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专题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重点回眸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351.00 KB
- 文档页数:6
第3单元课时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学习目标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4.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5.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二、课前预习力和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2、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描述1、力的三要素:、、2、力的大小:可用(或)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符号3、力的矢量性: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方向不同,作用效果4、力的图示:用带箭头的线头表示力。
长短表示力的,箭头表示力的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重力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万有引力作用:任何物体间都普遍存在的一种互相吸引的作用。
2、电磁相互作用:电荷和,磁体和间的相互作用,其本质相同,随距离变化的规律和作用类似。
3、强相互作用:组成原子核的间的相互作用,作用范围小,与引力作用和电磁作用相比,受距离变化的影响更大。
4、弱相互作用:发生在中,作用范围与强相互作用相同,但强度很弱。
三、课堂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只能产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B.有受力物体,就必定有施力物体C.施力物体施力在先,受力物体受力在后 D.力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并不需要其他物体的存在2.下列关于物体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C.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D.重心位置随质量分布的变化而变化3.下列哪个值可能是一名中学生所受的重力()A.60 N B.120 N C.600 N D.6 000 N4.一个物体重2 N,那么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受的重力还是2N()A.将它放到水里,它被浮起 B.将它放到月球或木星上C.将它放到高速行驶的列车上 D.将它从直升飞机上抛下三、课后练习5.关于力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拳头打击墙壁,因为拳头感到疼痛,所以墙壁对拳头有作用力B.用拳头击打棉花包,拳头不感到疼痛,说明棉花包对拳头没有作用力C.打篮球时,接球时球对手有作用力,手对球没有作用力D.打篮球时,接球时球对手有作用力,手对球也有作用力6.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的方向一定垂直物体所在处的地面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C.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D.重力就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7.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C.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悬线方向一定通过物体的重心D.跳水运动员在空中做各种动作时,其重心位置不断变化8.如果地面上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都消失了,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不考虑地球自转)()A.江河的水不会流动 B.鸡毛和铁球都可悬浮在空中C.天不会下雨 D.一切物体的质量都变为零.9.画出下列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g取10 N/kg)(1)自高空下落的质量是60 kg的跳伞运动员;(2)重1 N的飞行着的子弹;(3)体重700 N,正沿坡度为15°的山坡下滑的滑雪运动员;(4)质量为2 t的竖直向上飞行的火箭。
2018版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习目标知识脉络1.理解力的概念,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2.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方向,会计算重力的大小.(重点)3.知道重心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难点)4.了解四种相互作用.力和力的图示错误!1.运动状态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用速度来描述.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了,不管是大小还是方向改变了,都说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2.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2)使物体产生形变.3.力的矢标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表示(1)力的图示:能表示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再判断]1.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会有力的作用.(×)2.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但不会受到对方的力的作用.(×)3.力的作用效果仅由力的大小决定.(×)[后思考]1.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吗?【提示】不可以.任何力都有它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要完整的表示某一力,需要表示出哪些方面?【提示】需表示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错误!探讨1:用力拉弹簧时,弹簧伸长了一定的长度,这体现了力的什么作用效果?【提示】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探讨2:要用作图法准确地表示一个力,是作力的图示呢,还是作力的示意图?【提示】采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较为准确.错误!1.力的四种基本性质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只要有力,就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相互性力存在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矢量性在研究力的时候,既要注意力的大小,又要注意力的方向,在计算时遵循矢量计算法则独立性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每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均不会因其他力的存在而改变作图步骤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选标度选定标度(用某一长度表示一定大小的力)—画线度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长度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适当长度线段即可标方向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方向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方向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B.力的产生离不开受力物体,但可以没有施力物体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如果找不到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这个力就不存在D.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例如,磁铁吸引铁钉,可见力可以离开物体单独存在【解析】任何力都有它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或只有受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A、B错误;磁铁吸引铁钉,说明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任何力都有它的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C正确,D错误.【答案】C2.如图3。
