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里的核酸和蛋白质在生物合成中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发生差错, 当变 质的非功能蛋白达到一定水平时,出现完全丧失功能的“错误灾难”。
❖ 1963年,Orgel 提出差误理论认为,在信息转移的各个步骤(如转录和 翻译)中发生的差误,可以造成有缺陷蛋白的积累。当误差的产生超过某 一阈值时,引起机能失常,出现衰老和死亡。
限的(60~70代)。 细胞增殖次数与端粒DNA长度有关。Harley等发现人体内成纤维细
胞端粒每年约缩短14~18bp,而外周血淋巴细胞则每年缩短33bp。
2、重复基因失活学说:哺乳动物rRNA基因数随年龄而减少。
3、衰老基因学说
❖ 子女的寿命与双亲的寿命有关; ❖ 各种动物都有相当恒定的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
Hayflick等发现,动物体细胞在体外可传代的次数,与 物种的寿命有关。
物种 小鼠 鸡 龟
表 细胞的寿命与物种的寿命的关系
寿命(年) 培养细胞传代次数
3200
140
物种的寿命与体外培养时细胞传代次数的关系
二、细胞衰老的特征----形态和生理生化
1. 细胞水分的减少 , 导致细胞脱水收缩,体积变小。
➢ 细胞,至少是培养的细胞,不 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的寿命 的;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 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这就 是著名的Hayflick界限。
体外培养的年轻和老的人成纤维细胞的显微形态
✓ 左边是只分裂了几代的年轻成纤维细胞,呈 现薄层、细长的形态;
✓ 右边是分离了50次的衰老的成纤维细胞,开 始衰退,并很快死亡。
成人早衰症:平均39岁时出现衰老,47岁生命结束; 婴幼儿早衰症:1岁时出现明显的衰老,12~18岁生命结束, 早衰症患者体内解旋酶发生突变 。 Caenrhabditis elegans的平均寿命仅3.5天,该虫age-1单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