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务实与操作2019账务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2.72 MB
- 文档页数:223
政府会计制度实务2019牟涛博士教授《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是政府会计改革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文件。
在目前“准则+制度”体系下,准则更多的关注的是原则性问题,制度则注重具体核算的实务操作。
制度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总说明•第二部分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第三部分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第四部分报表格式•第五部分报表编制说明意义一:统一了11项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制度》颁布后,将原有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统一了,同时还将不同行业的会计制度包括《医院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测绘单位会计制度》、《地质勘察单位会计制度》、《彩票机构会计制度》、《国有林场(苗圃)会计制度》等9项事业单位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全部统一。
意义二:明确了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级各类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
民间非盈利组织不在此范围,仍执行《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不执行本制度。
意义三:构建了全新会计核算模式•双体系双基础双目标•双体系:会计核算具备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重功能,实现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和相互衔接。
•双基础: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
•双目标:全面、清晰反映单位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
特点一:平行记账•所有的业务都需要进行财务核算。
•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进行财务核算的同时,还需要进行预算会计核算。
特点二:会计要素“5+3•双体系下的会计要素• 1.财务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
• 2.预算会计要素: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
•科目一共103个。
其中财务会计体系77个,预算会计体系26个。
资产35个,负债16个,净资产7个,收入11个,费用8个。
预算收入9个,预算支出8个,预算结余9个。
特点三:基本建设会计并入•在2013年、2014年“基建并入大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直接要求“不再单独建账”。
2019年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附件: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1目录第一部分总说明第二部分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第三部分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第四部分报表格式第五部分报表编制说明附录:主要业务和事项账务处理举例2第一部分总说明一、为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特别说明的除外)。
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单位,不执行本制度。
本制度尚未规范的有关行业事业单位的特殊经济业务或事项的会计处理,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三、单位应当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规定的原则和本制度的要求,对其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四、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统一进行会计核算,不再单独建账,但是应当按项目单独核算,并保证项目资料完整。
五、单位会计核算应当具备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双重功能,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全面、清晰反映单位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
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实行权责发生制;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单位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采用财务会计核3算的同时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对于其他业务,仅需进行财务会计核算。
六、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财务会计要素和预算会计要素。
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
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
七、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运用会计科目:(一)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
在不影响会计处理和编制报表的前提下,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或减少某些会计科目。
(二)单位应当执行本制度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编号,以便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
⾏政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实务操作指导⼿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致⼒于⾏政事业单位⾏业热点资料制作分享、业内交流、⼯作实操技巧、资源共享。
3篇原创内容公众号微信yz358074⼊群学习交流分享官⽅⼩额付费qq群223611693 +⼩编微信我们为事业单位,有⼀笔2018年职⼯差旅费个⼈的借款2万元,从基本户借款,问题⼀:我们为事业单位,有⼀笔问题⼀:业务活动费⽤今年取得发票做还款,账务处理是只做财务会计,借:业务活动费⽤从质保⾦中垫付的;今年取得发票做还款,账务处理是只做财务会计,借:从质保⾦中垫付的;其他应收款,这样可以吗?贷:贷:其他应收款,这样可以吗?回复(⼀)第⼀情形,该单位实⾏国库集中⽀付1、2018年借款时借:其他应收款 2万元贷:银⾏存款 2万元2、2019年新旧衔接时不调整因为从质保⾦中借款,不属于预算资⾦,故视同可收回资⾦,新旧衔接时不调整预算会计相关科⽬。
