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 格式:pdf
- 大小:8.95 MB
- 文档页数:103
大脑与神经第一节、一、神经系统的组成主要由神经细胞(neuron)和神经胶质细胞(neuronglia)组成。
神经细胞=神经元: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胶质细胞:数量为神经元的10~50倍,不参与神经冲动的传导,对神经细胞起营养、支持作用;参与髓鞘的形成。
(一)神经元结构:由胞体和胞突两部分组成。
基本结构:细胞体、树突、轴突、髓鞘、朗飞氏结、轴突终扣。
1、胞体(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中心)大小形状不一,5~100µm。
是可兴奋膜,具有接受刺激、处理信息、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细胞膜膜蛋白:决定了神经元细胞膜的性质,其中有些是离子通道(Na+、K+、Ca2+、Cl- 通道);有些膜蛋白是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可使某种离子通道开放。
尼氏体(特征性结构):光镜下:嗜碱性颗粒或小块;电镜下: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
细胞质(神经元胞体) 功能:合成蛋白质供神经活动需要。
合成合成更新细胞器所需要(核周质)的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要的酶,以及肽类神经调质。
神经原纤维:光镜下:在硝酸银染色的标本中呈棕黑色的细丝,在细胞质内交织成网。
(特征性结构)并深入树突和轴突。
电镜下:神经丝和微管功能:构成神经元的骨架,起支持和运输的作用。
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等细胞器。
脂褐素细胞核圆型,一个,居中,大、染色浅、核仁明显,染色质呈空泡状。
特点:大、圆、淡、核仁清晰①细胞核:位于胞体中央,大而圆,常染色质多,着色浅,核仁大;②细胞质:内含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还有线粒体、溶酶体等细胞器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是神经元向其它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传递化学信息的载体,一般为小分子物质,在神经元的轴突终末合成。
神经调质=神经肽:在胞体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合成,通过轴浆运输至轴突末梢。
一般为肽类,能增强或减弱神经元对神经递质的反应,起调节作用。
按神经元的传递方向分类:A)感觉神经元(sensory neuron):一种感受内外环境变化并将这些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必背知识点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二、呼吸道的作用呼吸道的作用主要包括保证气体顺畅通过、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 (使其温暖、湿润、清洁)。
然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需要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清洁。
呼吸道内的结构如鼻毛、鼻腔内的黏液和气管内壁上的纤毛等,共同协作以阻挡灰尘、细菌等有害物质进入肺部,并通过咳嗽等方式将其排出体外。
三、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与呼吸肌 (如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密切相关。
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降低,外界气体被吸入肺内。
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升高,气体被呼出体外。
四、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
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网。
当吸气时,肺泡内的氧气浓度高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氧气便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二氧化碳便由血液进入肺泡,并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这样,就完成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五、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运动受到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其中,神经调节起着主导作用,主要通过呼吸中枢 (如脑干中的呼吸中枢)来实现对呼吸运动的控制。
体液调节则主要通过血液中的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碳、氧气和氢离子等)来影响呼吸中枢的活动,从而调节呼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
六、呼吸的意义呼吸是人体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的重要途径。
通过呼吸作用,人体细胞能够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同时,呼吸还有助于维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酸碱平衡等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
《生理学》第三章在生理学这门奇妙的学科中,第三章通常会聚焦于某些关键的生理过程和系统。
让我们先从细胞的层面说起。
细胞,作为生命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对于整体的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胞内部有着复杂而精细的结构,其中细胞膜就像是一个严格的守卫,控制着物质的进出。
它具有选择透过性,只允许特定的分子和离子通过,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而细胞内的细胞器,如线粒体,被称为细胞的“能量工厂”。
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将我们摄入的营养物质转化为细胞能够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三磷酸腺苷(ATP)。
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个高效的生产线,不断地为细胞的各种活动提供动力。
再来看细胞之间的通讯。
细胞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通过各种信号分子进行交流和协调。
这种通讯方式可以是直接的,通过细胞间的连接结构,比如缝隙连接,让小分子物质在细胞间快速传递;也可以是间接的,通过释放化学信号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等,作用于远处的细胞,从而实现对整个身体的调节。
说到调节,就不得不提到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就像是身体的“指挥中心”,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快速传递,实现对身体各个部分的精确控制。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突触将信息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
