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原理》的参与式课堂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2
1.前言1.1PCM系统的简介数字通信作为一种新型的通信手段,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提出。
在1937年,英国人里费(A.H.Reeves)提出了脉冲编码调制(PCM)方式。
从此揭开了近代数字传输的序幕。
PCM系统的优点是:抗干扰性强;失真小;传输特性稳定,远距离再生中继时噪声不累积,而且可以采用有效编码、纠错编码和保密编码来提高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和保密性。
另外,由于PCM 可以把各种消息(声音、图像、数据等等)都变换成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因此可以实现传输和交换一体化的综合通信方式,而且还可以实现数据传输与数据处理一体化的综合信息处理。
故它能较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对通信的要求。
PCM的缺点是传输带宽宽、系统较复杂。
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的飞跃发展这些缺点也不重要。
因此,PCM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通信方式。
1.2课程设计目的结合PCM的抽样、量化、编码原理,利用MATLAB软件编程和绘图功能,完成了对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利用采样、量化和编码原理的建模仿真对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原理进行建模与仿真分析。
1.3课程设计简介本设计结合PCM的抽样、量化、编码原理,利用MATLAB软件编程和绘图功能,完成了对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课题中主要分为三部分对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原理进行建模与仿真分析,分别为采样、量化和编码原理的建模仿真。
同时仿真分析了采样与欠采样的波形、均匀量化与A律13折线非均匀量化的量化性能及其差异。
通过对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原理的仿真分析,设计者对PCM原理及性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进一步掌握MATLAB软件的使用。
2.MATLAB简介2.1 MATLAB软件简介MATLAB和Mathematica、Maple并称为三大数学软件。
它在数学类科技应用软件中在数值计算方面首屈一指。
MATLAB可以进行矩阵运算、绘制函数和数据、实现算法、创建用户界面、连接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等,主要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像处理、信号检测、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
现代通信原理第三版教学设计
前言
现代通信原理是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涉及到无线通信、数字通信、信道编码、信号处理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就《现代通信原理》第三版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课程目标
本课主要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通信信道编码、信道模型和数字信号处理等知识,培养学生掌握现代通信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如下:
•信道编码
•数字调制的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和特点
•数字调制的理论与技术
•数字调制的误码率分析
•数字信号处理
•多载波调制技术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综合案例、讨论等。
1.讲授
1。
参与性教学方法在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通信网课程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学科,也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在通信网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参与性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参与性教学方法在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这一角度展开论述,旨在探讨如何利用参与性教学方法提升通信网课程教学质量,并对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1. 任务驱动学习任务驱动学习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教学方法,通过给学生提供任务和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
在通信网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实际案例和应用场景,设计相关任务和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围绕任务展开研究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项目驱动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注重跨学科、实践性和综合性的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项目策划、实施和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
在通信网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具有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项目案例,组织学生分组开展相关项目研究和开发,通过团队合作和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交流互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安排问题讨论和小组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个人观点,开展思维碰撞,形成多元化的思维和观点共识。
在通信网课程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具有争议性和多视角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1. 提高学习积极性参与性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学生对通信网课程的学习投入和动力。
在任务驱动学习中,学生被赋予了解决问题的任务,并被要求主动探究和交流,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和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
现代通信原理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现代通信原理》是一门重要的工科专业基础课程,涵盖了通信原理的核心内容,如调制解调、数字调制、码型、信道编码、呼叫控制等。
针对现代通信原理课程,教师需要通过针对性设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通信原理。
本文旨在介绍《现代通信原理》第二版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思路。
