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教科版思想品德第二单元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小题48分)1、下列做法,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是:①鼓励西部地区农民退耕还林②党中央召开扶贫工作会议③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④设立“小金库”为本单位职工多谋福利⑤党中央领导同志亲临抗洪一线指导抗洪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⑤2、为了最终完成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党和政府制定了的基本方针。
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B、相互尊重,高度自治C、相互承认,完全自治D、和平统一,高度自治3、下列选项中能直接体现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是:A、神舟五号的发射B、我国边远地区还有部分人口的温饱问题没有彻底解决C、长江三峡工程实现机组发电D、我国体育键儿实现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4.“……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是在A.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 B.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C.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 D.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A、1949年B、1956年C、1978年D、2003年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阶级斗争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7、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D、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8、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率只有6%,有的铁矿采选回收率仅有60%,煤矿只有40%,这是因为:A、生产力水平低B、资源相对短缺C、人口素质偏低D、改革开放没有搞好9、在我国广大农村,许多家庭在春节时都贴上这样的春联:“要想富,少生孩子多修路”。
第二单元质量检测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相应的方框内。
本大题共有2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平衡,吃的越来越好;住房条件不断改善,住的越来越大.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人圆了自己的“轿车梦”,私家车越来越多……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表明( )A.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绝大多数人都忘记了艰苦奋斗精神C.我国已经实现了经济”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三步目标D.我国现在已经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2.我国居民衣食住行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C.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D.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3. 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对比表①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又有较大增幅②我国城乡社会发展仍不平衡③我国城乡居民已经实现全面小康④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4. 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B.贫富巨大差距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5. 下列措施中,不利于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是( )A.建造高档别墅.豪华住宅,提升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发展B.实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C.1996年开始,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D.加强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培训工作6. 以下对全面小康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②是较高标准的小康③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④是进一步造福十几亿人民群众,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7. 进入21世纪,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历史使命是()①建设初步的小康社会②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A. ①②③B.①②④C. ②③④D.①②③④8.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科版)第二单元复习题第四课走向小康1、我国实现小康水平的原因是什么?P2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我国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时间:20世纪末6、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P27党和政府提出了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全面的小康。
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六更加即用来描述心目中的小康)。
7、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有什么新特点?P27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8、全面小康目标实现的意义是什么?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造福十几亿人口,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9、“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指什么?P26第一步:以1980年为基点,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再经过50年,到二十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五课财富之源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尊重财富,鼓励创造财富的时代。
2、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
要想获得财富,就得付出艰辛的劳动。
3、如何正确理解财富来自智慧与开拓?P31-32⑴要创造财富,不只要靠劳动,还必须有发现财富的慧眼,敢于创新的头脑,敢于冒险和开拓的胆识与勇气。
⑵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要想发展经济,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必须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测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一、单项选择题1、俗话说:“口袋丰,不如脑袋丰”、“纵有家产万贯,不如薄技在身”。
这说明了①智慧创造财富②勤劳创造财富③科技创造财富④金钱创造财富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2、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必须①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②实现同步富裕、同等富裕③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④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某地几位民营企业家提出以“扶贫开发”为主题倡议,号召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界人士以互惠互利、自觉自愿为原则,帮助“老、少、边、穷”地区培训人才,兴办项目,开发资源……。
你认为这一倡议( )。
A、能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B、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C、体现了平均分配的原则D、说明分配中我们只需要奉献精神4、“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可以不择一切手段获得财富B.财富的取得要通过合法正当的方式C.富有是每个人的愿望,人们应当寻找暴富的方法D.只有劳动收入才是合法的5、在我国现阶段,参与了分配的生产要素有①劳动②资本③技术④管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温家宝总理曾说:“作为中国的总理,每念及我们还有3000万农村同胞没有解决温饱,我就忧心如焚,寝食难安。
