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乌梁海文化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4
当代青年对于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具备怎样的使命担当600字
当代青年对于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具备以下使命担当。
首先,对海洋文化的传承应该尊重历史和传统。
海洋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资源,要认识到其独特之处,并致力于将其传承下去。
青年应该深入研究海洋历史、海洋文明,学习海洋文化的精髓,传承其中的价值理念,如海纳百川、开放包容、勇于探索等,坚守海洋文化的核心精神,以此作为自己成长的基石。
其次,对海洋文化的创新应该寻求时代发展的融合。
青年要紧跟时代潮流,通过与现代科技、艺术、媒体的结合,使海洋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青年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保护海洋生态、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等相关研究与实践。
同时,青年还可以通过艺术表演、文学创作、传媒报道等形式,将海洋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更多的人。
第三,对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该重视公益与社会责任。
青年不仅要将海洋文化传承给后代,更应该积极参与和推动海洋环保、海洋教育等公益事业。
同时,应该关注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对于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青年要有自信和勇气。
面对传统与现代的冲突,青年应该有自主判断和选择能力,敢于突破传统束缚,提出新的观点和理念。
同时,青年也要保持谦逊与开放的心态,虚心向前辈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海洋文化成果,推动中国海洋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综上所述,当代青年对于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该具备尊重传统、时代融合、社会责任和自信勇气的使命担当,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海洋文化的繁荣贡献力量,让海洋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欧亚大草原游牧文化核心区唐努乌梁海
武仙竹;李振豪
【期刊名称】《大众考古》
【年(卷),期】2016(000)011
【摘要】唐努乌梁海,即今天的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
欧亚大草原催生出豪放
粗犷的图瓦人民,他们擎鹰携豹纵猎驰骋。
这里历史上也曾长期归中国管辖,因此,图瓦的考古学文化与中国考古学文化更是紧密相连。
【总页数】6页(P84-89)
【作者】武仙竹;李振豪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17.6
【相关文献】
1.考古发现的舌头琴与欧亚大陆东部的古代游牧文化 [J], 策·图尔巴特;乌日古木勒
2.西伯利亚博亚雷岩画与欧亚大草原的青铜时代 [J], 武仙竹
3.欧亚草原丝路与中国北方游牧文化学术研讨会召开 [J], 许秀芳
4.游牧民的物质生产和生活同象论——欧亚大陆游牧文化研究之一 [J], 孙家煌;杜平
5.加强合作共谋发展促进欧亚共同进步 2009欧亚经济论坛上欧亚各国政要共话
加强欧亚合作促进欧亚共同繁荣 [J], 陆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3内蒙古乌梁素海旅游区地域文化元素的田野调查柔木亦1 韩海燕2 李亚平3(1.2.3. 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摘 要:本文是一篇以挖掘内蒙古乌梁素海旅游区地域文化元素为主要调研对象的田野调查论文,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梳理乌梁素海旅游区及周边的传统民居现状,通过游客对旅游区的评价分析未来乌梁素海旅游区的景观发展趋势。
对于探索未来该地重构人文旅游景观及其他,创新旅游形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的资料基础。
关键词:乌梁素海旅游区;游客体验调查;数据分析;地域文化元素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621(2020)04-023-08收稿日期:2020-05-01项目基金: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名栏建设专项项目“田野调查”(项目编号:NJMZ1706)专栏论文;2019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内蒙古村镇典型文化符号在教育实践的设计研究》(项 目编号:NGHYZ20192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柔木亦(1994-),女,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人。
