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处理前处理工艺的选择及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铝合金表面处理的方法及应用对铝及其合金进行表面处理产生的氧化膜具有装饰效果、防护性能和特殊功能,可以改善铝及其合金导电、导热、耐磨、耐腐蚀以及光学性能等。
因此,国内外研究人员运用各种方法对其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它的综合性能,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目前,铝及其合金材料已广泛地应用于建筑、航空和军事等领域中。
本文分类论述了铝及其合金材料表面处理的主要方法。
1·化学转化膜处理金属表面处理工业中的化学转化处理时使金属与特定的腐蚀液接触,在一定条件下,金属表面的外层原子核腐蚀液中的离子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附着力良好的难溶的腐蚀生成物膜层。
换言之,化学转化处理是一种通过除去金属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膜而在其表面代之以一层防腐性能更好、与有机涂层结合力更佳的新的氧化膜或其他化合物的技术。
1.1阳极氧化法铝的阳极氧化法是把铝作为阳极,置于硫酸等电解液中,施加阳极电压进行电解,在铝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Al2O3膜,该膜是由致密的阻碍层和柱状结构的多孔层组成的双层结构。
阳极氧化时,氧化膜的形成过程包括膜的电化学生成和膜的化学溶解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
当成膜速度大于溶解速度时,膜才得以形成和成长。
通过降低膜的溶解速度,可以提高膜的致密度。
氧化膜的性能是由膜孔的致密度决定的。
1.1.1硬质阳极氧化铝的硬质阳极氧化是在铝进行阳极氧化时,通过适当的方法,降低膜的溶解速度,获得更厚、更致密的氧化膜。
常规的方法是低温(一般为0℃左右)和低硫酸浓度(如<10%H2SO4)的条件下进行,生产过程存在能耗大、成本高的缺点。
改善硬质阳极氧化膜的另一种方法是改变电源的电流波形。
氧化膜的电阻很大,氧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传统直流氧化电流不宜过大,运用脉冲电流或脉冲电流与直流电流相叠加,可以极大地降低阳极氧化所需要的电压,并且可使用更高的电流密度,同时还可以通过调节占空比和峰值电压,来提高膜的生长速度,改善膜的生成质量,获得性能优良的氧化膜。
表面处理大汇总表面处理即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具有某种或多种特殊性质的表层。
通过表面处理可以提升产品外观、质感、功能等多个方面的性能。
外观:颜色、图案、logo、光泽线条(3D、2D);质感:手感、粗糙度、寿命(品质)、流线型等等;功能:硬化、抗指纹、抗划伤;一、阳极氧化阳极氧化:主要是铝的阳极氧化,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在铝和铝合金的表面生成一层Al2O3(氧化铝)膜。
这层氧化膜具有防护性、装饰性、绝缘性、耐磨性等特殊特性。
工艺流程:单色、渐变色:抛光/喷砂/拉丝→除油→阳极氧化→中和→染色→封孔→烘干双色:①抛光/喷砂/拉丝→除油→遮蔽→阳极氧化1→阳极氧化 2 →封孔→烘干②抛光/喷砂/拉丝→除油→阳极氧化 1 →镭雕→阳极氧化 2 →封孔→烘干1、提升强度,2、实现除白色外任何颜色。
3、实现无镍封孔,满足欧、美等国家对无镍的要求。
技术难点及改善关键点:阳极氧化的良率水平关系到最终产品的成本,提升氧化良率的重点在于适合的氧化剂用量、适合的温度及电流密度,这需要结构件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探索,寻求突破。
阳极氧化处理相关厂商1、比亚迪2、富士康3、大禹化工4、鸿荣恒铝制品……二、电泳 ( ED-Electrophoresis deposition )电泳:用于不锈钢、铝合金等,可使产品呈现各种颜色,并保持金属光泽,同时增强表面性能,具有较好的防腐性能。
工艺流程:前处理→电泳→烘干优点:1、颜色丰富;2、无金属质感,可配合喷砂、抛光、拉丝等;3、液体环境中加工,可实现复杂结构的表面处理;4、工艺成熟、可量产。
缺点:掩盖缺陷能力一般,压铸件做电泳对前处理要求较高。
电泳处理相关厂商1、船南济城科技2、弘昕五金……三、微弧氧化 (MAO)微弧氧化:在电解质溶液中(一般是弱碱性溶液)施加高电压生成陶瓷化表面膜层的过程,该过程是物理放电与电化学氧化协同作用的结果。
