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的励志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11.86 KB
- 文档页数:1
2023高中生高考励志故事精选高中生高考励志故事(一)独觉的生命郭邹幸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在你饥饿难耐时只渴求一片面包的时候,有人笑吟吟地给你端来一盘龙虾?我有过。
在我寝食难安只渴求一张北大金融系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有记者打电话告诉我:“你是今年四川省省理科状元。
”不敢相信的木然,难以相信的狂喜——我像一只挥舞着双钳的螃蟹在房间里横行(当然,我想这是人的正常反应)。
然后是记者,然后是采访、照相,然后是做节目……然后——我非常地冷静,我感到不舒服。
“我是什么?”这是我面对镜头时,最想问的一个问题。
“我是什么?”——一个“状元”?——“状元是什么?”——“考试考得很好的人。
”是的,在无数人眼里,我是一个“很会考试,考得很棒”的人。
这让我不舒服。
一个声音在固执地呜咽:“如果我引人注目,那个713分绝不会是唯一的理由。
”“我不允许任何将我十几年的经历用那浑浑噩噩的三天概括。
”“我不是一张平铺的考卷,我是立体的,有血有肉的。
”……于是,这心中一缕一缕积累的思绪,这灵魂里一点一点不安的因子让我在面对它的时候有时像快乐的喷泉,有时像被动的牙膏。
我对自己说:“不要得意忘形”,所有的报纸都只在“今天”有用。
可我不是很傻吗?在我18年的经历里除了那个713分还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呢?难道不是那个713分给了我今天坐在这里书写心情的凭依吗?我在记忆的浅海里逡巡,想找出一些闪亮的贝壳让“高中生以及家长能从中得到什么更有价值的东西”,却带回满身的沙砾。
在深夜审视的镜前,我一点也不觉得镜里的是一个怎么成功的家伙,但也绝不是一个考试的机器,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我愿意写我的困惑与思考,而不仅仅是“状元成长录”.请原谅一个任性的家伙的骄傲吧。
写我,我愿意从最初的写起。
奶奶拂袖而去曾有人劝我把名字中的“桐”改成“同”,他说我的名字犯凶,我却执意不肯,因为这个“桐”字对我有特别的.意义。
这个名字是奶奶取的,那时候,我还在母亲肚子里,奶奶说,不管是男是女,都用这个名字。
高考状元励志故事成功的背后都是付出无数的努力,是的,高考决定人生的今后道路。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高考状元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高考状元励志故事1:崔雪梅和姜博成都是贫困家庭走出的好孩子。
在“对话会”上,他们首先讲述了自己艰难、心酸的求学之路。
听了他们的讲述,现场很多家长都感慨地说,让自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听一听“状元”的励志故事,是一个切身的教育。
“姜博成不在乎吃穿,只在乎家长会上能看到父母欣慰的笑容。
这句话让我特别感动。
”家长孙先生说,现在有的孩子娇生惯养,不知感恩,也缺少对学习、生活和未来的目标,“我已经把姜博成的心得录了音,回去就给孩子放着听,让他也受受教育。
”科学的学习方法值得借鉴“对话会”上,学生和家长们最关心的,还是状元的制胜学法。
“我常听人说:不要搞题海战术,要做精题、做好题。
但听了宁思莹的话,我才明白,那都是为自己逃避做题找的借口。
”听完宁思莹的介绍,一位高中生连连点头说。
“崔雪梅的巩固记忆法太好了!”家长刘女士表示,“回去我就让孩子照着实践实践!”当天,三位“状元”的讲座结束之后,不少学生和家长都迟迟不肯离去,而是围着“状元”问个不停。
