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夜色温柔》中“美国梦”的破灭

浅析《夜色温柔》中“美国梦”的破灭

浅析《夜色温柔》中“美国梦”的破灭
浅析《夜色温柔》中“美国梦”的破灭

【摘要】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夜色温柔》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中心主题:“注定要破灭的美国梦”。小说的主人公迪克是悲剧性的人物,其悲剧的实质是理想主义陷入道德堕落,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的矛盾,他的理想破灭和个人失败是“美国梦”破灭的戏剧化表现。本文旨在通过对小说主人公迪克命运变迁的探讨,表达对残酷社会现实的控诉和对在这个现实社会中为了理想而生却无法摆脱理想破灭的人类命运的悲恸的感悟,从而揭示小说的主题——“美国梦”的破灭。

【关键词】迪克;美国梦;破灭

“美国梦”是美国文学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它作为美国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多数美国人所推崇。它使人们相信:在美国这块土地上,机会均等,只要努力奋斗,就会获得成功。在《夜色温柔》中菲茨杰拉德表达了他对人类注定失败的深思,对个人堕落的深深痛楚,对“美国梦”破灭的极度绝望。从小说主人公迪克的身上我们能够解读作者菲茨杰拉德对于这样一个混乱世界的看法。迪克从拥有美好前程的年轻心理医生开始,经历了为了理想而不断努力付出的过程,直到他最后的崩溃及梦想的破灭。

一、美好前程

当迪克初到苏黎世时他26岁,对于一个男人来讲这是生命的黄金时期。更为重要的是他有着光明的前途。迪克拥有反应敏捷的头脑,超乎寻常的灵敏性,以及适当的理性和行为准则。即使是在混乱的战争时期,迪克就像一名隐士一样远离摧毁人们生活、世界观及道德规范的这场灾难。他似乎以坚定的信念作为支撑,在自己平静的世界里攀登学术的高峰,追求成功。

迪克被塑造成了典型的美国人,作为美国早期殖民者的后代,迪克继承了他们的气质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像早期的美国人一样,迪克也有着在他出生的这片新大陆上依靠坚定的信念和不断的努力实现成功和追求幸福的美好梦想。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坚信信念的力量,尤其是植根于美国人心中的追寻梦想的信念的力量最终能够超越外部混乱的庸俗和局限。

迪克的理想主义不仅表现在他对于成功的追求上,而且表现在他对于人类的信心上—人类永恒的高尚道德情操,战胜邪恶的不可征服的力量,无私的爱的奉献等。作为一个牧师的儿子,迪克的这种理想主义深受父亲的影响—他自己的父亲抑或是数世纪前的“父亲们”。事实上,真正存在于他父亲身上的是被传承下来的美国精神,是前人在这片土地上为他们的幸福、自由和爱奋斗的精神。

与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已经荡然无存的充满了狂暴的外部世界不同,迪克在萝丝玛丽的心目中还是完美无缺的。对于她来讲,迪克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性格。作为一个有雄心的男人,他坚定地追求成功。另一方面,他也对其他人表现出他的友善及绅士风度。透过迪克我们触摸到了一个既刚毅又温柔的男人。

也正是因为对于自己理想的坚持使得他在早期的学习中取得了诸多的成就。毋庸置疑,此时我们从迪克身上看到的是他的朝气蓬勃、自信以及他事业上看上去无需置疑的好运。像他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理想主义者,他拥有很多与生俱来的才能,他继承了美国人的天性—实现远大理想的雄心壮志。

二、梦想破灭

当尼科尔爱上他的时候,迪克就不得不在成为伟大的心理医生和做一个普通的男人之间进行选择。对于迪克,一个理想主义者来讲,他“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做一个勇敢的人和一个聪明的人,但这一切做起来相当难。他也想着要被人爱,如果他值得为人爱的话。”[1]所以他接受了被尼科尔所爱要承担的责任,并且逐渐地被这个残酷的世界带给他的曾遭受过极大打击的、格格不入的人们所洗脑。他给这些人温暖,为这些破碎的灵魂做一切他能够做的事情。在这个残酷的世界,在这些令人愉快而又冰冷的夜里,他渐渐地用尽了他的能量和

热情,他自己也陷入了堕落的深渊。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迪克的婚姻中,他即作为医生又作为丈夫的痛苦都源于他的理想主义。迪克坚持不使用尼科尔的钱,他想尽办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挣钱以使自己和从前一样。尽管他竭尽全力按照他的祖先们曾经欣赏的方式活着,但是渐渐地它却发现“这样做是困难的—一次又一次,他们发现有必要在一起商讨尼科尔的钱派何种用处。”[2]所以,渐渐地他陷入了在他生命中无处不在的物质陷阱—“尼科尔想要拥有他,想要他永远保持原状,他稍有懒散,自然便给予鼓励,这样,他就渐渐地被汹涌而来的钱与物的洪流淹没了。”[3]但是被空虚的奢侈生活以及事业上的毫无建树的忧虑所困扰的他感觉到“他的职业道德要消解在碌碌无为的生活中了”。[4]并且他被尼科尔的病所累,逐渐丢失了他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乐于助人的活力。