6. 答案 (1)90 m (2)2 s (3)22.5 m .解析(1)由于v 0=30 m /s ,a =-5 m /s 2,由v =v 0+at ,汽车的刹车时间t 0为:t 0=v -v0a =0-30-5s =6 s由于t 0<t ,所以刹车后20 s 内滑行的距离即为汽车停止运动时滑行的距离. x =12v 0t =12×30×6 m =90 m .(2)设从刹车到滑行50 m 所经历的时间为t ′,由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代入数据:50=30t ′-12×5t ′2整理得t ′2-12t ′+20=0解得t 1′=2 s ,t 2′=10 s (刹车停止后不能反向运动故舍去) 故所用时间为t ′=2 s .(3)此时可将运动过程看作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由x =12at 2=12×5×32 m =22.5 m . 7. 15m, 0选做题:参考解析:汽车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最高速度后,立即改做匀减速运动,可以应用解析法,也可应用图象法. 解法一:设最高速度为v m ,由题意,可得方程组x =21a 1t 12+v m t 2+21a 2t 22 t =t 1+t 2v m =a 1t 1 0=v m +a 2t 2整理得v m =205022⨯=t x m/s=5 m/s. 解法二:应用图象法,作出运动全过程的v -t 图象,如图2-3-12所示.v -t 图线与t轴围成三角形的面积与位移等值,故x =2m t v ,所以v m =t x 2=20502⨯ m/s=5 m/s.解法三: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匀加速阶段和匀减速阶段平均速度相等,都等于2m v ,故全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2m v ,由平均速度公式得2m v =t x ,解得v m =t x 2=20502⨯m/s=5 m/s可见,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非常简便快捷,以后大家要注意这种解法.。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
2)。
3、如图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N,用力的图示法和示意图法表示拉力.图示法示意图法(二)、重力(自学归纳)1、定义: .2、重力的大小:根据公式G=计算,g是 .3、重力的方向怎么描述?。
4、讨论:什么是重心?物体的重心位置与什么因素有关?是如何进行确定的呢?(1) 定义:.影响因素:。
(2) 形状规则、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它的重心在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高中物理第三章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习目标】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4、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
5、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学习过程】学习任务1:力和力的图示情景:运动员踢球、雨滴自由下落、投掷铅球、火箭发射、压缩海绵等等问题:上述问题中的现象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问题:力作用于物体会产生哪些作用效果?总结:自然界中,物体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物体间具有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在物理学中,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称之为力。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间的__________,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谈到一个力时,一定同时具有_____物体和_____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_________或使物体发生_____。
3、力的表示方法⑴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
⑵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应用:是否只有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学习任务2:重力情景:秋天到了,金黄的树叶离开枝头总是落向地面;高山流水,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无论你以多大的速度跳起,最终总会落到地面上……问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那么物体的下落是什么力作用导致的呢?问题:重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总结:1、产生原因:重力是由于__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不能说成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大小:G=_ __,g为重力加速度,g=9、8 m/s2,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_____,不同地点因g值不同而不同。
3、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
(竖直向下不是垂直于支撑面向下)。
4、重力的作用点称为。
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知识内容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考试要求c 课时要求1。
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2。
知道重力的定义和方向,掌握重力大小的计算和测量方法.3.理解重心的概念,理解悬挂法测重心位置的原理.4.了解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一、力和力的图示1.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2)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1)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3)矢量性: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4)测量: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3。
力的表示方法(1)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
①线段的长短(严格按标度画)表示力的大小;②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③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2)力的示意图:只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二、重力1。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
大小:G=mg,g就是自由落体加速度.3.方向:竖直向下.4.作用点——重心(1)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2)决定因素:①物体的形状;②物体的质量分布.(3)确定方法:对形状不规则的薄板状物体,可以采用悬挂法来确定重心的位置.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
