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a StatStrip血糖仪在葡萄糖钳夹试验中进行实时血糖确定的精密度和可靠性
- 格式:docx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8
血糖仪培训考试(100分)1、便携式血糖仪每日进行室内质控操作需要几个浓度水平()【单选题】(10分)A.1B.2C.3D.4正确答案: B2、便携式血糖投入使用前,下列哪个性能无需验证()【单选题】(10分)A.精密度B.与生化分析仪的可比性C.测量区间D.线性范围正确答案: D3、下列关于便携式血糖仪人员培训描述错误的是()【单选题】(10分)A.需对使用人员进行便携式血糖仪检测原理的培训B.需对使用人员进行便携式血糖仪的性能要求的培训C.需对便携式血糖仪使用人员进行标本采集流程的培训D.需对使用人员进行血糖危急值的培训正确答案: D4、便携式血糖仪主要采用脱氢酶法和氧化酶法,下列对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葡萄糖影响最大的是()【单选题】(10分)A.受麦芽糖B.木糖C.氧分压D.半乳糖正确答案: C5、我院用( )来做血糖仪和生化检测结果的比对和评估【单选题】(10分)A.静脉全血和血浆B.静脉全血和血清C.静脉血浆和血清D.毛细血管全血和静脉血清正确答案: A6、便携式血糖仪与生化仪进行比对,两者之间检测间隔不超过()分钟。
【单选题】(10分)A.30minB.60minC.150minD.180min正确答案: A7、血糖检测的线性范围至少为:( ) 【单选题】(10分)A.1.1-27.7mmol/LB.3.9-6.1 mmol/LC.2.2-22.2mmol/LD.3.0-11.0mmol/L正确答案: C8、便携式血糖仪检测与生化仪比对的结果判读应当满足以下条件()【单选题】(10分)A.血糖浓度<5.5mmol/L,检测结果差异±0.73mmol/L范围内;当血糖≥5.5mmol/L,检测结果差异在±15%以内B.血糖浓度<5.5mmol/L,检测结果差异±0.83mmol/L范围内;当血糖≥5.5mmol/L,检测结果差异在±15%以内C.血糖浓度<5.5mmol/L,检测结果差异±0.64mmol/L范围内;当血糖≥5.5mmol/L,检测结果差异在±10%以内D.血糖浓度<5.5mmol/L,检测结果差异±0.73mmol/L范围内;当血糖≥5.5mmol/L,检测结果差异在±10%以内正确答案: B9、血糖仪检测结果与本机构实验室生化方法检测结果的比对与评估,多少时间至少要比对1次。
血糖仪操作评分表
1. 引言
本文档是为了评估血糖仪操作的准确性和便利性而编写的评分表。
通过使用该评分表,用户可以对血糖仪的操作进行评估,并判断其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2. 使用说明
在使用本评分表之前,请确保您已经熟悉血糖仪的相关操作手册和使用方法。
评分表中的每一项都需要您根据您对血糖仪操作的实际体验进行评估。
评分表采用1-5分制,其中1分表示操作不准确或不方便,5分表示操作非常准确和方便。
请根据您的实际体验,以一个总体评分的方式进行评估。
3. 评分表
4. 评价方法
根据您对每一项的实际体验,为每一项评估指标评定一个分数。
请在评分栏中填入相应的分数,并在评价栏中简要说明评估的依据。
最后,在总体评分栏中填入所有评估项的平均分,作为该血糖仪操
作的总体评估分数。
5.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血糖仪操作评分表,旨在帮助用户评估血糖仪操作的准确性和便利性。
通过使用本评分表,用户可以得出该血糖仪操作的总体评估分数,从而判断其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评估结果将为用户选购和使用血糖仪提供参考和指导。
6. 参考资料
- 血糖仪操作手册
- 血糖仪使用说明书
以上是对血糖仪操作评分表的简要说明,希望能对您的工作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联系我们,谢谢!。
血糖仪精准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血糖仪的精准度通常是指:A. 测量值与实际值的接近程度B. 测量速度C. 测量的稳定性D. 测量的重复性答案:A2. 血糖仪精准度的国际标准是:A. ISO 15197:2013B. ISO 15197:2003C. ISO 15197:2010D. ISO 15197:2019答案:A3. 血糖仪的精准度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来提高?A. 定期校准B. 使用过期试纸C. 频繁更换电池D. 忽略环境温度答案:A二、多选题1. 影响血糖仪精准度的因素包括:A. 试纸的有效期B. 操作者的技术C. 仪器的维护D. 环境温度答案:A, B, C, D2. 以下哪些措施可以保证血糖仪的精准度?A. 使用符合标准的试纸B. 定期对血糖仪进行校准C. 保持血糖仪的清洁D. 使用未经校准的血糖仪答案:A, B, C三、判断题1. 血糖仪的精准度与试纸的保存条件无关。
(×)2. 血糖仪的精准度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有关。
(√)3. 血糖仪的精准度与仪器的清洁程度无关。
(×)4. 血糖仪的精准度与环境温度无关。
(×)四、简答题1. 请简述如何正确使用血糖仪以保证其精准度?答案:正确使用血糖仪以保证其精准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确保试纸在有效期内,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定期校准血糖仪,保持血糖仪的清洁,避免在极端温度下使用血糖仪。
注意事项:- 请确保血糖仪和试纸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 定期对血糖仪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严格按照血糖仪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 保持血糖仪的清洁,避免污染。
- 避免在极端温度下使用血糖仪,以免影响其性能。
- 定期更换电池,以保证血糖仪的正常工作。
血糖测定方法血糖测定是指通过检测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来判断血糖水平的一种方法。
血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状况,因此血糖测定对于糖尿病患者及其他需要监测血糖的人群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血糖测定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血糖测定方法之一是使用血糖仪。
血糖仪是一种便携式的设备,可以通过在手指上抽取一滴血液并放入试纸条上进行测定来获取血糖水平的数据。
使用血糖仪测定血糖的步骤简单快捷,适合日常监测血糖的需求。
其次,医院或诊所中常用的血糖测定方法是采用化验室设备进行血糖测定。
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操作,通过抽取一定量的静脉血液样本,使用化验仪器进行精确测定,可以得到更准确的血糖水平数据。
另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一种常见的血糖测定方法,适用于对血糖波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的情况。
在这种测试中,被测者需要空腹喝下一定量的葡萄糖水溶液,然后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抽取血液样本进行多次测定,以了解血糖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情况。
除了上述常见的血糖测定方法外,近年来,一些新型的无创血糖监测技术也逐渐崭露头角。
例如,通过皮肤贴片式传感器、激光光谱仪等设备,可以实现无需抽血即可进行血糖监测的技术。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为血糖监测带来了更多选择,也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更多便利。
总的来说,血糖测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健康监测工作,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选择合适的血糖测定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和管理措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血糖测定技术会更加便捷、精准,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血糖仪测血糖标准值血糖仪是一种用于检测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的仪器,它在现代医疗保健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测量血糖标准值,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和控制糖尿病等疾病。
那么,血糖仪测血糖的标准值是多少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血糖的正常范围。
一般来说,人体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在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的正常范围在3.9-7.8mmol/L。
这个范围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标准制定的,是目前公认的血糖正常范围。