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设计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
韩海燕(1981-),男,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人。
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在读博 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与交互体验、民族文化数字化传播研究。
李亚平(1955-),男,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理论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地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角地带的边缘,距乌前旗政府所在地乌拉山镇13公里,距110国道22公里。
乌梁素海是黄河改道形成的河迹湖,总面积300平方千米,素有“塞外明珠”“塞外都江堰”之美誉,地处后套平原东端,明安川和阿拉奔草原西缘,北靠狼山山前洪积扇,南邻乌拉山山后洪积阶地;北纬41°,东经108°54′。
唐努乌梁海与中原地区的关系
潘世宪
【期刊名称】《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78(0)Z1
【摘要】一、从传说时代到秦汉之际(甲)“巫咸国”在唐努乌梁海《山海经》的《大荒西经》里说:“有巫咸国。
”《大荒西经》里又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
日月所入。
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
十巫从此升降。
百药爰在。
”所谓“巫咸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呢? 我们还是先从《山海经》里的记述来看一看吧. 《海外南经》说:“巫咸国在女丑北。
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
在登葆山。
【总页数】27页(P54-79)
【关键词】唐努乌梁海;札萨克图汗;巫咸;乃蛮;辉特;喀尔喀;贝克穆河;畏吾儿;斡亦刺;兀良哈人
【作者】潘世宪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相关文献】
1.中俄关系中的唐努乌梁海问题 [J], 邱国庆
2.从馆藏青铜提梁鸱鸮卣看晚商时期的鄂东北与中原地区关系 [J], 张明
3.中原地区的生业状况与中华文明早期发展的关系 [J], 袁靖
4.从春秋时期中原地区青铜铺的分布看虢国墓地与琉璃阁墓地关系 [J], 辛雅琳
5.中原地区农村居民风险认知及其与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J], 刘金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港大洋河东部地区重点新石器时代遗址考述
张晓航;张鑫
【期刊名称】《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卷),期】2024()7
【摘要】东港大洋河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年代早、数量多、面积大,其中有8处重点遗址被公布为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遗址的年代、文化类型是研究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朝鲜半岛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原始社会文化关系的重要资料。
【总页数】8页(P170-176)
【作者】张晓航;张鑫
【作者单位】东港市文化体育旅游事业发展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江汉平原石家河谭家岭遗址新石器时代环境考古
2.新石器时代晚期牛河梁、凌家滩、福泉山遗址所见三层坛研究
3.东港大洋河西部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考述
4.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洪河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发掘简报
5.沙颍河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生业经济研究——以河南省漯河土城王遗址出土动物遗存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乌珠穆沁宴会歌曲文化研究》篇一一、引言乌珠穆沁,位于中国内蒙古的东北部,自古以来就以深厚的音乐传统和文化氛围著称。
宴会歌曲,作为其独特的社会现象和民间文化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
本篇论文将着重探讨乌珠穆沁宴会歌曲文化的起源、发展、形式和意义,以期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提供理论支持。
二、乌珠穆沁宴会歌曲的起源与发展乌珠穆沁的宴会歌曲文化历史悠久,其起源可追溯至古代游牧民族的庆贺和祭祀活动。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些歌曲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形式,成为乌珠穆沁人民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