家长们说,这次“对话会”是对孩子的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不畏困难、勇于向前,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成就孩子的好人生。
高考状元的励志故事,写给那些在奋斗前线的下一位状元们。
高考状元励志故事2:19岁的贺鼎,从小就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中考时还是全市的第一名。
贺鼎说,以前觉得自己属于天才型学生,不用努力也能取得好成绩。
但后来逐渐领悟到,不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是不可能长久地把别人甩在身后的。
“学习就像庄稼汉在烈日下劳作,每掉一颗汗水就预示来年收成更多一点!”高三这一年,贺鼎把老师的复习安排当作准绳,结合自己有效的复习方法,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清华梦。
高考状元励志故事3:“我的成功秘诀就是效率高吧,除了上课,课余我基本上没怎么看书的,其它的时间基本上都花在看电视、上网和玩游戏上了,必须要劳逸结合,不然学多了脑袋要晕的。
关于高考理科状元励志故事关于高考理科状元励志故事每一个高考理科状元胜利的背后都有一个挥洒泪水的过程。
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高考理科状元励志故事,欢迎阅读!关于高考励志故事四川高考理科状元:谢畅709分(裸分)获得理科状元,来自德阳什邡中学。
谢畅列传谢畅者,不知何许人氏也,上谢下畅,不详其字,因其牛逼,人称"畅哥'。
畅哥就是个BUG,万能的畅哥永久稳居班级第一宝座,无人撼动,在畅哥面前,学霸这个词显得是多么的无力。
畅哥进校,毋庸置疑是第一,第一次月考后,畅哥全部科目除物理意外丢格外,均获班级第一佳绩。
之后畅哥屡创神话,为大家塑造了学神的形象,被很多人奉为男神。
高一分科后,畅哥在近两个月没有学习文科的状况下,仍旧文科突近德阳前三,力撼众人,当然总分是第一,这种小case对畅哥完全没有难度。
就在不久前,畅哥又创下了新的辉煌,总分突破710分大关,没错,畅哥在全真模拟期末统考的考试中,数学满分,语文130+,英语140+,理综近乎满分,是的,请和我一起叫他男神。
畅哥是怎么炼成的?坊间消息,畅哥当年学校的时候,英语考到116分,他告知老师:"这次的题出的还可以,我都扣了2分'(作文扣分比较正常)。
又有消息称,谢畅学校曾意外一次,只考到了班级第三,拿到成果后,畅母直接在学校里给了畅哥一洪亮的耳光。
假如你问畅哥,怎么数学考到140分,你也许会得到这样的答案:少做两道选择题。
假如某次考试,畅哥没考到150,谢畅同学,请不要放水。
假如某次考试,畅哥的头像没有挂在班级第一的宝座上,那么我再也不信任考试了。
畅哥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据知情人士透露,每节数学课前,畅哥都会来到办公室,指导老师工作,"这节课,你讲这个,对,不讲这个。
'"这道题有点意思,你认真讲。
'叮嘱完后,畅哥又会亲切地与老师沟通,向老师下达布置作业的详细状况,每日的作业均由畅哥布置。
同样,畅哥眼里容不得沙,据说,曾有人趁上数学晚自习的时候,上讲台,向数学老师反映,最近数学作业太多,不幸这句话被坐在第一排的畅哥听见,畅哥当场暴怒,一拍桌子:"(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未予以显示)都写得完,就你写不完?'当场全部人,包括数学老师在内被震住。
⾼考励志故事⼀2002年⾼考⼭西省理科状元张晓阳是位复读⽣,在复读班开班仪式上他⾃我介绍说:“过去的事情已成为过去,⾼考并没有什么阴影,只要你能够保持⼀个很好的⼼态,只要你能够承认⾃⼰,永远不要对⾃⼰丧失信⼼,总有⼀天你会在⼀个⽅⾯作出卓越的贡献。
”2002年⾼考湖南省⽂科状元李滨兵曾经说过:“我复读,我快乐,在复读班的每⼀天都能感到⾃⼰在进步,感到每天学了很多东西,真的有‘我读书我快乐’的感觉。
”感悟:阳光⼼态:我复读,我快乐调整好⼼态是复读成功的⼀半。
