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课件 音频 导学案)
- 格式:ppt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27
《钱塘湖春行》导学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
鉴赏并领悟诗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长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教学过程:
一、读诗
二、感知诗歌大意
走在西湖边。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逐步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三、默诗
四、赏析诗歌
五、扩写诗歌颔联和颈联
六、《春望》比较阅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扩写首联:
2花鸟本是让人愉悦之物,为何诗人看到花鸟反而会溅泪、惊心?
3诗歌表达了什么感情?。
《钱塘湖春行》导学案【学习目标】:1.根据注释和字典,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搜集白居易的相关资料以及该诗的创作背景,知人论世。
3.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义,积累重要实词、虚词,用红笔圈出疑难字句。
4.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画面,体会景物所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重点)5.调动以往所学的经验,思考本文的写景手法。
(难点)【目标导学一】:积累常识,整体感知资料链接★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以乐府诗见长,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他是继杜甫之后,我国古代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现存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
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
代表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暮江吟》《忆江南》等。
★背景透视:此诗于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此前诗人曾因得罪权贵而被贬为江州司马,精神上因此受到严重打击,思想上也由“兼济天下”转为“独善其身”。
这时,他为避免在朝为官遭受党争之祸,主动要求到外任杭州刺史。
长庆三年春,诗人到西湖游玩,看到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独特气质吸引,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
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诗歌鉴赏方法:赏意象(描绘了什么?)抓特点(怎么描绘的?)赏语言(品味关键词,抓修辞。
)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1、解释词语早莺:暖树:新燕:浅草:乱花:2、填空题。
《钱塘湖春行》全诗以“()”字为线索,从()起,至()终。
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之情。
3、背默诗歌,划分诗歌节奏。
【目标导学二】:自主探究,理解诗义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的大意。
《唐诗五首》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妙。
4.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课堂流程【自学导思】一、课前预学【小贴士】关于律诗(1)律诗的基本特征律诗:近体诗的一种。
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
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一般说来,每首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应是对偶句。
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一般说来,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
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2)把握律诗的结构——起承转合元代范德机的《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是艺术创作常用的结构技巧之一。
一首律诗一般由四联构成,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往往遵循起承转合的格局。
首联,起,开门见山,直接扣题。
颔联,承,紧承首联,延续延伸。
颈联,转,转折变化,由此及彼。
尾联,合,呼应开头,收束全诗。
2.利用课文注释、查阅相关资料,查找整理五首作品的创作背景。
3.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诗词相关知识。
二、自学感悟(写出你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困惑和发现等)【共学激思】活动一:朗读律诗,体会韵律①学生自主放声朗读五首律诗。
②圈划出韵脚,判断每首诗所押的韵,押韵的位置及平仄的特点,完成表格。
(朗读节奏、对偶、押韵等)篇目 韵脚 所在位置 押韵 平仄 《野望》 《黄鹤楼》《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③吟咏诗歌,平声韵长,仄声韵短促。
活动二:学习律诗“起承转合”。
《钱塘湖春行》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诗歌的内容。
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歌的意境,并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1、学习诗歌的内容。
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钱塘湖就是今天的什么地方?你知道多少关于它的诗句、名谚俗语?2.请你找出本诗押的韵、用圆圈标出韵脚,斜线划出节奏。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3、解释诗中划线词的词义:几处早莺争暖树()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二、合作学习,整体感知:1.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路线游览钱塘湖的?钱塘湖:(起点)----湖东---- (终点)(最吸引作者的地方是哪里,从哪里能看出?)2. 诗中选取了哪几种景物来表现钱塘湖美景?所见景物:3.春天分为早春、仲春、晚春三个阶段,本诗描写的是哪个阶段?最能体现这个的词语有哪些?4、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从诗中的哪个词语中可以表现出来?5、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三、内容小结。
全诗以“”字为线索,从起,至终。
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之情。
四、我写佳作一篇好的文章,除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外,语言生动形象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大量存在着语言贫乏苍白、枯燥淡味、缺乏感染力的毛病。
怎样才能培养并提高学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善用修辞。
精美的文章中多用修辞;高明的作家,无不是善用修辞的能手。
五、拓展延伸请你将下列题材各写出一句古诗春水春鸟春花春草春树猜猜下列诗句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排列。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钱塘湖春行》实用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钱塘湖春行》实用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钱塘湖春行》实用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和经历,而钱塘湖就是这样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地方。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有著名的长桥、美丽的湖泊、风景绝美的山峦、繁华的城市等等。
本文将以《钱塘湖春行》为主线,带领大家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胜地。
一、课文内容简述本文是清代文学家毛泽系所作《钱塘湖春行》的节选,文字优美流畅,描写了春天钱塘湖的美景。
文中有山、水、云、雾和城市,也有游人和年仅两岁的鲤鱼。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可以感受到钱塘湖所拥有的秀丽山水和文化底蕴。
二、文化解读钱塘湖作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有着千年养人的历史。
早在唐朝时期,钱塘湖就被誉为“中国第一美景”。
在宋代,钱塘湖之美被世人广为传颂,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八大景之一、龙蟠八景之一。
古人有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钱塘湖就是苏杭美景的代表之一。
钱塘湖周边的历史文化遗址以及传统建筑也使得这里成为一个文化胜地。
南宋时期的钱王祠,以及清代的大观园和禹洲祠等建筑都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不仅如此,钱塘湖周边也有许多古寺如灵隐寺,是佛教的朝圣之地。
而呈葫芦状的孤山就成了寺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旅游推荐1. 欣赏日出:钱塘湖日出是一道美不胜收的风景线,最佳观赏点是南山岛。
2. 百奇山庄:位于苕溪,是一处以“诗文墨艺、品茶庭院、老村遗风、秘测数谜”四大特色为主的休闲庄园。
3. 钱江源头游:从杭州市下沙出发到江北,顺钱塘江上溯,参观智化寺、幽巴窑遗址等景区,游玩电影《荒野猎人》拍摄地。
4. 南屏湖美食节:每年的11月至12月中旬,南屏码头将举办南屏湖美食节,蒸、炖、炸、煮、煎、焖、烤、烧等各种烹调方式,让你大快朵颐。
5. 金峰矿洞:位于上虞市金峰镇,距杭州市区约1小时车程,是国家五级旅游景区,被誉为“黄山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