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修身的十二条铁规戒律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6
曾国藩自律12条古往今来,凡能成大事者,无不在“修身”上有独到之处。
曾子说过:“每日当三省吾身。
”在诸位名人之中,曾国藩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范例。
曾国藩在个人修养上最为严格,他每日静坐,反思己过,数十年如一日潜心修为。
1、持身敬肃。
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的念头、举止中有无背离义理之处。
平日闲居无事的时候宁静安泰,保养德性,一旦投于事务之中则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精神状态清澈明朗,就如同旭日东升,光彩照人。
2、静坐养性。
每天不限什么时候,要拿出一定时间静坐养性,反省体悟自己天性中隐现的仁义之心。
正襟危坐,凝然镇定,如同宝鼎一般沉稳。
3、早早起床。
天色初亮就赶紧起身,睡醒了就不要再恋床。
4、读书专一。
一本书没有读完时,不要再看其它书籍。
东翻西阅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毫无益处。
5、阅读史书。
曾国藩丙申年购置了一套《二十三史》,父亲要求他从头至尾认认真真的读一遍,才算不辜负其苦心,曾国藩至此之后,每天都仔细读上十页,要苦读十多年才算完成。
在中国最有价值的书就是史书了,历史是真实的,政治潜规则都在里面。
6、说活谨慎。
所谓祸从口出,很多人都因此招致祸患。
所以君子对此要时刻注意,这是修身处世最重要的工夫。
曾国藩认为自古以来最容易惹祸上身的就只有两条:一是长傲,二是多言。
不要乱说别人坏话就好,开开玩笑无伤大雅,幽默细胞可以培养。
7、保养真气。
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彻里彻外光明正大,所作所为毫无羞于对人说之处。
8、爱护身体。
时刻以父亲的“节制操劳,节制欲求,节制饮食”训导作为健体却病的准则。
9、求学不倦。
每天都应获知新学问,每天读书时将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可以求取其中的深意。
10、技不荒疏。
每月不可荒废旧技能,每月写作几篇文章,以此检验自己积存义理的多少。
11、饭后写字。
饭后写半个时辰的字,所有文字方面的交际应酬,都可以作为练习写字的机会。
凡事不可留待第二天去做,事情越积越多,就越难清理。
曾国藩的12条规矩
曾国藩的12条规矩如下:
1.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
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
正位凝命,
如鼎之镇。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徇外为人。
5.读史:每日读十页经书、十页史书,不能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劳,节欲,节食。
时时当作养病。
9.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10.月无望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
不可一味耽着,最易溺心丧志。
11.作字:饭后作字半小时。
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凡事不
留待明日。
12.宵禁:夜晚不出去玩乐应酬,会使人精气耗损、神情疲惫。
曾国藩正是通过坚守这些规矩,保持了长期的规律生活状态,最终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虽然这些规矩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它们仍有很多借鉴意义,可以帮助人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曾国藩十二条规矩解释嘿,咱今儿就来唠唠曾国藩的十二条规矩!第一条,主敬。
啥叫主敬呢?就是要恭敬严肃,就好比你面对你最崇拜的偶像,那不得恭恭敬敬的嘛!你想想,要是对啥事都吊儿郎当的,能成啥大事呀!(就像你对待重要考试还嘻嘻哈哈,能考出好成绩吗?)第二条,静坐。
这可不是让你傻坐着发呆哦!是要让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思考人生。
你看那些成功人士,哪个不懂得给自己留时间静静思考呀!(你总不能像个没头苍蝇似的乱撞吧!)第三条,早起。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道理咱都懂吧!每天早早起来,感觉一天的时间都变长了呢!(你要是天天睡到日晒三竿,那好多机会不都错过了嘛!)第四条,读书不二。
读书就得一心一意,别这本翻翻那本瞅瞅的。
就像你追对象,总不能三心二意吧!(要是一会儿喜欢这个一会儿喜欢那个,能有真感情吗?)第五条,读史。
了解历史多重要啊,能让咱少走好多弯路呢!看看古人的经验教训,咱也能取取经呀!(你不读史,不就像在黑夜里摸瞎走路嘛!)第六条,谨言。
说话可得过过脑子,别啥话都往外蹦。
祸从口出这道理咱都知道吧!(你要是乱说话得罪了人,那不就麻烦啦!)第七条,养气。
要有自己的气场和气质,让人一看就觉得你不一般。
(你总不想让人觉得你唯唯诺诺的吧!)第八条,保身。
要照顾好自己呀,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
(你要是把自己身体搞垮了,还怎么去拼搏呀!)第九条,日知所亡。
每天都得学点新东西,别原地踏步。
(你不进步,不就被别人甩在后面啦!)第十条,月无忘所能。
学会的东西可别丢了,得时常复习巩固。
(就像你学骑自行车,长时间不骑不就生疏了嘛!)第十一条,作字。
写好字也很重要呀,字如其人嘛!(你字写得乱七八糟的,别人对你印象能好嘛!)第十二条,夜不出门。
晚上就乖乖待在家里,别出去瞎晃悠。
(大晚上出去多不安全呀,你说是不是!)在我看来呀,曾国藩的这十二条规矩真的是太有道理啦!要是咱都能照着做,那咱的人生肯定会变得不一样!咱得好好学学,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厉害!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这是咱走向成功的秘诀呀!。
[键入文字]
曾国藩一天必做的十二件事是什么?揭秘曾国藩怎样修身
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的日常生活,除去公务外皆以修身十二法按部就班,以此为戒,终成伟人。
——国馆君按
“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户”,是曾国藩给自己及后人定下的修身十二法,这十二条中,又有八法可供现代人借鉴。
常常谨记并严格执行,必事有所成。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这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状态。