”他的这句话体现了( )。
①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② 共同富裕应该是同时富裕,不能出现差距③ 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④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部特征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7、吴某在路上拾得一个钱包,内有现金数万,喜不自禁,占为己有。
失主知道后请求归还,但吴某拒不交还,于是失主向法院起诉。
法院判决吴某交还全部款项,并承担诉讼费用。
这个案例说明①见利忘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②不是自己的合法所得,就不能占为己有③取得不当的利,应当返还受损失的人④任何人不得将他的遗失物非法占为己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8、我国税收的特征是①规定性②强制性③无偿性④固定性⑤免费性9、在今天,我国公民所缴纳的每100元税款中就有17.6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14.7元用于能源、交通等基础建设,8.7元用于改善治安状况,3.7元用于社会救助,还有的用于国防及科技术研究等方面。
20XX届政治第二单元质量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相应的方框内。
本大题共有18个小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衣着求新、求美,讲究舒适、大方,服饰越来越靓丽;膳食讲究营养平衡,吃的越来越好;住房条件不断改善,住的越来越大,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人圆了自己的“轿车梦”,私家车越来越多……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表明( )A.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绝大多数人都忘记了艰苦奋斗精神C.我国已经实现了经济”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三步目标D.我国现在已经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上述图表说明( )①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又有较大增幅②我国城乡社会发展仍不平衡③我国城乡居民已经实现全面小康④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3. 20XX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B.贫富巨大差距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4. 以下对全面小康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②是较高标准的小康③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④是进一步造福十几亿人民群众,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5.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
要获得财富就必须 ( )①靠勤劳②有发现财富的慧眼③等待机遇到来④敢于创新和开拓进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 在现代社会,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是()A.依靠开拓进取精神,锐意进取 B.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C.依靠艰辛的劳动,勤劳致富 D.依靠党的英明政策,大力扶持7. 为了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我们必须()①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②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③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8. 漫画《擦皮鞋也光荣》给我们的启示有()①一切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性质是一样的②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劳动都应该得到尊重.承认和保护③通过劳动创造财富,值得我们尊重④在我国现阶段,要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出来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9. 我国现阶段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 )①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有利于广泛,充分地调动各个社会阶层的积极性③有利于调动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的活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④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10. 下列对我国的分配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①我国的分配制度会拉大贫富之间的差距②我国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③我国目前的分配制度已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应从根本上进行改革④我国应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A.①②B.③④C.①③D.11. 三鹿集团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添加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的三聚氰胺,致使众多食用奶粉的婴幼儿患病,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受到全国人民的唾弃,有关责任人员也受到法律的制裁。
九年级教科版思想品德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可以不择一切手段获得财富B.财富的取得要通过合法正当的方式C.富有是每个人的愿望,人们应当寻找暴富的方法D.只有劳动收入才是合法的12.我国税收的特征是①规定性②强制性③无偿性④固定性⑤免费性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⑤13.吴某在路上拾得一个钱包,内有现金数万,喜不自禁,占为己有。
失主知道后请求归还,但吴某拒不交还,于是失主向法院起诉。
法院判决吴某交还全部款项,并承担诉讼费用。
这个案例说明①见利忘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②不是自己的合法所得,就不能占为己有③取得不当的利,应当返还受损失的人④任何人不得将他的遗失物非法占为己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4.财富的获得与支配不能没有“法”与“义”的参与,对法与义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法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②义对人的约束是内在的③法与义相互排斥④法与义同源共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5.之所以要提倡“富而思进”,是因为①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②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向前迈进,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永立潮头,走出更宽广的道路③当前社会上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④“小富即安”即是不思进取的行为,又是违法犯罪行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6.财富的获取有多种办法和途径,下列属于通过合法途径和手段获取财富的是①上班获得工资②写文章挣稿费③赌博的盈利④搞发明创造获得收益⑤官员收受的贿赂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二、问答题(共52分)17.19.(12分)如何理解科技创造财富?20.21.(14分)材料一:小强的母亲说:“一提起零花钱,我心里就隐隐作痛。
自己的家庭一直不是很富裕,尽管平时总是教育儿子要节俭,但儿子却总是喜欢与同学攀比,更没想到的是,儿子竟然几次偷拿家里的钱。
九年级教科版思想品德单元试题(一)范围:第一单元历史的足迹开卷考试时间:40分钟班级:姓名:考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世界遗产中属于中国的是()①长城②金字塔③都江堰——青城山④秦始皇陵及兵马佣⑤峨眉山——乐山大佛A.①④B.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2.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①民族文明的创造史②民族精神的生长史③民族发展的探索史④涵盖一切文明成果的文明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其主要目的是()A.掠夺我国宝贵的财富B.让中国人了解西方、接受西方C.实行平等的贸易机制D.强迫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4.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后果是()A.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B.加强了东西方的友好合作C.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人民经受了百年屈辱D.实现了平等贸易机制5.杨叔子院士讲过一句话: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精神,不打就垮。