三、乌珠穆沁宴会歌曲的种类与形式乌珠穆沁的宴会歌曲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主要包括庆贺歌、祭祀歌、劳动歌等。
这些歌曲在宴会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营造热烈的节日气氛,同时也传递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一)庆贺歌庆贺歌是乌珠穆沁宴会中最常见的歌曲类型,常在庆祝丰收、喜庆节日等场合演唱。
这些歌曲旋律欢快,歌词简单易懂,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二)祭祀歌祭祀歌是乌珠穆沁人民在祭祀祖先和神灵时演唱的歌曲。
这些歌曲庄重肃穆,歌词中充满了对神灵的敬畏和祈求。
在乌珠穆沁的宗教仪式中,祭祀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劳动歌劳动歌是乌珠穆沁人民在劳动过程中演唱的歌曲,具有激励劳动热情、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这些歌曲旋律明快,歌词朴实无华,反映了乌珠穆沁人民的劳动精神和生活态度。
四、乌珠穆沁宴会歌曲的文化意义乌珠穆沁的宴会歌曲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社会交流的载体。
它承载着乌珠穆沁人民的历史记忆、文化价值观和民族精神,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
通过研究乌珠穆沁的宴会歌曲文化,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地区的民族历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
五、保护与传承乌珠穆沁宴会歌曲文化的措施(一)教育传承:在学校教育中加入乌珠穆沁宴会歌曲的学习内容,让年轻人了解并喜爱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同时,组织专业的培训课程和演出活动,提高演唱者的技艺水平。
《乌珠穆沁宴会歌曲文化研究》篇一一、引言乌珠穆沁地区是中国北方的多元文化交融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该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其中以乌珠穆沁宴会歌曲为代表的音乐文化尤为引人注目。
乌珠穆沁宴会歌曲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更是该地区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对乌珠穆沁宴会歌曲文化的深入研究,探讨其发展历程、文化内涵、传承方式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前景。
二、乌珠穆沁宴会歌曲的起源与发展乌珠穆沁宴会歌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游牧民族的祭祀活动。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些歌曲逐渐融入了蒙古族的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乌珠穆沁宴会歌曲在庆典、婚礼、宴会等场合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
三、乌珠穆沁宴会歌曲的文化内涵乌珠穆沁宴会歌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表达情感:乌珠穆沁宴会歌曲通过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出人们对生活、爱情、友谊等主题的感悟和思考。
2. 传承历史:歌曲中融入了大量的历史元素和民间传说,是了解乌珠穆沁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3. 彰显地域特色:乌珠穆沁宴会歌曲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展现了该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4. 社交功能:在传统的乌珠穆沁宴会上,歌曲是人们交流情感、增进友谊的重要手段。
四、乌珠穆沁宴会歌曲的传承方式乌珠穆沁宴会歌曲的传承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
老一辈的歌手将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传授给年轻一代,使这一传统文化得以延续。
此外,学校、社区等机构也通过举办培训班、文艺演出等活动,为乌珠穆沁宴会歌曲的传承提供支持。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平台也为乌珠穆沁宴会歌曲的传播和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
五、乌珠穆沁宴会歌曲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乌珠穆沁宴会歌曲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与现代音乐融合:乌珠穆沁宴会歌曲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使这一传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乌珠穆沁宴会歌曲文化研究》篇一一、引言乌珠穆沁,作为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传统民族之一,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一直备受关注。