“主敬”要求做到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工作时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唯有这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及旺盛的精力,就像早晨初升的太阳一样,干净利索有力量。
二、静坐:静坐四刻,如鼎之镇
静坐四刻,即每日不限时间,静坐一小时,用以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这和现代的冥想养生如出一辙,静坐以清除杂念,放松身心,亦可常思己过。
“醒后勿恋”指的是醒来后就不要有留恋安逸的念头,对爱赖床、拖沓的人来说,记住这点想必是最好的一针强心剂。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恋
虽说古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比起也许日落还伏在案牍工作的现代人,做到这一点,也许不太现实。
而对于夜间自制力差而熬夜娱乐的人来说,“早睡早起”永远都是最佳的健康箴言。
四、读书不二:读书专一,十页为率
1。
曾国藩读书的十二条铁规戒律!曾国藩是湖南湘乡县(今双峰县)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一个穷山僻谷的耕读人家。
他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教育子侄。
谓“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事事松弛”。
他抓住一切读书的机会,死前一日犹手不释卷。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曾给自己订下了每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译】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
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注】所谓“主敬”,是要求内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
心中无我才能做到真正谦虚。
《菜根谭》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做到一时的恭敬并不难,而所谓“有礼”是指内心长久的恭敬,这只有“无事时心(常)在腔子里”的功夫才能做得到,处理日常事务时才能不被杂事儿所干扰。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译】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
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玄(静极生动)”的境界。
“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译】起床要早。
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注】黎明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也是人身真阳生发的时候,极容易发生性交或手淫的情况。
马上起床,可以使无念的真精不会落于淫念的浊精,真精可以使人神清身健,浊精必然使人神昏羸弱,天长日久,就能显出效应。
曾国藩修身12条曾国藩修身的十二条铁规戒律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译】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
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注】所谓“主敬”,是要求内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
心中无我才能做到真正谦虚。
《菜根谭》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做到一时的恭敬并不难,而所谓“有礼”是指内心长久的恭敬,这只有“无事时心(常)在腔子里”的功夫才能做得到,处理日常事务时才能不被杂事儿所干扰。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译】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
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玄(静极生动)”的境界。
“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译】起床要早。
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注】黎明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也是人身真阳生发的时候,极容易发生性交或手淫的情况。
马上起床,可以使无念的真精不会落于淫念的浊精,真精可以使人神清身健,浊精必然使人神昏羸弱,天长日久,就能显出效应。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译】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
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2、主静,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小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看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5、读史,廿三史每日十页,虽有事亦不间断。
6、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需一一记出。
7、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着,最易溺心丧志。
8、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9、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10、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食欲。
11、作字,饭后写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
凡事不可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键入文字]
曾国藩修身语录曾国藩一天必做的十二件事有哪些?