复读⽣⼀⽅⾯要⾼度重视⼼态调节,尽快从⾼考失利的阴影中⾛出来,另⼀⽅⾯要根据⾃⼰的复读进程,特别是不同时期产⽣的不同⼼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态调节⽅法,及时解决⼼理问题,保证⼼态平和地复读⼀年。
⾼考励志故事⼆⾼考励志故事有⼀位复读⽣在刚开始复读的时候,提不起学习兴趣,经常上吧玩游戏,甚⾄彻夜不归,结果第⼀次期末考试考得⼀塌糊涂,对他震动很⼤。
在⽼师的帮助下,他终于开始⾛向正常的复读⽣活。
⽼师帮他制定了每天的⽣活学习流程,要求他严格地按程序来进⾏⽣活和学习。
开始他有些不适应,但是在⽼师的监督下硬着头⽪去做,⼀个⽉之后慢慢进⼊了学习状态,⼀到学习的时候就学习,由于聚精会神、全⼒以赴,效率⾮常⾼,成绩提⾼很快,整个⼈的⼼理⾯貌也得到了很⼤的改观,最终考上了“⼆本”。
感悟:复读⽣活规律化,提⾼⽣活满意度只要⽣活节律化,⾃⼰的⼼理活动就能节律化,就能很好的进⼊复读⽣活的状态中,按照⾃⼰的愿望明显提⾼复读质量,提⾼复读成绩。
⾼考励志故事三⾼考励志故事2005年全国⾼考,⿊龙江省理科状元曾经对我说,他每次考试,理科成绩在全年级都是第⼀名,但是加上了语⽂和英语,他的名次就⼀下降下来了,为了改变这个状况,在⾼考前两个⽉的时候,他⽤相当多的时间来解决语⽂和英语的弱项问题,⽤较多的时间⼤量做语⽂和英语试卷,结果功夫不负有⼼⼈,他的语⽂和英语成绩得到了迅速提⾼,⾼考时以⿊龙江省第⼀名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学。
高考励志故事:上清华的真实事例3篇导读:本文高考励志故事:上清华的真实事例3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故事1在北大跌倒,从清华爬起1999年8月,咸宁市鄂南高级中学学生李亮亮以646分的高考总分被北京大学录取,一年后,他在北大因考试作弊被劝退。
第二次高考,他以1分之差被挡在中国人民大学门外。
2001年,李亮亮破釜沉舟发起第三次冲刺,2002年8月,他终以全市第二名的高考成绩被清华大学数学系录取。
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在清华园学习的李亮亮,并赴咸宁采访,了解到一个清华学子颇具传奇色彩的奋斗经历。
考试舞弊,北大骄子被劝退咸宁市鄂南高级中学旁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
70多岁的李茂炳老人从箱子里翻出一大摞荣誉证书,证书上都写着儿子李亮亮的名字,这是他作为父亲的骄傲。
李亮亮1982年出生于咸宁市嘉鱼县,9岁时,父母离异。
1996年9月,他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入省重点鄂南高级中学。
为了儿子的学业,从一家小煤矿退休的父亲在鄂南高中旁租了间房陪读。
在这所尖子云集的重点高中,李亮亮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数学。
在老师、同学眼中,他就是清华、北大的人。
1999年7月,李亮亮在高考中发挥失常,只考了636分,要填报自己喜爱的北大数学或经济管理专业不可能了。
在班主任熊正维老师的建议下,他填报了北京大学化学系。
这一年,他以总分646(曾获全国数学竞赛国家一等奖可有10分加分)被北京大学地质系录取。
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反而让李亮亮陷入两难。
父亲李茂炳以他老矿工的亲身体会,不同意儿子上地质系,要他复读。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这年9月,李亮亮还是踏进了北大校门。
进入自由自在的大学校园,李亮亮渐渐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
他开始逃课、通宵上网、打游戏。
结果第二学期的《大学物理》考得一团糟。
考试结束后,李亮亮突然感到恐慌:自己已有一门课不及格了,要是《大学物理》再不及格……考试结束后,李亮亮到物理系找老师,看到试卷就摆在老师的办公桌上,他不禁灵机一动:何不找个机会偷偷把没做的题目给补上。
