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与多器官功能衰竭
- 格式:ppt
- 大小:93.00 KB
- 文档页数:23
第十一章呼吸系统疾病(第十一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男,35岁,烧伤总面积70%,川。
烧伤60%,在院外度过休克期,创面有感染,伤后4天入院,近 2 天来腹泻、黑粪,以往无溃疡病史。
在明确诊断后,首先采取的治疗是A. 非手术疗法,C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窦切除,B. 手术缝合止血,D.胃大部切除,E感染创面切痂植皮术,2.男,35岁,烧伤总面积70%,川。
烧伤60%,在院外度过休克期,创面有感染,伤后 4 天入院,近 2 天来腹泻、黑粪,以往无溃疡病史。
若上消化道出血被证实,为了明确病变位置及范围,选用最佳检查方法是A. 胃十二指肠钡餐检查,B. 纤维胃镜检查,C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D. CT检查,E. MRI检查,3.男,35岁,烧伤总面积70%,川。
烧伤60%,在院外度过休克期,创面有感染,伤后 4 天入院,近 2 天来腹泻、黑粪,以往无溃疡病史。
对该病人首先应检查A. 血压,B. 大便潜血,C血常规,D.红细胞压积,E凝血酶原时间,4.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指A. —种或多种原因诱发的组织关注不足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B. 机体遭受急性严重感染、严重创伤等,同时或先后出现2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C感染所引起的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D. 机体对不同原因的严重损伤产生的系统性炎症反应,E. 以上都不对5. 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不包括A. 解除气道梗阻,B. 低碳酸血症时正压通气治疗,C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D.防止误吸,E严重低氧血症正压通气治疗,6. 氧疗指A. 通过增加吸入氧量纠正患者缺氧B. 通过增加吸入氧浓度纠正患者缺氧C通过减少吸入氧浓度纠正患者氧中毒D. 通过减少吸入氧量纠正患者氧中毒E. 以上均不对,7. 以下不属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原则的是A. 心力衰竭治疗,B. 治疗原发病,C纠正缺氧,D.机械通气,E液体管理,8. 以下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无需特别排除的是A. 大片肺不张,B. 自发性气胸,C急性肺栓塞,D肺癌,已心源性肺水肿,9. 以下不符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是A. 急性起病,呼吸频数和(或呼吸窘迫,B. 胸部X线显示两肺浸润阴影,C. 低氧血症,D. 肺动脉楔压w 18mmHg或临床上能除外心源性肺水肿E. 有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10.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分析典型的改变为A. PaO2升高,pH升高,B. PaO2降低,pH降低,C. PaO2降低,pH升高,D. PaO2升高,pH降低,E. 以上均不对,1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床边肺功能监测结果,对严重性评价和疗效判断有意义的是A. 肺顺应性降低,B. 无效腔通气比例增加,C无呼气流速受阻,D. VD/VT,E. 以上都不是,12.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最早出现的症状是A. 代谢性酸中毒,B. X线大片状浸润阴影,C. 低氧血症,D. 呼吸加快,并呈进行性加重,E粉红色泡沫样痰13. 我国导致直接肺损伤的原因中,占首位的是A. 重症肺炎,B. 胃内容物吸入,C肺癌,D.肺血栓栓塞,E肺气肿,1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病理改变是A. 肺呈肉质变,B. 可见全肺萎缩,重量明显减轻,C. 肺广泛性充血水肿和肺泡内透明膜形成,D. 镜下见血管萎缩、肺间质有炎症细胞浸润,E晚期,全部肺泡纤维化,15. 以下不是引起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内因素的是A. 化学因素,如吸入毒气,B. 物理因素,如放射性损伤,C生物性因素,如重症肺炎,D.严重休克,E肺部放射性损伤,16. 急性肺损伤概念提出的意义有A. 强调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是一个静态过程,B. 不存在急性肺损伤阶段进行治疗,C. 在急性肺损伤阶段进行治疗会降低疗效,D. 按不同发展阶段分类患者有利于判断临床疗效,E急性肺损伤代表后期病情较严重的阶段,17. 以下不是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病理特征的是A. 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B. 肺容积增高,C. 肺泡渗出富含蛋白质液体,D. 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E肺间质纤维化,18.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常见最先出现的器官功能障碍是A.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B. PAD,C. 肺血栓栓塞症,D.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E急性心力衰竭,19. 假设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诊断成立,最需要的治疗措施是A. 洋地黄类药物静脉推注,B. 快速利尿剂静脉推注,C. 呼气末正压通气,D. 加强抗感染,E输血,20. 急性肾衰竭病人少尿期或无尿期出现水中毒的常见原因是A. 钠中毒,B. 酸中毒,C未严格限制入水量,D.体内内生水过多,E抗利尿激素增加,21 .女,70 岁。
多器官功能衰竭简答题
多器官功能衰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涉及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
障碍。
以下是几个关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简答题:
1. 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答:感染、创伤、休克、外科手术、严重损伤和败血症等都可能导致
多器官功能衰竭。
2. 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是什么?
答: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全身炎症反应、免疫失调、
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释放等,这些因素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组织损伤。
3. 如何预防和治疗多器官功能衰竭?
答: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关键是早期识别和干预潜在的危险因素。
治疗包括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纠正缺氧和酸中毒、控制感染和炎症反应、支持器官功能和营养管理等。
4. 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预后和并发症是什么?
答: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预后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
常见的
并发症包括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消化道出血、心肌梗死和神
经系统并发症等。
5. 如何评估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病情?
