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欣赏与设计》教案2 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30.06 KB
- 文档页数: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欣赏与设计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与设计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简单的图形设计,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欣赏: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建筑、交通标志、艺术作品等,让学生发现图形的对称美、和谐美。
2. 图形的设计: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图形,如对称图形、规则图形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 图形的应用:让学生将设计的图形应用于实际生活,如制作书签、装饰教室等,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对称美、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设计图形时能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如何引导学生将设计的图形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挂图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对称美、和谐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图形的设计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设计并制作图形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成果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分享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
5.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欣赏与设计22. 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设计一个简单的图形作品,培养学生的家庭合作意识。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6.5《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的对象为二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为数学下册第6章中的第5节——《欣赏与设计》。
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几何图形的欣赏和设计思路;•探究几何图形的不同设计思路所具有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美学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生学前活动•学生自主观察所在教室和周围环境中出现的几何图形,并能说出每种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 教学内容讲解及实践(1)欣赏几何图形•学生透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欣赏不同类型的几何图形,了解不同类型几何图形的美感和构造思路,还可以对常见几何图形进行创新设计。
(2)几何图案设计1.学生可以通过连接、旋转、移动等方式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创造出新的几何图形,比如利用正方形、三角形或圆形组合成新的图案或实物。
2.学生可以选用不同的颜色、纸张、笔画等进行美学表达,创造出有美感的图形作品。
3. 教学归纳•教师对学生的图形创作进行展示和评价,鼓励学生美学表达积极性和创新性,促进他们的感性思维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达成检测1. 练手环节•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不同类型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欣赏方法。
2. 创作环节•考察学生对几何图形美感的表达和对几何图形创作的创新能力。
3. 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该总结一下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以此为基础,不断地完善本课程的实践过程,以达到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知识的目的。
四、教学总结此教学设计针对学生的年龄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主题的引入,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欣赏的几何图形,并在欣赏的基础上,开展创造、实践与分享,从而提高学生的美学表达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视野。
欣赏与设计(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欣赏与设计》,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设计能力,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美妙和实用性。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和欣赏生活中的几何图形,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设计意识。
教学难点:1. 几何图形的识别和欣赏。
2. 几何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如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利用彩纸、剪刀、胶水等学具,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几何图形组合。
4.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讲解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等。
2. 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建筑、艺术、生活用品等。
3. 学生设计作品展示。
作业设计:1. 观察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记录下来并说明其应用。
2. 设计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组合,并解释设计思路。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美妙和实用性。
学生在动手操作环节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参与度,但在几何图形的识别和欣赏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观念,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欣赏与设计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二年级下数学教案——欣赏与设计,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的“欣赏与设计”章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运用,以及简单的几何图案设计。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的特征,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简单的几何图案设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识别和理解基本的几何图形,难点是能够让孩子们运用这些图形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卡片,以及一些彩笔和画纸,供孩子们进行学习和实践。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板书,清晰地展示出基本的几何图形,以及一些简单的几何图案设计。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孩子们根据今天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几何图案,并把它画下来。
作业答案:孩子们的作业答案可能各不相同,但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设计中运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几何图形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教学的效果,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设计中。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进行更多的几何图案设计,延伸他们的学习。
这就是我今天的二年级下数学教案——欣赏与设计,北师大版。
希望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几何图形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和运用基本的几何图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此,我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和生活情境,让孩子们初步认识和了解基本的几何图形。
同时,我也会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几何图案设计,让孩子们对几何图形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图形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我会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尝试进行一些几何图案的设计。
这样,他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几何图形知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欣赏与设计》 (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欣赏与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103页至第104页的《欣赏与设计》章节。
该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欣赏和设计各种图案,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巩固他们对图形的认识和组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各种图案,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图形组合方法,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4. 帮助学生巩固对图形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美的规律,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图形组合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图案,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欣赏: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各种图案,引导学生发现和讨论美的规律。