其中,乌珠穆沁宴会歌曲文化作为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被广泛传承和发扬。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乌珠穆沁宴会歌曲文化的内涵、历史背景以及传承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该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乌珠穆沁宴会歌曲文化的内涵乌珠穆沁宴会歌曲文化是指乌珠穆沁族在宴庆活动中所唱的歌曲,它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些歌曲不仅表现了乌珠穆沁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体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1. 歌曲内容乌珠穆沁宴会歌曲的内容丰富多样,主要涉及生活、劳动、爱情、友谊、历史传说等方面。
这些歌曲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现手法,反映了乌珠穆沁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
2. 艺术风格乌珠穆沁宴会歌曲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有力。
在演唱过程中,歌手们运用丰富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使歌曲更加生动、感人。
三、乌珠穆沁宴会歌曲文化的历史背景乌珠穆沁宴会歌曲文化的发展与乌珠穆沁族的历史、地理环境、社会生活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乌珠穆沁人民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宴会歌曲文化。
1. 历史渊源乌珠穆沁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蒙古族。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乌珠穆沁人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其中,宴会歌曲文化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被广泛传承和发扬。
2. 地理环境与社会生活的影响乌珠穆沁地区地处内蒙古高原,自然环境优美,资源丰富。
乌珠穆沁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宴会歌曲文化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在宴庆活动中,人们通过唱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四、乌珠穆沁宴会歌曲文化的传承发展为了保护和传承乌珠穆沁宴会歌曲文化,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其传承发展。
1. 加强宣传与教育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乌珠穆沁宴会歌曲文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作者: 何星亮
出版物刊名: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43-49页
主题词: 乌梁海;札萨克;银印;民国政府;新疆省政府;印文;阿勒泰;社会历史调查;二十年;蒙文
摘要: <正> 笔者于1983年在新疆阿尔泰地区作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期间发现阿尔泰乌梁海(现属蒙古族的一支)的三颗银印和一颗木印。
其中两颗银印是1918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发的旗札萨克之印;另一颗银印是1931年新疆省政府颁发的盟长之印。
木印是散秩之印,颁发时间不详,但从一些资料来看,当是清代遗物。
这几颗印对研究阿尔泰乌梁海的社会历史有一定的价值。
收稿日期:2019-04-20基金项目:辽宁省朝阳市2019年“千名专家进园(景)区”对接项目“尹湛纳希文化服务朝阳文化旅游研究与应用”(52)阶段成果作者简介:乌凤琴(1962-),女,蒙古族,辽宁建平人,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主要从事思政理论、民族文化及地方文化研究。
2019年第3期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NO.32019(总123期) JOURNALOFLIAONING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SEDITION)GeneralNo.123新时代乌梁海文化研究乌凤琴(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朝阳122000) 摘 要: 从新时代的乌梁海文化研究的必要性、新思路及理论和实践意义等方面论述了新时代乌梁海文化研究与应用的相关问题,认为乌梁海文化研究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有利于乌梁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兴国战略。
