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上第1章《机械运动》基础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84.78 KB
- 文档页数:8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小杰家今年的苹果又丰收了!如图所示,这是小杰拿起自家苹果的图片,根据图片信息可估测苹果的高度约为()A.4mm B.4cm C.8mm D.8cm 2.对下列物理量的认识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教室房间的高度为2mB.全新的2B铅笔长约为18cmC.短跑运动员比赛时的速度可达30m/sD.多数人脉搏跳动100次用时约为15min3.暑假小霞和同学们去 Sentosa岛游玩,如图,他们坐在滑行的“香蕉”船上疾速行驶,若说小霞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海水B.Sentosa岛C.站在沙滩上给小霞照相的同学D.小霞她们乘坐的香蕉船4.关于误差与错误的分析下例说法不正确是()A.错误是可以避免的,但误差是不能避免的B.如果测量次数非常多,再取平均值,误差就不存在了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D.改进测量方法也能减小误差5.如图 A、B、C 表示三种测量木条 ab 长度的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正确B.B正确C.C正确D.都有错6.如图所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五星红旗经过全国各民族、各行业的 176 名代表的传递被郑重地交给国旗班,在传递国旗过程中()A.以国旗为参照物,行业代表是运动的B.以国旗为参照物,观众席是静止的C.以国旗班为参照物,行业代表是运动的D.以国旗班为参照物,国旗是静止的7.若用某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4次,读数分别为24.98cm、26.01cm、26.02cm、26.03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A.24.98cm B.26.01 cm C.26.02 cm D.26.03 cm 8.以下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越大,路程越大B.由速度公式s=vt可知,路程跟时间成正比C.用1m/s的速度向东和向西走,结果相同D.速度是用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的,这种定义方法称为比值定义法,物质的密度也是采用这种方法定义的9.在校秋季运动会100m决赛中,前80m小明落后于小华,后20m小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机械运动典型例题讲解一、基本概念复习:1、物体的位置相对于的位置不断改变时,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小红与小莉并肩在校林荫道下步行,以小红为参照物,小莉是(选填:运动、静止);以树木为为参照物,小莉是(选填:运动、静止);因此运动与静止是相对。
2、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速度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一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在5 s通过15m,则它1 min内通过 m。
3、5m/s= km/h 54 km/h = m/s 72km/h = m/s二、基础提高练习: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的。
2、如图1所示,飞机空中加油时,受油机与加油机以同样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飞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B、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3、坐在逆流而上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的A.河岸上的树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船舱4、图8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5、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右表所示。
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_______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了在_______1、2007年4月18日,我国实行第六次铁路大提速,参与这次提速的列车由几节自带动力的车厢和几节不带动力的车厢编成一组,叫动车组,代号用“D”开头,其时速均在二百公里以上。
若一“D”字头列车在某路段上以216km/h=m/s的速度匀速行驶,某同学要想以1.5m/s的速度横穿9m宽的铁路,则他至少应在距列车m处横穿图8铁路才安全。
2、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17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一章机械运动计算题专题分类训练一、列车过桥问题1、一列火车长300米,完全通过一个长1.5千米的隧道,用了1.5分钟,若以同样速度通过相距720千米的甲乙两地,需要多长时间?2、一列队长360m的军队匀速通过一条长1.8km的大桥,测得军队通过大桥用时9min,求:(1)军队前进的速度;(2)这列军队全部在大桥上行走的时间。
3、长130米的列车,以16米/秒的速度正在速度正在行驶,它通过一个隧道用了48秒,这个隧道长多少米?二、等时性问题4、子弹在离人17m处以680m/s的速度离开枪口,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己前进了多少?5、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长1m的导火线引爆炸药,导火线以0.5cm/s的速度燃烧,点火以4m/s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600m的安全地区?6、某人用铁锤在铁轨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个人在铁轨的另一端听到两下敲击声。
如果测得这两下敲击声相差4s,求铁轨的长度?(结果保留整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轨中传播的速度为5200m/s)7、A、B两地相距300m,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地骑自行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他们的速度分别为V甲= 6m/s、V= 4m/s,假如有一只猎狗不知疲倦的以V=8m/s的速度奔跑在甲、乙之间。
问:在甲、乙两人出发至相遇时,猎乙狗跑了多少路程8、现代交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但在某些岔路口,人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有所增加。
有人猜想:事故的出现与行人横穿公路时的错误判断有关。
(1)如图所示,小马准备横穿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100m处以72km/h的速度驶过来。
如果公路宽12m,则小红以1.2m/s的正常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2)若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小红能完全通过公路。