曾国藩修身语录曾国藩一天必做的十二件事有哪些?
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的日常生活,除去公务外皆以修身十二法按部就班,以此为戒,终成伟人。
“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户”是曾国藩给自己及后人定下的修身十二法,这十二条中,又有八法可供现代人借鉴。
常常谨记并严格执行,必事有所成。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这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状态。
“主敬”要求做到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工作时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唯有这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及旺盛的精力,就像早晨初升的太阳一样,干净利索有力量。
二、静坐:静坐四刻,如鼎之镇
静坐四刻,即每日不限时间,静坐一小时,用以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这和现代的冥想养生如出一辙,静坐以清除杂念,放松身心,亦可常思己过。
“醒后勿恋”指的是醒来后就不要有留恋安逸的念头,对爱赖床、拖沓的人来说,记住这点想必是最好的一针强心剂。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恋
虽说古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比起也许日落还伏在案牍工作的现代人,做到这一点,也许不太现实。
而对于夜间自制力差而熬夜娱乐的人来说,“早睡早起”永远都是最佳的健康箴言。
四、读书不二:读书专一,十页为率
在曾国藩看来,一本书还没有读完,就一定不去看其他书,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
1。
曾国藩修身的十二条铁规戒律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译】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
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注】所谓“主敬”,是要求内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
心中无我才能做到真正谦虚。
《菜根谭》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做到一时的恭敬并不难,而所谓“有礼”是指内心长久的恭敬,这只有“无事时心(常)在腔子里”的功夫才能做得到,处理日常事务时才能不被杂事儿所干扰。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译】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
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玄(静极生动)”的境界。
“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译】起床要早。
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注】黎明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也是人身真阳生发的时候,极容易发生性交或手淫的情况。
马上起床,可以使无念的真精不会落于淫念的浊精,真精可以使人神清身健,浊精必然使人神昏羸弱,天长日久,就能显出效应。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译】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
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
曾国藩修身十二条慎独典范:曾国藩修身十二条人之情趣就像禾苗一样,加之阳光雨露则能健康成长。
然而说易行难,诸多今人眼中逆性而为的举动在躬身实践中又是何等艰难!曾国藩亦不例外。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曾国藩制定了严格的修身计划,曰“日课十二条”。
一、主静:无事时整齐严肃,心如止水;应事时专一不杂,心无旁骛。
二、静坐:每日须静坐,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时即起,绝不恋床。
四、读书不二:书未看完,绝不翻看其他,每日须读十页。
五、读史:每日至少读二十三史十页,即使有事亦不间断。
六、谨言:出言谨慎,时时以“祸从口出”为念。
七、养气:气藏丹田,修身养性。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随时将自己当作养病之人。
九、日知其所亡:每日记下茶余偶谈一篇,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十、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不可一味耽搁,否则最易溺心丧志。
十一、作字:早饭后习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皆作为功课看待,绝不留待次日。
十二、夜不出门:临功疲神,切戒切戒!对于现如今浮躁喧嚣的社会而言,一代能人曾国藩的“主静、静坐、谨言、养气、保身”于我们甚是苛刻至极。
人非圣贤,孰能无欲,孰能无劣根性,可对于他,克服自我却是孜孜不倦的毕生修为。
第一条是“主静”。