现在我可以跟你们分享一个高考励志的故事,她是:林丽渊,2007 年高考广西文科状元,毕业于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
高考总成绩 672 分。
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其实她是一个活泼开朗得“近乎无可救药”的女孩,喜欢背着包呼啦啦的“横扫血拼”大街小巷的各类店铺和疯玩种种不可思议的事。
但为了实现她早已有之的大学梦想,高三时她全心全意做一个努力的人,努力地做了 300 套试卷。
或许这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我们总能发现,自我觉醒与人生盛宴之间,存在着由此及彼的关系。
她在北大的新生舞会上,想起高三“努力的时光”,她笑靥如花。
为了梦想,努力是必须的!高三的生活同样夹杂着很多的味道,让每一个认真走过了的人无法在回首时说出其中的情感。
有歇斯每个人都底里的本源从初中开始,我的梦,就是复旦大学。
高三了,我似乎感觉伸出双手就可以碰触到我的梦想,为了实现梦想我必须努力,除了背水一战,我别无选择。
我在床头的小柜子上刻了几个大字:杀进复旦!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时的我“可爱”的样子。
每天起床后我就默念一次。
我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地过着同样的生活,心如止水。
玩电脑、看电视、旅游一切的娱乐活动都被我忍痛抛弃了,长达 7 年的 Q 龄也戛然而止。
我真的不是一个能一边娱乐一边学习的人,厌倦总是有的,偶尔也为自己的小成功沾沾自喜。
我对梦想的疯狂在初入高三时达到了极限,所有的一切都在高考来临之际幻化成自己早已认定的那个大学之梦,梦想的动力强大得让我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从老师公布高考复习进度表开始,我就拿出全新的本子开始记录我的高三。
在第一页上,只有几个字:复旦,等着我!第二页,也只有一行字:我的高考目标——650 分以上。
第三页,是一段话:“我知道,一切都会有的。
我会拥有大考小考的失败,但永远不会放弃努力与梦想。
环境只能影响我,不能决定我的未来。
决定我的未来只有我自己。
踏踏实实做好手边的事,努力让梦想照进现实。
”这三页,一直默默地支撑我整个的高三生活。
高考励志故事高考励志故事(15篇)高考励志故事1一、成绩总是居末流,怎么办?在所有的高考考生中,最犯愁的无疑是那些成绩一直处在全年级末流的。
按通常思维,要使这些考生考上大学,是有很大难度的。
但是,在20xx年的高考中,西安有个信德中学却创造了高考奇迹。
信德中学的大部分生源来自升高中录取分数线以下的所谓差生,20xx年,该校224名考生参加高考,却有212人上线,以94.6%的高升学率令同行和社会刮目相看。
信德中学是一所改制重组的民办中学,该校以不拒收一个差生,不歧视一个差生,不放弃一个差生为办学教育理念,以关爱学生心灵,给学生以激励为主导方法,使学生人人热爱学习,人人能进步,让入读该校的高中录取分数线以下的学生绝大多数考上大学,并连续保持高升学率,不能不给我们以震动和启示。
信德中学的成功对于家长有什么启示呢?那就是:要对孩子的学习成长充满信心,让孩子在你的欣赏和鼓励下成长。
信德中学正是用这种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充满人情味的鼓励和欣赏,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理解的温暖、激励的力量,从而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了高考的奇迹。
当然,对于那些成绩一直居于末流的考生来说,要想通过这100天的努力来创造奇迹是很难的了,你要做的是做最坏的打算,朝最好的方向努力,希望小并不等于绝望。
更重要的是:你从这百日的经历中收获了很多,这些将是未来获取成功的丰盛营养。