3. 设计: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学具创作自己的图案,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4. 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5. 练习:通过教材中的随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组合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欣赏与设计1. 欣赏:发现美的规律2. 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3. 练习:图形的认识与组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并写一篇关于你设计图案的说明。
答案:略2.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美丽图案,并拍照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设计各种图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在欣赏环节对美的规律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1. 让学生收集更多的美丽图案,进行欣赏和分析,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5《欣赏与设计》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5《欣赏与设计》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的第6.5节《欣赏与设计》。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轴对称的概念,通过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能够自己设计出轴对称图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2. 培养学生观察、欣赏和创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难点: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出轴对称图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剪刀、纸张等。
学具:剪刀、纸张、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剪纸、蝴蝶、建筑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欣赏这些美丽的图形。
2. 讲解:教师讲解轴对称的概念,解释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即存在一个对称轴,将图形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
通过示例和实物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3. 实践:学生分组合作,使用剪刀和纸张,尝试剪出自己设计的轴对称图形。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鼓励。
4. 展示与评价:每组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轴对称图形,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从创意、设计、技巧等方面进行打分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1. 轴对称的概念:存在一个对称轴,将图形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
2. 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称轴、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
3. 设计轴对称图形的步骤:观察、思考、设计、剪制。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学生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物体,观察其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描述其对称轴的位置和特征。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应用,例如在剪纸艺术中创造出更加复杂和有趣的图形。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欣赏与设计|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欣赏与设计|北师大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主题为欣赏与设计。
本节课我们将使用北师大版的教材进行教学。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材第六章第五节,内容包括欣赏与设计。
在这一节中,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图形的对称性,并运用对称性进行简单的图形设计。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和发现图形的对称性。
2. 能够运用对称性进行简单的图形设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发现和运用图形的对称性。
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图形的对称轴,并运用对称性进行图形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对称图形卡片、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以一个简单的对称图形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图形的对称轴。
2. 讲解:我将根据教材的内容,向学生讲解图形的对称性,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对称性的概念。
3. 练习:我将给出一些对称图形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对称轴。
同时,我也会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一些对称图形。
4. 应用:我将让学生运用对称性进行一些实际的图形设计,如设计一个对称的图案或标志。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将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板书设计,展示对称图形的例子,并标注出对称轴。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找出下列图形中的对称轴,并画出来。
答案:2. 题目:尝试自己设计一个对称的图案,并画出来。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将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图形的对称性。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如在网上找一些对称性应用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对称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
欣赏与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
2.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阶段
学生小组合作或自主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我们学过的图形”。
(二)引入
师:经过几天的收集,同学们发现哪些地方有我们学过的图形了吗?谁愿意给我们展示自己的发现?
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学生收集的信息以及收集信息的过程。
1.请一两名学生给全班同学展示自己所带来的物品,并介绍其中有哪些学过的图形,它们组成了什么样的图案。
(如果学生所找的物品较小可以利用展示台,以方便学生观看。
)
2.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己带来的物品都有些什么图形,它们组成了什么样的图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
4.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我们现在跟着一个小组到街上看看他们找到的图案。
请注意观察这些图案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教学课件播放学生收集有关信息的过程以及他们的发现。
)
师:从刚刚播放的录像中你发现在什么地方用到了这些图案?
(评析生动、形象的画面加上是自己熟悉的同学,非常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观看这一小组同学的发现,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几何图形,并从中感受图形的美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
(三)感受图形的美,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
1.教师出示准备的四幅图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从中找一幅最喜欢的图案说一说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用教学课件出示图案,学生介绍哪幅图案,点击它可以放大。
)
2.请学生交流意见
(1)师:你认为这几幅图案,我们可以把它用在什么地方?(学生各抒己见,想法多种多样。
)
(2)请学生说说看了这么多图案有什么感觉。
(他们感到能用这么简单的图形绘制出美丽的图案,很了不起。
)
(四)利用信息技术,使用多种工具设计图案
师:欣赏完别人的设计,现在请你们自己当设计家,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先想一想用哪些图形,按什么规律排列。
(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他们可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或自己喜欢的工具,完成各自的作品。
)
(教师提供给学生多种工具,可用彩笔在格子纸上绘画,也可以用彩纸贴出作品,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在电脑上完成作品。
)
(一些学生已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用计算机上的一些软件可以很方便、快捷地画出所需要的图形,填充颜色时只需点击相应的按钮,就能均匀地涂上想要的色彩,学生对此也十分有兴趣。
)
(五)展示学生作品
对一些有独创性、设计新颖、美观的作品,可在展台上展示完后再贴在黑板上展览,对于其他学生也要给予鼓励。
(评析利用展示台能够放大的特点,向全班展示作品,让学生再次熟悉学过的几何图形,感受图形的美。
同时,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并亲身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图形的美,感受了美,并用双手创造了美。
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不仅能画出美丽的图案,还能够用美的语言、美的行为和美的心灵去装点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