则小红的步行速度至少达到多少?9、在如图所示的十字路口处,有一辆长10m、宽2.2m的客车以10m/s速度正常匀速行驶在马路中间,当它与班马线的中点B相距60m时,马路边上的小王同学正好在斑马线中间A点出发沿AB穿过马路,A、B间的距离为8m。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重点训练题1.如图所示是站在地上的人相隔2 s拍摄的两张照片,由此可以判断汽车是_________的,飞机是_________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2.一辆小汽车于20:45驶入一高速公路某区间测速路段的起点,当日21:15驶出终点,全程40 km,则该汽车在该路段的行驶时间为_________h,平均速度为_________km/h.3.如图所示为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比赛的场景.跑步过程中以城墙上的标语牌为参照物,运动员是__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西安城墙全长约为13.74 km,某选手跑完全程用时约1.2 h,他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___km/h.4.如图甲所示是s-t图像,其中物体A做_________直线运动,物体A的速度_________物体B的速度;如图乙所示表示该物体_________;图丙是v-t图像,物体_________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_________,做变速运动,E物体做_________(选填“减速”或“加速”)直线运动.5.图中秒表所示的时间是_________s.6.(双选)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C.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7.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相近的是()A.一日千里B.大步流星C.风驰电掣D.迅雷不及掩耳8.飞机研制中,需将飞机模型固定在“风洞”中,让风迎面吹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B.风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C.飞机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D.飞机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9.小强同学在一次测量某物体长度时,正确记录了四次测量结果,即18.12 cm,18.13 cm,18.11 cm,18.14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A.18.125 cm B.18.1 cm C.18.13 cm D.18.12 cm10.乘客乘竖直电梯下楼,下降距离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电梯做曲线运动B.0~20 s电梯的速度越来越大C.0~5 s电梯的平均速度大于5~10 s的平均速度D.0~5 s电梯的平均速度等于15~20 s的平均速度11.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的图线为直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C.第4~19 s,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D.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总是大于乙的速度12.一列队伍长50 m,行进速度为2.5 m/s,经过一座全长100 m的桥,从队伍的第一个人踏上桥到队伍的最后一个人离开桥,总共需要()A.40 s B.50 s C.60 s D.80 s13.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境,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实验中使斜面坡度较小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车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cm/s,从甲到丙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3)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_________.(4)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做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参考答案:1.静止运动2.0.5803.运动11.454.匀速大于静止D增加减速5.1356.BD7-12 ACCDCC13.(1)便于测量小车下滑的时间(2)12.50.15(3)小(4)变速直线运动。
考试范围:xxx ;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它们的s t -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0.6m/s v =甲,0.2m/s v =乙B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6.0mC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4.8mD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2.4m2.两个做匀速直线的物体甲、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是3:5,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是( ) A .2:5B .5:2C .9:10D .5:83.小明去上学,他先以2m/s速度走了1分钟,然后以5m/s的速度跑了5分钟,最后1分钟以1m/s的速度步行到学校。
则小明从家到学校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A.2m/s B.3m/s C.4m/s D.5m/s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记录的相等时间隔里小车往右运动的情景,则小车刹车过程的运动情景可能是()A.B.C.D.5.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乙同学得知消息后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两同学在t=15min时相遇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2倍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5倍6.小明同学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他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7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m/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4.2m/s B.5m/s C.4.8m/s D.4.5m/s7.一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的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8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2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9.7m/s B.10.0m/s C.10.3m/s D.10.7m/s8.