工艺流程:前处理→热水洗→ MAO →烘干技术特点优点:1、陶瓷质感,外观暗哑,没有高光产品,手感细腻,防指纹;2、基材广泛:Al, Ti, Zn, Zr, Mg, Nb, 及其合金等;3、前处理简单,产品耐腐蚀性、耐候性极佳,散热性能佳。
金属前处理工艺
金属前处理工艺是金属表面处理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脱脂清洗:将金属表面的油污、研磨切削液,以及其他粉尘类污垢进行
清洗。
通常采用合适的金属清洗剂,通过喷淋、浸泡、擦涂等方法进行表面清洁。
2.漂洗:用清水将脱脂后的工件表面冲洗干净,并进行烘干冷却。
3.酸洗除锈:将表面有锈斑或氧化膜的工件进行酸洗。
需要注意的是,酸
洗时要防止基材被腐蚀或产生氢脆,需要严格控制酸洗液的浓度和操作方法,且选用对工件金属基材几乎没有影响的环保除锈液。
4.活化:促进镀层附着性,可用各种酸溶液使金属表面活化。
5.中和:电镀前应立刻去除表面的酸洗液膜,保障表面的干净度然后电
镀。
此外,金属前处理工艺还包括磷化处理、氧化处理等。
磷化处理是将金属浸入含有磷酸盐、锌盐、硝酸盐等成分的溶液中,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磷化膜,提高金属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氧化处理是将金属暴露在氧气、臭氧、加热的碱性溶液等环境中,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提高金属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铝板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包装等领域。
在铝板表面喷涂粉末涂料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方式,可以赋予铝板各种不同的外观和性能。
为了获得良好的喷涂效果,铝板需要进行前处理,以确保表面干净、平整、无油污、无氧化物等杂质。
下面介绍铝板喷粉前处理工艺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铝板前处理工艺步骤
1. 除油:使用碱性脱脂剂对铝板表面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油脂和污垢。
2. 碱蚀:使用稀释的氢氧化钠溶液对铝板表面进行腐蚀处理,去除表面的氧化膜和杂质。
3. 酸洗:使用稀硫酸对铝板表面进行酸洗,进一步去除表面的氧化物和杂质。
4. 铬化处理:在铝板表面涂覆一层薄的铬化膜,以提高表面的硬度和附着力。
5. 水洗:使用清水清洗铝板表面,去除残留的酸、碱和铬化剂。
6. 干燥:将铝板表面晾干或用压缩空气吹干。
二、铝板前处理注意事项
1. 在进行前处理时,应选择合适的脱脂剂、碱蚀剂、酸洗剂和铬化剂,并控制好浓度和温度等参数。
2. 在处理过程中,应保持铝板表面的清洁,避免油污、氧化物和杂质的残留。
3. 在进行酸洗和铬化处理时,应注意控制时间和温度,避免过度腐蚀和铬化过度。
4. 在清洗过程中,应使用清水冲洗多次,确保表面无残留物。
5. 在干燥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表面出现水迹或氧化现象。
表面处理表示方法及选择应用零件或构件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其表面的磨损、腐蚀和疲劳造成了十分惊人的经济损失,因而我们技术工作者用物理、化学、机械等方法来改变零构件表面的组织成分,即表面处理,获得要求的性能,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或延长其寿命。
另外通过表面处理还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和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所以设计者在进行零件、构件设计时应充分合理的选择各种表面处理。
今天在这里介绍常用金属的镀覆、化学、电化学处理层的表示方法,包括内容有:镀锌、镀铜、镀镍、镀镉、氧化、磷化、钝化等,按GB/T13911-1992的统一规定。
技术工作者一定要注意到国家正处在向国际通行标准接轨,旧的标准不断修订,新的标准不断颁布。
所以我们的图纸和技术文件努力把现行的最新国家标准贯彻到图中去,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1、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面方法用的各种符号1)基体材料表示符号(常用基体材料)材料名称符号铁、钢Fe铜、铜合金Cu铝、铝合金Al锌、锌合金Zn镁、镁合金Mg钛、钛合金Ti塑料PL(国际通用缩写)金属材料化学元素符号表示:合金材料用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元素符号表示,非金属材料用国际通用缩写字母表示。