在使用血糖仪测血糖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要保持手部清洁,用酒精棉球擦拭指尖,避免出现假性高血糖。
其次,在测量前应该按照说明书正确设置血糖仪,并使用新鲜的测试试纸。
测量时,要确保试纸与血液充分接触,避免出现误差。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测量时要避免挤压手指,以免造成血糖浓度偏高。
最后,测量完毕后要正确处理测试用品,避免感染交叉。
除了使用血糖仪测量血糖标准值,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生活方式来帮助控制血糖。
首先,合理饮食是非常重要的。
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
其次,适量运动也能帮助控制血糖。
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能够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和减轻压力也对血糖控制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定期体检来检测血糖标准值,及时发现和干预血糖异常。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更要严格控制血糖标准值,避免发生并发症。
总之,血糖仪测血糖标准值对于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
通过正确使用血糖仪,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同时,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帮助我们控制血糖,预防疾病的发生。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血糖的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糖尿病等疾病的困扰。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糖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血糖检测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
3. 通过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血糖检测是通过测定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来判断人体血糖水平的方法。
常用的血糖检测方法有:氧化酶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己糖激酶法等。
本实验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
葡萄糖氧化酶法的基本原理是: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将色原物质氧化成有色物质,通过比色法测定有色物质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出血糖浓度。
三、实验材料1. 血糖测定试剂盒(含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色原物质、缓冲液等)2. 血糖仪3. 采血针4. 采血管5. 水浴箱6. 移液器7. 试管8. 比色皿9. 75%乙醇10. 酒精棉球四、实验步骤1. 采血:用采血针对指尖进行采血,将血液滴入采血管中。
2. 标准曲线制备:按照试剂盒说明书,配制标准溶液,将标准溶液分别加入比色皿中,用移液器加入适量的缓冲液,混匀后放入水浴箱中预热。
3. 样品测定:将采集到的血液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稀释,加入比色皿中,用移液器加入适量的缓冲液,混匀后放入水浴箱中预热。
4. 比色:将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分别放入比色皿中,用血糖仪进行比色,记录吸光度值。
5. 数据处理:根据标准曲线和样品吸光度值,计算出样品的血糖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将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值与血糖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标准曲线方程为:y = 0.0127x + 0.0032,其中y为吸光度值,x为血糖浓度。
2. 样品测定:将采集到的血液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稀释,得到样品的血糖浓度为7.5 mmol/L。
3.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该受试者的血糖浓度为7.5 mmol/L,属于正常范围。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为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以下简称血糖仪)的临床使用管理,规范临床血糖检测行为,保障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26号)、《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临床使用便携式血糖仪采血笔的通知》(卫医发〔2008〕54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WS/T 226-2002)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用各类便携式血糖仪进行非诊断性血糖监测。
一、医疗机构血糖仪管理基本要求血糖仪属于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也被称为床旁检验)设备。
其管理应当作为医疗机构POCT管理的一部分。
(一)建立健全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医疗机构应编写本机构血糖仪管理规程并认真执行。
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1.标本采集规程。
包括正确采集标本的详细步骤及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
2.血糖检测规程。
3.质控规程。
制订完整的血糖及质控品检测结果的记录及报告方法。
4.检测结果报告出具规程。
对于过高或过低的血糖检测结果,应当提出相应措施建议。
5.废弃物处理规程。
明确对使用过的采血器、试纸条、消毒棉球等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6.贮存、维护和保养规程。
(二)评估和选择合适血糖仪及相应的试纸和采血装置,并对机构内使用的所有血糖仪进行造册管理。
(三)定期组织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并对培训及考核结果进行记录,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人员方能在临床从事血糖仪的操作。
培训内容应当包括:血糖检测的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血糖仪检测原理,适用范围及特性、仪器、试纸条及质控品的贮存条件、标本采集、血糖检测的操作步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如何解读血糖检测结果、血糖检测结果的误差来源、安全预防措施等。
(四)建立血糖仪检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完善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体系。
(完整版)血糖监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血糖监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评估准备核对医嘱,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验申请单1.患者评估:患者病情、合作程度、意识状态、检验目的、血糖情况2.局部因素评估:选择合适采血部位自身评估:着装整洁,仪表端庄,符合操作要求;洗手,戴口罩用物评估:用物齐全,摆放有序,血糖仪性能良好,试纸在有效期内(血糖仪、血糖试纸、采血针、无菌棉签、75%酒精)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信息,告知相关事项,取得合作,环境符合操作要求,保护患者隐私,选择适合采血的部位,核对血糖仪上的调码和试纸瓶上的号码是否一致,协助患者处舒适体位,再次检查局部皮肤情况,用2根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干,开机,当屏幕上闪现插入试纸提示时,可轻轻插入试纸实施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将采血针固定在手指欲采血部位,快速刺入皮下,轻轻挤压手指,把第一滴血滴入试纸测试孔,测试孔应全部被血充满,(注意:血样不能重复添加,也不能涂抹到加样区,足够量的血正确滴入后,不要涂抹、移动试纸,等待屏幕上显示血糖的测定值,读取数据,再次查对并做好记录(检验报告申请报告单记录血糖测试结果)用干棉签按压采血针眼处至血止,告知患者测出的血糖结果。
评价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用物及垃圾按医疗垃圾分类处理。