二、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现代通信原理的有关知识,掌握通信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术,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运作原理,掌握调制解调、信道编码、多路复用、网络控制等技术的原理和实现。
同时,本次课程设计还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力。
三、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理论讲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介绍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如调制解调、数字调制、码型、信道编码、呼叫控制、网络控制等;并对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运作原理进行阐述,如数字收发机、传输链路、网络控制、多路复用等。
2. 实验操作训练通过实验操作训练,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通信原理的应用。
学生将设计数字通信系统,并将其实现在实验中。
实验内容包括信号处理、信道编码、解调和网络控制等方面。
3. 项目实践针对工程师的职业需要,需要将所学内容应用于真实的通信工程。
学生将通过项目实践将本课程学到的内容与真实的通信工程相结合,使学生从纯理论课程中转向实践应用。
四、设计方法本次课程设计是以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项目实践为主要方法。
在理论讲解部分,教师将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更好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在实验操作训练部分,学生将应用所学知识,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同时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项目实践中,学生将深化与所学内容的结合,在独立的项目实践中独立完成通信项目,包括设计、建模、测试和维护等环节。
现代通信原理教程教学设计摘要现代通信技术日益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现代通信原理的学习也格外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以现代通信原理为主题的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引言现代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础,它是各种通信应用技术的基础。
本文介绍的教学设计将学生引入现代通信原理的世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教学设计,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技术2.理解现代通信原理的基础理论、数学知识3.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实现原理和关键技术4.能够使用MATLAB软件分析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5.能够使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数字通信系统教学内容1.现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技术–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信道传输技术和频带利用效率–通信系统的信噪比和错误概率2.现代通信原理的基础理论、数学知识–信号的频谱和能量–随机变量、概率密度和分布函数–信道模型和传输信号的模型–熵、信息量、信源熵和编码3.数字通信系统的实现原理和关键技术–数字通信的基本过程和应用–调制和解调技术–多路复用和分集技术4.用MATLAB软件分析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程序设计–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模拟实验–数字通信系统性能分析5.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数字通信系统–DSP系统硬件平台和软件应用–数字滤波和处理技术–数字通信系统的实现与调试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法–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讲解–学生提问和互动讨论2.实验操作法–以MATLAB软件为基础的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以DSP为基础的通信系统实现实验–实验操作指导和实验报告撰写3.知识讲解法–基于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讲解–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和小结课程评价1.理论知识考试–每个章节进行一个测试–答题方式:选择题和简答题2.实验报告撰写和展示–每次实验完成后进行实验报告撰写–制作PPT并进行实验展示–互评和自评,制定评分标准结论基于现代通信原理的教学设计是一种适用于现代通信技术教育的有效方式,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现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技术,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数字通信的实现原理和关键技术,以及使用MATLAB软件分析数字通信系统性能,以及使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数字通信系统的能力。
现代通信原理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介绍该课程旨在介绍现代通信原理的重要概念、原理和技术,并着重介绍数字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本课程设计将让学生掌握数字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该课程设计涵盖了以下主要主题:•信号和系统基础知识•传输信道的噪声和失真分析•模拟和数字调制技术•误码率和误差控制编码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多载波调制技术•信息论和编码理论二、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本课程设计是以教室为主要教学场所的面授课程。
老师将通过理论授课让学生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术。
在课堂上会有相应的案例分析,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2. 实践操作除了理论授课,本课程设计还包括实践操作环节。
学生将有机会在实验室中实践数字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实验室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内容:•调制和解调技术•误差控制编码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多载波调制技术实验室环节将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设计要求1. 基础知识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知道通信系统的模型和组成;•熟悉传输信道的噪声和失真的影响;•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发送端、接收端的基本原理;•理解模拟和数字调制技术;•理解误差控制编码技术;•熟悉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了解多载波调制技术;•熟悉信息论和编码理论的基本概念。
