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概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13
班级:日期:年月日编号: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掌握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形成和内容;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本课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历史意义。
难点: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课堂进程次序内容1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四)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然性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与特点(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23456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789(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四)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10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11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几千年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此后中国社会的一切进步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马列主义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而开始了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12。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授课日期11.17 11.17 11.19 11.19 11.20 星期二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四星期五班级5229 6233 7203 6232 7606/7607讲授课题(章节题目)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形成过程有清晰的了解,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内涵、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依据有基本的把握,历史地看待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教学难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内容要点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过渡时期的社会特征(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殊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介于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之间。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1)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2)列宁认为,落后国家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帮助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过渡到苏维埃制度,然后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
(3)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说过: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1949年2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专门讨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问题。
1953.12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新知识新内容摘要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新思路实际上否定了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的先建设后改造的思路。
实践证明这个新思路是正确的。
教学心得通过分析新中国刚刚建立时的内外环境使得学生对我们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2018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第一篇:2018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懂得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道路及基本经验,深刻体会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理论,并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主要经验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上世纪中叶,在我国进行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二、教学重难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方式及其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重大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多媒体四、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基本内容毛泽东曾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但是,如何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却是一个全新的实践。
在这两个革命阶段的交替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这一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列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本章分三节阐述了这一理论,主要分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及历史经验;并懂得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理论,并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主要经验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上世纪中叶,在我国进行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二、教学重难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方式及其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重大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多媒体四、教学时数:4学时(导言)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但是,如何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却是一个全新的实践。
在这两个革命阶段的交替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这一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列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本章分三节阐述了这一理论,主要分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及历史经验;并懂得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这一问题主要剖析了我国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
重点把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及其特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也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随着国民经济逐渐恢复,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轮廓日益清晰起来。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