健康宣教操作流程熟练,动作流畅,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方法正确,未引起操作相关并发症,患者感觉舒适,体现人性化关怀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沟通,时间2min,超时终止操作。
常见血糖仪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一、操作规程1、确认血糖仪和试纸条是否同一产家,代码是否一致;2、熟读血糖仪操作说明和注意事项;3、常用采血部位为中指或无名指的指腹4、消毒时用酒精,待酒精完全干燥后,方可采血,不要用碘酒或者碘伏消毒;5、注意观察不同患者的血液流动性,冬季可活活手指,确保采血部位有足够的吸血量;6、采血中不要过度挤压创口,以免组织液渗出,影响血糖结果。
二、注意事项:1、血糖仪试纸条是否过期;2、血糖仪是否存在环境污染;3、试纸条保存是否妥当,有些误差是由试纸条的变质引起的,试纸条用后应将试纸条储存在原装盒内密闭保存,避免其受到测试环境的温度、湿度、化学物质等的影响。
血糖仪标准
血糖仪标准是指用来测量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的仪器的性能指标和测试要求。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血糖仪标准:
1. 准确性:血糖仪测量结果与实际血糖水平接近的程度。
通常以测量结果与参考方法(如化学分析)之间的差异表示,通过比较误差范围和相关性来评估准确性。
2. 重复性:同一血液样品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试的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通过计算测试结果的标准偏差或变异系数来评估重复性。
3. 精度:衡量血糖仪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重复性的能力,通常以误差范围和可信度区间表示。
4. 线性范围:血糖仪可以测量的血糖浓度的范围。
通常以最低和最高测量限制表示。
5. 反应时间:血糖仪从加入血液样品到输出测量结果所需的时间。
快速反应时间对于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监测中很重要。
6. 用户界面:血糖仪的操作是否简单易懂,是否配备了易读的显示屏和警示功能等。
7. 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血糖仪是否能够存储多次测量结果,并提供数据分析和管理的功能,如数据导出、趋势分析等。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血糖仪的性能和准确性,以便帮助糖尿病患者监测和管理血糖水平。
具体的血糖仪标准可能会因国家或地区而异,常见的标准包括ISO 15197和FDA的要求。
㊃专题㊃通信作者:郭淑芹,E m a i l :g g s h u qi n @163.c o m 糖尿病血糖精准监测郭淑芹(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河北保定071000) 摘 要:精准医学是在大数据时代提出的医疗模式,糖尿病血糖监测也受到精准思维的影响㊂充分评估血糖监测手段精准性基础上,现阶段血糖监测推荐从自我监测的 点 血糖,到动态监测血糖变化 曲线 ,再到反映3个月总体血糖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㊂未来人工胰腺技术将实现精准的血糖管理㊂关键词:精准医学;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中图分类号:R 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6)09-0953-04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6.09.007A c c u r a t em o n i t o r i n g of b l o o dg l u c o s e i nd i a b e t i c p a t i e n t s G u oSh u qi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E n d o c r i n o l o g y ,B a o d i n g N o .1C e n t r a lH o s p i t a l ,B a o d i n g 07100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G u oS h u q i n ,E m a i l :g g s h u qi n @163.c o m A B S T R A C T :P r e c i s i o n m e d i c i n ei st h e m e d i c a lm o d e l p r o p o s e di nt h ee r ao fb i g d a t a ,d i a b e t e sb l o o d g l u c o s e m o n i t o r i n g i s a l s oa f f e c t e db y t h e i m p a c to f p r e c i s i o nt h i n k i n g .B a s e do na d e qu a t ea s s e s s m e n to fv a r i o u s m e a n so f m o n i t o r i n g b l o o d g l u c o s e ,b l o o d g l u c o s e m o n i t o r i n g i sr e c o mm e n d e df r o mt h es e l fm o n i t o r i n g o f t h e"po i n t "b l o o d s u g a r ,t od y n a m i c a l l y m o n i t o r t h eb l o o d g l u c o s e c h a n g e c u r v e ,a n d t h e n t o r e f l e c t t h e t o t a l b l o o d g l u c o s e l e v e l o f t h r e e m o n t h s o f g l y c o s y l a t e dh e m o g l o b i nu n d e r t h e p r e s e n t s t a g e .F u t u r e a r t i f i c i a l p a n c r e a s t e c h n o l o g y wi l l a c h i e v e a c c u r a t e b l o o d g l u c o s em a n a ge m e n t .K E Y W O R D S :p r e c i s i o nm e d i c i n e ;b l o o d g l u c o s e ;g l y c o s y l a t e dh e m o gl o b i n ;i n s u l in 郭淑芹,女,汉族,河北省张家口蔚县人,1956年3月出生㊂现任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院长㊁党委书记㊂1977年河北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导㊂河北省内分泌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保定市内分泌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女医师学会副理事长,保定市医师协会会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㊂在学术研究方面成果显著,作为第一㊁第二主研人分别完成的 保定市中老年人糖代谢异常相关影响因素及社区干预效果研究 等4项科研课题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㊂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9篇,主编医学专著两部㊂曾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㊁全国优秀院长㊁河北省十大女杰㊁全国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㊃杰出业绩奖等殊荣㊂连续当选第十届㊁十一届㊁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㊂精准医学(pr e c i s i o nm e d i c i n e )自2015年提出后已成为一个跨界热点名词,除了医学专业外已经渗透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㊂较早应用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中,在对有乳腺癌家族史且D N A 测序研究发现有B R C A 1基因突变的特定人群建议提前乳腺切除[1],精准预防高危人群罹患乳腺癌;应用C D X 技术测定人体内蛋白变异基因表达水平,预先识别特定抗肿瘤药物最佳疗效患者[2],达到肿瘤药物的精准治疗㊂精准医学是大数据时代以人群基因组学为主要基础,整合临床数据㊁分子数据及各种组学研究(代谢组学㊁蛋白组学㊁转录组学),将疾病更为精细分类,对具有相同特征的同亚类群体予以精准的预防㊁诊断和治疗㊂与肿瘤不同,糖尿病为多种病因导致的复杂疾病,近年来虽然在单基因糖尿病诊断中取得较大进展,受到基因组认识和各种组学研究的限度,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暂时无法得到个体化的精准诊断和治疗㊂相比较而言,血糖监测在社区和医院的实践应用中有人群广㊁频率高㊁新研究成果应用多等特点,因此更加趋于精准化㊂1 血糖监测方法和精准性评价1.1 