第三章相互作用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及矢量性,会作力的图示,会画力的示意图.2.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会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重心的概念.3.了解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自主梳理】一、力和力的图示1.力作用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1)使物体的发生变化;(2)使物体发生.2.力的概念:(1)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2)单位:,简称,符号: .(3)矢量性:力既有大小,又有.(4)测量:力的大小可以用测量.3.力的表示方法(1)力的图示:用来表示力:①线段的长短(严格按标度画)表示力的;②表示力的方向;③表示力的作用点;④线段所在的直线叫.(2)力的示意图:只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和.二、重力1.定义: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G=,g就是自由落体加速度.3.方向:.4.作用点——重心(1)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2)物体的重心位置: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与和有关.(3)确定重心的方法:对形状不规则的薄板状物体,可以采用法来确定重心的位置.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万有引力:相互吸引的作用存在于物体之间,直到宇宙的深处,只是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填“增强”或“减弱”).2.电磁相互作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间的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使紧密地保持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它的作用范围只有约m.4.弱相互作用:在现象中起作用的另一种基本相互作用.作用范围约为m.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倍.【课堂探究】一、力的特性和力的作用效果1.如图所示是足球撞击球网的瞬间.(1)足球撞击球网时,足球对网有无作用力?若有,该力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效果?(2)网对足球有没有作用力?若有,该力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效果?总结力的特性:2.(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挥拳击打乙,却被乙躲开,这时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B.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地方,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C.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的D.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力不仅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变化,还可以使物体产生________,使物体之间产生相互作用.2.测量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力是____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3.物理学中用一根带有________的线段来表示力,________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这样的力的表示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如果线段的长短严格按照________来画,这样的表示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4.重心是物体所受________________,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_________,重心在物体几何中心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物理学中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力.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球附近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________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重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重力的作用点在________.6.在公式G=mg中,在地球表面处g=9.8 N/kg,在月球表面处g′=1.63 N/kg.一个质量是50 kg的人,在地球表面处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 N,他在月球表面处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 N.7.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一、力和力的图示1.力[问题情境](1)守门员踢出足球,足球由静止射向对方.(2)守门员扑住将要入网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3)守门员将球封堵出去,足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4)用手拉弹簧,弹簧变长.上面所列举的物理过程是怎样产生的呢?[要点提炼](1)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__________,称做力.(2)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3)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②使物体产生形变.(4)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5)力的分类:力通常按性质和效果两种方式分类.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核力、电磁力等.②根据力的效果命名:如拉力、压力、动力、阻力等.(6)力具有物质性: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离开了物体谈不上有力的作用,所以,力不能离开________而存在.[问题延伸]是否只有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呢?2.力的表示力的表示有两种方法:(1)力的示意图:只标明力的方向和作用点.(2)力的图示:为了形象地表达一个力,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①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②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中为了方便,常把一个物体用一个点表示).二、重力和重心1.重力[问题情境]干枯的树叶能够飘落地面;崩塌的山体,轰然而下;掷出的铅球落向地面;无论你以多大的速度跳起,最终总会落到地面上.你能对这些自然现象和现实情况做出合理的解释吗?[要点提炼]对重力的理解(1)概念: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重力一般____________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2)大小:由于G=mg,在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物体的重力与其_________无关.(3)方向:重力的方向始终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说成“垂直于水平面向下”.(4)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为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可以在物体外.(5)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2.