)3.2 事故特点分析 (18)3.2.1 高风险性 (20)3.2.2 复杂性 (21)3.2.3 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严重 (22)四、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案例深入剖析 (24)4.1 案例一 (25)4.1.1 设备故障 (27)4.1.2 人为操作失误 (27)4.1.3 管理制度不健全 (28)4.2 案例二 (29)4.2.1 轨道设备老化 (30)4.2.2 列车检修不到位 (31)4.2.3 行车调度失误 (32)4.3 案例三 (33)4.3.1 设备隐患 (35)4.3.2 用火不慎 (36)4.3.3 应急预案缺失 (37)五、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预防与应对策略 (38)5.1 加强设备设施维护管理 (40)5.2 提升员工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 (41)5.3 完善管理制度与流程 (42)5.4 强化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43)六、结论与展望 (44)6.1 研究成果总结 (45)6.2 对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发展的展望 (47)一、内容描述事故背景介绍:简要描述事故发生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以及事故涉及的车辆、人员等相关情况。
事故过程描述:详细阐述事故发生的经过,包括事故发生前的预警信号、事故发生时的现场状况、事故后的救援行动等。
事故原因分析:通过对事故现场的调查、分析以及相关数据的收集,阐述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如设备故障、人为操作失误、管理不善等。
近年来盾构工程典型事故案例分析1城市轨道交通坍塌及沉降事故1.1.佛山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透水坍塌(1)事故概况2018年2月7日,由某单位施工的佛山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盾构区间右线工地突发透水,引发隧道及路面坍塌,造成11人死亡、1人失踪、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5323.8万元。
图1-1地面塌陷区航拍照片(2)原因分析事故主要原因是盾尾密封承压性能下降遭遇特殊地质环境等因素叠加,引发隧道透水坍塌。
①事故发生段存在深厚富水粉砂层且临近强透水的中粗砂层,地下水具有承压性,盾构机穿越该地段时发生透水涌砂涌泥坍塌的风险高。
a.事故段隧道底部埋深约30.5米,地层由上至下分别为人工填土、淤泥质粉土、淤泥质土、淤泥质粉土、粉砂、中砂、圆砾以及强风化泥质砂岩。
大部分土体松散、承载力低、自稳性差、易塌陷,其中粉砂层属于液化土,隧道位于淤泥质土和砂层,总体上工程地质条件很差。
b.隧道穿越的砂层分布连续、范围广、埋深大、透水性强、水量丰富,且上部淤泥质土形成了相对隔水层,下部砂层地下水具有承压性,水文地质条件差。
c.事发时盾构机刚好位于粉砂和中砂交界部位,盾构机中下部为粉砂层,中砂及其下的圆砾层透水性强于粉砂层并且水量丰富和具有承压性,一旦粉砂层发生透水,极易产生管涌而造成粉砂流失。
在上述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均很差的地层中,盾构施工过程具备引发透水涌砂坍塌的外部条件,盾构施工风险高。
②盾尾密封装置在使用过程密封性能下降,盾尾密封被外部水土压力击穿,产生透水涌砂通道。
事故发生前,右线盾构机已累计掘进约 1.36 公里,盾尾刷存在磨损,盾尾密封止水性能下降。
在事故发生前已发生过多次盾尾漏浆,存在盾尾密封失效的隐患。
管片拼装期间盾尾间隙处于下大上小的不利状态,盾尾底部易发生漏浆漏水。
盾构机正在进行管片拼装作业,管片拼装机起吊905环第 2 块管片时,盾尾外荷载加大,同时土仓压力突然上升约40kPa, 对盾尾密封性不利。
广东省佛山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2·7”透水坍塌重大事故调查报告2018年2月7日20时40分许,由中交二航局组织施工的佛山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土建一标段(以下简称“TJ1标段”)湖涌站至绿岛湖站盾构区间右线工地突发透水,引发隧道及路面坍塌,造成11人死亡、1人失踪、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5323.8万元。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国务委员王勇、应急管理部部长(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王玉普、省长马兴瑞等领导立即作出指示批示,要求全力搜救被困人员,防止次生事故,查明事故原因,并举一反三,对大型施工工地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整治。
受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委托,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少春赶到事故现场指挥、督导事故救援、善后、抢险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派出工作组及时赶到现场指导工作。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有关规定,省政府成立了由省政府副秘书长张爱军任组长,省纪委和省公安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安全监管局、省法制办、省总工会以及佛山市政府负责同志参加的“2·7”重大事故省政府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
调查组聘请了国内岩土、结构、水文地质、机电、安全工程等方面的9名专家协助调查。
调查组坚持“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查、查阅资料、调查取证、检测鉴定和专家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认定了事故的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
同时,针对事故原因及暴露出的问题,总结了事故的主要教训,提出了事故防范措施建议。
一、事故基本情况(一)工程项目概况。
佛山市轨道交通2号线是佛山市东西走向的骨干轨道线路,计划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规划由佛山南庄出发,跨东平水道、陈村水道,至广州南站。
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分析(共5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原因及预防一.重大交通事故类型1)铁路重大事故列车事故火灾事故恐怖袭击自然灾害2)城市轨道重大事故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水灾事故多数是由于系统内部水管爆裂、地下结构破坏渗水等造成的水淹事故。
从发生的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来看,主要是上述5大类的事故和灾害,另外还发生过人员踩踏事故、重大停电事故等其他类型的重大运营事故,但发生的次数很少。
二.重大交通事故成因从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来看,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因素主要是人、车辆、线路、设备以及环境等因素。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包括地铁乘客、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及其他在场人员所涉及的因素。
主要有恐怖袭击、工作人员的不当操作、乘客的不安全及不当行为。
车辆因素车辆所使用的阻燃材料是否合格、安全装置是否充足有效,对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车辆是否符合运行要求、车辆技术状况好与坏,会直接影响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
线路因素线路设计和施工缺陷,如道岔伤损、枕轨伤损、道床伤损、接触网伤损、钢轨断裂等均可能导致列车脱轨。
设备因素一是由于设备自身故障;另外由于运营管理不善引发的系统故障。
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的故障是由运营管理不善而引起的。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自然环境和系统内部环境。
自然环境因素是引发城市轨道交通重大运营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尤其对于城市轨道交通高架部分以及敞开段部分,往往在运营中受制于自然环境条件,还存在轨道周边外界异物侵限的危险。
内部环境主要是由设备用房等场所的常年阴暗潮湿环境和虫鼠害等,极易造成关键设施设备的故障,以及站厅内商业区域的可燃物易造成火灾三.重大交通事故特征分析(1)各类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分布:火灾事故发生比例最高,占到近一半的比例。
火灾事故、列车事故、恐怖袭击这三种事故类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主要重大事故,占总事故数的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