血糖测定精确性和准确性概念 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方法测定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是国际公认血糖测定的最为标准检测方法,也是判断其他血糖测定方法准确性的 金标准 ㊂但是,在糖尿病人的日常血糖监测中,显然无法实现每日多次静脉血采集㊂便携式血糖仪是糖尿病人自我监测的主要方法,试纸采用生物酶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和葡萄糖㊃359㊃‘临床荟萃“ 2016年9月5日第31卷第9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S e pt e m b e r 5,2016,V o l 31,N o .9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脱氢酶)法[3]㊂准确性应该满足:同一部位血样,血糖仪测试的全血结果和生化仪测试的血浆结果偏差应控制在如下范围:当血糖浓度<5.6mm o l/L时,应在ʃ0.83mm o l/L偏差范围内;当血糖浓度ȡ5.6 mm o l/L时,应在ʃ15%偏差范围内(至少95%测试结果)㊂精确性的标准:血糖浓度<5.6mm o l/L时,标准差<0.42mm o l/L;血糖浓度ȡ5.6mm o l/L,变异系数(C V)<7.5%[4]㊂近年来,许多血糖仪已经将实测全血测定结果换算为静脉血浆血糖数值,尽量使血糖读数接近同时静脉血浆血糖数值,达到最大程度的精准㊂即使技术日臻完善,目前在诊断的精准性方面仍无法替代静脉血糖㊂1.2糖化血红蛋白(H b A1c)H b A1c反映既往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是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可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及筛查糖尿病并发症[5]㊂测定方法有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㊁等电聚焦法㊁亲和色谱法和免疫化学方法等[6]㊂H b A1c即时检测其准确性和精确性不高,临床尚未推广应用㊂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被认为最为标准的测定方法㊂2011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 D A)推荐6.5%为诊断糖尿病临界值[7],后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接受,但由于H b A1c在我国不够普遍㊁检测方法标准化程度不高㊁测定H b A1c的仪器及质量控制尚不符合诊断糖尿病要求等原因,暂不推荐在我国采用H b A1c诊断糖尿病㊂1.3血清果糖胺(f r u c t o s a m i n e,F MN)/糖化白蛋白(g l y c a t e d a l b u m i n,G A)糖化血清蛋白是血清中的蛋白质与葡萄糖非酶糖化过程中形成的高分子酮胺结构物质,类似果糖胺,故又称为F MN㊂F MN浓度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并相对保持稳定,不受药物㊁饮食㊁贫血或血红蛋白变异等因素的影响,其半衰期为17~19天,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近2~3周内的血糖波动情况[8]㊂F M N常用比色法检测,特异性较差,且由于其反映地是血清中总的糖化血清蛋白质,其值易受血液中蛋白浓度㊁胆红素㊁乳糜和低分子物质等的影响,因此临床应用受限,逐渐被G A取代㊂G A是在糖化血清蛋白基础上的定量测定,是血清白蛋白与葡萄糖发生非酶糖化反应的酮胺物质,其检测亦不受药物㊁饮食㊁贫血或血红蛋白变异等因素的影响㊂白蛋白的半衰期为15~20天,故可反映患者近2~3周的血糖水平,且测量准确,在临床上应用范围逐渐广泛[9]㊂可以弥补H b A1c对短期血糖变化不敏感的缺点,是反映患者短期糖代谢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㊂此外,对于透析患者,G A较H b A1c稳定,不受红细胞寿命的影响,更能准确地反映该类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㊂关于G A的正常参考值,目前仍缺乏公认正常值㊂国内有研究初步建立参考值为10.8%~17.1%㊂G A异常是提示糖尿病高危人群需行O G T T的重要指征,G Aȡ17.1%可筛查出大部分未经诊断的糖尿病患者[10]㊂1.41,5-脱水葡萄糖醇(1,5-A,G)1,5-A,G存在各种食物中,结构为吡喃葡萄糖的C1脱氧形成的多元醇,可伴随增多的葡萄糖从肾小管排泄,导致血浆中1,5-A,G浓度下降,可以间接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应用葡糖糖激酶一吡喃糖氧化酶法测定,是糖尿病血糖监测的较新的指标[11-13]㊂其精准性评估还需临床实践去检验㊂1.5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 o n t i n u o u s g l u c o s e m o n i t o r i n g s y s t e m,C GM S) C GM S为一种全新的连续性动态血糖监测技术,了解昼夜血糖波动趋势,临床应用日趋成熟㊂由葡萄糖感应探头㊁电缆㊁血糖记录器㊁信息提取器和软件分析5部分组成㊂每5分钟记录1个组织间液血糖值,24小时可记录288个血糖值,可以连续测定3天以上的血糖㊂动态监测血糖技术由回顾性C GM S发展到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r e a l t i m e c o n t i n u o u s g l u c o s e m o n i t o r i n g s y s t e m,R T-C GM S),可以实时㊁即刻显示血糖值和变化趋势㊁并对高㊁低血糖报警,随时根据血糖变化趋势调整治疗方案㊂在临床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①需要多次校正,为了提高精确度㊁校正误差和血糖漂移,需要毛细血管血糖测定值输注入来校正实时血糖值㊂②测量误差:研究表明在血糖低于4.4 m m o l/L时,测量平均相对误差(M A R D)值21.5%~ 29.8%[14]㊂③测量值为组织间液血糖,与真实毛细血管或静脉血血糖之间存在一定时间滞后;而且信号传导和数据处理之间也增加时间滞后㊂④目前国际尚缺乏动态血糖正常值公认标准㊂国内一项全国多中心研究结果推荐24小时平均血糖值<6.6 mm o l/L,而24小时血糖ȡ7.8mm o l/L及ɤ3.9 mm o l/L的时间百分率分别<17%(4h)㊁12% (3h)[5]㊂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 G E)及血糖标准差(S D B G)[15-16]分别<3.9mm o l/L和1.4mm o l/L 作为中国人动态血糖正常参考值标准㊂这些因素影响到C GM S的精准性,在评估血糖波动要予以考虑㊂1.6无创血糖监测技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光学辐射类㊁反向离子电渗分析类㊁代谢热整合类等方法对体液(泪液㊁汗液及唾液类)内葡萄糖水平进行测定[17]㊂然而,由于精度和成熟度不够,绝大部分无创式血糖监测方法还处于实验室阶段,没有大规模临床使用㊂㊃459㊃‘临床荟萃“2016年9月5日第31卷第9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S e p t e m b e r5,2016,V o l31,N o.9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如何实现糖尿病血糖精准评估2.1现阶段精准血糖监测可实现点㊁线㊁面相结合2016年A D A[18]对糖尿病血糖监测明确提出,自我监测血糖(S M B G)㊁H b A1c是医务人员和患者评估血糖控制有效性的两项工具,C GM S是有益的补充㊂结合我国2015版的‘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5],糖尿病血糖监测由 点 血糖,到72小时 动态血糖曲线 ,并且综合3个月总体血糖水平的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三者互相补充,可以全面而且精准的掌握血糖情况㊂自我监测血糖是糖尿病综合管理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进行S M B G,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㊂C GM S对于低血糖事件有重要临床价值,特别是无症状低血糖,尤其H b A1c<7%的儿童㊁青少年和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实时C GM S可辅助患者H b A1c水平持续达标,且不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予以C GM S均有独特的优越性㊂在S M B G的基础之上,参考H b A1c结果,选择C GM S应用情况,对监测频次㊁监测时段㊁监测时间点等根据患者个体特征进行选择,符合强调个体化精准医学计划的要求㊂其他血糖监测方法和技术可作为有益的补充㊂2.2糖尿病精准诊断对精准血糖监测的影响随着遗传组学㊁分子诊断和基因一代㊁二代测序技术应用,糖尿病诊断亚分类已经有了较大进展㊂除了1型糖尿病㊁2型糖尿病㊁妊娠糖尿病外,特殊类型糖尿病中已明确至少44种由基因突变导致的单基因糖尿病㊂编码胰岛β细胞膜钾通道的致病基因K C J11是新生儿糖尿病致病原因[19],精准明确病因必然带来个体化精准治疗,应用作用于细胞膜钾通道的磺脲类药物,而非传统的胰岛素㊂随之血糖监测的重点也发生改变,治疗前后血糖㊁低血糖发生率㊁夜间血糖和血糖漂移等都因为治疗方式改变而改变,精准监测工具应用和结果分析内容都随之改变㊂精准时代开启,通过对糖尿病患者遗传信息测定有望个体化选择植入芯片智能血糖监测体系,根据特定基因型有针对性选择药物种类和剂量[20]㊂2.3精准血糖监测与及时同步精准治疗的结合精准血糖监测是实现糖尿病精准治疗的基础,便携式血糖仪问世后,S