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更年期功血32例临床病例分析(精)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2
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论文:自拟固本调经汤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32例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治疗途径及临床疗效。
方法将64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三七血伤宁胶囊,治疗组给予自拟固本调经汤。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对照组总有效率78.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也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60天16例,平均为43天。
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医妇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试行)崩漏诊断标准:经血量多或淋漓不绝,血色黯淡质稀,夹有瘀块,小腹疼痛,块下痛减,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淡紫黯或边有瘀斑,脉细涩或弦紧,中医辨证属本虚夹瘀之崩漏。
并经妇科及b超检查,部分病例诊断性刮宫病理检验确诊,排除生殖器官病及全身疾病引起的子宫出血。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在年龄、病程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自拟固本调经汤:鹿角片、阿胶、花蕊石、山萸肉、生地各10g,炒党参30g,生黄芪15g,参三七末6g,血余炭12g,生蒲黄20g。
气滞加延胡索、香附炭;偏寒加艾叶、炮姜炭;热重加茜草炭、侧柏叶。
每日1剂,水煎服,血净后停药。
于下次月经前5天再服此方至血净,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观察治疗期间,一律不用其他有止血作用的中西药物。
对照组给予三七血伤宁胶囊,每次1粒,每天3次,其观察和治疗方法均与治疗组相同。
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统计疗效。
1.3 疗效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临床治愈:控制出血后,连续3个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均正常,自觉症状消失,血色素在100g/l以上,恢复正常排卵,基础体温双相,黄体期不少于12d,或更年期妇女血止后绝经;显效:控制出血后,月经周期、经量基本正常,单经期仍延长(7~10d),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血色素在100g/l以上;有效:月经周期、经期、部分自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血量减少,血色素在80g/l以上;无效:以上各项均无改善。
2018年7月A第5卷/第19期Jul. A. 2018 V ol.5, No.19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147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更年期功血的临床分析周 琼(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中心卫生院妇产科,湖北恩施 445003)【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更年期功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女性更年期功血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更年期功血的效果更为显著,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女性更年期功血;中西医结合;效果【中图分类号】R711.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8.19.147.02在临床上,更年期功血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是指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卵巢功能也在慢慢衰退,不能产生成熟的卵泡排出体外,使得女性的周期性发生改变,而导致阴道出现不规律出血[1]。