某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14路程的平均速度为1m/s,后34路程的平均速度2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1m/s B.1.5m/s C.1.6m/s D.2m/s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无关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越多,说明测量结果越准确10.甲、乙先后从同一位置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比乙早出发2s,甲运动6s 时通过的路程为6m,此时甲与乙间的距离为2m,在a、b、c三条图线中,有一条是描述乙的运动情况的。关于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像为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乙一定是图像中图线aB.图像为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乙可能是图像中图线bC.图像为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乙可能是图像中图线cD.图像为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乙一定是图像中图线b11.一乘客坐在一辆以8m/s的速度匀速向东行驶的汽车里,关于他的运动和静止情况有()①以路边的电线杆为参照物,他在向东运动②以座椅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③以他后面的一辆以12m/s向东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他在向西运动④不论以什么为参照物他都在向东运动A.只有①对B.只有①和②对C.只有④对D.①②③都对,④不对12.对于做运动的物体,根据公式=sv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路程一定,速度越大,时间越长B.时间一定,速度越大,路程越小C.在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运动时间成反比D.在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均无关13.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专项训练单选题1、如图,运水稻的车辆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运动的是()A.运水稻的车辆和联合收割机都是运动的B.联合收割机和运水稻的车都是静止的C.联合收割机是运动的,运水稻的车是静止的D.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运水稻的车运动的答案:A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车辆和联合收割机,如果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运水稻的车辆和联合收割机相对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它们都是运动的;如果选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与它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都是静止的。
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2、小明有几种长度测量方法:①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先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0圈,测出总长度,然后算出细铜丝的直径;②测1张纸的厚度: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1张纸的厚度;③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用圆规取一定长度如1cm,然后用圆规逐段去测量曲线,最后得出曲线的总长度。
其中所用测量方法相同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答案:A①②由于一张纸的厚度和细铜丝的直径都非常小,不能直接测量(小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所以要测多个相同物理量的总和,求平均值从而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故二者方法相同;③把曲线看成是由许多小段直线组成的,用圆规取一定长度如1cm,然后用圆规逐段去测量曲线,最后得出曲线的总长度,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同向运动,它们的运动s﹣t、v﹣t图像分别如下两图所示,由图像()A.甲和丙的速度相同B.若甲和乙运动的路程相同,则甲和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3C.若乙和丙运动的时间相同,则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为2∶3D.甲是变速直线运动,乙和丙是匀速直线运动答案:AA.根据s=vt,可由图1得出甲的速度为:v 甲=st=20m5s=4m/s由图2可知丙的速度为v丙=4m/s,所以v甲=v丙,故A正确;B.设甲和乙运动的路程为s,则甲所用的时间为t 甲=sv甲=s4m/s乙所用时间为t 乙=sv乙=s6m/s所以甲和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 甲∶t乙=s4m/s∶s6m/s=3∶2故B错误;C.设乙和丙运动的时间为t,则乙运动的路程为s 乙=v乙t=6t丙运动的路程为s 丙=v丙t=4t所以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为s 乙∶s丙=6t∶4t=3∶2故C错误;D.甲、乙和丙的速度恒定,所以三辆小车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B.在0~20s内,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筝C.两同学在0~15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在0~15s内,乙同学追上甲同学并在100m处相遇2.小强和小明坐在顺水漂流的皮筏中,相对于小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皮筏是运动的B.岸边的树木是静止的C.小明是运动的D.溪水是静止的3.两个做匀速直线的物体甲、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是3:5,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是()A.2:5B.5:2C.9:10D.5:8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一条平直公路跑步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关于甲、乙两人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0~50s内甲、乙运动的平均速度相同C.甲的速度始终大于乙的速度D.乙的速度始终为4m/s5.为响应“绿色出行”的号召,三个好朋友决定选择不同的低碳环保方式出行。
小刘骑电动车以18km/h的速度平稳前进;小韩以4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王骑自行车出行,他每分钟通过的路程为270m。