M B G广泛被患者接受和应用,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催生出大量糖尿病病情监测和分析的A P P软件,收集家族史㊁临床数据㊁每日自测血糖值㊁干预措施并自动析结果,提醒患者及时就医,提高患者个人血糖控制的精细化程度㊂随着移动网络普及和完善,结合院前预防㊁院外医疗发展趋势,在传统糖尿病治疗基础上,有望实现异地或家庭血糖监测和治疗㊂人工胰腺是替代胰岛功能人工智能产品,体现最为精准的糖尿病监测和治疗方法㊂其精确定义[21]是通过完全闭环控制胰岛素输注速度,全面代替胰脏实时调节血糖水平的便携式医疗设备㊂有两个特点: 完全闭环控制 和 便携 ㊂完全闭环控制意味着不需要外部参与,自动调节血糖水平;便携意味着它可以长期日常使用㊂但在受到个体差异,糖尿病分型,多源外部干预及胰岛素血糖浓度非线性㊁不稳定等难以突破的困难,短期内无法应用于临床㊂美敦力722型实行动态胰岛素泵系统,将R T-C GM S,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 S I I)与糖尿病综合管理软件(c a r e l i n k)整合在一起,被称为第一个 3C 整合系统,已经具有人工胰腺的雏形㊂大数据时代的精准医学计划影响到糖尿病诊治和病情监测等各个方面,新的血糖监测方法和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将精准血糖监测和即时精准治疗完美结合的人工胰腺距临床应用为时不远,尚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㊂参考文献:[1] B h a t t i J,R e d e l m e i e rD A.A n g e l i n aJ o l i ea n d m e d i c a l d e c i s i o nS c i e n c e[J].M e dD e c i sM a k i n g,2015,35(1):4-5.[2] G r u t z m a n nR,M o l n a rB,P i l a r s k y C,e t a l.S e n s i t i v ed e t e c t i o no fC o l o r e c t a lc a n c e ri n p e r i p h e r a lb l o o d b y s e p t i n9D N Am e t h y l a t i o na s s a y[J].P L o SO n e,2008,3(I1):e3759. [3] M o o d l e y N,N g x a m n g x aU,T u r z y n i e c k aM J,e t a l.H i s t o r i c a lp e r s p e c t i v e s i n c l i n i c a l p a t h o l o g y:a h i s t o r y o f g l u c o s em e a s u r e m e n t[J].JC l i nP a t h o l,2015,68(4):258-264.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5,7(10):603-613. [5] D i a b e t e sC o n t r o la n d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T r i a l R e s e a r c h G r o u p.T h e e f f e c t o f i n t e n s i v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d i a b e t e s o n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 p r o g r e s s i o n o fl o n g-t e r m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i ni n s u l i n-d e p e n d e n t 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J].N E n g l JM e d,1993,329(14):977-986.[6]马建华.血糖监测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6,8(2):123-125.[7] A m e r i c a n D i a b e t e sA s s o c i a t i o n.S t a n d a r d so fm e d i c a l c a r e i nd i a be t e s-2011[J].D i a b e t e sC a r e,2011,34(S u p p l1):S11-61.[8] K a m l e s h K u m a rS w a m i,P.R.C h o u d h a r y.R o l eo fs e r u mf r u c t o s a m i n e a s s a y i n s c r e e n i ng o f g e s t a t i o n a l 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J],I n d i a n JA p p l B a s i cM e dS c i,2012,4(1B):469.[9] Y o s h i u c h i K,M a t s u h i s a M,K a t a k a m i N,e t a l.G l y c a t e da lb u m i ni s a b e t t e r i n d ic a t o r f o r g l u c o s e e x c u r s i o n t h a ng l y c a t e dh e m o g l o b i n i n t y p e1a n d t y p e2d i a b e t e s[J].E n d o c rJ,2008,55(3):503-507.[10]马晓静,包玉倩,贾伟平.糖化白蛋白与糖尿病筛查和诊断的研究进展[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3,5(1):49-52.(下转第959页)㊃559㊃‘临床荟萃“2016年9月5日第31卷第9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S e p t e m b e r5,2016,V o l31,N o.9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标,仍然为目前降低心血管风险的重要方向,尽管当前的标准治疗包括使L D L-C达标㊁强化控制血压和血糖,但大血管事件和微血管并发症的显著剩留风险仍然在大多数患者尤其在糖尿病患者中持续存在㊂T G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重要目标,值得期待㊂参考文献:[1] R i d k e r P M.L D L-C c h o l e s t e r o l:c o n t r o v e r s i e s a n d f u t u r et h e r a p e u t i c d i r e c t i o n s[J].L a n c e t,2014,384(9943):607-617.[2] R a d e rD J,H o v i n g h G K.H D L-C a n d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d i s e a s e[J].L a n c e t,2014,384(9943):618-625.[3] N o r d e s t g a a r dB G,V a r b oA.T r i g l y c e r i d e sa n d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d i se a s e[J].L a n c e t,2014,384(9943):626-635.[4] T G a n d H D L-C W o r k i n g G r o u p o ft h e E x o m e S e q u e n c i n gP r o j e c t,N a t i o n a lH e a r t,L u n g,a n dB l o o dI n s t i t u t e,C r o s b y J,e t a l.L o s s-o f-f u n c t i o nm u t a t i o n s i nA P O C3,t r i g l y c e r i d e s,a n d c o r o n a r y d i s e a s e[J].NE n g l JM e d,2014,371(1):22-31.[5]Jør g e n s e n A B,F r i k k e-S c h m i d tR,N o r d e s t g a a r d B G,e ta l.L o s s-o f-f u n c t i o n m u t a t i o n si n A P O C3a n d r i s k o fi s c h e m i c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J].NE n g l JM e d,2014,371(1):32-41.[6] L i u J,Z e n g F F,L i uZ M,e t a l.E f f e c t so f b l o o d t r i g l y c e r i d e so n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a n da l l-c a u s em o r t a l i t y:a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a n dm e t a-a n a l y s i s o f61p r o s p e c t i v e s t u d i e s[J].L i p i d sH e a l t hD i s,2013,12:159.