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了腐败、艰难、绝望和思想贫乏的世界里,迪克和其他理想主义者一样注定了要失败。如此黑暗、腐败,充满混乱的世界超出了理想主义者的接受和控制范围。

“幸运的迪克”倒下了,他给与别人温暖与希望,但从未从别人那里索求什么,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他最初的理想被磨灭了。在这个残酷又黑暗的世界里,他所有的热情都被用尽,而且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再鼓舞他。作为生活在毫无希望的世界中的唯一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理想和追求看上去是如此的荒谬。他心中仅存的是对充斥着阴暗、伪善的混乱世界的厌恶。理想不能够再继续,而使祖先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奇迹的梦想也不能够再被拥有。在这样的黑夜中,没有梦想存在,所有有梦的人终要走向死亡。

在这样一个“绝好的”夜晚,迪克—美国精神的代表性人物,继承了祖先性格和本色的人,最后一个忠于在这片土地上传承了几代人的信念的人,在他与外部世界不断的斗争中堕落了。他追求成功与爱情的失败是实现“美国梦”的失败,他最终的腐败更是“美国梦”破灭的写照。

美国梦与中国梦有何区别

美国梦与中国梦有何区别? 来源:郎仁斌的日志 美国梦是希望之梦、成功之梦、平等之梦、幸福之梦。 据有关学者的归纳:“ 所谓的美国梦(American Dream),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通常这代表了人们在经济上的成功或是企业家的精神。许多欧洲移民都是抱持著美国梦的理想前往美国的。尽管有些人批评美国梦过度强调了物质财富在衡量胜利和快乐上扮演的角色,但许多美国人的确认为,这种获致成功的机会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找不到也并不存在的。因为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在美国拥有的经济自由相当多,政府扮演的角色相当有限,这使得美国的社会流动性极大,任何人都有可能透过自己的努力迈向巅峰。” “依据历史学家的说法,美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工业扩张并非只是因为美国的自然资源丰富,更是因为所有人都有机会藉由自己的奋斗获取财富。美国梦成

为了吸引世界各地人民移民美国的主要原因—无论过去或现在。在今天,每年有超过一百万的人成为美国公民,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移民地点。” 美国梦的核心是:“ 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 美国梦的代表人物有:爱迪生、洛克菲勒、福特、比尔盖茨、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杨致远、赵小兰、朱棣文、施瓦辛格、林肯、罗斯福、里根、肯尼迪、克林顿、奥巴马…数不胜数。 而中国人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中国梦,例如现在,大家的梦想就是“我爸是李刚”和“中五百万”大奖。这些梦想都是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只要收获,不要付出的梦想。 如果要找出一个中国人都希望达到的目标的话,就是“升官发财”。追求权力和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从孔子的“学而优则仕”,到当今的“一切向钱看”,无不始终贯穿着权力和金钱占有欲,而丝

浅析《夜色温柔》中“美国梦”的破灭

【摘要】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夜色温柔》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中心主题:“注定要破灭的美国梦”。小说的主人公迪克是悲剧性的人物,其悲剧的实质是理想主义陷入道德堕落,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的矛盾,他的理想破灭和个人失败是“美国梦”破灭的戏剧化表现。本文旨在通过对小说主人公迪克命运变迁的探讨,表达对残酷社会现实的控诉和对在这个现实社会中为了理想而生却无法摆脱理想破灭的人类命运的悲恸的感悟,从而揭示小说的主题——“美国梦”的破灭。 【关键词】迪克;美国梦;破灭 “美国梦”是美国文学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它作为美国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多数美国人所推崇。它使人们相信:在美国这块土地上,机会均等,只要努力奋斗,就会获得成功。在《夜色温柔》中菲茨杰拉德表达了他对人类注定失败的深思,对个人堕落的深深痛楚,对“美国梦”破灭的极度绝望。从小说主人公迪克的身上我们能够解读作者菲茨杰拉德对于这样一个混乱世界的看法。迪克从拥有美好前程的年轻心理医生开始,经历了为了理想而不断努力付出的过程,直到他最后的崩溃及梦想的破灭。 一、美好前程 当迪克初到苏黎世时他26岁,对于一个男人来讲这是生命的黄金时期。更为重要的是他有着光明的前途。迪克拥有反应敏捷的头脑,超乎寻常的灵敏性,以及适当的理性和行为准则。即使是在混乱的战争时期,迪克就像一名隐士一样远离摧毁人们生活、世界观及道德规范的这场灾难。他似乎以坚定的信念作为支撑,在自己平静的世界里攀登学术的高峰,追求成功。 迪克被塑造成了典型的美国人,作为美国早期殖民者的后代,迪克继承了他们的气质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像早期的美国人一样,迪克也有着在他出生的这片新大陆上依靠坚定的信念和不断的努力实现成功和追求幸福的美好梦想。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坚信信念的力量,尤其是植根于美国人心中的追寻梦想的信念的力量最终能够超越外部混乱的庸俗和局限。 迪克的理想主义不仅表现在他对于成功的追求上,而且表现在他对于人类的信心上—人类永恒的高尚道德情操,战胜邪恶的不可征服的力量,无私的爱的奉献等。作为一个牧师的儿子,迪克的这种理想主义深受父亲的影响—他自己的父亲抑或是数世纪前的“父亲们”。事实上,真正存在于他父亲身上的是被传承下来的美国精神,是前人在这片土地上为他们的幸福、自由和爱奋斗的精神。 与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已经荡然无存的充满了狂暴的外部世界不同,迪克在萝丝玛丽的心目中还是完美无缺的。对于她来讲,迪克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性格。作为一个有雄心的男人,他坚定地追求成功。另一方面,他也对其他人表现出他的友善及绅士风度。透过迪克我们触摸到了一个既刚毅又温柔的男人。 也正是因为对于自己理想的坚持使得他在早期的学习中取得了诸多的成就。毋庸置疑,此时我们从迪克身上看到的是他的朝气蓬勃、自信以及他事业上看上去无需置疑的好运。像他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理想主义者,他拥有很多与生俱来的才能,他继承了美国人的天性—实现远大理想的雄心壮志。 二、梦想破灭 当尼科尔爱上他的时候,迪克就不得不在成为伟大的心理医生和做一个普通的男人之间进行选择。对于迪克,一个理想主义者来讲,他“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做一个勇敢的人和一个聪明的人,但这一切做起来相当难。他也想着要被人爱,如果他值得为人爱的话。”[1]所以他接受了被尼科尔所爱要承担的责任,并且逐渐地被这个残酷的世界带给他的曾遭受过极大打击的、格格不入的人们所洗脑。他给这些人温暖,为这些破碎的灵魂做一切他能够做的事情。在这个残酷的世界,在这些令人愉快而又冰冷的夜里,他渐渐地用尽了他的能量和