重心(1)重心是重力的________作用点,并非物体的全部重力都作用于重心.(2)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如一个圆形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铜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3)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放置状态及________状态无关.但一个物体的质量分布或________发生变化时,其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也发生变化.(4)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对形状不规则的薄物体,可用支撑法或________法来确定其重心.例1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以这个力可以没有施力物体B.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C.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D.有的物体只是施力物体而不是受力物体变式训练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B.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C.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它们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D.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是有先后的例2如图所示,叠放的物体A、B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是10 N,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和示意图.例3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论怎么运动都受到重力的作用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变式训练2下列有关重力与质量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B.物体的质量与它所受的重力成正比C.物体的质量是恒定的,物体的重力是可以变化的D.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方向都相同例4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B.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必在其几何中心C.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外D.物体的重心有可能不在物体上【效果评估】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先由施力物体产生,后被受力物体接受B.力有时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C.有受力物体就一定有施力物体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作用力2.关于重力,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B.在空中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D.抛出去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3.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就是物体内重力最大的部分B.因为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外C.物体升高或降低,重心相对于物体的位置保持不变D.如果物体有对称中心,则该对称中心就是重心4.一个重力G=6 N的木块沿斜面下滑过程中,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它所受的重力,并用统一的标度,如图所示.正确的图是()参考答案课前自主学习1.运动状态形变2.矢3.箭头箭头力的示意图比例力的图示4.重力的作用点不在物体上质量分布均匀、外形规则5.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小方向作用点地球地球竖直向下重心6.49081.57.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核心知识探究一、1.[问题情境]①足球的速度发生了变化,即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是因为足球和守门员有了“接触”,此过程中守门员对足球产生了一个“作用”,使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②手拉弹簧,手与弹簧接触并对弹簧产生了一个“作用”,使弹簧变长,即弹簧发生了形变.[要点提炼](1)相互作用(3)运动状态(6)物体[问题延伸]不是,例如: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等.二、1.[问题情境]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的作用,正是因为地球的吸引作用才会出现上述现象.[要点提炼](1)不等于(2)运动状态(3)竖直向下(5)地球2.(1)等效(3)运动形状(4)悬挂解题方法探究例1B[此题可根据力的产生条件来判断,抓住“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要想有力,必须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这两者缺一不可.物体在对其它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一定受到其它物体力的作用,即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A、D选项脱离了物体去谈力,故错误.C项则歪曲了力产生的条件,力的产生只要有两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即可,不一定非得接触,故C错.]变式训练1AB例2见解析解析(1)画力的图示:①选定标度:此题用2 mm长的线段表示2 N的力.②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成正比,线段上加刻度,如图甲所示,也可以如图乙所示,从O点(用O点代替B物体)竖直向下画一段五倍于标度(即10 mm)的线段;③在线段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2)画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或从B的中心处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并加上箭头,表示方向,然后标明F N =10 N即可,如图丙所示.例3C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产生两个效果:一个效果是吸引力的一部分使物体绕地球转动;另一个效果及另一部分力才是重力,也就是说重力只是吸引力的一部分.重力只决定于地球对物体的作用,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物体是否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无关.]变式训练2AC例4D[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物体的重心,而和物体内最重的一点没有必然的联系,A项错.物体的重心位置不仅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还与质量的分布情况有关,质量分布均匀、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在几何中心上.当然也不能认为重心位于几何中心的物体的质量分布都是均匀的,只要质量分布对称,则其重心也可能在几何中心,B项错.重心可以在物体外,C项错,D项正确.]效果评估1.C 2.D 3.C 4.B。