恩格斯说:顽强奋战后的失败是和轻易获得的胜利具有同样的革命意义。
朗费罗也说:失败可能是变相的胜利;最低潮就是高潮的开始。
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就把这次高考当成明年的热身吧。
高手档案:徐萧垠,女,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附中,20xx年高考陕西省外语类第一名。
高三刚开始复习英语时始终找不到感觉。
直到有一天,老师的一张表,就条分缕析地彻底解决了一直让人困惑不已的难点问题。
我终于认识到了一直以来英语复习的误区,那就是:只考虑自己如何进行有效复习与归纳总结,却忽视了发挥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和宝贵的课堂45分钟的作用。
清华高考真实励志故事清华高考真实励志故事【1】清华附中的郭雨齐有着90后女生特有的淡定,瘦瘦高高,话不多,但有自己的想法。
今年高考,郭雨齐完成了从高一入学时排名垫底到高三毕业时高考成绩排名年级第二的完美逆转。
她将自己的蜕变归功于对清华的喜欢、同学的引导及师长的帮助。
高一考试班级垫底郭雨齐高中考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她形容自己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还是以玩为主”,没有在学习上下太大的功夫。
她有个爱好是画漫画、插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小有名气。
上初中时,老师还常常向郭雨齐的家长“投诉”她上课画漫画。
到了高中,郭雨齐进入了学校的“龙班”,很多“学霸”们汇集在一起,学习上以玩为主的郭雨齐在高一考试时遭遇了滑铁卢。
高一年级大考,她所在的班有40多人,她排名就在40多名。
从初中“以玩为主”的学习方式,一下子过渡到高中紧张的学习状态,郭雨齐并不适应。
她说,那时候的自己不会学习,特别是班里学霸云集,这让她有了危机感。
她从内心希望改变这种现状,好好学习。
父亲决定给她报辅导班提高成绩。
自主学习劳逸结合郭雨齐说,经过了同学的“刺激”,她自己“想好好学习”的意愿特别强烈,但是苦于没有找到方法,所以一对一的辅导对她来说帮助很大。
从高一开始,郭雨齐便在辅导班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长达3年。
她觉得自己的英语非常薄弱,便主攻英语。
整个高中三年,她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去辅导机构上课,即使没课,她也愿意去上自习或者找老师答疑。
最开始,她的英语成绩属于中等偏下,学校排名100名左右。
在英语老师的帮助下,她的成绩不断提高并得以巩固,20名、10名……在今年的高考中,她的英语分数为132分。
郭雨齐的父亲说,虽然没有预想的那么高,但是经过几年的学习,她的英语成绩一直稳定在一个高位。
学校为郭雨齐制订了复习手册,辅导老师则协助她寻找薄弱点,再进行针对性练习。
郭雨齐觉得自己在词汇量方面不足,在一些英语题上,因为世界观不同,无法准确把握出题者的思路。
英语老师便会重点在这方面给她讲解,同时培养她的猜词能力,让她进步很大。
杨孟衡励志故事 从来就没有⽆缘⽆故的奇迹,只因为他们坚强,执著。
如果想在他们⾝上寻找成功的秘诀,那就是,不能改变⼈⽣,就改变⾃⼰的⼼情。
下⾯是店铺给⼤家整理的杨孟衡励志故事,供⼤家参阅! 杨孟衡励志故事篇1 他是中⼭⼤学翻译学院的⼀名新⽣,叫杨孟衡,⾝⾼176厘⽶、体重40多公⽄。
在迎国庆⽂艺晚会上,他表演了歪着脖⼦夹伞,⽤脚拿筷、晾⾐、夹花⽣⽶的绝技,博得了⼤家的阵阵掌声。
⼤家都以为他是学校请来的⼀个杂技团⾼⼿,但当他在台上,露出两只空荡荡的袖⼦时,所有的⼈都震惊了。
原来,他七岁的时候就因⾼压线电击失去双臂,游泳、⾜球、书法却样样在⾏。
这⼗四年来,他⼀直坚持⽤脚翻书写字,他还是昆明宜良县的⾼考⽂科状元,云南省前60名。