浅析破碎的美国梦

浅析破碎的美国梦 ——以《美国悲剧》为例 2008212859 中文0806 罗莹 摘要:美国梦源于英国对美国的殖民时期, 发展于19 世纪。它认为每一个人, 不管他的出身如何, 只要努力奋斗, 就一定会获得成功。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许多人并不能实现他们的/美国梦,有的人甚至以死亡结局。德莱塞在《美国悲剧》这一作品中,大胆真实地揭开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丑恶面纱,指出它就是酿成克莱德悲剧的根源,并指出了美国悲剧的普遍性。 关键词:美国梦美国悲剧德莱塞克莱德 美国文学仅仅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而在这短短200多年的历史中,美国梦主题一直作为一个常见的主题贯穿其中。所谓的“美国梦”即为憧憬着一个新的世界,有着无限的机遇,希望“机会均等”,希望获得成功;甚至在物质追求和理想追求之间划上等号,将财富和成功作为人生目标。在美国的很多文学作品中,主人公都是怀揣着五光十色的梦想踏上追梦之旅,最终却以梦想的幻灭收场。斯蒂芬·克雷恩的《妓女麦基》、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德塞莱的《嘉莉妹妹》等代表性作品,进一步揭露了美国梦的实质,,促使人们意识到美国并不是梦境中的天堂。这些小说的主人公都以死亡告终, 小说同时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角度揭示了美国梦的腐朽和破灭。美国梦这个主题在小说中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但是最终都脱离不了灭亡的结局。本文以德莱塞的《美国悲剧》为例,解读美国梦的形成、扭曲、破灭及其实质。 一、美国梦的缘起 美国思想家富兰克林以自己怀揣一元钱,独闯天下艰苦创业的成功经历阐释了美国文学中从破衣烂衫到腰缠万贯的美国梦的实现。美国梦的实现也是富兰克林《自传》中一贯的主题,表现了美国建国初期发愤图强, 是乐观向上的美国人的象征。而美国梦也一直被视为美国人的精神支柱之一,它的形成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 1776 年, 托马斯·杰弗逊就在《独立宣言》中写到:人生来是平等的, 造物主赋予他们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活、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美国梦的实现奠定了理论依据。1789 年, 美国人摆脱了英国, 赢得了独立。对于移民来说当时的美国是一个繁荣似锦的自由国度, 生机勃勃, 充满幻想。1848年加州的淘金热, 引发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 对开发美国西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美国梦进一步发展, 而且非常流行, 每个人都梦想着发财, 相信只要努力工作, 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 甚至一个连鞋子也没有的穷光蛋也可能成为一个百万富翁。 正是受这样思想的驱使,《美国悲剧》中的主人公克莱德试图挖掘通往富贵之路的每一条途径。借助自己漂亮的外表,和几分巴结逢迎的本领,他费尽心机的巴结素未蒙面的有钱伯父,向富家小姐献媚,幻想能借助和资本家女儿桑特拉的婚姻使自己拥有金钱地位,进而跻身上流社会。 二、美国梦的扭曲 然而,美国梦的道路并没有想期待中的那样顺利。 南北战争前后,美国开始了工业化,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希望凭借自己的勤奋和