中华民族精神( )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②是中华民族之魂③以团结统一为核心④是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6.下列行为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的是( )①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眷恋②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③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企盼④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两首不同的诗篇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 )A.艰苦奋斗B.改革创新C.团结统一D.渴望独立8.鲁迅先生曾说:“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可容外族之赞叹,不容外族之觊觎(意思是:非分的企图)。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 )①是一个好战的民族②强烈的爱国心③是一个虚伪骄傲的民族④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A.①②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一百年来,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各种各样的理论和运动,都在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九年级政治第二单元测试I卷(15分钟4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分)1.所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B、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不高即还处于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C、我国的政策还不成熟D、我们还没有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2.下列属于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C、按劳分配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下列做法,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的是:①鼓励西部地区农民退耕还林②党中央召开扶贫工作会议③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④设立“小金库”为本单位职工多谋福利⑤党中央领导同志亲临抗洪一线指导抗洪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⑤4.下列选项中能直接体现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是A、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B、我国边远地区还有部分人口的温饱问题没有彻底解决C、长江三峡工程实现机组发电D、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5.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切实落实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使民族地区的面貌更快地得到改变,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各族群众。
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A、坚持了民族平等原则B、坚持民族团结原则C、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D、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6.2006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叶笃正、吴孟超两位科学院士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在我国设立科学技术奖主要依据的理论是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科学技术研究是一切工作的中心C、中国的经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D、科学技术源于生产实践7.我国在修建青藏铁路时对一些自然保护区采取了绕避的政策措施,这说明我国坚持A、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B、科教兴国战略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8.我国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博大,具有许多民族传统美德的国家。
下列关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B、中华民族是有着许多传统美德的民族,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魂C、历史悠久的中国、美德盛传的中华民族,在祖国的热土上,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D、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之所以长期绵延不息,因为精深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9.下列直接体现民族精神的选项有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10.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A、一国两制B、高度自治C、一个中国原则D、武力解决11.2006年6月21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九年级政治第二单元(第一、二节)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关注人类的命运就必须………………………………………………………………………………()①关注人类对大自然索取多少②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③认真地反思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④反思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导致地球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是……………………………………………………………………()A. 地球上人口太多B. 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C.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与生活方式D. 人类社会的法制不够健全3. 下列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有……………………………………………………………()①它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②它是一条只注重经济发展速度的战略③它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后代的责任④它要求人们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①围湖造田,毁林开荒②经济要上,人口要降③先污染,后治理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5.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因此我们要……()①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②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③不惜一切代价加速经济的发展,以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④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的发展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6. 右图《我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 )A .我国人口素质不高B .我国人口数量依然庞大C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D .我国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7.2007年全球人口已超过66亿,而我国人口总量已达13亿多,占全球总人口的1/5强。
九年级教科版思想品德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