计划中规定“无事时整齐严肃,心如止水”,曾国藩的实际行动又是怎样呢?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月二十四日,京城忽然刮起大风,这样恶劣的天气曾国藩仍不能待在家中,其日记中记载,“无事出门,如此大风,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这难免是对其坚卓之志的沉重打击。
曾国藩内疚之心溢于言表:“写此册而不日日改过,则此册直盗名之具也。
既不痛改旧习,则何必写此册?”曾国藩在京城居翰林之位,主要做的事情便是读书。
读书是非常艰苦的事情,想真正深入研读的确需做到“心无旁骛”。
曾国藩的读书状态又是怎样呢?他在日记中记录了研读《易经》时的情形:“丹黄几十页书,如勉强当差一样,是何为者?平生只为不静,断送了几十年光阴。
曾国藩克己修身十二法所谓慎独,即在一人独处时,也要心怀敬畏,不要违背做人的原则,不冲破做人的底线。
曾国藩一生于“慎独克己之学”从不懈怠,坚持终身。
其“修身十二法”对今人来说,依然有所启迪。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整、齐、严、肃(有典故),时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无事时不劳神,安心;做事时认真专一心无杂念全力以赴。
精神状态犹如早上徐徐升起的太阳、犹如十五之前天上的明月(——如月之恒)永远在进步且有进步的余地,一生守缺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每天不拘束于一定的时刻,静坐两个小时(四刻=1更=2h),这个有点难做到。
体验天地之公心(以及内审),人天一体~正位、凝命,如鼎之镇(既有思想上又有生理上)此时身体放松,意念专一,不考虑任何杂事,考虑自己应该做什么,此刻的任务,目标,今后的打算等3)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曾国藩围剿太平天国时,天还没亮就吃过早饭了,近代没有电灯,在保证睡眠的情况下尽量早起,或者最好顺应四时早睡早起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
一本书没有看完,绝对不看其他的书,东翻翻西看看,完全学不到东西,给人家看书了。
意思不绝对,但是总的来说,必须有坚韧的心态和意志,看完眼下的书,再买或者翻新书,而不三心二意5)读史:念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虽然曾国藩是曾子后人,但家中并不殷富。
多次科举不中,距离最近一次科考成功回家途中,要不是遇到一个当了官的朋友接济,他差点回不了家,但他却在带着朋友接济的一百多辆银子回家多的路上,看到一个卖《二十四史》的人之后,把自己身上差不多所有钱都没了这本书。
回去后,“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曾爸跟他说,你借钱买书,我不吝惜也不怪你,尽全力满足你,你能看完一遍就对得起我了,以后每天看十页,如有间断,就是不孝!6)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曾国藩十二字名言曾国藩十二字名言为: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
曾国藩借着12个字,告诫自己做人要收起傲慢的尾巴,适度的示弱。
正所谓:过刚易折,过柔则靡。
做人做事,都应有所底线,保留尺度。
凡事以义为先,以柔善为方。
如此方可在复杂的人生道路上进退自如,稳操胜券。
01、敬胜怠懒惰、懈怠,是人生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
懒惰的心只会将我们越拖越垮,直至一蹶不振,再也难出头。
我们一旦屈从于堕怠的心理,不思进取,放弃努力。
一切努力也会打水漂。
华为作为世界五百强企业,它之所以能够在国外势力压制之下屹立不倒,除开雄厚的实力和过硬的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任正非优秀的领导能力。
任正非将“懈怠”定为华为管理层的第一大忌,为此,他还特意列出了“管理者18种懈怠的行为”,让公司员工引以为戒。
正如曾国藩家训里所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杜绝懒惰,成就自己。
生命不止,努力不绝。
不断努力的人,必然能够收获相应的报答。
02、义胜欲曾国藩为官数载,有一个字贯彻在心,那便是:敬。
他说:修身以道,修道以人,修人以孝,修孝以敬。
修身的根本就在于一个敬字,即用仁义约束自己,战胜私欲。
曾国藩说:“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
在攻打安庆之后,他的弟弟拖了很多东西回家,准备大兴土木,修盖楼堂馆所。
曾国藩在知道后,寄去信件严厉制止。
同时,斥责弟弟,要做个有敬畏,有道德的人。
电影《长恨歌》里有一句话:“什么是人?欲望满身。
”生而为人,肉体凡胎,有欲望、有私欲都很正常。
但是放任欲望疯长,纵容私欲扩大,人生就会走偏。
做人,要学会依照天理做事,凭着良心成事。
克制住内心的欲望,不断精进自己,成就人生。
03、知其雄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但在生活中,我们总能做到观察别人,却无法做到洞悉自己。
知其雄,就是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板都在哪里。
看懂自己,看清自己,认识自己。
思想家苏格拉底走在路上,他与行人攀谈,问他:欺骗是不是一种道德的行为。
行人说,当然不是,欺骗是一种害人的行为。
曾国藩如何读书
曾国藩,清代名臣,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将士的刽子手,又是一个治学严谨、博览群书的理论家和古文学家。
他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教育子侄。