从西医方面主要是以激素疗法和诊断性刮宫治疗为主,从中医方面主要是进行辨证施治,这两种方法单独治疗均能控制阴道出血,但是停止用药后容易复发,导致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为了使女性更年期功血得到有效的治疗,笔者对我院收治的女性更年期功血患者41例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女性更年期功血患者82例,患者经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均符合《妇产科学》的西医诊断标准和《实用中医妇科学》的中医诊断标准,并排除患有严重脏器疾病、感染病患者等。
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
功血合剂治疗更年期崩漏30例【关键词】更年期;崩漏;功血合剂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也是妇科血证的危重急症。
其发病特点是月经周期及经期紊乱、经量暴增或淋漓不尽、潮期无止。
如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都属中医崩漏范畴。
崩漏的主证是出血,故辩证时当根据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参合舌脉及症候,辩其虚、实、寒、热。
此外在临床上崩漏患者不同年龄阶段亦是辩证的主要参考。
如青春期崩漏多属肾虚或血热;育龄期崩漏多肝郁或血热;更年期崩漏则多肝肾亏损或脾气虚弱。
我院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以补肾健脾,益气养血,调和阴阳,固崩止漏,澄源复旧,院组方为功血合剂(党参、黄芪、白术、菟丝子、续断、桑寄生、熟地、山药、当归、白芍、女贞子、黑姜)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治疗更年期血崩(无排卵功血)30例,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0例患者为本院我科门诊患者。
年龄40-52岁,平均年龄44.5岁。
主要病史表现:月经不按周期妄行,出血量多势急或淋漓不止;其血色或鲜红,或暗淡;血质或粘稠,或清晰如水,或有血块,气腥。
经检查后均排除器质性病变、异位妊娠、肿瘤及出血性疾病。
妇科常规检查无异常。
b超检查生殖系统无器质性病变。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中医妇产科学》:月经周期混乱或提前或错后;月经量多,量下如注或量少淋漓不尽15d以上,两者交替而作。
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排除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
特殊检查:①基础体温测定:基础体温呈不规则的单相型。
②阴道脱落细胞性激素水平:持续出现高、中度影响,而无排卵周期的变化,或呈低度影响。
③宫颈粘液结晶:宫颈粘液持续透明量多,延展性好,镜下呈典型羊齿植物结晶。
④子宫内膜活检或诊断性刮宫:出血前或出血时刮取的内膜组织为增生期子宫内膜或增生过长,甚或腺囊型增生等。
⑤超声波检查:内生殖器无异常声像图显示。
出血期有时可见宫内有血块,或出血前内膜过厚。
中医分型论治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更年期功血一般认为是由肝脾肾不足,冲任不固,虚、热、瘀兼夹导致,临床所见病情复杂。
“肾为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所以肾虚是根本。
治疗更年期功血,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出血期要塞流,同时结合临床症状辨证施治。
“塞流”、“澄源”、“复旧”为治疗功血的三大法则。
(1)肝肾阴虚:此类患者月经初为淋漓不尽,继则突然大下,血色鲜红无臭,无腹胀腹痛,腰膝酸软,口燥咽干,颧红,盗汗,五心烦热,耳鸣,健忘,舌红无苔,脉细数。
方用左归丸合二至丸合固冲汤加减。
(2)脾肾阳虚:此类患者淋漓不断,经色少,夹有血块,或仅白带中有少量血,形寒肢冷,腹中冷痛,喜温喜按,腰酸腿软,面色白或酶暗,少气懒言,体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泻或五更泄泻,或面浮肢肿,舌质淡胖大或有瘀癍,苔白滑,脉沉弱。
方用固本止崩汤合右归丸合四乌贼骨一茜草丸加减。
(3)肝郁肾虚:此类患者月经淋漓不断,时多时少,血色紫暗,或突然大下如崩,小腹胀满拒按,胁胀,常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肠鸣失气,腰膝酸软,脉弦数。
方用平肝开郁止血汤合四乌贼骨一茜草丸加减。
(4)脾肾气阴两虚:此类患者月经淋漓不绝,神疲乏力,汗出气短,口干咽痛,头晕目眩,午后潮热,手足心热,腰酸耳鸣,尿少便结,舌红绛,苔少,脉细数无力。
方用补中益气汤合麦味地黄汤合四乌贼骨一茜草丸加减。
(5)心肾不交:此类患者月经淋漓不尽,失眠多梦,阵发性心悸,心烦,口干津少,两颧潮红,头晕耳鸣,腰酸遗精,便结尿黄,舌鲜红少苔,脉细数。
方用交泰丸合柏子养心丸合四乌贼骨一茜草丸加减。
围绝经期宫血32例临床治疗体会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和绝经前期,分为无排卵型和排卵型两种,围绝经期宫血以无排卵型多见。