A.超过发达国家
B.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C.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
B.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
C.改革开放与闭关自守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60年前,中国人民从政治上站了起来;60年后,我们已从经济上真正站了起来。
”从经济上真正站了起来,指的是
A.我国实现了总体小康 B.我国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的跨越
C.我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D.我国已为发达国家
4.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是
①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②国民生产总值提前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③城乡居民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④城乡居民拥有的通讯工具比原来明显增多了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5.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是由提出来的。
A.胡锦涛 B.邓小平 C.毛泽东 D.江泽民
6.一个富裕的庄稼汉在去世前把孩子叫到自己跟前,说:“你们千万不要卖掉家产和土地,那是祖辈留下来的,地里埋着财宝。
我不知道确切的位置,你们只要发奋挖掘,就一定能找到。
秋收后你就去翻地,每个地方都别落下。
”父亲说完便去世了。
孩子们根据遗嘱把地翻了个遍。
一年过去了,财宝没有找到,地里的收成却比往年好得多。
这个故事说明
①要想获得,就得付出艰辛的劳动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③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④辛勤劳动就一定能发财致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俗话说:“口袋丰,不如脑袋丰”、“纵有家产万贯,不如薄技在身”。
这说明了
①智慧创造财富②勤劳创造财富③科技创造财富④金钱创造财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8.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必须
①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②实现同步富裕、同等富裕③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④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我国的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0.在我国现阶段,参与了分配的生产要素有
①劳动②资本③技术④管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可以不择一切手段获得财富
B.财富的取得要通过合法正当的方式
C.富有是每个人的愿望,人们应当寻找暴富的方法
D.只有劳动收入才是合法的
12.我国税收的特征是
①规定性②强制性③无偿性④固定性⑤免费性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13.吴某在路上拾得一个钱包,内有现金数万,喜不自禁,占为己有。
失主知道后请求归还,但吴某拒不交还,于是失主向法院起诉。
法院判决吴某交还全部款项,并承担诉讼费用。
这个案例说明
①见利忘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②不是自己的合法所得,就不能占为己有③取得不当的利,应当返还受损失的人④任何人不得将他的遗失物非法占为己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财富的获得与支配不能没有“法”与“义”的参与,对法与义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法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②义对人的约束是内在的③法与义相互排斥④法与义同源共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之所以要提倡“富而思进”,是因为
①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②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向前迈进,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永立潮头,走出更宽广的道路③当前社会上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④“小富即安”即是不思进取的行为,又是违法犯罪行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财富的获取有多种办法和途径,下列属于通过合法途径和手段获取财富的是
①上班获得工资②写文章挣稿费③赌博的盈利④搞发明创造获得收益⑤官员收受的贿赂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二、问答题(共52分)
17.(8分)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18.(8分)深圳市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及两名会计共4人因采用“两套帐”等违法手段偷逃税款60多万元,分别被法院判处1—3年有期徒刑,并被处以5—55万元的罚款。
该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19.(12分)如何理解科技创造财富?
20.(10分)材料一:改革开放之前,农民老王家人多地少,日子过得很紧巴。
改革开放以后,头脑灵活、不怕吃苦的老王一家发展起林蛙养殖,凭着自己的辛勤劳动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
材料二:富起来的老王不忘帮助其他农户,经他培训的十几家农户都发展起了自己的林蛙养殖,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1)材料一体现了教材上的哪些观点?(6分)
(2)材料二反映了老王的什么品质?请简要说明。
(4分)
21.(14分)材料一:小强的母亲说:“一提起零花钱,我心里就隐隐作痛。
自己的家庭一直不是很富裕,尽管平时总是教育儿子要节俭,但儿子却总是喜欢与同学攀比,更没想到的是,儿子竟然几次偷拿家里的钱。
”
材料二:初中生用零花钱“摆阔”请客,一桌竟然花了1200元。
(1)请指出材料一中“儿子”的不正确行为。
(要求:请写出三种,语句完整。
)(3分)(2)结合材料,谈谈应怎样使用零花钱?(3分)
(3)中学生为什么要培养勤俭节约的品德?(8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A 4.D 5.B 6.A 7.C 8.C 9.D 10.D
11.B 12.C 13.D 14.C 15.A 16.C
二、问答题
17.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全面小康的特点: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18.①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②依法纳税,人人有责;③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④在现代社会中,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在国家法律的框架之中。
19.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②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③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此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④在我国,科学技术对于加快传统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轨,提高了经济效益。
20.(1)①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依靠辛勤的劳动脱贫致富,走上小康之路;②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③在现代社会,智慧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要创造财富,不仅要靠勤劳,还必须有发现财富的慧眼,敢于创新的头脑,开拓的胆识与勇气。
(2)体现了老王富而思源的优秀品质。
老王富起来后,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奉献社会,带动和帮助后富。
21.(1)①喜欢与同学攀比;②偷拿家里的钱;③不能做到节俭;④没有接受父母的正确教育,不能很好的体贴父母。
(2)①要勤俭节约,不能像材料中的一样摆阔和攀比;②在消费前作好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③要适度消费和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的商品;④要树立绿色消费观念,用环保的眼光选购商品。
(3)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是做人的美德;②作为中学生,正是个
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够恪守勤俭节约的生活准则,对未来的成长发展必定有无限的益处;③相反如果从小就追求奢华,不但对国家和家庭不利,而且对个人的发展必然带来不良的影响;④虽然我国已实现了总体小康,但是是低水平的小康,人民生活还不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