关于三者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刘速度最大B.小韩速度最大C.小王速度最大D.三人速度一样大6.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5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5m/s B.6m/s C.6.25m/s D.7m/s7.2020年10月1日,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在北京全面开放,妈妈带小明在手机上下单免费试乘,车在行驶过程很平稳,小明认为自己是运动的,则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A.妈妈B.车玻璃C.汽车座椅D.路旁的树木8.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与时间图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乙做加速直线运动C.第20s 末,甲、乙速度相同D.0~20s,两个物体所走的路程相同9.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长短的物理量C.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10.对于做运动的物体,根据公式=sv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路程一定,速度越大,时间越长B.时间一定,速度越大,路程越小C.在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运动时间成反比D.在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均无关11.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共运动了14s,它在前2s的平均速度是6m/s,后1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该物体在整个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3.4m/s B.3.75m/s C.4m/s D.4.5m/s12.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空中飞行的小鸟B.月亮升上了天空C.水中游动的鱼D.铁生锈了13.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
第一章机械运动期末复习基础训练一、单选题1.下列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B【解析】A.图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错误;B.图中刻度尺放置方向与被测长度一致,且刻度紧贴物体,所以正确;C.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错误;D.图中刻度尺方向与被测物体方向不一致,且刻度没有紧贴长度,所以错误。
故选B。
2.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为使测量结果的误差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 )A. 用刻度尺仔细测量纸张的厚度B.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出1 张纸的厚度,求平均值C. 用刻度尺测出5 张纸的厚度,再除以5D. 用刻度尺测出0.50cm厚度的纸张,数出张数n,用0.50cm除以张数n【答案】D【解析】解: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所以用刻度尺测出0.50cm厚度的纸张,数出张数n,用0.50cm除以张数n得到一张纸的厚度,故A、B、C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下列数据的单位是“厘米”的是:A. 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B. 茶杯的高度是11.2C. 物理书的长度是2.52D. 他自己的身高是16.7【答案】B【解析】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厘米,不符合实际长度,故A错误;B.茶杯的高度是11.2厘米,符合实际长度,所以B正确;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厘米,不符合实际长度,故C错误;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厘米,不符合实际长度,故D不错误。
故选B。
4.感知身边的物理——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 人体心脏跳动一次B. 人正常呼吸一次C. 人打一次哈欠D. 人正常步行10m【答案】A【解析】A.人体心脏一分钟跳动60−100次,因此跳动一次大约需要1s左右,符合题意;B.人正常呼吸一次,大约用时3s左右,不符合题意;C.打一次哈欠经历的时间在3s~5s,不符合题意;D.人正常步行10m经历的时间约10s,不符合题意。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比米大的有千米,比米小的有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其中1m=10^3mm=10^9nm。
实验室中,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其他单位还有小时,分等,符号分别是h,min等。
其中1h=60min=3600s。
实验室中,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
3.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工具,使用刻度尺前要要先观察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使用时要先使用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观察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精确测量时,初读取分度值以上个位数字外,还要估读至分度值下一位。
记录的测量结果应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三部分。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
误差的产生跟测量工具和测量的人有关,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能够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5.减小误差有三种方法:一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二是选用精密测量工具;三是改进测量方法。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整个宇宙都是由的物质组成的,绝对的物体时没有的,平常我们所说的运动或静止是相对的,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
2.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物体作为,与这个标准相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
3.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有关。
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也(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
4.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具有性。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常用作参照物。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
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速度越大。
2.速度在数值上等于运动物体在。
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式:v= 。
3.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5m/s= km/h; 54km/h= m/s。