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整体设计力学知识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内容,本节课对于建立清晰的力概念以及力的运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主要包括:力的概念、力的矢量性及力的图示、重力、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力的概念: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及物体发生形变是有原因的,是由于其他物体和该物体发生了相互作用,这种作用称为力.认识力、研究力,都要从力的作用效果入手.力离不开物体,每一个力都对应着一个受力物体和一个施力物体,仅有受力物体和仅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的矢量性及力的图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不仅有力的大小,还有力的方向及作用点,所以力是矢量,将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今后分析研究一个力,不仅要明确它的产生条件,还要明确力的三要素,描述、表示力也要抓住这三条,所以在力的图示中为了让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必须先规定标度,为了表示方向必画箭头.3.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要明确重力的普遍性,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不管处于静止还是各种运动状态,不管是否受到其他力的作用,它总是受到重力,而且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G=mg,由于地球不同位置g不相同,所以同一物体在地球不同位置所受重力并不总是相同.关于重力的测量,要明确测力计的读数,并不是测量了重力本身,而是根据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绳的拉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来测量的.4.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让中学生了解这四种作用,同时用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探索物理问题的兴趣.教学重点“重力的三要素”的分析过程是重点,其研究过程和方法也是为其他力学习作铺垫,是本节核心.教学难点不规则物体重心的确定,以及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使物体产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用力的图示表达力的三要素.2.了解重力的产生;理解重力的三要素.3.能测量重力的大小,确定重力的方向.4.能解释稳定等与重力相关的现象,并能应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问、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建立重力的概念.2.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重力概念的建立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的作用.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力的分解,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2.通过合作找出不规则物体的重心,逐步养成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分享的团队精神. 课前准备磁铁、小铁块、细线;弹簧秤、钩码(学生用,2人一组);刻度尺、圆规.有条件的可以用实物投影设备,并准备相应的力的图示的投影片或实物投影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来源:学科网]设问导入1.你觉得力是什么?请举例说明理由.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举例说明.情景导入(课件展示)播放“苹果落地、投掷标枪、喷泉、飘落的雪花”等录像资料.[来源:学科网]图3-1-1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找出共同点.探讨结论:这些物体都最终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本节课就来学习力和重力,以及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推进新课一、力和力的图示1.力尽量多设置几个典型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通过感知得出力的概念.演示实验1:用细线竖直向上拉动放在桌上的钩码.引导答出:细线对钩码施加了力.演示实验2:磁铁吸引铁块引导答出:磁铁对铁块施加了作用力.【合作交流】再举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实例,要求说出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对学生举出的目前不好说明的实例,不必过多分析,可指明以后会涉及)结论:力是一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板书)说明:这里指出了力的物质性,没有脱离物体而存在的力,一个孤立的物体不会存在力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受力物体,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当我们研究某一个物体受力时,有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例如说物体受重力,其施力物体是地球)问题: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学生初中已经学过以上问题,估计不难答出,可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仅说一个力多大(是多少牛),能不能完整地表达这个力?教师可以根据实例和学生交流讨论.讨论结果:仅说一个力多大(是多少牛),不能完整地表达这个力,因为力是矢量,力有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要把三要素都表达出来才算完整地表达.2.力的图示为了形象地表达一个力,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1)线断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2)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中为了方便,常把一个物体用一个点表示).例1(教师做):卡车对拖车的牵引力F的大小是2 000 N,方向水平向右,作出力F 的图示.步骤:选一标度(依题而定其大小):如用1 cm长的线段表示500 N的力.从力F的作用点O向右画一线段四倍于标度(4 cm),然后画上箭头(图3-1-2):图3-1-2例2(学生做):作出下列力的图示是:(可同时出三个题,全班分三组,每组做一个题,并分别选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做)①物体受250 N的重力.②用细线拴一个物体,并用400 N的力竖直上提物体.③水平向左踢足球,用力大小为1 000 N.参考答案:图3-1-3 图3-1-4图3-1-5说明:①选不同标度(单位),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不同;②标度的选取要有利于作图方便.提示:力的图示是形象地表述一个力的方法,不要忘了定标度.力的图示要正确反映力的三要素.二、重力1.重力的产生:重力是地球上或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来源:学科网]指出: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合作探究】同桌合作,一起找出自己周围有关重力现象的例子,同桌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特别强调: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并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而是引力的一个分力.2.重力的三要素A.大小桌面上有一个弹簧秤,天平一套,请选择适当的器材,测出物理课本(或其他物品)所受重力的大小,并指出你的依据.学生讨论分析并说出自己的依据.归纳总结: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用弹簧秤称量;一般情况下,也可以利用G=mg求解,要用到天平.两种方法的原理不同,但最终都能求出物体所受的重力.知识拓展: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g不同,物体的地理位置对于以上两种求重力的方法有没有影响呢?(教师可以不给出答案,由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完成.或者作为课外实验探究的课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科学求知态度)B.方向问题设置:任何一个力都有方向,你知道重力的方向吗?