美国梦与美国文化

论美国梦与美国文化 美国梦(American dream ),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奇迹。然而这也是美国的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美国梦的由来与发展跟美国特有的社会文化及美国精神是分不开的。正是在种种美国特色下,美国梦才能绽放其魅力。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1] 他不在乎你曾经是如何的身居高位还是地位卑微,也不在乎你曾经是如何的腰缠万贯还是一贫如洗,只要你有梦想,只要你愿意为此努力付出,你终可以获得你想要的幸福生活。许多美国人的确认为,这种获致成功的机会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找不到也并不存在的。正是这一点,吸引了许多欧洲人踏上美国这片处女地,实践自己的美国梦。“ 美国梦” 包含几个要素: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美国梦的源起自1620 年11 月11 日在科德角集体签署的《五月花号公约》,美利坚民族的起点就此开始。他们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强基督教的信仰,为了提高他们国王与国家的荣誉,漂洋过海,在弗吉尼亚的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并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个民众自治团体。[2] 踏上美洲大陆的,多为英国受压迫的清教徒以及欧洲大陆的弱势者诸如德国破产的小农。他们所在原来的欧洲国家大多社会等级森严、财富分配不公、宗教歧视严重,而他们正是第一批抱有“美国梦”的,并移民到美洲新大陆将其付诸实践的人。在新大陆,他们可以不再忍受原先的不公与压迫,可以奉行新教教义,勤劳节俭,节制欲望,即抱有这些最原始的资本主义精神,开始融入这片新土地,并同时把这种精神也灌输进来。同时,他们又具有强烈的使命意识,自认为是“上帝选中的人们”,上帝让他们在这片新土地上生根发芽壮大,让他们来管理整个世界,维持世界秩序。他们的如此之浓厚的宗教色彩又为美国人的文化信仰有了坚实的积淀。对他们来说,这里是上帝让他们来实现他们的“美国梦”的土地。孟德斯鸠、笛卡尔等启蒙运动的先驱,开始对美国这块神奇的土地赞颂不已,这也燃起了这些曾经在欧洲式弱势群体的“美国梦”。在精神上,这些宗教的力量足以让人产生动力,这些文化信仰足以让他们为之奋斗,取得成功。从美国独立直至19 世纪末期,土地广袤而人口稀少,移民都能获取大片肥沃的土地。当时的美国还是农业经济为主,不言而喻,“土地就意味着财富,意味着成功”。随着18 世纪末、19 世纪初美国西部发现多处金矿,有些幸运儿开始因掘金而一夜暴富,这波“淘金潮”的传奇,推动了移民西进的浪潮,也为“美国梦”抹上了浓厚的金黄色彩。[3] 由此可见,美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对美国梦的发展奠定了有利基础。而在地理环境以及文化信仰的双重作用下,美国的政治制度也给美国梦提供了肥沃的土壤。18 世纪来到美国的移民都是欧洲的弱势者,最典型的是英格兰的清教徒和德国的破产小农民,当他们来到还是殖民地的美国时,政治平等的要求就格外强烈,也自发地落实了民主。于是,“平等权利”成了“美国梦”的一个内涵,从《五月花号公约》中不难发现这一点。而启蒙运动带来的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思想又在这片土地上成功得以发展。理性的光环也笼罩了美国这片土地。因此,美国的土地上很难找到专制集权的身影。良好的社会环境也促使美国梦可以更为顺利地发展。美国梦与美国多元文化在喷射机时代来临前,数百万乘船至美国的移民者对美国第一眼印象,便是纽约港前自由女神像。美国给人以自由的感觉,即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不扰乱社会秩序,只要不威胁国家统治,那么便是合理合法的。因此,美国社会也成为多元社会,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混血人种,亚裔、非裔、拉美裔,几乎每一类人都可以在美国找到栖身之地。他们崇尚自由,崇尚民主。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在美国拥有的经济自由相当多,政府扮演的角色相当有限,这使得美国的社会流动性极大,任何人都有可能透过自己的努力迈向巅峰。早期建国时期美国西部广大的土地都无人居住和拥有,任何有心人都可以加以占据并投资和开垦。而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庞大的自然资源和先进的工业技术则使得快速的社会流动变的可能,而且这种趋势仍在一天一天的增加中。传统意义上的历史一直是各个国家的历史。但在美国,自罗马帝国以来,首次出现了创建一个文化的历史的可能。现在第一次有了这样一个机遇,在新的基础上用新技术创建一个有着前所未有的开放性的多元文化。一个有着多种精神中心的文化。一个永远抛弃种族中心主义心态、部落心态的文化。那是一种破坏性的心态。依据历史学家的说法,美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工业扩张并非只是因为美国的自然资源丰富,更是因为所有人都有机会借由自己的奋斗获取财富。美国梦成为了吸引世界各地人民移民美国的主要原因—无论过去或现在。在今天,每年有超过一百万的人成为美国公民,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移民地点之一。在美国,你可以发现这里有开放精神。这里有希望,有前途。这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群体,但没有冲突,而是进行合作,进行和平竞争,进行建设。在非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 专业班级:汉语言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作者简介:菲茨杰拉德: 司科特·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1896—1940)在美国文坛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是“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菲茨杰拉德的一生及其作品都充分说明,他是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言人,是美国20世纪2O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有成功与辉煌的一面,又有苦涩和失意的一面,曾被称为“失败的权威”。他的生命交织着雄心和现实、成功和失败、得意和潦倒、纵情和颓丧、爱情和痛苦、美国文明和欧洲文明的矛盾、东部和西部的冲突、梦想和幻灭……这一切都在他的小说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诗人与文学批评家艾略特称这部作品是“自詹姆斯以来美国小说迈出的第一步”。《了不起的盖茨比》以精妙的构思、细腻的笔触、完美的形式描写了出身贫寒的盖茨比痴心不改地追求因“贫富差距”而未能“终成眷属”的情人,却以失败身亡而告终的悲惨爱情故事,揭示了“美国梦”必定破灭的规律,生动地再现了“爵士时代”残酷、冷漠、自私、无情的社会现实。 美国梦的简介以及和作品的联系: 美国梦始于对美洲大陆的开发,它是对梦想的追求,对未来抱有乐观主义的态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梦失去了它的原始意义,一些新的想法出现,它成为人们追求物欲的一个借口。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不惜使用一切卑劣和肮脏的手段,整个社会充满了浮躁和绝望,《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情况下产生的。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经历了表面的经济繁荣,其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危机,经济的表面繁荣和商业的发展使人们的美国梦遭到扭曲,他们认为金