曾国藩曾给自己订下了每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它们是:
一、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五、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九、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十、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十一、作字:饭后写字半时;
十二、夜不出门。
曾国藩的这十二条读书规矩,前三条是为读书做准备的。
第四、五、九、十、十一条是读书的方法;而第六、七、八、十二条看起来似乎与读书关系不大,实质上是要求自己集中精力读好书,因而这看似关系不大的规矩,却是保证读书质量的重要手段。
他不仅勤于读书,而且善于读书,深得要领,曾说:“万卷虽多,而提要钩玄不过数语。
”其见解可谓精辟至极。
曾国藩读书注重消化归纳,从而能提出自己的精当见解。
曾国藩的这些读书经验对今天的读书人来说,仍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曾国藩:修身12条“铁律”曾国藩作为晚清一代鸿儒,是他用每日十二条必修课,“知行合一”持之以恒的坚守精神,才成就了他不愧为一个名垂青史的牛人,从而有了曾氏家族数百年的荣耀。
曾国藩为自己制订了严格的修身计划,曰“日课十二条”,内容主要有:一、主敬:无事时整齐严肃,心如止水;应事时专一不杂,心无旁物。
曾国藩说:敬字最贴近我们的功用,庄重宁静则一天比一天强,安闲散纵则越来越懒惰,都是自然的征兆验效,即使是年老体弱,一旦遇到坛庙祭献、战阵危急的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这足以说明敬能强身。
如果不论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相待,不敢懈怠,那么身体的强健,还有什么令人怀疑的呢?二、静坐:每日须静坐,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静不仅是一种大智慧,静还是产生智慧的土壤。
所谓静生百慧。
道家言:“灵台清静,静能生定,定能智慧生。
”佛家也说“静能生慧,慧能生智。
”儒家亦认为“静能生慧”。
《昭德新编》说:“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三、早起:黎明即起,绝不恋床。
虽说古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比起也许日落还伏在案牍工作的现代人,做到这一点,也许不太现实。
而对于夜间自制力差而熬夜娱乐的人来说,“早睡早起”永远都是最佳的健康箴言。
早睡早起是顺应天时,是天在滋养你的身体。
所谓人力不胜天力,你吃再多的药物或保健品,也不及早睡早起的功效。
若长期坚持早睡早起,身体无病健康的人,一生无疾。
若病者则利于恢复!中医调理平衡讲七分靠天,二分靠药,一分靠心情。
四、读书不二:书未看完,绝不翻看其他,每日须读十页。
在曾国藩看来,一本书还没有读完,就一定不去看其他书,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学问毫无益处,此外,每天必须圈点十页书。
《庄子》记载:孔子到楚国去,行走在一片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捕蝉,就像拾取蝉一样容易。
庄子告诉我们:“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只要我们专心致志地从事于一件事,就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曾国藩十二条修身戒律《曾国藩十二条修身戒律》是清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化名流曾国藩所创立的一套修身之道。
他认为,修身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内在的美德,是人类文明的基石。
在他的生命中,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是一个身体力行的修身者。
在他的著作中,他总结了自己的修身经验,提出了《曾国藩十二条修身戒律》。
曾国藩的《十二条修身戒律》是:1. 修身先正己:修身的第一步是正己,也就是要求自己做到正直、诚实、守信、勤奋、谦虚、恭敬、有礼等,这是修身的基础。
2. 保持谦虚:谦虚是一种美德,它使人处事谨慎、思虑周到、不张扬、不自满,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3. 勤奋努力:勤奋是成功的关键,只有努力工作,才能获得成功。
勤奋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和负责。
4. 注重精神修养:精神修养是人类文明的基石,它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
只有注重精神修养,才能真正成为一名有修养的人。
5. 知识渊博:知识是一种宝藏,只有拥有知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
6. 以德为先:德是一种美德,是人们在生活中所应具备的品质。
只有以德为先,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7. 恪尽职守:恪尽职守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负责。