而内分泌系统则是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生理功能。
激素在血液中循环,到达靶细胞后,与细胞表面或内部的受体结合,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例如,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新陈代谢的速度,胰岛素能够调节血糖水平。
血液循环系统也是第三章的重要内容之一。
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的动力泵,不断地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血管则像是运输的管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血液中的红细胞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参与免疫防御,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呼吸生理方面,呼吸系统负责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通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扩散,实现氧气的摄取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呼吸的调节机制也非常复杂,涉及到神经调节、化学感受器等。
第三章生理学考点1绪论L体液:按其分布部位的不同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大部分。
2 .内环境及稳态:内环境既是细胞与外环境间接交流的必经途径,也是细胞生活和发挥自身功能的必需场所。
在生理条件下机体能通过各种调节机制使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3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在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能通过自身完备的调节机制有效地调控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生理功能活动,使机体更加适应环境的变化,维护自身生存。
4 .神经调节: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被破坏反射将不能进行。
5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生成的某些化学物质经体液途径而影响机体功能活动的一种调节方式主要通过内分泌活动进行。
6 .负反馈: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态,如体温、下丘脑一垂体一靶腺轴系对相应激素的调节等。
7 .正反馈:激起机体某种功能活动迅速达到某种特定状态,并发挥最大效应,如排尿反射、血液凝固等。
考点2细胞的基本功能L无饱和现象:单纯扩散、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2 .有饱和现象:经载体的易化扩散、主动转运、钠泵、钙泵。
3 .钠通道的阻断剂为河豚毒,钾通道的阻断剂为四乙胺,钙通道的阻断剂为维拉帕米(异搏定)。
4 .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离子泵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标度和(或)电位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借助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进行的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两者均必须消耗能量.5 .原发性主动转运形成Na+、K+在细胞内外不均匀分布,原因是膜上Na+、K+依赖式ATP前的活动。
钠-钾泵转运3Na+∙2K+°6 .葡萄糖在红细胞(普通细胞、脑细胞)的吸收属于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葡萄糖在肾小管和小肠的吸收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
7 .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方式:出胞。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
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第一节细胞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电压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感谢聆听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必须经过生长到分裂的过程成为~,分为G1、S、G2、M四期.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第二节基本组织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后者其支持、联系、营养、保护和隔离等作用.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第三节运动系统骨骼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组成,前者由上千条粗肌丝和细肌丝有规律的平行排列组合而成。
人体结构与功能第一章绪论全世界人口总数正在奔向70亿,在每分钟里有超过250个婴儿出生,同时每天有150000个人死亡,因此全世界人口以每秒3个人的速度在递增。
人体是一个复杂而又神奇的有机体,每个人正常的生活、思考、烦恼和白日梦都离不开它。
对自身的探索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本课程从宏观到微观探视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了解内在的运作机制,更好的为人类自己服务。
一、人体的组成(一)细胞生命的遗传物质DNA,DNA(脱氧核糖核酸)常常被称作为生命的分子,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生物中,充当携带指令的化学密码,通称为基因,具有调节生物体及其不同部分的生长、发育、执行功能和自身的维持作用。
人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46条,共23对,为双倍体。
其中44条为常染色体,2条为性染色体。
常染色体男女相同,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XX。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又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即为基因的主要载体。
染色体的数目和形状是相对稳定的,如果染色体数目或结构有变异,将导致遗传性疾病。
高龄产妇增加了染色体异常,35岁以上产妇尽量检查。
基因组是整套人类基因结构,控制着人类细胞到整体的发育,人类基因组含30000~35000个基因,分布在几乎所有人类细胞的46条染色体上。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价值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这一计划旨在为30多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
与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