鹤庆县黄坪中心卫生院妇产科自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共收治40岁以上绝经前期功血患者32例,占同期40岁以上的妇科子宫出血50例的64%,应用诊刮联合甲羟孕酮辅以止血药物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年龄40~52岁,病程4个月至7年不等。
1.2 症状和体征,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13例,月经周期紊乱伴经量增多16例,月经周期延长,阴道不规则出血3例,子宫正常大小20例,子宫增大12例。
1.3 辅助检查血红蛋白30~60 g/L 4例,64 g/L以上13例,9 g/L以上15例。
治疗前后肝功能无明显异常,血小板,凝血功能均正常,子宫大于正常的12例。
32例均行B超检查,其中发现子宫壁间肌瘤2例。
1.4 病理检查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11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18例,萎缩型子宫内膜3例。
2 治疗方法2.1 诊刮甲羟孕酮止血先行诊刮术,刮出物送上级医疗机构做病理检查。
术后辅以5%葡萄糖500 ml加酚磺乙胺注射液(止血敏)3.0 g及氨甲苯酸注射液(止血芳酸)0.3 g与维生素C 注射液3.0 g静脉滴注2~3 d。
流血时间长者还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于诊刮当日服甲羟孕酮10 mg,1次/8 h,血止后开始减量,首次减1/3,每减1次量维持3 d,逐渐减至日维持量4 mg,自血止算起连服20~22 d,第二个周期可采用甲羟孕酮4 mg/d,维持用药治疗3~5个周期,将有助于平稳地渡过出血期,从而逐渐进入绝经期。
2.2 纠正贫血对血红蛋白在60 g/L以下及出血量多的5例均给予输血,加服复方阿胶浆及硫酸亚铁片口服补血。
3 疗效观察3.1 止血效果本组32例经诊刮联合甲羟孕酮治疗24、48 h血止者分别为29例、2例,占96.87%,而且在甲羟孕酮维持期间未见突破性出血,停药后半年再次出血者仅有1例,一年以后再次出血者有3例,占12.5%。
中医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病例分析专题报告李**,女,58岁,初诊日期:202*年10月15日。
主诉:胸胁胀痛、心胸满闷3年余,加重半年。
病史:患者间断胸胁胀满、心胸满闷3年余,曾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更年期综合症,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药名不详),经治病情未见明显缓解,近半年患者心胸满闷、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失眠多梦,不思饮食,口苦咽干,燥热汗出,大便不爽。
查体及实验室检查(阳性指标):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速,HR:105次/分。
BP:150/90mmHg。
舌红苔黄脉弦数西医诊断:更年期综合症中医诊断:郁证证候诊断:肝气郁滞证治疗原则:疏肝解郁,调理神气。
针灸取穴:胆经四透、合谷、太冲、期门、阳陵泉、内关、阴郄。
治疗经过:上述穴位基本施以捻转法,刺激量以患者自我感到舒适可耐受为度,行针时令患者闭目,调匀呼吸,放松。
针刺后留针30min,每天针刺治疗1次。
治疗结果:经14次针刺治疗后基本痊愈。
按语:更年期综合症属中医“郁证”范畴。
此类患者发病涉及多个脏腑功能失调。
其中肝气郁结为主。
《证治汇补·郁证》亦提出:“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故治疗以疏肝解郁、调理神气。
合谷、太冲为手阳明、足厥阴之原穴,即四关。
《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
”在此基础上配以期门、阳陵泉;内关、阴郄调神安志。
合谷与阴郄相配又是止汗之对穴。
胆经四透是李老师多年经验总结出的疏肝解郁的有效组穴,指①从颔厌进针经悬颅、悬厘平刺至曲鬓方向②从曲鬓进针平刺至率谷方向③从率谷进针平刺透过天冲④从浮白进针平刺至头窍阴方向。
以上诸穴共奏疏肝解郁、调理肾气之功。
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在中医学亦有称“经断前后诸证”。
多因妇女将届经断之年,先天肾气渐衰,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将竭,导致机体阴阳失稀,或肾阴不足,阳失潜藏;或肾阳虚衰,经脉失于温养而出现一系列脏腑功能紊乱的症候。
症见月经不调,颜面潮红,烦躁易怒或忧郁,头晕耳鸣,口干便燥等,为肾阴虚证;若症见月经不调,面白神疲,畏寒肢冷,腰脊酸痛,阴部重坠,纳呆便溏,为肾阳虚症;若月经不调,兼见颧红面赤,虚烦少寐,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头晕心悸、血压升高等,为肾阴阳俱虚;此外尚有心肾两虚者等。
中医辨证治疗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是肾气不足,天癸衰少,以至阴阳平衡失调造成。
因此在治疗时,以补肾气、调整阴阳为主要方法。
具体用药时又要注意,清热不宜过于苦寒,祛寒不宜过于辛热,更不要随便用攻伐的药物。