2)镀覆方法处理方法表示符号:方法名称符号(英文缩写)电镀Ep化学镀Ap电化学处理Et化学处理Ct3)化学和电化学处理名称的表示符号处理名称符号钝化P(不能理解为元素符号磷)氧化O电解着色Ec磷化Ph阳极氧化 A电镀锌铬酸盐处理Ca.电镀锌光亮铬酸盐处理C1Ab.电镀锌彩虹铬酸盐处理C1B (漂白型)常用c.电镀锌彩虹铬酸盐处理C2C (彩虹型)常用d.电镀锌深色铬酸盐处理C2D(符号-C;分级1、2;类型:A.B.C.D)2、金属镀覆和化学、电化学的表示方法(在图纸上的标记)1)金属镀覆表示方法:示例:例1.Fe/Ep.Cu10.Ni15b.Cr0.3mc.(钢材,电镀铜10μm,光亮镍15μm,微裂纹铬0.3μm)例2. Fe/Ep.Zn7.C2C(钢材。
机械加工常见表面处理的种类基本原理和用途表面处理工艺:静电喷涂、烤漆、镀锌、镀铬、镀镍、镀钛、镀金、镀银、铝阳极、浸渗、喷油、喷砂、DLC处理、铁氟龙处理、染黑、冷电镀静电喷涂:静电喷涂是利用高压静电电场使带负电的涂料微粒沿着电场相反的方向定向运动,并将涂料微粒吸附在工件表面的一种喷涂方法。
静电喷涂设备由喷枪、喷杯以及静电喷涂高压电源等组成。
静电喷涂的作用1、一次涂装可以得到较厚的涂层,例如涂覆100~300μm的涂层,用一般普通的溶剂涂料,约需涂覆4~6次,而用粉末涂料则一次就可以达到该厚度.涂层的耐腐性能很好。
2、粉末涂料不含溶剂,无三废公害,改善了劳动卫生条件。
3、采用粉末静电喷涂等新工艺,效率高,适用于自动流水线涂装,粉末利用率高,可回收使用.4、除热固性的环氧、聚酯、丙烯酸外,尚有大量的热塑性耐脂可作为粉末涂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氟化聚醚、尼龙、聚碳酸脂以及各类含氟树脂等。
粉末涂料开始用于防护和电气缘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已广泛使用于汽车工业、电气绝缘、耐腐蚀化学泵、阀门、汽缸、管道、屋外钢制构件、钢制家具、铸件等表面的涂装。
我国自六十年代开始粉末涂装的实验研究,并在生产上得到应用。
发展到目前已广泛得到使用。
烤漆:在基材上打上底漆、面漆,每上一遍漆,都送入无尘衡温烤房,烘烤。
镀锌:是指在金属、合金或者其它材料的表面镀一层锌以起美观、防锈等作用的表面处理技术.颜色有很多种,一般常见的有蓝白色、银白色等。
镀铬:在金属制品表面镀上一层致密的氧化铬薄膜,可以使得金属制品更加坚固耐用。
镀铬有两种的,一种是装饰铬,一种是硬铬.镀硬铬一般采用比较多的是常在高温条件下使用的机械,如:模具等,镀装饰铬顾名思义,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表面光亮、外形美观、防锈等等.影响镀铬后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工件表面镀铬后的表面粗糙度与以下条件有直接的关系:1、镀前基体的表面粗糙度(基体表面粗糙度值越小镀后表面粗糙度值也小);2、镀液温度的高低(温度高镀后表面粗糙度值就大);3、电流密度的大小(电流密度越大镀后表面粗糙度值就大);4、镀夜浓度(镀液浓度大镀后表面粗糙度值就大);5、电镀时间(电镀时间越长镀后表面粗糙度值就大)。
表面处理是压铸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您正在寻找有关压铸零件表面处理的简单信息,通过阅读本文,你会了解压铸件的表面处理、其类型和重要性。
一、为什么压铸产品需要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对于压铸表面很重要,因为它使最终产品看起来更精细,美观、使用寿命更长。
压铸件表面处理后获得的其他好处包括:1、增强美学压铸件表面处理有助于消除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缺陷,从而使表面看起来干净、美观。
一些用于表面处理的方法可以使压铸件具有漂亮颜色和细腻的手感,增加了表面的审美价值。
2、消除表面缺陷各种表面处理工艺包括圆化尖角和从表面刮掉多余的残留物,表面打磨是常用的,这对于刮除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缺陷最为有效。
3、提高油漆和其他涂料的附着力压铸件经过适当的表面处理后可降低粗糙度并使其光滑,这增加了表面吸收油漆和涂层的能力,从而形成更坚硬的层。
4、提高耐腐蚀性一些金属对水分具有高度反应性,暴露在大气中时会腐蚀,在涂饰过程中使用非腐蚀性涂层有助于防止金属腐蚀,从而提高它们的耐用性。