从跨文化的角度研究中英幽默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在路上》解读“垮掉的一代”时代背景与主题 2 安娜与伊丽莎白个性完整性与分裂性的比较研究 3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4 欧?亨利短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之善良特性 5 A Brief Study of Rhetorical Devices Employed in President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tactic Structure 6 英语委婉语:礼貌视角下的有意不合作 7 Enhance Listening Aptitude through Music 8 An Interpretation of Feminism in Byatt’s Possession 9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10 两个反叛的女人——姚木兰和斯佳丽之对比分析 11 爱米丽的挣扎与终结——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爱米丽毁灭的间接和直接原因 12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13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14 从《红楼梦》及其译本看中英非赞同表达的异同 15 旅游广告资料翻译探讨 16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方法 17 An Analysis of Gilmore’s American Existentialism in The Executioner’s Song 18 关联理论关照下文化缺省现象及其翻译应对策略 19 对比分析嘉莉妹妹与简爱的女性形象 20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与重生 21 现代汉语量词英译研究 22 海丝特白兰—清教时代的新女性 23 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意识 24 困境下的回归--从生态角度看乞力马扎罗的雪 25 简爱和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文化透析 26 《还乡》中哈代的自然观 27 论中西旅游文化的差异性 28 《麦琪的礼物》看语境在中英翻译中的影响 29 从希斯克利夫的悲剧人生看“如何被逼出邪恶的人性” 30 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现状研究综述 31 《红楼梦》中文化词的翻译 32 臻于完美的人物魅力——对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的分析 33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狗”习语的翻译 34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3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6 从餐桌礼仪看中美饮食文化差异 37 A Comparative Study on Metaphors of FIR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a Cognitive Perspective 38 论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39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友谊观对比

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区别

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差别 读到一篇解释中国梦与美国梦不同的文章,其中提到,二者的不同是“是价值观上的差别”,“要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就必然奉行集体价值,以集体主义为哲学基础,追求的是集体的整体利益;相反,美国梦奉行个人价值,以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追求的是个人的物质利益。也就是说,中国梦有着家国情怀的特征,而美国梦则更多个人奋斗的色彩。”这种看法似乎正在成为理解眼下“中国梦”的基调。 德国神学家,被称为德国教会良知的反纳粹宗教人士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 1906-1945)说过,“人们在比较自己与从别人那里学到的东西时,特别容易高估自己的成就。”美国梦真的只是追求个人的物质利益吗?真的就没有与共同体有关的“情怀”? “美国梦”最早由历史学家亚当斯(James Truslow Adams)在《美国史诗》(The Epic of America,1931)中提出,成为一个流行的说法。他写道,“上个世纪,那个将千百万人从别的国家吸引到我们国家来的美国梦,并不仅仅是由于物质的丰富(尽管这也非常重要),而是要远远超过这个。这是一个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得到发展的梦,这个梦要摧毁的是那些在老旧世界中竖起的壁垒,……要颠覆的是那些只是为某些阶级自私利益服务的社会秩序。”美国是一个移民的国家,千千万万人从“老旧世界”到美国这个“新世界”来追寻他们在自己“祖国”不能实现的希望。每个国家都有可能的梦想机会,但只有美国才是给外来者提供梦想机会的国家,在这个意义上说,美国梦是很难在其他国家复制的。 美国吸引许多别的国家人们来寻梦和圆梦,首先是因为它拥有许多人向往的民主制度和自由、平等价值观。例如,德意志1848年革命在军事镇压下失败,数千名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者被迫逃走,大多去了美国。对这个没有贵族特权等级,没有专制政府权力的国家,其中一位如此写道,“德国移民来到一个新的国家,那里没有专制权力,没有建立在垄断、苛捐杂税上的特权秩序,没有对信仰和良心的钳制。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到处旅行、定居。不需要身份证,没有警察来干涉他的私事或监视他的行踪。……任何人只要尽职和能干,就能得到荣誉。穷人和富人都是平等的,学者一点也不比最贫寒的工匠身份高。随便干哪一行都不用觉得丢人。……拥有财富和房产的人,一点也不比最穷的公民拥有更多的政治权利。没有贵族,没有特权阶级,没有军队在肉体和精神上镇压人民,没有大批不干事的官僚吮吸人民的血汗。更重要的是,没有君主和腐败的法庭,……在这样的国家里,一个人只要有才能,精力旺盛,坚韧不拔,就能得到远远超过在君主制国家里的机会”。 并非每一个到美国来寻梦和圆梦的人都能成功地如愿以偿,但美国梦却一直还是一种有力的召唤力量,为什么是这样呢?亚当斯解释说,那是因为美国梦代表的是一种关于社会秩序的公正理想,“一直就有这样一个美国梦:在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变得更好,更富足,每个人都能以他的努力和成就找到自己的机会。欧洲的上层阶级很难恰当地理解这个梦,而我们当中也有很多人厌倦了或不再信任这个梦。这不只是一个关于汽车、房子或高工资的梦,而且是一个关于社会秩序的梦。在这个社会秩序里,每个男人和女人都凭借自己的内在能力得到最大的尊重,不论出身是贫贱还是富贵,可以一样受到他人的承认。”