一、病因病机本病多由于年老体衰,肾气虚弱或受产育、精神情志等因素的影响,使阴阳失去平衡,引起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紊乱所致。
而肝肾阴虚,阳失潜藏,亢逆于上,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肝肾阴亏素体阴虚或失血耗液,房劳多产,致肾气虚衰,精血不足,肾精无力化血,肝血来源不足,水不涵木,导致肝肾阴虚。
心肾不交由于肝肾亏虚,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过旺不能下降于肾,出现心肾不交,神失所养而见此证。
气滞血瘀多因心胸狭窄,心情不畅,恼怒抑郁,导致肝气郁结或气机不调,气滞血瘀,进而出现肝血瘀结的各种病理现象。
脾肾阳衰素体阳虚或久病及肾或房劳过度,损伤肾阳,肾阳不足而不能温煦脾阳,则出现脾肾阳虚之证。
二、辨证分型临床辨证时,主要辨别脏腑虚实,抓住肾气虚衰这一共性,同时辨明兼证分别证型。
现根据现代各家辨证意见归纳为以下五型:1.肝肾阴虚头晕耳鸣,心烦易怒,阵阵烘热,汗出,兼有心悸少寐,健忘,五心烦热,腰膝痉软,月经周期紊乱,经量或多或少或淋漓不断,色鲜红。
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2.心肾不交、心肾两虚心悸,怔仲,虚烦不寐,健忘多梦,恐怖易惊,咽干,潮热盗汗,腰瘥腿软,小便短赤。
社区中医药社区中医药CH I NESE CO MMUN I TY DOCT O RS2007年第20期(综合版)(第9卷总第173期)95顽固性疼痛中西医结合治疗举隅徐宏超473009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妇幼手术室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顽固性疼痛骨性膝关节炎例1:男,56岁,农民,2003年5月24日诊。
左膝关节疼痛,晨起明显,活动后减轻,活动多时则加重或呈持续性疼痛,有时甚至疼痛难忍,需服止痛药方可缓解。
膝部肌肉萎缩,膝关节僵硬;活动受限,被动活动时有弹响声,1周前X线片见左股骨、胫骨及髌骨关节缘有骨刺。
痛苦面容,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此乃肝肾亏虚,血气不足使然。
治以培补肝肾为主。
药用:牛膝25g,川断20g,杜仲30g,桑寄生15g,补骨脂10g,制川乌5g,熟地30g,当归15g,赤芍15g,仙茅l5g,甘草9g。
水煎服,每日3剂。
另用确炎舒松A封闭,取确炎舒松A1.5m,l2%利多卡因2m l加生理盐水10m,l混匀备用。
注射部位:足三里、股骨内上髁及外上髁,每处注射药液l~2m,l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
1个疗程后患者膝关节肿胀基本消失,膝痛减轻。
继续治疗1个疗程,疼痛消失,功能趋于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
按:骨性关节炎以膝关节骨质增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之/痹证0、/膝痛0范畴,好发于50岁以上老年人,多由肝肾或气血亏虚、筋骨关节退废所致。
中药以培补肝肾为主,佐以活血化瘀、祛风散寒除湿,同时对疼痛部位药物封闭,既有针刺作用,又注入了具有消炎镇痛、减少炎症渗出的药物,针药合用,共奏奇功。
原发性痛经例2:女,22岁,未婚,2004年6月12日诊。
经期或前后腰腹疼痛5年余。
每至经前腰腹疼痛难忍,不能坚持学习,需服大量止痛片或注射止痛针。
此次就诊正值经前期,诊见腰酸痛,四肢冷,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冷汗,得热则舒,舌质紫暗,舌边尖有瘀点,舌苔薄白,脉细涩。
此乃寒凝气血,气滞血瘀,瘀阻胞宫,不通则痛。
中西结合治疗更年期功血3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和纯西药方法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方法选符合标准的该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30例口服米非司酮,治疗组30例在口服米非司酮基础上,加用固本止崩汤。
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 ;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2.2929,P=0.0221)。
结论口服米非司酮加固本止崩汤治疗更年期功血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其收益为OR=0.23(95%CL=0.06—0.89),NNT=6(95%CL=2.97—42.19)。
【关键词】更年期功血固本止崩汤米非司酮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图分类号】R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5-0172-02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时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甚至大量出血;有时先有数周或数月停经,然后阴道出血,血量通常较多[1,2];也可一开始即为阴道不规则出血,量少淋漓不净。