不同的表面光洁度也会产生不同的表面粗糙度,与光滑表面相比,较粗糙的表面更容易受到局部腐蚀形式的影响,例如点蚀和缝隙腐蚀。
5、增加对化学品的抵抗力表面装饰涉及用坚韧和高抗性材料覆盖表面,这使它们具有抵抗化学物质的能力。
6、提高导电性电镀通过增强其电性能来帮助提高原始零件的导电性,它会影响可焊性、耐用性和接触电阻。
在以电导率为至关重要的应用设计时,应该选择表面光洁度,以便电导率值适合应用。
二、表面处理的类型虽然有许多表面处理可供选择,但以下是最常用的表面处理。
1、电泳漆E-coat,也称为油漆沉积,是一种利用电力将油漆产品吸引到金属表面的过程。
它通常单独使用,因为它具有出色的覆盖率,但也可用作其他涂层(如粉末涂层)的底涂层。
传统上,它被用于保护等功能目的,而不是真正用于装饰目的。
诸如透明复合工艺之类的 E-coats 用于涂层广泛的消费品,包括珠宝、硬件、礼品、眼镜框等。
钢铁表面处理技术的应用和研究钢铁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金属材料,其表面处理技术对其性能和用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钢铁表面处理技术主要包括防腐蚀处理、涂层技术和表面改性技术等方面,这些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对于延长钢铁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其性能和功能、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钢铁表面处理技术的应用和研究进行探讨,以期对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学生有所帮助。
防腐蚀处理是钢铁表面处理技术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钢铁产品常常需要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使用,如高温、高湿度、酸碱腐蚀等,因此其表面的抗腐蚀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防腐蚀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镀锌、喷涂涂料、热浸镀铝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钢铁产品的抗腐蚀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在材料的选取、处理工艺、环保性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提高防腐蚀处理技术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涂层技术是另一个钢铁表面处理技术中的重要内容。
涂层可以提高钢铁产品的耐磨性、耐腐蚀性、美观性等,使其更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环境。
目前,常用的涂层技术包括喷涂、电镀、热浸涂覆等。
此外,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涂层技术在钢铁表面处理中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的研究可以着重探讨涂层材料的选择、涂层工艺的优化、涂层性能的测试等方面,以提高涂层技术在钢铁表面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表面改性技术是钢铁表面处理技术中的又一重要内容。
表面改性技术可以改善钢铁产品的表面性能和功能,如增加其耐磨性、耐腐蚀性、附着力等,使其更适用于不同的工程应用。
目前,常用的表面改性技术包括表面喷丸处理、表面化学处理、表面机械加工等。
未来的研究可以针对不同的表面改性技术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比较研究,以找到更加适用于钢铁产品的新型表面改性技术。
总之,钢铁表面处理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对于提高钢铁产品的性能和功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满足不同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材料的选择、工艺的优化、环保性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以提高钢铁表面处理技术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产品设计常用表面处理工艺表面处理:是在基体材料表面上人工形成一层与基体的机械、物理和化学性能不同的表层的工艺方法。