2. 实验要求本课程设计的实验要求如下:•熟悉调制技术和实现方法;•熟悉误差控制编码技术并掌握相应的实现方法;•熟悉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并掌握相应的实现方法;•熟悉多载波调制技术并掌握相应的实现方法;•能够设计一个完整的数字通信系统;•能够分析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参数。
四、学习评价本课程设计将以综合考核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考核方式包括以下方面:•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报告1. 课堂表现学生的课堂表现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性以及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评价,该项评价占据总评成绩的20%。
参与性教学方法在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通信网课程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形式。
相比传统课堂教学,网课程具有时间灵活、地点自由、资源丰富等优势,因此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青睐。
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折扣等。
为了提高网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与性教学方法便是其中一个有效的教学改革途径。
本文将就参与性教学方法在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展开讨论。
一、什么是参与性教学方法参与性教学方法是指一种注重学生实际参与和主动探索的教学方式。
相比传统的“传灌式”教学,参与性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参与性教学中,教师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和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与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在现代通信网课程中,采用参与性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 利用讨论板进行互动交流在现代通信网课程中,教师可通过设置讨论板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教师可以在讨论板上提出问题,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回答和讨论。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
学生在讨论板上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也可以提出问题和困惑。
这种交流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2. 设计互动式课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通信网课程的工具,设计出各种互动式课堂,比如在线作业、小组讨论、在线辅导等。
通过这些互动式课堂,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小组讨论并要求学生展示出结果,这必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强学习的深度。
教师还可以利用互动式课堂进行课程测评,让学生通过实时互动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现代通信原理》的参与式课堂设计收稿日期:2018-07-13作者简介:欧阳晓慧(1982-),女,湖南永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通信导航。
一、设计背景(一)通信课程特点通信技术是物联网应用的技术基础。
车联网、工业4.0、智慧城市、智能安防等技术的应用都离不开通信技术的支持。
《现代通信原理》是介绍通信技术原理及应用的基础课程,是通信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
同时本门课程理论性强,课程内容多数学公式推导过程,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高。
(二)学生特点在本课程的教学中,高职学生突出的特点有两点。
一是,数学基础薄弱。
高职生的生源主要有三校生和高考分数比较低的高中生。
他们的共同点为数学基础薄弱,不喜计算,面对公式推导时,很容易注意力涣散。
二是,是“低头族”主力军。
在课堂上,不管是采用引入式、案例式还是类比式,任凭老师妙语连珠,都很难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屏幕拉至投影仪屏幕。
空留老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
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对课堂学习参与度不够。
其自主学习的动机,很容易被手机里的小小世界所压制。
(三)参与式课堂优点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旨在促进个体参与到群体教学活动当中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以达到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教学群体之间的积极互动,实现群体教学活动中个体之间的互动学习和共生发展的教学活动[1]。
参而与式课堂,是一种学生卷入了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的交流互动式教学活动所呈现的课堂形态。
参与式教学的目的是使有着不同背景、不同个性、不同知识经验和不同智能类型的参与者都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首先,参与式课堂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它的载体可以是项目式教学,也可以是案例分析教学,又或是探究式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参与度高。
其次,参与式课堂互动性好。
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培养,教师的创造才能和引导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设计理念苏联的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利用学生的这种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设计,采用适合的教学媒介,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上课时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上课的参与度与“抬头率”。
三、课程设计根据职业教育《现代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大纲,熟读相关教材,同时结合通信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群对本课程的要求,对上课内容进行提炼、归类,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如项目教学法作为载体,进行参与式课堂设计。
(一)概念性知识点教师少说,学生多读。
对此类知识点,教师要交尽量少说,只针对容易混淆的部分进行特别说明,其他的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同时设计相应的识记型、理解型问题,利用网站在线系统或APP 平台,让学生扫码答题,并及时生成答题成绩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答题结果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了解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一方面作为成绩考核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二)推导计算型知识点高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教师讲授时应弱化推导过程,侧重理解运用,加强应用练习。