英文美国和中国梦American Dream and Chinese Dream

American Dream and Chinese Dream America i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ts economy is developing rapidly. All the people are seeking to freedom, equality and happiness. On the land, people have American Dream, for this dream,they are working hard and Struggling. What’s more, American Dream inspires millions of people from home and abroad to America, for achieving the American Dream. As is known to us, American Dream is the idea that life should be better, richer and fuller, with opportunity for each one. First of all, history about American Dream .America Dream began in the discovery of North America, it was due to opening of the sea lanes and discovery of the new continent, so there were great number of settlers and immigrants poured in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y offered premise condition to American culture. It was formed on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formulation and everybody had equal rights became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It was developed in the rise of capitalism. What’s more, Westward Movement promoted American Dream to zenith and it became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Spirit. In addition, people about American Dream. We will never forget Andrew Carnegie, Abraham Lincoln,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d Obama and so on. They are very great, because they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American Dream. However, what is the American Dream today? It is including space explorati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ree leading ways to instant wealth.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折射出的“美国梦”的破灭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折射出的“美国梦”的破灭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篇幅不长,却生动地再现了美国20世纪“爵士乐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将象征的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菲茨杰拉德刻画出的主人公盖茨比这一形象无疑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梦”的幻灭的写照。 关键词:美国梦迷惘的一代《了不起的盖茨比》 1.引言 “迷惘的一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美国一类作家的总称。她们共同表现出的是对美国社会发展的一种失望和不满。他们的传统价值观念完全不适合战后的世界:美国在第一次大战中得到极大的发展,战后又在短暂的衰退后持续增长,达到空前繁荣。然而,他们又完全找不到新的生活准则,他们的精神世界放荡不羁而又苦闷彷徨。菲茨杰拉德被人们誉为“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为是他最优秀的作品。 2.虚幻的“美国梦” 所谓的“美国梦”指的是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

助。这激励着世世代代的美国人奋发向上及世界各地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这片土地创造自己的价值。总而言之,当时的美国梦的实质是获得物质方面的成功,但是这种物质上的成功有其独有的道德基础,即它的最终目的是使人成为被上帝选择的少数人。许多清教徒的确在追寻物质方面取得成功,但他们不仅仅是在追求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被上帝选中,被送入天堂,而不是被送入地狱。并且,获取财富的手段必须在道德准许的范围内。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中,美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阶段,西进运动已经成了遥远的过去。西部已再无土地可供开发和征服。社会环境的改变和物质资料的匮乏使富兰克林的先驱精神成为不再适合于一个发展中工业国家的精神准则。战后的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传统的道德、传统的理想、传统的宗教信念区域瓦解,及时行乐追求享受成了一种生活时尚;美国梦成了追求物质享受的代名词。在那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资本主义工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加剧贫富分化,资本家们积累大量财富。在这样的社会中,一个人如果想要通过勤劳与智慧获得成功,就是一个梦,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 3.盖茨比的美国梦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家境并不富裕。在

浅析中国梦与美国梦不同点及实现途径_李虹茹

2013年第4期浅析中国梦与美国梦不同点及实现途径 28“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 路》时提出来的,一经提出便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热议。中国梦到底是什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实现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中国梦代表了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等愿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输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美国梦及其内涵 实际上,在中国梦提出之前,人们耳熟能详的是“美国梦”(American Dream)。美国梦是指在美国民主、自由、平等的环境下,每一个个体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成功,如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股神巴菲特,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年仅29岁的Face 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他们都出身于普通家庭而现在他们都是美国成功人士的代表,他们虽然用自己的成功为美国梦做了最好的诠释,但需要注意的是,他们虽然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但是他们仅仅是众多追寻美国梦中的沧海一粟。事实上,“美国梦”仅仅是一个美好而又易破碎的梦,虽然美国梦作为一个对完美和幸福的追求激励着全世界无数人为之着迷,但是它注定会走向破灭。首先从社会制度角度来说,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其最高阶段,即垄断资本主义,由于垄断资本而形成的金融寡头们是资本运动的最大受益者,所以留给想靠奋斗而成功的普通人的机会越来越少。其次从资本的本质角度来说,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也就是说资本的唯一特性就是逐利性,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必然带来社会两极分化,也就是资本家越来越富裕,穷人越来越穷,就如同在占领华尔街事件中民众的口号“我们代表社会的99%,我们不再忍受那1%的贪婪与腐败”。再次从个人发展角度来说,美国梦仅仅是对金钱和物质财富的追逐,一个人的价值是以 浅析中国梦与美国梦不同点及实现途径 李虹茹 范永旭(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中国梦是全国人民的梦,中国梦一经提出便引起广泛关注。在关注中国梦的同时,美国梦自然成为同中国梦相比较的热点问题。中国梦与美国能内涵不同、目的不同、实现途径不同,本文在论证中国梦与美国梦的不同点的同时,提出中国梦实现的途径。 【关键字】中国梦 美国梦 青年 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784(2013)04-28-3 收稿日期:2013-11-02 作者简介: 李虹茹(1987—),女,汉,辽宁大连人,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方社会思潮; 范永旭(1987—),男,汉,辽宁海城人,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方社会思潮。 ★文化研究★