表面处理的目的是满足产品的耐蚀性、耐磨性、装饰或其他特种功能要求。
对于金属铸件,我们比较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是,机械打磨,化学处理,表面热处理,喷涂表面,表面处理就是对工件表面进行清洁、清扫、去毛刺、去油污、去氧化皮等。
1.静电喷塑:塑粉在高压直流(60-90kV)电场中带负电荷,在静电场及气流联合作用下飞下工件表面,经加热后,涂料粉末熔融固化成漆层的过程称。
特点:涂层优良,粉末涂料尤其是优良的丙烯酸粉末和聚氨酯粉末,漆膜性能更佳;粉末涂料不含溶剂也不用底漆。
喷涂过的粉末可回收,涂料利用率达99%,节约成本。
喷涂工艺简单,且一次可喷涂40-100um厚涂层。
但设备较复杂,投入大,工艺要求较严格。
设备:喷涂室+高压静电发生器+喷枪+供粉器+粉末回收装置+烘烤固化设备工艺流程:前处理(去油污、磷化、钝化)--保护不喷面—喷粉(电压:60-90kV;气压:0.15-0.2MPa)—加热固化—修补缺陷。
工艺参数:电压:60-90kV;气压:0.15-0.2MPa;枪与工件距离10-20cm;供粉量:150-250g/min;固化温度:(180±5)℃,30min;膜层厚度:60-70um;2.静电喷漆:雾化的油漆微粒在直流高压(60-90kV)的电场中带负电荷,在电场里的作用下飞向带正电的工件表面,形成漆膜。
特点:比手工喷漆生产效率高劳动条件好;漆膜质量高,膜厚均匀、光洁。
比手工喷漆节约油漆约60%。
但投资较大,工艺复杂。
工艺参数:电压:氨基漆75kV,丙烯酸漆70kV;漆液电阻率:10-50MΩ·cm;漆料粘度:氨基漆24s,丙烯酸漆22s;输漆量:40ml/min;枪与工件距离:30cm;工件运行速度:0.8m/min;喷枪转速:2800r/min以上;膜层厚度:20-30um;固化温度:(180±5)℃,30min;3.氟碳喷涂:以聚偏二氟乙烯树脂为基料,配以金属微粒为色料制成的各种涂料静电喷涂的工艺称为氟碳喷涂,香港称为锔油。
一、金属制品的表面前处理金属制品的材料品种繁多,它们的原始表面状态各不相同,而且不同的表面处理对其前处理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金属制品表面的前处理工艺和方法很多。
其中主要包括有金属表面的机械处理、化学处理和电化学处理等。
由于机械处理方法在概述中已有介绍,因此本节仅讨论黑色金属的一般化学处理和电化学处理,以及铝和铝合金制品的化学处理等。
化学处理的作用主要是清理制品表面的油污、锈蚀及氧化皮等。
其中包括制品在有机溶剂和无机试剂中的除油,在适当的化学试剂中的化学强浸蚀和化学弱浸蚀。
电化学处理则主要用以强化学除油和浸蚀的过程,有时也可用于弱浸蚀时活化金属制品的表面状态。
1.黑色金属制品的除油由于金属制品在机械加工和中间过程防锈的需要,一般其表面上都黏附或涂有各种压延油、切削油、抛光膏和防锈油等油脂性物质,在进行各种表面处理之前,应将这些油污清洗干净,以免影响表面处理的效果。
油污按其性质可分为皂化油和非皂化油两类。
皂化油是来源于动植物的油脂,能与碱液起化学反应生成皂,非皂化油是不与碱液起化学反应的矿物油脂,如凡士林、润滑油和石蜡等。
两类油脂都不溶解于水,因此无法直接用水把它们清洗干净,一般是采用有机溶剂处理、碱液处理或电化学处理的方法除油或脱脂。
(1)有机溶剂除油。
使用有机溶剂除油可同时除去皂化油和非皂化油。
对于溶剂要求其溶解力强,不易燃易爆,毒性小,挥发较慢,且价格低廉。
实际上使用的有机溶剂很难全面满足上述要求。
生产中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汽油、溶剂汽油、松节油、甲苯、二甲苯、二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等。
其中应用较广的是氯化烃,它的优点是溶解力强,不易燃易爆,缺点是有毒,成本高,在有水存在下能分解出氯化氢,有腐蚀作用,在使用时要注意防潮防湿。
用有机溶剂除油,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棉纱蘸有机溶剂对金属表面进行擦洗(适用于大型工件)。
也可将制品浸入盛有有机溶剂的槽中,通过浸渍来除油,这种方法可在专用的脱脂机中进行。
在脱脂机内放有若干个槽子,分别都装有有机溶剂,用机械传送的方式,使工件依次浸入其中脱脂。
喷涂前处理工艺及控制喷涂前处理工艺是在进行喷涂作业之前对被喷涂物体进行表面处理的一系列工艺流程。
这些工艺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喷涂涂料与被涂物的附着力、耐久性和外观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喷涂前处理工艺及其控制方法。