3、2019年职⼯凭差旅费相关凭据报账,从零余额⾛授权⽀付财务会计借:业务活动费⽤—商品和服务费⽤ 2.2万元贷:零余额账户⽤款额度 2.2万元预算会计借:事业⽀出—财政拨款⽀出【功能分类】—基本⽀出—商品和服务⽀出—差旅费 2.2万元贷:资⾦结存—零余额账户⽤款额度 2.2万元4、职⼯报账后归还(存⼊基本户2万元)借款财务会计借:银⾏存款 2万元贷:其他应收款 2万元预算会计不做账(⼆)第⼆情形,该单位未实⾏国库集中⽀付,财政拨款及其他资⾦来源均拨⾄基本户银此笔借款未使⾏存款(因为从群友提问的分录推断可能为财政实拨预算资⾦管理⽅式);⾏存款(因为从群友提问的分录推断可能为财政实拨预算资⾦管理⽅式);此笔借款未使⽤2018年的预算资⾦,纳⼊2019年预算。
1、2018年借款时借:其他应收款 2万元贷:银⾏存款 2万元2、2019年新旧衔接时不调整此笔职⼯出差借款未列⼊2018年预算中,故在质保⾦中借⽀,编制2019年预算时全额纳⼊2019年的预算;因为从质保⾦中借款,不属于预算资⾦,故视同可收回资⾦,新旧衔接时不调整预算会计相关科⽬。
实操政府会计制度下工资业务的会计处理2019年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行《政府会计制度》,可以说与过去老会计制度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同一帐套体系中平行记账,很让人不适应不习惯,制度规定涉及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既要财务会计核算又要预算会计核算,所以你先要区分是否部门预算管理资金收支再确定是否平行记账,科目名称的雷同也容易让人混淆。
新制度强化了财务会计功能,引入权责发生制,导入坏帐准备、资产减值、摊销、支出预提、待摊及预计负债等内容,增加了核算的繁琐和复杂,改革也主要是填补这块空白,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五大会计要素;完善了预算会计功能,实行收付实现制,只核算预算资金收入、支出、结余三个会计要素,增设了债务收支内容,我们比较熟悉,更好满足了预算执行管理的要求;整合了基建会计,统一在大账框架中核算,不再单独建帐,这倒是对有基建业务的单位大大减少了核算和并帐工作量。
其他方面,大家都是同一起跑线,处于学习摸索、消化吸收阶段,小编刚接触感觉是对原有知识的颠覆,体验有些糟糕,常常新老知识在脑海交叉打架,只能对着新制度去按部就班,慢慢刷新,想必大家也如是。
所以还得“先做减法再做加法”,把原有固化知识清理再置入新的知识内容。
财政部在业务辅导方面一直没有更多的作为,光依靠地方三两天突击培训填鸭式教学,鸡同鸭讲,效果甚微,倒不如拿几十万块聘请专业师资力量录制几期教学视频课件挂在官网供大家下载学习,再人性化点可以购买专业服务人员进行在线辅导,这样既有利于新制度推行,提高培训效果,又给地方和部门节约大量培训经费。
当然,那些老大爷是看不到的,只任大家在苦海里折腾,然后不对的时候又抡起大棒。
大家还得四处掏钱买教材、听课程,厚着脸皮去求人。
但小编还是要告诫大家:没有谁有义务为你的弱小买单,莫怨没人教没人带,大家何尝不是这样过来的。
都是成年人走向职业生涯,适应工作是最基本的技能,同时需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处世之道,尽量少麻烦人,对于新知识新工作,先要熟悉制度流程和操作技巧,善于学习借鉴和独立思考,再去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就会事半功倍。
制度解读新《政府会计制度》下期末对账方法简析◎文/杨惠和摘 要: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后,原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账务核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会计人员的工作面临较大挑战。
财务处理从原有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核算方式转变为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并存的核算方法,账务处理难度加大,期末对账的要点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账务处理;对账0 引言 从2019年1月1日开始,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原先执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各类会计制度均不再执行。
1 实行政府会计准则后发生的变化实行政府会计准则以后,单位实行的是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单位发生经济业务时一般都要实行平行记账,即大多数经济业务或事项既要做财务会计处理,也要做预算会计处理。
与传统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相比,新《政府会计制度》主要有三大变化:一是“双功能”。
“双功能”突破了以往政府会计单一的预算会计体系,提出政府会计由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构成。
二是“双基础”。
“双基础”即财务会计的核算基础为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与企业会计相似;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为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与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相似。
三是“双报告”。
“双报告”要求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同时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以满足与两种报告相对应的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2 政府会计主体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应关注的要点根据2017年颁布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第一部分:总说明”的规定,政府会计主体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都要进行财务会计处理,但其中不涉及预算收支的部分无需进行预算会计处理。
这里需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是否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二是是否为现金收支业务。
当然,这里的现金不仅仅指的是库存现金,而是泛指货币资金,即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及其他货币资金。
ZHENGFU HUAIJI Q&A36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账务处理要求与建议唐三霞孝昌县审计局湖北孝昌摘要: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引导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科学发展,助推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与时俱进。