八年级上册物理基础训练答案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自主导学1.km m dm cm mm μm nm m2.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3.(1)准确放置刻度尺(2)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要估读到最小刻度下一位(3)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要注明单位4.停表5.避免错误错误基础练习1.(1)1.25 1250 1.25x109 (2)250 2.5x108 (3)75 4500 (4)150 2.52.15.31cm 18.22cm3.对准物体的一端 0~6cm 1cm 3.44.C5.D提升练习6.1mm 3.68cm 3.6cm 0.08cm7.C 8.A 9.B 10.B 11.B 12.C 13.180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二)自主导学1.辅助工具法累积法化曲为直法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基础练习1.1﹕107 695km2.85 累积法3.400m4.D5.D提升练习6.7.6m第2节运动的描述自主导学1.位置2.参照物参照物相对基础练习1.运动运动静止运动2.B 3.C 4.B 5.D提升练习6.船山 7.B 8.D 9.A 10.D 第3节运动的快慢(一)自主导学1.快慢路程时间2.m/s km/h 1m/s=3.6km/h 3.直线速度4.平均速度基础练习1.5 72 2.30 3.B 4.C 5.C 提升练习6.A 7.C 8.D 9.C第3节运动的快慢(二)自主导学2.回声火车过桥爆破基础练习1.<2.A提升练习3.甲丙乙4.加速直线匀速直线5.15 93.3。
机械运动——基础复习【知识清单】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还是时选定的标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曲线运动:沿曲线的运动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越长速度快;路程相同看,越短速度快5.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m/s、 km/h;关系:1 m/s= km/h6.匀速直线运动定义: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7. 平均速度定义: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瞬时速度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情况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一、填空题1、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
2、“月亮躲进云层里”是以为参照物;“潮起潮落”是以为参照物的。
3. 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出来”,诗中两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这运用了物理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4. 一位台湾同胞坐船来到上海,说:“上海终于来到我的身边”。
他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 。
5. 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地球同步通讯卫星,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_________的;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则卫星是_________的。
6. 龟兔赛跑,起初兔子跑的快,这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快慢的,后来龟、兔均到达终点,但是乌龟获得胜利,这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快慢的。
7、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即等于物体在内通过路程的多少。
8、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交通运输中常用单位是。
9.单位换算:(1)3.6m/s=____________km/h (2)0.8cm/s=____________km/h;10、请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值:(1)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为30 ;(2)我们学校教学楼每层的高度约为 m。
11. 小华骑自行车沿直线运动,前3s内运动了6m,接下来的5s内运动了8m,最后的4s内运动了6m,则前3s 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最后4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 m/s,小华在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 m/s。
12、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100m,前一半路程用了10s,后一半路程用了5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 m/s,通过后一半程的速度是,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13.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和错误不同,_______是可以避免的,而_______是不能绝对消除的。
实验室中常采用减小误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测量一块电路板的长度时,用一把刻度尺做了3次仔细的测量,测量结果分别是382mm,383 mm,385 mm。
则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物体的实际长度是_____mm。
如果用分度值是1dm的刻度尺测量电路板,则测量结果应是______图 2 A B C D 图6 15.如图2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cm 。
此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cm 。
二、选择题16. 下列情况只中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 )A. 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B. 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C. 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D. 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17.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B. 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C. 误差不能避免,但是可以尽量减小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8.如图6所示,在使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操作正确的是 ( )19. 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的是( )A.