一、除污处理除污处理是指去除被喷涂物体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的过程。
常用的除污方法包括机械除污、溶剂清洗、化学清洗等。
1. 机械除污机械除污是利用物理方法去除表面的尘埃、油污和颗粒等。
常见的机械除污设备有喷射清理机、钢丝刷、砂带等。
在进行机械除污时,需要注意控制除污力度,避免对被涂物体造成损伤。
2. 溶剂清洗溶剂清洗是利用溶剂溶解和清除污染物的过程。
常见的溶剂有石油醚、三氯乙烯、酒精等。
在进行溶剂清洗时,需要选择适合被喷涂材料的溶剂,并注意保护环境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3. 化学清洗化学清洗是利用酸碱溶液对被喷涂物体进行清洗的过程。
酸性清洗可以去除氧化皮和锈蚀物,碱性清洗可以去除油脂和有机污物。
在进行化学清洗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清洗剂和控制清洗时间,避免对被涂物体产生腐蚀或损伤。
二、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在除污之后对被喷涂物体进行改性处理的过程,其目的是增加涂层的附着力和耐久性。
1. 增粘处理增粘处理是通过涂覆一层增粘剂或刷上一层胶水来增加涂层与被涂物的粘结力。
增粘剂可以选择有机胶水或改性丙烯酸树脂等。
在进行增粘处理时,需要控制涂覆或刷胶的均匀性和厚度,确保涂层与被涂物体之间的粘结牢固。
2. 喷砂处理喷砂是利用高速气流将砂粒喷射到被涂物体表面,去除原有的氧化层和腐蚀物,并增加表面粗糙度。
喷砂处理可以提高涂层的附着力和抗腐蚀性能。
在进行喷砂处理时,需要选择适当的砂粒和控制喷砂压力,避免对被涂物体表面造成过度磨损。
三、控制方法为了确保喷涂前处理工艺的效果和一致性,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和技术手段。
1. 工艺参数控制在进行喷涂前处理工艺时,需要控制各项工艺参数,如清洗剂的浓度和温度、喷砂压力和喷嘴的角度等。
不锈钢阳极氧化表面处理工艺引言不锈钢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中的金属材料。
然而,由于不锈钢表面易受腐蚀、划伤和污染等问题的影响,需要进行表面处理来提高其耐腐蚀性、美观度和功能性。
阳极氧化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工艺,可以在不锈钢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提供额外的保护和装饰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不锈钢阳极氧化表面处理工艺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1. 不锈钢阳极氧化的原理不锈钢阳极氧化是利用电解的原理,在不锈钢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其原理如下:1.准备工作:首先,将不锈钢制品清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油污、杂质和氧化物。
2.构建电解池:将不锈钢制品作为阳极,放置在电解池中。
选用适当的电解液,如硫酸、硫酸铜等。
3.施加电流:通过外部电源施加直流电流,使阳极与阴极之间形成电势差。
阳极上的不锈钢表面开始发生氧化反应。
4.氧化反应:在电解液的作用下,阳极表面的金属离子开始与氧化液中的氧离子结合,生成氧化物。
这些氧化物在阳极表面逐渐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5.氧化膜成长:随着氧化反应的进行,氧化膜逐渐增厚,形成一层具有保护和装饰功能的氧化膜。
2. 不锈钢阳极氧化的步骤不锈钢阳极氧化的步骤主要包括准备工作、电解液配制、电解过程和后处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2.1 准备工作在进行不锈钢阳极氧化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清洗:将不锈钢制品清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油污、杂质和氧化物。
可以使用溶剂、碱性清洗剂或超声波清洗等方法。
2.防护:保护不需要氧化的部分,如使用胶带或涂覆保护剂等。
2.2 电解液配制选择适当的电解液是不锈钢阳极氧化的关键。
常用的电解液有硫酸、硫酸铜、硫酸亚铁等。
