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习题 (新版)北京版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1.2.2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单选题1.在野外调查生物种类时,你认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边观察边记录B.将自己喜欢的花草采回家种植C.发现蟑螂等不喜欢的生物就不记录D.发现漂亮的果实摘下来尝一尝【答案】A【解析】【分析】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详解】A.调查记录指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注意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A正确。
BCD.调查注意事项,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注意安全,B、C、D的做法均不正确。
尤其是选项D品尝异果不仅损伤植物,也有可能果实有毒,出现中毒事故,BCD错误。
故选A。
2.实验探究的过程是()①实施计划②作出假设③得出结论④制订计划⑤表达交流⑥提出问题A.⑥④①③②⑤B.⑥②④①③⑤C.⑥②④①⑤③D.⑥④②①③⑤【答案】B【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
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
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最后与他人交流。
其中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
所以,实验探究的过程是:⑥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④制定计划→①实施计划→③得出结论→⑤表达和交流。
故选B。
3.科学家珍妮·古道尔长期深入坦桑尼亚国家森林公园与大自然中的黑猩猩朝夕相处,经过数十年的努力,逐步揭开了笼罩在黑猩猩身上的神秘帷幕。
珍妮·古道尔在从事野生黑猩猩行为特征的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A.调查法B.测量法C.实验法D.观察法【答案】D【解析】【分析】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法可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知识点1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生物科学工作者利用观察、调查、分类、实验等方法,观察、收集生物的科学事实,然后在各种科学事实间建立起合理的联系,提出解释事实的各种假说和理论。
其中, 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实验法研究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步骤: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③作出假设;④设计实验方案;⑤实施实验并记录;⑥分析实验现象;⑦得出结论。
知识点2用实验法研究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3.以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实验为例,完成下列用实验法研究的步骤。
(1)提出问题: 光照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光照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 光照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光照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
(3)设计实验方案:①在铁盘上放一层湿土,以中轴为界,一侧盖上厚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
②将10只鼠妇放在湿土的中轴上。
③用表计时,每隔1分钟统计纸板下和玻璃板下的鼠妇的数量,并计入表格。
(4)实施实验并记录。
(5)实验现象预测: 纸板下的鼠妇越来越多,最后都集中在纸板下。
(6)分析实验现象。
(7)得出结论: 光照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光照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
知识点1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B)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④设计实验方案⑤实施实验并记录⑥得出结论⑦分析实验现象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③②④⑤⑦⑥C.①②④③⑤⑦⑥D.①②④⑦⑤③⑥知识点2用实验法研究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2.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将实验盒一边遮光,另一边不遮光,这是为了(D)A.提供一种无光的条件B.便于观察C.控制变量D.设置一个对照实验1.以下是某同学探究蚂蚁食性的步骤,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作出假设步骤的是(B)A.步骤1: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搬运食物,心想蚂蚁爱吃哪些食物?B.步骤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蚂蚁爱吃甜食C.步骤3:在一个培养基的两端分别放少许盐和糖,放进蚂蚁进行探究D.步骤4:通过几次重复实验,得出蚂蚁爱吃甜食的结论2.(2017·河南洛阳月考)下列关于假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B.假设是一种无端的猜测C.假设要以事实或生活经验为依据D.假设与实验结果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3.(2017·广东湛江月考)在“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这一实验中,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过的死老鼠的作用是(C)A.起并列作用B.没什么作用C.起对照作用D.起说明作用4.导学号71384011(2017·广东汕头月考)某同学想探究土壤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单元测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1.探求的普经进程是末尾于〔〕A. 作出假定B. 发现效果、提出效果C. 制定和实施方案D. 表达和交流2.放在载物台上的透明玻片上写的是〝9>6〞,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A. 9>6B. 6<9C. 6>9D. 9<63.显微镜的物镜是40х,要观察缩小600倍的物象,应选用的目镜是〔〕A. 20хB. 15хC. 10хD. 560х4.为了探求有关食品糜烂的效果,李敏同窗取三个相反的锥形瓶,各参与50毫升牛奶,高温煮沸后按下表要求停止处置。