答:评估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病情包括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器官功
能指标、检查体液和电解质平衡、评估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影像学检查
结果等。
多系统器官衰竭名词解析多系统器官衰竭(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简称MODS)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状态,指的是多个器官或系统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功能障碍或功能衰竭的情况。
这些器官或系统包括心脏、肺、肝、肾、胃肠道、神经系统等。
下面对一些与多系统器官衰竭相关的名词进行解析:1. 器官衰竭(Organ Failure):指某个器官在功能上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过程,出现明显异常或功能衰竭的状态。
2. 多器官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指患者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衰竭,在MODS中常常是多个器官衰竭共同导致了病情的严重恶化。
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简称ARDS):一种严重的肺功能障碍,通常由肺部感染、严重创伤或其他病因引起,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和肺水肿。
4.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简称AKI):指肾脏在短时间内发生功能障碍,导致肾脏无法正常排除体内代谢产物和维持体液平衡。
5. 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指心脏在短时间内出现功能障碍,无法输送足够的氧和养分供应给身体各器官。
6. 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因体内酸性物质累积过多或酸性物质排除能力降低,导致血液中的酸碱平衡失调的一种情况。
7. 孤立性器官衰竭(Isolated Organ Failure):指患者只有一个器官出现衰竭,而其他器官的功能尚未受到明显影响。
多系统器官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病情,需要紧急而全面的治疗。
确诊和早期干预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至关重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在医学领域被广泛讨论和研究。
ARDS的发病率较高,致死率也相对较高。
它主要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部损伤导致肺泡膜无法正常工作,并且以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
这篇文章将探讨ARDS的病因、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病因方面,ARDS可以是多种原因引起的。
最常见的原因是直接肺损伤和间接肺损伤。
直接肺损伤通常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部创伤,如吸入有害气体、溺水、长时间接受机械通气等。
间接肺损伤通常是由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引起的,如感染性疾病、严重创伤、严重胰腺炎等。
其他较少见的原因包括过敏反应、输血反应、急性胸腔综合征等。
在ARDS发生过程中,病理生理学起着重要作用。
当肺泡膜受损时,肺泡和肺毛细血管之间的通透性增加,导致液体和炎症细胞渗入到肺泡腔内,进一步加重了肺部水肿和炎症反应。
这些病理生理的改变导致肺泡通气和气体交换的功能障碍,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并发生低氧血症。
临床表现方面,ARDS的症状主要包括呼吸困难、急性发生的低氧血症、呼吸窘迫和肺部啰音等。
严重的ARDS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绀、多器官衰竭等并发症。
临床上通常会通过体格检查、X线胸片和血气分析等进行诊断。
诊断ARDS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等。
ARDS的诊断依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急性发生的呼吸困难,(2)低氧血症,(3)胸片或CT显示肺部浸润性病变,(4)肺泡膜水肿和肺泡腔内渗液。
治疗方面,ARDS的治疗主要包括对原发病因的积极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对于直接肺损伤的患者,最重要的是阻止损伤进一步发展,降低炎症反应和水肿。
对于间接肺损伤的患者,重点是积极控制感染、纠正代谢紊乱和维持液体平衡。
同时,ARDS患者通常需要机械通气和氧疗来维持呼吸功能和补充氧气。
其他治疗措施包括镇静和镇痛治疗、机械通气策略的优化、容量复苏的管理等。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李湘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
ARDS不仅发生于成人,也发生于儿童,国际间统一命名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一、发病率与死亡率:美国ARDS的发病为75例/10万/年、加那利群岛为2-4例/10万/年,ARDS发病率为1.5~75例/10万/年。
我国目前尚缺乏大样本量的发病率统计。
ARDS的病死率仍高达50一70%,其中死于呼吸衰竭仅占16%,多数死于多器官衰竭,单个器官衰竭死亡率15~30%,2个器官衰竭死亡率45—55%,3个或3个以上器官衰竭时死亡率80%,如3个器官功能衰竭达1周以上死亡率高达98%。
从病因方面分析,并发败血症的ARDS病死率为70%,并发吸入性肺炎的ARDS 病死率为90%。
二、病因:ARDS病因很多,根据在肺损伤中的作用,导致ARDS的原发病或高危因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直接损伤:胃内容物、淡(海)水吸入;弥漫性肺部感染如细菌、病毒;滋原体、肺囊虫等;吸入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氯气、光气、烟雾、高浓度氧等;肺挫伤。
目前又称肺内源性ARDS。
(二)间接损伤(基础病并未直接损伤肺):脓毒综合征、严重非胸部创伤、重症胰腺炎、急诊复苏过程中的大量输液、输血以及心肺转流。
目前称为肺外源性ARDS 最常引起ARDS的次序是脓毒症、多发伤、大量输液、胃内容物吸入、肺挫伤、重症肺炎和淹溺。
目前又称为肺源性ARDS。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各种直接因素引起ARDS首先作用在肺泡上皮,使I型肺泡上皮细胞完整性性受到破坏甚至发生”脱屑性改变”导致基底膜暴露形成”肺泡溃疡”。
II型细胞上皮受到损伤,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释放障碍,并促使肺泡巨噬细胞和炎症反应链的激活导致肺内炎症反应。
病理变化以肺泡腔内改变为主,引起肺泡腔内水肿,纤维旦白、胶原旦白渗出和中性粒细胞聚集,可合并肺泡内出血,导致肺实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