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调整电解液的浓度和配比。
2.3 电解过程在电解池中,将不锈钢制品作为阳极,将阴极放置在电解液中。
通过外部电源施加直流电流,开始电解过程。
控制电流密度、电解时间和温度等参数,以获得所需的氧化膜性质和厚度。
2.4 后处理完成电解过程后,将不锈钢制品从电解池中取出,并进行后处理。
金属工件表面处理前处理工艺
一般来说。
表面前处理有碱性脱脂、除油、水洗、表调、磷化等工序。
下面将进行逐一介绍。
涂装工艺包括前处理和涂装两大部分。
表面处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涂层对被涂工件基材的附着力及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因此,要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必须严格涂装前的表面处理作业。
通过前处理,是工件达到下列要求:①无油污及水分;
②无锈迹及氧化物;③无酸、碱等残留物;④工件表面达到一定的粗糙度。
脱脂
将工件表面油污除去。
除油的方法有碱性溶液除油、乳化剂除油、溶剂除油及超声波除油等。
碱性溶液是一种常用的除油剂,它是利用强碱对植物油的皂化反应,形成溶于水的皂化物达到除油脂的目的。
纯粹的强碱液只能皂化除掉植物油脂而不能除掉矿物油脂。
因此人们通过在强碱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利用活性剂的乳化作用达到去除矿物油的目的。
碱性溶液除油剂一般采用NaOH、
Na2CO3、Na3PO4、焦磷酸及Na2SiO3等,如采用浸渍法,溶液浓度控制在3%~6%;采用喷淋法时,溶液浓度可控制在0.5%~3%。
碱性溶液的除油能力随pH的升
温度将影响除油速度,一般来讲温度高能加快除油速度,但温度太高会使表面活性剂分解,影响除油效果。
碱性溶液除油一般在钢铁槽中进行,温度为50~80℃之间,除油次数取决于产量和油污程度,一般为1~2次,对于大批量的零件可采用压力喷射的施工工艺。
乳化剂除油:利用乳化剂的润湿、乳化、增溶和分散等能力,除去工件表面的油污,如OP乳化剂等。
溶剂除油:利用有机溶剂对油脂的溶解能力,除去工件表面的油污,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汽油、煤油、松香水等。
水洗
水洗为主要辅助工序,在脱脂、磷化后都采用,以清除残存在工件上的各种溶液的残渣,水洗彻底与否直接影响工件涂层的质量和防腐能力。
为节约能量,此二道水洗可采用逆流漂洗技术。
在磷化后的最后一道水洗应采用去离子水洗以确保磷化质量。
表面调整
磷化前的表面调整处理可消除由于碱性脱脂而造成的表面状态不均匀性,经磷酸钛盐溶液(胶体钛)预处理的零件表面(界面)能产生电位,活化表面,从而产生大量的自由能,增加了磷化晶核数目,使晶粒变得更加微细,加速成膜反应。
表面调整剂主要有两类:一种是酸性表调剂,如草酸,另一种是胶体钛。
两者应用都非常普及,两者兼备有除轻锈的作用,在磷化前处理中是否选用表调工序和选用哪一种表调剂视由工艺和磷化膜的要求决定的。
一般原则是涂漆前打底磷化、快速低温磷化需要表调。
如果工件在进入磷化槽时,已经二次生锈,最好采用酸性表调,但酸性表调只适合于>/50℃的中温磷化。
一般中温锌钙系不表调也行,铁系不需要表调。
磷化
将工件浸入磷化液中,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化学反应,使其表面生成一层难溶的磷酸盐保护膜,磷化膜可显著提高涂料对金属的附着力,提高耐腐性。
磷化处理基本方法有浸入法和喷淋法两种,磷化质量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除油、除锈的质量,但喷淋法对于提高磷化质量也是一种有效的工艺手段,并且能缩短工艺时间,但存在如下缺点:①由于飞溅容易腐蚀设备;②工序间容易生锈;③结晶粗大。
浸入法的优点有:①只要液体能达到的地方都能实现处理目标;②易形成含铁量较高的颗粒状结晶磷化膜,与阴极电泳具有良好的配套性。
浸入法的缺点有:①没有冲刷辅助作用;②处理速度慢。
目前在国外汽车行业一般采用喷浸相结合的工艺。
磷化一般按成分、温度或厚度进行分类:①按溶液成分分类:锌系、锌钙系、锌铁系、锌锰系、铁系等;②按处理溶液的温度分类:高温磷化(80~90℃)、中温磷化(50~70℃)、低温磷化(30~50℃)、室温磷化(节能);③按磷化膜厚度分类:厚型磷化:
σ≥10μm,膜质量/>7.5g/m2(适合于冷挤压、防锈浸油、电绝缘);中厚型磷化:5μm<σ<10μm,膜质量4.3~7.5g/m2(适用于手工喷漆);薄型磷化:11μm<σ<4μm,膜质量1.1~4.3g/m2(适用于电泳涂漆、静电喷涂、粉末喷涂);特薄型磷化:0.3μm<σ<1μm,膜质量0.3~1.1g/m2(适用于高装饰性电泳底漆)。