[7] E x p e r t D y s l i p i d e m i a P a n e l,G r u n d y S M.A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 S o c i e t y P o s i t i o n P a p e r:g l o b a lr e c o mm e n d a t i o n s f o r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 o f d y s l i p i d e m i a[J].C l i nL i p i d o l,2013,7(6):561-565.[8] A u s t i n MA,B r e s l o wJ L,H e n n e k e n sC H,e t a l.L o w-d e n s i t yl i p o p r o t e i n s u b c l a s s p a t t e r n sa n dr i s ko fm 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J].J AMA,1988,260(13):1917-1921.[9] W u M,L y o n s T J.T r e a t m e n ta p p r o a c h e sf o rd i a b e t e sa n dd y s l i p i de m i a[J].H o r m R e sP a e d i a t r,2011,76(S u p p l1):76-80.[10] A C C O R D S t u d y G r o u p,G i n s b e r g HN,E l a m M B,e ta l.E f f e c t s o f c o m b i n a t i o n l i p i d t h e r a p y i n t y p e2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J].NE n g l JM e d,2010,362(17):1563-1574. [11]J u d g eE P,P h e l a n D,O'S h e a D.B e y o n ds t a t i nt h e r a p y:ar e v i e wo f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 o f r e s i d u a l r i s k i n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J].JRS o cM e d,2010,103(9):357-362.[12] M a n o r i aP C,C h o p r aH K,P a r a s h a r S K,e t a l.T h e n u a n c e s o fa t h e r o g e n i c d y s l i p i d e m i a i nd i ab e t e s:f oc u s o n t r i g l y c e r ide s a n dc u r r e n tm a n a g e m e n ts t r a t e g i e s[J].I nd i a n He a r tJ,2013,65(6):683-690.[13] K l e m p f n e rR,G o l d e n b e r g I,F i s m a nE Z,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o fs t a t i n a l o n e v e r s u s b e z a f i b r a t e a n d s t a t i n c o m b i n a t i o n i np a t i e n t sw i t h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a n da c u t ec o r o n a r y s y n d r o m e[J].A mJC a r d i o l,2014,113(1):12-16.[14] T e n e n b a u m A,M o t r o M,F i s m a n E Z,e t a l.E f f e c t o fb e z a f i b r a t eo ni nc ide n c eo ft y p e2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i no b e s ep a t i e n t s[J].E u rH e a r t J,2005,26(19):2032-2038. [15] T e r a m o t oT,S h i r a iK,D a i d aH,e t a l.E f f e c t so f b e z a f i b r a t eo n l i p i da n d g l u c o s e m e t a b o l i s mi nd y s l i p i d e m i c p a t i e n t sw i t hd i a be t e s:t h e J-B E N E F I T s t u d y[J].C a r d i o v a s c D i a b e t o l,2012,11:29.收稿日期:2016-08-19编辑:﹏﹏﹏﹏﹏﹏﹏﹏﹏﹏﹏﹏﹏﹏﹏﹏﹏﹏﹏﹏﹏﹏﹏﹏﹏﹏﹏﹏﹏﹏﹏﹏﹏﹏﹏﹏﹏﹏﹏﹏﹏﹏﹏﹏﹏﹏﹏﹏﹏﹏武峪峰(上接第955页)[11] M e r P R,M o r a S.M o v i n g b e y o n d m e a n g l y c e m i a:1,5a n h y d r o g l u c i t o la n d m i c r o v a s c u l a r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o fd i ab e t e s[J].C l i nC h e m,2014,60(11):1359.[12] M e h t aS N,S c h w a r t z N,W o o dJ R,e ta l.E v a l u a t i o no f1,5-a n h y d r o g l u c i t o l,h e m o g l ob i n A l c,a n d g l uc o s el e v e l si n y o u t ha n d y o u n g a d u l t sw i t h t y p e1d i ab e t e s a n d h e a l t h yc o n t r o l s[J].P e d i a t rD i a b e t e s,2012,13(3):278.[13]张众志,张红梅,张静.1,5-脱水葡萄糖醇㊁果糖胺和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 19(7):38-40.[14] G a r g S K,S m i t h J,B e a t a o nC,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 o f a c c u r a c y a n ds a f e t y o ft h eS E V E N a n dt h e N a v i g a t o rc o n t i n u o u s g l u c o s em o n i t o r i n g s y s t e m s[J].D i a b e t e sT e c hT h e r,2009,11(2):65-72.[15] Z h o uJ,L i H,R a n X,e t a l.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o f n o r m a lr e f e r e n c er a n g e sf o r g l y c e m i cv a r i a b i l i t y i n C h i n e s es u b j e c t s u s i n g c o n t i n u o u s g l u c o s e m o n i t o r i n g[J].M e d S c i M o n i t, 2011,17(1):C R9-13.[16] Z h o u J,L iH,R a nX,e t a l.R e f e r e n c ev a l u e s f o r c o n t i n u o u sg l u c o s em o n i t o r i n g i n C h i n e s es u b j e c t s[J].D i a b e t e s C a r e,2009,32(7):1188-1193.[17]马建华.血糖监测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6,8(2)123-125.[18] A m e r i c a n D i a b e t e sA s s o c i a t i o n.S t a n d a r d so fm e d i c a l c a r e i nd i a be t e s-2016a b r i d g e df o r p r i m a r y c a r e p r o v i d e r s[J].C l i nD i a b e t e s,2016,34(1):3-21.[19] G l o y n A L,P e a r s o n E R,A n t c l i f f J F,e t a l.A c t i v a t i n gm u t a t i o n s i nt h e g e n ee n c o d i n g t h eA T P-s e n s i t i v e p o t a s s i u m-c h a n n e l s u b u n i tK i r6.2a nd pe r m a n e n tn e o n a t a ld i a b e t e s[J].NE n g l JM e d,2004,350(18):1838-1849.