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区别

如何理解“美国梦”,“中国梦”?两者有何异同?举例说明。 梦想在前,路在脚下 11月8日的晚上,在图书馆报告厅里,我第一次聆听了关于“中国梦”的解读。当时,83岁的荣开明教授满怀激情和心寄希望地给湖经的莘莘学子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和基本内容。荣开明老师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出发给我们做了一次政治报告,这个类似政治思想课的讲座却道出了不一样的心声,传递出了不一样的正能量。 而在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在参观国家博物馆时,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而我认为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的确,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历经了170多年的沧桑岁月的中国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无疑在彰显着“中国梦”的伟大力量。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也在一直延伸。此时的我们,整个中国都在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只因心中有梦,有着中国梦和自己的梦。 11月11日,当再次观看“中国合伙人”,看到“新梦想”在时代的发展中革故鼎新,因势利导,带着自己的梦想走向全世界时,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梦想带给人的精神动力。这部电影其实就是中国现行的一个缩影,而合伙人就是广大的中华人民,新“梦想”是人民需要奋斗的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中华人民一直着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精神在打拼、在奋斗。在这个奋斗的过程中,人们继承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理念共同努力着,即便有困难,也是通过团队和集体的力量去共同寻找出路。 而在不久前,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以电影的形式呈现在我眼前时,我第一次了解到了“美国梦”。矗立在纽约港入口处自由女神雕像向我们阐述了最为明显的“美国梦”——平等、自由、民主。这是每一个美国人心之向往的东西,他们坚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了不起的盖茨比》让我了解到了美国梦过度强调了物质财富在衡量胜利和快乐上所扮演的角色,拥有物质财富和权利地位是美国人仰慕的对象。但是盖茨比最终的悲惨遭遇却有告诉了我:看似仰慕他的人有着“同而不和”的思想理念,关注的不是他个人的能力,而是他所拥有的财富。虽然他们共享派对,但是无不羡慕着盖茨比的金钱和地位,而当盖茨比失去了这一切时,没有一个人会在意他曾经的辉煌。 所以从这两部电影中,我们很容易看出来“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区别。而这些都是由历史、文化、经济、地理等因素决定的。“中国梦”是国家的富强,一个国家的富强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而美国梦事个人的财富,建国以来美国从未受到他国的侵略征服,所以,美国人民可以不顾国之忧,专心去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振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只有民族之间患难与共,休戚相关,中华民族才能在振兴的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宽;而“美国梦”是个人的成功,大量的移民和黑白人种对立的局面让我们了解到民族的依存感难以在此生根发芽。”中国梦“是和谐幸福的群体,”家和万事兴“告诉了我,任何一个大家幸福了,那么自己才有可能快乐和幸福;而"美国梦"强调的是个人主义,个人的幸福和快乐是至高无上的追求。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破灭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The Disillus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 in Great Gatsby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破灭 学生:季旋旋 指导教师:雷卿 指导单位:外国语学院 1课题来源 Francis Scott Fitzgerald 是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言人,而《了不起的盖茨比》自1925年发表以来就赢得了普通读者和文学评论界的关注,因为这部小说形象生动的捕捉到了美国二十年代“爵士乐时代”嘈杂的气氛,一跃成为那个时代美国历史的最佳形象代言人。因为我对美国的爵士乐特别感兴趣,所以找到了关于这方面的文学作品,进而发现二十年代的美国梦与爵士时代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于是对美国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目的: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经历了表面的经济繁荣,其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危机,经济的表面繁荣和商业的发展使人们的美国梦遭到扭曲,他们认为金钱可以买到一切,只要你拥有了财富,那么你就一定可以得到一切你想要的东西。从一战到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美国的青年盲目狂热地追求着美国梦,最后他们的梦都破灭了,盖茨比也不是个例外。 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生动的刻画出了一个普通人“美国梦”的形成到破灭的故事,而菲茨杰拉德自己的一生也是一个破灭的“美国梦”。时至今日,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仍然追寻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国梦”。 2.2 意义: “美国梦”是美国文学作品中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即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成功。美国梦作为美国文学中永恒的主题,始终贯穿于美国文学中,菲茨杰拉德所处的时代正是美国社会最为纵乐绚丽的时代上层社会贪图享乐,而美国梦也在此刻变得虚幻。《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为菲茨杰拉德最好的作品,文章通过社会、历史及人物特点的分析,揭示那个时代美国梦破灭的必然性。 3阅读的主要文献,资料名称,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学术动态 3.1阅读的主要文献,资料名称 [1] Barrett, William. Fitzgerald and America[J]. East Sussex, 1991(4):11-15 Bloom, Harold. [2] Broccoli, Mathew J. New Essays on The Great Gatsby[C]. Cambridge: Cambridge