对此类知识点,教师更需精心设计,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欧阳晓慧(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上海201411)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课堂上,越来越多的同学变成了“低头族”。
而《现代通信原理》课程内容理论性强。
这些都加剧了本课程教学时学生参与度不够的问题。
参与式课堂,则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转移到课堂,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提出了参与式课堂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参与式课堂;低头族;立体式考核;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2-0211-02The Participatory Classroom Design of the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OUYANG Xiao-hui(Sino-Germany Cooperation Project,Shanghai Technical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Information,Shanghai201411,China)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ty of smart phones,more and more students have become "Phubber"in the classroom.The course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is highly theoretical.All these aggravate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in this course.Participatory classroom can transfer students'attention from mobile phones to classroom,thus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method of participatory classroom.Key words :participatory classroom;phubber;three-dimensional assessment;teaching quality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否则,学生很容易觉得教学内容深奥,从而学习兴趣下降,注意力转移,开始低头玩手机。
笔者通过调研通信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工作内容,收集实际工作场景中的有关资料,从中提炼合适的教学案例。
在课堂上,构建工作场景,利用项目教学法,将实际工作任务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设计题目,嵌入问题。
同时将同学们分组分配项目,讨论计算,解决问题,形成最终项目报告。
此种教学方式,因为模拟了实际工作场景,同学们兴趣浓厚,有效提高了学习的参与度。
(三)验证型知识点充分利用学校实验设备开展实验教学。
此教学过程除了对课程知识进行验证,加深、加强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外,还要教授、巩固学生对信号源、示波器等实验设备的使用技能。
高职通信专业的就业岗位少不了测试岗、维护岗,增强此类实验设备的运用能力可有效缩短学生的就业期。
同时分组实验也可有效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对每个实验的自主操作,也有效训练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扩展型知识点根据扩展内容,制订问题,提出要求。
学生分组查找资料,整理成文档提交,同时在班级用PPT 演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此种方式,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及团体合作能力。
展示内容中也不乏优良的作为辅助说明的flash 、短视频、微课等。
四、评价标准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给学生布置任务、分配项目而不检查,等于在做无用功。
课程考核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检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同时考核结果也为教师提供了积极的教学反馈,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供了依据。
课程考核标准应是立体的、多维的、符合实际的。
概念型知识点的考核,可利用网站在线系统或APP 平台,学生扫码答题,答题结果作为考核成绩。
移动互联网技术有着与参与式教学较为一致的价值内核,它们都支持参与、分享、对话与协作[2]。
所以我们应该有效的利用互联网技术作为我们的教学工具。
推导计算型知识点,对此类知识点的考核,将学生课堂上的各项目成绩作为考评成绩的一部分。
由于项目的推进环境是开放式的,项目的完成过程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参与度,培养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却也无法杜绝少数学生滥竽充数,找人代笔。
由此利用试卷考核作为补充。
通过试卷检测同学们对推导计算型知识点的掌握及运用能力。
扩展型知识点,结合学生提交内容的课程相关度、内容新颖性、辅助说明材料的丰富度、提交文档格式的规划化、演示PPT 的可阅性等进行综合评分,最后作为考核成绩。
验证型知识点,对实验教学需采用有效的考核方式,否则学生很容易照搬左右同学的实验接线而浑水摸鱼。
笔者采用了两种考核方式:一种是随机考核。
在实验过程中,随机任抽一组同学,展示实验过程及结果。
一种是最终考核。
选取几个实验项目,每位同学任抽其中一个实验,在限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并提供实验结果,这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组成。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和作业情况。
考试成绩为四种类型知识点考核的综合评分。
各类型知识点的占分比可以设为:概念型知识点20%,推导计算型知识点30%,验证型知识点30%,扩展型知识点20%。
此种评分标准可以有效地考核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知识扩展能力等,是立体的、三维的评分标准。
五、小结《现代通信原理》课程理论性强,课程内容的掌握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而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低,智能手机的诱惑大于学习动力,这些导致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笔者设计的参与式课堂,按知识类型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并采用立体的考核标准,变教学干扰的智能手机为教学工具,极大提高了同学们在本课程中的学习参与度,从而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进而增强了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1]陈时见,谢梦雪.参与式教学的形态特征与实施策略[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91-95.[2]左怀江.移动互联网时代参与式教学面临的新问题[J].山西青年,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