出血期间一般无腹痛或其他不适,出血量多或时间长时常继发贫血,大量出血可导致休克[3]。
米非司酮作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其可靠作用已得到大量临床资料验证,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采用西医治疗配合固本止崩汤治疗更年期功血30例,并以单纯口服米非司酮30例对照,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纳入标准:有不同程度月经过多,周期缩短,经期延长或月经不调等更年期功血的临床表现;并行诊断性挂宫内膜病检;排除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避孕环和与妊娠有关的出血;伴有不同程度贫血。
1.2 一般资料:同期符合以上标准的该病门诊患者60例,年龄40—55岁,平均年龄47岁;病程为3个月—2年,其中50例患者病程在1年以上;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60例,无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血红蛋白最低61g/L,最高100g/L。
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功血40例临床观察【关键词】中药治疗;功血;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功血为妇科常见病,临床表现以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淋漓不尽、不易自止为主,往往导致较严重的贫血或继发生殖系统感染。
目前临床治疗功血的方法较多,西药如炔诺酮、米非司酮片、短效避孕药等或行诊断性刮宫术;中药则辨证施治各有所长,各种治疗均能控制出血,但停药后复发难有突破性进展。
笔者于2004年8月至2006年8月采用诊断性刮宫术后中药加炔诺酮与诊断性刮宫术后纯中药治疗更年期功血患者共75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35例),比较停药后半年内功血复发情况,结果证实,诊断性刮宫术后中药加炔诺酮治疗优于诊刮术后纯中药治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共75例,有心、肝、肾脏疾患及高血压病、糖尿病、过度肥胖、子宫肌瘤、子宫内安置节育器者及不能按疗程服用中药,无随访条件者不列入观察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年龄42~51岁,平均46.5岁;对照组35例,年龄41~53岁,平均47岁;病程均为3个月~2年,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妇产科学》第五版;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妇科学》拟定。
75例患者根据病史,于诊刮术前全部完善了妇科双合诊检查(出血患者严格消毒后检查),盆腔B超检查,排除因内、外生殖器器质性疾患、炎症所致出血;实验室检查:血β-HCG、血常规、凝血常规、肝、肾功能、T3、T4、TSH,排除因妊娠或全身性疾病所致子宫出血,药物治疗前全部行诊刮术,并将刮出组织送病检,诊断性刮宫病检报告;增生期子宫内膜治疗组36例,对照组28例;简单型增生过长治疗组4例,对照组6例;萎缩型子宫内膜对照组1例。
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2.1.1 西药治疗诊刮术后第5天口服炔诺酮,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出血量多者给予炔诺酮5 mg,1次/8 h,出血量中等或少者,给予3.75 mg或2.5 mg,1次/12 h,待出血量明显减少或无出血后,按每3日递减原剂量三分之一原则,逐渐减量至维持量5 mg/d或2.5 mg/d,服至无出血21 d停药。
“塞流、澄源、复旧”法治疗更年期崩漏32例崔丽【摘要】目的:观察“塞流、澄源、复旧”法调治疗更年期崩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更年期崩漏患者32例,出血期给予“塞流”补肾固本止血汤(生地炭、熟地炭、地榆炭、棕榈炭、血余炭、煅龙骨、煅牡蛎、炙甘草)加减,修复期给予“澄源”和“复旧”补肾固本凋膜汤(鸭跖草、仙鹤草、败酱草、天花粉、生地黄、熟地黄、北沙参、炙甘草)加减,脱膜期给予补肾固本凋膜汤加减.1d1剂,分早、晚2次,水煎服.月经期观察5~7d,行经第7天阴道出血仍未净者按出血期进入第2个周期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判定疗效.结果:痊愈22例,好转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75%.结论:“塞流、澄源、复旧”法治疗更年期崩漏疗效确切.【期刊名称】《中医研究》【年(卷),期】2016(029)009【总页数】3页(P36-38)【关键词】塞流法;澄源法;复旧法;更年期崩漏/中医药疗法;临床观察【作者】崔丽【作者单位】洛阳市第一中医院,河南洛阳4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1.12崩漏是指经血非时而下,忽然大下谓之崩中,淋漓不断谓之漏下。