关键词: 新时代;乌梁海文化;研究;思考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898(2019)03—0039—04 中国的发展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作用。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真正强起来,不仅需要发展经济巩固国防,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实力。
乌梁海文化是与乌梁海部落有关的文化的总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将乌梁海文化挖掘、整理、运用和传播,不仅可以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内容,也可以传承乌梁海文化,同时也可以使乌梁海文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强大文化实力的形成,也就是“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助力。
一、新时代乌梁海文化研究的必要性乌梁海是蒙古族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的古老部落,在蒙古文献中均以兀良合(Uriangkha)见称,汉籍译法很多,主要为兀良罕、兀良哈、?娘改、斡朗改、兀良孩、兀良合、乌浪汉、吴量汉、兀良合惕、乌仁楚德等,元、明时期主要译为兀良哈,清朝译为乌梁海。
据著名蒙古学研究专家、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金峰先生考证,“兀良罕一名,可能由蒙古语词‘兀良’(uriy-a)‘可汗’(qayan)两词组成,汉意为召唤呼吁的可汗。
这说明在古代某个时期兀良罕人在蒙古各部中曾占有主导地位。
”〔2〕《喀喇沁乌梁海部落史》作者乌成荫先生认为,“乌梁海的蒙古文直译,则与‘乌瑞洋海’音较近。
意译,此词分为两部分,即‘乌瑞’和‘洋海’。
‘乌瑞’是高山、高原的意思;‘洋海’则为百姓。
”〔3〕两者说法并不矛盾,也就是乌梁海是蒙古高原部落,这个部落长时期以来都活跃在历史的前沿,在许多历史文献中均可找到足迹。
乌梁海文化概念是2018年4月2日首届乌梁海文化论坛上第一次提出,因为此次活动内容均以交流乌梁海文化为主,包括乌梁海文化论坛开幕式、乌梁海文化核心人物者勒蔑像揭幕仪式、乌梁海者勒蔑后裔祭祖、乌梁海者勒蔑后裔祭敖包、乌梁海文化主题研讨会、乌梁海文化主题文艺节目、乌梁海文化主题交流会,至此,有了“乌梁海文化”的提法。
乌梁海文化涉及面及其广泛,既有乌梁海部落本身的历史文化、也包括相关部落、相关朝代和相关国家的相关历史文化。
(一)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乌梁海文化内容极其丰富乌梁海文化内容庞杂、范围极广、影响领域颇多,要有效研究、挖掘、整理并应用需要采取相关措施,以达到理论上系统研究,实践上系统运用。
1.乌梁海部落的分合情况乌梁海部落最早为统一的整体,生活在蒙古高原的森林中,在十世纪初之前,分离出一部分来到斡难河、土剌河流域以及不儿罕·合勒敦山游牧,也正是这部分乌梁海人同蒙古孛儿只斤氏族成员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约两千多年前,涅古思和乞颜两个人的后裔生活在叫额儿古涅·昆的地方,人口繁衍特别快,为了生存决定拉风箱烧山壁以便走出去,“据说……以涅古思之名著称的部落和属于他的分支的兀良哈惕部落也曾拉过风箱。
”〔4〕可见,两个氏族之间的密切关系源远流长,而这一部分乌梁海人93在大蒙古国建立时又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者勒蔑的弟兄和二儿子也速不花仍在斡难河、土剌河流域以及不儿罕·合勒敦山地区,后来形成兀良哈万户。
一部分是“者勒蔑的长子…的朵颜三卫,即是现喀喇沁、蒙古勒津的始祖”。
〔5〕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部落又分成若干支系,按着金峰先生的说法范围更广,不仅包括十三世纪不儿罕山兀良合的者勒蔑家族的人们,也包括受命守护成吉思汗大禁地并将祭典完整地保留到今天达八百余年的者勒蔑的后人,同时也包括元末明初国家分裂后十五世纪兀良合·绰罗斯人脱欢太师和也先汗父子两人重新统一长城以北广大地区,建立的强大的卫拉特汗国。
“接着兀良合·喀喇沁人、蒙古勒津人为蒙古民族内部统一和蒙、汉、满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十七至十八世纪外国侵略和国内民族压迫日益加剧的时候,兀良合·绰罗斯人在中国历史上建立最后一个强大的游牧帝国———准格尔汗国,反抗俄国的侵略和清朝的民族压迫长达一个世纪之久。
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国家和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在汉、满、蒙各民族中出现了一批维新人物,兀良合·喀喇沁人贡桑诺尔布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6〕2.乌梁海文化涉及的朝代第一,乌梁海与大蒙古国关系密切,主要体现在与成吉思汗家族的密切关系。
成吉思汗十二世祖朵奔篾儿干娶投靠不儿罕合勒敦山兀良罕的豁里剌儿台篾儿干之女阿阑豁阿为妻。
成吉思汗十三世祖孛端察儿,就曾娶居于统格黎河畔的扎儿赤兀锡阿当罕兀良哈真氏妇人为妻,便产生了孛儿只斤氏族。
札儿赤兀歹(者勒蔑父亲)与也速该(成吉思汗父亲)关系密切。
札儿赤兀歹:“当你在斡难河畔出生时,我给你送了一件貂皮襁褓,同时也把儿子者勒蔑交给了你。