阿甘正传中的美国梦和乐观主义

The Dauntless Pursuit of Success --A Glance at American Dream through Encouraging Movies after 1990 【Abstract】 We can learn from the film about the life of people, ideas and values.Through the movie, the viewer can learn different countries people's life style and their attitude towards life.The American film Forrest gump gave us a very deep impression.Because of Gump’s legendary experience of life.Through the film, we learned the generation of ideas and values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sis the movie "Forrest gump" reflected in the American ideology and values, including the American dream and American optimism. 【Keywords:】 American movie; "Forrest gump" ; the American dream of optimism;1990 【Literature Review】 The article reviews since the 20th century, the cause of world communic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industry.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make the human go into the information society.In the information age, media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Newspapers, magazines, television, movies, etc is more advanced form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ctivities.Which movie is probably the most influential media.Movie is like a small world, show the different social values and ideas. In the film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American dream" and "optimism" is often cover topics. What is the "American dream"?That dream of a land in which life should be better and richer and fuller for everyone is an original concept of American dream engraved i n many people’s mind.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value, its perceptions are increasingly deepened. There are two ways to illustrate the American dream:in the broad sense, it means "democracy, freedom, equality". In the narrow sense, it means one can succeed through one's own effort. It's a belief in the freedom that allows all citizens and residents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pursue their goals in life through hard work. America is the land of opportunity. If I work hard enough, I can be whatever I want to be. If I truly want something I can get it.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f the "American dream" movie is < Forrest gump >.Sixty or seventy years of American society, a lot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ntire world has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ntire world. From the Kennedy assassination to Nixon he resigned because of Watergate, from distant battlefield Vietnam to domestic anti war movement, the black civil rights movement even with China established diplomatic relations. And in all these events, there is always a promoter of a young man from being accidentally or innocently become a witness to history or history, and he himself from IQ only 75 of the "silly boy" eventually became a football star, a national hero, a successful businessman and good father. This is the "Forrest Gump" tells u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moral callPay love. Forrest Gump through such a

美国梦的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美国梦的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美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作家菲茨杰拉德写了一部经典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了一个美国梦破灭的悲剧故事。读书有益身心,我们看看下面的读后感,说不定能勾起对小说的兴趣呢。 篇一盛夏八月,闲来无事,不如手捧一本书细细品读。 最近在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个霸权建立破晓时分的故事。那是百余年前的北美大陆,经济发展的火车疾驶向前;机器的摩擦轰鸣,却也过多地掩饰了一时的人心。这本书,便是那段历史点滴的印记。 究其然是一个人的悲剧,还是整个社会的悲剧,也许并不重要。酒天花地的派对,奢靡豪华的住处,五彩绚丽的衣衫,只是为了他心中挚爱的黛茜。回想初见之时,年轻美丽,一段草样的年华;荏苒而逝,奈何命运弄人,心中的挚爱已然他人的红颜知己。爱得愈深,伤得愈切;不干现实,沉浸于夙愿的美好,却模糊了前行的视野。无力的枪声,所有的梦想与美好,不堪一击地破灭,散于风中,了无踪迹。 盖茨比,他了不起,因为他因时度势的魄力,更因为他追寻美好的情愫。他没有做错什么,却也只得这人去楼空。一个梦想,如何极尽,唾手可得,却也如何之远,难以达到。在人人追求物质的时代,真实的情感那般一触即溃。浮华众

生,沾染了铜臭气味,失却了是一颗至真纯净的内心。不留一片净土,那个时代,注定要湮没无畏的追梦者。 文中最后一句写道:“我们继续奋力前行,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后推,直至回到往昔的那段岁月。” 心中不禁一搐。习惯了争权夺势,习惯了勾心斗角,人们,究竟幸福吗?浮躁的世界,寸步难行的时代,掩饰了流俗,口口声声追忆似水般的年华。这,难道就是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吗? “日复一日,兴奋之情被渐渐吞噬。”现实,抹杀了太多如真似幻的意象。那些似空中楼阁一般的美好,与空洞的人群已然渐行渐远。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我们该何去何从? 盖茨比的选择是前者。纵然现实残酷,命运无常,他的形象依然伟大;单纯的难以阻挡的爱,左右了他的是是非非,也使之以一种壮美的势态划过一个过往时代的苍穹。悄然而逝,少有人注视其光芒。穿越了百年,正是这缕光,给那个昏暗的时代留下了一个值得留忆的故事。 即使逆水行舟,在现实的洪流中,依然印记一个追梦无悔的背影。那个值得悲悯的时代,这些动人的文字,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篇二《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本在上文学上怀有“美国梦”的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作品,菲茨杰拉德认为他自己与众不同,与他的父母也不同,甚至不认为自己是父母的儿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