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 格式:ppt
- 大小:4.76 MB
- 文档页数:32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导入:《明朝那些事儿》: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八八)、朱国瑞、兴宗。
性别:男民族:汉血型:?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生卒:1328-1398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农民母亲:陈氏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主要经历:1328年--1344年放牛1344年--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 年--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1352年--1368年造反(这个猛)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历史上的一位平民皇帝。
他建立明朝以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你了解吗?今天我们就来接触一下这位农民出身的皇帝,看看他给当时和后人留下了什么?新课讲授一、明朝建立:1638年,明太祖朱元璋,都城南京。
朱元璋为什么能当上皇帝,或者说元朝为何会灭亡?(政治腐败,灾害频繁,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直接原因: “开河”“变钞”(2)根本原因: 元朝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题外话:朱重八家族的名字: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朱重八父亲名字:朱五四。
朱重八(17岁)悲惨家事儿:四月初六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朱重八转运了:17岁当和尚,25岁时,寺庙遭焚毁;他走投无路,参加抗元的起义军;依靠自己的勇敢、智慧、运气,朱元璋在义军中脱颖而出。
本来的朱元璋不叫朱元璋,叫做朱重八。
也可以叫朱八八。
而朱元璋这个名字就是在投靠郭子兴的起义军时取的新名字,这个璋是一种尖锐的玉器,这个朱元璋实际上就是诛杀元朝的璋,把自己比如成诛灭元朝的利器。
大家看看课本第88页的明太祖像,虽然这个朱元璋相貌奇丑,弯月脸,上下突。
课题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主备课型新授时间教学目标知识能力:识记明朝建立概况,了解明太祖明成祖巩固政权的措施和靖难之役,迁都北京等基本事实。
通过对“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权的权力”的探讨,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重点由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归纳。
同时进行纵向对比、联系。
通过读书指导法,讲授法,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来完成教学活动。
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包括利用视频软件,对所需视频进行剪切编辑,网络平台搜索材料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八股取士教学过程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2‘2‘8‘15‘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1、迄今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朝代?朝代更替经过建立-巩固-灭亡,今天要了解明朝是中国倒数第二个封建王朝,它的建立和政权巩固是什么样的呢?(板书课题)2、(课件)出示学习目标3、视频元朝的灭亡明朝建立,朱元璋图像,明朝时怎样建立的呢?二、新授(一)自主学习1、出示自主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88页第一自然段,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第一部分——明朝的建立,并能简单复述明朝的建立情况。
2、提问:朱元璋和他的继承人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其统治?出示任务(二):阅读课本88-91页,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第二部分,分别归纳明太祖、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课件展示)(二)合作学习1、提问:明太祖为什么要在政治、思想、军事方面采取以上措施呢?出示要求:全班分成三个小组,根据学案材料,小组合作,分别就每条措施加以分析,并回学生举例学过的朝代学生了解本课学习目标学生观看视频,之后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任务(一)明朝建立部分。
学生复述出明朝的建立情况。
积极回答问题:学生自学教材,结合学案分别概括出明太祖、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七下历史第15课知识点七下历史第15课讲解的是明朝君权的加强,这些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七下历史第15课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七下历史第15课知识点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明朝的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2、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①政治上: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②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③在思想文化上,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
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成为“八股文”。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的坑儒还厉害!”请回答:(1) 材料中顾炎武描述秦始皇的所为是什么?答:焚书坑儒(2)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有关史实,谈谈你对八股取士的看法。
答:明朝实行八股取士,严格限定考试的格式和范围,并规定应考者不的得发表个人见解。
因此许多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只埋头攻读经书。
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材料一唐太宗时候,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
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然未中进士。
后来有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彀,是使劲张弓。
彀中,指箭能射及的范围。
比喻受人笼络、由人控制)材料二明朝考中举人的很多人,都是没有真才实学的迂腐儒生。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沉痛地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回答:同时对科举制度的评价,为什么人们对隋唐时期的科举取士褒扬,而对明清时期的科举取士贬斥?为什么人们对明朝科举取士极力诋毁?答:明清两朝实行八股取士,严格限定考试的格式(八股文)和范围(四书五经),并规定应考者不能有个人见解。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学习诊断】1、_____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 _____为大汗,尊称他为______ ,蒙古国建立。
2、 1271年______(人物)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______3、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立______,地方设立______ 。
我国_____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____ 。
【学习过程】 1、明朝的建立:时间____ 年;都城_____ ;开国皇帝_____ ,他就是明太祖。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在地方,废除______ ,设立直属中央的_____;在中央,废除实行1500年的_____制度,撤销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六部分理朝政;设______(特务机构)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实行______ 制度。
3、____之役和迁都北京:为巩固统治,明太祖把子孙封到各地做藩王;明太祖死后,即位的______下令削藩;北平的燕王_____ ,打出“______ ”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_______ 。
4、明成祖强化君权:_____称帝,他就是_____ ,____年,迁都____ ;他继续实行_____ 政策;增设特务机构_____ ,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_____特务机构的设置,是________________ 的一种表现。
【效果检测】【知者加速】 1、“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
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有所参决。
” (1)以上是哪个皇帝所采取的措施?(2)“罢丞相不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废丞相后由哪几个机构来分理朝政?2、明太祖时,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
第二天,明太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了哪些客人?”宋濂一一回答。
太祖笑道:“说得对,没骗我。
”说着就拿出一张画着宋濂请客的座位图。
宋濂吓出一身冷汗。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学前必知承上启下】明朝的建立者是谁?你对他的身世经历了解吗?你知道明朝的都城先后在哪里吗?明朝为什么会迁都呢?【教学目标心中有数】1.记住明朝初期为加强皇权采取的措施。
2.分析建文帝削藩和明成祖削藩的异同点【自主学习快乐体验】【阅读课本1思考相伴】自学要求:①全面阅读课本,包括大、小字和地图、图片、资料等;②边读边勾划重点(包括一个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意义等或者是某一段话的主要内容);③边读边思考:阅读时,要找出一个历史事件的背景或原因、过程或内容、结果、意义或影响等,在相关内容的边上标记上名称。
阅读思考时,要多问:是什么?为什么?对疑难、困惑,在课本上用?标记出来或者写在[质疑问惑]栏中。
④边读边记忆。
【自学检测2整体感知】要求:1.自学检测完后。
对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小组讨论解决。
2.关注一下:自学提纲是如何编排、处理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的,知识体系的建立与课本相比有什么不同?体会老师的用意。
1、明朝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时间在哪里?你知道明朝的都城先后在哪里吗?明朝为什么会迁都呢?2、你知道明朝在地方上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的机构是什么吗?在中央又采取了哪些措施?3、为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明朝设立的特务机构有哪些?目的是什么?4、你一定知道科举制度吧,明朝的科举制度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目的和作用分别是什么?5、靖难之役的导火线、结果分别是什么?明成祖为加强君权又采取了哪些措施?【质疑问惑3有问必答】燕王朱棣因为建文帝实行削藩而起兵,并最终夺得了皇位。
朱棣称帝后,为什么还继续执行削藩政策呢?他的目的是什么?【抓住重点4巩固互查】【合作探究质疑讲析】【充分思考1热烈讨论】活动要求:1.根据老师的提示,对问题先进行充分思考,并把个人思考的收获简要写下来,不明白的同桌讨论,乃至小组讨论。
2.小组讨论时,各组长主持,其他同学都要积极参与、发表观点,进行辩论;同时,每个同学要把小组讨论的结果抓住要点、抓紧时间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