请用实例说明你的依据.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适时投影展示有关现象(雨线、垂柳、铅垂线……).归纳总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现象和应用方面涉及重力竖直向下的知识?C.作用点教师结合生活实际,给出重心概念:重心: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集点.思考:请你指出下列物体的重心:充足气的篮球、方砖、石块.做一做:指出怎么找重心(画图、操作、说明):学生自己选择被测对象,分别找出物体的重心.参考教材52页“做一做”,找出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教师演示:木圆环,直角三角尺的重心.图3-1-6 图3-1-7具体过程:先用悬挂法确定重心之后,在板上固定一条细线ab,让ab穿过重心c点,再在其重心c处拴上细绳提拉,验证薄板可以水平平衡.如图3-1-6、3-1-7所示.归纳: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之上,也可在物体之外.结论:规则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不规则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用悬挂法.例3一个被吊着的均匀的球壳,其内部注满了水,在球的底部有一带阀门的细出水口.在打开阀门让水慢慢流出的过程中,球壳与其中的水的共同重心将会()A.一直下降B.一直不变C.先下降后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先让学生自己回答,估计很多学生会选择A;教师提示开始和最终重心的位置,学生很快就能得出正确答案.借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要全面.参考答案:在注满水时,球壳和水的共同重心在球心,随着水的流出,球壳的重心不变,但是水的重心下降,二者共同的重心在下降.当水流完时,重心又回到球心,故选项C 正确.课堂训练1.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论怎么运动都受到重力的作用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解析: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产生两个效果:一个效果是吸引力的一部分使物体绕地球转动;另一个效果及另一部分力才是重力,也就是说重力只是吸引力的一部分.重力只决定于地球对物体的作用,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也与物体是否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无关.答案:CD2.用重心的知识解释为什么现在优秀跳高运动员都采用“背越式”技术.解答:运动员跳高时,重心升得越高,需要的能量就越大.采用跨越式、滚式、剪式三种姿势时的重心肯定要高过横杆,而采用背越式时的重心,就不一定高过横杆,甚至比横杆还低,这样有利于运动员提高成绩.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图3-1-8(播放宇宙中的星系运动录像)阅读教材后总结:是万有引力的作用把宇宙中的恒星和行星聚集在一起,组成了太阳系、银河系和其他星系.力的相互作用遍布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除此之外还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把这种力称为电磁相互作用.【思考与讨论】质子带正电,但质子(与中子一起)却能聚集在一起构成原子核.你能推测是什么力的作用结果吗?攻略一:阅读教材53页,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攻略二:网络搜索或工具书查阅“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进一步了解概念.结论:决定物质的结构和变化过程的基本的相互作用.近代物理确认各种物质之间的基本的相互作用可归结为四种: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近代物理的观点倾向于认为: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统一的,物理学家们正在为建立大统一理论而努力.但至今也没有公认的结论,望同学们好好学习,为科学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和才智.课堂小结本节内容主要包括: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大小、方向和力的作用点常称为力的三要素.要会作力的图示,它体现物理学的研究方法;2.重力重力的产生:重力是地球上或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心:物体重力的作用点;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布置作业1.教材第54页“问题与练习”2、3题.2.试测自己家中不同物体的重心.设计好思路,选择最简洁方便的测量工具,写出简要的活动报告.板书设计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三等效焦点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重心总是竖直向下方向求解也可以利用用弹簧秤称量可以利用二力平衡大小重力的三要素物体受到的力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重力是地球上或附近的重力的产生重力二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使物体形状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力的图示一用作互相本基力重,::;,:.2:.1,;:.2.1,m g G 活动与探究课题:自制一个“不倒翁”或作一个“杂技演员走钢丝”的研究报告步骤:1.选择器材,组装并进行试验;反复尝试,直到试验成功;2.做好实验记录,包括材料和数据等,注意成功与失败的数据对比.结论:物体的重心位置决定试验的成功与否.习题详解1.解答:(1)玻璃杯从桌子上掉下,在重力作用下,运动得越来越快;被抛出去的铅球,在重力作用下沿曲线落回地面;蹦蹦床在人的压力作用下,向下凹;橡皮筋在拉力作用下变得细长.(2)人坐在凳子上,人对凳子有一个压力,该力的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凳子.2.解答:首先画出各个物体的重力,再画出力的图示,如图3-1-9所示.图3-1-93.解答:是位于同一点.设计点评本节课由三部分内容组成,针对不同的内容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或方法.共同的原则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教学中或引导或置疑,或探究或交流讨论,或实物或影片展示,总之首先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知识感知,进而通过知识运用以提高能力、深化所学.。
安徽省长丰县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安徽省长丰县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安徽省长丰县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3。
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1。
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一、相互作用理解 1.力的四性的认识
2.(1)
(2)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系. (3)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是判断物体是否受力的最基本方法. 3.关于力的理解的两个误区
(1)误认为力可以没有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
实际上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任何力同时具有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2)误认为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
实际上有些力可以发生在不接触的物体间,如重力、磁力等. 二、重力理解 1.重力的大小
G =mg
(1)在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2)在不同地点,重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纬度位置有关,在纬度越高的位置,所受重力越大;重力的大小还与物体的海拔高度有关,在同一纬度,位置越高,重力越小.
