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第一课题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3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金属的发展史。
3、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其他因素。
4、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5、初步认识金属与酸的反应。
6、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初步会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身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到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通过学生自身收集信息,认识金属的发展史。
3、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尝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4、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实现课堂上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日常生活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的了解,对金属物理性质的了解,是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2、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对知识构建的意义。
3、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与别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协作精神,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金属与酸的反应,继而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3、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难点:1、实验操作中安全问题,并通过实验总结知识。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经对日常生活中使用金属材料的制品有了一些了解,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学生对金属的了解还不够系统,尤其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还不够了解,对模仿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还有点弱,对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也不足。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实验法、游戏法等五、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的活动:1、充分利用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整理材料,制作ppt“大力神杯”、“金属的发展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几种重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合金。
在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氧气、氢气和碳等非金属单质,本单元学习的是金属单质,既为下边溶液、酸、碱、盐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又完成了由单质向化合物知识的过渡。
【学情分析】金属材料从古到今有着及其广泛的应用,而我们的学生对此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缺少思考,没有构建知识体系,所以在知识、情感和能力方面还未达到教学要求。
如何将学生的感性认识转变成理性认识是本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金属材料能够举例说明金属的物理性质。
2.通过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用途以及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从物质的存在、组成、变化和用途等视角认识物质的性质,构建组成、性质及用途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辩证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辩证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方法】问题衍生教学法、引导探究法、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黄铜、铜、铁丝、铝丝、铜丝、铁片、铜片、黄铜、硬铝、焊锡、锡、铅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了解化学的内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812年冬天,拿破仑攻占莫斯科后受到俄军包围,他的银光闪闪的锡制铠甲于一夜之间竟变成了一堆灰色的粉末。
当时,法军战士都对此感到迷惑不解,并看作是一种不祥的预兆。
焊锡在零下40°C会变成粉末状,煤油流失是焊锡变性所致!【设计意图】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入新课。
【新知探究】一、金属材料纯金属由一种金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制得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二、金属的物理性质教师图片展示部分金属,学生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决定因素:①观察铁丝、铜丝、铝丝的颜色状态;②用力试试是否可以弯曲、折断;③用电池、小灯泡测铜片、铁片能否导电。
课题1金属材料教案篇一:课题1 金属材料教案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4、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实物性质的讨论入手,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学会区分金属和非金属。
2、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金属制品材料选择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形成以下认识: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3、通过实验比较黄铜片和紫铜片、焊锡和锡及铅的多种性质,认识加入其他金属可以改良金属特性,以及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在了解金属性质的基础上,了解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如价格、资源、是否美观、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
【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式创设情境→联系实际→活动探究→交流反馈→归纳总结→拓展视野→提高兴趣【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金属材料制品、金属制品的图片、铁架台、铁片、酒精灯、焊锡、铅、火柴等。
学生用具:大小形状相同的铁、铜、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合金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故事引入: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
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
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
导学案课题1 金属材料导学案课题1 金属材料【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2.学会运用观察的方法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在交流与讨论中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影响因素【学习过程】一、课前测1、合金形成的过程是变化,合金属于物,化石原料属于物,合金中各元素以形式存在,合金中一定有物质。
2、生铁和钢的区别是含碳量不同,则生铁的含碳量是,钢的是。
3、充分燃烧的条件,。
4、合金和组成它的金属相比,熔点要比组成的金属,硬度,抗腐蚀性,强度。
二、自主学习(新知自学)纯金属:(学习引导:自学课本2-3页图表,结合生活经验,填写)1、金属材料包括和;2、目前世界年产量前三位的金属是。
3、金属使用的历史:由石器时代到时代到年代,然后到铝制品时代再到合金的时代最后到钛的利用。
由此可知金属的利用顺序从早到晚是。
4、由于铝的小和良好性。
(学习导引:看书第4页资料部分,了解“金属之最”,填写、记忆)5、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硬度最大的金属;熔点最高的金属;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熔点最低的金属;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以此为例,你能写出两例“非金属之最”吗?。
三、合作探究【新知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归纳】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为体(汞为体);(2)都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色(而铜为色,金为色,铁粉为色)(3)有良好的性,性,性;(4)金属的密度较;熔点较。
巩固练习一:1.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 B.有良好的导电性、传热性C.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D.常温下是固体2.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里,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A.延展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讨论】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表8-1所提供的信息,分小组进行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2)已知银的导电性是100,铜的导电性是99,而银1980000元一吨,铜28000元一吨,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而不用银制?(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而不镀金?【归纳】物质用途的影响因素:物质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
课题1 金属材料
学习目标
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2.认识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及其用途。
3.理解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认识合金。
教学重点
采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来研究金属及合金的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展示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飞机、坦克、轮船等)。
以上这些实物或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归纳导入:本节课我们就学习:课题1金属和金属材料。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自读课本P2-P6,完成下列问题。
1.金属材料包括以及,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是_ _。
2.金属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__ _。
3.合金指:__ __。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金属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小组讨论: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会怎样?