本文在解决财务账务问题中提供建议,以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能力。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账务;处理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重点解决多行业制度规范、编制基础单一、过渡期核算缺陷等具体问题,旨在提升有关制度可操作性,剔除基金类科目,将政府投入视为单位收入,罗列平行会计预算分录,突出行政事业单位非营利性、公益性等属性,使行政事业单位得以转型升级、高效发展,新政府会计制度应用价值随之凸显。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1.行政事业单位主动披露财务会计信息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主动披露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包括资金使用、年度财务报告等,并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监督,进而使制度执行更加透明,也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更加合理、规范。
新政府会计制度不仅可以确保预算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而且强化了单位财务管理监督工作。
此外,新政府会计制度还促进相关单位在开展各种经济活动时更加规范,从而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2.新政府会计制度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过去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的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制度,仅有极少数业务实施权责发生制。
新政府会计制度全面引入了权责发生制,进一步加强了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和支出管理,确保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从而也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切实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考核与评价,也促使相关单位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刚性,进而提升单位预算管理的价值。
3.促进资产的科学配置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前,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核算时缺乏资产折旧和摊销的有效依据,难以优化各类资产管理,因此资产运营效率不高,资产价值也难以真实体现。
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政府会计制度》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制度》),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鼓励行政事业单位提前执行。
财政部于2017年11月9日在财政部网站了发布《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
一、历史背景我国现行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基本上形成于1998年前后,主要涵盖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
(一)改革前的会计体系改革前我国会计体系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彩票机构会计制度》、《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暂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等制度。
2010年以来,财政部适应公共财政管理的需要,先后对上述部分会计标准进行了修订,出台了各个行业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基本满足了现行部门预算管理的需要。
但因现行政府会计领域多项制度并存,体系繁杂、内容交叉、核算口径不一,造成不同部门、单位的会计信息可比性不高,同样业务行政和事业单位的会计标准不同,会计政策不同,导致政府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较低。
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对现行政府会计标准体系进行改革。
(二)实施会计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重大改革举措,2014年新修订的《预算法》对各级政府提出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新要求。
由于现行政府会计标准体系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主要以提供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决算报告为目的,无法准确、完整反映政府资产负债“家底”,以及政府的运行成本等情况,难以满足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信息需求。
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对现行政府会计标准体系进行改革。
事业单位衔接《政府会计制度》的处理流程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一、自2019年1月1日起,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
二、按照本规定做好新旧制度衔接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以下5步:1.根据原账编制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编制原账的部分科目余额明细表.2.按照新制度设立2019年1月1日的新账。
3.按照本规定要求,登记新账的财务会计科目余额和预算结余科目余额,包括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按照原账科目余额登记新账预算结余科目(参见下表),将未入账事项登记新账科目,并对相关新账科目余额进行调整。
原账科目是指按照原制度规定设置的会计科目。
4.按照登记及调整后新账的各会计科目余额,编制2019年1月1日的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
5.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9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
三、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
单位应当按照新制度要求对原有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实现数据正确转换,确保新旧账套的有序衔接。
财务会计科目新旧衔接一、将2018年12月31日原账会计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资产类(1)直接转换科目(8个):“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科目,转账时,将原账的上述科目余额直接转入新账的相应科目。
其中将原账的“库存现金”科目余额中属于新制度规定受托代理资产的金额,转入新账“库存现金”科目下的“受托代理资产”明细科目。
(2)“银行存款”科目转账时将原账“银行存款”科目中核算的属于新制度规定的其他货币资金的金额,转入新账“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扣除后的差额转入新账的“银行存款”科目。
其中将原账的“银行存款”科目余额中属于新制度规定受托代理资产的金额,转入新账“银行存款”科目下的“受托代理资产”明细科目。
(3)“其他应收款”科目将原账“其他应收款”科目余额,转入新账“其他应收款”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