(3)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受其他力的情况无关. 2.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因为“垂直”向下可以是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这就是竖直向下),也可以是垂直某斜面向下(实际上是斜向下),“垂直”向下的说法不明确.3.重力的测量
(1)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2)测量方法:悬挂在测力计上的物体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即为物体重力的大小.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里。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只能产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B.有受力物体,就必定有施力物体
C.施力物体施力在先,受力物体受力在后
D.力是一个物体就能产生的,而并不需要其他物体的存在
【答案】B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性质的力都有施力物体,但不一定有受力物体
B.重力是任何物体本身就具有的,与地球无关
C.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
D.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答案】C
【解析】任何力均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故A错误;重力是物体和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不是物体本身具有的,故B错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是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故C正确;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故不一定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错误。
3.在世界壮汉大赛上有拉汽车前进的一项比赛,如图是某壮汉正通过绳索拉汽车运动。
则汽车所
受拉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 )
A.壮汉、汽车B.壮汉、绳索
C.绳索、汽车D.汽车、绳索
【答案】C
【解析】要研究的是汽车,直接对汽车产生拉力的是绳索而不是壮汉,汽车所受拉力是绳索和汽车之间的相互作用,故其施力物体是绳索,受力物体是汽车,所以选项C正确。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自然界所有的相互作用力都可归纳为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B.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中,万有引力是最强的
C.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完全独立的,不可能再统一了
D.万有引力和电磁力是长程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短程力
【答案】AD
5.如图所示,青铜雕像《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浪漫想象和高超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被誉为中国旅游业的象征。
飞奔的骏马三足腾空,只用一只蹄稳稳地踏在飞翔的燕子上,是因为()
A.马跑得快的缘故
B.马蹄大的缘故
C.马的重心在飞燕上
D.马的重心位置和飞燕在一条竖直线上
【答案】D
6.图中表示的是小车所受外力F的图示,所选标度都相同,则对于小车的运动,作用效果相同的)
是(
A.F1和F2
D.都不相同
C.F1和F3、F4【答案】B
【解析】由力的图示可知,F1和F4的大小和方向相同,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只有选项B正确。
7.一个物体所受重力在下列哪些情况下要发生变化()
A.把它从赤道拿到南极 B.把它送到月球上去
C.把它放到水里 D.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答案】AB
【解析】从赤道拿到两极,重力加速度变大,则重力变大,故A正确;拿到月球上去,重力加速度减小,则重力减小,故B正确;位置不变,则重力不变,故C错误;重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故D错误。
8.在下表中,分别表示了A、B、C、D四个力的图示,其中正确的是( )
A.重3 N的电灯受到灯绳的拉力
B.静止在空中重力是2 500 N的热气球受到的重力
C.铁锤对道钉竖直向下的大小为2.5×103 N的打击力
D.重5 N的书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答案】BC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4个小题。
将符合题意的内容填写在题目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9.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的发生改变,或者使物体发生。
【答案】运动状态形变
【解析】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包括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改变,二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10.把一条盘放在地上的长为l的均匀铁链竖直向上刚好拉直时,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
如图所示,把一个边长为l的质量分布均匀的立方体,绕bc棱翻转使对角面AbcD处于竖直位置时,重心位置升高了。
【答案】
11.重力G=4 N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画出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
【答案】图见解析
【解析】放在斜面上不会影响重力的方向,仍为竖直向下,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大小为4 N,如图所示。
12.如图所示,各物体的质量相等且都处于静止状态,在图上分别画出它们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答案】图见解析
【解析】如图,画出重力作用点,竖直向下画一带箭头的线段表示重力,示意图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