只有认真履行职责,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8. 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是一种勇气,它使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加坚定和自信。
9. 务实做事:务实是一种态度,是对工作的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
只有务实做事,才能获得更好的成果。
10. 保持谦逊:谦逊是一种美德,它使人在面对成功和失败时都能够保持平静和自信。
11.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一种礼仪,是人们在相处中所应具备的品质。
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12. 勤俭持家:勤俭是一种美德,它使人在生活中更加节约和谨慎,更加珍惜自己的财富和时间。
曾国藩的《十二条修身戒律》是一套非常实用的修身之道,它不仅具有很高的道德价值,更是一种实践性的指导。
曾国藩修身的十二条铁规戒律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译】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
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注】所谓“主敬”,是要求内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
心中无我才能做到真正谦虚。
《菜根谭》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做到一时的恭敬并不难,而所谓“有礼”是指内心长久的恭敬,这只有“无事时心(常)在腔子里”的功夫才能做得到,处理日常事务时才能不被杂事儿所干扰。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译】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
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玄(静极生动)”的境界。
“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译】起床要早。
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注】黎明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也是人身真阳生发的时候,极容易发生性交或手淫的情况。
马上起床,可以使无念的真精不会落于淫念的浊精,真精可以使人神清身健,浊精必然使人神昏羸弱,天长日久,就能显出效应。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译】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
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
曾国藩⾃律12条
近代以来,曾国藩被⽆数⼈推为学习楷模,天资、家世都很普通的他,最终竟成为⼤清王朝的顶梁柱,更培养出李鸿章、左宗棠等⼀⼤批能⼈,⼏乎占据晚清政坛半壁江⼭。
其实,曾国藩从不是天才,他完全是因为⾃律,才能从普通⼈中脱颖⽽出。
曾国藩曾提出以下12条⾃律条规,并坚守了⼏⼗年:
1、保持⼼静,专⼼致志,时刻检查警惕⾃⼰的杂念;
2、每天静坐1⼩时;
3、每天早起,绝不赖床;
4、每天坚持读书,不读完不能看第⼆本书;
5、每天读《⼆⼗三史》,绝不间断;
6、每天坚持写笔记,反省⾃⼰,改善⾃⼰;
7、每个⽉作数篇诗⽂;
8、谨⾔慎⾏,时刻注意⾃⼰的⾔⾏;
9、⽓藏丹⽥,修⾝养性;
10、节制欲望、节制饮⾷;
11、每天早饭后练习1⼩时书法,不能推到第⼆天;
12、夜晚不出去玩乐应酬。
正是因为⽇复⼀⽇的⾃律,从不间断的坚持,这个天资愚笨的学⽣,才能被世⼈敬仰。
曾国藩修身的十二条铁规戒律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译】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
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注】所谓“主敬”,是要求内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
心中无我才能做到真正谦虚。
《菜根谭》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做到一时的恭敬并不难,而所谓“有礼”是指内心长久的恭敬,这只有“无事时心(常)在腔子里”的功夫才能做得到,处理日常事务时才能不被杂事儿所干扰。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译】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
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
玄(静极生动)”的境界。
“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译】起床要早。
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注】黎明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也是人身真阳生发的时候,极容易发生性交或手淫的情况。
马上起床,可以使无念的真精不会落于淫念的浊精,真精可以使人神清身健,浊精必然使人神昏羸弱,天长日久,就能显出效应。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译】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