以下剖析错误的选项是〔〕A. 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牛奶高温煮沸,目的是杀灭原有的细菌B. 甲瓶与乙瓶构成一组对照实验,探求的是温度对食品糜烂速度的影响C. 甲瓶与丙瓶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牛奶中有无细菌D. 乙瓶与丙瓶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瓶口能否关闭5.把刻有〝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视野中所看到的应当是〔〕A. qB. pC. dD. b6.运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目镜上有污点的中央,应该用以下哪项擦拭〔〕A. 擦镜纸B. 餐巾纸C. 毛巾D. 作业纸7.用显微镜观察某玻片标本时,假定要将如下图视野中的细胞移至视野的正中央,玻片的移动方向是〔〕A. 左上方B. 右上方C. 左下方D. 右下方8.如图是某兴味小组设计的探求蚯蚓习性的实验装置图,你以为他们探求的效果是〔〕A. 蚯蚓对光线有怎样的反响B. 湿度对蚯蚓生活有怎样的影响C. 蚯蚓对环境有怎样的影响D. 蚯蚓是怎样运动的9.〔2021•平凉〕某校研讨性学习小组同窗停止〝绿豆种子萌生的环境条件〞的探求活动,实验条件及结果如表所示.以下相关剖析中,错误的选项是〔〕组别温度水空气发芽率①25℃过量充足96%②25℃枯燥充足0③4℃过量充足0A. 为了防止偶然性,种子数量不能太少B. 实验变量是温度和水C. ①组中也有未萌生的种子,缘由能够是胚已死亡D. 实验结论是种子萌生需求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光照10.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已选用了〝40×〞的物镜,假设要把玻片标本缩小600倍,此时应选用的目镜缩小倍数是〔〕A. 15×B. 10×C. 5×D. 8×11.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内所见的图象是〝上〞和〝6〞,那么载玻片上的图形是〔〕A. 〝上〞和〝6〞B. 〝下〞和〝9〞C. 〝下〞和〝6〞D. 以上都不对12.用吸管吸滴番茄果肉汁液,制成的标本是( )A. 切片B. 装片C. 涂片D. 磨片13.运用显微镜时,〝观察〞操作步骤正确的选项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渐渐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②左眼向目镜内看,右眼睁开③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往④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渐渐上升⑤稍微转动细准焦螺旋A. ④②⑤③①B. ③①②④⑤C. ③②①④⑤D. ④③②⑤①14.停止测量时会触及①测量人②测量工具这两个要素,误差发生的缘由〔〕A. 只与①有关B. 只与②有关C. 与①②都有关D. 与①②都有关15.小波同窗制造并观察了动、植物细胞临古装片,据如图剖析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图乙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B. 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正面注视图丙中的②C. 显微镜的缩小倍数是指图丙中①与②缩小倍数的乘积D. 图甲能够是盖盖玻片时,没有让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16.当转动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渐渐下降时,操作者的眼腈一定要看着〔〕A. 目镜B. 物镜C. 镜筒D. 粗准焦螺旋17.在练习运用显微镜的进程中,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渐渐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时,眼睛一定要看着〔〕A. 物镜B. 目镜C. 遮光器D. 反光镜18.要将如下图显微镜下的视野〝甲〞变为视野〝乙〞,以下正确的选项是〔〕A. 换用高倍物镜,再向右上方移动装片B. 换用高倍物镜,再向左上方移动装片C. 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D. 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19.如图为某同窗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像,细心观察并剖析:从像A变成像B是做了怎样的处置〔〕①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②玻片向右下方移动了③玻片向左上方移动了④转动细准焦螺旋.A. ②①④B. ③①④C. ③④①D. ①③④20.迷信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停止跟踪拍摄,这种研讨方法属于〔〕A. 文献法B. 观察法C. 实验法D. 分类法21.显微镜缩小倍数的计算方法是〔〕A. 以目镜倍数为准B. 以物镜倍数为准C. 目镜与物镜倍数的乘积D. 目镜与物镜倍数之和22.在低倍镜视野的左下方发现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在换上高倍镜继续观察前,应将该细胞移向视野的正中央,此时玻片的移动方向是〔〕A. 左下方B. 左上方C. 右下方D. 右上方23.以下有关显微镜运用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 调理反光镜可以改植物象的大小B. 调理光圈可以改动视野的大小C. 调理细准焦螺旋可以使物象愈加明晰D. 转换转换器可以互换不同的目镜24.在运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需求从正面看着物镜并旋转粗准焦螺旋,将镜筒下降.从正面看着物镜的目的是〔〕A. 使物镜降到能看清物像B. 使物像对准光源C. 防止物镜碰到玻片,形成损伤D. 防止污染镜头二、非选择题25.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效果:烟草熄灭时会发生约1400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CO、焦油等〕,全球11亿烟民中,每年死于肺病、冠心病等与吸烟相关的疾病超越结核、艾滋病、车祸和自杀等死亡的总和.