[20] G r o o p L,S t o r m P,R o s e n g r e n A.C a n g e n e t i c s i m p r o v ep r e c i s i o no f t h e r a p y i n d i a b e t e s[J].T r e n d sE n d o c r i n o lM e t a b, 2014,25(9):440-443.[21]王友清.人工胰脏:现状㊁挑战与展望[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3,32(6):363-370.收稿日期:2016-08-19编辑:武峪峰㊃959㊃‘临床荟萃“2016年9月5日第31卷第9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S e p t e m b e r5,2016,V o l31,N o.9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前言为对采用便携式血糖仪测定血液葡萄糖进行管理,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等效采用了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标准AST4 -A,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删减,同时增加了部分内容。
经反复征求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后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政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复旦大学医学院华山医院检验科。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元、朱玉胜。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负责解释。
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采用便携式血糖测定仪进行血液葡萄糖(以下简称血糖)测定。
本标准为负责该血糖测定的管理人员提供以下信息:血糖测定仪器的选择、操作程序的制定、质量保证计划的实施及血糖测定仪器的维护保养、实验结果及质控的记录、操作人员的培训等。
本标准还有助于从事该血糖测定的操作人员正确安全地采集及处理血样、准确地进行血糖测定,正确完成血糖测定的质量控制及血糖测定仪的维护保养,了解如何获取准确的血糖测定结果及测定结果在临床上的应用。
2.对血糖测定的管理要求2.1管理人员的职责2.1.1全面指导及执行血糖测定项目的实施2.1.2选择合适的测试仪器和试剂。
2.1.3管理和实施质量保证计划。
2.1.4操作人员的选择及资格认可。
2.1.5协调及监督操作人员的培训。
2.1.6负责便携式血糖仪测定结果与检验科自动生化分析仪方法测定结果的定期比较。
2.1.7全面了解对血糖浓度过高或过低患者应采用的适当措施。
2.2血糖测定仪器的选择参照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合适的血糖测定仪。
2.2.1测定结果准确。
2.2.2操作简便。
2.2.3消耗品易得。
2.2.4价格合理。
2.2.5良好的售后技术服务。
2.2.6测定线性范围宽。
2.2.7测定结果与标准实验室测定结果符合性良好,其结果应在检验科自动生化仪测定结果±15%范围内。
2.2.8适合环境温度。
2.2.9同一单位应选择同一类型的血糖测定仪,以避免不同测定仪可能带来的偏差。
2.3操作手册的制定要点2.3.1标本采集:包括正确安全地采集标本的详细步骤以及防止标本污染的措施。
医疗器械培训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与误差控制(包括正确取血和血糖值解读)血糖仪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用于测量血糖值,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至关重要。
正确使用血糖仪可以提供准确的测量结果,而误差控制则能够保证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误差控制的相关知识。
一、正确取血1. 洗手:使用血糖仪之前,首先要洗手。
用温水和肥皂洗手,将手指擦干。
2. 选择刺激部位:常见的刺激部位是手指尖部位。
在选择刺激部位时,应避免选择有伤口、瘀伤或疾病的部位。
同时,避免选择之前采血过的部位。
3. 皮肤消毒:用酒精棉球或清洁棉球沾取适量的酒精,在刺激部位上轻轻擦拭,以消毒皮肤。
4. 刺激:轻轻按压并按下血糖仪的采血针头,以获得足够的血液样本。
避免过度刺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疼痛。
5. 清除第一滴血:用干净的棉球或纸巾清除第一滴血,以免影响后续测量的准确性。
二、血糖值解读1. 获取测量结果:将收集到的血液样本放入血糖仪中,等待测量结果的显示。
根据不同的血糖仪型号,显示的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有些血糖仪会将结果直接显示在仪器上,而其他一些仪器则会通过连接到智能手机或电脑进行数据传输和分析。
2. 符合参考范围:根据医生或专业人士给出的血糖参考范围,判断测量结果是否符合正常范围。
根据不同的人群和糖尿病类型,参考范围会有所不同。
3. 异常结果处理:如果测量结果超出参考范围,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进一步监测、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咨询医生等。
三、误差控制1. 定期校验血糖仪:为了确保血糖仪的准确性,应定期进行校验。
校验血糖仪的方法通常是使用标准溶液进行对比测量。
如果发现血糖仪存在较大的误差,应及时更换或修理。
2. 注意存储条件:血糖仪和测试条通常需要在特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存储。
根据不同品牌和型号的要求,将其存放在指定的环境中,以确保其性能和准确性。
3. 正确使用测试条:测试条是血糖测量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血糖仪的标准是多少血糖仪是用来测量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的一种医疗设备,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仪是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
那么,血糖仪的标准是多少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详细介绍血糖仪的标准以及相关知识。
首先,血糖仪的标准是根据国际标准制定的,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是血糖仪测量结果与化验室血糖浓度结果的偏差在正负20%以内。
换句话说,血糖仪的测量结果与化验室的结果可以有一定的偏差,但是这个偏差是被允许的范围之内。
因此,我们在选择血糖仪的时候,可以参考这个标准来进行选择。
其次,血糖仪的标准还包括测量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重复性。
准确性是指血糖仪的测量结果与实际血糖浓度的接近程度,稳定性是指血糖仪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测量结果是否一致,重复性是指同一血样在同一血糖仪上进行多次测量,结果是否一致。
这些都是血糖仪的标准之一,也是我们在选择血糖仪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此外,血糖仪的标准还涉及到使用方便性、测量时间、样本量等方面。
使用方便性是指血糖仪的操作是否简单方便,测量时间是指血糖仪进行一次测量所需要的时间,样本量是指进行一次测量所需要的血样量。
这些因素也是我们在选择血糖仪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总的来说,血糖仪的标准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还包括使用方便性、测量时间、样本量等方面。
在选择血糖仪的时候,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血糖仪。
同时,我们在使用血糖仪的时候,也需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操作方法进行正确使用,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血糖仪的标准是多方面的,我们在选择和使用血糖仪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些标准,以确保我们能够得到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从而更好地管理血糖,保护我们的健康。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血糖仪的标准,选择适合自己的血糖仪,保持血糖的稳定。