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C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D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20、某同学正确测量出木块的长为18.52c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8.52cmB .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0.52cmC .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0.02 cmD .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0.5cm21、某同学先后三次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 2.57cm 、2.58 cm 、2.58 cm ,则测得该物体宽度为( )A 、2.58cmB 、2.57cmC 、2.576cmD 、2.577cm22.(多选题) 乘客坐在游轮中,游轮沿长江顺流行驶,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A. 江岸的码头B. 游轮的船舱C. 迎面驶来的汽艇D. 奔流的江水23. 战斗机在空中加油,已知加油机的速度是800km/h ,则此时战斗机的速度应是( )A. 0B. 800 km/hC.大于800 km/hD. 小于800 km/h2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位法国的飞行员在战斗中看到身旁似乎有一个“小虫”,用手抓来一看,原来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颗子弹是从对面的飞机上射来的B. 这颗子弹是从地面上射来的C. 这颗子弹相对于这架法国飞机是静止的D. 这颗子弹和这架法国飞机具有相同方向,相同大小的速度25、一位跳伞运动员从直升飞机上跳下时,看到地面向他扑来,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B、直升飞机C、自己D、无法判断26、一个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50m,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通过后一半路程用了6s,则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10m/sB.4.17m/sC.6.25m/sD.5m/s27、下列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月球绕着地球转 B.公路上行驶的汽车C.空气的流动 D.洒在水里的糖使水变甜28.与一只粉笔的直径和人步行的速度最接近的值分别是()A、1cm 和4.5km/hB、1dm和1.2m/sC、1m和1.5m/sD、lmm和1.2m/s29、有一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这个物体在2s内的速度一定是( )A、2.5m/sB、5m/sC、20m/sD、40m/s30、客机匀速飞行的速度为250 m/s,对其物理意义解释正确的是()A、客机在1秒内的速度为250mB、客机在1秒内的速度为250m/sC、客机每秒飞过的路程为250mD、客机每秒飞过的路程为250m/s31、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A、10:3B、3:10C、8:15D、15:8三.计算题(必须写出计算过程)32.甲、乙两地相距162km,汽车以10m/s的速度从甲地出发,行驶了72km后,接着又以45km /h的速度行驶到乙地,求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3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距离你1km处产生的雷声?(6分)34.一辆行驶速度为75km/h的汽车与一列行驶速度为28m/s的列车,谁快?35、一列长为L1m,以V1的速度匀速前进的火车,当它通过长为L2的一座桥时,所用时间是多少?36、已知一物体运动,前半路程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求该物体全过程的平均速度?37、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
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山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
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8、一列火车长200m,以20m/s的速度通过长1800m的铁路桥,这列火车通过大桥用了多少时间?四、判断题1.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必须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2.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4.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 ()5.我们说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种运动是相对的. ()6.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可以任意选择某一物体为参照物,但它一定要是静止的.()7.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也有一定的原则,必须使研究的问题尽量简单. ()8.物体甲绕物体己做圆周运动,由于它们之间的距离始终没变,所以甲没有作机械运动. ()五、选择题1.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都相对于()A.参照物B.太阳系C.太阳D.地球2.在飞行的飞机里的人,看到空中的白云迅速地向后退,他所选的参照物是()A.地面B.高山C.飞机D.白云3.坐在直升飞机上的驾驶员看见高楼楼顶在向上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直升飞机()A.向下运动B.已向上运动C.静止不动D.水平运动4.法国飞行员在天空中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子弹的条件是()A.飞机和子弹运动的快慢相同,方向相同,两者相对静止B.飞机和子弹运动的快慢不同,方向相同,两者相对静止C.飞机和子弹运动的快慢不同,方向相同,两者相对静止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5、“月亮在云中走”,“鱼儿在水中游”它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A.云、鱼 B月亮、鱼 C,云、水 D.星星、水6.坐在直升飞机上的人看见楼房一栋栋向上升,则飞机正在( )A.上升B.下降C.静止D.都有可能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谓参照物,就是指绝对不动的物体B.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是最合适的,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C.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一定是不同的.D.研究宇航员在飞船中的运动情况,选择飞船作参照物较方便8.我们通常所说的“车开了”是以()。
A.开车司机为参照物 B.坐在车上的乘客为参照物C.地面为参照物 D.没有参照物9.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这是因为()。
A.地球根本没有运动 B.我们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地球运动很慢,我们感觉不到10.某人在公路上由北向南行走,一辆汽车由他身后向他前进的方向疾驶而过,那么这个人相对汽车的运动是11.在站台前有甲、乙两列原来静止的火车,突然坐在乙车上的乘客发现站台和甲车都在以相同速度运动,那么,他选择的参照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