临时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至20倍.吸烟者吸烟时对周围人的危害比对自己还大.我国烟民约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其中15岁至25岁的烟民约占70%,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2021年无烟日的口号是〝烟草致命如水火无情,控制履约可援救生命〞.我国已制止在公共环境中吸烟.为了解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某实验小组停止了〝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用10只大小分歧、10秒心跳范围在30﹣36次之间的成年水蚤停止实验,烟草浸出液是用四等份的烟丝中区分参与2.0、30、40、50ml蒸馏水浸泡一天而成,下表是实验的相关数据.组号 1 2 3 4 5用不同量的蒸馏水配置的烟草浸出液清水50ml 40ml 30ml 20ml10秒内心跳次数35 36 37 39 42〔1〕资料显示,吸烟首危害的是人体的________系统,进而惹起各种不同的慢性病.严重时还会招致肺癌、冠心病等.〔2〕实验数听说明,随着烟草浸出液浓度的添加,水蚤心率的变化是________.〔3〕选择安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除不吸烟外,请你写出两条安康的生活方式:________.26.请结合显微镜的操作要领,回答以下效果:〔1〕现有甲、乙两台显微镜〔甲:目镜10×,物镜40×;乙:目镜5×,物镜10×〕,假定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镜头组合是________的显微镜.〔2〕假定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愈加明晰,可稍微转动显微镜的结构是________.〔3〕小明将几何图形画在透明纸片上,制形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要将图1装换成图2,首先需将玻片向________方移动,且最终图2视野内将变________〔填〝亮〞或〝暗〞〕.〔4〕小明在显微镜镜下观察到图2的物像后,兴奋地将显微镜掷动给同组的同窗看,但他人却看不清物像,你以为最能够的缘由是________发作了改动.27.据显微镜的结构图回答以下效果〔1〕图中主要起缩小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北京版生物(19年)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重点知识(详细全面且含课后习题解答)第二章、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2)第一节常用的生物研究方法 (2)研究方法 (2)第二节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常用工具 (4)常用解剖器具及持法p27 (4)规范地使用显微镜 (5)第二章、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常用的生物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一:生物学研究的研究方法:1.基本方法:观察法是指人们通过看、听、嗅、触摸等方式,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等进行观察研究。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2、重要方法:实验法应用实验法研究生物学问题时,通常会经历这样几个过程: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并完成实验---得出结论---推论并讨论实验法研究的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做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实验设计原则:设置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多次重复原则3、常用的方法:调查法: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范围很大,需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并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4、文献法注:李时珍重修《本草》,完成了《本草纲目》运用了观察法和文献法。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生长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实验法。
英国弗洛里和德国钱恩从青霉中提纯出青霉素。
了解P22-24的实验;看p25页的检测与评价题目。
第二节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常用工具常用解剖器具及持法 p271.解剖剪的用途是剪断、剪开2.解剖刀的用途是切开、割断、剥离3.解剖针的用途是分离、刺孔、探洞4.镊子的作用是捡取、夹放规范地使用显微镜1.显微镜的结构及各部件用途P30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小幅度升降,调整物象清晰度镜臂:握镜部位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连接物镜转换器:转换物镜,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载物台: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观察的物体。
《第一节常用的生物研究方法》习题一、选择题1、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这一假设的成立是由( )证明的A、达尔文B、巴斯德C、施莱登D、施旺2、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A、运气好B、动脑设计了曲颈瓶C、观察时认真D、实验用具好看3、探究过程中需要()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和测量法D、以上多种方法灵活运用4、对实验结果认识正确的是()A、实验结果不一定与假设一致,但实验结论一定支持假设B、实验结果一定与假设一致,实验结论一定支持假设C、有时实验没有结果D、实验结果不一定与假设一致实验结论也不一定支持假设5、调查是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B、调查时,有时范围很大,可采取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C、调查时,要仔细观察,如实记录D、调查时,必须逐个调查,因为这样数据才准确6、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想利用桑蚕详细研究蚕的发育过程,则下列方法中最好的是()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模拟法二、填空题7、生物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