然“崩为漏之甚,漏为崩之渐”,统称崩漏。
列代医学称之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失常为主要临床表现。
2011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采用“塞流、澄源、复旧”法治疗更年期崩漏32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妇科门诊收治的更年期崩漏患者32例,年龄平均(47.0±3.5)岁;病程均在2个月以上;其中崩者5例,漏者21例,崩漏并存者6例,均为已婚、有孕产史。
西医诊断标准按照《妇产科学》[1]有关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为子宫异常出血,或伴有轻度贫血(血红蛋白>80 g/L);基础体温测定呈单项;经腹超声波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厚1.0~1.3 cm,无内生殖器异常显示;近1年内行诊断性刮宫1~2次,病理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呈单纯性增生过长。
中医治疗更年期功血32例临床病例分析功血即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中医崩漏的范畴,为妇科常见的疑难病之一。
临床以更年期妇女发病率较高。
我科于2010年4月以来,运用清宫阿胶膏治疗更年期的功血32例,并与20例西药治疗组对照,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共32例,全部来自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
治疗组32例,年龄42—53岁,平均47.5岁。
对照组20例,年龄43—55岁,平均年龄49岁。
其中崩者9例,崩漏交替者23例,病程最长者3个月,最短者1周。
两组病例之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以上全部病例均经B超检查排除子宫肌瘤及血液病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
其中如行诊断性刮宫的并将子宫内膜送病理检查确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选择清宫阿胶膏,主要成分有:阿胶,牛肝,红枣肉,桔梗,三七粉等;用法用量:随餐服食或饭后服用均可,出血期一次服用15到20粒,一日三次,非出血期服用的话一次服用10粒,一天3次。
连续服用一个月为一个周期,连续用药三个周期后观察疗效。
对照组:20例。
用宫血宁胶囊2粒,每日3次口服。
若漏下时间长伴随感染者;妇检,宫颈抬举痛,宫体压痛明显,或B超检查见盆腔有积液者或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偏高者,加用抗生素静滴青霉素640万u,甲哨唑注射液200ml,每日1次,3~7天。
3 疗效标准及结果
疗效核准:按照2006.4《福建省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经量,经期,周期恢复正常,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或更年期妇女血止绝经者。
好转:经量,经期,周期呈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或经量减少,或经期缩短。
未愈:阴道出血无变化。
3.1治疗结果
治疗组32人,其中治愈21人,好转8人,未愈3人,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20人,其中治愈8人,好转6人,未愈6人,总有效率为70%。
4 讨论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说明女子七七进入更年期后肾气渐衰,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水以致崩漏,崩漏者有血热、肾虚、脾虚,血瘀等不同病症,其演变多为肾虚,是崩漏致病之本。
故有“五脏之伤,穷必及肾”之说,清宫阿胶膏有滋阴益肾,止血调经之功。
方中阿胶,归肺肾两经,集补肾、补血,补气于一身。
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萎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
肺燥咳嗽,劳嗽咳血,便血崩漏,妊娠漏胎。
牛肝,养血补肝。
治血虚萎黄,虚痨赢瘦,妇人产后出血。
红枣肉,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益气养肾、补血养颜、健脾益胃、养
血安神之功效。
全方结合制成清宫阿胶膏以益肾固本,止血调经治标。
同时,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之原则,以达治病求本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