小结: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师点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要考虑价格、
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容易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
【反思小结】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针对训练】
1A.古人曾将铅锻打成细细的铅条,作为笔来写字,这也是“铅笔”名称的由来。
铅条能像现代铅笔一样写字,这一现象与铅的下列哪条性质有关( )
A.硬度小 B.熔点低 C.密度大 D.能导电
2B.铝合金因具有坚固、轻巧、易于加工等优点而成为多数现代家庭封闭阳台时的首选材料,这与铝合金的下列物理性质无关的是( )
A.较小的密度 B.较好的延展性 C.良好的导电性 D.较大的硬度
合金与纯金属性能比较
5.实验(8-1)。
现象:_ __
结论:①_ __
P5讨论启示:②__ _
③合金的__ __比纯金属好得多。
【教师点拨】合金与组成它们的金属的性质差异:
(1)合金比其纯金属的颜色更鲜艳;
(2)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它们的金属;
(3)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们的金属;
(4)合金的抗腐蚀能力一般强于组成它们的金属。
【反思小结】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针对训练】
3.B下列关于生铁和钢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铁就是纯净的铁
B.生铁和钢都是混合物
C.钢较软,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弹性和机械性能
D.生铁的含碳量低于钢的含碳量
【典例精讲】
(中考·大连)下列物质中,属于合金的是( )
A.汞B.铜C.锌D.钢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为固态(除汞外),有颜色和光泽,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密度、硬度随金属的不同而不同。
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
还需考虑的因素: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物是否易于回收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二、合金
1.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合金与组成它们的金属的性质差异。
(1)合金比其纯金属的颜色更鲜艳;
(2)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它们的金属;
(3)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们的金属;
【易错易混提示】
1.合金是混合物。
2.合金的性能比合成它的纯金属的性能好。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1.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B ) A.硬度很大
B.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
C.银白色金属
D.熔点很高
2.油罐车下面装拖地铁链、高层建筑顶端装铁制避雷针、做铁锅、做铁丝应用了金属铁的那些性质?
3.C制作电线的金属材料一般是()
A.铁B.铜C.银D.镁
4.D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都属于混合物的是()
A.钢不锈钢 B.铜青铜 C.铁生铁 D.锡焊锡
5.D下列有关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缺少金属光泽
B.合金种类只有90余种
C.合金属于化合物
D.合金的很多性能比它的纯金属优异
6.C下列对金属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A.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B.金属的熔点都比较低
C.金属大多为电和热的优良导体
D.金属缺乏延展性
7.D钛和钛合金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优良的性能,如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机械性能好,抗腐蚀能力强,钛合金与人体很好的“相容性”。
根据它们的主要性能,不合实际的用途是()
A.用于核潜艇设备的制造B.用于制造航天设备
C.用来做保险丝 D.可用来制造人造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