8、观察法是在___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___和___,用自己的___外加___,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___、___和___,以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9、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___和___,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___和___,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6、BBDDDA二、填空题7、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8、自然目的计划感官辅助工具感知考察描述9、器具材料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分析22。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生物科学工作者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来研究生物科学,其中_________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____ _____开始的。
然后可以根据自己的_______ __和_________,_________尝试着对这一问题的答案作出_________。
3.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 ____,恒量有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表达交流④制定计划⑤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⑤⑥③C.①②④③⑤⑥D.①②④⑤③⑥5.鼠妇生活的环境是()A.干燥的环境B.阴暗潮湿的环境C.有光的环境D.水中6.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所用鼠妇的数量是()A.1只B.5只C.10只D.8只7.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将实验盒一边遮光,另一边不遮光,这是为了()A.提供一种无光的条件B.便于观察C.控制变量D.设置一个对照实验8.王明同学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其做法如下:将一只刚捉到的鼠妇放到一边是湿土、另一边是干由此,他得出鼠妇喜欢生活在无光的环境中的结论。
(1)你同意王明的实验方案和结论吗?(2)如果不同意,请指出他的方案和结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
9.1747年,有位科学家将12名病情严重的坏血病患者分组,其中2人每天给2个橘子和1个柠檬,其他10人不给橘子和柠檬。
结果,进食橘子和柠檬的2个人6天后病情大为减轻,26天后两人都恢复了健康,另外10人的病情没有明显改善。
后来,科学家从柠檬汁中提取出一种活性物质,取名维生素C,也被称为抗坏血酸。
(1)你认为科学家发现维生素C的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是哪种研究方法?(2)你能用一句话表述这位科学家要研究的问题吗?参考答案1.观察调查分类实验实验法2.提出问题知识经验假设3.光照温度湿度4.B5.B6.C7.D8.(1)不同意。
《第一节常用的生物研究方法》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市场上某一防晒霜宣称可以防晒。
暑假期间,几个学生邀约徒步旅行,准备利用此机会做一个关于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
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表:你认为4人中谁的实验方案最好:()A.甲B.乙C.丙D.丁2.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实验:温度对鼠妇的影响,下列设计中正确的是( )A.用一只健康的鼠妇做实验材料B.统计的次数为一次,但一定要认真操作C.设计对照组,除温度是变量外,其它各项都一样D.需要分成黑暗和明亮两组作对照3.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只选择带有植物的地点进行测试B.在测量灌丛的湿度时,把温度计放在地上C.选择同一地点,分3处测量温度,将算出的平均值作为这次测量的数值D.可以用温度计代替湿度计进行测量4.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过程中,实验变量是A.土壤的湿度B.温度C.土壤的湿度和光照D.光照5.在风疹流行季节,学生甲因提前接种过麻疹疫苗而没有患病,学生乙(患过麻疹)也没有患病,学生丙(没有患过麻疹,没有接种疫苗)患麻疹,对比分析可以得出:( )A.学生甲和乙构成一个对照组B.学生甲和丙构成一个对照组C.学生乙和丙构成一个对照组D.学生甲、乙、丙相互对照构成两个对照组6.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光对豌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花盆里种了豌豆,并设计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花盆应该都放在向阳的地方B.两个花盆应该都放在暗室里C.两个花盆应该放在同一温度的环境中D.两个花盆浇的水不应该同样充足7.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将测得数据作不同的处理,可以说明不同的问题,如果把某一处早、中、晚的平均值做成曲线,就可以了解( )A.该处一天内的湿度变化B.草地、裸地、灌丛在一天中湿度变化的异同C.草地、裸地、灌丛的湿度差异D.无对照,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二、填空题:8.分析下面的实验并回答问题:①把相同大小的两块鲜肉分别放在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广口瓶中(如图),其中甲广口瓶不封口,乙用布封口。
第二章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一、选择题1. 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应该()。