Technology)2010年9月第4卷第5期©糖尿病技术协会(Diabetes Technology Society)NOVAStatStrip®血糖仪在葡萄糖钳夹试验中进行实时血糖测定的准确度和可靠性Atoosa Rabiee, M.D.,1,2J. Trent Magruder, B.S.,1Crystal Grant, M.D., Ph.D.,1 Rocio Salas-Carrillo, M.D.,1 Audrey Gillette, M.B.A.,3Jeffrey DuBois, Ph.D.,4 Richard P. Shannon, M.D.,5 Dana K. Andersen, M.D.,1 and Dariush Elahi, Ph.D.,1,2作者联系方式:1 Department of Surgery,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Johns Hopkins Bayview Medical Center, Baltimore, Maryland; 2 Department of Medicin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Johns Hopkins Bayview Medical Center, Baltimore, Maryland; 3Department of Pathology,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Johns Hopkins Bayview Medical Center, Baltimore, Maryland; 4Nova Biomedical, Waltham, Massachusetts; and 5Department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Health System,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缩写:EGA 误差栅格分析(error grid analysis),PG 血浆葡萄糖(plasma glucose),SMT 标准膳食耐量试验(standardized meal tolerance test),YSI Yellow Springs Instruments公司关键词:贝克曼,葡萄糖钳夹试验,血糖仪,血浆葡萄糖,YSI通讯作者:Dariush Elahi, Ph.D., Departments of Surgery and Medicine, Johns Hopkins Bayview Medical Center, 4940 Eastern Ave., Baltimore, MD 21224-2780; Email:****************前言葡萄糖钳夹技术首先由Andres及其同事于1966年论述,1被认为是现今最新的葡萄糖稳态的测量技术。
2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方法可以用于评估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为了评价β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可以使用高葡萄糖变量钳夹。
例如身患2型糖尿病的肥胖者等患有各种代谢疾病的个体在医学系统中出现的数量不断增加, 3,4钳夹试验已经成为评估和鉴别β细胞对于胰岛素反应敏感性的“金标准”方法。
在钳夹试验中的高胰岛素-正常血糖和高血糖两个时段,需要根据当前的血糖水平而改变葡萄糖输注率,以便维持目标血糖水平。
相应地,钳夹试验依赖于准确而实时的血浆葡萄糖(PG)水平确定。
多数研究人员使用过贝克曼和YSI公司的葡萄糖分析仪。
两种设备均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技术,被认为是准实时葡萄糖测量的金标准方法,但是均具有一些重要的缺点。
两种设备均要求由一名专门的操作人员对每个全血标本进行血浆样本的制备,从采血到使用贝克曼和YSI 设备进行测量需要2分钟或者更长的时间。
典型情况下,考虑到葡萄糖输注率每5分钟即发生改变,上述延迟即具有显著意义。
不仅如此,贝克曼设备发明于1960年代,而贝克曼库尔特(Beckman Coulter)公司已经宣布自2009年1月起不再对该设备提供支持。
5YSI仪器(YSI生命科学部,Yellow Springs公司,俄亥俄州)尽管具有与贝克曼设备相同的准确性,但是其检测需时更久,并且其自校准过程会干扰PG测量。
由于其校准过程的长时延迟限制,因此要求在钳夹试验中有第二台YSI仪器备用。
钳夹试验中任何无法确定PG水平和调节葡萄糖输注率的因素,均将导致目标的显著改变,尤其出现于对胰岛素和葡萄糖具有非常良好敏感性的志愿者。
这两种设备还需要大量的耗材和常规保养。
已有一些工作组研究了血糖仪在钳夹试验中的应用。
在这些研究中,有两个报告发现试验结果未达到最佳标准。
6,7但是Cohen及其同事发表论文声称已发现一种手持血糖仪可以在钳夹试验中准确地测量血糖。
针对在钳夹试验中准确而快速确定PG 水平的需求,我们对NOVAStatStrip血糖仪(Nova Biomedical, Waltham, MA)进行检测。
该血糖仪为手持式电池供电,使用基于改良葡萄糖氧化酶技术的电流计技术,具有红细胞比积采集功能。
该设备还可以将PG 数据上传至计算机供进一步分析。
本实验旨在评估NOVA血糖仪的准确性是否足以在钳夹试验中替代贝克曼和YSI设备。
实验方法样本检测本实验中共有24名受试者接受高胰岛素-正常血糖和高血糖钳夹试验。
全部受试者在减肥手术前后均接受代谢测试。
在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与高血糖钳夹联合试验中采用一种新的葡萄糖钳夹技术变量。
6小时检测包括3个阶段。
首先是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
在建立基础PG水平后,进行10分钟胰岛素冲洗输注,然后以480 pmol/m2/分钟的速度连续输注2小时。
在该阶段之后进行1小时的恢复输注,其间血浆胰岛素水平将回归基础状态。
在第二个阶段中,PG水平上升至超过基础水平98 mg/dl 并维持2小时。
最后,在高血糖阶段的最后1小时,以连续冲洗的方式(5 ng/kg/分钟)输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7-36氨基化合物)。
PG水平下降,然后继续30分钟。
本实验采用的6小时钳夹试验中,每5分钟采集一次动脉血化的静脉血样本测量PG浓度,并依据负反馈原理调节输注率。
将14例患者的血样同时在贝克曼葡萄糖分析仪和NOVAStatStrip血糖仪上进行测量,将10例患者的血样同时在YSI葡萄糖分析仪和NOVAStatStrip血糖仪上进行测量。
为了评估和比较实验中获得的血糖值,本实验允许持续改变优势血糖水平,即未钳夹;因此表现出更宽的血糖值范围。
本实验还对接受钳夹试验的相同受试者在标准膳食耐量试验期间(SMT)进行同时测量。
每名受试者在15分钟内总服用474 ml Ensure plus营养液(雅培实验室,哥伦比亚市,俄亥俄州)。
对于SMT试验,在服用液体食物前采集两个样本,然后分别在5、10、15、20、30、40、60、90、120和150分钟时采集样本。
采集的静脉血立即同时在贝克曼葡萄糖分析仪和NOVAStatStrip血糖仪上进行检测。
将0.5 ml全血离心后采集血浆,用于贝克曼葡萄糖分析仪检测。
将试纸条装入NOVAStatStrip血糖仪后,从样本注射器尖端在试纸条的末端滴加一滴全血。
本实验在贝克曼和YSI仪器上对样本均进行重复检测,当在每台仪器上进行重复检测时,将该标本按顺序一个接一个的立即检测。
实验中对贝克曼和YSI仪器进行常规校准和保养。
统计分析在每次钳夹试验后,将钳夹试验和SMT 试验的数据输入计算机数据库。
本实验选择贝克曼和YSI设备做为参照方法。
为了评估NOVA血糖仪读数的准确性,在钳夹试验中的给定时间得到的每个贝克曼和YSI设备的PG水平数据均与相应的Nova数值配对。
贝克曼和YSI设备使用的数值为每个设备重复检测的均值。
超过97%的贝克曼和YSI设备的两个读数的差值小于3 mg/dl(对于NOVA 血糖仪,始终使用第一个数值)。
以贝克曼(或者YSI)数值做为参照和自变量,以Nova 数值做为因变量,使用SigmaPlot 11.0软件(Systat软件公司,圣荷西市,加利福尼亚州)进行两个普通变量的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
本实验还采用点误差栅格分析法(EGA)分析了Nova血糖值的临床接受性。
EGA划分图表显示Nova数值对于Beckman/YSI数值(参照)的线性回归分为5个区:A区、B 区、C区、D区和E区。
9,10 A区和B区中包含的结果被认为是准确和可接受的。
C区数值被认为是不准确的,使用该区的数值将导致不必要的行为而导致更坏的结果。
D区数值被认为是危险的失败数值,可导致危及生命的行为。
E区数值被认为是不准确的,可导致与实际需要相反的治疗。
为了评估NOVA血糖仪的测量结果在可能的血糖值范围内的偏倚,我们以贝克曼/YSI数值为参照将NOVA数值与贝克曼和YSI数值的平均差值绘制散点图,进行Bland–Altman分析。
11,12 Bland–Altman法还可以通过绘图显示两台设备之间平均差值上下两个标准差,来评估两个设备之间的一致性限。
另外,本实验生成第三个Bland–Altman散点图,比较NOVA重复检测数值和贝克曼重复检测数值的精密度。
最后,本实验采用局部平滑中值绝对差异曲线分析数据以揭示血糖仪的准确性模式。
13结果为了比较贝克曼分析仪和NOVA血糖仪,本实验从14例接受6小时葡萄糖钳夹试验的患者获得了1004个配对数据点。
为了比较YSI分析仪和NOVA血糖仪,本实验从10例接受6小时葡萄糖钳夹试验的患者获得了399个配对数据点。
图1显示在钳夹试验中由贝克曼和NOVA设备测量的PG结果的代表性比较。
贝克曼-NOVA回归分析的斜率系数为1.009,常系数为2.602。
YSI-NOVA回归分析的斜率系数为1.023,常系数为5.854。
Pearson相关系数r=0.989。
图2为采用EGA 分析绘制的相同散点图。
采用EGA分析,以Beckman数值为参照,976(97.6%)个数据落在A区,剩余28(2.4%)个数据落在B 区。
没有数值落在C区、D区和E区。
相似的,采用YSI数值为参照,399(100%)个数据落在A区。
图1.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0-180分钟)、高血糖钳夹试验(180-200分钟)和高血糖恢复(300-330分钟)期间,贝克曼和NOVA 设备间的PG值比较。
图3显示贝克曼和NOVA间(或者YSI 和NOVA间)的平均差值对于贝克曼/YSI参照值的Bland-Altman散点图。
以贝克曼测量值为参照时,数据对之间的平均差值为1.3 mg/dl,SD(标准差)为11.6 mg/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