来看这位90后励志青年⾝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1990年11⽉杨孟衡⽣于云南昆明的宜良⼩城。
1997年,他7岁时因⾼压电击伤⽽双臂⾼位截肢,从此开始⽤脚写字、练习书法。
3个⽉学会⽤脚写字 那年杨孟衡被10万伏的电压击倒,⼏秒钟后他已昏厥。
⽗亲杨洪彬抱着受伤的⼉⼦,从卫⽣所、到县医院、再到昆明医学院第⼆附属医院,为的是不让⼉⼦永远离开⾃⼰。
最终杨孟衡顽强地坚持下来,但双臂被截去,他成为⼀名残疾⼈。
⽗亲杨洪彬也深知,⾃⼰和妻⼦不能永远照顾⼉⼦。
他们让杨孟衡在家⾥⾃⼰洗⾐服、搞卫⽣、写字……磨得脚起了⽔泡。
母亲说,⼉⼦当年被电击后醒过来的第⼀句话就是“我要读书”。
为实现这个理想,杨孟衡⽤3个⽉的时间学会⽤脚写字。
在⾼中读书时,杨孟衡的桌⼦⽐别⼈的要低30厘⽶,他的双脚可以直接搭在桌上写字,⼀个个好成绩就是在这张课桌上努⼒⽽来的。
杨孟衡说,进⼊⾼中前⽗亲给⾃⼰定的⽬标是:上⾼⼀开始能够在前两百名,到⾼⼆能够到前⼀百名,⾼三能够进⼊前五⼗名,这样考上重点⼤学应该没问题。
但他第⼀次考试就超额完成任务:第⼀次考试就是年级第⼗七名,⾼⼀期末考试已是年级第⼗三名。
此后他成为年级第⼀名,并⼀直保持。
【导语】⼈⽣会有很多次的转折点,⽽⾼考是我们需要⾯对的第⼀个重⼤转折点。
这是⼀次公平的较量,也是证明⾃⼰的时机,少年,奋⽃吧!不要害怕困难和阻碍!勇敢的向着⽬标冲刺!我们⼀定会成功!加油!下⾯是⽆忧考为您提供的⾼考励志故事:上清华的真实事例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故事1 在北⼤跌倒,从清华爬起 1999年8⽉,咸宁市鄂南⾼级中学学⽣李亮亮以646分的⾼考总分被北京⼤学录取,⼀年后,他在北⼤因考试作弊被劝退。
第⼆次⾼考,他以1分之差被挡在中国⼈民⼤学门外。
2001年,李亮亮破釜沉⾈发起第三次冲刺,2002年8⽉,他终以全市第⼆名的⾼考成绩被清华⼤学数学系录取。
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在清华园学习的李亮亮,并赴咸宁采访,了解到⼀个清华学⼦颇具传奇⾊彩的奋⽃经历。
考试舞弊,北⼤骄⼦被劝退 咸宁市鄂南⾼级中学旁⼀间不⾜10平⽅⽶的⼩房。
70多岁的李茂炳⽼⼈从箱⼦⾥翻出⼀⼤摞荣誉证书,证书上都写着⼉⼦李亮亮的名字,这是他作为⽗亲的骄傲。
李亮亮1982年出⽣于咸宁市嘉鱼县,9岁时,⽗母离异。
1996年9⽉,他以优异成绩被保送⼊省重点鄂南⾼级中学。
为了⼉⼦的学业,从⼀家⼩煤矿退休的⽗亲在鄂南⾼中旁租了间房陪读。
在这所尖⼦云集的重点⾼中,李亮亮成绩⼀直名列前茅,尤其是数学。
在⽼师、同学眼中,他就是清华、北⼤的⼈。
1999年7⽉,李亮亮在⾼考中发挥失常,只考了636分,要填报⾃⼰喜爱的北⼤数学或经济管理专业不可能了。
在班主任熊正维⽼师的建议下,他填报了北京⼤学化学系。
这⼀年,他以总分646(曾获全国数学竞赛国家⼀等奖可有10分加分)被北京⼤学地质系录取。
⼤学的录取通知书,反⽽让李亮亮陷⼊两难。
⽗亲李茂炳以他⽼矿⼯的亲⾝体会,不同意⼉⼦上地质系,要他复读。
经过激烈的思想⽃争,这年9⽉,李亮亮还是踏进了北⼤校门。
进⼊⾃由⾃在的⼤学校园,李亮亮渐渐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
他开始逃课、通宵上、打游戏。
结果第⼆学期的《⼤学物理》考得⼀团糟。
高考状元的励志故事
“对话会”上,学生和家长们最关心的,还是状元的制胜学法。
“我常听人说:不要搞题海战术,要做精题、做好题。
但听了宁思莹的话,我才明白,那都是为自己逃避做题找的借口。
”听完宁思莹的介绍,一位高中生连连点头说。
当天,三位“状元”的讲座结束之后,不少学生和家长都迟迟不肯离去,而是围着“状元”问个不停。
家长们说,这次“对话会”是对孩子的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不畏困难、勇于向前,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成就孩子的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