A. 双眼睁开,用右眼观察B. 双眼睁开,用左眼观察C. 右眼观察,左眼闭上D. 左眼观察,右眼闭上2.显微镜调节光线强弱时的结构是()A. 反光镜、遮光器B. 目镜、物镜C. 转换器、反光镜D. 目镜、遮光器3. 血液循环的发现是首次使用了研究方法()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分类法4.在显微镜视野中有一污点,若想判断是否在目镜上,可以()A. 转动目镜B. 移动玻片标本C. 转动反光镜D. 转动物镜5. 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中光线较暗,则应改用()A. 大光圈、平面镜B. 大光圈、凹面镜C. 小光圈、平面镜D. 小光圈、凹面镜6. 生物绘图通常使用()A. 钢笔B. 毛笔C. 铅笔D. 圆珠笔7.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模拟法8.如果要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的红细胞,要制作成()A. 装片B. 涂片C. 切片D. 薄片9.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下列步骤中,正确顺序是( ) ①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③用消毒牙签从口腔侧壁处轻轻刮几下④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液滴中均匀的涂抹几下⑤滴加碘液染色⑥盖上盖玻片A. ①③④⑥⑤B. ②③④⑥⑤C. ①③④⑤⑥D. ②③④⑤⑥10. 某同学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象在左上方,他想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则应将玻片()A. 向左上移动B. 向右上移动C. 向左下移动D. 向右下移动11. 下列不属于科学活动的是()A. 观察、实验B. 调查、交流C. 查阅文献、听取科学报告D. 游览动物园并投放食物12. 观察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观察法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进行B. 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目的C. 要全面地、客观地、细致地观察D. 观察时要认真地思考,并如实做好记录13.小明在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中一片黑暗,他检查了目镜和物镜,并且把物镜对准了通光孔,遮光器选用了大光圈,还是看不见明亮的视野,小明的显微镜需要继续调整的是()A. 反光镜B. 转换器C. 遮光器D. 粗准焦螺旋1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时,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原因是这样的材料()A. 便于放置在显微镜上B. 不易污染物镜C. 易于被染色D. 能让光线透过15.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都未能使视野中的污点移动,那么,判定污点应在()A. 装片上B. 目镜上C. 反光镜上D. 物镜上16.下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 d→→c→b→aB. a→b→c→dC. c→a→d→bD. d→c→a→→b17. 在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中,是对照实验的是()A. 将鼠妇放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与放在阴暗干燥的环境下B. 将鼠妇放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与放在明亮潮湿的环境下C. 将鼠妇放在明亮潮湿的环境下,与放在阴暗干燥的环境下D. 将鼠妇放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与放在明亮干燥的环境下18. 小红在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发现视野的右上方有一污物(位于载玻片上),若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向()移动。
《第一节常用的生物研究方法》习题
一、选择题
1、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这一假设的成立是由( )证明的
A、达尔文
B、巴斯德
C、施莱登
D、施旺
2、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A、运气好
B、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C、观察时认真
D、实验用具好看
3、探究过程中需要()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和测量法
D、以上多种方法灵活运用
4、对实验结果认识正确的是()
A、实验结果不一定与假设一致,但实验结论一定支持假设
B、实验结果一定与假设一致,实验结论一定支持假设
C、有时实验没有结果
D、实验结果不一定与假设一致实验结论也不一定支持假设
5、调查是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调查时,有时范围很大,可采取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C、调查时,要仔细观察,如实记录
D、调查时,必须逐个调查,因为这样数据才准确
6、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想利用桑蚕详细研究蚕的发育过程,则下列方法中最好的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模拟法
二、填空题
7、生物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
8、观察法是在___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___和___,用自己的___外加___,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___、___和___,以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9、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___和___,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___和___,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6、BBDDDA
二、填空题
7、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8、自然目的计划感官辅助工具感知考察描述
9、器具材料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分析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