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
每天必须圈点十页。
【注】常人做不到“无事时心在腔子里”,而这个方法却是训练“应事时专一不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而所谓的“开卷有益”则是在能够做到“专心致志”以后的事。
五、读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
”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
【译】攻读史书:我在丙申年购置了一套《二十三史》,家父对我训诫道:“你为了买书而向别人借钱,我不惜一切地替你赔补还账,你若是能够仔仔细细地圈点阅读一便,才算不辜负我的一番苦心啊。
”从此以后,我每天都仔细读上十页,如果稍有间断,就是对父母不孝。
【注】读中国历史可以使人明白善恶事理,才能正确地为人处世,光宗耀祖,这是父母所希望的,为己为人,都是必要的。
否则,必定成为不忠不孝之徒。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
【译】说话谨慎:对此要时时刻刻细心留意,这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
【注】为人处世的关键在于谨慎地说话,而谨言的基础在于“三思”和“反省”。
这也是能够做到“不生气”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译】培养自己的真气:能够做到内外统一、光明正大之行,没有奸诈计谋、行险侥幸之念,任何所作所想都能够说得出口,只有这样,才能将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
【注】处处心存他人,才能为人光明坦荡;时时行险侥幸,必然处世奸诈虚伪。
生活中常心存机谋算计,不论如何打坐修炼,必定不能“体念来复之仁心”。
八、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节劳,节欲,节饮食。
”时时当作养病。
【译】保持身体健康。
十二月接到的家父手书上说:“(要)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
”所以,时时刻刻都像养病时一样地保养自己的身体。
【注】“节劳,节欲,节饮食”可以说就是养生的咒语真言,其中“节欲”包括节制性欲和物欲。
但人们都不能掌握节制的“度”。
其实很简单:只要时时刻刻想象自己正处于疗养时期不就可以了吗?
九、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译】每天都能知道所未知的:每天读书,都要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不要刻意地从书中谋求深意,否则,就是曲从于他人。
【注】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2.11)。
”每次温习旧的知识时,都能有新的体会和新的发现,说明自己已经掌握了基本原则,并且能够灵活分析和应用了。
而刻意地从别人或圣人的书中去寻求深刻含义,就是书呆子,会使自己永远没有正确主张,
做事的时候往往会屈从于他人。
每天都能记录心得体会,以免将灵感忘记,这样既可以检验自己是否有所长进,又能做到“温故而知新”。
十、月无亡所能:每月做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
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丧志。
【译】每月都能有机会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本领:每个月必须做诗歌或短文数首,用来检验所学理论是多还是少,所培养真气是否充盛。
不可以一味地懒惰迟延,这样最容易使自己的远大志向丧失殆尽。
【注】每月都能复习的主要指戒律。
做诗的目的是用来表达志向和情感,最能体现自己的修养和气度。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亡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19.5)。
”每月都能按照戒律的要求去做,就是“温习”,倘若懈怠,就很容易堕落。
凡是胸怀大志的人,必须牢记这一基本点。
否则,决不会有大的成就,事业也不会保持长久。
十一、作字:早饭后做字半时。
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
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译】习练书法:早饭后必须练习书法一小时。
而且,所有文字方面的应酬,都可以作为练习书法的机会。
凡是今天的事情,一定不许留待明天去做,事情越积越多,就会越难以清理。
【注】经常做到早晨练习书法,可以使一天的情绪不浮躁。
而且,将书信应酬也用来练习书法,可以称之为“权变”。
儒家通过练习“六艺”,就可以应酬社会的一切事务,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并且必须做到是不过夜,否则,以后就很难理出头绪。
如果通过学习已经发现了自己的坏习气,却不能及时改正,天长日久,就会积重难返。
十二、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译】夜晚不出家门:出门应酬玩乐,会使人荒废修养功夫,会使精气耗损、神情疲惫。
所以,这种不良习气必须彻底戒除!
【注】夜间是天地、人体之气收敛闭藏的时候,此时应该注意保养而不能耗散,这才是养生存性的自然之道。
能够抑制自己并驾驭自己的情志,顺应自然之道,才可称为圣人之徒。
自然之道是凡人不能察觉的,倘若能够严持圣人的戒律,日久必能洞悉天地!切记切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