美国和英国科学家2006年5月18日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发表了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1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
(二)组织组织由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
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第一章绪论绪论绪论绪论1. 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活动生命规律或生理功能的科学。
★2. 离体器官或组织实验法:从活着的动物身上取出要研究的器官或组织置于近乎生理状态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或观察。
3. 活体解剖实验法:一般在动物失去知觉(麻醉或去大脑)而仍存活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4. 慢性实验法:以完整健康清醒的机体为对象,在外界环境尽量保持自然的条件下,对某种功能进行研究。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细胞和基本组织细胞和基本组织细胞和基本组织1. 液态镶嵌学说:细胞膜的共同特点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后者以a-螺旋或球形蛋白质的形式存在。
2. 嵌入蛋白:镶嵌在整个脂质双分子层上的蛋白质。
3. 表在蛋白:只附着在脂质双分子层上的蛋白质。
4. 单纯扩散: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扩散。
5. 易化扩散:不溶于脂质的或是很难溶于脂质的某些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分子,和NaK Cl 等离子,借助细胞膜上某些特殊的蛋白质顺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
免费考研论坛生理学名词解释汇集6. NaNaNaNa 泵: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上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7. 出胞:内分泌细胞内的激素或神经末梢内的递质,外分泌腺细胞内的分泌颗粒在分泌时向细胞膜靠近,然后分泌颗粒膜或囊泡膜与细胞膜相互融合,最后在融合出破裂,将其中的物质排出细胞。
8. 入胞:细胞外的物质被细胞膜“识别”后与其粘附,然后该处细胞膜内陷形成吞饮泡进入细胞内。
如物质是固体称为吞噬,是液体称为吞饮。
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略略略略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1. 刺激:能引起机体或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化。
2. 兴奋性:机体或组织细胞受到外界发生改变的刺激时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3. 兴奋:将机体受到刺激产生生物电现象的过程及表现称为~。
生理学常考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人体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包括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
体液是指人或动物机体所含液体的总称,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间液,又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其各项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等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稳态的意义在于它是细胞行使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生理功能的调节分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我调节。
神经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其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体液调节是指机体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的组织、细胞影响其功能活动。
体液调节分为远距分泌(又称全身性体液调节)、旁分泌(又称为局部体液调节)、自分泌和神经分泌。
自身调节指机体的一些细胞、组织或器官能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
神经调节的作用迅速、定位准确、持续时间短暂;体液调节的作用相对缓慢、广泛、持久,对于调节一些相对缓慢的生理过程;自身调节作用较小,仅是对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补充。
三者互相协调配合,使得机体各项功能活动的调节更加完善。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物理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影响单纯扩散的因素包括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差和温度。
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跨膜转运,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具有特异性高、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等特点。
经通道的易化扩散是指带电离子顺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具有离子的选择性、转运速度快和门控特性等特征。
主动转运是耗能的,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二周)
2009/9/191
载体:离子通道载体和载体蛋白两种类型。
不同细胞的跨膜信号传递方式有三大类§由膜的特异受体蛋白、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传导系统
化学门控通道
§由具有感受结构电压门控通道
的通道蛋白机械门控通道
§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离子学说”认为,细胞水平生物电产生的前提有二
②细胞膜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并不一样,如在静息状态下,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则很小。
对膜内大分子A-则无通透性。
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扩布性的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果说静息电位是兴奋性的基础,那么,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
阈电位可兴奋细胞(如神经细胞)受刺激后,首先是膜上Na+通道少量开放,出现Na+少量内流,使膜内负电位减小。
当膜电位减小到某一临界值时,受刺激部分的Na+通道大量开放,使Na+快速大量内流,表现为扩布性电位,即动作电位。
这个引起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电位值,称为阈电位。
阈电位是可兴奋细胞的重要生理参数之一。
一般它与静息电位相差约20毫伏。
如果两者差距减小,则可兴奋细胞的兴奋性升高。
反之,则降低。
重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