考虑到他还幼小,所以带回家中养育。
如今,他长大了,你让我儿者勒蔑出门时备马鞍,进门时掀门帘,让他随身服侍你吧。
”〔7〕者勒蔑娶成吉思汗本家叔叔女儿为黄金家族驸马,其子也孙贴额,娶成吉思汗女斯琴斯其格丽克,其弟察兀儿罕较早跟随成吉思汗,“察兀儿孩投奔成吉思汗较早,特别在消灭克烈部中表现的有勇有谋。
在大封功臣时,位列第六十位世袭千户诺颜,事迹肯定不少。
”〔8〕其弟速不台为蒙元帝国名将,成吉思汗四大武将之一,为千户长。
速不台子兀良哈台,蒙古帝国窝阔台汗、蒙哥汗时大将,参加拔都(成吉思汗大孙)西征。
第二,乌梁海与元朝关系。
不花(者勒蔑之孙),以战功封建昌(云南别称)王。
世祖时为右丞相,仁宗时因功封太尉。
在宪宗、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顺八朝任重要职务,尚公主为驸马。
速不台子兀良哈台因功追封河南王。
“忽必烈亲自作为后援,也带兵攻入吐蕃……正赶上蒙哥降旨召还忽必烈,忽必烈这才命令兀良哈台继续向西南进军…。
”〔9〕速不台孙阿术,兀良哈台之子,《元史》记沉稳有智略,临阵勇决,气盖万人。
“九月辛酉,入见世祖于大明殿,陈宋浮。
第功行赏。
实封泰兴县二千户。
”〔10〕封河南王。
第三,乌梁海与明朝关系主要有瓦剌与明朝关系、兀良哈三卫与明朝关系等。
第四,乌梁海与北元关系。
乌梁海人在北元汗廷任丞相等要职,参与高层政治活动并与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大量联姻,既娶黄金家族的女儿而成为“种最贵”的塔布囊,也有成为“次贵”的奉女为“嬖只”的孛儿只斤的岳丈。
第五,乌梁海与清朝关系。
在清朝“塔布囊”成为专属于乌梁海者勒蔑家族的特殊荣誉,享受相应待遇。
清朝将原来蒙古十六部,分为六盟49旗,其中卓索图盟喀喇沁三旗和土默特左旗之扎萨克为者勒蔑后裔,这四旗独享“塔布囊”待遇。
3.乌梁海文化涵盖多方面内容第一,乌梁海姓氏。
不同地区、多种原因,乌梁海者勒蔑后裔就有乌、吴、武、金、于、魏、赵、者等多种姓氏,这仅是目前了解的情况,另外,还有其它支系后裔姓氏情况缺乏汉文材料。
第二,乌梁海服饰。
由于生活的地区、从事的职业、生活方式不同,会不同程度表现在服饰上。
喀喇沁蒙古部因居住地与满族毗邻,其装饰风格就深受满文化影响。
第三,与乌梁海有关的地名。
东北尤其蒙东地区许多地名都与乌梁海三卫有关。
第四,习俗。
乌梁海有很多不同于其他部落的习惯。
第五,历史事迹和事件。
第六,历史人物。
第七,历史遗迹。
第八,发展轨迹。
第九,家谱。
喀喇沁左翼无梁海者勒蔑后裔家谱为世界最大家谱;且仅乌梁海者勒蔑后裔家谱就是一个巨大工程,许多支系还续接不上。
第十,民族团结内容,这方面内容尤为突出,需整理挖掘,对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有极大作用等。
由于乌梁海部落在蒙古族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很大,其历史影响不仅体现在历史资料和相关文献中,也体现在现实中的遗迹、民俗、民间传说及后裔的特点中,不仅在蒙东地区(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东部),同时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国内许多省份,甚至在台湾、蒙古国、俄罗斯及西欧一些国家和地区中均有相关内容。
(二)乌梁海文化研究现状乌梁海文化研究现状令人堪忧,许多领域都是零关注,有必要调动一切可能的研究力量,使乌梁海文化得到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让乌梁海文化得到04应有的地位,发挥应有的作用。
截至2018年7月6日,知网选主题,键入关键词乌梁海文化,结果为零。
知网选全文,键入关键词乌梁海文化,得37条结果,其中仅有15条信息有乌梁海的字样,7条有乌梁海部族字样,1条乌梁海民族文化字样;知网选主题,键入乌梁海,得138条信息,选篇名,键入乌梁海,得46条信息,绝大多数研究成果均是关于阿勒泰乌梁海和唐努乌梁海,只有9篇成果是关于乌梁海部总体情况或是东部乌梁海的内容,且发表的年代较早,分别是姚海山、胡国志2004年发表于《满族研究》的《乌梁海蒙古与清代喀喇沁部———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旗历史与探源》,达力扎布2006年发表于《清史研究》的《喀喇沁左翼旗乌梁海氏家谱评介》,乌凤丽2004年发表于《满族研究》的《喀左蒙古族的来源及喀喇沁左翼旗形成》,奥登1986年发表于《社会科学辑刊》的《蒙古兀良哈部落的变迁》和《蒙古兀良哈部落的变迁(续)》,金峰1988年发表于《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兀良哈部变迁(摘要)》,乌云毕力格2003年载于《蒙古史研究》的《关于朵颜兀良哈的若干问题》,李俊义吴迪2016年2月25日发表于《赤峰学院学报》的《辽史中的“斡朗改”名称沿革考》;汪振泽、刘利民2016年10月25日发表于《文化学刊》《辽西北地区喀喇沁蒙古人的族源与迁徙状况研究》。
另有内蒙古宁城原文体局局长乌成荫的著作《喀喇沁乌梁海部落史》,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金峰的《金峰文集》中关于乌梁海部分,内蒙古赤峰学院李俊义博士为内蒙古喀喇沁王府设计出版的《贡桑诺尔布史料拾遗》上下集、《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巡览》《旺都特那木济勒年谱》《如许斋集》,乌傲菊的《喀喇沁中旗驸马府之兴衰》《三百年陪嫁牡丹》《七爷府女儿乌傲菊》,拉扎布《阿巴嘎旗乌梁海人》,那仁朝格图、宝音朝格图《乌珠穆沁乌梁海氏喇嘛部史略》,杨丰陌主编《喀喇沁左翼旗乌梁海氏家谱》,其余为关于唐努乌梁海历史研究的,以上统计仅限国内百度、孔子旧书网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